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的思考
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的思考与困惑
增城市增江街第二小学
周灼荣
暑假里读了《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有很多的收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着眼于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切实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无效、低效的状况,实现了课堂的有效、高效。读了蔡林森的《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我获益良多。以下谈一谈看了这本书的一些看法。
先学,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学,搞形式主义,而是在教师有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也就是老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让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学习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
后教,也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就先学后出现的共性的、预设的和生成的问题所进行的互动式的学习,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归纳、提高,由实践上升到理论。
当堂训练,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巩固所学知识,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点难点的理解,由理论再回到实践。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看似简单的8个字,实际上蕴含的教学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引导学生学。
课上老师该教什么呢?文中认为应该教学生不会的。如何知道学生会与不会呢?这就必须先让学生学,学情决定教情,只有先让学生学了,教师才能发现学生哪些会,哪些不会,从而根据学情确定教的内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以学定教真正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让学生先学,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那么,如何进行教呢?,教师的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而是依据学生自学中存在的思维问题所进行“导”,也就是以教导学。事实上,这种“导”不仅表现在“先学”后的导,文中很多地方都跟我们阐述了先学后教是一个教学过程
1.“先学”环节。“先学”之前教师要讲一两句,准确地、明确地揭示学习的目标,还要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让学生很快地通过引桥,上了自学的高速公路。在“先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高效地完成任务,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可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说几句悄悄话,给他们“指南针”,但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通过行间巡视、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讨论等形式进行调查,彻底地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还是个别性的问题,是旧知回生还是新知识方面的问题,把与新知有联系的、倾向性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后教”作好准备。这实际上是教师在修改教案,是“第二次备课”。
2.“后教”环节。这个环节做到了三个明确:
(1)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应该是学生自学后还不能掌握的共性的内容,学生会的一律不教。
(2)明确教的方式。应该是“兵教兵”,即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教师只评定对或错、完整不完整,对不对的教师要帮助更正,对不完整的要补充。
(3)明确教的要求。要不折不扣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能就题讲题,只找出答案,而要引导学生找出规律,上升到理论,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还要提醒学生预防运用时可能出现的错误,这样就从理论到实践架起一座桥梁。
3.“当堂训练”环节。要保证一定的训练时间,让学生能在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训练的内容重在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训练的形式像竞赛、考试那样让学生独立、快节奏地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这样的课堂作业犹如“实弹演习”,好比战场上的高强度的综合训练,它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课外过重负担必不可少的,这样能够及时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尽可能及时批改,快速准确地反馈信息。
看了《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一书收获了良多,也有了新的困惑。困惑一:教学除了训练还有什么?
我是小学老师,最关心儿童的成长。这样的课堂模式简单容易操作,不分年段学科基本都一样。试想一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毕业,在这永恒的一种模式熏陶下,他们心目中的语文数学外语的课堂会是怎样的色彩呢?我们的教学是 2
需要杜绝形式主义花架子的。花架子当然是要不得的,否则形式主义会导致教学成了空中楼阁,掏空了一切被高悬起来,当然没有效果。
儿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师说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美的是趣的,是以生活为源泉,活动为根基,艺术为视野,智慧为核心的。语言描绘,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这不会是“花”架子吧?训练确实比分析教材更有意义,但如果离开了母语的文化语境的机械片面的训练,是高效还是低效呢?到底应该怎样把儿童带向知识的最美好的境界?课堂知识的魅力怎么去展现?怎么去挖掘?怎么去引导?教学究竟首先考虑教什么还是怎么教呢?技能是要通过训练得来的,教学除了训练还有什么呢?
困惑二:教师的专业成长该走向哪里?
有人说,中国教育赖以生存的方式有三种:权威、考试和记忆。虽然这话说的过分了些,但是从课堂上反映出来的教师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设一个环节,否则被视作出格。我们的课堂历来都不能忽略老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如何点在迷津处?因材施教?恐怕不是那么几句简单的“穿针引线”般的语言那么简单的。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每一个学校都关心的话题。如果是这样的课堂,其实老师就不需要再去花时间做其他什么培训,只要能灵活运用课堂模式就行。这个简便容易操作的课堂设计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合适的。这种完全行政化的思维是不是其他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向呢?
蔡校长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找到了发展这所学校的金钥匙。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每一所学校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气质,百年老校与年轻学校,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经济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特点不同,积淀不同,发展状况也不一样。蔡校长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唯有找到真实的自己,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金钥匙,才能真正的让我们的教育适合儿童的发展,而不是让儿童适合我们的教育。为此,我们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
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教后学》有感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不仅是指新教材,还有新的课程标准,更重要的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理念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小主人。那怎样才能让学生拥有学习主人翁意识,主动地学习呢?一直以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可惜收效甚微。今年暑假,在增江街指导中心领导的倡导下,我阅读了《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教后学》,收获匪浅,触动良多。它如一盏指路灯,为我指引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转变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转变观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观念。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且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实现从传统教育中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的中心地位应让位于学生,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协助者,而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在于指导学生“学会”,而在于引导学生“会学”,教是为了不教。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今后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宰,我们应该要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如
今,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就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洋思中学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
二、坚守信念,积极探索
从蔡林森校长的身上,我看到了努力与坚持。蔡校长在“教学革命”逐步走向成功的路上,付出了许多难以言之的艰辛,但因为他能做到“肯吃苦”和“坚持”,所以成功了。这种坚守信念,不轻易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现在,我们是幸福的,我们可以沿着前人的路走,虽不完全踏着他们的脚印走,但却有迹可循。即使如此,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尝试,我们能否成功,这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来印证。在这漫长过程中,我们或许会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但更多的可能是迷茫、无奈、挫败的体验,所以,要想获得成功,我们需要坚守信念,需要具有创新的勇气,需要有积极探索的精神,正如普里尼所说的:“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
三、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不能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必须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也就是说学生要学到扎实的知识,首先要有主动参与的意识。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外因,要通过学生这个内因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
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而学生的参与意识绝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就需要教师精心的培养。儿童刚入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明白,自己还要做什么,还有什么也是自己的事。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增强自己的独立性。只有学生具有自主学习意识,我们“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才能顺利实行。
四、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教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不能只学形式。我们应该要结合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如学情、授课内容等联系起来,取其精华,这样才会取得较大的成绩。如美术教学上,美术课不同于数学课那样课与课之间的内容衔接紧密,美术内容涉及的范围很广,特别是美术欣赏课,因为城郊小学生美术基础较差,一开始就让他们自学,确实比较难,这时,我们可以灵活变通,先分析其中的一幅范画,让学生懂得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欣赏分析,然后再让他们自学,尝试分析其它几幅范画,当学生掌握了方法后,然后进行方法迁移,在下一节的欣赏课上,就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先自学、交流,老师再点拨。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总而言之,在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我觉得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凡是能使学生学习变好、能使学生习惯好转的方法、要求都可以强化,但千万不要在原方法和制度的基础上动作过大,应循序渐进,使这些方法和制度逐渐加强。
五、课前精心备课,做到有备无患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让学生有更多思维碰撞的机会,也有更多的课堂生成,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更高的学识素养和更强的课堂驾驭能力。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在我们认识到自己学识、能力还是比较缺乏时,我们更要吃透教材,精心备课,做到有备无患。课前预习时,我们一定要分析清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把引导的内容和过程设计一下,围绕难点也要预设一下可能出现的状况,即使在上课时的设计和实际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认真设计好,因为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
六、课堂常规要落实,自学要求要明确
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如果学生从来没有自己预习过课本、从没有自己总结过知识点、从没有自己讲过课、没有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那在开始时就要有个思想准备: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失败,这就需要教师严格落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一滴不漏的学习要求、始终如一的学习习惯”的学风训练,执行好学习常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每节课刚一上课,老师就把当堂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目标,用语言的形式告诉同学们,同时提出3-5个问题让同学们看书后解决。问题用课件显示在屏幕上或写在黑板上,接着同学用6-15分钟的时间看课本。在这过程中,我们还要同时出示课堂纪录要求。直至学生已养成习惯为止。看完书,或者先让同学进行板演,或者先解决提出的问题。对于我所教班级现
阶段来说,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小部分同学没有良好的自学习惯,这需要教师一再强调,这里的强调不只是当面提醒他(她)“你要认真预习啊!”而是在“检测环节”,多提问他们,并以“你这么聪明,我相信你肯定会做的,可为什么现在你做不出来,是不是没有认真自学?”等带有鼓励性的语言警醒他们,从而让他们逐步养成认真自学的习惯,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学才有效果,接下来的环节才能水到渠成。在开始的一段时间,最困难的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很好的自学能力,看不出应该掌握什么、什么内容是重点、自己什么地方还是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学生自学前为同学们写出引路提纲,引路提纲就是把与教学要求相关的提纲都写出来,只让学生根据提纲在书中找答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开展的今天,我们的工作更加任重道远,这更需要我们具有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为了无愧“人类灵魂工程师”这神圣称号,让我们勇往直前,在教学实践摸索中逐渐成长起来吧。
第三篇: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有感
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有感
初三数学数学组
在2012年寒假中,学校发了蔡林森编写的《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早就闻其名,很想了解其理论。实则学习了一次后,感觉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来看学习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教者先揭示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通过检测,暴露出问题后,引导学生研讨解决,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最后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经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
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时,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学情灵活地进行。有时可集中学、集中教、集中练,有时可分散学、分散练,有时可学一点、教一点、练一点。
“先学”,不单单是指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相关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重要的是教师的学前指导要到位,才能使学生明确自学的方法、目标、要求,很快进入自学之门。自学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等。
“后教”不是教师漫无边际、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在巡视过程中,要通过质疑问难、个别询问、板演、提问等形式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在学生自学结束后,启发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然后通过学生讲解或相互交流,让已经学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即兵教兵),促使学生相互帮助,达到会的更精,不会的变会的双赢目的。如果发现确实属于学生都不理解的再由教师做引导、讲解。
“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着重让学生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应用当堂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理解在课堂上所学的重点和难点。坚决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可以利用多种形式激励学生独立快速地完成作业,如竞赛、考试等形式。当堂训练要达到准确检测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准确信息的目的,便于教师课外有针对性的辅导,布置课外阅读、预习等少量的延伸、拓展性的作业。
二、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优点来看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有以下几个优点:
1、使师生得到了解脱。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原来的讲授者变成了组织者,不但解放了学生,而且解放了老师,解决了老师讲得累、学生听得苦,老师满堂灌、学生不想学的问题。
2、学生自学能提高教学效率。以前我们总是惟恐学生学不会,就细讲、细讲、再细讲,重复了一遍又一遍,耽误了许多时间,效率当然谈不上。而让学生先自学,再检测,就促使学生不得不深入地动脑去学,仔细得自己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办法找到了,知识也学会了。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于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之后就要自己做出练习题,学生就有一种紧迫感,如果不努力看书自学就会落后,只有争先恐后的动脑学习。
4、有利于转化落后生,培养优等生,缩短差距。由于教师不讲,学生自学,教师就有了足够的时间去了解落后生,针对个别情况个别辅导。而优等生本身知识就学得牢固,理解得深刻,再加上能给别人做讲解,做别人的老师,更激发了他们的成就感、积极性,会更愿意努力学习,水平也就越来越高。
5、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下负担。课堂上学生由于自主学习,理解深刻,就能当堂完成作业,课下不需要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就能够举一反三,运用自如,节省出的时间还可以进行其它方面的练习,如学习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等各种特长,提高素质。总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如果能够恰当的掌握、运用,不但能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还能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素质,值得我们学习运用。
三、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所达到的高效教学及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目的来看。
蔡林森校长要求教师在进行知识传授时,实行“四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严格要求师生做到“能在课堂上掌握的东西不留到课后”、“今日事今日毕”、“适时温故知新,巩固提高”。
“四清”的实质是使课本上所学的知识达到人人过关,人人满分。把老师讲学生听变为学生先学,等于给学生建了四道防线,教师、学校都认真把关,认真对待每天没学好的知识,就不会出现平时不注意,考试时发现问题严重,积重难改。
“四清”面对的是全体学生,重点是差生,可以使差生尽快赶上来。堂堂清就是要学生在课堂上就像在考场上一样紧张地学习,当堂能理解、记忆的知识力求不把问题留到课后,要想达到堂堂清,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善于发现问题,想方设法使学生暴露问题,再针对问题对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安排和使用。
四、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中发现学生问题来看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善于发现问题,想方设法使学生暴露问题,再针对问题对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安排和使用。怎样才能发现问题呢?从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学习来看有八个环节:
1、学生自学时要确保认真、专注;
2、检测时要选择后进生上台板演,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
3、学生在做检测题时,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巡视,决不能走过场、闲逛,要善于发现问题,要搜集学生做题当中的错误,并把错误进行分类,看这些问题中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并进行分类,分类是为后教做准备;
4、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参与更正,也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什么情况,思维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5、通过提问为什么,让学生讲清每个解题步骤的依据是什么,有时还要追问,以达到一定的深度;
6、通过指导学生相互对改检测所学内容,从中发现问题;
7、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知道课堂上板演的问题解决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还要鼓励学生把个别问题提出来,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来解决,不行的话再由老师来解决;
8、通过看学生能否当堂独立完成作业而发现问题,如果不能,说明有问题。
五、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来看学生学习的减负
当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应对,看下课后有多少不会的学生就是日清的对象了,日清对象就要求老师帮助其抓好时间去补漏。我们不要怕发现问题,就怕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就是老师以后工作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日日清就是今日事今日毕。当天学的知识,该会背的都会背,该运用的都运用,做错了的都要更正。周周清就是普查本周所学的各科知识。
通过普查要达到两个过关:一是知识点要过关;二是能力要一一过关。包括例题能口述、习题都会做、做错的都会更正等。这种教学中,要想高效教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容易达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每时每刻都要把学生放在心上,把握好教材、把握好学生、把握好时间,如果能做到四清,学生的学习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篇: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感
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感
——之于我对历史课程学案导学的反思
当前中国教育阵线上的改革风起云涌,因此各种教学模式就层出不穷了:比较传统的就是(教师)讲谈—(学生)接受式;还有如洋思中学蔡林森所提倡的(学生)自学—(教师)辅导式;当然还有一些观念更新的如(学生)参与——活动式。各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乍浦中学从上学期开始就逐步实行了这样一种先学后教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一个学期过去了,从本人所教的历史学科出发结合平时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实施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前提是转变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没有先进教育理念引领的教育教学行为不可能走得很远。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己经显而易见,为什么却迟迟得不到改观,究其原因首先是教育教学观念的落后。传统教学模式受“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不能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上,甚至有的还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而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加强学习,要求教师要成为积极的学习者,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更新教学观念和思想。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促进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构建。导学案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建立起注重学生生命发展的教学价值观,要认识到教学是对学生生命的一种终极关怀;必须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自己的教学真正结合学生的实际,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教学”,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的导学案创造必要的前提。
二.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保证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
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导学案”教学模式最终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这种目标要求教师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因为导学案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师只有具备的较高的业务素质才能保证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比如说在我们高三历史实行导学案的过程中,所有的导学案全部为原创,而在平时的学习中,学校已经不再为学生订阅其他的课堂练习,可以说,导学案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优劣,进而影响学生最终成绩的实现。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使自己具备丰富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掌握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成为科研型的教师;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模式,并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育经验。三.正确认识和处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关键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扮演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中,从根本上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成为了学生导学案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首先,教师不仅在学习内容方面辅导学生,而且要在导学案的方法技能方面指导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不断改进。其次,在课堂教学组织过程中,导学案教学模式虽然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但由于高中生的自制力和自律性并不是很强,这就要求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秩序,以保证学生能很好地完成导学案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确保学习任务的完成,并有效地进行自我评价。总之,教师应该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师生之间成为一种朋友关系,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导学案意识,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导学案的课堂。
四.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
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时代迅速到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形、声、色、光等,渲染课堂气氛,有效设置情境,能够生动直观地再现历史,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把许多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变成形象生动的、易于理解的内容,使传统教学模式中难以表述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便于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真正意义上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自定学习内容、学习速度,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现代教育媒体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性,使教师可以再现生动场景,演示活动过程等,因此,它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训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并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是绝对的主导模式,也没有哪一种模式是一成不变的”,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并不断进行创新,才会实现教学结构的最优化,取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本研究以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作为指导,从高中历史教学实际出发,并结合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创建了高中历史“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力图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为适应新课改、开创历史教学的新天地,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第五篇: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有感
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有感假期里,我有幸拜读了《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一书。蔡林森在书中总结了他几十年的经验成果——“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方式。读了他写的书,让我对课堂教学的形式有了全新的认识,不仅学习了蔡林森的教学精髓,也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直以来教师都在寻找实现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通过《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阅读,我深受启发,“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确实是实现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能唤醒每个学生的自我改变、自我发展的意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都有了责任感,都能像竞赛那样紧张的看书、练习、更正、讨论,最后又像竞赛那样当堂完成作业。这样,课堂上有动(有序的更正、讨论)有静(静下心来,静静地读书、思考,当堂完成作业),静中有动(紧张地动脑,学习),学习效率就特别高。反观我们的课堂,老师满堂讲,学生不一定听;老师满堂问,学生照本宣科答却不一定懂;课余作业都对,考试却一塌糊涂。这样的课,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轻轻松松,其实学生不动脑筋,学习效果就谈不上。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能及时、准确反馈信息,当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学生读书后,进行检测,检测就暴露出了问题,以后通过后教(学生更正、讨论,教师有针对性的精讲),能当堂解决学生自学中暴露的问题。而我们的课堂,老师按预设的问题讲(老
师的预设与学生肯定不完全一致),学生按课前准备好的讲稿答(学生的准备往往是照本宣科),课余作业有些学生不能做到独立完成或根本不写。这样,就做不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节课都遗留一点问题,日积月累,问题就能成山了,与此同时一部分学生也就放弃了学习。
“当堂训练”,学生当堂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堂堂清”,老师亲眼目睹学生做作业的全过程,便于及时、准确的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更正,进行必要的个别辅导,达到“日日清”,这样,既保证了学习效果,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我们经常作业一般都放在课余,有部分学生抄袭答案应付,这样的作业效果可想而知。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真正做到了“培尖”、“补差”。优等生通过自己看书、练习,做对检测题,完成学习任务后,就当小老师,帮助别人学习,优等生就会对知识本身理解更深刻,再加上能给别人做讲解,做别人的老师,更能使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同时也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地“培了尖”;同时,后进生的问题也能当堂解决,当堂达标,力争一个也不掉队,也就真正地补了“差”。这样就保证了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达到了提高,真正面向全体,让人人学好。
总之,读了蔡林森的书,我收益颇多,让我对课堂形式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能够静心学习专家的著作是一种幸福,能把专家几十年的经验运用到课堂中去更是一种幸福。读书会让教师们有进步,读书会让学生也有间接收益。坚持读书,不失为一个教师素质提高的良好
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