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成功规划助推城乡一体化建设

时间:2019-05-13 15:3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村旅游成功规划助推城乡一体化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村旅游成功规划助推城乡一体化建设》。

第一篇:乡村旅游成功规划助推城乡一体化建设

乡村旅游成功规划助推城乡一体化建设 ——山合水易“云南开远红土寨旅游新农村方

案设计”

乡村旅游规划——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怎样才能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怎样才能推动新农村建设?这些都是政府关心的问题。现如今,通过乡村旅游开发,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例子也不断出现。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规划的云南开远红土寨旅游新农村方案设计就是其中一个。

红土寨是开远凤凰谷项目总体规划中的一部分,其定位完全符合凤凰谷的总体定位。开远凤凰谷项目打造,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项目伊始提出了“做大乡村旅游,做强幸福产业”的目标,要让开远成为幸福的田园景区。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认为,在全国无数个“小坝心”似的项目中,最打动人心的资源是:朴实的老乡,与世无争的平和,和一种溢于言表的幸福感。于是此项目在改造的基础上,不破坏乡村原有的宁静气氛,不改变村民原有的生活习惯,试图挖掘和展现属于这里独有的幸福元素,让外地人感受幸福、让当地人享受幸福,与此同时升级幸福产业、改造幸福民居、打造幸福项目,总之,一切来源于幸福。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项目人员通过讨论及分析,根据红土寨自然地形及现状用地条件,其规划结构为:一轴、一带、双核。

1.一轴:即穿越村子的主要道路。该道路主连接村内主要节点,不仅为村内外联系主要道路,还是一条景观性道路。

2.一带:即村子与村子西邻的昆明---弥勒过境道之间形成的快速道路生态防护绿带。

3.双核:即红土寨的两个公共活动中心。

一、道路系统规划

村庄道路的功能主要是解决村庄内部各区与各建筑之间的交通联系,村庄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以及村庄内部消防问题,同时又是重要的景观构成因素。

1.交通便捷,人车分流

当今的村庄规划中,路网不仅要满足交通便捷的要求,而且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妥善处理车行和人行的关系。

2.适当划分各功能区

合理的路网结构可以适当划分各功能区,使整个村庄结构清晰,分区明确。

规划以主要道路将各个功能区串联起来,形成有机的路网结构,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

3.形成村庄景观节点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看,村庄道路规划设计除本身的功能使用外,还有以下几点特征:

A、村庄道路本身是积极的环境视觉要素。规划中对此进行了重点处理:首先,在道路两旁控制合适的建筑高度和建筑红线,强调道路上的动态视觉效果;其次,重点处理林荫道和道旁绿化带植物,强化景观效果。

B、规划沿道路提供能强化和烘托特定村庄环境氛围和特征的景观,并形成体系性的整体道路标识和视觉参考物(比如系统的路标、路灯等道路辅助设施设计),从而产生丰富的景观层面。

4.环路系统

规划中环形干道的设置以最简洁的形式将最大面积的建筑交通串联起来,形成通畅的环道,在景观上做到步移景异,增加了行走的趣味性。

二、绿地系统规划

红土寨具有良好的生态植被,加之四周用地内水流常年充足,为村庄绿地系统的形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基础条件。

1、规划原则

绿地规划应以突出自然为主题。

绿地规划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加强绿化,改善村落生态环境。

规划绿地尽量利用滨水空间、山泉出水点和耕地。

2、环境绿化布局与要求

由于在规划区本身处于田园环绕的平坝,所以本次绿化规划强调以自然田园绿化为主,适量建设面状绿地。规划采用“点、片、面”结合的布局手法,形成绿化体系。绿化用地面积约占总用地45%。

1)“点”状绿地规划

即营造景观为主,规划在村庄两个出入口处设置点装的绿化景观节点,村庄内部结合功能中心进行绿化美化,以满足外来游客及本村居民休闲的需求。

2)“片”状绿地规划:

即垂钓农庄和果树林的绿化。将现有的果树林加以梳理、按照相应的品种以及林木的色彩、季相特征加以搭配和组合,形成成片且自然分布的片状绿地系统。

3)“面”状绿地规划

即村庄的田园绿化,对村庄原有的耕地加以保护和改造,使其成为村庄特色农业发展的核心。对于村庄外围山体绿化采取严格保护生态植被的方法,使之作为村庄生态系统的后备支撑区域。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对云南开远红土寨旅游新农村方案的设计,成功助推了开远的城乡一体化进程,更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带来了幸福。

第二篇:乡村旅游规划助推旅游强省建设

乡村旅游规划助推旅游强省建设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解析“亚龙湾国际玫瑰谷”

乡村旅游规划助推旅游强省建设——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解析“亚龙湾国际玫瑰谷”今年,海南省步入村镇规划年,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结合在海南的乡村旅游规划设计项目如亚龙湾国际玫瑰谷,综合海南休闲旅游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总结认为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参与完成的亚龙湾国际玫瑰谷项目案例是研究海南旅游的一个重要标本。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是国内最早提出“休闲化升级和度假产品开发”理念的旅游规划设计公司,尤其在乡村旅游规划和策划方面有着丰富的研究经历,在休闲农业、庄园、休闲农场等规划设计领域有多年的项目实操经验。

秉持对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开发的研究基础和经验,山合水易一直关注旅游大省海南省的各种旅游规划项目,针对海南省旅游规划领域的问题,山合水易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的认识。

一、乡村旅游会成为海南新的旅游增长趋势

山合水易认为,无论是贩卖热带风光的海口,还是以“天涯海角”蜚声国际的三亚,作为海南省开发较早的两大旅游城市,二者在配套的旅游设施越发完善,越发彰显旅游经济发展特色的同时,也面临着面孔“单一化”的威胁。如何把海南岛更多面地推向国内外的游客,除了一两张名片之外如何在海南岛丰富的旅游资源中发掘更多的优势和特色,这些都是海南旅游产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海南省除了既有的热带海洋自然景观资源之外,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还有源自于地域性特色的区域文化资源。除了给以向国内外展示的城市旅游风貌之外,还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以三亚市亚龙湾旅游风景区为例,无论是已经成熟的“天下第一湾”

胜景、热带原始森林公园,还是正在建设中的亚龙湾国际玫瑰谷,都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乡村旅游资源优势。而从海南省未来规划来看,乡村旅游会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就在几天前,海南省召开了全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暨村镇规划工作动员大会,通过了到2013年使海南省实现村镇规划编制全覆盖的决定,计划在3年内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名镇名村。

当前,制约海南村镇建设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规划编制滞后,全省18715个自然村,仅896个村庄编制了规划。此外,海南已完成204个建制镇、45个农场场部的规划编制,部分重点镇的控规和修建性详规,22个特色旅游风情小镇总体规划修编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的评审报批。

为推进村镇规划建设走上规范化轨道,海南今年全面启动村镇规划建设各项行动。在开展打击违法用地和违规建设方面,预推广海口、三亚经验。在示范村镇建设方面,预加强对环岛高速公路及东、西环铁路沿线打造一批主题特色鲜明、风情浓郁、环境优美的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其中,三亚市作为新农村综合改造建设试点城市,预备整体推进新农村综合改造建设。

山合水易据此总结认为:开发农村,规划村镇,打造特色旅游名镇名村,是海南未来旅游规划的方向。

二、休闲农业会成为海南旅游业的一个突出特征

山合水易认为,作为国内较早开放的旅游城市,相对完备的旅游规划状况意味着即便开发乡村旅游业,海南也不会像内陆一些偏远地区一样,走小气的“农家乐式”发展道路。与“中国最南端”、“最美的热带风景度假胜地”等名片相配套的是滨海浴场,豪华别墅、会议中心、高星级宾馆、度假村、海底观光世界、海上运动中心、高尔夫球场、游艇俱乐部等国际一流水准的旅游设施。这就意味着海南的乡村旅游产业走的将会是高端休闲的道路。

三亚经验之所以会在海南乡镇规划中被重点提出来,三亚开发的高端休闲农业旅游项目无疑居功至伟。还是以亚龙湾风景度假区开发为例,整个亚龙湾展示给外界的就是一张“休闲度假胜地”的名片。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著名实业家霍英东先生曾这样评价:“亚龙湾美丽的海滩,香港没有,日本没有,印尼的巴厘岛不及,只有夏威夷同属休闲型,但亚龙湾的阳光、海水、沙滩、高山、空气五大旅游要素优于夏威夷,亚龙湾可以建成亚洲最理想的度假胜地”。

打造“休闲”品牌,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为亚龙湾国际玫瑰谷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就非常完美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在该项目规划设计中,山合水易将其定位于一个创新的创意休闲农业与高端度假开发项目,致力于将其打造为一个将乡村旅游、高端农业、文化创意、风情小镇、主题地产开发相结合的玫瑰主题度假园区,使之不仅仅成为亚龙湾度假体系升级的重要支撑与亮点,同时也为中国未来的都市休闲农业设计与高端农业主题度假项目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重要借鉴意义。

山合水易在综合分析亚龙湾国际玫瑰谷项目地的既有资源优势(象征爱情的玫瑰)和地域特征(情侣蜜月旅行地)之后,提出以“浪漫风情”为主题,充实与推广海南“蜜月度假胜地”的品牌,将亚龙湾国际玫瑰谷打造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一个新的支撑点,给海南走向世界顶级休闲度假胜地提供一张新的名片——“世界蜜月岛”。

除了为亚龙湾国际玫瑰谷定做了新名片,山合水易从概念上扭转了原本仅仅作为“玫瑰种植园”的玫瑰谷形象,使之成为“国际玫瑰园”。在玫瑰谷内,除了配备了高端的农业产业园,既有完善的农产品(1400种玫瑰)种植模式,也有高端衍生产品如玫瑰精油、玫瑰果醋等的加工生产基地;里面还具备既满足游客旅游观光的自然景观,也有完善地度假休闲的高端娱乐设施,比

如温泉度假小屋,风情文化小镇等等,完全体现了“休闲度假”的规划设计理念。

三、创新性是海南旅游产业未来的方向

创新是所有产业谋求未来发展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海南的旅游产业也一样。无论是乡村旅游规划还是休闲农业推广,如何走出不一样的路子,独创出自成一格的特色,从而形成地域优势,这是对海南省乃至全国旅游规划行业的考验。

以村镇规划为未来城市规划方向的海南省,选择了以三亚市作为新农村综合改造建设试点城市,如何在规划设计中兼顾新农村建设是三亚市乃至海南省乡村旅游规划和休闲农业规划中需要研究的问题。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亚龙湾国际玫瑰谷规划项目中体现出来的创新性不仅受到了业内人士的称赞,也得到了三亚市旅游规划部门的认可,尤其在处理当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上,亚龙湾国际玫瑰谷提供了十分可资推广的经验。

山合水易认为,亚龙湾玫瑰谷旅游规划项目在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创新特征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从农业产业转型复合型产业。

玫瑰谷项目原本是一个依托农业种植、销售的农业产业项目,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通过规划,将之打造成一个以多用途玫瑰种植、科研、加工、销售、旅游以及衍生品生产、展销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区域产业集群。以此形成该区域从农业产业向复合型产业的总体转型:

运作流程市场化——运作流程从简单的种植+切花销售转变为种植+深加工+旅游消费+销售。紧紧依托产业优势,摆脱单一产业发展的局限性与风险性。以园区产业化、园区景观化为指导,结合旅游产业、加工产业、文化产业开展多样化消费市场,扩大区域产业范围。

种植类型丰富化——从以切花种植品种转变为结合玫瑰花茶、精油玫瑰、食用玫瑰、国际精品玫瑰、观赏玫瑰等多样性种植。产品从简单的卖花转变为观赏、体验、加工输出、旅游就地消费等服务性产品与商业产品相结合,形成玫瑰产业的综合化发展。

农民受益多样化——公司现状:公司+农户模式,农民收入为租金+工资+分红,年收入在20000元以上;项目开发后:农民收入方式将更加多样化,转变成为土地收租+工作薪金+景区股金+创业保障金,农民的生活条件与生活环境得到更好的完善。开发以景区为主要带动,形成一条复合产业链以及综合受益方式,提供当地更多农民多种收入来源,让农民成为玫瑰谷发展的主力军与受益者。

亚龙湾国际玫瑰谷规划项目完全兼顾了政府、企业、业主、失地农民等各方的利益,尤其在处理三农问题上显示出了创新性优势,农民满意,企业发展,政府获利,完善地利益分配形式更加促进玫瑰谷经济的发展。可以说亚龙湾国际玫瑰谷规划设计项目是三亚乃至海南乡村旅游规划的典范之作。

综上,山合水易认为,无论是三亚市还是海南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上如何还能再占据高地,彰显区域化特色和优势,除了要不断摒除既存的一些问题外,勇于创新大胆创新是未来的方向,而具体到旅游规划领域,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无疑是最重要的选择之一。

第三篇:乡村旅游领跑 城乡一体化大发展

龙岩旅游总体规划新途径:乡村旅游领跑 城乡一体

化大发展

——山合水易以“福建龙岩新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为例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是国内唯一一家定位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专业机构,有超过10年的规划设计经验。山合水易对城乡统筹模式、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新农村建设、古村古镇开发、民俗旅游设计、乡土建筑设计等内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聚集了大量的专业资源。

在当前,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起步前进的背景下,很多旅游的规划要求的不仅仅是达到旅游的经济效益,尤其对于政府来说,他们最希望看到的是乡村旅游发展了,新农村也建设起来了。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恰好就是这样一种理念的旅游规划者,诸多的落地案例都证明了这一点。福建龙岩新罗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很好的诠释了这样一个过程。

新罗区是福建龙岩市的主城区,周边被永定土楼、古田会议遗址等全国知名文化景区以及江山美人、龙崆洞等自然景观所包围,主城区与其它区域发展联系紧密,正处于城镇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积极响应福建提出的“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新罗区旅游产业亟待突破和升级。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接到委托之后,认真讨论了新罗区的规划方向,认为应该将其改造为以生态、养老、创新为主题,以宜居、创业为主要功能的新型旅游城市。项目分析

新罗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历史上曾有过龙川晓月、登高独秀、虎林松涛、双井流泉、紫金晴雪、奇迈岚光、九猴叠嶂、东宝春云等八景,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新开辟了龙硿洞、江山风景区、适中土楼、万安梅花湖、东肖森林公园、云顶茶园、天宫山、紫金山、等新景点。新罗区目前区域内有47个风景区(点),各景区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差异较大。

根据新罗区旅游资源的富集度、对外交通的便捷度以及旅游发展基础,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将新罗旅游产业规划布局为:一环,一心,四区,其

1.一环:新罗多彩旅游环线; 2.一心:商务度假及集散服务中心;

3.四区:滨水休闲度假区(北部),生态宜居体验区(西部),创意文化展示区(南部),郊野休闲拓展区(东部)。

项目重点产品设计

本次旅游发展规划中,涉及到的产品包括一个多彩旅游环线,四个工业旅游展示中心,五旅游度假小镇,五个奢侈型旅游度假示范区,五个国际级标准汽车营地,六个特色养生度假组团,九条休闲商业街,十个商务会议接待酒店,十二个乡村旅游基地。

在新罗区项目的规划设计中,山合水易新罗区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提出了将其打造成为“第三代旅游新城”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以养生度假、会展商务、休闲农业和文化创意为主要导向的四大功能特色,形成四大产业导向功能。同时在新罗区独特的资源和环境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双十”的产业链条。通过产业聚集和十大综合体项目的带动,新罗区的旅游发展将实现大跨越的发展,实现在龙岩乃至整个福建的突破。我们期待新罗成为城乡一体化及小城镇发展的典范,未来成为中国第三代旅游新城的领跑者。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充分了解新罗的资源与特色之后,恰当定位,在产品的设计方面,充分考虑到当地农民的就业与生活需要,在整体布局方面,全局性的考虑到了新罗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为新罗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榆林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

《榆林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3—2030年)》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第十一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座谈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今年4月,我市启动了《榆林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2013—2030年)》编制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多次召开研讨会和征求意见会,于8月26日通过专家评审会,9月12日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审查,11月15日,市委常委会议又对本规划进行了审查。为使规划更趋完善,现再次征求各界人士、广大市民的意见,欢迎大家建言献策。

榆林,一座古老传奇的边塞之城,闪亮数千年的塞上明珠。随着改革开放和能源开发的深入推进,一座现代化的“能源新都”异军突起,中国“科威特”、“区域性中心城市”、“陕西省重要一极”、“创新转型”、“持续发展”„„

荣耀伴随着使命,为着更多的繁荣昌盛和民生福祉!

一、规划背景

(一)四大背景:

1.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发展战略新动向榆林位于陕甘宁、呼包银榆、“三西两东”三大国家战略区域交汇之地,多项国家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使榆林站在了更高的发展起点上,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要求榆林依托资源优势,推进特色产业升级,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城市。

在三个国家级层面的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三西两东”区域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中,都对榆林发展有很高的定位。

2.陕西重要一极——陕西迈入“双轮驱动”时代依托资源优势,榆林的经济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通过产业升级转型,打造陕西重要经济增长极,助力西安,领航大西北,形成陕西“双轮驱动”的经济发展格局。

3.区域发展新要求——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新时期我国提出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是党中央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科学把握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一般规律,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 1 后我国处理城乡关系的经验教训,根据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突出矛盾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从城市优先到城乡协调,从高能耗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从“土地城镇化”到“人口城镇化”,科学发展理念贯穿始终,新型城镇化是相对原有城镇化的一个调整。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城乡一体协调健康发展是最终的目标。

4.周边城市发展新态势——竞相发展、竞争激烈榆林地处包茂、青银两条国家重要联系大通道的交汇点,同时也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主要辐射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能源资源支撑区。

榆林邻近地区城市均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导,产业趋同性较高,发展竞争激烈,从经济发展来看,榆林经济总量处于前列,以第二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发展特点明显,第一产业发展居邻近地区首位,第三产业发展较慢。

然而,相较其他城市,榆林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独特的农业发展条件、较为充足的水资源、多样化的资源条件,为榆林在区域中寻求突破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立足多样的资源基础,做到他无我有、他有我优、他优我特,在区域城市竞争中寻求突破发展。

(二)自身审视三大特征: 1.自然条件多样。2.资源开发主导经济沉浮。3.资源分布决定地区发展。

(三)自身审视五大优势:

1.区位条件优越。2.经济基础雄厚。3.矿产、可再生资源丰富。4.农林牧资源独特。5.地域文化多样。

(四)自身审视五大制约:

1.“能源独大”,产业升级转型压力大。2.地区发展差距大。

3.“小马拉大车”,以城带乡任务重。4.水资源紧张,用地受限,制约城乡发展。5.“保护与发展博弈”,生态保护压力大。

二、战略目标

(一)发展方向与思路

市域发展:发挥资源优势,做强做优高端能化主导产业,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培育壮大接续产业,成为中国绿色能源化工新都。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产业聚集和人口城镇化,支持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建设,探索城乡居民安居乐业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成为全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中心城市发展:发挥区位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现代服务业,服务周边区域,辐射大西北,成为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四化同步”的区域中心城市。

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塑造多元文化城市特色,建设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名城。

(二)总体战略

贯彻省委、省政府支持榆林持续发展的意见,以“四化同步”为动力,着力产业升级、空间优化、生态建设和机制创新;以新型城镇化为统领,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城、镇、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为切入点,针对榆林城镇化发展实际,以“中心引领、三区协同、南聚北优、双人联动”作为城乡发展总体战略,全力打造中心城市、大力推进县级城市、择优培育重点镇、合理布局一般镇和农村社区,因地制宜、差异发展,有重点分层次建设城乡居民点,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1.中心引领随着近年来榆林高速公路网建设的推进,横山、米脂、佳县,毗邻中心城区的发展优势已经形成。

横山县与中心城区之间的榆横工业区,已经形成区县一体发展的趋势。此外,榆神、榆米、榆佳之间均已建设起一批工业园区,但这些工业园区仅立足于各县承接中心城区辐射带动的基础上,园区之间同质化严重,难以形成中心城区与周边各县协同发展局面。

在这一发展条件下,借助中心城区及周边经济强县带动,有效整合区域资源,将横山、米脂、佳县纳入中心城市建设,组织协同发展,构建一 市四区的大榆林,不但能够做强榆林中心城市,打造区域核心增长极,有效带动市域经济跨越发展,同时对三县的城镇化及经济发展也将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2.三区协同以“大榆林”中心城市为统领,整合北、西、南三个发展区,根据各自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等特点,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以三个副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神府、靖定、南部三个经济区,明确发展思路与区域职能,协同推进榆林城乡一体化建设。

3.南聚北优结合榆林市域资源分布、发展条件及国家国土开发计划,榆林南部地区受地形及发展基础所限,以县城为中心,集聚发展;北部地区依托现状较好的城镇发展基础,优化结构,实现城镇网络化发展,总体实现“南聚北优”的发展思路。

4.双人联动受资源开发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市域城镇主要分布在长城沿线和无定河川道,如府谷、神木、榆阳、横山、靖边、定边,以及榆阳、米脂、绥德和清涧,形成了“正人字型”的空间形态,榆林中心城区处于人字型的中心。

同时,黄河沿岸和307国道沿线也形成了系列城镇群,如府谷、佳县、吴堡、清涧以及绥德、子洲,形成了“倒人字型”的空间形态。

双人字型发展轴线一直是市域城镇发展的重要集聚导向,已初步形成,并成为市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地带。

(三)战略目标

1.发展目标以升级转型为主线,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途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榆林建设成为:城乡经济协同发展,共同繁荣;城乡人口自由流动,共同进步;城乡空间层级分明,分类指导;城乡社会均衡发展,公平共享;城乡设施统筹建设,高效衔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发展。

2030常住人口375393450城镇化率(%)606575城镇人口(万人)225256338农村人口(万人)1501371122.推进步骤近期(2013—2017):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统筹发展步伐,率先在全省建成小康社会。

中期(2018—2020):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提升,建设中国经济强市。

远期(2021—2030):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力迈进现代化发达城市。

三、空间布局

(一)城乡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形成“一主三区三副四轴”的“1334”城乡空间总格局。一主:即以榆林中心城市作为市域发展主核心,辐射带动整个市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三区:即在中心城市外围,形成神府、靖定和南部三个经济发展区。重点通过产业差异化发展,在中心城市外围形成各具特色、协同互促的城镇发展片区。

三副:即以神木、靖边和绥德作为三个市域副中心城市,实现撤县设市,辐射带动片区发展。

四轴:即在无定河谷和长城沿线,形成主要的“正人字型”发展主轴。在太中银铁路和青银高速沿线以及黄河沿线,形成“倒人字型”发展副轴。

(二)城乡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构建“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镇—建制镇—新型农村社区”五级结构,形成市域“13513”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城镇体系。

“13513”体系——1个中心城市:1市4区大榆林;3个副中心城市:3个县级市;5个县域中心城镇:5个县城;100个建制镇:30个重点镇、70个一般镇;300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

(三)中心城市——构建大榆林中心城市

1.打造功能新区,建设“双百”城市在中心城区内建设高新区、西南新区、空港生态区、东沙新区、芹河新区五个城市功能新区,形成“一城五区”的中心城区新格局,壮大中心城区,打造“双百”城市。

2.产城一体发展,协调中心城区外围工业组团发展在中心城区外围建设榆神工业区、榆佳工业区、麻黄梁工业区、榆横工业区、鱼河工业园等产业组团,引导中心城区产业职能外迁,加强各产业园间的协同发展,构建产业环线,形成中心城区外围半环形经济发展圈。

各产业园区寻找差异化发展方向,围绕中心城区统筹布局、协同发展。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型能源产业、物流服务,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榆林中心城市产城一体发展的城镇新格局。

3.促进“一市四区”融合发展加强中心城区与横山、米脂、佳县之间的一体化建设,统筹产业园、城镇建设,引导城镇化向一体化发展带集聚。明确各自职能定位及发展思路,强化中心城区吸引作用,形成“中心城区+5个产业园区+3个卫星城+45个镇(街办)”的中心城区圈层式发展格局。带动“三区”城镇化加速发展,促进“一市四区”融合发展。

4.提升城市宜居环境加大生态林带建设及沙漠治理力度;加快污染治理,提升环境质量,力争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大力建设生态产业园,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升榆林生态文明水平,建设宜居城市。

加大对王圪堵水库、红石峡森林公园、榆林沙漠森林公园等中心城市各类风景区的保护和开发,提升中心城市环境吸引力。

依托榆溪河及其支流兴建十三处水系公园,重铸“塞上榆林十八滩,水清草绿似江南”的景观意境,重现水丰草美、林木茂盛的塞上江南风光。

5.强化城区路网建设在中心城区构建“环+纵+横”的骨干路网格局,具体布局为“三环一线双十三”。

三环:内环(迎宾大道+长城路+文化路+沙河路),总长15km,围合面积9.6km;

中环(环城北路+榆林大道+明珠大道+朝阳路+金沙大道),总长30km,围合面积44km;

外环(环城北路+怀远十三街+榆马大道+ G210过境线),总长58km,围合面积184km。

一线:即绕城环线(北环线+西环线+怀远二十一街+榆马大道+G210过境线),总长90km,围合面积440km。

双十三:即榆林市中心城区“十三纵横”主干路网,总长度360km。6.县级城市强化服务功能,集聚产业和人口,引领县域城镇化。经过行政区划调整,2030年全市除市本级以外将辖3市5县。其中,神木、靖 边、绥德未来的3个县级市,为市域副中心城市、片区发展中心;府谷县城、定边县城、吴堡县城、清涧县城、子洲县城5县,为县域发展中心。

7.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①城市建设——主动对接中心城市、引领区域统筹发展。

神木、靖边、绥德三个副中心城市在做强做大自身的基础上,主动对接中心城市,并增强对周边县城的辐射带动作用,在功能布局、产业发展和设施建设上相衔接与协调。

②产业发展——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导,通过项目集中、产业集群、发展集约等策略,壮大优势产业,突出特色产业,提升现状产业,推动产业“循环联动、多元拓展”,实现城镇建设与工业园区互动发展,打造产城一体的城乡发展格局。

③设施配置——合理配置城乡设施,建立完善的区域设施配置体系。合理配置城乡设施,坚持设施配套建设与产业项目、新型社区建设同步实施,建立起与城乡居民点相对应的完善的区域公共设施分级配置体系。

8.五县做强做优强化县城服务功能,集聚产业和人口,推进县域城镇化。

加强自身综合发展能力,强化县城服务功能;推动“一县一园区”建设,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完善县城、重点镇和园区各项设施,提高综合承载力和服务品质。

9.打造特色重点镇建设30个重点镇,示范引领市域小城镇建设。10.做大集镇拓展城镇规模,引导周边人口集聚,助力县域城镇化。11.社区建设通过村庄撤并,在2030年规划期末,全市形成100个建制镇、300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2000个村的村镇体系。

四、支撑保障

通过文化传承旅游开发、生态保护建设、产业发展布局、设施统筹完善和一系列的项目策划与政策措施,作为规划实施的支撑保障。

结语:从区域发展来看,榆林有机遇、有条件建设成为陕甘宁蒙晋接壤区的中心城市,引领区域产业转型,带动区域全面崛起。

从陕西发展来看,需要榆林成为重要一极,助力西安,领航大西北。从“默默无闻”的西北边陲,到“声名鹊起”的能源城市,再到“享誉世界”的能源之都,榆林应以“四化同步”为统领,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抓手,深挖潜力,发挥特色,通过调整战略思路,重构发展框架,实现在区域竞争中的崛起,实现再次腾飞!

第五篇:城乡一体化建设

城乡一体化建设

我区作为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地区,经过近几年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农村社区建设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逐步得到推进。从调研情况看,我区农村社区建设主要成效体现为:一是初步规划了多个农民安置小区;二是制定和完善了农村社保政策;三是实施了农村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革;四是推进了村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区两个涉农街道的9个行政村全部增挂了社区居委会牌子,219个村民小组中,有48个村民小组已完成撤组转居工作。通过探索农村社区建设,摸索出一些经验和做法,收到较好效果,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但对照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我区农村社区建设的步子还不够快,力度还不够大,仍存在很大差距。一是对农村社区的定位,即如何结合实际划分社区,尚未有明确的布局规划;二是农村社区建设的措施和办法还不多,组织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工作机构还不健全,尚未形成农村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三是农村社区建设资金缺乏,基础设施仍然较差,目前主要靠村级经济解决农村社区的建设,投入明显不足,尚未形成有效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等等。笔者认为,农村社区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乡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渠道。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整合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把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管理向农村基层延伸,对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升农村社区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社区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势在必行。而要使农村的社区建设真正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符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际,顺应农民群众的客观需求,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科学编制农村社区布局规划。城市建设有规划,新农村建设有规划,农村社区建设也必须注重科学规划,它既关系到社区范围的划定,也关系到工作能否顺利健康地发展。因此,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作出切合实际的社区设置规划。制定规划的过程,既是对本区域农村社区建设工作进行调查论证的过程,同时又可以了解实情,掌握民意,为农村社区工作的扎实开展打下基础。当前,民政部门应当负责做好本地区社区建设的工作规划,协调和解决好农村社区建设的有关问题。涉农街道要根据“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撤村转居工作,认真研究处理好撤村转居涉及农民利益的相关配套政策问题,使撤村转居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推进村民自治。农村社区建设是农村工作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是村民自治深化到一定程度上的必然产物。社区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区居民自治,农村社区的生命就在于社区居民的自治精神。要使自治精神在农村社区建设中落到实处,就必须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村民自治与推进社区服务的有机统一,正确处理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村民自治的关系,既巩固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又保证村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发挥好农村社区作为群众自治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使每个农民居民具体的民主权利和实际利益都得到尊重。当前,对有条件的农村社区要加快农村社区组织体系建设,建立社区党支部,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社区志愿者队伍等,为社区自治提供平台。

第三,加强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与保障功能。要借鉴城市社区管理服务的理念,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建设、社会保障建设、民主法治建设和平安建设,不断提升农村社区功能。当前,要以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选择试点,加快形成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各类专项服务网络,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教育、技术、信息服务网络、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等,基本满足村民发展经济、办事议事、健康娱乐、求医求助等需求,为农村群众提供安全、方便、周到的服务。对已建成的村级社区服务中心,要发挥好龙头作用,带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全面展开,努力提升农村社区服务的水平。

第四,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农村社区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当代农村居民追求新生活的内在要求,也是农村组织方式改革的必然趋势。为此,党委和政府应把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小康社会、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一是要成立区级农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农村社区建设顺利推进。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全区上下对农村社区建设的认知度,使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社区群众和社区单位的自觉行动。三是加快建立农村社区建设的经费保障机制,把农村社区建设所需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逐年加大投入。同时要整合社会资源,挖掘社区潜力,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农村社区服务和公益事业,为农村社区建设提供物质和资金保障。四是民政部门要发挥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的作用,主动沟通,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努力形成由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农村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

第五,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农村社区建设水平。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一定要注重从实际出发,围绕“小区做强区”、“小区变靓区”和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打造农村社区文化品牌,形成地区特色。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丰富和完善农村社区工作模式,注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新新机制,探索新途径,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下载乡村旅游成功规划助推城乡一体化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村旅游成功规划助推城乡一体化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乡一体化建设材料

    创新理念统筹发展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汈东农场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融入主城区的重要途径和切......

    乡村旅游规划

    乡村旅游规划,是旅游规划的一种。从资源的角度而言,是以村落、郊野、田园等环境为依托,通过对资源的分析、对比,形成一种具有特色的发展方向。近期,乡村旅游往往和新农村建设联系......

    师河区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工作总结(5篇)

    师河区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情况汇报 浉河区是信阳市的中心城区,是老城区,同时也是特色农业大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相继成立了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

    佛坪县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汇报会议

    佛坪县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汇报会议 10月13日中午14:30在住建局5楼会议室,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鸿主持召开佛坪县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汇报会,县长刘德力,县委常委书记王俊生......

    高密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五年规划方案2016

    高密市美丽乡村建设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五年规划方案(2016-2020年) 为进一步推进提升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根据《高密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工作部署......

    关于乡村旅游建设规划的建议

    关于乡村旅游建设规划的建议 一、规划的思路 规划是指导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行动纲领,其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直接对规划的实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湖南各级......

    论城乡一体化的美丽乡村建设总结(范文)

    论城乡一体化美丽乡村建设 【摘 要】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社会经济整体进步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以城市化为核心,工业化和农村现代......

    建设正果美丽乡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建设正果美丽乡村,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走新型城市发展道路调研材料 中共广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战略决策,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