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黄梅一中必修课程分层走班教学实施管理细则[范文]
湖北省黄梅一中必修课程分层走班教学实施管理细则
湖北省黄梅一中,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随着深化普高课改和创建湖北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的深入开展。我校积极开展选修课程多样化,必修课分层化的尝试。在新课程改革推动下,我校从2015年秋季开始,着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适合学生差异发展的“分层走班”教学模式,通过分层次、走班制教学改革,为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每个学生学会选择、感受成功、差异发展、个性成才。
一.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背景 1.素质教育的改革趋势
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为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服务”,明确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说明,素质教育尽管强调教育平等,但追求教育平等并不意味着不管学生的差异性而只提供整齐划一的课程和教学,而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为前提的。
2.传统教育的不合时宜
学校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传递——接受”模式,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都采用这种方式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的集体性,强制性,统一性,把千差万别的学生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方法,统一考核要求,面对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学生,教师采取的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教育方法。严重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各个层次的学生均不满意,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又接受不了,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造成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两极分化,这显然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道而驰的。
3.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
我校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部分学生学科偏科现象严重,表现出学生的层次多。统一编排的行政班,一个班级各种层次、各种性质的学生都存在。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克服对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多层次学生的差别化教学。只能用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考核要求进行教学及考核,结果是,各个层次的学生均有不满足,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又接受不了,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不利于学生个体个性化的成长发展。
二.分层走班教学的积极意义 1.因材施教,利于学生的差异发展
高中教育的一项重要基础性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同时,学会持续学习和思考、辨析、综合运用的能力。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对所学知识感知、掌握的敏感程度是不均衡的,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学习能力发展也不均衡。提供适合的教育,就是要实现学生差异发展的目标。适合的教育就是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就是要立足于人本身未来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采取丰富多彩、富有活力的形式和方法,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在不断提高和进步。
2.以学定教,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注学生的差异,提供适合的教育,不仅仅是利于学生的差异发展,更强调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学定教,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而新的课程理念如何转化为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行为的任务更是艰巨。因此,课程理念不是停留在学习上,停留在口头上,必须大踏步地走进课堂,走近学生。以学定教,要求老师关注学生的“学”,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等,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效果等。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提升和专业成长。
3.走班教学,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实践探索,是对目前学校的高度统一的课程、基本一致的教学要求和划一的评价标准的一种挑战,更是推到育人模式的转变。如何面对全面普及的基础教育现实和学生潜能多样性的客观存在,努力追求学生个个成才,实现学校办学多样化、教学的多样性,是我们不断探索的方向。“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对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管理制度变革、办学特色形成、教师专业结构调整、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等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过程 1.宣传动员、准备实施阶段
2014级学生必修课走班:2015学年第一学期开展必修课分层走班教学。利用2015年7月上旬,召开高二年级教师大会,宣传动员。确定实施分层走班的学科,分层走班的行政班,分层走班的教学层次,分层走班的任课教师等。让相关的任课老师在假期做好分层走班的备课任务。
2015年8月中下旬,召开学生大会,向学生介绍分层走班的具体做法,并以书面形式将高二年级分层走班的具体目标、原则、实施办法向家长和学生做介绍。
2015年9月1日公布学生分层名单、任课教师名单、上课地点等相关信息。2014级学生必修课走班:从2014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根据学生生涯规划,学生学习基础来确定,学校开设的学科课程包来进行。
2.根据学生差异,组建分层教学班
学生根据学生在高一一年或半年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各学科的兴趣差异,生涯规划,结合学生原有任课教师的意见与学生自主选择,最终实施分层走班的学科划分为A、B、C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3.2014级具体分层走班方案
①方案一:高二理科平行班1-17班,17个班 a.成绩:
根据学生在高一年级的4次大型考试成绩,根据高一班主任的评价。a.分层走班的行政班
根据高一任课老师的意见,根据学生自主选择的结果,最终将高一理科平行班17个班分成三个层次。
A层4个班,B层9个班,C层4个班。
A层:学科知识基础较弱,学习习惯、学习毅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
B层: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学科成绩中等; C层: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有毅力,学科成绩优秀。
a.分层走班的学科 物理、化学学科
②方案二:高二理科18-21班,文科22-27班 a.成绩:
根据学生在高一年级的4次大型考试成绩,根据高一班主任的评价。a.分层走班的行政班
18-22班为1个走班序列,23-27班为1个走班序列。10个班5位英语老师,18-22班走班时,5位教师按3个层次,5个教学班上课。23-27班走班时,5为教师按3个层次,5个教学班上课。
根据学生成绩及自主报名,走班成5个教学班。其中A层2个班,B层2个班,C层1个班。
A层:学科知识基础较弱,学习习惯、学习毅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
B层: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学科成绩中等; C层: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有毅力,学科成绩优秀。
a.分层走班的学科 语文、英语学科
4.重排课表、调整教师 分层走班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C三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师资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我们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防止学生对师资偏见的误解。
①.课表编排:按照“同一时间不同教师授课”的原则安排课表,例如上午第一节18-22班都安排物理课,三个层次学生同时上数学课。第二节23-27班都安排物理课,三个层次学生同时上数学课。
②.教师安排: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特点,按照“不跨层”的原则安排教师。
“不跨层”是指某一老师尽量安排教同一层次的学生,目的是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和保证教学质量。
四.分层走班教学的管理办法 1.学生管理
(1)教师双岗管理: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下,学生管理实行双岗管理,即行政班班主任与教学班班主任协同管理。特别是任课教师即教学班班主任要明确职责。确立任课教师(教学班班主任)是教学班的核心,是教学班中教学、纪律、财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担任几个班级的教学,就相应担任几个班级的教学班班主任。对任课教师基本要求是一岗双责:既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又要承担起对所任的教学班的学生管理的责任。课后行政班班主任负主要管理责任,与教学班班主任通力合作,信息互通。
(2)学生自主管理:相对于行政班而言,分层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班内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的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的卫生监督等工作;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多个课代表、小组长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
(3)制度规范行为:制定相应的教学班学生守则加以约束。如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服从任课教师的管理,按指定位置就座,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除向行政班班主任请假外,还要向任课教师写请假条;认真按照课时计划做好自己的课前准备工作,提前2分钟到达教室,下课后及时带走自己的物品离开教室;保管好自己的物品,自觉爱护所在教室的公物,公物损坏由责任人负责赔偿;认真听课,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按时完成并上交作业;自觉认真地参加模块考试;自觉爱护所在教室的环境卫生,不随地乱吐、乱扔东西,自己产生的垃圾课后及时带走。做到走班时清理好自己的物品,桌面保持干净,为其他走课同学提供方便。
(4)作业辅导、自习安排:学生晚自习在行政班自修。由于每个任课教师承担2个班的教学工作,而学生来源于各个行政班,学生分散,这给课后辅导和作业收发带来了较大困难,安排了晚自学坐班老师,下班辅导答疑,备课组通力合作,共同承担辅导任务。(5)学情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2.教师管理
(1)年级主任负责管理,统一协调,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强化落实。(2)设立分层教学班单元负责人:协同年级主任,带领本单元任课教师,组织好本单元的教学与管理。
(3)设立分层学科组长:分层备课组长,统一协调下具体负责本层次的教学安排。
(4)实行双负责制,加强复合管理
行政班班主任不变,实行走班教学时,由任课教师组织教学、维持秩序、做好考勤,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行政班班主任做好。
五.分层走班教学的评价机制
1.学生: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1)实行量化管理,计算公式为:日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日常学段检测成绩+模块学分认定考试成绩=总分
(2)量化结果作为学分认定、评优树先等方面的参考标准。2.教师: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结合。
采用横向评价,实验班级与非实验班级进行比较。
黄梅一中
第二篇:黄梅一中高一必修课程分层走班实施方案
黄梅一中2015年秋季高一必修课程分层走班实施方案(试行)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北省教育厅关于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通知》(鄂教基〔2012〕81号)精神为指导,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创设有利于学生潜能发挥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教育,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性的需要,为不同潜能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的欲望。
二、分层教学依据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因材施教”、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分组教学法”、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美国教育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等都在理论上说明了“分层教学”的科学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提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施差异性的分组、分层教学。即以“上不封顶,鼓励冒尖;下要保底,全面合格;各有发展,凸现个性”为宗旨,实行学生分层、目标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在共同的教学方针下根据个体的差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分层走班实施方案
1.分层对象:2015年秋入学的部分高一学生 2.分层学科:高一数学、英语。3.分层操作:
(1)宣传认同:8月20日-25日,高一新生军训期间,向家长、学生、教师认真解读分层走班教学的目的、意义及分层依据,操作办法,让各方面认同分层走班教学在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个体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认同学校在分层教学实施中的科学性、可行性,可操作性,为分层走班教学的顺利实施铺平道路。
(2)分层设计:我校2015级高一新生1500人,分为20个行政班,高一(1)-(10)班为对照班,高一(11)-(20)班为分层实验班。分层实验设A、B二个层次。再将高一(11)一(20)分层实验班分再为上下两个半区,高一(11)-(15)班为上半区,高一(16)-(20)为下半区。每个半区各设置A层次2个班级,B层次1个班级,将5个行政班按层次分为5个教学班。
(3)教师安排:学校各选派高一数学、英语教师中的3位教师担任A层次教学任务,2位教师担任B层次教学任务。(4)学生选择:学生在充分理解分层走班教学意义的基础上,结合中考成绩、兴趣爱好、发展目标,在老师、家长指导下,可自主选择担任数学、英语A、B层次教学任务的教师。根据学生报名名单,汇总编排班级。
(5)教师选择: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分层教学目的,需适当控制班级人数,老师有权选择学生。
4.教学要求(1)设计分层
设计分层是指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分层。首先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难度,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并注意层次和梯度,以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吃饱、吃好。
(2)教学分层。
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真正实施因材施教。
(3)作业分层
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应有不同的作业要求,作业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既有共同作业,也有针对性作业,各得其所。通过分层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差异地发展,实现各自的教学目标。
(4)辅导分层
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已有差异,辅导学生应重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同时,必须采取“个别辅导,分类推进”的办法。具体说就是,对学优生,要在掌握双基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学习难度和广度;对大部分中等生,重点要掌握双基;对学困生,采取学生多练习,教师多批改,集中进行训练的办法,促进学生基本掌握双基。
(5)评价分层
针对分层次教学的特点,学生的考试采用不同的试卷,难度不同,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试卷,无论选择何种难度的试卷,均给出相应的等级,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用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分层走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和教学督导。成立“定海一中必修课程分层走班管理领导小组”、“定海一中必修课程分层走班教学督导小组”,加强对分层走班的组织实施,管理协调,保障分层走班的顺利开展。加强教学督导,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及时收集和处理师生意见,提高走班质量。
2.设立教学班班主任,制订教学班考核办法。在行政班的基础上,增设教学班班主任,对走班学生进行分组管理,安排固定座次,每节课,教学班班主任都要查人报单;成立教学班班委会,制定教学班考核办法,从纪律、卫生、节约、安全、公物爱护等方面对教学班和学生加以量化考核。3.加强学生管理。分层走班后的教学班学生来自不同行政班,每个行政班选定一名科代表,科代表负责掌握本班同学的上课纪律、负责作业的收缴,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对课堂教学的意见等,协助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做好本班的工作。
4.科学选班,动态管理。
必修走班学生每一学期调整一次,依照该学期的期中、期末成绩按照一定比例折算成单科成绩根据排序进行重新划分层次,层次划分成绩按原班额人数由学校确定。期中、期末两次考试的成绩比例分别为30%和70%。
湖北省黄梅县第一中学
2015年8月
第三篇:余姚第八中学必修课程分层走班教学实施管理细则余姚第八中学
余姚市第八中学必修课程分层走班教学实施管理细则
余姚市第八中学创建于1956年,2014年7月成建制搬迁到余姚城区,学校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辉煌的教学业绩。随着深化普高课改和创建浙江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的深入开展。我校积极开展选修课程多样化,必修课分层化的尝试。在新课程改革推动下,我校从2014年开始,着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适合学生差异发展的“分层走班”教学模式,通过分层次、走班制教学改革,为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让每个学生学会选择、感受成功、差异发展、个性成才。
一.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背景 1.素质教育的改革趋势
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为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服务”,明确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要以学生为主体,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说明,素质教育尽管强调教育平等,但追求教育平等并不意味着不管学生的差异性而只提供整齐划一的课程和教学,而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为前提的。
2.传统教育的不合时宜
学校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传递——接受”模式,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都采用这种方式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学的集体性,强制性,统一性,把千差万别的学生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方法,统一考核要求,面对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学生,教师采取的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教育方法。严重挫伤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各个层次的学生均不满意,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又接受不了,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造成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两极分化,这显然与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道而驰的。
3.学生差异的客观存在
我校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部分学生学科偏科现象严重,表现出学生的层次多。统一编排的行政班,一个班级各种层次、各种性质的学生都存在。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克服对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多层次学生的差别化教学。只能用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考核
要求进行教学及考核,结果是,各个层次的学生均有不满足,基础好的吃不饱,基础差的又接受不了,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不利于学生个体个性化的成长发展。
二.分层走班教学的积极意义 1.因材施教,利于学生的差异发展
高中教育的一项重要基础性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同时,学会持续学习和思考、辨析、综合运用的能力。在教学实际中,学生对所学知识感知、掌握的敏感程度是不均衡的,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学习能力发展也不均衡。提供适合的教育,就是要实现学生差异发展的目标。适合的教育就是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就是要立足于人本身未来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采取丰富多彩、富有活力的形式和方法,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在不断提高和进步。
2.以学定教,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注学生的差异,提供适合的教育,不仅仅是利于学生的差异发展,更强调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学定教,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而新的课程理念如何转化为课程实施的具体操作行为的任务更是艰巨。因此,课程理念不是停留在学习上,停留在口头上,必须大踏步地走进课堂,走近学生。以学定教,要求老师关注学生的“学”,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效果等,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时间、教学效果等。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提升和专业成长。
3.走班教学,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
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实践探索,是对目前学校的高度统一的课程、基本一致的教学要求和划一的评价标准的一种挑战,更是推到育人模式的转变。如何面对全面普及的基础教育现实和学生潜能多样性的客观存在,努力追求学生个个成才,实现学校办学多样化、教学的多样性,是我们不断探索的方向。“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对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管理制度变革、办学特色形成、教师专业结构调整、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等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过程 1.宣传动员、准备实施阶段
2013级学生必修课走班:2014学年第一学期开展必修课分层走班教学。
利用2014年7月上旬,召开高二年级教师大会,宣传动员。确定实施分层走班的学科,分层走班的行政班,分层走班的教学层次,分层走班的任课教师等。让相关的任课老师在假期做好分层走班的备课任务。
2014年8月中下旬,召开学生大会,向学生介绍分层走班的具体做法,并以书面形式将高二年级分层走班的具体目标、原则、实施办法向家长和学生做介绍。
2014年9月1日公布学生分层名单、任课教师名单、上课地点等相关信息。
2014级学生必修课走班:从2014学年第二学期开始,根据学生生涯规划,学生学习基础来确定,学校开设的学科课程包来进行。
2.根据学生差异,组建分层教学班
学生根据学生在高一一年或半年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各学科的兴趣差异,生涯规划,结合学生原有任课教师的意见与学生自主选择,最终实施分层走班的学科划分为A、B、C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3.2013级具体分层走班方案
①方案一:高二理科平行班1、3、4、5班,4个班 成绩:
根据学生在高一年级的4次大型考试成绩,根据高一班主任的评价。分层走班的行政班
根据高一任课老师的意见,根据学生自主选择的结果,最终将高一理科平行班4个班分成二个层次。
A层2个班,B层2个班。
A层:学科知识基础较弱,学习习惯、学习毅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
B层:学科知识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有毅力,学科成绩较好。分层走班的学科
物理、化学学科
②方案二:高二理科2班,文科6、7、8班 成绩:
根据学生在高一年级的4次大型考试成绩,根据高一班主任的评价。分层走班的行政班
理科2班与文科6班为1个走班序列,文科7、8班为1个走班序列。2个班2位英语老师,理科2班与文科6班走班时,2位教师按2个层次,2个教学班上课。文科7、8班走班时,2为教师按2个层次,2个教学班上课。
根据学生成绩及自主报名,走班成5个教学班。其中A层1个班,B层1个班。
A层:学科知识基础较弱,学习习惯、学习毅力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
B层: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有毅力,学科成绩优秀。a.分层走班的学科 语文、英语学科 4.重排课表、调整教师
分层走班教学能否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层次班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管理。因此为A、B二类层次班配备任课教师,要综合考虑,适人适位,并能调动每个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师资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我们力避“好老师教好班,差老师教差班”的不当做法。防止学生对师资偏见的误解。
①.课表编排:按照“同一时间不同教师授课”的原则安排课表,例如上午第一节1、3班都安排物理课,两个层次学生同时上数学课。第二节4、5班都安排物理课,两个层次学生同时上数学课。
②.教师安排: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特点,按照“不跨层”的原则安排教师。
“不跨层”是指某一老师尽量安排教同一层次的学生,目的是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和保证教学质量。
四.分层走班教学的管理办法 1.学生管理
(1)教师双岗管理: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下,学生管理实行双岗管理,即行政班班主任与教学班班主任协同管理。特别是任课教师即教学班班主任要明确职责。确立任课教师(教学班班主任)是教学班的核心,是教学班中教学、纪律、财物、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担任几个班级的教学,就相应担任几个班级的教学班班主任。对任课教师基本要求是一岗双责:既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又要承担起对所任的教学班的学生管理的责任。课后行政班班主任负主要管理责任,与教学班班主任通力合作,信息互通。
(2)学生自主管理:相对于行政班而言,分层走班的班级称为教学班,班内设一位班长,负责教学班的班务,负责上课的点名、维持纪律和日常的卫生监督等工作;每个教学班各科均设多个课代表、小组长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加强与老师的信息交流等工作。
(3)制度规范行为:制定相应的教学班学生守则加以约束。如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服从任课教师的管理,按指定位置就座,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除向行政班班主任请假外,还要向任课教师写请假条;认真按照课时计划做好自己的课前准备工作,提前2分钟到达教室,下课后及时带走自己的物品离开教室;保管好自己的物品,自觉爱护所在教室的公物,公物损坏由责任人负责赔偿;认真听课,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按时完成并上交作业;自觉认真地参加模块考试;自觉爱护所在教室的环境卫生,不随地乱吐、乱扔东西,自己产生的垃圾课后及时带走。做到走班时清理好自己的物品,桌面保持干净,为其他走课同学提供方便。
(4)作业辅导、自习安排:学生晚自习在行政班自修。由于每个任课教师承担2个班的教学工作,而学生来源于各个行政班,学生分散,这给课后辅导和作业收发带来了较大困难,安排了晚自学坐班老师,下班辅导答疑,备课组通力合作,共同承担辅导任务。
(5)学情反馈:每个教学班内各行政班的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状况由教学班班主任负责,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行政班的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的开展工作。
2.教师管理
(1)年级主任负责管理,统一协调,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强化落实。(2)设立分层教学班单元负责人:协同年级主任,带领本单元任课教师,组织好本单元的教学与管理。
(3)设立分层学科组长:分层备课组长,统一协调下具体负责本层次的教学安排。
(4)实行双负责制,加强复合管理
行政班班主任不变,实行走班教学时,由任课教师组织教学、维持秩序、做好考勤,学生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行政班班主任做好。
五.分层走班教学的评价机制
1.学生: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1)实行量化管理,计算公式为:日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日常学段检测成绩+模块学分认定考试成绩=总分
(2)量化结果作为学分认定、评优树先等方面的参考标准。2.教师: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结合。
采用横向评价,实验班级与非实验班级进行比较。
余姚市第八中学
2014年7月
第四篇:分层走班教学实施策略27463
分层走班教学实施策略
——以高中化学学科为例 浙师大附中化学教研组组长:石杏元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主要从确定教学目标、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和设计学生课后作业这四个方面着手,来完成分层教学的操作。
分层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我校实际,我们确定了“学业水平测试、专业心理测试、学生自主选择、成长导师指导、定期流动调整、规范管理保障”的分层原则。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前提下,把每个学科都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学科知识基础较弱,学习习惯、学习毅力欠缺,学习积极性不高;B层:学生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能力中等;C层:学生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有毅力,表现优秀。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修习的层次。对于相对水平较低的A层学生,要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奋斗目标、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其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之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培养一定分析、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中等水平的B层学生,要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思想上使其树立奋斗目标以增强学习化学的动力,学习上使其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拓展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高水平的C层学生,要小综合、多变化、主动走、促能力,注意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化学理解、掌握、运用、思维、实验、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制定“乙烯与溴的反应”教学目标时,由于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对于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就会有区别地提出目标:A层学生重在知识技能的落实,B层学生重在养成辨析能力,C层学生注重推理过程、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分层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据此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切的教学方法。
分层完成教学设计 结合高中化学教材的特点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对化学教学进行分层次备课。三个层次教学班的化学教师合作探讨、集体备课,明确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比如在教学“乙烯与溴的反应”内容时我们是这样备课的:A班的学生,备课目标重在基础知识的落实,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以讲授法、实验法为主,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对于难点问题可以直接给出答案或者少讲,比如本堂课中乙烯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教师就可以直接给出。B层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程度均属一般,教师此时需要把握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理论上应该掌握了取代反应,那么对于本节课要学习的加成反应,教师则可以以取代反应为出发点着手设计。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辅以探究法及实验法。通过烷烃与烯烃的比较,B层学生需要掌握加成反应和相关方程式的书写。C层学生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小组,先自行收集乙烯相关资料,教师需要做的只是将乙烯等试剂、实验器材准备好,适当地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合作学习中掌握知识。这样,对大部分学生采取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对少部分学生适当拔高、弹性调节,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觉得学有所能、学有所获、学得有味。
分层实施课堂教学
根据分层备课的教案实施教学,A层学生拉着走、B层学生小步走、C层学生主动走,各层学生分步走。教师在施教时,要充分考虑到自己所教的教学班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根据备课教案灵活安排课堂内容,展开教学过程。
比如在“乙烯与溴的反应”教学时,A班采取以教师讲授兼学生实验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到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实验现象,教师直接给出乙烯与溴发生的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班采取的是复习提问兼导入分析的教学方式,先复习回顾乙烷与氯气的反应,再抛出问题:乙烯能否与卤素单质发生反应?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的实验,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试着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最后老师点评分析得出结论。C班学生基础好、能力强、学习自主性高,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先播放视频展示学生收集到的一些资料,让学生分组讨论,乙烯与溴发生的是不是取代反应?是取代反应的话可以用哪些实验来加以验证?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药品,学生动手实验,得出结论:发生的不是取代反应。最后播放乙烯与溴发生反应的动画视频,让学生自己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总结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烃应该具备的条件。这样,通过分层施教,实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差异发展。
分层完成课后作业
每个层次学生的能力不同,所以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不能再搞简单的“一刀切”了,要根据不同层次水平实际,对作业进行分层设计。教师在确定三个层次的学生作业时,题量要适中,难易比例要适当。各层次学生在完成本层作业后,可试做更高层次的习题。教师负责设计并布置分层作业,每节课的作业由易到难,难度随着层次逐渐加深。始终把握的原则是:对A层学生,练习不出难题,主要打牢基础;对C层学生,习题有一定难度、深度;B层习题难易适中。
在整个化学分层教学中,分层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核心,是教学全部工作展开的起点;分层教学设计是基础,是教学实施顺利进行的前提;分层教学实施是重点,是整体教学过程的关键;学生分层作业设计是教学的持续,是教学目标顺利完成的有力保障。当然,实践过程中,学生分层标准的合理制定、分层教学过程的教学管理这两个难题,还需要在更进一步的实践推进过程中加以研究和解决。
第五篇:浅谈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策略
浅谈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策略
晋江市东石中学黄金钗
近年来,国内许多中学开始探索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总体看来,国内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有两个你们的发展轨迹,一是地域层面,北京、江苏、浙江等地有个别中学试着先行,在获取阶段性成功经验后,其他地区逐步向其学习、发展;二是年级层面,先在高中阶段试行,然后向初中阶段引入。另外,还有一个共同的学科分层特点,即主要集中在理科(数学物理、化学)和英语学科。
所谓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就是在对学生进行科学分析和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打破原“行政教学班”的界限,以不同的“层次学习班”为单位,在同一教学时间内组织实施相同教学内容但不同教学标准、不同教学方式、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学策略的流动式学科教学活动。
纵观北京十一学校、苏州景范中学、常州湖塘实验中学、杭州师大附中等几所学校在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经验反馈,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策略需要加深研究和探讨,使此教学模式实施起来更有效率。
策略一:科学合理分层,广泛宣传动员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改革未始,宣传先行”。学科分层教学的实施前奏也是宣传动员,宣传动员的对象既包含学生和教师,也包含家长和社会;宣传动员的内容既包含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形式,也包含其优缺点。宣传动员时,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尤其要将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形式、可预见的效果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讲够、讲透,让动员的对象能够接受、愿意尝试和用心融入这一教学模式。
从学科分层走班教学的定义来看,科学合理地分层要基于两个层面的要求:一是科学的学科分析,这需要对学生的学科基础和发展潜力进行细致地分析,这是为学生学科科学合理分层奠定知识基础;二是科学的人文分析,尤其是学生心理层面的分析和辅导更上不可缺少,建立良好的分层走班学习心态,有助于学生迅速进入学习角色,融入学习环境,建立新的学科学习坐标。
从实验学校经验反馈来看,一般按学科分为基础班(A班)、发展班(B班)和拓展班(C班)三个层级的教学班级。学校和学科教师对学生按其学科知识水平合理分层方面比较容易把握,但在家长和学生的心理分析和辅导动员方面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毕竟有些学生在选择“鸡头”还是选择“凤尾”之间存在矛盾心理,这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帮助家长和学生选择更恰当的层级班级。比如,“被动受迫有潜力”型的学生,要尽量动员其作为“凤尾”,进入学科学习目标高一些的层级;而“主动表现可发展”型的学生,就要在尽量让他多表现的机会,作为“鸡头”会更适合他。有学生在调查中反馈:原来在普通班上课,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有时才刚开始思考,答案就已经被其他同学揭晓,自我感觉特别没有存在感;但在分层后,选择进入了发展班(B班),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较为充裕,也有较多的表现机会,自信心得到了增强,成绩也上去了,心态也更加阳光了。但也有家长基于孩子成绩迟迟无明显进步(尤其是在期末统考后),将其原因归责为分层走班教学模式中缺乏同伴互助而减少孩子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的可能,故而对此教学模式产生质疑。此类家长的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细心观察,分析每位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更有针对性地帮辅,同时要引导家长对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成长做出恰当的评价,从而巩固对本模式的支持。
策略二:改革课程模式,创新教学管理
课程是教学实施的土壤,教学模式改革了,课程模式当然也要进行支持性的改革,以便以更肥沃的土壤滋养改革的新苗、培育改革的果实。实验学校展示的数据充分表明,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开始,在数学、英语、生物、地理四个学科有较大的分化,在八年级接触物理学科不久后就会产生分化,在九年级下册对化学产生分化,但大部分学校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初中阶段一般只选择在数学、英语两个学科开展实验,高中阶段才有铺开到其他学科。在功课编排上也尽量让两个开展分层走班教学的学科平行进行,这样就避免学科教学时段的重叠,让学生更有秩序地在传统行政班和分层教学班学习。
在课程模式改革的带动下,教师也要创新各层级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因为在不同层级班的学生其学科知识水平有着明显的差异,基础班(A班)的教学要以兴趣引导、夯实基础为主,兼顾以耐心疏导厌学心理,故而课堂教学应以围绕基础知识设置兴奋点,抓住学生的眼球,引导融入思考,提笔记练为主线;发展班(B班)的教学要以扎实基础为依托,设置“跳一跳,可摘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发展欲望和自信心;拓展班(C班)的教学要以基础自学、课内互动整理使知识系统化,并加强知识点的纵横联系和对比,同时给予拓展和延伸,引领学生站到更高点看待知识结构、系统分析问题内涵。
在管理模式上,要与原行政班有同有异,但更重要的是“同”,包含在人员的管理上要做到“铃响人到位、座位有编排、请假凭假条、缺席要跟踪”,在作业的管理上要做到“作业须规范、分组来收集、情况要登记、错题要整理”。有“异”的包含学生在走班中的行为举止,如不得翻动他人的物品(因为借用别人的课桌)等;教学班的老师要和不同的原行政班的班主任交流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况等。
策略三: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师生管理
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实施者也是人,是人就有知识水平、个性情感等诸方面的差异。故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师生管理是实施学科分层走班教学是否深入的关键。
面对不同的学科层级对象,教师不能固守课程标准的全面目标开展教学,而是应以学科层级对象的实际情况,本着“不同的人在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发展”的思想,采用“消元、降次”的方式,让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更适合教学对象。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大小关系时,对不同层级学生引导思考的设问就该不同:对拓展班(C班)学生可直接问“圆的面积S是如何随半径R的变化而变化的?”;对于发展班(B班)学生须先问“圆的面积S与半径R可以用关系式体现吗?”,再问“圆的面积S是如何随半径R的变化而变化的?”;对于基础班(A班)学生就要问“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并根据回答板书,再问“半径增大了,面积会怎样?”
在课堂上,对于基础班(A班)学生的教学原则是“巩固基础、乐意向学”,故应在各种引导语言、例题、练习中“消元、降次”并强化、激励,让他们听得懂、跟得上。对于发展班(B班)学生的教学原则则是“学会方法、达成目标”,所以应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不断强化、优化的过程中扎实基础,锻炼其数学思考与数学表达能力,引导他们定期整理和归纳知识系统,达成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标。对于拓展班(C班)学生的教学原则是“大量高效、拓展创新”,因而应布置学生预习好课本并解决例题、练习和作业,让他们带着问题上课,在课堂上勇于提问、大胆质疑,让思维碰撞的火花闪耀课堂内外;同时教师应给予能够纵横联系各个知识系统的问题,引导强化各类知识的横纵联合运用,拓展其创新能力。
对于教学不同层级的教师,学校也要以不同的要求来管理。比如,对于教师的教学层级的分配方面,学校不能完全以“A层+C层”等方式“一刀切”的行政命令分配,而应根据教师的教学个性和教学能力,与教师充分研讨更适合的教学层级,可以同时从事两个层级的教学,也可以从事统一层级的教学,充分发挥“一物降一物”的功效,这尤其是对于想深入教研的教师更具教学乐趣,从而也能把教研做扎实、做深入。
当然,坚持以人为本还要在学生的思想跟踪方面做扎实。这就要求层级班的教学老师要经常与原行政班老师交流学生的思想动态,分析学生思想有无变化,变化的原因和恰当引导的方式方法等;同时,双方也都应经常性地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以便更准确地了解、分析和帮辅。甚至,每一学期都要结合这些思想动态进行分层上的调整,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教师和家长在思想和行动上形成合力,这样,学生的学科学习自然不会产生太大的偏差,目标的达成也就水到渠成。
策略四:完善评价体系,激励共同发展
只有完善的评价体系,才能进一步激励师生的共同发展。分层后评价体系显然需要随着评价对象不同而产生变化,但是由于“指挥棒”(期末统考)是统一的,因而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评价体系都要“一分为二”,既要考虑其实际成绩,也要考虑其进步幅度。
在学生方面,成绩是表面的,学生的进步更重要的是他的“进步”,包含学科成绩的进步、思想积极性的进步、心理健康的进步,所以要每个对象的“最近发展区”在这些方面分门别类地设置相应的“进步奖”,并大张旗鼓地表扬;同时也要设立“创新奖”,鼓励优秀生从课堂走向实践,从优秀走向卓越。
教师方面的评价也不能再按所谓的“优秀率、及格率、综合率”等来评价了,其评价方式的完善可以从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家长的社会评价、教师个人的教育教研等方面进行,尤其是社会评价方面更能体现以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社会价值,这类的评价体系更难量化性地建立,还需不断深入摸索和探讨。
总结多个实验学校的学科分层走班教学实践,其最大的优势是彰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减轻了学生的思想压力,让学生尝试到学习的快乐,提升其学习的自信心,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正确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克服了传统行政班授课方式在学生差异性、发展不平衡等方面的缺陷,其教学实践是成功的,只要在策略上实施得当,是可以借鉴和推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