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自评报告
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自评报告
倡导绿色文明,建设绿色家园——***********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一、学院概况***********是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现有在校生5300人。学院隶属于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建校历史五十余年,学科涉及文、管、农、工等应用领域,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素有“管理
人才的摇篮,科技专家的沃土”之称。全院共有教职工363人,其中专任教师178人,含省级学术带头人7人,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87人,双师型”教师54人,具有注册执业资格的教师8人。学院占地1900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固定资产亿元;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公寓楼、餐饮楼、俱乐部、产业化教学基地群、标准化田径运动场、商业服务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功能齐备;各类实验室、标本室55个。建有电视卫星接收站、外语小电台和校园信息网。图书馆藏书万册,电子读物万种。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学院形成了人才培养基地化,合作办学国际化,校企一体、双元制教学,校农合作、产学研紧密结合,教科农工贸一体化,仿真模拟教学,多种形式办学,与就业准入制度接轨,毕业生就业率高等特色和优势。已跨入全国高校600强行列。
二、工作开展情况我们的目标是:不但要成为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绿色农业生态示范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而且还要成为环保知识教育宣传基地,为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组织管理学院领导十分重视绿色学校建设工作,从2002年开始就制定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方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教
务处、专业系、学工团委、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成立了宣传教育、课内教育、课外教育、环境建设四个工作小组,分工负责组织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同时,为了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培训、派出学习等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培训。2003年10月份结合学院实际,进行了ISO14000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工作,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有关环境、环保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目前,此项工作已通过初审。
(二)课内教育
1、开设选修课全院公共选修课中开设《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绿色食品管理与生产技术》等课程。
2、课内渗透在全院各专业公共基础课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在《思想品德修养》课第九章(追求高尚人格)的第一节(道德品质的形成与作用)中渗透“保护环境”等内容;在《邓小平理论》课中第三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的第五节(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渗透“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等内容。在《经济学原理与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农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中渗透“农业资源管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在《园林植物环境》、《园林绿化》、《旅游地理》、《农村政策法规》、《花卉学》、《作物栽培学总论》、《植物保护学通论》、《家畜环境卫生学》、《农业生物技术》、《药用植物栽培学》等课程中渗透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环境教育的意义、作物生长与环境条件、农业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3、班会课各班级定期在班会课中专题或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4、环保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种植类专业在实验中渗透环保内容,注重在相关实验中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具体表现在喷雾器的使用、肥料鉴别实验、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野生植物标本的采集、土壤剖面观察等项实验中。
(三)课外教育
1、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学院团委组织成立
了3个环保课外活动小组。分别组织了植树、节约用水实践周、保护环境主题教育会、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课外小组活动要求定期、定内容、定辅导教师、定地点。
2、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环保科普宣传活动。党办、团委、德育教研室共同进行组织,采用广播、板报、征文、宣传画、讲座等形式,开展环保主题教育。
3、环境教育与团队活动相结合。每年组织教师及学生参加牡丹江市、宁安市组织的春秋两季植树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也使学生受到了热爱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四)环境建设学院将环境育人纳入学院的四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方针之中,并已付诸实施。
1、校园绿化美化多年来,共植树60多个品种36000多株,种植草坪万平方米,覆盖13万多平方米,占可绿化面积的100,实现了多年来裸露地全部进行软硬覆盖的目标,另拨出3万平方米土地作为环境保护和绿化美化的园
林、风景林、丰产林苗基地,近几年,每年用于环境建设方面的投资均在20万元以上,为环境建设任务的落实提供了保证。
2、开展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工作
为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达到标准化的规范,也为满足专业实训的需要,学院与北京世标认证中心联合,于2003年10月12全文查看
第二篇: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自评报告
倡导绿色文明,建设绿色家园
——***********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一、学院概况
***********是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现有在校生5300人。学院隶属于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建校历史五十余年,学科涉及文、管、农、工等应用领域,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素有“管理人才的摇篮,科技专家的沃土”之称。
全院共有教职工363人,其中专任教师178人,含省级学术带头人7人,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87人,双师型”教师54人,具有注册执业资格的教师8人。
学院占地1900亩,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亿元;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公寓楼、餐饮楼、俱乐部、产业化教学基地群、标准化田径运动场、商业服务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功能齐备;各类实验室、标本室55个。建有电视卫星接收站、外语小电台和校园信息网。图书馆藏书21.8万册,电子读物3.93万种。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学院形成了人才培养基地化,合作办学国际化,校企一体、双元制教学,校农合作、产学研紧密结合,教科农工贸一体化,仿真模拟教学,多种形式办学,与就业准入制度接轨,毕业生就业率高等特色和优势。已跨入全国高校600强行列。
二、工作开展情况
我们的目标是:不但要成为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绿色农业生态示范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而且还要成为环保知识教育宣传基地,为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组织管理
学院领导十分重视绿色学校建设工作,从2002年开始就制定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方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教务处、专业系、学工团委、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成立了宣传教育、课内教育、课外教育、环境建设四个工作小组,分工负责组织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同时,为了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培训、派出学习等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培训。2003年10月份结合学院实际,进行了ISO14000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工作,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有关环境、环保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目前,此项工作已通过初审。
(二)课内教育
1、开设选修课
全院公共选修课中开设《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绿色食品管理与生产技术》等课程。
2、课内渗透
在全院各专业公共基础课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在《思想品德修养》课第九章(追求高尚人格)的第一节(道德品质的形成与作用)中渗透“保护环境”等内容;在《邓小平理论》课中第三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的第五节(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渗透“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等内容。
在《经济学原理与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农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中渗透“农业资源管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在《园林植物环境》、《园林绿化》、《旅游地理》、《农村政策法规》、《花卉学》、《作物栽培学总论》、《植物保护学通论》、《家畜环境卫生学》、《农业生物技术》、《药用植物栽培学》等课程中渗透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环境教育的意义、作物生长与环境条件、农业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3、班会课
各班级定期在班会课中专题或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4、环保实验操作技能培养
种植类专业在实验中渗透环保内容,注重在相关实验中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具体表现在喷雾器的使用、肥料鉴别实验、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野生植物标本的采集、土壤剖面观察等项实验中。
(三)课外教育
1、成立课外活动小组。
学院团委组织成立了3个环保课外活动小组。分别组织了植树、节约用水实践周、保护环境主题教育会、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课外小组活动要求定期、定内容、定辅导教师、定地点。
2、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环保科普宣传活动。
党办、团委、德育教研室共同进行组织,采用广播、板报、征文、宣传画、讲座等形式,开展环保主题教育。
3、环境教育与团队活动相结合。
每年组织教师及学生参加牡丹江市、宁安市组织的春秋两季植树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也使学生受到了热爱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四)环境建设
学院将环境育人纳入学院的四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方针之中,并已付诸实施。
1、校园绿化美化
多年来,共植树60多个品种36000多株,种植草坪1.2万平方米,覆盖13万多平方米,占可绿化面积的100%,实现了多年来裸露地全部进行软硬覆盖的目标,另拨出3万平方米土地作为环境保护和绿化美化的园林、风景林、丰产林苗基地,近几年,每年用于环境建设方面的投资均在20万元以上,为环境建设任务的落实提供了保证。
2、开展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工作
为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达到标准化的规范,也为满足专业实训的需要,学院与北京世标认证中心联合,于2003年10月份开始进行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和ISO14000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的准备工作,并于今年5月末通过了ISO90001:2000国际质量标准认证,通过了ISO14001:2000的环境管理国际标准的初次审核。这标志着学院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及服务质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环境建设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制订校区环境保护办法
学院针对实际,制定了校区环境保护法,对产生的烟尘、异味、噪声等污染行为及对卫生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有效制止,并采取防污治污措施,多年来,共消灭小锅灶200多个,集中锅炉房,采用符合国家防污标准的锅炉,保证了校园内空气清新,取缔校园内的游戏厅及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保证了校园环境的健康有序。
3、定期进行卫生清扫
对校园的卫生坚持经常清扫,保持校园干净、教室整洁、食堂卫生符合标准、厕所清洁无味,并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能回收再利用的进行回收,不能回收利作的进行集中处理,保证了校园内的洁净。
三、工作成果
多次获得区、市级绿化先进单位称号;城市园林绿化甲级单位、市级绿色学校、省级绿色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单位、精神文明标兵单位,省级庭院绿化先进单位、省级甲级庭院绿化先进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级精神文明单位。
通过多年的努力,学院的环境建设逐步提档升级、学生的文明程度逐渐提高,营造了优美、文明的育人环境,为学院更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培养优秀人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但是,仍存在由于资金方面的限制使环境建设档次不高,地处村镇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学生环境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等不足和不利之处,我们今后还将进一步努力,加大育人环境的建设力度,加快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使学院早日成为环境一流、学风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特色一流的职业学院。
***********
2004年6月24日
第三篇:原创-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自评报告
原创范文: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自评报
告
倡导绿色文明,建设绿色家园 ——***********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一、学院概况
***********是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现有在校生5300人。学院隶属于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建校历史五十余年,学科涉及文、管、农、工等应用领域,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素有“管理人才的摇篮,科技专家的沃土”之称。
全院共有教职工363人,其中专任
教师178人,含省级学术带头人7人,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87人,双师型”教师54人,具有注册执业资格的教师8人。
学院占地1900亩,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固定资产亿元;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公寓楼、餐饮楼、俱乐部、产业化教学基地群、标准化田径运动场、商业服务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功能齐备;各类实验室、标本室55个。建有电视卫星接收站、外语小电台和校园信息。图书馆藏书万册,电子读物万种。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学院形成了人才培养基地化,合作办学国际化,校企一体、双元制教学,校农合作、产学研紧密结合,教科农工贸一体化,仿真模拟教学,多种形式办学,与就业准入制度接轨,毕业生就业率高等特色和优势。已跨入全国高校600强行列。
二、工作开展情况
我们的目标是:不但要成为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绿色农业生态示范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而且还要成为环保知识教育宣传基地,为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组织管理
学院领导十分重视绿色学校建设工作,从2002年开始就制定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方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教务处、专业系、学工团委、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成立了宣传教育、课内教育、课外教育、环境建设四个工作小组,分工负责组织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同时,为了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培训、派出学习等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培训。xx年10月份结合学院实际,进行了ISo14000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工作,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有关环境、环保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目前,此项工作已通过初审。
课内教育
1、开设选修课全院公共选修课中开设《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农业
生态与环境保护》、《绿色食品管理与生产技术》等课程。
2、课内渗透在全院各专业公共基础课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在《思想品德修养》课第九章的第一节中渗透“保护环境”等内容;在《邓小平理论》课中第三章的第五节中渗透“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等内容。
在《经济学原理与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农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中渗透“农业资源管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在《园林植物环境》、《园林绿化》、《旅游地理》、《农村政策法规》、《花卉学》、《作物栽培学总论》、《植物保护学通论》、《家畜环境卫生学》、《农业生物技术》、《药用植物栽培学》等课程中渗透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环境教育的意义、作物生长与环境条件、农业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3、班会课各班级定期在班会课中专题或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加强对学生 的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4、环保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种植类专业在实验中渗透环保内容,注重在相关实验中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具体表现在喷雾器的使用、肥料鉴别实验、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野生植物标本的采集、土壤剖面观察等项实验中。
课外教育
1、成立课外活动小组。
学院团委组织成
第四篇: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自评报告
创建绿色学校工作自评报告
倡导绿色文明,建设绿色家园
——***********创建国家级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一、学院概况
***********是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现有在校生5300人。学院隶属于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建校历史五十余年,学科涉及文、管、农、工等应用领域,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素有“管理人才的摇篮,科技专家的沃土”之称。
全院共有教职工363人,其中专任教师178人,含省级学术带头人7人,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87人,双师型”教师54人,具有注册执业资格的教师8人。
学院占地1900亩,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1.7亿元;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公寓楼、餐饮楼、俱乐部、产业化教学基地群、标准化田径运动场、商业服务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功能齐备;各类实验室、标本室55个。建有电视卫星接收站、外语小电台和校园信息网。图书馆藏书21.8万册,电子读物3.93万种。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学院形成了人才培养基地化,合作办学国际化,校企一体、双元制教学,校农合作、产学 研紧密结合,教科农工贸一体化,仿真模拟教学,多种形式办学,与就业准入制度接轨,毕业生就业率高等特色和优势。已跨入全国高校600强行列。
二、工作开展情况
我们的目标是:不但要成为环境保护、环境治理和绿色农业生态示范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而且还要成为环保知识教育宣传基地,为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组织管理
学院领导十分重视绿色学校建设工作,从XX年开始就制定了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方案,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教务处、专业系、学工团委、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成立了宣传教育、课内教育、课外教育、环境建设四个工作小组,分工负责组织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同时,为了保证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培训、派出学习等多种形式对员工进行培训。XX年10月份结合学院实际,进行了ISO14000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工作,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有关环境、环保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目前,此项工作已通过初审。
课内教育
1、开设选修课
全院公共选修课中开设《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绿色食品管理与生产技术》等课程。
2、课内渗透
在全院各专业公共基础课中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在《思想品德修养》课第九章的第一节中渗透“保护环境”等内容;在《邓小平理论》课中第三章的第五节中渗透“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等内容。
在《经济学原理与农村经济》、《农村经济》、《农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中渗透“农业资源管理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在《园林植物环境》、《园林绿化》、《旅游地理》、《农村政策法规》、《花卉学》、《作物栽培学总论》、《植物保护学通论》、《家畜环境卫生学》、《农业生物技术》、《药用植物栽培学》等课程中渗透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环境教育的意义、作物生长与环境条件、农业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3、班会课
各班级定期在班会课中专题或渗透环境教育内容,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4、环保实验操作技能培养
种植类专业在实验中渗透环保内容,注重在相关实验中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具体表现在喷雾器的使用、肥料鉴别实验、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野生植物标本的采集、土壤剖面观察等项实验中。
课外教育
1、成立课外活动小组。
学院团委组织成立了3个环保课外活动小组。分别组织了植树、节约用水实践周、保护环境主题教育会、环保知识竞赛等活动。课外小组活动要求定期、定内容、定辅导教师、定地点。
2、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环保科普宣传活动。
党办、团委、德育教研室共同进行组织,采用广播、板报、征文、宣传画、讲座等形式,开展环保主题教育。
3、环境教育与团队活动相结合。
每年组织教师及学生参加牡丹江市、宁安市组织的春秋两季植树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也使学生受到了热爱环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
环境建设
学院将环境育人纳入学院的四育人方针之中,并已付诸实施。
1、校园绿化美化
多年来,共植树60多个品种36000多株,种植草坪1.2万平方米,覆盖13万多平方米,占可绿化面积的100%,实现了多年来裸露地全部进行软硬覆盖的目标,另拨出3万平方米土地作为环境保护和绿化美化的园林、风景林、丰产林苗基地,近几年,每年用于环境建设方面的投资均在20万 元以上,为环境建设任务的落实提供了保证。
2、开展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工作
为实现教学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达到标准化的规范,也为满足专业实训的需要,学院与XX世标认证中心联合,于XX年10月份开始进行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和ISO14000环境管理国际标准认证的准备工作,并于今年5月末通过了ISO90001:XX国际质量标准认证,通过了ISO14001:XX的环境管理国际标准的初次审核。这标志着学院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及服务质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环境建设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制订校区环境保护办法
学院针对实际,制定了校区环境保护法,对产生的烟尘、异味、噪声等污染行为及对卫生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有效制止,并采取防污治污措施,多年来,共消灭小锅灶200多个,集中锅炉房,采用符合国家防污标准的锅炉,保证了校园内空气清新,取缔校园内的游戏厅及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保证了校园环境的健康有序。
3、定期进行卫生清扫
对校园的卫生坚持经常清扫,保持校园干净、教室整洁、食堂卫生符合标准、厕所清洁无味,并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能回收再利用的进行回收,不能回收利作的进行集中处理,保证了校园内的洁净。
三、工作成果
多次获得区、市级绿化先进单位称号;城市园林绿化甲级单位、市级绿色学校、省级绿色学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单位、精神文明标兵单位,省级庭院绿化先进单位、省级甲级庭院绿化先进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级精神文明单位。
通过多年的努力,学院的环境建设逐步提档升级、学生的文明程度逐渐提高,营造了优美、文明的育人环境,为学院更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培养优秀人才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但是,仍存在由于资金方面的限制使环境建设档次不高,地处村镇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学生环境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等不足和不利之处,我们今后还将进一步努力,加大育人环境的建设力度,加快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使学院早日成为环境一流、学风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一流、特色一流的职业学院。
***********
XX年6月24日
第五篇:创建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创建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一、学校简介
高河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49年10月,1999年从原校迁址到现在中心小学校址。
学校占地亩,现有个教学班,多名学生,名教职工。
2002年起,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先以一个班为试点,总结出“学、听、看、写、宣、访、做”七字经验,接着在全校全面推开环境教育。2006年底,学校被县环保局、县教育局评为“绿色学校”。
二、学校目前开展环境教育的现状
1、坚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小学语文、科学、社会、美术等学科教材中有很多环境教育方面的内容,老师们在教学时有意识地、积极地挖掘这些环保因素,联系全球环境状况、祖国环境现状和家乡、身边的环境事例,不失时机地因势利导,画龙点睛,积极宣传环保知识,渗透环境教育,从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坚持在各项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1)召开各种环保主题会
小学生很乐意参加各项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我们把环保章作为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中的必修章,并把环保教育活动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有机融合,先后召开“呼唤绿色的明天”、“小树小树快快长”、“环保在我心中”等几十个大、中队环保主题会,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娱演出这样的形式宣传环保,寓教于乐,效果良好。
(2)开展环保竞赛活动
我们结合各项活动组织学生画环保儿童画、写环保征文,积极参加市、县组织开展的环保活动。
3、坚持结合环保纪念日渗透环境教育
每年的植树节、“4〃22”地球日、四五月份的节水日、爱鸟周、“5〃31”戒烟日和“六〃五”世界环境日都是我们集中进行环境教育、环保宣传的好时机,我们或者召开大会,或者举办环保知识讲座,或者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开展环保活动,进行环保宣传。
4、坚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渗透环境教育
多年来,我们一直重视营造“人人讲环保,个个爱环保”和“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环境氛围。我们印发有环保内容的校园警句,书写有环保号召性的墙头标语,布置有环保专栏的宣传画廊及中队黑板报。另外,我们努力广植树木,养花种草,让师生在浓浓的环境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环境教育。
三、学校目前环境现状
1、教学环境优美
学校墙上有环境标语,地上无纸屑杂物,校园内人人养成“三轻”习惯,噪声污染很小,空中悬浮微粒稀少,空气质量良好。
2、校园绿化较好
建筑错落有致,花草点缀有序。校园内既有伏地的草坪,又有攀爬的蔷薇、紫藤,既有花又有树,还有一个正在拟定争取早日实施的校园绿化方案。3、环境教育氛围突出
墙上有环保宣传标语,教室黑板报有环保专栏,图书室里有环保报纸、图书,更重要的是人人有讲卫生、讲环保的良好习惯。
4、环境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学校调整了环教领导小组,完善了组织网络,人人都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开展环境教育已成了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
四、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校经费紧张,开展环境教育时虽然精打细算,节约开支,但是仍然感到经费困难,缺口较大。
五、今后打算
1、继续开展“以环境教育为载体,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的专题教科研实验,把学校环境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台阶,打造“绿色学校”的新品牌。
2、以“绿色学校”标准严格要求各项工作,多方筹措资金,侧重环境教育投入,把环境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3、我校将按照已制定的三年绿化方案,在重新规划校园平面绿化的基础上,重点实施垂直绿化,使全校绿化立体化。
高河镇中心小学
2010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