第一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开展校内集中考察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开展校内集中考察
发布时间:2017-05-24 浏览次数:
5月22日上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深入部分学院、部门开展集中考察活动。专家组组长王奇,专家组成员蔡敬民、葛自祥、徐鹏、聂清、黄婕、彭章友、施建青、谢红等,分组考察了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工程创新学院、轨道交通学院、图书馆等。校党委书记刘宇陆、校长陆靖分别陪同专家组考察并汇报介绍学校情况。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处长桑标、副处长赵丽霞,上海市教育评估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冯晖、副院长李耀刚,学校领导宋敏娟、张艳萍、陈东辉、叶银忠、张锁怀参加考察。
专家组重点考察了结构与安全工程实验室、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实习基地、可视化实验中心、工程创新学院、大学生“三创”教育活动室、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综合实验室、列控运输仿真模拟系统实验室等,并在图书馆大厅听取了学校学科建设、产学研合作情况汇报。副校长陈东辉、叶银忠及有关学院领导班子向专家组汇报了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及科研、产学研发展的有关情况。
市教委、市教育评估院有关负责同志,学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教务处、评估办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考察活动。
第二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第二部分:学习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一、基本数据
1、学校2011年7月由原山东经济学院和原山东财政学院合并筹建,2012年6月正式成立。2、2013年7月,学校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3、2013年12月,学习入选山东省“省部共建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
4、学校现有4个校区,占地4818亩。
5、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32291人,本科生29395人,研究生1937人,留学生、专科生等959人。
6、学校拥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7、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8、学校有经、管、文、法、理、工、艺术、教育等8个学科门类。
9、学校设有24个学院,56个招生本科专业,其中经管类专业36个。
10、学校已建成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7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1、2013-2014学年,学校共开设本科课程2493门。
12、学校已建成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56门。
13、截至2014年底,学校师资情况:(1)在职教职工2498人;
(2)授课教师1914人。专任教师1416人,占教职工总数的57%;(3)其他师资498人,占教职工总数20%;
(4)授课教师生师比为17.9:1,专任教师生师比为23.9:1;(5)学校目前专任教师中高职比例为61%,博士比例为36%。
14、截至2014年底,学校人才队伍情况:(1)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2)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5人;(3)“泰山学者”特聘教授5人;
(4)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5)全国优秀教师9人;
(6)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1人;(7)山东省教学名师15人;(8)山东省教学团队11人;(9)博士生导师47人。
15、合校后学校共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4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8项。
16、学校教授、副教授每年为本科生上课率达到100%。
17、学生评教成绩90分以上的教师占98%。18、2014年,全校本专科生学费收入2.5亿元左右。19、2014年,中央和省级财政追加1.5亿元左右。20、2014年,学校本科教学日常经费支出7800万元左右。21、2014年,学校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2308元。22、2014年,学校各类本科教学专项投入4200万元左右。
23、学校现有校舍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
24、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31.5万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9.1平方米。
25、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7亿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000元左右。
26、截至2014年底,学校图书馆情况:(1)藏书357万册;(2)生均图书103册;
(3)本科生均图书流通量4.5册;(4)纸质期刊3000余种;(5)电子图书280万余种;(6)电子期刊1.44万种。27、2012年,学校成立山东财经大学校友总会。28、2014年学校共接受社会捐赠226万余元。29、2014年,学校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获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0、学校目前已建成26个教学实验中心。
31、学校现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32、学校现有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
33、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院校建立了合作培养人才机制。
34、学校与泰安、莱芜、省工商业联合会、中国银行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35、2014年,学校大学生创业园建立。36、2014年,俞正声主席视察我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培养工作。37、2014年,郭树清省长批示我校学生实践调研报告。38、2014年,学校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银奖2项,省级金奖5项。39、2014年,学校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国家一等奖1项。40、2014年,学校56个本科专业在全国29个省共录取新生7556人。41、2014年,学校在山东省一批招生的普通本科专业38个,录取线超一批线30分左右。42、2014年,学校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85.44%。
二、目标定位
1、学校发展定位:到2020年,把我校建设成为以经济与管理学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部分学科在国内有较高地位、少数学科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综合办学实力全国一流的财经特色名校。
2、学校层次类型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发展研究生教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和继续教学为辅助的财经类教学研究型大学。
3、学科发展定位:以经济学、管理学为核心,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交叉学科,进一步优化学科结构,把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学科,带动提高整体学科水平,形成经管学科为主题,各学科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4、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5、学校专业培养目标:全部专业均以培养高端应用型人才为基础目标;依托重点学科、高水平创新平台和博士点等培养少量拔尖创新型人才;选择部分专业试点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
6、学校服务面向: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立足山东,面向全国,为区域和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
7、学校教学改革思路:分类培养;个性化培养;强化实践育人体系。
8、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类型:
(1)“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2)“主修+辅修”培养模式;(3)交叉专业培养模式;(4)中外合作培养模式;(5)校企合作培养模式;(6)校际合作办学模式。
9、学校的特色项目:“2+1实践育人模式”是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由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创业园组成的相互衔接、互为补充、逐步拓展和提升的育人模式。
第三篇:民办高校西京学院: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进驻西京学院
民办高校西京学院: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进驻西京学院 11月20日上午,西京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见面会举行。审核评估专家组组长、中国矿业大学原副校长范迅教授,专家组副组长、东北电力大学党委书记李国庆教授,教育部评估中心原主任季平教授、海口经济学院校长陈啸教授、重庆大学原副校长黄宗明教授、贵州大学副校长金道超教授、山东财经大学副校长聂培尧教授、南京工程学院教务处处长李建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教授,专家组项目管理员、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助理研究员牛梦虎,专家组秘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赵光华,西安石油大学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教学质量评估科科长申燕出席会议。
陕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胡海宁、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宏荣、陕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干事何文来出席会议。
我校全体校领导、教师代表,各职能部门、教学单位负责人、书院院长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分两个阶段,分别由副校长郭捷、专家组组长范迅主持。
党委书记马永侠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与会专家、领导表示热烈欢迎。马永侠指出,学校成立23年来,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本,立志建成有责任担当、有情怀的高水平民办大学。接受首轮审核评估,旨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他表示,学校将全力配合专家组的工作,虚心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真诚期待专家不吝赐教,诊断把脉,开出良方,使西京学院发展得更快更好,为我国高水平民办大学的健康发展做一些有益探索。
专家组组长范迅教授就本次教学审核评估的目的意义、考察重点、审核方法进行梳理。他指出,本科教学是一流大学的灵魂,作为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各高校越来越认识到本科教育的重要性,都在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专家组一行将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在掌握学校自评报告、教学状态数据的基础上,按照有关要求,通过进校实地考察、结合相关材料,全面审核学校本科教学工作,重点考察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专家组将严格遵守评估纪律,认真履行专家职责,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问题导向,全面了解西京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公正客观的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对学校未来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希望学校师生员工能以平常心、正常态配合专家工作,通过专家组和学校共同工作,努力完成审核评估任务。
陕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胡海宁指出,近年来,陕西高等教育全面转入内涵发展阶段,省委、省政府召开高规格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十三五”期间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核心主线是加快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点任务是推进“四个一流”建设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力争在2020年建成高等教育强省。面对新形势,高校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把本科教学作为基础工作,先夯实基础,再争创一流。
胡海宁强调,此次审核评估对西京学院尤为重要。西京学院是全国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5所民办高校之一,也是本轮审核评估中唯一一所民办高校,多年来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新时期,西京学院如何发扬特色,如何在高等教育改革中追赶超越,需要一次高水平的检阅与指导,需要一场高水平的讨论与实践,审核评估审的是本科教学,评的是办学水平,为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内涵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他希望专家组放手工作,把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找准找实找充分。学校以审核评估为契机,求真务实,认真配合好专家工作,实事求是亮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把专家的意见建议变成整改措施,在整改提高上下功夫、显特色、出实效。
校长任芳向专家组作了《无私奉献 追求卓越 努力建设高水平西京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汇报。汇报围绕学校定位目标、办学特色、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和困难及今后努力方向等展开。她指出,学校创始人任万钧教授办学初心,是为了“把我国沉重的人口包袱转化为人力资源”,坚持公益性,致力于创办百年传承的“有使命、有远见、有智慧的大学”。23年的发展历程,凝聚了创始人与全体西京创业者的奋斗与心血,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近年来,学校努力提高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的能力,把握“一带一路”及陕西的产业变革与技术革新的趋势,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以创新驱动技术开发、工程研究、先进技术转移等为目标,努力成为区域和行业的科技服务基地、技术创新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创新创业基地。与此同时,学校也清醒认识到,由于改革探索的时间还比较短,现阶段本科教学工作依然存在着一些短板和不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待继续研究与有效实施,教师队伍稳定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学校将以改进提高的态度迎接审核评估,并以此次评估作为发展良机,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建设“一流学院”。
见面会之后,审核评估组专家与校领导一起参观了建筑工程实训中心、大学生工程实训中心、工程舫、图书馆、艺术馆、校史馆、实验楼等。
随后,专家组将通过听课、听取汇报、深度访谈、实地考察、查阅材料等方式,对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估。
审核评估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新形势下,总结已有评估经验,借鉴国外先进评估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型评估模式,核心是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实现状况进行评价,旨在推进人才培养多样化,强调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主体地位。审核评估主要依据参评学校自身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评价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效果的实现情况。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的通知》和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西京学院于2016年初启动了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工作。2017年11月19日至23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进驻西京学院。
第四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引导性问题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引导性问题
为服务于学校自我评估和专家进校考察评估,根据审核评估项目、要素和要点提示,拟定相应引导性问题。这些引导性问题,围绕学校“在做什么?在如何做?效果如何?问题如何?如何改进?”五个方面展开。既包括定性内容,也包括定量数据。数据应是学校近三年(以学校自评为准)的数据。引导性问题起示范作用,不具有限定性。
1.定位与目标 1.1办学定位
(1)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是什么?依据为何?
(2)学校教师、学生及校友对学校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的认可度如何?
(3)学校在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发展目标的确定及其落实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4)办学定位在学校发展规划中是如何体现的? 1.2培养目标
(1)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与学校办学定位的契合度如何?总目标是否能够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突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如何确定的?与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的关系如何?
(3)学校师生对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的理解和认可程度如何?学校师生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和认可程度如何?
(4)学校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1.3人才培养中心地位(1)学校在制度和措施等方面如何保证人才培养工作中心地位落实到位的?
(2)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是如何体现的?效果如何?
(3)学校领导是如何重视本科教学的?有哪些具体重视举措?产生的直接影响及效果如何?
(4)学校各职能部门是如何服务人才培养工作的?
(5)学校在保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2.师资队伍 2.1数量与结构
(1)学校的师生比如何?学校专任教师的数量及结构如何(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等)?能否满足教学要求?发展态势如何?
(2)学校各专业主讲教师队伍的数量及结构如何(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等)?能否满足教学要求?发展态势如何?
(3)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数量与结构如何?能否满足教学要求?
(4)聘请境外教师承担本科生教学情况?效果如何?
(5)学校各专业主讲教师队伍中有海外学习或培训经历的情况如何?
(6)来自于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数量及承担任务情况?(7)学校的师资队伍在上述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2.2教育教学水平
(1)学校在鼓励教师教书育人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2)学校主讲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执教能力如何?
(3)学校实验、实践(实训)教学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的业务水平如何?
(4)学校是否建立了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评价机制?效果如何?
(5)聘任海外、境外或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授课能力与效果如何?
(6)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水平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2.3教师教学投入
(1)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及将主要精力投入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学校有无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运行效果如何?
(2)学校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分别占教授、副教授总数的比例?教授、副教授主讲本科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
(3)教师能否将自己的科研资源向本科生开放并将最新研究成果及学科前沿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中?
(4)教师参加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的情况?实际效果如何?教师参加校以上级别的教改立项项目的人数及比例如何?
(5)教师在教学基本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情况?
(6)学校教师在教学投入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2.4教师发展与服务
(1)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及发展规划落实情况如何?学校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制度措施如何?执行效果如何?各二级教学单位是否有具体措施?效果如何?
(2)学校建立的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门机构开展工作情况?效果如何?学校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人均经费是多少?
(3)学校在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特别是在关心青年教师 成长,提升其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4)学校在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提升学历及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情况?效果如何?
(5)学校如何在教师岗位聘用、考核评价及薪酬分配方面向本科教学倾斜?是否将体育、艺术教师组织课外体育、艺术活动和课余训练、体育及艺术竞赛等纳入薪酬分配体系计算工作量?有何长效保障机制?
(6)学校在关心与促进教师发展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3.教学资源 3.1教学经费
(1)学校投入本科教学的经费是多少?学校投入本科教学的经费占学校总经费比例如何?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是多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占经常性预算内事业费与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是多少?
(2)学校教学经费能否满足教学资源建设和日常教学运行的需要?近三年学校教学经费变化情况?是否建立了保障教学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学校是否制定落实“三个优先”的制度和具体措施?(“三个优先”是指新增经费优先保证教育教学需要,新增生均拨款优先用于学生培养,新增教学经费优先用于实践教学)
(3)学校教学经费是如何分配的?是否有专门经费支持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否有实践教学专项经费?是否有新增生均拨款优先投入实践教学?是否将学校体育、艺术、国防教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学校教育经费预算内?是否有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学校综合运动会、课外体育活动与业余训练?是否设立专项经费用于保障每年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及数据上报工 作?学校开展艺术活动专项经费?是否有国防教育专项经费?
(4)学校教学经费使用是否合理?是否进行经费使用效益分析?结果如何?
(5)学校在教学经费投入和经费使用效益上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3.2教学设施
(1)高校的办学条件指标与教育部教发〔2004〕2号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的合格要求、优秀要求相比较如何?
(2)学校的各类教学设施(实验室、课堂教学设施、辅助教学设施、图书馆、体育场馆设施等公共教学设施)能否满足教学需要及学生自主学习和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的要求?
(3)学校的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如何?利用率如何?(4)学校信息化教学条件状况如何?优质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程度如何?
(5)学校教学设施的建设与使用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3.3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1)学校专业建设规划的执行情况如何?是否有专业结构调整机制?
(2)学校专业建设的成效如何?是否建成了若干能够彰显办学优势与特色、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3)新办专业的建设情况如何?其人才培养质量能否得到保证?
(4)学校在制定各专业培养方案时,如何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等方面体现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和实际需要?
(5)学校在专业设置与调整方面、培养方案及其制定(修订)、执行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3.4课程资源
(1)学校课程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如何?课程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
(2)学校课程总量多少?课程结构如何?双语课程、实践课程比例,是否符合培养目标需求?
(3)学校的教材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如何?如何保障所选用教材的先进性与使用性?使用优秀教材和境外原版教材的比例?
(4)学校在课程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3.5 社会资源
(1)学校在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等协同育人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
(2)学校与社会共建教学资源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效?
(3)近三年接受社会捐赠的情况怎样?其中校友捐赠有多少? 4.培养过程 4.1教学改革
(1)学校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是否有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近年来推进教学改革的成效如何?
(2)学校有哪些激励和促进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政策与措施?
(3)学校在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有何总体设计与推进措施?实施成效如何?
(4)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改革取得的成效?
(5)学校教学及管理信息化程度如何?学校是如何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建设成效如何?利用率与使用效果如何?
(6)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如何改进?
4.2课堂教学
(1)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执行与调整情况如何?
(2)学校如何处理科研与教学关系?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内容上有无具体举措?成效如何?
(3)是否有课程教学内容更新的相关制度与要求?教学内容如何体现人才培养目标?
(4)学校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先进的做法?效果如何?
(5)学校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激励学生投入学习方面有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6)学校在考试方法上进行了哪些改革?在加强考风考纪方面制订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7)学校在课堂教学方面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有何具体对策? 4.3实践教学
(1)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思路是什么?如何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如何?
(2)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情况,能否达到教学要求?(3)学校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设与实验室开放及使用情况?(4)学校科研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情况如何?
(5)学校是如何保障实习实训、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的?(6)学校是如何保障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7)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4.4第二课堂
(1)学校是否将第二课堂建设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有哪些政策措施保障第二课堂建设?
(2)学校的第二课堂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是如何紧密结合的?建设效果如何?(3)学校是否制定了关于学生校(海)外学习经历的政策和措施?成效如何?
(4)学校在第二课堂建设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5.学生发展 5.1招生及生源情况
(1)学校总体及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结构特征如何(如学生性别、民族、区域、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学生教育背景等)?(2)学校在现有条件下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生源质量?效果如何?
(3)学校为学生在学期间提供重新选择专业的政策如何?(4)学校的生源数量与质量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5.2学生指导与服务
(1)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中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的?(2)学校建立了什么样的学生指导与帮扶体系?效果如何?(3)学校如何吸引和激励专任教师积极参与学生指导工作?参与面与参与程度如何?
(4)学校学生辅导员和本科生导师(如果设置)在日常工作中如何指导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效果如何?
(5)学校为学生指导与服务提供了哪些组织与条件保障?(6)是否为特异体质学生提供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方面的指导与服务?
(7)学校是否建立学生指导与服务的评价反馈机制?学生对学校提供的指导与服务的具体评价如何?
(8)学校建立了什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效果如何?(9)学校在学生指导与服务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5.3学风与学习效果
(1)学校总体学习风气如何?学校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采取了 什么样的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如何?
(2)近三年学校公开处理的学生考试违纪、抄袭作业、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人/次数?
(3)学生的学业成绩、专业能力、审美和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如何?
(4)学校是否建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是否将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状况纳入评价体系?
(5)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如何?
(6)学校在学风建设和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5.4毕业生就业与发展
(1)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率、就业质量等)如何?(2)学校采取了哪些措施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效果如何?(3)学校是如何引导毕业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与岗位工作?学校对学生创业的激励机制、条件保障及实施效果如何?
(4)毕业生在社会特别是专业领域的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优秀校友?
(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如何?
(6)学校在促进毕业生就业与发展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6.质量保障
6.l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学校是否重视教学质量标准建设?形成了怎样的质量标准体系?
(2)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模式是什么?体系结构怎样?(3)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否做到了组织落实、制度落实和人员落实?(4)学校教学管理队伍的数量、结构与素质是否满足质量保障要求?学校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与激励机制如何?
(5)学校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6.2质量监控
(1)学校是否采取有效方式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有无推进二级院系教学状态评估常态化?
(2)学校是否建立了完善的评教、评学等自我评估制度?效果如何?
(3)学校是否形成了全员参与质量监控的良好氛围?(4)学校在质量监控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6.3质量信息及利用
(1)学校是否建立对能反映教学质量的信息进行跟踪调查与统计分析的制度?
(2)学校是否按要求及时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质量报告是否全面、客观地反映本科教学质量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学校是否建立了校内教学状态数据库,运行情况如何?有无建立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监测机制?是否及时采集并上报本科教学状态数据?本科教学状态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4)学校是否按要求定期公布其他教学工作及人才培养质量信息?
(5)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与公开方面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6.4质量改进
(1)学校是否定期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改进的措施,效果如何?
(2)学校质量改进的程序与机制是什么?如何对改进效果适时进行评 价?
(3)学校在质量改进中对已参加的外部教学评估(例如水平评估、专业认证等)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了全面整改?效果如何?
(4)学校的质量改进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自选特色项目】
学校有无特色化办学的总体规划与设计?是否建立特色项目的培育、推广机制?成效如何?特色项目对学校办学定位、发展目标的支撑程度如何?特色项目的成果及推广应用成效如何?
第五篇: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西安科技大学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评
建筑学系 2016年11月1日 1定位与目标
1.1办学定位 1.2培养目标
(1)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及确定依据
(2)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及确定依据
(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目标、主要措施
1.3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2师资队伍
2.1数量与结构
(1)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
(2)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发展态势
2.2教育教学水平2.3教师教学投入
(1)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2)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3)鼓励教师安心、热心从教的政策措施及执行情况
2.4教师发展与服务
(1)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政策措施(2)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措施(3)名师工作室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 3教学资源
3.1教学经费
(1)教学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2)学校教学经费变化情况
(3)教学经费分配方式、比例及使用效益
3.2教学设施
3.3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1)专业建设规划与执行
(2)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势专业与新专业建设(3)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
3.4课程资源
(1)专业建设规划与执行
(2)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势专业与新专业建设(3)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
3.4课程资源
(1)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
(2)课程的数量、结构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3)教材建设与选用(4)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3.5社会资源
4培养过程
4.1教学改革
(1)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政策措施(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教学成果奖培育(4)教学及管理信息化
(5)学生转专业制度及实施
4.2课堂教学
(1)教学大纲的制订、执行与修订
(2)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科研服务教学(3)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法(4)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5)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6)小班化教学及分层分类教学情况
4.3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2)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
(3)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的落实及效果
4.4 第二课堂
(1)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
(2)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及育人效果(3)学生国内外交流学习情况
4.5创新创业教育
(1)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及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学院建设(2)创新创业平台、基地建设及使用情况
(3)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互联网+”大赛等竞赛覆盖面、受益面(4)创新创业教育经费支持、师资培养及政策措施
5学生发展
5.1招生及生源情况
(1)学校总体生源状况
(2)各专业生源数量及特征 5.2学生指导与服务
(1)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及效果(2)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与条件保障(3)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
5.3学风与学习效果
(1)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效果
(2)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3)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4)大学生创新创业、各类竞赛奖励及科研成果
5.4就业与发展
(1)毕业生就业率与职业发展情况(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6质量保障
6.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质量标准建设
(2)学校质量保障模式及体系结构(3)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制度建设(4)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6.2质量监控
(1)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2)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3)质量报告发布情况
6.3质量信息及利用
(1)校内教学状态数据库建设情况(2)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机制(3)质量信息公开 6.4质量改进
(1)质量改进的途径与方法(2)质量改进的效果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