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成人、成才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对于有效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课堂教学改革,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
2.课堂教学改革,是变革教学方式的需要。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就必须进一步深化课堂改革,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鼓励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主动学习。
3.课堂教学改革,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需要。要建立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就必须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4.课堂教学改革,是实现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的需要。要实现新课程强调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就必须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教学目标统领教学各个环节,贯穿教学活动始终。
第二篇: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
白云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
□ /陈小洪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生活质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加强教学研究,发扬全校教师团队合作探究的精神,群策群力,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化学校特色建设,努力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通过全面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使我校逐步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学校,逐步成为“基础扎实、个性鲜明、适应未来”的农村一流特色学校。
三、具体措施
1、教师理念
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观念不转变,教法不转变,即使用新教材,也可能走老路。
在培训形式上,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为依托,以校本培训为主阵地,以培训者和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以实现全员培训为目标。坚持集中培训、分散培训、教研培训、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3、课堂分组教学
从目前看,各课改班学生的分组方式往往采用的异质分组,即按学生的整体水平(含学习成绩、自我约束能力、组织管理水平等),把学生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遵照“上、中、下”搭配的原则,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这样的分组有它的好处,如各组之间的综合水平相当,便于组与组之间开展竞争;处于下游层次的学生可以接受该组上游层次学生的帮助。但是存在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上游层次的学生不仅需要管理全组,还要帮助下游层次的学生,往往“孤军奋战”,力不从心;处于中上游和中游层次的学生稍有不慎,会有被下游层次学生同化的“危险”。
如果四人一组,则一个班级就要被分成10来个组,头绪较多,老师难以照应众多的组,1组织小组汇报时,小组太多,耗时也增多;组织小组之间的竞争也比较麻烦;另外,四人一组,似乎没必要让学生的课桌与黑板呈90度,因为按秧田式就座,遇到讨论时,只要第一、三、五排学生一转身,就可与第二、四、六排学生进行四人一组的讨论。
如果六人一组,那么三三相对而坐,一方面“战线”较长,组长(上游层次的学生担任)难以组织全组学生,一方面坐在中间的学生,被左右“牵制”,实在难受!难怪有老师反映:分组而坐之后,学生变得爱随便讲话、不太遵守纪律了。
“T”形排座。即六人小组中,其中四位(下图中的生
三、生五与生
四、生六)两两相对,座位和讲台呈90度,另两位(下图中的生一和生二)的课桌臵于离黑板较远的一端,与黑板平行,六张课桌呈“T
生一和生二都是上游层次的学生,分别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实现强强联合和优势互补。与生一和生二相邻的生三和生四,都是下游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方面与课堂纪律方面,可随时接受生一和生二的帮助与督促。生五和生六都是中游层次的学生。这样安排还有一些好处,如组长和副组长正对组员,随时和关注到组员的动态,并予以调控;生三和生四被分隔开,纪律方面不再互相干扰。
4、课堂教学三步走
【课前】
A、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根据学科特点来设臵,格式统一。要按照“三步六段”的要求来编写,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基础知识、典型例题、课堂检测、作业设臵等相应内容要考虑A、B、C、D四个层次,按由易到难的顺序编排,作业要设臵选做题。
B、个人备课(1)备内容:结合教材把已印制好的导学案再通备一遍,备内容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备一题多法、一法多题、归纳知识、总结规律。(2)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预测课堂将会出现的问题,设计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内互助、组组竞争的调控方案。(3)备标准:教学法课堂评价标准准备。
C、学生预习。预习是实现“两个前臵”(学习前臵,问题前臵)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预习能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处理大部分内容,能发现问题,增强课堂学习的针对性。(1)预习资料。预习要有两种材料,一是课本;二是导学案。(2)预习形式。预习要先独立,后合作。独立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预习效果。(3)预习方法。预习要先全面,后侧重。学生先独立
阅读一遍课本,然后根据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结合课本解决A级内容,B、C级内容尽量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形成问题,这些问题以及D级内容带入学习小组,利用合作学习时间,按照老师的分工有侧重地进行研讨学习。
【课中】
A、重申目标:上课时,老师重申学习目标,学生对已预习过的导学案作简略快速的浏览。
B、学情调查:【调查学生】老师对学生预习的情况进行调查,用提问、竞答、查看、问卷等形式进行。A级问题提问检查,要求学生独立回答。B级内容可先让学生独立回答,解决不了的本学习小组共同商量、探讨,争取解决。C级内容可采取查看、竞答等方式了解学生解决情况。【学生质疑】让学生把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产生的疑惑提出来。
C、问题汇总:老师根据调查的情况将问题归纳汇总,快速设计出解决方案。
D、精讲点拨
E、当堂检测。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一般六分钟左右,组内学生之间相互评出成绩,老师可对各组成绩汇总进行比较,给出评价。
F、小结作业。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强调重点、归纳归律、总结方法。学生根据上述学习活动,结合自己预习的情况,把导学案落实、完成好(D级问题可选作),下课时老师将导学案收齐、批改。
【课后】
A、教师(1)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回顾,写出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对学生、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分析评价,加深对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的了解,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学习小组制定出帮教、督学、调整等措施。(2)教师对收上来的导学案进行批改,重点看学生落实的情况,对答题的书写、格式、步骤、严密、全面等方面严格要求,不合格的要面批。问题较多的题目再通过习题课解决。(3)形成导学案的第三次生成。
B、学生(1)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进行回顾:在课堂上参与多少,展示怎样,提出几个问题,主动解决多少问题,为本学习小组的成功作了多少努力。(2)对本课的内容理解不透彻的、掌握不牢固的、甚至还没解决的问题,要通过同学帮助、小组合作、请教老师等渠道解决好。(3)做好总结、积累、纠错工作。纠错本是学生的“知识囊包”,是复习资料,学生要将重要的知识点、易错点,特别是通过同学的帮助、老师的点拨才理解的东西,重要的解题方法、规律性的东西,自己的体会、感悟等都要记录在纠错本上,将自己做错的题目更正在纠错本上,并提醒自己不要重复犯错。
5、教育科研
(1)大力开展教科研活动,走科研兴校之路,抓好“校本教材”和“校本教研”的研究,要认真积累第一手材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实验中本着“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以研促教、以研促改。行政、教研、科研紧密配合,齐抓共管。
(3)公开教学。上好观摩课、实验课、示范课,充分发挥学科教改带头人的示范、辐
射作用。重点探索新课程标准、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教学评比。开展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等评比活动。
6、制度管理
(1)课改领导小组每月召开1次工作会议,排找课改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这些问题的成因,商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策略,例会采用课改情况阶段分析会,教师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并规划和部署下阶段工作。
(2)制订严格的教研制度,确保教研质量。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要具体落实到人,做到不拖拉,不流于形式。教案形式要不拘一格,内容要常写常新,要求因师而异,如经验比较丰富的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可以写简案,新教师应写详案等。学科教研组每两周组织1次实验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每学期校级实验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1次以上,确保课题实验健康发展。
(3)建立评比奖励制度,对课改实验中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
对新课程的研究和探讨是无止境的。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保持对新课程的教学管理和开发力度,在对新课程的实施研究中走出自己的特色。
第三篇: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专题讲座讲稿
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专题讲座:学会和会学,教会和会教的区别
学习与每个人毕生相伴,如何高效学习,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会学与学会是递进式的逻辑关系,会学是学会的条件,学会是会学的必然结果。有的人不是没学会,而是不会学,可见“会学”比“学会”重要。教师要让学生由
“学会”到“会学”,就必须将目光从关注教学内容向关注学法指导这一方平移。也就是要求教师完成从教会到会教的角色转变。会教的老师往往能授予学生自学之道,求知之法,教会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中发展智能。本期,我们和诸位教师从“学”与“教”两个方面共同探讨一下学会、会学与教会、会教这几个非常相似而实际意义上却大相径庭的词语,希望通过这番讨论,能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其中微妙的区别与联系,从而让我们对教学之道有更加深刻和细致的理解。
一、学会和会学
学会和会学是学习王国里的一对孪生姊妹。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学会和会学本就是两位一体:能学会者必定会学,会学者一定能学会。然而,事实上,学会与会学二者之间是量变和质变的的关系,是有本质不同的。
1学会是暂时的,会学了是永恒的“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会了只是暂时的,会学了才是永恒的。会学了何愁学不会,这与“授人与鱼不如授之以渔”有相通之妙。一个人只有掌握了获取知识的知识和方法,才有可能获取无限的知识和技能。
2学会是适应性的,会学是创新性的“学会”,重在掌握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性学习;而“会学”,则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是一种创新性学习。
3学会是结果状态,会学是学习境界
学会了说明你掌握了知识,会学了说明你收获了能力。学会了只表现了一种结果的状态,有可能是自学而成,有可能是教授而得,有可能一气呵成也有可能绕了很大的圈子浪费了无数的无用功。会学了是一种学习境界,是学习能力羽翼丰满的表现。
4学会是前提基础,会学是发展升华
“会学”必须先经过“学会”的准备。没有之前的知识积累,“会学”也只是枉然的。只有通过“学会”对知识掌握的量的积累,“会学”才能通过“学会”达到发展和升华。所以,“学会”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掌握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促成“学会”的升华,达到“会学”这一目的。
二、学会的人和会学的人
学会、会学、会用,这是一条通往成功必由之路。学会和会学指的是学习的两个阶段,然而学习不是目的,会用才是目的,这就是学以致用。然而,在学习中,以会学和学会为目的的人,会以不同的心态和行为对待学习,相应的也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1学会者被动,会学者主动
一个以学会为目的的人,充其量只是一个学习的仆人,更有甚者只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被动学习。他们往往让自己处在一种不得已的境地,是被逼无奈的,学习的方式往往是榨油式的,最终是油尽灯枯。而以会学为宗旨的人,自己会做学习的主人,常能自觉主动,越学越有趣,越学越爱学。
2学会者狭隘,会学者广阔
会学者的眼中,会看到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以学会为目的的人看到的往往是自古华山一条道。会学者,把生活看作一种学习,把应用看作是一种课堂学习的延伸,即使在没有作业的情况下,也会在社会和书本集结成的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而以学会为目的的人,除了写作业和完成老师需要检查的背诵之外无事可做。
3学会者无畏,会学者懦弱
会学者可能有暂时的学不会,成绩不理想,但是他们不乏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毅力,而以学会为目的的人一不小心就会走向学习的反面:自暴自弃,甚至厌学。因此,以学会为目的的人,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会一蹶不振,容易气馁、放弃,而会学的人有一种潜力和潜能,有一种向上的态势。会学的人,把困难和挫折当作一种机遇和挑战,制定计划,选择学法,调剂身心,另辟蹊径。
4学会者慵懒,会学者勤奋
以学会为目的的人一心只想着学会,所以,往往因缺乏计划和正确的途径、方法而慌不择路,最后事倍功半。而会学的人像辛勤的小蜜蜂在知识的百花园里,采花酿蜜,在勤奋中收获成长,在成功中体验喜悦。他们不会因为一点进步而自喜骄傲,他们深知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他们懂得只有勤奋努力,才能给他们带来不菲的收获。
三、既要学会,更要会学
一个人在没有之前积累认知,在完全看不懂,弄不明,听不了的情况下,“会学”也只是枉然的。所以,只有在“学会”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升华到“会学”的境界。
1学会是生存的需要
“学会”是一个人生存所必须的要求。农民在种地的时候,何时播种、何时施肥、何时除草等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学来的。技术工人、街边小贩,等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学会了一些生存的技能。不同的是,有些是在不知不觉中学的,而有些是刻意而为的。也许有些人没上过学,没有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但是依然生活的很好,那是因为他在另为的一个方面学会一技之长,生存技能不光是来自书本上的,但一定是要必须学会的。
2会学是时代的要求
世界是进步的,社会是发展的,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是永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的。所以,人们必须不断丰富自己以适应时代的进步。新技术革命中知识翻新的惊人速度要求人们必须学会怎样学习。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学会新知,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教育的现状也要求教育者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观念,改革一切不利于学会学习,不适应自身持续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做法,而这就注定所有人都要“会学”。
3学会学习就是会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是一个不断求知解惑的过程,所以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和毅力。未来的社会将是学习化的社会,要与时俱进,就要学会学习。学会学习就是会学;学会学习就能终身学习;学会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学会学习”是从学习方法的意义上说的,即“善学”与“不善学”的问题。“不善学,虽勤而功半”而“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善学与不善学、得法与不得法会导致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会学“如何学”才是至关重要的。
4从学会升华到会学
皮亚杰的研究说明:儿童的头脑不是“白板”一块,他们是有思维能力的人,经过培养,逐步发展,接近成人。而且,由于儿童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凡事有疑必问,并且常常能提出一些天真却不失哲理的问题。所以,教育者要保持好自己的、保护好儿童的那份天真和好奇。会学的人,肯定是善于思考、注重内在联系的人。世界是处于联系之中的,而影响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是内因,抓住本质,去伪存真。从学到的东西里面去筛选出真正的精华,加以提炼,得以升华,就会逐渐从学会到会学!
四、教会与会教
与学会和会学相应的是教会和会教。“教会与会教”表面上看虽然是两个字的顺序对调了一下,但实际意义确是截然不同的。教会和学会一样,充其量是一种技术;会教和会学则是一种艺术。技术容易学,艺术无止境。因为易学,人们常会停滞不前;因为无止境,所以不管作为学生还是老师都要不断的反思、探索和完善。
1会教需要高超的教艺
“会教”是从教育过程中针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来说的,需要教师创设适宜的环境氛围,用恰当的手段,实现最好的效果。这就向教师提出了“会教”的要求:应充分展示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及学生基础采取适合学生的恰当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得有趣、轻松、高效。
2会教必须要以学定教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以“学”定“教”。即以学生学什么来决定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而不是以“教”定“学”,这才是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目标是可以被预设的,但不是一定要达成的。老师只要在课前分析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实现学力的增长,这堂课就是成功的。
3教会不能沦为知识灌输
“教会”为目的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如果教会的目的仅是为了学会,那么教师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部分老师甚至干脆用教师的“讲”来取代学生的“学”。因此,以教会为目的的教学往往会沦为简单的知识灌输,根本谈不上能力的培养提高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4会教一定要落实教会
有些教师在评定优质课等选拔性教学活动过程中,可能会设计出所谓精彩的课堂教学。但从学生实际的学来讲,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学会。表面的热热闹闹掩盖不住实际的空空洞洞。所以,会教一定要落实到教会上来,因为教师的“会教”是在学生的“学好学会”中得到落实和体现的。教师的一切教学工作,都要围绕“教好教会”“学好学会”的总目标来谋划、来开展。既要在教的层面修炼到会教,又要在学的层面达到教会。
五、教会与学会
教会与学会之间,可能有必然的联系,也可能没有。因为有些知识技能是可以无师自通的,例如:说话、吃饭、走路、交往等,而有些是刻意而为的,例如:技术专长、品德塑造、行为规范等。作为由自然人到社会人培养的基地——学校,担负着塑造未来合格公民的重任,教会与学会,自有其特殊的内涵。
1教会就要“育好人”
“教会”,从教育终极目标说,就是实现教育的本质目的——育好人。这里既有教学生做好“人”的要求,又有教学生学好知识、技能、学会思维的要求;既有教学生有一个健康身体的要求,又有培养学生会审美并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品格(比如自信、勇敢、忍耐等)的要求。
2教会就要“教方法”
“教会”,就要教学生会学习,包括学习、交流、思维的方式方法。特别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要教学生会充分利用自己支配的时间自己学习,会自己设置学习规划,会自觉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方式方法,打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底子,循序渐进。
3教会就要“教做人”
“教会”,就要教学生会做人、会生活、会与人共事等。这里说的“做人”,主要是德育的目标,现实情况下,特别要注意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的培养。“教会”,就要教学生会选择;让学生会科学地分析判断、辨别是非;让学生会选择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学会就要“重参与”
要让学生学会,教师就要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上做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让学生亲自参与、深刻体会,这样更利于学生的真正理解。让学生在“玩中学”、“说中学”、“做中学”,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真正学会。
5学会就要“重合作”
古有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学习也一样,一个人的思考可以促动思维发展,但不如合作学习带来的体验丰富。所以老师应提倡以合作学习或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一起进行交流、讨论、互助的活动,探索方法,发展思维,合作学习、一起成长。
6学会就要“重过程”
学生可以“对的很漂亮”,也可以“错的很有价值”。在学生发生错误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发现他们存在的“迷思概念”,能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构建对知识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所以,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思考过程而不只是思考结果,从而指导学生“学会”走向“会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会教与会学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力,不但要靠教师的“会教”,还要使学生“会学”。每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学之本能,他们之所以“学会”是因为他们“肯学”、“会学”。教会只可达到学会,而会教才能达到会学。由“学会”到“会学”才是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这就要求教师完成从教会到会教的角色转变。
1会教要注重内涵
会教的老师常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自己较高的威信,然后他的教学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会教的老师常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其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2会教要善于沟通
会教、会学能使得教学关系和谐,所以,会教的老师都善于交往沟通、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积极创设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3会教要重视方法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教师不但要重视教知识,还要重视教“学法”。教学相长意味着“教须有法,教必得法”,才能“学方有路,学方有效”,否则学生只会一板一眼而不能举一反三。所以,会教的教师往往在明确了学生应该学会什么的时候,就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会学。会学让学生终生受益,会学也让教与学更加和谐。
4会学强调能自学
“会学”强调的是学生较强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自学能力指的是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教师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其教学形式就会转变为教师指点学习方法,学生自学质疑,师生共同解疑的活动。实际上,这种教学已由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转变为师生共同协作的同伴关系。
5会学着眼于将来
“学会”和“会学”虽然只是两个字的颠倒,却是两种不同教育观的反映,学会是着眼于当前,而会学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会教的老师其教学的着眼点常放在使学生如何掌握一套终身受用不尽的学习方法上,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6会学才是硬道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学会学习的理念一致,是说“会学”比“学会”更重要。会学就是拥有“学习力”,相比传授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具备学习力更能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结果。真正的学习,从来不是多做几道题、多掌握几个知识点,而是在对知识的探索中学会正确的思维模式、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因此,要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教师就必须将目光从单一关注内容,向关注学法指导上平移。
学会是必然的,会学是必要的;教会是必行的,会教是必须的。会学的学生必定轻松学会;会教的老师势必高效教会。会教、会学是教会、学会的前提和保证,教会、学会是会教、会学的结果和延续。“会教”与“教会”是相辅相成的,但也并不是绝对的。“会教”的教师并不一定都能“教会”所有的学生;“教会”的功劳也并不一定都是“会教”的结果。教学本身就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教学相长,才能让教学的魅力大放光彩,学生也才能有真正的收获。
第四篇:荥阳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荥阳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新课程的实施,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已拉开了帷幕。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实际,特制定荥阳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改变课堂结构,改革教学模式,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状态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道德课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课改目标
1.总目标: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打造高效课堂。2.教师目标: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引领能力。
3.学生目标:做课堂的主人,做自我发展与提高的主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课堂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5.成效目标:切实提高三效——课堂效果、教学效果、学习效果。
三、课改理念
1.课改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摒弃“一言堂”,理解学习的科学过程,用讨论代替讲述,用互动改变被动,用争论取代提问,让学生在快乐中主动学习。
3.要充分相信学生。学生基础有差异,智商有高低,能力有强弱,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掘潜能,因人施教,启迪学生的智慧。由抱怨学生到喜爱学生,由精英培育到有教无类,由“填鸭教学”到自主参与,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需求主动学习。
4.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四、课改领导小组 组 长:王景战
副组长:张西克、杨玉印、袁晓辉
成 员:汪连宝、赵新来、冯建强、张云、李金发、市直各中小学校长、乡镇各中心校校长、教研室教研员
五、课改具体方案
(一)试点学校实验阶段(2010年4月21日—2010年7月1日)
1.确立试点学校。确定荥阳市第四初级中学、荥阳市第六小学、乔楼一中、高山一小为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学校。
2.制订、学习、贯彻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试验阶段实施细则。3.试点学校实施课堂教学改革。4.总结试点学校课改实验经验教训。
—2—
(二)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全面铺开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2月)
1.召开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动员大会(2010年8月)(1)学习《荥阳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2)学习荥阳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全面铺开阶段实施细则》。
(3)邀请教育专家做有关打造高效课堂的报告。2.教师培训(2010年8月16—18日)
教研室负责在暑假期间对全市中小学校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培训。
3、中小学全面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1)各中小学教师下学期提前一周时间上班编写导学案。(2)开学后所有年级所有学科教师进行课改,上实效课,上高效课。
(三)阶段性验收(2010年12月)1.2010年11月底,对全市各中小学课改情况进行阶段性验收,为郑州市校本教研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做好准备。
2.2010年12月下旬,接受郑州市校本教研推进会的检验。
(四)精心锤炼课堂教学模式、完善细节阶段(2011年1月—2011年6月)
(五)突破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阶段(2011年8月—2011年12月)
—3—
六、主要措施和要求
1.做好课改培训工作,上下一致树立课改决心,并积极派出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学习。
2.召开教职工动员会,组织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职工对这些教学模式有更全面的了解。
3.利用校园广播、板报、校会、班会、校园文化等形式开展对学生的宣传动员工作,营造课改氛围。利用家长会、请家长进课堂等办法,做好家长的宣传动员工作,消除家长的担心与抵触情绪。
4.课改指导组要对课改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在第一时间通报课改信息。
5.课改领导组和考核工作组要定期对课改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相应的课改评价体系对课改情况进行评价。
6.学校领导要率先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坚持扎根在第一线,与教师共同研究和解决课改中发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在解决 问题和矛盾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
7.在课改实施过程中,课改教师要写出课改心得体会,学校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分阶段对课改情况进行总结。
8.学校开放多媒体教室、阅览室,班级建立图书角,图书馆藏书必须能满足学生查阅资料。
9.学校要营造课改氛围,细化管理,评价方式有效跟进,上下一盘棋,齐抓共管。加强宣传,使课改深入人心。
—4—
10.树立典型,以精彩课例作引领,使广大老师认识到课堂可以改,改起来更精彩,从而实现大面积课改的丰收。
荥阳市教育体育局 二〇一〇年八月十二日
—5—
第五篇:浅谈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
曲沟镇一中宋俊波
目前,课堂教学改革在我校卷起了一股热潮,先是四步教学法,后是133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现在我就谈一下在我的课堂上我是这样使用1333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
首先,我会提前告诉学生根据高效课堂预习下一节课的预习导学、合作研讨,把不会不理解写在预习本上,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提出来,全班分成几个小组讨论,讨论之后不会的,我再讲解。
其次,我会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当堂检测,然后互改,错的比较多的题,先有做对的同学讲,我补充,直至全班同学都理解,最后根据分数评出一、二、三等奖。对成绩好的同学给予赞许,对不理想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谈心。
最后,我会利用高效课堂上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以巩固。
经过一个月的课堂教学改革,我班的学生无论在学习气氛上,还是在成绩方面都取得了显著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