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河区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工作总结(5篇)

时间:2019-05-13 20:0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师河区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师河区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工作总结》。

第一篇:师河区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工作总结

师河区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情况汇报

浉河区是信阳市的中心城区,是老城区,同时也是特色农业大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相继成立了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以规划为先导,统筹城乡,找准定位,示范带动,全面展开浉河区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

一、我区城乡一体化村镇规划编制及建设情况

(一)我区城乡一体化村镇规划编制情况

规划是建设的蓝图和依据,信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2006年由省政府批准实施,在批复中明确指出,将师河、平桥、羊山、南湾等区辖范围划定为城市规划区。这样一来,师河区辖的各类建设就有了法律依据,必需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但有了总规还不能达到指导建设的目的,必需编制与之相配套的控规及各类专业规划,才能保证各类建设有序进行,因此,区委、区政府近几年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先后投资近500万元,聘请高规格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对辖区里的各类规划进行科学编制,使这项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先进行列。2006年市委、市政府实施“千村百镇”规划编制工作以来,我区仅用两年时间完成了9个乡镇总体规划,154个中心村规划,303个村民小组居民点规划编制工作,提前一年率先在全市完成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实现了中心城区乡镇和中心村规划的全覆盖。08、09年规划编制 工作又取得新进展,在总体规划上,完成了游河乡灾后重建新镇区、吴家店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和金牛山工业集聚区的总体规划修编;在控制性详规上,完成了环湖路景观控制性规划编制,予台农业观光园控制性详细规划,配合市规划局完成了师河北岸道路景观规划和环湖路茶文化旅游概念性规划方案的编制;完成了师河南岸琵琶山区域控制性规划,配合区政府完成了师河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的规划方案审定;在修建性详规上,完成了游河乡新镇区、吴家店镇区、金牛山产业集聚区安置小区、董家河乡将军寨度假村、集云村茶文化生态建设示范园、浉河港乡龙潭村村庄整治和茶圣广场、鸿湖家园、大别山文化村等详细规划编制,集云村、香如故植物观光园、玉皇顶区域等修建性详规正在编制。2010年,按照年初既定的目标目前,完成了师河区村庄布点规划、中心村规划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已接近尾声;另外各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也已全面启动。除此之外,今年还完成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化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金牛国际生态园控制性详细规划,浉河区中心城区控制详细规划,金牛产业园安置小区规划、龙潭村茶文化规划,大别山民俗文化村规划,香如故植物观光园规划,玉皇顶拟开发区域规划。谭家河乡、十三里桥乡、柳林乡、双井办事处镇区总体规划、董家河乡龙潭村茶文化旅游规划也已编制完成,目前正在等待专家评审。

(二)我区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情况

为了确保各类规划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调控和引导作 用,根据市里下达的任务,全力抓好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并取得初步 成效。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就是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提高人民群众 的生活与生存质量,实现农村城市化。为此在实施建设活动中,我们始 终把便民利民富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切实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在房型 设计时应突出整洁、美观、实用;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面,应完成水、电、电视、电话、宽带等管线入地,绿化率应不少于30%。在规划设计 上,既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又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统筹安 排居住区内的供水、供电、道路、通讯、排污、公厕设置和垃圾处理等 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商业等服务设施,用良 好的居住环境引导群众到集中居住区建房和购房。

一是开展城中村改造,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作为城郊办事处的五星,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思路,反复征求群众意见,不断改进规划方案,精心组织,统一施工,先后完成了全村6组、7组、12组三个居民点新区建设,入住居民120余户。另外金牛山办事处的飨堂村和十里河村,近几年先后投资近3000余万元,在规划的指导下,先后进行对空心村、危房及低矮房屋的集中拆建整治,采用退宅集资联建和利用土地开发效益补助农民建房资金不足等方式,先后集中征地约150亩,建筑面积累计5万平方米并完善小区内的道路硬化亮化及公共配套设施,大大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这样做既节约利用了土地,又节约了建筑成本,群众十分欢迎。

二是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吸纳农民到集镇居住和兴业发展。近两年董家河乡镇区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10多栋多层建筑集体亮相,绿之风小区和茶叶批发大市场的三期扩建工程,打造了具有豫南茶乡特 色街景镇貌。谭家河乡镇区建设以总体规划为依据,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改善村民环境为着力点,由乡政府牵头,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调地、统一施工、统一管理、统一建设的原则,金色南湾农民新村用地80亩,建房2万平方米,入住183户,小区内公共设施配套齐全,配有中心休闲广场、体育运动器材。为了增强其服务功能,乡政府统一协调派出所、卫生院、工商所、汽车站迁入新区,金色南湾项目的建成可辐射周边李家寨、柳林、师河港、湖北广水市蔡河镇四个乡镇10万人口,促进了当地茶叶、板栗、食用菌、南湾鱼等特色农产品交易,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成为新农村建设样板。东双河镇在新镇政府周边双河村规划建设农民新村“双河佳苑“采取招引外地开发商集中建设和联建的形式建设高标准的集商住于一体的农民新居,既拉大了镇区的框架,又可以解决本村和周边村近千户农民入住新居的需要,同时又吸引了幼儿园和假发厂等企业在新村周边落户。

三是在游河、吴家店滩区移民迁建工作中,我局不等不靠紧紧围绕搞好规划服务保障这一工作主线,加强领导积极协调,先后六次深入施工一线,协调解决规划技术问题,有力地保障了移民拆迁工作的顺利展开。截止目前,游河乡28栋集中安置楼已封顶,竣工建筑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区间水、电、路等公建设施正在施工完善。四个农民自建点,征地约500亩,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成,目前,在规划的指导下,有三个自建点正在紧张施工。吴家店镇的总体规划修编成果于今年7月份由政府批准实施。在规划的指导下,一期统建征地 120亩,竣工套房150套,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自建区征地60亩,已开工31套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安置区内已硬化主次干道4.2公里。统建区和自建区的房屋户型及面积我们采取规划指导与农民自选相结合,同时学习借鉴外地的建筑风格,反复筛选,最后确定以白墙、灰瓦、坡屋顶为主要建筑风格,前庭后院式布局深受群众欢迎。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划编制和建筑设计水平还不深、细,也有一些欠科学的地方,也影响了乡镇的建设速成度和工程质量,如:金牛山办事处华锐学院东门,两楼之间间距很小,采光不合技术规范,防火间距也不够,也没有配备必要的防火设施;游河乡集中安置楼房层高达不到技术标准,进入居室有压抑感;吴家店镇二楼透光透风不好,室内楼梯设计欠合理;全区沿路的一些建筑风格也很单调,与山水茶乡环境不相协调。

二是各乡镇办事处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较低,我区除游河乡新镇区控规编制完成外,其它乡镇均没有完成控规编制,根据《城乡规划法》第二十条和第六十条规定,乡镇政府所在地项目审批必需符合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乡镇政府所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编制,致使规划审批没有依据。

三是缺少规划编制专项经费,这就直接影响了规划编制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也就影响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四是全区城乡一体化的宣传教育缺乏系统性,大家对推进城乡一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到位,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研讨和沟 通,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措施和手段单一,缺少权威性。

三、下一步的规划建设工作保障措施

一是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调查研究,科学决策,全面完成各类小城镇规划编制任务。主要包括浉河区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老城区控制性详性规划编制,环湖路茶文化旅游概念性规划的编制,华新水泥三期、航空路城中村改造、等拆迁安置区规划,继续深化和完善吴家店镇、游河乡新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师河北岸景观带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二是筹措规划专项资金,聘请高规格的规划设计单位,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尽快指导和启动各类总规及详规的编制和评审报批,确保规划设计的高水平,建设工程的高质量。

三是完善科学决策机制,深化规划编制体系,重点着眼于区域协调,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决定在五星、湖东和金牛山城乡结合部对城中村进行改造试点同时要编制完成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总体规划和示范点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四是举办由局委、乡镇、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参加的规划建设 知识培训班,聘请专家解读《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抓好城乡一体化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组织赴外地观摩学习城乡一体化试点经验,结合辖区实际,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操作细则,助推我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四、几点建议

一、建议抓示范带动,要把示范村建设摆上重要工作日程,一是 要对示范村建设投入先期启动资金,先行把基础设施统一建设,布局到位,再引导农民向规划区集中建房并提倡统一设计、统一建设;二是积极整合部门力量,把项目和资金向示范村和有村庄整治任务的村倾斜;三是制定和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并率先在城中村、示范村和村庄整治的村进行兑现落实。

二、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应构建以城区为中心、以中心镇为支撑、以一般乡镇和中心村为基点的城乡一体化体系,为此应在城区郊区的五星、金牛山和湖东加快城乡结合部的建设,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使之与工业集聚区、中心镇、乡镇和中心村构成城乡一体化的体系。

三、加大城乡一体化建设宣传力度,同时把培养新型农民结合起来,发挥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工业、农业、科技、畜牧等部门的专业人才和资源优势,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致富能力。同时也要把新农村规划建设与推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信阳市规划管理局师河分局 二0一0年八月三十日

第二篇:榆林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

《榆林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3—2030年)》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第十一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座谈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今年4月,我市启动了《榆林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3—2030年)》编制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多次召开研讨会和征求意见会,于8月26日通过专家评审会,9月12日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审查,11月15日,市委常委会议又对本规划进行了审查。为使规划更趋完善,现再次征求各界人士、广大市民的意见,欢迎大家建言献策。

榆林,一座古老传奇的边塞之城,闪亮数千年的塞上明珠。随着改革开放和能源开发的深入推进,一座现代化的“能源新都”异军突起,中国“科威特”、“区域性中心城市”、“陕西省重要一极”、“创新转型”、“持续发展”„„

荣耀伴随着使命,为着更多的繁荣昌盛和民生福祉!

一、规划背景

(一)四大背景:

1.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发展战略新动向榆林位于陕甘宁、呼包银榆、“三西两东”三大国家战略区域交汇之地,多项国家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使榆林站在了更高的发展起点上,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要求榆林依托资源优势,推进特色产业升级,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城市。

在三个国家级层面的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三西两东”区域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中,都对榆林发展有很高的定位。

2.陕西重要一极——陕西迈入“双轮驱动”时代依托资源优势,榆林的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通过产业升级转型,打造陕西重要经济增长极,助力西安,领航大西北,形成陕西“双轮驱动”的经济发展格局。

3.区域发展新要求——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新时期我国提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是党中央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科学把握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一般规律,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1 后我国处理城乡关系的经验教训,根据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突出矛盾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从城市优先到城乡协调,从高能耗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从“土地城镇化”到“人口城镇化”,科学发展理念贯穿始终,新型城镇化是相对原有城镇化的一个调整。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城乡一体协调健康发展是最终的目标。

4.周边城市发展新态势——竞相发展、竞争激烈榆林地处包茂、青银两条国家重要联系大通道的交汇点,同时也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主要辐射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能源资源支撑区。

榆林邻近地区城市均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导,产业趋同性较高,发展竞争激烈,从经济发展来看,榆林经济总量处于前列,以第二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发展特点明显,第一产业发展居邻近地区首位,第三产业发展较慢。

然而,相较其他城市,榆林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独特的农业发展条件、较为充足的水资源、多样化的资源条件,为榆林在区域中寻求突破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立足多样的资源基础,做到他无我有、他有我优、他优我特,在区域城市竞争中寻求突破发展。

(二)自身审视三大特征: 1.自然条件多样。2.资源开发主导经济沉浮。3.资源分布决定地区发展。

(三)自身审视五大优势:

1.区位条件优越。2.经济基础雄厚。3.矿产、可再生资源丰富。4.农林牧资源独特。5.地域文化多样。

(四)自身审视五大制约:

1.“能源独大”,产业升级转型压力大。2.地区发展差距大。

3.“小马拉大车”,以城带乡任务重。4.水资源紧张,用地受限,制约城乡发展。5.“保护与发展博弈”,生态保护压力大。

二、战略目标

(一)发展方向与思路

市域发展:发挥资源优势,做强做优高端能化主导产业,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培育壮大接续产业,成为中国绿色能源化工新都。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产业聚集和人口城镇化,支持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建设,探索城乡居民安居乐业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成为全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中心城市发展:发挥区位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现代服务业,服务周边区域,辐射大西北,成为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四化同步”的区域中心城市。

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塑造多元文化城市特色,建设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名城。

(二)总体战略

贯彻省委、省政府支持榆林持续发展的意见,以“四化同步”为动力,着力产业升级、空间优化、生态建设和机制创新;以新型城镇化为统领,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城、镇、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为切入点,针对榆林城镇化发展实际,以“中心引领、三区协同、南聚北优、双人联动”作为城乡发展总体战略,全力打造中心城市、大力推进县级城市、择优培育重点镇、合理布局一般镇和农村社区,因地制宜、差异发展,有重点分层次建设城乡居民点,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1.中心引领随着近年来榆林高速公路网建设的推进,横山、米脂、佳县,毗邻中心城区的发展优势已经形成。

横山县与中心城区之间的榆横工业区,已经形成区县一体发展的趋势。此外,榆神、榆米、榆佳之间均已建设起一批工业园区,但这些工业园区仅立足于各县承接中心城区辐射带动的基础上,园区之间同质化严重,难以形成中心城区与周边各县协同发展局面。

在这一发展条件下,借助中心城区及周边经济强县带动,有效整合区域资源,将横山、米脂、佳县纳入中心城市建设,组织协同发展,构建一 市四区的大榆林,不但能够做强榆林中心城市,打造区域核心增长极,有效带动市域经济跨越发展,同时对三县的城镇化及经济发展也将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2.三区协同以“大榆林”中心城市为统领,整合北、西、南三个发展区,根据各自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等特点,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以三个副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神府、靖定、南部三个经济区,明确发展思路与区域职能,协同推进榆林城乡一体化建设。

3.南聚北优结合榆林市域资源分布、发展条件及国家国土开发计划,榆林南部地区受地形及发展基础所限,以县城为中心,集聚发展;北部地区依托现状较好的城镇发展基础,优化结构,实现城镇网络化发展,总体实现“南聚北优”的发展思路。

4.双人联动受资源开发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市域城镇主要分布在长城沿线和无定河川道,如府谷、神木、榆阳、横山、靖边、定边,以及榆阳、米脂、绥德和清涧,形成了“正人字型”的空间形态,榆林中心城区处于人字型的中心。

同时,黄河沿岸和307国道沿线也形成了系列城镇群,如府谷、佳县、吴堡、清涧以及绥德、子洲,形成了“倒人字型”的空间形态。

双人字型发展轴线一直是市域城镇发展的重要集聚导向,已初步形成,并成为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地带。

(三)战略目标

1.发展目标以升级转型为主线,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途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榆林建设成为:城乡经济协同发展,共同繁荣;城乡人口自由流动,共同进步;城乡空间层级分明,分类指导;城乡社会均衡发展,公平共享;城乡设施统筹建设,高效衔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发展。

2030常住人口375393450城镇化率(%)606575城镇人口(万人)225256338农村人口(万人)1501371122.推进步骤近期(2013—2017):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统筹发展步伐,率先在全省建成小康社会。

中期(2018—2020):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提升,建设中国经济强市。

远期(2021—2030):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力迈进现代化发达城市。

三、空间布局

(一)城乡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形成“一主三区三副四轴”的“1334”城乡空间总格局。一主:即以榆林中心城市作为市域发展主核心,辐射带动整个市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区:即在中心城市外围,形成神府、靖定和南部三个经济发展区。重点通过产业差异化发展,在中心城市外围形成各具特色、协同互促的城镇发展片区。

三副:即以神木、靖边和绥德作为三个市域副中心城市,实现撤县设市,辐射带动片区发展。

四轴:即在无定河谷和长城沿线,形成主要的“正人字型”发展主轴。在太中银铁路和青银高速沿线以及黄河沿线,形成“倒人字型”发展副轴。

(二)城乡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构建“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镇—建制镇—新型农村社区”五级结构,形成市域“13513”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城镇体系。

“13513”体系——1个中心城市:1市4区大榆林;3个副中心城市:3个县级市;5个县域中心城镇:5个县城;100个建制镇:30个重点镇、70个一般镇;300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

(三)中心城市——构建大榆林中心城市

1.打造功能新区,建设“双百”城市在中心城区内建设高新区、西南新区、空港生态区、东沙新区、芹河新区五个城市功能新区,形成“一城五区”的中心城区新格局,壮大中心城区,打造“双百”城市。

2.产城一体发展,协调中心城区外围工业组团发展在中心城区外围建设榆神工业区、榆佳工业区、麻黄梁工业区、榆横工业区、鱼河工业园等产业组团,引导中心城区产业职能外迁,加强各产业园间的协同发展,构建产业环线,形成中心城区外围半环形经济发展圈。

各产业园区寻找差异化发展方向,围绕中心城区统筹布局、协同发展。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型能源产业、物流服务,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榆林中心城市产城一体发展的城镇新格局。

3.促进“一市四区”融合发展加强中心城区与横山、米脂、佳县之间的一体化建设,统筹产业园、城镇建设,引导城镇化向一体化发展带集聚。明确各自职能定位及发展思路,强化中心城区吸引作用,形成“中心城区+5个产业园区+3个卫星城+45个镇(街办)”的中心城区圈层式发展格局。带动“三区”城镇化加速发展,促进“一市四区”融合发展。

4.提升城市宜居环境加大生态林带建设及沙漠治理力度;加快污染治理,提升环境质量,力争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大力建设生态产业园,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榆林生态文明水平,建设宜居城市。

加大对王圪堵水库、红石峡森林公园、榆林沙漠森林公园等中心城市各类风景区的保护和开发,提升中心城市环境吸引力。

依托榆溪河及其支流兴建十三处水系公园,重铸“塞上榆林十八滩,水清草绿似江南”的景观意境,重现水丰草美、林木茂盛的塞上江南风光。

5.强化城区路网建设在中心城区构建“环+纵+横”的骨干路网格局,具体布局为“三环一线双十三”。

三环:内环(迎宾大道+长城路+文化路+沙河路),总长15km,围合面积9.6km;

中环(环城北路+榆林大道+明珠大道+朝阳路+金沙大道),总长30km,围合面积44km;

外环(环城北路+怀远十三街+榆马大道+ G210过境线),总长58km,围合面积184km。

一线:即绕城环线(北环线+西环线+怀远二十一街+榆马大道+G210过境线),总长90km,围合面积440km。

双十三:即榆林市中心城区“十三纵横”主干路网,总长度360km。6.县级城市强化服务功能,集聚产业和人口,引领县域城镇化。经过行政区划调整,2030年全市除市本级以外将辖3市5县。其中,神木、靖 边、绥德未来的3个县级市,为市域副中心城市、片区发展中心;府谷县城、定边县城、吴堡县城、清涧县城、子洲县城5县,为县域发展中心。

7.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①城市建设——主动对接中心城市、引领区域统筹发展。

神木、靖边、绥德三个副中心城市在做强做大自身的基础上,主动对接中心城市,并增强对周边县城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功能布局、产业发展和设施建设上相衔接与协调。

②产业发展——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导,通过项目集中、产业集群、发展集约等策略,壮大优势产业,突出特色产业,提升现状产业,推动产业“循环联动、多元拓展”,实现城镇建设与工业园区互动发展,打造产城一体的城乡发展格局。

③设施配置——合理配置城乡设施,建立完善的区域设施配置体系。合理配置城乡设施,坚持设施配套建设与产业项目、新型社区建设同步实施,建立起与城乡居民点相对应的完善的区域公共设施分级配置体系。

8.五县做强做优强化县城服务功能,集聚产业和人口,推进县域城镇化。

加强自身综合发展能力,强化县城服务功能;推动“一县一园区”建设,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完善县城、重点镇和园区各项设施,提高综合承载力和服务品质。

9.打造特色重点镇建设30个重点镇,示范引领市域小城镇建设。10.做大集镇拓展城镇规模,引导周边人口集聚,助力县域城镇化。11.社区建设通过村庄撤并,在2030年规划期末,全市形成100个建制镇、300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2000个村的村镇体系。

四、支撑保障

通过文化传承旅游开发、生态保护建设、产业发展布局、设施统筹完善和一系列的项目策划与政策措施,作为规划实施的支撑保障。

结语:从区域发展来看,榆林有机遇、有条件建设成为陕甘宁蒙晋接壤区的中心城市,引领区域产业转型,带动区域全面崛起。

从陕西发展来看,需要榆林成为重要一极,助力西安,领航大西北。从“默默无闻”的西北边陲,到“声名鹊起”的能源城市,再到“享誉世界”的能源之都,榆林应以“四化同步”为统领,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抓手,深挖潜力,发挥特色,通过调整战略思路,重构发展框架,实现在区域竞争中的崛起,实现再次腾飞!

第三篇:城乡一体化建设

城乡一体化建设

我区作为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地区,经过近几年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农村社区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逐步得到推进。从调研情况看,我区农村社区建设主要成效体现为:一是初步规划了多个农民安置小区;二是制定和完善了农村社保政策;三是实施了农村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四是推进了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区两个涉农街道的9个行政村全部增挂了社区居委会牌子,219个村民小组中,有48个村民小组已完成撤组转居工作。通过探索农村社区建设,摸索出一些经验和做法,收到较好效果,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但对照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我区农村社区建设的步子还不够快,力度还不够大,仍存在很大差距。一是对农村社区的定位,即如何结合实际划分社区,尚未有明确的布局规划;二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措施和办法还不多,组织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工作机构还不健全,尚未形成农村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三是农村社区建设资金缺乏,基础设施仍然较差,目前主要靠村级经济解决农村社区的建设,投入明显不足,尚未形成有效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等等。笔者认为,农村社区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乡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渠道。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把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管理向农村基层延伸,对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农村社区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社区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势在必行。而要使农村的社区建设真正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符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际,顺应农民群众的客观需求,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科学编制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城市建设有规划,新农村建设有规划,农村社区建设也必须注重科学规划,它既关系到社区范围的划定,也关系到工作能否顺利健康地发展。因此,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作出切合实际的社区设置规划。制定规划的过程,既是对本区域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进行调查论证的过程,同时又可以了解实情,掌握民意,为农村社区工作的扎实开展打下基础。当前,民政部门应当负责做好本地区社区建设的工作规划,协调和解决好农村社区建设的有关问题。涉农街道要根据“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撤村转居工作,认真研究处理好撤村转居涉及农民利益的相关配套政策问题,使撤村转居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推进村民自治。农村社区建设是农村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是村民自治深化到一定程度上的必然产物。社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区居民自治,农村社区的生命就在于社区居民的自治精神。要使自治精神在农村社区建设中落到实处,就必须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村民自治与推进社区服务的有机统一,正确处理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村民自治的关系,既巩固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又保证村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发挥好农村社区作为群众自治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使每个农民居民具体的民主权利和实际利益都得到尊重。当前,对有条件的农村社区要加快农村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建立社区党支部,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社区志愿者队伍等,为社区自治提供平台。

第三,加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与保障功能。要借鉴城市社区管理服务的理念,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建设、社会保障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和平安建设,不断提升农村社区功能。当前,要以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选择试点,加快形成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各类专项服务网络,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教育、技术、信息服务网络、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等,基本满足村民发展经济、办事议事、健康娱乐、求医求助等需求,为农村群众提供安全、方便、周到的服务。对已建成的村级社区服务中心,要发挥好龙头作用,带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努力提升农村社区服务的水平。

第四,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农村社区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当代农村居民追求新生活的内在要求,也是农村组织方式改革的必然趋势。为此,党委和政府应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小康社会、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一是要成立区级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农村社区建设顺利推进。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全区上下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认知度,使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社区群众和社区单位的自觉行动。三是加快建立农村社区建设的经费保障机制,把农村社区建设所需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逐年加大投入。同时要整合社会资源,挖掘社区潜力,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农村社区服务和公益事业,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物质和资金保障。四是民政部门要发挥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的作用,主动沟通,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努力形成由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农村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第五,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农村社区建设水平。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一定要注重从实际出发,围绕“小区做强区”、“小区变靓区”和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打造农村社区文化品牌,形成地区特色。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丰富和完善农村社区工作模式,注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新新机制,探索新途径,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第四篇:城乡一体化建设材料

创新理念统筹发展

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汈东农场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融入主城区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努力探索和构建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思路、新规划、新形象,为城北新区的建设夯实基础。

一、创新理念,完善机制,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新思路

汈东农场作为紧邻城区的乡镇之一,有着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近年来,农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工业的支柱优势日趋明显,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承接主城区北扩的战略意义凸显。特别是2012年,市政府将农场纳入了60平方公里、50万常住人口的主城区规划,汈东农场具备了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市委市政府“城区北扩” 的战略背景下,场党委明确提出要把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全场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来抓,明确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目标,即:农场向工场转变,农村向社区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全面建设富裕绿色平安和谐新汈东。明确了建设的重点是沿一级公路和武荆高速汉川连接线构建五大功能区,即三产业集中区,新型工业园区,现代商居区,欧亚达家居产业园区和农家生产生活体验区。成立了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迁村腾地工作专班,明确了责任和分工,并推行日督查、周汇报、月小结等工作制度,使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村两委干部人人身上有压力、肩上有担子,形成了分工协作、责任明确、绩效考核严格健全的工作机制。

二、突出特色,提升品位,科学编制城乡一体化新规划

去年以来,我场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规划设计,做好城乡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一方面按照建设用地相对集中、尽量与新区规划相衔接的原则,加快汈东农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目前已获上级批复。另一方面结合汉川市总体规划,拟投资50万元,聘请省内外著名设计院修编新区规划,做好与主城区的规划对接的对接工作。目前,规划修编工作正在论证阶段,初稿基本确定,待专家评审后即可报批。

三、迁村腾地,建管并重,提升建设城乡一体化新形象

充分利用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等方面优惠政策,积极做好项目立项申报工作,最大限度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同时,按照“滚动发展、自求平衡,市场运作,借力发展”的思路,创新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迁村腾地等工作。

1、实施迁村腾地工程,促进人口向商住区集中。汈东农场共有10个行政村、1万多常住人口,我们计划通过“迁村腾地”的,将全场居民集中撤并安臵到连接线以东,孔沟主渠以南新规划的现代商住区中。利用腾出的建设用地,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和

集中发展产业。与城市规划区不同,我们的社区建设没有上级政府的大量资金支持,主要依靠“招商引资,自求平衡”。为解决拆迁、安臵、建设中的资金难题,我们按照“全面宣传,重点推介,单个招商,逐一突破”的思路,大力宣传汈东农场在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面临的历史机遇、发展前景、独特区位优势和发展规划,充分彰显场党委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信心和决心,成功探索出了“农场规划、招商,村委会服务、配合,投资商投资、建设”的三方合作、约定股份、利润分成的建设新模式,以此带动试点村的迁村腾地工作全面推进。目前,孔沟村已经作为全场迁村腾地的试点村先行搬迁安臵,已完成了孔沟村的登记摸底评估等工作,6月底实施整体搬迁。

2、加大城建管理力度,全面提升场区形象。一是重拳打击“两违”行为。为了加大两违整治力度,农场投资30多万元,成立了执法队,实行全天候监管。截至目前,共拆除辖区内违法建筑120处,计1808m2。收回土地420亩,全场实现了零建设、零圈地。另外,根据土地卫片执法要求拆围2170米、复耕728亩、复绿89亩;二是认真做好汈东农场规划修编,实行规划先导、合理布局、管理有章;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先后投入127.4万元完成了场部街道4000株樟树、60座垃圾池以及2000米长下水道的建设改造。

3、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争创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点。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政策扶持,加快新农村省级示范村建设步伐。先后投资400余万元用于长兴铺村的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彻底改观、村风民俗逐渐好转、财务管理民主有序、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和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充分发挥了新农村建设引领示范作用。今年,长兴铺村聘请设计院专家规划了“宜居生态村庄”,拟投资200多万元兴建“1+8”便民服务大楼。

随着规划的逐步实施,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创业创新、实干争先、负重奋进,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尽快把汈东农场打造成武汉市的后花园、汉川的精致名片。

第五篇:师河区村镇规划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师河区村镇规划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浉河规划分局

(2010年5月13日)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师河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以规划为先导,统筹城乡,找准定位,示范带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具体情况如下:

一、师河区村镇规划编制及建设情况

(一)师河区村镇规划编制情况

规划是建设的蓝图和依据,信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2006年由省政府批准实施,在批复中明确指出,将师河、平桥、羊山、南湾等区辖范围划定为城市规划区。这样一来,师河区辖的各类建设就有了法律依据,必需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但有了总规还不能达到指导建设的目的,必需编制与之相配套的控规及各类专业规划,才能保证各类建设有序进行,因此,区委、区政府近几年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先后投资近500万元,聘请高规格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对辖区里的各类规划进行科学编制,使这项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先进行列。06、07两年时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完成了我区8个乡镇和161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任务,提前一年完成任务,实现了中心城区乡镇和中心村规划的全覆盖。09、10年规划编制工作又取得新进展,在总体规划上,完成了游河乡灾后重建新镇区、吴家店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和金牛山工业集聚区的总体规划修编;在控制性详规上,完成了环湖路景观控制性规划编制,予台农业观光园控制性详细规划,配合市规划局完成了

师河北岸道路景观规划和环湖路茶文化旅游概念性规划方案的编制;完成了师河南岸琵琶山区域控制性规划,配合区政府完成了师河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的规划方案审定,师河区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已完成方案初审,湖东和金牛山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总全规划和示范点的规划正在编制之中;在修建性详规上,完成了游河乡新镇区、吴家店镇区、金牛山产业集聚区安置小区、董家河乡将军寨度假村、集云村茶文化生态建设示范园、浉河港乡龙潭村村庄整治和茶圣广场、鸿湖家园、大别山文化村等详细规划编制,集云村、香如故植物观光园、玉皇顶区域等修建性详规正在编制。

(二)师河区村镇规划建设情况

一是开展城中村改造,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作为城郊办事处的五星,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思路,反复征求群众意见,不断改进规划方案,精心组织,统一施工,先后完成了全村6组、7组、12组三个居民点新区建设,入住居民120余户。另外金牛山办事处的飨堂村和十里河村,近几年先后投资近3000余万元,在规划的指导下,先后进行对空心村、危房及低矮房屋的集中拆建整治,采用退宅集资联建和利用土地开发效益补助农民建房资金不足等方式,先后集中征地约150亩,建筑面积累计5万平方米并完善小区内的道路硬化亮化及公共配套设施,大大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这样做既节约利用了土地,又节约了建筑成本,群众十分欢迎。

二是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吸纳农民到集镇居住和兴业发展。提高城镇化率是衡量新农村进程快慢的一个重要参数,要提高城镇化率水

平,就必须减少农民数量,采取各种措施鼓励他们到集镇居住兴业,而土地采取集中开发建设,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最终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的城市化。例如:我区的董家河乡镇区建设,近两年发生了巨大变化,仅2008年就审批开发建设五层楼4栋,六层楼3栋、三层楼1栋,建筑面积达30000平方米,完了绿之风小区和茶叶批发大市场的第三期工程。根据打造具有鲜明特色明星乡镇“一街一景”治理精神,开展了街景整治的集中行动,对绿之风小区和茶叶市场、沿河大道进行了绿化,硬化加油站至茶叶市场的道路,规范了市场经营秩序,取消了店外经营和占道经营,如今的沿河大道宽阔平坦,商店门面整齐划一,车辆停放井然有序,镇区卫生干净整洁。为全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一个榜样带动作用。再如我区的谭家河乡镇区建设以总体规划为依据,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改善村民环境为着力点,由政府牵头,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调地、统一施工、统一管理、实行集中征地和建设。金色南湾农民新村占地共80亩,规划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由郑州世纪正阳置业有限公司承建,该项目于2008年七月底竣工,入住183户,小区内公共设施配套齐全,还配有中心休闲小广场、体育运动设施。为了增强其服务功能,乡政府统一协调派出所、卫生院、工商所、汽车站迁入新区,金色南湾项目的建成可辐射周边李家寨、柳林、师河港、湖北广水市蔡河镇四个乡镇10万人口,促进了当地茶叶、板栗、食用菌、南湾鱼等特色农产品交易,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进程,成为新农村建设样板。

三是在游河、吴家店滩区移民迁建工作中,我局不等不靠紧紧围绕

搞好规划服务保障这一工作主线,加强领导积极协调,先后六次深入施工一线,协调解决规划技术问题,有力地保障了移民拆迁工作的顺利展开。截止目前,游河乡28栋集中安置楼已竣工并已粉刷完毕,建筑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区间水、电、路等公建设施正在施工完善。四个农民自建点,征地约500亩,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成,目前,在规划的指导下,有三个自建点正在紧张施工。吴家店镇的总体规划修编成果于今年7月份由政府批准实施。在规划的指导下,一期统建征地120亩,竣工套房150套,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自建区征地60亩,已开工31套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安置区内已硬化主次干道4.2公里。统建区和自建区的房屋户型及面积我们采取规划指导与农民自选相结合,同时学习借鉴外地的建筑风格,反复筛选,最后确定以白墙、灰瓦、坡屋顶为主要建筑风格,前庭后院式布局深受群众欢迎。

四是在整乡推进上,双井办事处严格执行农宅建设必须向规划点集中的规定,同时坚持“一点一型”的原则,目前在冯湾、五纪、何寨、黄湾和双井老街等12个居民点已新增住户200多户,大大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划编制和建筑设计水平还不深、不细,也有一些欠科学的地方,一些建设单位和个人怕设计花钱多、建设投入大,导致设计标准低,建设效果不理想,更有甚者,一些乡镇怀有应付和交差的思想,从图集中随意选取户型进行报建,未征求建房户的意见,使一些工程缺乏建筑特色,也影响了乡镇的建设速度和工程质量。

二是各乡镇办事处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较低,我区除游河乡新镇区控规编制完成外,其它乡镇均没有完成控规编制,根据《城乡规划法》第二十条和第六十条规定,乡镇政府所在地项目审批必需符合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乡镇政府所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编制,致使规划审批没有依据。

三是缺少规划编制专项经费,这就直接影响了规划编制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也就影响了新农村的进程。

四是全区新农村的宣传教育缺乏系统性,大家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到位,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研讨和沟通,推进新农村的措施和手段单一,缺少权威性。

五是规划分局的执法职能未落实,市级规划执法的力度和手段还比较薄弱,造成个别地方未批先建、批建不

一、甚至违章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扰乱了规划管理秩序。

三、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各级政府要对示范村建设和村庄整治投入先期启动资金,先行把基础设施统一建设布局到位,再引导农民向规划区集中建房并提倡统一设计统一建设。

二是建议在资金上,合理确定补贴标准。对进入集中规划区的建房户,可以通过“以奖代补”形式进行补贴。首先通过建新房、拆旧房,开展土地整理获得奖励资金;其次土地整理后多余的建设用地的土地出让金;再就是对于有稳定收入、建房资金暂时短缺的农民,可采取先储后贷、担保、房屋抵押等办法,对住房建设给予贷款支持。

三是建议在用地上,保障建设用地供给。集中居住区建设用地可 以采取土地整理、宅基地置换的办法使用集体土地,也可以使用已征用的国有土地。对已规划为扩大规模、集中建设的中心村、规划撤销的自然村、居民点,可以打破现有村落界限,通过置换调整,整合农村建设用地,结合土地利用规划修编重新规划利用。

四是建议放活农村建房政策。通过土地整理、宅基地置换取得的 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管理,统一开发建设;也可实行多户联建、居民自建。其开发收益可用于集中建设区的公共设施建设,也可用作集中区农民建房补贴。

五是建议把新农村试验区建设同培养新型农民结合起来,发挥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工业、农业、科技、畜牧等部门的专业人才和资源优势,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致富能力。

信阳市规划管理局师河分局

二 0一0年五月十七日

下载师河区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工作总结(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师河区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工作总结(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佛坪县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汇报会议

    佛坪县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汇报会议 10月13日中午14:30在住建局5楼会议室,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鸿主持召开佛坪县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汇报会,县长刘德力,县委常委书记王俊生......

    城乡一体化工作总结

    惠州市旅游行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情况 城乡一体化是推进我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思路,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市在贯彻落实《规划纲要》要重点建设的五大基地之一。我市旅游行业利......

    城乡一体化建设构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浅谈如何推进洞井镇城乡一体化建设 洞井镇位于长沙市南大门,总面积45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3个社区,2009年末据统计人口约......

    新农村建设及城乡一体化

    关于慈城镇城南片新农村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问题及建议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是破解“三农”难题、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

    城乡一体化建设方案

    杂多县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结合我县“十一五”规划,以及新农村建......

    城乡一体化建设汇报提纲

    科学打造新城镇率先实现一体化 万宝河镇是桃山区唯一的建制镇,下辖6个行政村,地处市中心外缘,城乡交错,工农混居,人多地少。全镇总人口26134人,其中农业户籍人口2365户、6423人。......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

    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研究 还有一定地域范围内规划没有纳入进去。或者说是没有明确地纳入进去,这便是实践中可以看到的突出性矛盾问题较多的城乡结合部地域(地带)。广义上看,我国80%......

    《东阳市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规划》

    《东阳市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规划》通过论证 8月21日下午,《东阳市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规划》论证会在华厦大酒店举行。 该规划从2008年6月开始编制到完成经过了三次修订,不断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