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3 02:4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第一篇: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杜威也曾说,“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经常细心的观察儿童的兴趣,对于教育者是最重要的。”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要求,要“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这种种表述说明,良好的兴趣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先决条件,也是语文教学及评价的重要内容。

回到现实中看看我们的语文教学现状:一开始,学生刚认识“人、口、手”,是多么的激动,兴奋地要向父母展示;到了后来,还有几人遇到不认识的字能主动去查字典?一开始,学生捧着图画读物津津有味,真可谓爱不释手;到了后来,还有几人能坚持阅读,能沉浸在优秀文学作品之中?一开始,写出一两行简单的语句,学生便喜不自胜;到了后来,又有几人听到作文不头疼„„--我们的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正在逐步丧失啊!让学生重拾语文学习的兴趣,无疑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眼前的紧迫任务。

一、民主平等,塑造情感和谐--让学生主动求知

“亲其师、信其道”,首要的便是建立师生之间真诚、和谐的情感氛围。人文主义思想告诉我们应强调人的主动性,要保持师生双方的平等意识。因此我们教师不应强求学生接受某一权威结论或我们自己对作品的看法,而应让学生对作品有自己的探索。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的条件,也是激情的前提。试想猫爪下的夜莺又怎能唱出动听的歌儿?我们应让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呼吸。教师首先要创设民主、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一种“心理安全感”,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敢想敢说,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时地会有他们新颖、奇特、有创造的见解。因而,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学生主体观念,确立“服务意识”,把学生视为自主的人、发展的人、有潜能的人;热爱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把激励带进课堂,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快、思维活跃的创新氛围。

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你说说?”“你认为怎么办?”“你怎么知道的?”“你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说得真好!”“这个见解很独特”“能不能仔细想一想?”等。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其次,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氛围还体现在座位排列的重组、创新上:不再是统一的“秧田式”,而是有的排成马蹄形,有的呈“蜂窝壮”,有的围成了半圆、全圆的形式。座位的重组,不只是排列形式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学思想观念的变化:“秧田”式:是最能诠释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思想观念--教师是科学知识的施舍者,是课堂中至高无上的权威;而在座位重组后,不仅营造了便于信息交流的教学空间,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生动地反映了课堂教学观念的变革--课堂教学的中心从以教师为主转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上来。在这里教师不再是权威,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充分体现了民主与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激学生情,悟课文情--让学生自主发现

要使学生受到课文的感染、熏陶,首先要求教师全身心投入,以情激情,使教学双方产生情感共鸣。如教学《万里长城》的名师窦桂梅老师,显然正像她自己对学生讲的:“每当我读到这篇文章时,我的心里总有一种激动。”正是这种激动的心情,使他饱含深情地投入到教学之中,从而拨动了学生的情感琴弦。自豪感、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学生自会受到感染,沉浸于情感的共鸣之中,教学效果自是不言而喻了。对于极富感染力与情感性的诸多课文,学生情动于中才能发于外,如何激学生情悟课文情呢?

1、创设情境,引发情感陶醉。

由于儿童生活区域的局限性,许多教材与我们孩子生活仍相距甚远,那么就需要“未成曲调先有情”,即我们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引导性材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诱发积极情感。

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形象性、再现性的特点,把形、声、光、情、意融为一体,接近时空距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如教学《桂林山水》可先制作多媒体画面,配以悦耳乐曲以及动情的描述来展示桂林山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让学生走进画面,走进课文,在迷人意境中铺垫浓浓的情,由此导向对课文情的体验。学生具体感受到桂林景物那么奇异,那么迷人,那么可爱,进而升起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师之情、学生情、课文情于是交融渗透。

我们也可籍由自己对课文情韵的把握设计情感性导语,如前所述《万里长城》以及一些描述英雄人物的课文,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等,课始就让学生进入“情韵在胸,绕梁不散”的意境。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情感。

①揭示矛盾。课文中生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往往会存在矛盾,有的属表层性矛盾,是由于不理解或片面理解造成的错觉,这样的矛盾往往可以成为学生深刻理解的铺路石。

②寻找相关。指所创设问题情境能力和调动学生生活经验与本文信息建立联系,在激发兴趣同时也指明探究方向,通常我们可采取“换位法”与“对比法”,即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对比或换位。如《小珊迪》教学最后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这位先生开始买一盒火柴都不愿意,到最后为何愿意拿出几百、几千元钱抚养小利比,这叔叔是不是有点怪?”谈谈你的看法?

因此,兴趣对于语文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四年十月,数百位名师专家汇集上海金山举行“中国语文教育高峰论坛”,峰会落幕发表的《金山宣言》,恰恰也强调了要特别重视学生日渐丧失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重拾学习语文的兴趣!”成了与会各方一致的迫切呼声。这一要求的提出,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篇: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教师搭台,学生唱戏

——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堂教学可以用“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这句话来概括,“搭台”就是教师要洞悉学生心理和时代精神,构建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以便更有效地组织学生“唱戏”。为了让学生演出更好的戏,教师在授课时的“搭台”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我们应把着眼点放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上

一、转移教学重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是我们新课程所追求的课堂。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上,主角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他们主动积极的学习、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尽情的展现自我,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让我们欣赏一节精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成长的烦恼》:

学生们神情自若地在课堂上汇报他们的实践活动成果:学生的烦恼、老师的烦恼、家长的烦恼……一一呈现出来,有采访老师、寻访同学烦恼的录音带,还有搜集相关资料得出的理论依据,更有医治这些烦恼的灵丹妙药。另外,学生们精彩的才艺表演也让人赞叹不已、惊喜万分。他们自编自导自演了几出高质量的小品、喜剧。瞧,他们声情并茂、投入万分,深深打动台下“观众”的心,台下笑声不绝,掌声不断。听取了精彩的报告、观看了让人叫绝的演出,再听他们头头是道的评论……你不得不惊叹当今的中学生个个才华横溢——他们用独特的方式大胆地展现自我、笑对烦恼、面向未来、走向成功。

这是一节成功的新课标下的新课堂,在这节课上,老师给了学生自由的空间与氛围,在这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中进行心灵的碰撞,实现情感的交融,在自主与互动中想己之所想,言己之所言,在自主感悟、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又满足了其表现欲望,达到师生共同创造,共同发展这一目的。

二、创设实践环境,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1、激发学习情感,让学生主动求知

教师要创设民主、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一种“心理安全感”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敢想敢说,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新颖、奇特、有创造的见解。因而,要把激励带进课堂,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快、思维活跃的创新氛围。

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你说呢?”“你认为怎么办?”“你怎么知道的?”“你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说得真好!”“这个见解很新颖”“能不能仔细想想?”等。这些尊重、期盼性的语言,不仅是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变“竞争”为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传统教学活动中往往没有注意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交换、相互影响的作用,以致形成“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开展合作探究性学习则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学生更多地关注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质量。比如学习《看云识天气》这一课可以这样安排小组学习:

(1)独立思考,个体学习。

学生的“个性学习”是合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前提,因为任何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与形成必然有一个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才能发现问题,善于思考,学会发问。

(2)组内讨论,去粗取精。

在个体学习后,四人或六人合作小组即进入讨论。通过比较、说理、摒弃那些不妥的答案,筛选出正确的、有创造性的答案供组际交流。

(3)组际交流,评价激励

小组的交流只能是一个小范围内的集思广益,在组织交流的思维撞击下,还会生出一些理解更到位,更富有创意的答案。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我们要打破以往的课堂教学环节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培养探索问题的创新意识

北宋哲学家张载曾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顺疑。” 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时常问个“为什么”“怎么样”。

有的同学读了《陌上桑》一文,就对秦罗敷的丈 夫提出了置疑。秦罗敷“二十尚不足”怎么会有“四十专城居”的丈夫呢?而且一个“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郎中,四十专城居”的大官,怎么会让自己年轻美丽的夫人乡下采桑养蚕呢?同学们带着这个有趣的问题,对课文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终于明白,秦罗敷所说的夫婿实际上是“蚕”。面对使君的“宁可共载不”的纠缠,秦罗敷以蚕代夫婿,来打消使君的非分之想。蚕长到半月时,还是一条小虫,所以是“十五府小吏”长到二十天就把头抬起来,像跪拜皇帝的朝中大夫,所以是“二十朝大夫”蚕长到一个月后成了大虫,四十天以后做蚕,所以是“四十专城居”

2、指导学生精于表达,锻炼表述问题的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觉地在这些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述的创造性。如学习《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我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诗的用词之妙。有的同学认为“下”字用的朴实,能准确写出顺风顺水、舟轻帆快的行船特点。折射出李白与孟浩然的分别应是喜悦的。有的同学认为“惟”字用的好,写出浓浓的离情别意,还有的同学认为“孤”字用的最见功夫。正值阳春三月出游之际,江上定是千帆竞发。那诗人为何着一“孤”字呢?主要因诗人主观感受。尽管江上千帆竞发,但诗人眼中只有朋友的一叶小舟,更见李孟情深。教师对这些独到见解都应当加以肯定,并应当适时表扬后归纳。促使学生勇于创新,积极探索。鼓励学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种由“无声到有声”的过程转化,增强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此时,语文课堂将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语文学习将成为师生共同的享受。

3、激励学生主动想象,培养思维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教师要善于设计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情境,感受作者与作品中人物鲜活的心灵。这样,尊重学生的情感,体现学生的意志,彰显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结尾写到韩麦尔先生讲完最后一课的情景时,文章是这样写的:“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只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作者在这里没有大段的抒情和描写,也没有大段的议论,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教师教学至此,可做短暂的“冷场”处理,巧妙设问启发,创设模拟情境,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说出韩麦尔先生此刻难以言状的复杂心境,对普鲁士侵略者的愤慨对法兰西共和国的深情……这一空白,让学生进行拓展想象,实现创造性的阅读。

总之,要取得课改的成功,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必须彻底地更新观念,努力地转变教学模式,真正用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只要我们坚持以新课程标准来指导教学实践,并对语文教改始终充满着信念和热情,我们一定会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充满活力,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中开创出一片灿烂的天空。

第三篇: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究,力图超越传统的记忆性教学方式,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所需求的思维性教学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是要求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用于提出问题;也不是要求教师机械地讲授书本知识,而是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课堂教学不止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学生人生的发展。面对一个个各具个性的生命体,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

关键词

语文教学;质疑与创新;合作与探究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灌输”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树立服务意识。

情景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她具有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思为核心,以学生活动为途径等鲜明的特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思、创新思维及创新人格有着独特的作用,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教学创新的主要手段。教师在情境教学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有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爱因斯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瑞士教育学家皮亚杰也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体验的基础。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在语文教育教学中,作为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

到教学之中,加速学生完成认知过程,使学生由“厌学”到“想学”,由“想学”到“乐学”。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境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切不可喧宾夺主,切不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似乎不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就是保守,就是观念不先进。为此,上课前教师总是不惜花费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可结果往往并不理想。曾看到一则《赵州桥》的课件,该课件以大量的图片资料展示了赵州桥的地理环境,全貌。却没有用于解决课文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正确理解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以及难点“理解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的内容。运用这种课件教学,由于忽视了教学目标,学生不能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头脑中只是一些赵州桥的外观及周围环境的零碎画面。因此,收不到实际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无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目的,如何才能把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语文教育重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任何语言文字之外的手段都不能成为语文教育的主导性手段。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究。其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顺序或者学习方式。教师也要多鼓励学生学习,勤思多问。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为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一)实践感情——自主性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运用元知策略、动机策略和行为策略,主动而有效的进行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时新课程的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自主学习能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教学《草原》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自主学习,然后交流学习心得,在交流中,各有各的见解和表达方式,学生平时在生活中积淀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意识全部都被调动起来了。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还可感受到他自己从来没有感受过的景象。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别人好的看法还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学生的个人观点。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下了基础。

(二)交流互动——合作性学习

合作学习之的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自愿结合在一起,通过互相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的共同目标,最终使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知识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形式,师生互动、自学交流、小组学习、全班讨论等都是合作学习。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需要老师的讲解,还是有意识的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运用好这些机会,教师稍加点拨即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质疑探索——探究性学习

探究学习是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室的帮助下,自主寻求答案、自主建构意义、自助寻求所需信息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探究是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助课文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生动的学习氛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给各类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问题的意识。

“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学习方式,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喜欢语文,会学语文。在语文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基础,为学生的能力提高而工作,为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形成而努力。教学时,要把教学看成是师生共同完成学习活动的过程: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共同分析学习材料,共同选择学习方法,共同享受学习结果。在此过程中,教师以导为主,但还要给学生主动权,给学生充分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辨识、品味、体会。教师要充分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从细微处入眼,在求同存异中找到学生思想、智慧的闪光点。让学生的思想在文本中自由驰骋,在交流中急剧碰撞,在诵读中尽情展示,在探究中不断享受,从而建构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

总之,教师要以新的课程理念,作文语文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新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让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程改革吓得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探究式学习》.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

[2]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自主学习》.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

[3]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合作学习》.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

[4]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5]陈旭远.《新课程 新理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第四篇: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观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观

文县临江学校李武平

新的课程标准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实

践能力为目标。它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未来。对人文性、工具性极强的语文这一基础学科,我认为教师应与时俱进,树立新的语文课堂教学观。创新语文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观

一般来说,学生总喜欢面带微笑、待人真诚、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害怕表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新课程理念是以“生命”为逻辑起点,其核心是:教育直面生命。中学教育面对的是一群希望平等、渴望自由、充满幻想的少年。这个时期,我们应该和学生交朋友,让学生喜欢我们,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他们成长中的益友,我们是平等的,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学生的成才。在学习中我们可以敞开胸怀,自由思考、自由讨论、自由发表见解,老师是他们忠实的听众,是他们学习天地中的一份子,我们的关系是平等的、课堂气氛是和谐的,每个人都敢于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作为教师,要善于反思与创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重视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工作;要学会充分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

二、巧设师生互动平台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上课方法,我们老师的责任主要表现在:1.培养学生的自信;2.让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3.调动学生敢于发言、乐于表现的自主学习的好态度。这三方面要求我们老师由以前的讲的多讲的好要转变成善于导,设平台设的好。这就要我们当老师的要搞好教与学的互动,课堂不再是老师个人的舞台,它是师生沟通的桥梁,使老师和学生能在平等的地位上探究新知、合作交流;教师已成为同学们的学伴;现在我们应该明白:课堂上的提问应该是相互的,不能局限于教师问,学生答这一种形式,应该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并鼓

励他们勇于质疑。让他们真正感到在上课时思考问题、参与讨论是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三、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为满足好奇心,学生就要看要听要想要问,思维也被激活。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成功的体验中使学生的兴趣受到保护和激励。教师要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果一个老师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则你的教学就算成功了一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如在教《三峡》这篇课文时,我运用投影仪等教学仪器,创设出三峡四季山水多变、多情、多彩、奥秘无穷的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给学生欣赏。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学生对三峡山水,这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美景,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又用妙乐唤起学生美的体验,设计各种巧练,品味美的意蕴。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在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之精,三峡之美时,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整堂课气氛活跃。朗读课文更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道渠成,达到了优化的效果。并鼓励学生吸取这种写法,写一写自己的家乡的山山水水,比一比谁把家乡写的好,谁的作文有创新。

第五篇: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好课堂”一直是教学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教师所争取的,更是学生所期盼的,那么教师究竟怎样做才能构建一个好课堂呢?本文针对新课改给孩子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展开了思考。

关键词:情感的课堂;对话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感悟的课堂

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在新课改下的今天,我们应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认为应给孩子一个这样的课堂: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学生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上,千万别让你的“告诉”扼杀了属于孩子的一切!让他们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去尽情地展示自己吧!在我的课堂上,有许许多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都是学生自己通过课外书、网络、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来的。他们往往期待着能将自己的成果展现给大家,这样,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他们都表现得十分积极,而且极大的丰富了知识的储备量。

2、引领孩子去读书。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另外,我还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我们班还设立了图书角,更加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总之,我愿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决定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又是一种感情经历,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大大地提高学习效果,在感悟中学习非常重要。(1)教师与学生之间。情境教学主张教师对儿童倾注真情,以敏锐的洞察力去触及儿童的情感领域,从而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渲染一种温暖和谐的、可以信赖的、充满自信的、无拘无束的情境。教师首先必须通过一种移情作用,设身处地地感觉体验,回归到儿童的情感状态,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这样才能产生“以情动情”的移情效应。(2)学生与教材之间。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学生与教材之间建立起美妙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在语文情境教学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李吉林曾总结出这样的情感推进的发展模式:在初读课文,激发动机中入情;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在表情朗读、语言训练中抒情。(3)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情境的优化,学生与学生之间,友爱亲密。他们在亲、助、乐等人际情境中相互切磋、合作互助、取长补短,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这就为学习语文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参考文献:

[1]《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主编:商继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语文教师》,主编:包南麟,上海教育出版社

下载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组织化学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组织化学课堂教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本文结合参加课改培训的心得体会,谈谈在新课改下应如何组织和设计化学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余店中学余崇进“新课改”成了教育改革的前沿用语,每一次教改浪潮都离不开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主旋律,而主旋律都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性......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反思 周宏家 担任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快两年了,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中进行教学。认真回顾这两年来的教学工作,现对自己的观点和做法进行重新思考,将反思所得总结如......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的成败取决于学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种教......

    浅谈基础教育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范文大全]

    浅谈基础教育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姓名:熊训梅 电话:*** 单位:奉节县竹园镇第一完全小学 摘要: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教师如果还是......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误区解析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误区解析 我们知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新问题,新困惑,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困惑的“干扰”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也由此表......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一、研究背景现状分析: 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教师与学生是课堂的两大主体,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课堂教学中暴露出教师已有教学......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暴露出的一些新问题、新困惑也时常干扰着基层的教师。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困惑“干扰”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