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云南省省级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新街中学
省级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一、学校概况
大姚县新街中学是我县规模最大的农村初级中学,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大姚县重点打造的云南省千所示范学校之一。学校占地面积103亩,建筑面积10005平方米,运动场地1600多平方米,有蚕桑基地9.7亩,蔬菜基地5.6亩。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978人,教职工71人,专任教师61人,其中高职教师6人,中职教师28人,初职教师32人,党员25人,教师学历全部合格,学校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现代远程教育室装备齐全。学校领导班子是一支政治素质高,管理能力强,勤政廉洁、无私奉献、团结干事、求真务实、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领导班子。学校硬件建设到位,设施配套齐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合理。教师队伍政治思想觉悟高,综合素质强,教学基本功扎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光阴荏苒,回顾三十多年的建校史,各种荣誉、奖牌记录着学校的光辉历程。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传承下,我校师生用自己的双手使荒山变宝,校舍变颜,校园变美,成为当地播种文明的摇篮。1980年,学校承办过楚雄州中学生足球运动会;1982年学校被评为云南省“绿化校园甲级学校”;1997年认定为“云南省一级三等初级中学”;同年被列为楚雄州基础教育工作会现场参观点,2000年评定为“云南省文明学校”,“楚雄州绿色学校”;2001年举办过大姚县初中史、地、生教师课堂教学讲赛,同年评为楚雄州“绿色学校”;2003年1月,学校接受了原云南省教育厅厅长杨崇龙等省、州、县领导的检查指导,并在我校召开了“大姚县教育工作汇报会”;同年,学校被楚雄州政府表彰为“两基”工作先进单位;楚雄州“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04年学校被评为楚雄州“优秀家长学校”;2007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评估为“优秀学校”;2008年被楚雄州教育局评定为楚雄州勤工俭学生产实践示范学校;2009年5月,学校被州评定为“延安精神”先进学校;2011年获“大姚县先进党支部”;2012年3月学校评定为“大姚县平安学校”
二、创建“绿色学校”的一些基本做法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提高对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认识。一直以来,我校始终将绿色学校的创建作为提高办学品位、拓展并深化素质教育内涵的重要环节。并紧紧围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本着“尊重人和完善人”的宗旨,把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绿色低碳的原则、指导思想落实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去,融入到学校环境教育的全过程,将知识、实践和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明确创建目标,建立科学的管理机构。
明确“以环境教育为依托,倡导绿色管理和绿色教育,带动学校素质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培养素质全面的学生”作为办学理念,将环境教育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中。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成立了由校长负责,教务处、政教处、团支部、各年级组、后勤组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并把环境教育的具体活动落实到人,责任到人,教务处把好学科渗透关,一线教师负责在学科中实施,其他相关部门负责绿色活动的执行与指导,生物学教师负责环保知识与绿色知识讲座,后勤组负责校园环境建设与管理。采取多层次、多角度,抓结合、促渗透的措施,全方位地推进环境教育。结合新课程的实施,让“绿色”走进课堂,走近每一个学生。
实施环境教育的关键是教师,基本途径在课堂。因此,我校结合自身实际从以下三方面狠抓落实。
1、强化教师的环境意识,注重提高教师的环境教育能力。首先,定期对教师进行环境知识讲座,利用网络了解新的环境教育信息。其次,通过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提高课堂环境教育的效果。再次,在学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中,增加了“环境教育必须有机地渗透在学科教学中”这一指标,保证了环境教育的持久进行。几年来,我校教师的环境教育意识与能力不断增强。
2、充分挖掘课程内涵,有机渗透环境教育。学校坚持全面加特色的办学目标,有计划地实施了“渗透式”环境教育模式的实践和研究。教师能够按照教材或课程标准中有关环境教育的内容组织教育,教师对环境教育的兴趣越来越浓;与环境教育密切的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其环境教育开展得更好;语文学科随着课外阅读的延伸,“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科学小品已逐渐成为阅读主流。在重视“渗透式教学”的同时,着重采用“案例式教学”。通过案例讲座、案例讨论、主题班会和学校比较完善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以及其他教育媒体,全方位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复杂性、多样性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环境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决策的初步能力,为学生营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时间,建立能展示其才能的平台。
3、探索“绿色活动”综合实践课程,并使之与“三生教育”相结合。结合新课程的实施,我校已逐步构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艺术”、“人与健康”、“人与创造”等为主的课程内容。通过活动与交往,让学生不仅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而且促使学生为保护和改善环境做出有效的行动。同时结合“三生教育”,让学生明白环保与人类的生存、生活息息相关。
4、积极与家长达成共识,家校联袂,让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环保等环保行为走进乡村。利用每学期两次的家长会,积极与家长沟通,并大力在其中间宣传环境保护教育,是环保理念根植于家长心中,让环保行为真正走进农村。
(四)实施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导师制”、“三文明量化考核”、“八星评比”、“绿色德育”,提高创建活动和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不仅表现在现代的环境理论与时尚的口号里,更重要的是将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技能,体现在学生的世界观、环境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中。
“德育导师制”是我校推出的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新理念。旨在促使“绿色学校”特色的形成、学校德育的内容和途径等方面有所丰富、有所创新,为学生创设多彩的“绿色平台”,使每一个学生在“绿色活动”、“绿色课堂”、“绿色实践”中接受“绿色”的体验,陶冶美的情操,在和谐中发展。使学校环境教育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三文明量化考核”是我校对文明学生、文明宿舍、文明班级设施考核的一个依据,是我校德育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广大师生树立环保意识,我校把各班的环境保护、垃圾回收、环保征文、环保宣传作为考核的一部分,从而大大地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八星评比”是我校在学生中开展的一项知荣辱、促进步的德育活动,为了让学生懂得环保的意义,在八星中,就特意制定了“爱护环境卫生星”和“劳动卫生积极星”,让学生从行动上自觉环保。
1、牢固树立“绿色理念”,构建“绿色德育”网络。“绿色德育”,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生态环境教育,而是融合了自然、人文、民主、和谐等思想的一种现代绿色德育观。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绿色德育”的辅导员,成为“绿色种子”的传播者,成为“绿色校园”的耕耘者。学校已初步建立起“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领导——教师——学生”层层互动的“绿色德育”网络。
2、营造“绿色文化”氛围,创设“绿色德育”情境。在硬件环境建设过程中,学校运用审美化、整体化的观点进行校园环境的同步改造和不断优化,使校园环境的教育性、艺术性、科学性和愉悦性能最大程度的体现。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长期进行宣传,并利用“校园文化建设”与“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强化“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造”的舆论导向,努力为每一个学生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
3、丰富“绿色体验”,强化“绿色德育”实践。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为了环境的教育,在环境中教育”的思想,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同时还把每月的27日作为学校的“爱校环境卫生日”让学生每月进行一次全校性的环境教育活动,比如:到新街街上进行卫生大扫除,清除学校周边的白色垃圾;“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举办元旦、五四环保画展;观看环境教育警示片;举办环境教育讲座等。
4、细化“绿色评价”,突显“绿色德育”效果。在学校管理中,把“绿色体验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坚持“人文、自然、和谐、民主”的要求,大胆创新,制订了既有科学性又有激励性的绿色评价指标,切实转变传统的德育观、评价观,进一步规范“教育常用语”、“学生评价用语”、“推广使用普通话和礼貌用语”,建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各种评比活动中,突出团队精神,营造和谐集体,让每一个学生在团结、进取、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
(五)探索把“绿色理念”渗透到学校管理。
逐步形成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建设共识。对学校软硬环境,包括人、环境、财物、信息在内的教育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合理配置;动员学生、教师、家长、参与并监督管理和决策的过程,形成愉悦、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扎扎实实地开展创建省级绿色学校的活动。共同营造起更加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
三、对照《标准》自评说明
根据省教育厅、环保局有关文件,对照云南省绿色学校评选标准和我校绿色学校的创建实际,自查自评如下:
(一)组织管理(24分),自评分24分
1、领导重视(5分),自评分5分
我校设有环境教育领导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由分管环境教育的政教主任担任副组长,再由分管各年级的年级组长和各班主任及健康教育课、生物课、地方课、体育课等科任教师担任组员,层层抓,层层落实,抓好抓实环境教育工作。学校在学年初制定学校工作计划时,在计划中明确规定环境教育的实施方案、措施及要求,在学期末和学年末进行工作总结,总结一学期或一年来学校环境建设和环境教育的成效,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及时改进,对不能及时改进的纳入下一学期或下一学年学校工作计划以待改进,学校每学年把环境教育专项经费列入学校经费预算内资金,使环境教育经费有保障。
2、制度建设(4分),自评分4分
学校用可持续性发展思想制定专门的环境教育工作计划或规划,在校园绿化美化上每两年要提升一个档次,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并在礼仪教育活动中养成守纪、文明、讲究卫生,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等,并将其列入各科室、各年级组、团总支工作计划。在校学生会卫生部设立卫生监督岗,由各班团支部轮流值日,监督全校卫生遵守情况并做好记录,每周进行评比公布。同时,学校政教处每月组织校绿色工作组对各班所管属的绿美化区域作定期检查和评比,并及时公布,对检查不过关的班级督促其限期整改。学生会工作做到学期初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
3、档案资料(15分),自评分15分
学校有开展环境教育的文件、计划、总结、书报刊、获奖证书、活动资料等较为齐全,有专人负责分类收集、整理和归档。
(二)教育过程(26分),自评分25分
1、课堂渗透(14分),自评分14分
学校要求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生物、地理等八大学科与地方、音乐、美术、社会、科学、劳动等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思想渗透和进行环保实践活动。例如:在生物课上,针对环境污染,让学生测试学校中心花园水池里的水质污染程度,让学生动手清除水池内的污染物,教育学生不要乱丢垃圾,爱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另外在每周的大扫除、劳动课上,各班组织学生清扫教室,公共区域等环境卫生,通过劳动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2、专题教育(6分),自评分5分
学校依据学校工作计划,创建绿色学校实施方案,结合自身实际,每学期开设环境教育系列讲座两次以上,学科活动有专题环保活动,学校团总支组织专题活动小组到街上,到学校周边等地方清除塑料袋和各种废弃物,进行环保教育活动;利用每周六离校前的晨会,向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并让其回家向家长宣传;另外还对即将毕业的九年级学生进行爱校教育,倡导每个学生为母校做一“一”活动,即:每个学生为母校做一件环保方面的好事或为母校捐献一株花的活动,美化校园环境。
3、宣传活动(6分),自评分6分
学校在每年的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日等节日到来之际,利用黑板报,橱窗、课外活动课等进行宣传教育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世界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家,我们要爱护它。”、“什么是低碳环保?”等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4、教育培训(2分),自评分2分 学校领导和骨干教师积极参加环境教育,参加绿色学校的相关培训。
(三)环境建设与管理(18分),自评分17分
1、校园绿化美化(2分),自评分2分
多年来学校一直在利用有限的经费进行校园绿化美化建设,先后在宿舍区与教学区之间,建造圆形水池、小花园、读书长廊、假山、绿化带等,在各幢教学楼周围修建了花台,栽种常青树和樱花,以及在运动场周围建造亭子、花台、草坪等绿化带,绿化面积较之以前有所扩大,能绿化的都进行了绿化,校园环境优美,规划布局合理。
2、环境卫生状况(6分),自评分5分
目前,学校除每周进行彻底性的卫生大扫除外,每天各班都要派值日生轮流打扫卫生,课间再由各班轮流派一名学生进行保洁工作,校园干净整洁,教室窗明几净,每天都进行数次冲洗的厕所干净无臭味,垃圾桶内的垃圾及时清除,从不滞留。
3、污染控制(6分),自评分6分
污染控制主要是通过规章制度教育师生禁止乱倒垃圾、乱放养家畜,大开音响,使学校自身产生的污染能得到有效控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投资改造排水沟,收集废水作为浇灌用水。教育学生回收有用垃圾,分类卖给回收站,所的费用在用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
4、宣传氛围(4分),自评分4分
学校能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图书室、广播室、电脑网络教室以及绿化带内的固定性的标语进行宣传,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环境教育的学习研究。
四、环境教育效果(32分),自评分30分
1、教育教研成果(4分),自评分4分
学校由教科室组织开展环境方面的学习、研究,由政教处负责组织绿化美化工作的具体实施。
2、教育教学成果(16分),自评分15分
学校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各类环境保护征文、书画展等活动,并获奖。每学期坚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并结合我校自身条件开展有特色的环境教育活动。
3、社会实践效果(6分),自评分6分
每年学校都要组织开展到街道打扫卫生,清除墙壁上乱粘贴、乱画的小广告、宣传单,为街道清除废弃物品等社会公益实践活动,使街道、校园周边的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增强了环保意识。
4、意识、行为(6分),自评分5分
学校经过多年不断教育、治理整顿后,师生都已养成一种高度热爱校园、爱护校园的环境意识,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全校教职工时时处处以身作则,甘为人师、教书育人;学生不吸烟、不乱丢、乱倒、乱吐、乱涂画,不高声喧哗,不采摘花果,不破坏绿化,自行节约,回收废旧资源。
以上合计满分100分,自评打分24+25+17+30=96分
(五)特色(附加分20分),自评分15分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努力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绿色教育,逐步形成了一些有新街中学特色的做法:(1)将关爱生命的精髓引进教育指导思想,构筑渗透型的绿色教学模式。
学校绿色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改的核心在于改善教学过程,而创建“绿色学校”目的,则应体现关爱生命的精髓,不仅是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处,更是为了使人与人和谐共进并不断促进人自身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学校在召开教研组长会议时,都给各教研组明确提出了绿色教育渗透的要求。不少教研组都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绿色教育的观点,在教学检测中包含绿色教育内容,并充分利用现行教材中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渗透。
(2)开展创建“绿色办公室”和“绿色班级”活动。为更大程度上调动学校师生参与到创绿工作中来,近两年来,我们在教师和学生中分别开展了创建“绿色办公室”和“绿色班级”活动,制定了详细的评估标准,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到对处室、年级组和班主任的年度工作考核中。通过创建“双绿”活动,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保护身边环境、建设和谐校园带来的良好效果。
(3)重视养成教育,不断净化学校环境。
从2005年起,学校校工会、政教处、校团总支在全校师生中发出了倡议,开展了“五个一”环保节能活动(即种一棵树,栽一盆花,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五不”习惯养成活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不攀折花木,不刻划桌凳,不污染环境),通过活动,强化了广大师生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4)开展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净化学生心灵,促进内心和谐。我校充分探索实践德育导师制,对不同年级学生在不断阶段都分别开展德育导师制,实行心理辅导和个别咨询,通过辅导和咨询,净化学生心灵,促进内心和谐,带动行为举止的文明,促进其家庭的文明。
(5)积极组织绿色教育实践,开展多种形式社会活动。(附加分自评15分)
通过自评,我校自评总分96分,已达到“省级绿色学校”的条件,请上级领导部门给予检查验收。
大姚县新街中学
第二篇:创建省级“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河南省许昌市东城区实验学校 创建省级“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一、学校基本概况:
东城区实验学校隶属东城区教育局,2008年许昌市城建重点项目,2009年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十大实事”之一。她是一所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的指导思想建成的建筑风格新颖、配套功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的生态园林式、九年一贯制的现代实验学校。
校园布局合理,设施一流。学校占地面积60030平方米,建筑面积36600平方米。设有标准的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多功能阶梯教室、专用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学生餐厅、室内风雨操场、心理咨询室等教育设施。夏有空调,冬有暖气。安装有完备的通讯系统、多媒体系统、校园广播系统,设计科学先进。
学校环境幽雅,育人氛围浓厚。学校绿化面积达18000平方米,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展现园林生态校园无穷魅力;学校努力打造双语文化、书香文化,设置英语角、书香苑、古诗、传统文化知识展板等,力求营造处处育人、时时冶性的和谐人文氛围。
学校现有小学33个教学班,初中16个教学班,学生2700多人,在职教师160多名,平均年龄35岁以下,研究生学历3人,学历合格率100%。教师队伍团结高效,积极进取,朝气蓬勃。
办学以来,在市委市政府、东城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深切关怀下,在市、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宗旨,以“四会”“四争”为育人目标,以创建“四型”学校为载体,坚持“以质量为中心、以特色为突破、以管理促发展”的办学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改革创新,科学管理,逐步凸现“设施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特色鲜明”的办学优势,学校取得跨越发展。先后获得河南省“心理健康实验学校”、许昌市“办学管理规范化”学校、“办学管理示范化”学校、“许昌市绿色学校”、“许昌市师德师风先进学校”、“许昌市法制建设先进学校”、“教学教研先进单位”、“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体卫艺工作先进单位”、“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宣传报道先进单位”。
为了提高全体师生环保意识,我校在2009年9月开学初就拟定要创建“许昌市绿色学校”,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从实际入手,从小事做起,抓环境,轻理念,重行为,使全校师生更加关注绿化,关注环保,形成充满绿色氛围,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现在学校绿草如茵,树林四季常青。
二、学校完善制度,构建绿色环保教育体制
1、建立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刘继中任组长,由校长刘继中任组长,副校长赵焕湘、杨淑敏任副组长,教务主任李会平、教研主任翟小会、办公室主任尚卫东、总务主任金冰、德
育主任徐秋霞、大队辅导员刘亚军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专题学习讨论,制定学校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和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形成多样,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工作,把环境建设落到实处。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每学期的环境教育目标、活动内容、方法、措施等。学校各部门根据学校计划,制订相应的环境教育计划和职责。教导处负责教学中落实学科渗透、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教师培训、学习、科研;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环教设备、设施的增设等;德育处具体负责抓好师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环保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等工作。
2、制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规章制度。为了落实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的目标,学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一日规范》、《卫生制度》、《定置管理》、《班主任管理制度》、学校《校园安全卫生应急预案》等,这些制度对搞好校园内的环境卫生以及节约资源等提供了规范,提高了全体师生的环保积极性。
3、全员参与环境保护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学校把校园环境划分成若干环境保护区,每个班级都有包干区和劳动协作区,在爱校劳动中人人参与、个个动手,实现了环境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全员参与。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每一位教师开学制订计划,要把本学期教学内容能涉及环保教育的,作好教学计划,并贯穿课堂教学之中,期末总结有环保总结部分,使每个师生都自觉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各种环保活动的策划、组织者和实施者。
4、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值周制。由学校大队部组织负责组建,每天督查各班室舍内外及环境保护区的卫生、节电节水、学生个人卫生以及文明行为,按照标准打分,然后将评比、考核结果在学校公示栏上每天公布一次,并将周考核结果纳入学期“文明班级”、“先进集体”的评比中。
三、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建设绿色环保校园
1、精心规划,校园环境建设有成效。
学校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列出专项经费抓落实。学校对环保教育所需的经费做到落实,学校投入了不少资金,扩大校园绿化面积,美化校园,改善师生的生活环境,改善学校的育人环境。学校绿化面积达18000平方米,建有桃园、石榴园、枇杷园、木瓜园、枣园等果园,还有别致花园点缀校园。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的园林生态校园。校园内绿化有特色,不仅有成片的平面绿化,还有垂直绿化,植物种类丰富,校园内外环境宜人,空气清新、光线明亮、景点美观,春有绿、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生机盎然。校园文化建设中将人文性与环境绿化、美化相结合,让一墙、一窗、一报、一室发挥育人功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真正做到了每一块墙壁会说话,形成了独特的校园风景线,实现了环境育人的效果。
2、重视养成教育,不断净化学校环境。
我校把环境教育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通过“监督岗”的值周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习惯,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果壳纸屑。在绿化美化校园的同时,还重视净化。班班有值日生,负责本班的卫生打扫和保洁,每周二全校进行卫生大扫除,卫生情况作为文明班级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在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烟尘排放等方面均符合卫生、环保要求。学校每月通报用水用电情况,班级财产管理情况,要求学生节水、节电、节约能源、纸张,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把环保落实在行动上。
四、课内渗透,课外实践,突出绿色环保教育
1、构建环境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学科教材中都包含了环保知识内容,学校要求各教研组根据新教材,制订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计划,把教材中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类、罗列成表,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从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入手,适当地进行补充和延伸,使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学校还要求每位教师积极撰写环保教育论文,人人做环保教育的带头人。教务处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任教的学科中,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渗透环保的内容。例如美术教师在上《树叶拼贴》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每张树叶的形状,再以“绿色与生命”为主题,引导学生用树叶创造生命,开展树叶贴画比赛。在剪剪贴贴、拼拼画
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向学生传授绿化的作用和环保的重要性,使师生共同对美好生活发生共同的深切呼唤。
2、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环保活动,提高环境教育的经济实效性。
(1)、校园内开辟苗圃。学校花坛内种植各种花木,是学生实践的乐园。在认养花坛内,队员们自己观赏、浇水、修剪,在实践中发展身心训练素质,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变化学习环境,从而去创造美、感受美。聘请老师鉴别苗木:学校请科学老师给校园的花草树木作鉴别,挂上牌子,写上名称及所属科目、特征等,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为队员提供认识苗木、观察苗木,感受美的环境。
(2)、校园内开辟有开心菜园。各年级长带领本年级师生共同管理,体验、收获,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学生们在从种到收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劳动的美和快乐。
(3)、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定期更换宣传栏,开展主题班会绿色环保摄影、征文、手抄报评选等活动,使学生从小就把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当作自己的责任,积极参加社会上的各项环保活动。另外在活动中,通过切身的劳动感受,教育学生要注意环境卫生的保持与清洁。参与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劳动。坚持大扫除,创建无扫把校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环境教育与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美的教育相结合 学校把环境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周一国旗
下的讲话中,经常加入环保内容;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四〃二二”地球日、“三〃二二”世界水日等纪念日,开展“我爱家园征文、演讲比赛”。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植树节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向社区进行环保科普宣传;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清除白色污染”、“废物综合利用”等环保活动。使学生受到了很好的环境教育。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环保知识,要求学生轻声慢步靠右行,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校园环境与自己息息相关。进而美化整个校园环境。
(5)、利用校园广播、集会、墙报等进行宣传
在进行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集会、墙报这些宣传工具。学校定期出环境墙报,利用校园广播加强宣传、评比,在升旗仪式上,集会时也适当地进行一些环境知识的宣传和发动,让全校师生共同提高环保认识,各色内容的标语牌在校园时处可见,各种树木名称,各种果园的介绍也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意识,增强了学生爱绿、护绿、养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为学校的整体美化作出贡献。
(6)、绿色评比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
大队部根据学生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环境小卫士”的评比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活动热情。从个人评比发展到班级评比,于是各班班主任都很重视,班级增设“开关灯小组长”、“环保小组长”等小干部以加强班级的环保评比成绩,同时也渗透了节约能源的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起到了环
境育人的作用。
(7)、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学校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环保为主题的研讨活动。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资料查询等多种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环境教育效果。同时,我们采取了让学生自我教育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几年来,我们结合实际,每学期都举行了以环保教育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健康知识讲座”、以小论文、手抄报、绘画为形式的“环保作品比赛”、“绿色环保知识”演讲比赛等,让学生自己感受怎样做保护环境的主人。
学校成立了“环保志愿者”组织,多次到社区、电厂、广场等公共场所宣传环保、宣传“创卫”、“创文明城市”以及“限塑”等政策法规;组织学生参加“我为创卫加分”的清扫街道、到文峰广场清除杂物等环保公益活动;班级设立“废物”回收站,收入各班做班费,提高了同学节约、环保意识和参与环保自觉性; 在寒暑假,学校每期都要给家长发一封公开信,其中一项内容要求学生参加假日小分队,家长协助子女参加环境保洁工作,学生回校时要交家长签字意见表。通过学生参与家庭、社会环保行动,带动家庭,带动了公民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把环境教育推向更高的层次。
五、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一)存在问题
对外环保宣力度不够,与省市主要媒体沟通欠缺,社会影响
度较小。
(二)今后设想:
1、聘请校外环保辅导员,邀请有关环保专家到校讲座。
2、更多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环保实践活动。每年举办一届“环保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展览”,进一步激发兴趣,提高环保意识和能力。
3、继续完善“小手拉大手,环保绘画宣传进社区进家庭”等系列活动,使这特色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
我们深深地知道,创绿学校工作是一项没有止境的工作。我校的环境教育只是刚起步,我们有决心在环保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进一步提高环保认识,强化环保教育,努力培养更多合格人才,为建设文明许昌做出更大贡献。
我们对照“河南省绿色学校”考评验收标准各项指标,结合我校实际进行自评得分为139分(含特色加分),超过省绿色学校评定标准。正式提出申报河南省绿色学校,请予审核批准。
东城区实验学校 2012、7、10
第三篇:小学创建省级“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榆林市第十五小学
创建省级“绿色文明学校”自评报告
一、学校基本概况:
榆林市第十五小学是一所新建区属完全小学,位于榆林中心商务区——文化南路。该校所处地位置优越,东邻航宇路南段,南接榆林市高新区北端,西边和文化南路紧邻。学校不但地理位置优越而且社会服务机构一应俱全,北边一墙之隔为榆林市第七幼儿园,文化路把十五小和榆林市第七中学隔在东西两边。所以学生在这里读书可以从幼儿园、小学一直到初中毕业。周围银行、医院、超市、商场、饭馆可以满足学生读书的一切需要。该校2012年 6月开始筹建,占地49亩,规划面积15146平方米,其中教学楼与行政综合楼建筑面积12820平方米,建筑层高为四层。教学楼已投入使用。综合楼有各种功能部室共计33个,满足小学生学习的一切需要。学校设有两个操场,使用面积2327.1平方米,及风雨操场和室外运动场。风雨操场为钢架全玻璃结构,投入使用后可容纳 个班同时上课与活动,可容纳 人在里面开会和活动。室外运动场为塑胶操场,可承担全校学生上操和上课以及大型的体育运动会。,校园容积率0.49、建筑密度18.2%、绿化率将达到40.0%,学校设地下停车位80个,可以满足全校教师停车使用。概算投资8527万元,办学规模为36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近2000名。学校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宽敞明亮的多媒体教室 4个,卫生整洁的教师食堂,温馨舒适的大型活动室……为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学校环境幽雅,育人氛
围浓厚。学校绿化面积达6058平方米,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展现园林生态校园无穷魅力;学校努力打造双语文化、书香文化,设置英语角、书香苑、古诗、传统文化知识展板等,力求营造处处育人、时时冶性的和谐人文氛围。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1200多人,在职教师70多名,平均年龄35岁以下,学历合格率100%。教师队伍团结高效,积极进取,朝气蓬勃。
办学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深切关怀下,在市、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宗旨,坚持“以质量为中心、以特色为突破、以管理促发展”的办学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改革创新,科学管理,逐步凸现“设施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特色鲜明”的办学优势,学校取得跨越发展。先后获得 “平安校园建设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市绿色文明单位”等。
为了提高全体师生环保意识,我校在2015年2月开学初就拟定要创建“榆林市绿色文明学校”,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们从实际入手,从小事做起,抓环境,轻理念,重行为,使全校师生更加关注绿化,关注环保,形成充满绿色氛围,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文化,现在学校绿草如茵,树林四季常青。
二、学校完善制度,构建绿色环保教育体制
1、建立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由校长赵艳梅任组长,副校长李宏斌、霍睿任副组长,王晓霞、常伟、叶依湉、高艳霞、胡明、各班主任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专题学习讨论,制定学校环境教育工作
计划和活动主题,组织开展形成多样,内容丰富的环境教育工作,把环境建设落到实处。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每学期的环境教育目标、活动内容、方法、措施等。学校各部门根据学校计划,制订相应的环境教育计划和职责。教导处负责教学中落实学科渗透、组织开展系列活动、教师培训、学习、科研;总务处负责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环教设备、设施的增设等;德育处具体负责抓好师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环保主题实践活动开展等工作。
2、制定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规章制度。为了落实环境教育、创建绿色学校的目标,学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一日规范》、《卫生制度》、《定置管理》、《班主任管理制度》、学校《校园安全卫生应急预案》等,这些制度对搞好校园内的环境卫生以及节约资源等提供了规范,提高了全体师生的环保积极性。
3、全员参与环境保护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学校把校园环境划分成若干环境保护区,每个班级都有包干区和劳动协作区,在爱校劳动中人人参与、个个动手,实现了环境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全员参与。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每一位教师开学制订计划,要把本学期教学内容能涉及环保教育的,作好教学计划,并贯穿课堂教学之中,期末总结有环保总结部分,使每个师生都自觉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各种环保活动的策划、组织者和实施者。
4、设立“卫生监督岗”值周制。由学校大队部组织负责组建,每天督查各班室舍内外及环境保护区的卫生、节电节水、学生个人卫生以及文明行为,按照标准打分,然后将评比、考核结果在学校公示栏上每天公布一
次,并将周考核结果纳入学期“文明班级”、“先进集体”的评比中。
三、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建设绿色环保校园
1、精心规划,校园环境建设有成效。
学校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列出专项经费抓落实。学校对环保教育所需的经费做到落实,学校投入了不少资金,扩大校园绿化面积,美化校园,改善师生的生活环境,改善学校的育人环境。学校绿化面积达18000平方米,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的园林生态校园。校园内绿化有特色,不仅有成片的平面绿化,还有垂直绿化,植物种类丰富,校园内外环境宜人,空气清新、光线明亮、景点美观,春有绿、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生机盎然。校园文化建设中将人文性与环境绿化、美化相结合,让一墙、一窗、一报、一室发挥育人功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真正做到了每一块墙壁会说话,形成了独特的校园风景线,实现了环境育人的效果。
2、重视养成教育,不断净化学校环境。
我校把环境教育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通过“监督岗”的值周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习惯,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果壳纸屑。在绿化美化校园的同时,还重视净化。班班有值日生,负责本班的卫生打扫和保洁,每周二全校进行卫生大扫除,卫生情况作为文明班级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在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烟尘排放等方面均符合卫生、环保要求。学校每月通报用水用电情况,班级财产管理情况,要求学生节水、节电、节约能源、纸张,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把环保落实在行动上。
四、课内渗透,课外实践,突出绿色环保教育
1、构建环境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环境教育的主渠道。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学科教材中都包含了环保知识内容,学校要求各教研组根据新教材,制订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计划,把教材中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类、罗列成表,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从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入手,适当地进行补充和延伸,使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学校还要求每位教师积极撰写环保教育论文,人人做环保教育的带头人。教务处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任教的学科中,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渗透环保的内容。例如美术教师在上《树叶拼贴》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每张树叶的形状,再以“绿色与生命”为主题,引导学生用树叶创造生命,开展树叶贴画比赛。在剪剪贴贴、拼拼画画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向学生传授绿化的作用和环保的重要性,使师生共同对美好生活发生共同的深切呼唤。
2、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环保活动,提高环境教育的经济实效性。(1)、校园内开辟苗圃。学校花坛内种植各种花木,是学生实践的乐园。在认养花坛内,队员们自己观赏、浇水、修剪,在实践中发展身心训练素质,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变化学习环境,从而去创造美、感受美。聘请老师鉴别苗木:学校请科学老师给校园的花草树木作鉴别,挂上牌子,写上名称及所属科目、特征等,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为队员提供认识苗木、观察苗木,感受美的环境。
(2)、校园内开辟有开心花园。各年级长带领本年级师生共同管理,体验、收获,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学生们在从种到收的过程中感受、体验劳动的美和快乐。
(3)、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定期更换宣传栏,开展主题班会绿色环保摄影、征文、手抄报评选等活动,使学生从小就把保护环境,爱护环境当作自己的责任,积极参加社会上的各项环保活动。另外在活动中,通过切身的劳动感受,教育学生要注意环境卫生的保持与清洁。参与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劳动。坚持大扫除,创建无扫把校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环境教育与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美的教育相结合
学校把环境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周一国旗下的讲话中,经常加入环保内容;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四·二二”地球日、“三·二二”世界水日等纪念日,开展“我爱家园征文、演讲比赛”。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植树节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向社区进行环保科普宣传;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清除白色污染”、“废物综合利用”等环保活动。使学生受到了很好的环境教育。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环保知识,要求学生轻声慢步靠右行,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校园环境与自己息息相关。进而美化整个校园环境。(5)、利用校园广播、集会、墙报等进行宣传
在进行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园广播、集会、墙报这些宣传工具。学校定期出环境墙报,利用校园广播加强宣传、评比,在升旗仪式上,集会时也适当地进行一些环境知识的宣传和发动,让全校师生共同提高环保认识,各色内容的标语牌在校园时处可见,各种树木名称,各种果
园的介绍也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意识,增强了学生爱绿、护绿、养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为学校的整体美化作出贡献。
(6)、绿色评比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
大队部根据学生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环境小卫士”的评比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活动热情。从个人评比发展到班级评比,于是各班班主任都很重视,班级增设“开关灯小组长”、“环保小组长”等小干部以加强班级的环保评比成绩,同时也渗透了节约能源的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起到了环境育人的作用。
(7)、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学校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环保为主题的研讨活动。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资料查询等多种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环境教育效果。同时,我们采取了让学生自我教育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几年来,我们结合实际,每学期都举行了以环保教育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健康知识讲座”、以小论文、手抄报、绘画为形式的“环保作品比赛”、“绿色环保知识”演讲比赛等,让学生自己感受怎样做保护环境的主人。
学校成立了“环保志愿者”组织,多次到社区、电厂、广场等公共场所宣传环保、宣传“创卫”、“创文明城市”以及“限塑”等政策法规;组织学生参加“我为创卫加分”的清扫街道、到文峰广场清除杂物等环保公益活动;班级设立“废物”回收站,收入各班做班费,提高了同学节约、环保意识和参与环保自觉性; 在寒暑假,学校每期都要给家长发一封公开信,其中一项内容要求学生参加假日小分队,家长协助子女参加环境保洁
工作,学生回校时要交家长签字意见表。通过学生参与家庭、社会环保行动,带动家庭,带动了公民更广泛地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把环境教育推向更高的层次。
五、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一)存在问题
对外环保宣力度不够,与省市主要媒体沟通欠缺,社会影响度较小。
(二)今后设想:
1、聘请校外环保辅导员,邀请有关环保专家到校讲座。
2、更多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环保实践活动。每年举办一届“环保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展览”,进一步激发兴趣,提高环保意识和能力。
3、继续完善“小手拉大手,环保绘画宣传进社区进家庭”等系列活动,使这特色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
我们深深地知道,创绿学校工作是一项没有止境的工作。我校的环境教育只是刚起步,我们有决心在环保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进一步提高环保认识,强化环保教育,努力培养更多合格人才,为建设文明许昌做出更大贡献。
我们对照“陕西省绿色文明学校”考评验收标准各项指标,结合我校实际进行自评得分为110分(含特色加分),超过省绿色学校评定标准。正式提出申报陕西省绿色学校,请予审核批准。
榆林市第十五小学
2017.2.18
第四篇:省级“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自评报告
省级“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自评报告
一、学校概况:
长沙小学位于南黄海之滨,如东县的最东端。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雅,是一方风水宝地。因为学校西则不到300米处就是古代著名的围海工程范公堤,学校向东北不足两公里处就是正在开发的深水大港洋口大港。我们长沙小学处于令世人称颂的历史工程和前景广阔的现代工程之间,肩负着传承文明,开拓未来的使命。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链接,这必将使地处港城中心的长沙小学兴旺发达,不断变大、变强。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0616平方米,校舍总面积388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6020平方米。校园内除了篮球场、停车场、中心大道,其余地方都是花草树木。以太阳花为主要品种的花草遍布花坛、树下。在校生550名,12个教学班,教职工38人,专任教师31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2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6%。
大海的宽广、慷慨和海边人民的朴实、勤劳、团结、开拓对学校的建设发展、文化底蕴产生了深厚的影响。长沙小学以“团结求实”为校风,以“爱校爱生、乐教善教”为教师的教风,以“爱校爱友、好学会学”为学生的学风。虽然现代气息不十分浓厚,但符合我们学校的实际。在建设三风的过程中,学校各项工作逐年有了进步。整洁的环境、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提升的教育质量,使我们学校成为长沙人民无不称赞的沿海绿色、文明窗口。
近几年来,学校积极遵循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相继确立了“安全第一保稳定”、“德育为首育新人”、“环境教育提素质”、“特色建设谋发展”的学校发展方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教育教学及整体规划建设均步入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近几年学校被评为“南通市最安全学校”、“南通市绿色学校”、“县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课改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单位”、“花园式单位”等。
二、创建过程和成果:
2007年,学校获得“南通市绿色学校”荣誉后,我们就思考如何扎扎实实进一步做好环境教育的各项工作,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确立了创建省“绿色学校”的目标,成立了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每学期的学校计划、德育计划中都有明确创建目标,并抓好过程管理,定期研究,落实措施,平时加强检查督促,搞好评比总结。学校每年能订阅环境教育报刊,为开展活动提供政策导向,吸收信息。图书室经常添购供师生阅读的图书,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抓好环保培训,邀请环保局领导来校作环保讲座,全体师生在县环保局、教育局等主管领导的有力引领下,扎实开展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深刻理解内化绿色学校、生态课堂、绿色教育等理念。除此之外,我们着重从课堂育人、活动育人及环境育人三个环节上加强了创建工作:
(一)课堂育人:
在这方面,我们着重强调了四个到位。
一是教学内容到位:教导处根据《中小学生环境教育大纲》要求,制定学校环境教育教学计划,并积极搜集各相关教材,分年级确立教学内容,明确备课要求,保证每一堂课都能有内容、有针对性的展开。
二是教学时间到位:教导处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将环境教育列入专门的教学课时计划,保证课堂教学有充足的时间保证。
三是环境教育教师到位:学校依据实际情况,分别确立了以科学、卫生、健康教育教师为兼职教师的环保教育队伍。做到了有专人负责并确保一定的专业性与科学性。
四是坚持质量到位:除了专门的环境课进行环保知识方面的教育以外,学校特别强调“抓住每一门学科、不放松每一个环节”进行环保思想的教育。重视渗透、注重积累,全程育人,并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教研课、撰写环境教育论文、开展各种竞赛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环境教育的质量。
(二)活动育人:
我们以少先队大队部牵头,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学校将环境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以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为目的开展活动,使环境保护意识深深扎根在全体师生心中。学校充分利用环保纪念日开展活动:如植树节、地球日开展“我为地球添新衣”活动;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全体环保志愿者向全校同学发环保倡议书;部分环保志愿者到长沙镇街道向行人进行环保宣传和环保调查活动。开展家校共建话环保活动:学校通过学生向全体学生家长发出“争做环保
家庭”的倡议书,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环境保护学习宣传,要求家长参与环境教育活动,巩固学校环境教育的成果,起到了辐射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以少先队牵头的“绿色环保爱心”为主题的垃圾分类活动,不仅美化了环境,减少了浪费,而且取得了每年2000多元的经济收入,这笔收入全部用于“六一”、“中秋”、“春节”等节日,为全校贫困生购买礼品。正常开展环保小报评比、广播稿投递、环保征文、文明礼仪检查评比等活动,增强了整个学校的创建氛围,有力的促进了学校环境教育的逐步展开。
学校通过宣传橱窗、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台等文化阵地,动员师生积极参与“绿色学校”的创建活动,定期开展环保手抄报、优秀环保事迹评比活动。结合洋口港开发,开展了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小主人行动,不仅要求学生自己做环保小卫士,还要带动家长开展环保活动,向自己的家长提出了“支持港口建设,做环保家庭”的建议,并拟定了包括“不在田间焚烧庄稼桔杆、不乱堆、乱扔建筑垃圾、不破坏公路绿化”等10条建议。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学生对环境的了解,也巩固了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垃圾回收的过程中,还带动了许多家长积极参与,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通过组织学生在社区进行垃圾清理、社会采访、实地观察等活动,使学生了解真正的社会环境状况、激发起他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各种特色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活力,将学校的环境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境地。学校环境教育工作多次得到当地政府的好评。
(三)环境育人:
2001年长沙小学异地重建后,除了几幢楼房,其余地方全是裸露的泥土。晴天灰尘扬,下雨水汪汪。在镇府财力不能投资学校环境建设的情况下,校长想到了用植树种草治理沙漠的方法来绿化学校。那一年寒假里,全校教师到离校不远的海滩上挖回生命力极强的章茅草,种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又到撤并的学校里挖了几百棵树种在校园里。第二年春天,当校园的每个角落冒出新绿时,全校师生无不惊喜、无不格外珍惜这富有生命的绿。仅半年时间,校园里就绿草如茵,灰尘被彻底制服了。近年来,学校坚持让全体师生自觉主动参与学校的绿化建设,使学校的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生动体现着全校师生的生命的气息。如通过开展“我与小树共成长”、“我为校园美化献一计”等活动,汇集全校师生的力量和智慧,引导大家热爱学校,热爱共有的家园,使校园由绿化转向美化、香化。
学校一方面加强绿化建设,种植了高低相间、色彩搭配的树木、花草,形成了错落有致、繁花斗艳、典雅精致、绿意盎然、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加强文化环境建设,围墙走廊、学科园地、名人字画等整体布置,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合理的布局,幽雅的环境,整洁的校园为学生创造了怡人的学习氛围。
同时我们还大胆让学生参与校园管理,让几百双眼睛时刻监测学校的环境状况,“环保小卫士”每天都在留言栏中指导或是称赞孩子们的一举一动。美好的环境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也更好地规范了他们的言行,净化他们的心灵。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1.尽管我们在环境建设、环境教育上做了许多工作,但教师进行环境教育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没有积极参与环境教育科研,所以教师发表环境教育论文非常少。
2.学校环境改造投入不够,目前还处于绿化、美化阶段,距华丽、高贵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争取资金进一步提升校园建设档次。
第五篇: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玉龙县第四中学申报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一、学校概况
我校位于美丽的长江第一湾畔大同小坡上,空气清新,环境优雅。现为“丽江市文明单位”、“丽江市绿色学校”、“丽江市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玉龙县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学校”。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在校生743人。全校教职工78人,专任教师72人,其中具有中学中级职称29人。校园占地面积22亩,建筑面积9331平方米,绿化面积3亩多,有教学楼、综合实验大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建筑。设有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多媒体教室等,配有微机系统、摄像制作系统、钢琴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二、近年来学校创绿工作回顾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环境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之一,也是世界性的重大问题之一,环保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我校自1958年建校以来一直非常重视环境教育,2003年成为中日友好环境教育基地,2010年4月被评为县绿色学校,2010年12月又被评为丽江市绿色学校。从2003年开始,我校进一步加大创建绿色学校的宣传力度,以“创建云南省绿色学校”为目标,轰轰烈烈地开展各种有关环境教育的活动。
(一)加大创建绿色学校的宣传力度,为创建工作准备
1、成立“创建云南省绿色学校领导小组”,由校长亲任组长,各部门具体分工负责,做到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
2、组建环境教育教研组,每两到三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研究学校环境教育的发展方向及存在问题,并及时做好记录。
3、利用晨会、班会课、黑板报、宣传窗渠道,向全校师生宣传“绿色学校”的内涵,强调环保的重要性和创建工作的意义,要求全体师生参与各项有益的环保活动。
4、学校把教师参与环境教育的情况作为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的参考条件。
5、注重环境教育的学科渗透,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要备好环境教育的有关资料,课堂要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
(二)以创建“云南省绿色学校”为目标,轰轰烈烈开展环境教育
1、健全环境教育管理制度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订了《玉龙四中环境教育总体规划》、《玉龙四中环境教育实施方案》,明确我们开展环境教育的努力方向。
(2)各项环境教育活动有章可循。学校对各项教育活动进行分解,并制定了各活动的相关评估方案,如《玉龙四中班主任评估方案》、《玉龙四中各班绿化带分配表》、《玉龙四中各班教室卫生及卫生责任区评分表》等,把这些活动落实到班级管理中去。
2、在实践中渗透环境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1)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2)班主任有计划有目的地上好环保主题班会课。
(3)每个学期进行环保主题班会课的观摩评比活动。
(4)每个班级每学期刊出1至2期环保知识的黑板报。
(5)每个班级负责刊出一期环保周刊,并分发给其他班级阅读。
(6)每学期开展一次拟撰并设计制作绿化标语警示牌比赛。
(7)每学期进行2至3期的环保宣传图片展。
(8)鼓励学生制作环境教育网页和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电脑绘图大赛。
(9)每学期进行一次环境征文比赛。
(10)每学期举行一次环保知识竞赛。
3、注重学生参与,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环境教育的主体是学生,面比较广,为了更好地实现环境教育的成效,我校发动学生参与学校环境教育的管理。以学生会、团委会为核心,各班级班干部积极配合,成立相应的管理小组。如自行车棚管理组、教室卫生管理组、卫生责任区及绿化带评分组、垃圾分类回收管理组等。学校还设立各种环保小组,如环保兴趣小组、环保宣传小组、环保气象小组、环保小卫士等,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如石鼓镇码头的护绿活动,校园周边的路面、空地路护绿及清除城镇“牛皮癣”活动。通过以上活动,使环保教育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我们利用校园宣传媒体,营造了我校浓郁的环境教育氛围。板报橱窗开设环境教育专栏,并定期更换内容;校内楼内的布置设计匠心独运,“少一片垃圾,便多一片清洁”、“天空是小鸟的家,河流是鱼儿的家,地球是我们的家”、“别踩我,我怕疼”等宣传画、宣传标识随处可见,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思想情操受到了陶
冶;红领巾广播站经常播出环境教育内容。在这些宣传阵地发挥影响的同时,广大学生轮流参与到宣传实施过程中,这本身就是一种极佳的情感体验。
(三)加强环境建设,重视环境育人。
多年来,玉龙县第四中学在环境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坚持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净化,形成了优良的校园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协调。我们对校园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划建设,营造了校园绿色地面文化,以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学校的教学区、办公区、运动区布局合理,对可绿化地均进行了合理的绿化。我校有专人负责日常的树木、草地、花丛的养护工作,校园内一年四季花开花落,绿意浓浓。每天负责校园卫生的值日学生拾捡干净草地上的杂物、拔出其间的杂草,对每个绿化带都设立了班级养护,卫生包干区。通过合理的规划,校园中开辟了多块绿草地、小荒地、沙坑、植物园、游乐园等设施场所,这些场地设施成了师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调整身心的好去处。特别是老教学区和惠桢子琇楼院的建设中,学校专门请来高山植物研究所的专家进行了精心的规划,各种花草植物遍布两个院内,使两个院“融花园、学园、乐园于一园,集自然美、艺术美为一体”。
每当春季来临,我校都要拿出一定资金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每年购买栽种各种花草树木,使校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每年的植树节,学校都要组织师生进行植树活动,师生划分包干区域,个个干劲
十足,其乐融融。在环境卫生方面,学校严格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教室、宿舍、餐厅和办公室等场所定期消毒;学校为各个班级划分卫生担当区,落实责任制,每天由指定班级学生实行一日三扫,部分区域则由专人负责清扫,校园各处做到“五无”,即地上无痰渍纸屑、墙壁无污痕、桌面无刻画、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为师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空间。如今,我校校容整洁,秩序井然,给来参观的客人们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如今,校园内到处可听到小鸟的叫声,教室内书声琅琅,鸟声书声,声声入耳,运动场上学生游戏,草坪上小鸟觅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一大道亮丽的风景。在每班的教室内,我开展了“四个一”工程,即“一盆花,一个图书角,一个学习园地,一张干净的讲桌桌布”,增加了教室内的文化内涵。学校还对教室、围墙、人行道进行改造,同时利用各种升旗仪式等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减少了脏乱现象,使校园更加美化、净化。学校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校园环境,良好通风采光条件的教室和办公室校园空气清新,空气质量高,光线充足,使人心旷神怡,给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
我们利用校园宣传媒体,营造了我校浓郁的环境教育氛围。板报橱窗开设环境教育专栏,并定期更换内容;校内楼内的布置设计匠心独运,“少一片垃圾,便多一片清洁”、“天空是小鸟的家,河流是鱼儿的家,地球是我们的家”、“别踩我,我怕疼”等宣传画、宣传标识随处可见,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思想情操受到了陶冶;红领巾广播站经常播出环境教育内容。在这些宣传阵地发挥影响的同时,广大学生轮
流参与到宣传实施过程中,这本身就是一种极佳的情感体验。总之,优美的环境可以创造优良的校风和学风,我校近年来各项工作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与我校的学习环境,师生的良好环保习惯及行为是密不可分的。我校将绿色学校的创建作为实现“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创云南省一流的品牌学校”这个总目标的关键一环来抓,努力争创绿色学校,建设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学校,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2003年12月,我校通过了丽江市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委员会复评委的“丽江市文明单位”复查验收,这无疑也是对我校开展环境教育取得明显成效的一大肯定。我们玉龙四中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继续为创建“云南省绿色学校”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