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尝试教学法的说课稿: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1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说课稿
----托里二中 雷雪梅
我说课的题目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主要内容是:一 说课程标准,二 说教材,三 说学生,四 说教法,五 说训练,六 说程序。一 说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是指导我们进行数学教学的和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依据。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改进教学方法”等。数学课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思想性的特点。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在引导、帮助学生切实打好基本运算,作图,进行简单的推理知识技能的基础的同时,培养他们思维,运算等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2.《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这部分内容是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它通过利用数轴解不等式组,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数学问题。为后面的函数及其图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根据本节课在初中数学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说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它的解集的含义,会利用数轴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训练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和归纳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积极克服困难的意识,及竞争的意识。二 说教材
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这一小节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它的解集的含义及利用数轴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总结一般规律,提高,巩固。
1.教材地位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解法》既是不等式的巩固和提高,又是后面知识的奠基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和重要作用。2.教学基础
(1)知识基础 a.不等式和它的解集的含义
b.数轴的概念
(2)能力基础 a.正确,熟练解不等式的能力
b.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集的能力 c.发现问题,并判断、推理的能力
3.新知要点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它的解集的含义(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和它的解法和步骤 4.本节课重点,难点的分析
(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正确地解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进一步训练解不等式的能力,也是初步树立学数学过程中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2)本节课的难点是:利用数轴求不等式组的解集。
利用数轴找到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确定不等式的解集。是学生初次接触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的内容。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必须通过学生动手,观察、分析才能完全领会。三. 说学生 1.学生的基本情况
初一的学生虽然已具备了一些中学生的共同特点,但还保留着一部分小学时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训练学生主动学习。2.学生分布
在每一个教学班里,上、中、下三类学生的分布不同,但都有分布。所以在设计教学时,不能习惯于精英教学,起点太高,与学生的实际不符,就无法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更无法从课堂中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3.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困难。
(1)有利因素: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不等式的解法,并且能够熟练的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2)存在的困难: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还在形成的过程中,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还需要进行培养。四. 说教法
针对“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分散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主要采用了尝试教学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减轻学生负担。
这一教学方法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变传统的 “先讲后练”为“先练后讲”,通过出示尝试,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等过程。使学生顺利地获取知识,积极思维。在整堂课中,注意了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做到“一法为主,多法配合” 五.说训练
1.训练目的:通过训练是学生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训练方式:自练式、讨论式
3.训练题的设计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把训练进行分层次,在第一次尝试训练中选择简单,易操作的练习,使学生知道如何用数轴解不等式组;在第二次尝试中,则增加一定难度,使学生经过自学,结合例题完成训练,清楚解题步骤;在第三次尝试训练中,则是一个综合训练的过程,巩固新知,对所设计的形成性训练则是总结性训练。最后的强化,提高训练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况进行训练或删减。六.说程序
由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及目的要求,我设计了前提诊测,新课引入,展标,达标,形成性测试,小结等环节。
第一环节,首先我复习有关不等式的知识(幻灯片出示),为后面学习不等式组做准备。它是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第二环节,导入新课
由诊测的结果引出新课,得出概念,使学生理解前后知识的联系。第三环节。展标
通过出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课所学内容及要求。第四环节,达标
这一环节以三次尝试性训练为主线,以解一元一次方程组为重点。层层深入,将难点进行分解,从而突破。第一尝试训练题:(1)x4x2(2)
x5x3(3)
x7x1(4)
x0x2
目的“通过前面学生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初步尝试利用数轴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熟悉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各不等式的解集。找到公共部分,进行解不等式组。第二次尝试练习
(1)105xx20x10
(2)6x6
目的:经过自学与第一次尝试,鼓励学生完整地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道解不等式组的基本步骤,进一步训练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并且使学生掌握规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格式。第三次尝试练习
(1)3x632x43x
2(2)
2x13x4 8x20x1x1x6422x43x
3(4)xx31(3)
42
目的:在学生经过两次尝试练习后,已基本掌握解不等式组的解法。这一次训练是为了及时巩固,加深理解。第五环节:形成性测试
目的:通过达标检测,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信息,及时矫正。第六环节:全课小结。
目的:通过问题进行总结,使学生在三次的尝试训练后,知道本节课所学知识,对其有一整体认识。
作业是P79,A2、3题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全部内容,有不到之处,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第二篇: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说课稿1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解不等式的基础和核心,在高中数学中起着广泛的应用工具作用,蕴藏着重要的数形结合思想,是近年来高考综合题的热点,可见,本节课的学习在高中数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函数之间的关系;通过由图像找解集的方法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培养学生运用等价转化和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过程,并通过函数图象探究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函数、方程的联系,获得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图像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难点:围绕“二次函数图像性质”这一主线如何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二.教学方法:启发引导、类比探究、讲练结合三.教学过程分析:
1.课题引入:(设计意图:将语言文字转化成数学符号,培养学生从形到数的转换思维)
学校要在长为8,宽为6 的一块长方形地面上进行绿化,计划四周种花卉,花卉带的宽度相同,中间种植草坪(图中阴影部分)为了美观,现要求草坪的种植面积超过总面积的一半,此时花卉带的宽度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2.问题探究:
请同学们通过描点法画出一次函数y2x7的图像,并从图像上观察y=0,y<0,y>0时x的取值范围。设计意图就是用以旧引新的办法引出我们的图像法,使同学们初步有一个数形结合的思想概念。用此方法来探索一下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画一画二次函数
像与x轴的关系,说一说对应方程不等式的解。
3.归纳提炼:
若将具体函数变换成一般形式,也就是yx2x6的图像,看一看函数图yax2bxc时,又如何求解呢?
此时采取学生讨论交流、教师从旁点拨、最后师生共同以作表格的形式写出不等式的解集。
以上就是我的新课讲解内容,以下应用新知环节。
4.应用新知:
例1.解不等式2x
5.反思小结:
通过例1归纳出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步骤:
先求出Δ和相应方程的解,再画出函数图象,根据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
若a<0先变形。
6.巩固新知:
根据步骤解不等式:-3x2+6x > 24x2-4x+1 > 0-x2 +2x-3 > 0
23x20
第三篇: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一元一次不等式》说课稿
说课人:袁宗涛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九集镇龙门中学老师,今天我展示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下面我就分别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方面来说明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前面已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知识和不等式的性质,本节课主要是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总结归纳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熟练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只有学生掌握好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才能更好学习后面的不等式组及不等式(组)的应用。同时,学习本节课时涉及的类比思想、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对后续学习也是十分有益的,所以本课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探索上,更要注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渗透和传播。日常生产生活中不等关系的情况常常发生,所以不等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它与数、式、方程、函数甚至几何图形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几乎渗透到初中数学的每一部分。可见,本节课内容在本章乃至整个初中数学中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处于一个基础性、工具性的地位,不仅是对已有知识的运用和深化,还为后续继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上述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2.利用不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通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来探索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体会“比较”和“转化”的数学学习方法.3.用数轴表示解集,启发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过程与方法
1.通过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引导启发学生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2.通过练习巩固,能正确应用不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中“比较”和“转化”的思想方法.4.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体会不等式解集的奇异的数学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关键
根据上面的教材分析和《课标》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并能用数轴表示解集.为突出重点,本节课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索并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对不等式的性质3掌握不好的实际情况,特确定教学难点是:不等号方向改变问题。为突破难点,教学关键是运用类比的方法,比较解不等式和解方程不同的地方,并加强“去分母”和“化系数为1”这两个步骤的训练。
二、说教法
为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鉴于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用层层推进的提问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索时间,引导学生与已有知识联系,减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难度。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参与“探究——讨论——交流——总结” 的学习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观察,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同时,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实效,让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三、说学法
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类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类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课堂上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组织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验参与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说教学过程
1.温故知新 铺垫新知
在这节课开始之初先引领学生复习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不等式的性质是对不等式进行变形的依据,而本课的重点就是要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所以复习旧知是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2.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课件出示一些简单的不等式,要求学生观察分析,讨论这些不等式的共同特点。学生归纳总结出共同特点后,启发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给这些不等式取名字。通过观察,猜想,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归纳总结,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类比推理 深化新知
在学生识别了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后,出示一元一次方程;并解此方程,让学生回忆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为后续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的形成做铺垫。解完方程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类比归纳: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是把一元一次方程逐步变形为x=a(a为常数)的形式,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就是把不等式逐步变形为x﹥a(x≥a)、x﹤a(x≤a)的形式。继该程序之后,出示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通过类比,思考并比较解不等式与解方程,寻找联系和区别。尝试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来解这个不等式.在讲解时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的依据,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般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的同时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的真谛,同时为后面解复杂一元一次不等式做铺垫.例题讲解设计到的不等式相对于前面的不等式而言较为复杂,故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后用化归的思想将不等式化为一般不等式来解.在讲解的时候先给学生分析清楚,如何用划归的思想将不等式化为一般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然后再求解。此环节在从简单到复杂,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运用不等式的性质,顺利完成了解不等式,对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起了水到渠成的作用。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后,让学生运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在数轴上将其解集表示出来,利用数形结合,使解集更加形象直观.此环节的设置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类比推理的能力,让学生养成勤动笔,勤动脑的习惯.积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心中有数,避免出错,总结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后,提出了在每一步中应注意的细节问题,强调“去分母”和“将系数化为1”时结合性质2、3,考虑不等号的方向是否要改变。
4.运用新知 形成能力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馈学生学习的情况,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设置了两道解不等式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刚学的知识.。
5.回顾反思 知识梳理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出本节课得到的收获,体会教学方法,把知识纳入系统。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
6.课外作业 知识延伸
在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后,为了让每一个学生及时巩固这一节的内容,同时检测本节课教学成效,也为下一课时做准备,布置了两道作业题。这样,既系统化了学生的知识,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印象,又使教师在课后辅导时,层次分明,有的放矢。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着重视过程,主动建构,突出应用的原则,从学生已有认知出发,让学生主动地建构其新的认知结构,提升学生的智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恳请大家对我的教学提出宝贵意见,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四篇: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反思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反思
由于本节课是一节微课,时间简短,基于微课的要求以及微课所面对的是一些个体,因此整个教学活动教师的讲解比较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适时给予恰当的引导。再通过范例与学生共同经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十分相似,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依据是不等式的性质,所以讲授新课之前老师先复习了不等式的性质和前面刚学过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对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的教学中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首先鼓励学生运用不等式的性质和不等式的解集自主尝试求解,再交流解答过程,并进行适当的归纳总结。类比解方程的方法,并比较其异同。让学生非常清楚地看到不等式的解法与方程的解法的步骤是相同的,只是第一步去分母和最后一步系数化为1,可能使得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第五篇: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解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相关概念及其解法,能熟练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2.过程与方法:学生亲身经历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的过程,学生通过动手、发现、分类、比较等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增强相互协作的同时,经历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教学难点:必须切实注意遇到要在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负数时,必须改变不等号的方向.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提出目标
1导入: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2)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生动手解一元一次方程:1-2x =x + 3并说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2、投影出示学习目标,检验学生预习
(1)能说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2)会解答一元一次不等式。
二、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激情展示。
(一)、请同学们进行自学书137—139页,自学后完成下列问题。并在学习小组内讨论。
1、观察下列不等式,说一说这些不等式有哪些共同特点?
(1)3x-2.5≥12(2)x≤6.75(3)x<4(4)5-3x>14 什么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自己举出2或3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例子,小组交流。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3-x < 2x + 6
4、思考: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哪些类似之处?有什么不同?
5、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依据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二)、学生展示以上问题(小组pk的形式)
(三)、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请学生展示,师生评价。)
1、解下列不等式
(1)4(x-1)+2> 3(x+2)-x(2)(x-2)/ 2≥(7-x)/ 3
2、求下列不等式的正整数解:
(1)-4 >-12;(2)3 -9≤0.、某数的一半大于它的相反数的 加1,求这个数的范围。
三、当堂训练,达标检测
(一)巩固练习题目
1、判断下列不等式是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为什么?
(1)1/x+3<5x–1(2)5x+3<0(3)3x+2>x–1(4)x(x–1)<2x
2、解下列不等式。(1)3x+8<7x–12(2)2(x+2)≥x–4(3)x/5≥3+(x–3)/ 2
(二)达标检测题目
解下列不等式
(1)2(1+3x)>20–3x(2)(x–3)/7≥x–6(3)x取何值时,代数式(x+4)/3的值比(3x –1)/2的值大?
四、小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两点: 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2.在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负数时,必须改变不等号的方向.五、作业 142页A组第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