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要检讨自己浅谈青少年青春期逆反

时间:2019-05-13 03:3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长们要检讨自己浅谈青少年青春期逆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长们要检讨自己浅谈青少年青春期逆反》。

第一篇:家长们要检讨自己浅谈青少年青春期逆反

孩子在慢慢长大,而作为家长,我们教育的方式也需要随之改变,务必以必须“引导”为主。

首先需要多听孩子说,与孩子谈话不唠叨、不重复,尽量多倾听,发表意见是简明扼要,多鼓励、表扬孩子,不要抱怨,尤其在孩子面前。还有就是尽量多的去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尊重孩子的意见。同时引导孩子去思考,比如“怎么改变自己的不利处境”,很多孩子反应“老师针对自己”,尤其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帮助孩子学会思考为什么?家长从这样的角度去和孩子沟通,孩子就会觉得家长是真的想帮助自己,真的理解自己,而不单单是把孩子当作学习机器。能够与孩子沟通了,孩子自然不会再„逆反‟。

还有,孩子的性格是从小养成的,我写过一篇,我认为好习惯是形成好的性格的前提,所以家长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学会给孩子讲道理,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不管任何人,坏习惯和没道理的事情孩子都可以拒绝。教会孩子听道理,坚持自己正确观点,做到明是非、辨善恶,知道自己敢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很多家长一直忽视孩子的能力,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整天唠叨没完,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厌烦,产生逆反心理。很多孩子不是不知道家长所说的道理,仅仅是担心如果按照家长的意思做了家长就会更加唠叨。这点我们一定要注意。

如果你真的是一位好家长,真的爱你的孩子,那么你就要学会与孩子谈心,尤其是到了青春期,你要了解你的孩子想什么,喜欢什么。平时多与孩子沟通,时刻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这样才可以避免冲突的发生。还有一点我一定要说,如果你决定要孩子,就一定要自律,如果你做不到成为孩子的榜样,那你最好别要孩子,很多孩子是因为父母没有榜样作用而看不起自己的父母,尤其是进入青春期以后,这个不能单纯的去怪孩子,孩子的荣誉感很强,如果作为家长只能起到一个负面作用,孩子看不起你用我的话说只有两个字„活该‟。话是难听,可这是实话,如果你连自我约束的能力都没有,有什么理由再去抱怨孩子不听话。最典型的一种情况是父母平时在家中不注意自己的行为,对老人不尊重,往往为一些小事与家人发生口角,这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不良影响。我曾经亲耳听过一个孩子对他父亲说:„你对我奶奶不好,你对你妈不好,我凭什么要对你你好‟。

再有一点,一定要学会听取孩子的意见。有些父母一味采用家长制的教育方式,容不得孩子有半点不同意见,这就容易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虽小,也有自尊心,讽刺、挖苦、辱骂、体罚等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多家长硬性规定孩子每天的学习实间,而并不是从实际情况出发,这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尤其在学习方面,多注意效率而不是耗时间,我再强调一句话:„孩子主动学习与非主动学习的效率是有很大不同的‟。允许孩子自己安排学习实践,如果你认为孩子安排的不好,或者是不合理,可以提出参考意见而不是强制性的管制,这样的结果只能起反作用。我坚持孩子玩得好才能学得好,真正学习好的孩子并不是每天泡在书山题海中。尤其是孩子们升入初中以后,会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有自己的活动。一定要学会接受孩子合理的理由与不同意见,比如周末孩子外出一类的,给孩子空间你和孩子才会有空间。退一步讲,如果孩子在家里一点主权,一点尊严都没有,换了我也会逆反,也不会在家呆着,离家出走是早晚的事。

家长应辩证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该阶段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个性和创造性都恣意升腾,侍机张扬;同时,由于孩子身心发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们形成的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确引导孩子。但在现实的教育中,一些家长却很容易陷入教育两极分化的误区。

一极就是打击,有的家长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顶嘴、不听话等,大为恼火,觉得不把孩子的这股“邪劲”压下去,孩子就有可能变坏。于是家长采取了强硬的措施,非打即骂。渐渐地,孩子表面上恢复到以前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实际上,已关上心灵深处那扇与父母交流的大门。等到了一定年龄爆发出来,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到那时候谁也帮不了您,所以不要觉得自己是家长就可以为所欲为,任何一件事,都要注重一下孩子的感受,你尊重孩子,孩子自然会尊重你。我说的尊重是指人格上的而非溺爱,这点请大家一定要分清楚。

另外一极放任自流。生活中,一些家长面对难教的孩子失去信心,开始对孩子放任自流,我一直认为这是最不负责人的一种做法。此时,无论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样,家长都不再过问、指导。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行为发生偏差,这些孩子是最容易受到诱惑走上邪路的,待家长懊悔时,才发现已耽误了孩子的一生。

最后总结一下,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后,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建议家长们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尽量少说“你应该”、“你必须”、“你懂什么,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会接受这种命令的口吻的。所以家里有青少年孩子的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在家里的言辞方式。青春期的孩子渴望拥有自己的空间,所以,家长不要自作主张,将孩子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满满的,要将时间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对安排的不合理处,家长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最忌讳的是全盘否定孩子计划安排。孩子大了,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买房之类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见,有着民主氛围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动向父母靠近。

最后强调一点,一定要注意孩子的隐私,孩子在进入初中后,一些家长发现,以前经常跟自己说心里话的孩子变得不太爱搭理自己了,孩子开始有了自己上锁的日记本、私人信件。还有QQ聊天记录等等,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比孩子聪明去试图偷偷的了解孩子,你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问他自己是否可以看一下他的东西,如果孩子允许就看,孩子不允许千万不要偷看,也不要强迫,尤其是不要偷窥孩子隐私,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倘若有一天被孩子发现,你会发现你在孩子心理的地位是零。

很多专业上的东西我不是很懂,所以只能边学习先写这些东西,更多的从理念上去讲解,希望可以对家长们有所帮助,以上所有观点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欢迎广大家长朋友参与交流。

第二篇:家长会教 逆反有理——正视孩子青春期的叛逆

逆反有理——正视孩子青春期的叛逆 8.1 田亚卿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过困惑,有过迷茫,但在参与了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与家庭教育的系统学习后,有了一些思考,有了一些感悟,今天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探讨有关家庭教育的话题。

古希腊有一个神话,宙斯给一个名叫潘多拉的女孩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着人类的全部罪恶。和其他孩子一样,潘多拉也是很好奇的,加上宙斯给她盒子时告诉她,绝对不要打开。正因为这样,潘多拉更想看看盒子里的东西。她打开了盒子,结果人类所有的罪恶都跑到了人间。孩子到了一定的时候,往往产生一种与爸爸妈妈相抵触的情绪:他们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愿向父母说,对于爸爸妈妈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甚至产生抵触、不顺从的情绪。其实这种逆反心理就是你说正,却使我产生一种负的感觉;你本来想叫我向东,我却偏偏产生一种向西的要求;你不许我这样做,倒反而使我增强了想这样做的欲望。有的用反抗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怨愤,有时封闭自己,故意拉大与家长的距离。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逆反心理的出现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

首先,我想做一个现场的调查:

1、感觉孩子有逆反心理的家长请举手?

2、对孩子的逆反感到束手无策的家长请举手?

3、对孩子的逆反应对自如的家长请举手?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是正视孩子青春期的叛逆,主要是和家长一起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和造成孩子青春期逆反的原因及逆反的表现。帮助家长朋友们正确认识逆反,学会正确地对待孩子的逆反,从而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青春逆反期。首先了解一下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一、青春期孩子的一般心理特点

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除了生理上的变化以外,更主要的表现在心理上的突然变化,具体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自我意识形成并顺速发展。自我意识就是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其中包括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形式。学生开始独立地把“自我”作为思考对象,常常对教师.家长的话开始提出疑问,对周围现实都有自己的主见。喜欢自己独立寻找各种现象的原因,并发表自己的意见,明显有了自己的主见。家长往往会产生孩子变得和自己不亲了的疑虑。

2、独立性增强。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和尊重,希望摆脱成人的约束,渴望独立。

3、感情的变化非常显著。他们既“多愁善感”又“喜怒无常”这常常令我们家长手足无措。感情的多变是与感情的深化共同发生的,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已经开始产生和感受到许多细腻复杂的感情。

4、开始关注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同龄人之间的关系是这一时期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任何一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不可能脱离同龄人的影响,总是将彼此之间的交往与认可看得极为重要。

5、成人感增强。由于身体加速成长,生理迅速成熟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以为自己已经成熟。所以青春期的孩子不愿意再像“小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权利。又因为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态。这就造成成人感与半成人现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造成反抗期的主要原因。

6、性意识的萌动与性别角色的深化。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非常关心自己性别角色的完美程度、被他人接受和欣赏的程度:够不够帅、是不是漂亮、能不能引人注意等等。都渴望了解异性,希望得到来自异性的友谊,开始憧憬爱情.....当然,还不止这些。当他们的这些心理特点受阻、或被忽视,得不到重视或尊重的时候,就容易产生一些反抗行为:

二、初中生对父母的反抗,按其性质可分为三种情况。

首先,初中生的反抗性是对家长不正确的教育、不合理要求的反抗。

其主要表现是初中生对父母陈旧观念的不满,常常与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相冲突。许多家长只抓学习分数,不重视初中生能力的提高、个性的发展,限制交往范围,使子女精神负担重、生活单调枯燥。不少父母对少年子女交往的指导往往局限于了解子女是否受到坏的影响,至于子女的交往内容、交往水平、交往能力等就不太过问与指导。这种封闭式、防范式的教育不能满足初中生渴望与同龄朋友交往及独立性的要求,从而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而时常发生冲突。(举例:男生给女生打电话问作业,遭到女生家长的质疑,引起逆反)

其次,初中生的反抗性是对父母家长式作风、地位不平等的反抗。

初中生开始产生了成人感、独立性,他们主观意识到自己是成人,要求与父母建立平等的关系,要求成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可是有些家长在家庭生中却高高在上,认为我是家长我说了算。有时不顾及孩子的感受,认为你小小的孩子,哪里来的这些事事?不尊重孩子的选择,认为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不支持孩子的爱好——就你那点破玩艺,还能成个什么气候?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你的命都是我给的,我叫你怎么样你就得怎么样。结果造成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若即若离,常常对父母的家长式作风表示不满而发生冲突。(举例:孩子喜欢学医,男家长认为学习不好,什么都做不好,一味打击、限制孩子)

第三,初中生反抗性是对合理、正确的教育的错误反抗。

初中生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往往存在偏激和执拗的情况,这是他们独立性发展还不成熟的必然反映。初中生渴望独立自主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摆脱父母的束缚、追求自由散漫的生活,如果目的达不到就好发脾气,与周围人、包括父母发生冲突。这种畸形发展的独立性往往是接受社会不良影响的土壤,其结果,只能是对父母正确的劝告、合理的要求和教育也予以反抗。

三、初中生逆反的具体表现:

初中生的逆反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表现得很强烈,有时则以内隐的方式相对抗,常有以下具体表现:

1、硬抵抗(外露型)——态度强硬、举止粗暴

主动出击,直面顶撞。劝导无论对错都不接受。

尽管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还差,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有相当一部分初中生,是以一种风暴式的方式对抗某些外在力量的。这种反抗行为发生得十分迅速,常使对方措手不及。当时的任何劝导都无济于事,但事态平息以后,这种强烈的反抗情绪也将很快的随之消失。这种情形一般出现在性格外向、个性张扬的学生身上。

2、软抵抗(内隐型)——漠不关心,冷淡相对

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表面接受,行动我行我素。

初中生的另一种反抗不表现在外显的行为上,只存在于内隐的意识中。这种情况常出现于性格内向的初中生身上。他们不直接顶撞予以反抗的对象,而采取一中漠不关心、冷淡相对的态度,对对方的意见持无所谓的态度。这种反抗态度和情绪不易随具体情境的变化而转移,具有固执性。这种情形女生比较多见。

举例:初二学生小丽性格内向、羞怯、文静、朋友很少。妈妈很操心,怕她将来不适应社会,就经常告诫她内向如何不好,到社会上如何不受欢迎,一定要多交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面对妈妈的反复唠叨,小丽内心很烦,为了躲避妈妈的唠叨,每次放学后,回到自己的房间后,就把门关上,任凭妈妈怎么喊也不说话。

3、情感迁移(极端型)——反抗迁移,易走极端

当面不反抗你,反抗他人、他物。

初中生反抗行为的迁移是指,当某个人的某一方面言行引起了他们的反感时,就倾向于将这种反感及排斥迁移到这一个人的方方面面,甚至将这个人全部否定。如:某个老师某一次不小心“伤害“了他,这个老师可能就被他说成一无是处,甚至连这个老师教的科目都不学了。

举例:初二学生陈旭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是英语有点弱,英语老师对他就格外严格,有一次,他没有完成作业,老师在班里批评了他,于是,他就很记恨老师,认为老师是和他过意不去,从此,英语老师的课上他就不认真听,老师再批评他,干脆课上就不学英语了,但是他却在家里让家长给请了英语家教。

4、“心理断乳期”的叛逆(矛盾冲突型)——视关心、引导为多余

“心理断乳期”是指孩子从心理上依附父母,到出现独立意识的变化,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四、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东西。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叛逆是很糟糕的,是不好的。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完全的。在孩子的逆反问题上,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

(1)逆反行为不是青春期的专利。

当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清晰后,逆反的可能就有了,很多孩子两岁时就有了典型的逆反行为了。这时的儿童的反抗主要是指向身体方面的,即反对父母对他们活动的约束。例如:我邻居的小男孩。有一次,妈妈领着他过马路,路口的车比较多,为了安全,妈妈就把他抱起来过马路,可是他就吵着自己过,妈妈没有听他的,依然把他抱过了马路。可是妈妈把孩子放到地上后,孩子又一溜烟的跑到马路对面,非自己过一次马路不可。再比如:孩子在刚学会说话的时候,你让他叫什么他就叫什么,可是2岁以后就不这样了。第二个反抗期则出现于初中阶段,这时的反抗主要是针对某些心理内容的。例如:希望成年人能尊重他们,承认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实现独立的价值。

(2)逆反不等于糟糕。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孩子对我们言听计从毫不忤逆并不是最好的,孩子缺乏自己的个性和主见才是最可怕的。专家认为:“不听话”并非绝对坏事,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的积极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辩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对人对事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过早地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而且容易扼杀孩子的天性,使孩子从小失去最珍贵的的创造性人格,这会给父母留下难以弥补的悔恨。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的实验:他对2至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这一研究说明,反抗行为强的孩子,长大易有坚强的独立意志,而这一点正是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另外,父母是很多孩子一生中挑战的第一个权威,挑战权威是孩子成长的方式之一。

五、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对于逆反心理,无论是老师和家长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否认,逆反心理中蕴涵着孩子寻求成长的合理因素,但是,孩子的逆反心理往往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不分青红皂白,凡是成年人提出的要求和建议统统反对。这种盲目的逆反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一旦形成逆反人格,那就会使个体与社会格格不入,影响自身的健康发展。所以,教师和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走出逆反的误区,以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成长的愿望。

(一)首先家长应转变认识,从心理深处接受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这种发展变化。认识到,这种变化,是孩子逐渐长大,逐渐走向成熟的正常现象。孩子大了,就不希望家长再用管教几岁儿童的方式方法来管教约束自己,不喜欢家长再那样事无巨细,无微不至地关照自己;他们想显示自己的权力和能力,所以遇事就独断独行起来。为了防止家长的干预,就会故意疏远家长。疏远,并非“无情”而是渴望自立的表现。这种愿望,是孩子心理上的进步,应当肯定。

(二)加强亲子沟通,多进行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在青春期,孩子其实有与父母沟通的强烈愿望,所以家长要适时把握,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不要因为工作忙、应酬多而忽视孩子的对话需求,家长要勤于与这一特定生理时期的孩子对话。

2、多陪孩子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看足球赛、欣赏演唱会等,鼓励他们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展现自我价值,用知心朋友的态度与他们交流感受,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正确的待人接物观念。

3、学会倾听。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但在这种沟通中,我们做家长的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少说多听。其实沟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听。可以说,倾听有时候是最好的沟通方式。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位母亲,有一天得了咽炎,嗓子哑了。儿子放学回来后说:“妈妈,老师批评我了。”接着就诉说老师怎么怎么不对。当时,这位母亲特别想批评儿子:你错了,老师是对的。可是因为嗓子哑,说不出话,就只好瞪着眼睛,看着儿子说。等儿子终于说完了以后,突然儿子又说了一句:“妈妈,我谢谢您。”她当时一愣,不知儿子是什么意思。儿子又说:“谢谢您,今天听我说了这么多话。”第二天,儿子又对妈妈说:“妈妈,你昨天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我已经明白了,我错怪了老师。”这就是倾听的力量,不需要你去评论,孩子在说的过程中自己就醒悟了。

总之,与孩子多进行情感交流,必须在时间上有所投资。很多家长常常认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好好赚钱养家,其实对孩子来说,最需要的是父母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一个可以让孩子倾吐心事的朋友。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夫人在美国一所著名女子私立学校的一次毕业典礼上曾深情地说:“年轻的女士们,有一天当你们到了我这样年纪的时候(布什夫人当时已70岁),你们回顾你们的一生,决不会因为曾经错过一次赚钱的机会、一笔生意而感到后悔,你们却会因为没有好好花时间和你们的孩子、和你们的丈夫、和你们所心爱的人建立美好的关系而感到后悔不已。”老布什夫人的肺腑之言,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迪。

(三)尊重、理解孩子。

学生阶段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的阶段,教师和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特殊的心理需求。尊重,意味着平等对待孩子的意见,给他们平等发言的机会,成人有成人的想法,孩子有孩子的观点,由于身份不同、所处地位不同,这两种观点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平等发表意见的机会,并认真考虑他们的意见。其实,孩子的观点并不都是荒谬可笑的,其中也有合理的的部分。如果老师或者家长能够认真思考孩子的建议,吸收其中有价值的部分,那么孩子会主动把指导自己帮助自己的教鞭交出来。

尊重孩子,还意味着要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中学生确实已经有能力处理自己的一些事情,而且孩子终究要脱离对成人的依附、走向独立的生活。因此,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不仅有助于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还可以培养他们自立自主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当然,给予孩子的是一定限度的自主权,在关键问题上,教师和家长还是应该把好关,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自主需求,以免造成无法挽回的过失。

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人觉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我们做长辈的放下架子俯下身子,适当调整和转换自己的心理角色,使自己的心态靠近孩子,倾听其“烦恼”,“同情”其“遭遇”,感受其情绪,尊重孩子的决定,支持孩子的选择,让孩子在一个能获得相对心理安全的环境里缓解心理压力,感受长辈的博大胸怀和真诚关爱,从而减轻或消除其对立情绪。大人尽量不要把不顺心不如意等心理问题迁移到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使孩子误认为你把他(她)当“出气筒”,而要以交换意见的方式心平气和地发表看法。在情感趋同的基础上“掏心”、“交心”,推心置腹地交流,从而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预防和化解其消极逆反心理。

下面的练习,请大家思考一下:

如果你的孩子对你抱怨他的母亲:“妈妈最讨厌了,一天到晚唠叨个没完!”你的反应是什么?

A、不孝子孙!妈妈这么辛苦,从小把你养大,你还嫌讨厌,像话么?

B、你觉得,妈妈讲话很干扰你?

C、你怎么会有这种感觉?还亏你讲得出口!

D、我不敢肯定,你最近似乎心很烦?有什么事可以跟爸爸说说吗?

(四)改良自己的教育方式,尽量避免唠叨。

有时,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听从自己的意见,常常反复强调,变为唠叨,这在母亲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殊不知这样往往导致事与愿违。有这么一个故事: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拿走了两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例如:当孩子做错某事后,家长就会反复多次地批评他。这样就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变得不耐烦,变得反感讨厌,被逼急了,还会出现“我偏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这么对待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重复,而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降低。

(五)调整期望值,减轻孩子压力

教师和家长希望孩子成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制定的目标过高,给孩子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水平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子女的教育和期望应采取适中的原则。目前,在相当一部分的家长中,对子女期望过高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他们往往想把自己失去的东西在子女身上得到补偿。这样脱离子女实际、超越子女水平的家长期望容易引起子女的抵触情绪,作为家长应该面对现实,合理地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水平,这样才有利于子女的成长。(举例:家长让孩子报考一中)

(六)选择恰当的教育时机。

我们要注意总结孩子在什么时候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例如:非常疲劳,情绪低落、焦躁或考试的前后,一旦外界刺激,容易产生疲劳。所以教育孩子时把握时机很重要。如:孩子犯了错误,你当众批评他,他会认为你不给他面子,伤了他的自尊。即使对于应该接受的信息,由于教育的时机和场合的不适宜,孩子也会产生抵制。比如在孩子因为考试成绩而情绪低落沮丧时,家长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或者指责孩子的缺点,分析孩子各方面的失误,往往孩子是不能很好的接受的,假如等到孩子从低落的情绪中逐步摆脱出来后,再综合地分析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并给予高的期望,效果就要好得多。

(七)做学习型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孩子在成长,父母不能停滞不前。家庭虽然没有讲台、黑板,却是一所永不放假的学校;父母虽然没有备课笔记,却是孩子如影随形的老师。身教无声更育人。有了学习型的家庭,才能为孩子创造相互关心、共同参与、彼此分享、积极对话的学习氛围;有了学习型的母亲才能为孩子树立学习自信、生活自立、性格自强、品行自律的榜样。

向孩子学习是做学习型父母亲首先跨出的一步。家长适时的“示弱”会更好地激发孩子学习的自信与兴趣。因此,做父母的不仅要与孩子一起分享学习的经验与乐趣,还要虚心学习孩子身上的长处,和孩子共同进步、一起成长。

最后,送给大家几句话:

赶火车误了,可以坐下一列;赶飞机误了可以搭下一班;赶轮船误了,可以等下一期。

但孩子的成长中,他/她的心灵向父母开放的时间却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了,你就很难走进孩子的心里。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

家长朋友们,如果我们多抽出点时间给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沟通,真正去了解青春期的孩子,你会发现,其实叛逆的他们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不可以亲近。如果我们洒下宽容的阳光,一定能化解他们心中的阴霾;如果我们设置激励的磐石,一定能激起他们生命的浪花;如果我们播下爱心的种子,一定能收获满园的芬芳。让我们真正走进青春期孩子的心灵,伴着他们顺利走过自己的叛逆期。

衷心祝愿各位:

做最好的家长,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和孩子一起成长、分享快乐、幸福!

第三篇:家长要怎么和青春期孩子交流

家长要怎么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流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家长要怎么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流》的内容,具体内容:青春期之际,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应该仅是“给予”而不“索取”,在这种环境下,父母的爱会在孩子心目中逐渐贬值,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可以尝试向孩子...青春期之际,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应该仅是“给予”而不“索取”,在这种环境下,父母的爱会在孩子心目中逐渐贬值,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可以尝试向孩子“撒娇”,让孩子懂得爱父母。下面我整理了家长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流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家长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流的方法:理解孩子,教其正确对待

家长爱孩子的心都一样,为什么有的家长能跟孩子和谐相处,情同知己,有的却水火不容、形同陌路。面对孩子的青春期,父母要有心理准备,与其临风建屋,不如未雨绸缪。首先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特点,才能知道孩子叛逆的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进入青春期,身体会发生变化,家长对孩子的变化要理解,并指导正确对待。女生第一次来例假、男生第一次遗精,作为家长,应该对孩子说:“恭喜你!你长大了。”

“哪个少男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身体发育特点,家长与其担心、制止男女生直接的交往,不如直接跟孩子谈“如何正确地和异性同学交往”。这样做是要孩子通过正规的渠道了解相关知识,而不是抱着好奇心从一些不健康的渠道去了解。

家长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流的方法:学会与孩子沟通

进入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他们开始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不喜欢被人命令。这个时期,家长要学会跟孩子沟通。

第一,尊重孩子,平等交流。家长要学会跟孩子聊天,不要认为孩子的世界很幼稚,对孩子的话题不感兴趣,不论孩子说什么,最好表现出很感兴趣,这样孩子才有跟你交谈的欲望。

有些家长很忙,甚至没有时间跟孩子聊聊天。其实交流的方式很多,可以采取留言板、网络、电话等。但千万不能因为忙而不跟孩子交流。

第二,利用赞美,缩短心理距离。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赞扬,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如看孩子成绩单时,不要只盯着考得不好的科目,可先从优点看起。如孩子数学考得不好,语文考得好。可以说:“这次语文考得不错。”这时孩子自己会明白,这是说:“数学没有考好。”但如果说“怎么搞的,数学考得这么差!”这会打击孩子自信,也不利于亲子交流。

家长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流的方法:要向孩子“索爱”

不少家长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这时,家长们的爱就会贬值,孩子们会觉得父母的爱是应该的。要向孩子索爱,让孩子学会感恩。

过去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低,如果孩子在饭桌上给自己夹菜就会感动万分,其实家长可以向孩子要求更多,俗话说“聪明妈妈会撒娇”,要让孩子觉得家长的不容易,也可以向孩子多要求一点,孩子自然也会多回报一些。重视孩子对家长的要求

总体来说,青春期孩子对家长有十大要求: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父母之间互相谦让,相互谅解;任何时候,父母都不要对孩子撒谎;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父母要表示欢迎;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父母要尽量予以答复;在孩子朋友面前,父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分享到微信好友或朋友圈来源:网友投稿

第四篇:如何包容?——写给为青春期焦虑的家长们

如何包容?——写给为青春期焦虑的家长们

文/杨庆(儿童心理咨询师)

题记:对于正在发育的孩子来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无法名状的东西在爆发。青春期是一场漫长的战争。它既是孩子对父母的、也是自己对自己的战争。在这个有些残酷的战争中,关键之处在于双方都要努力“耐受”、“活下来”。

给青少年做咨询被公认为是一件难事。有时甚至没有办法说服他们出现,即使出现,接下来也将是一场恶战。电影《心灵捕手》里的天才少年威尔,他对付心理咨询师的招数就很多,或逃避、或欺骗,或一言不发、或恶语相向,结果至少五个资深心理咨询师落荒而逃。

不免自问,要是换做我,会怎样?

直到遇到徐遥,我的第一位青少年来访者,问题才有了答案。

刚见面,徐遥妈妈拿出他的成绩单:数学28分,英语45分,语文47分。又给我一张22分的历史试卷。

“你烦不烦啊,吵得像只鸡。”妈妈说完了,徐遥扔出两句话,不在乎又不耐烦。看到妈妈眼圈红了,徐遥解释,“不是我想骂你,是你逼我没办法。”爸爸低头不语,妈妈落泪:“我们常常觉得这个孩子恨我们!”

徐遥上初二,功课不好,迷恋上网,还常常辱骂父母,对待母亲尤其粗鲁。比如,妈妈流泪,徐遥说:“流个屁眼泪。”妈妈说愿意以死换回他的良知,徐遥说:“死一百次也没有用。”妈妈对我说,她宁愿有个残疾的孩子,就算一直养着他,也比现在管不住好。爸爸对我说,他管不了,也不想管,至于孩子他妈,那是在瞎管。

结束的时候,我问徐遥:“下次你会来吗?”他果然回答:“我来干什么?我又没病。”我说:“我会在这里等你。”他瞪着父母:“这次是你们骗我来的。”我说:“下一次来或不来,由你自己决定。”他谁也不看,站起来就走了。

接下来那次,我以为他不会来,可他和妈妈一起来了。不过,他在咨询开始之前神秘失踪了。结束时,出人意料地,他却等在门口。

我领教了,青少年果然不好对付。

不过,我看过《心灵捕手》,心里有数。电影里,所有那些被激怒的咨询师,都在帮助威尔巩固一个根深蒂固的信念:“我坏,没有人会喜欢我。你看,果然,你们都不要我了。”

我不要上这个当。

以后数次,只有爸爸妈妈来,徐遥不来。每一次,我都请爸爸妈妈替我转告:“我在这里等你,你决定来或不来。”

家庭地图在叙述中渐渐展开。这个家,夫妻之间感情淡漠,妈妈自徐遥出生起,就把自己全部交给了儿子。从此,父亲和母子渐行渐远,母子间却越缠越紧。徐遥从小孩长成少年,他开始日益不满妈妈的控制,言行十分反叛,妈妈因此越逼越紧,无奈之下,徐遥只好用自毁来逼迫妈妈放手。

一次,徐遥要去网吧,妈妈不允许,两人在门口僵持数小时。妈妈痛哭,徐遥说:“你自己累自己,关我屁事。”说完回房间,哭、打滚、拿棍子打自己,大喊:“我没有能力自杀,我可以把自己弄残废!你老是管着我,你要逼死我!”妈妈心痛让步,只见他飞快地擦干眼泪,出门上网去了。妈妈说,从初一开始,这孩子的手段越来越毒,根本管不住,所以才来找心理咨询师。

英国伟大的儿童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在他的名著《游戏与现实》中,有一篇专门讨论青少年成长的文章,他说:“一个孩子是踏过成人的尸体而成年的。”他这样解释,如果成长意味着代替父母的位置,那么青春期就包含了“谋杀”的幻想,当然,这是指在无意识层面。

听起来有些骇人听闻,但它并不玄妙,而是事实。精神分析理论是以对婴儿的观察、对梦的解析为基础建构起来的,它揭示的是人所无法意识到的那部分心理活动,因此被称为深度心理学。从鼻祖弗洛依德之后的整个世纪以来,这一套观念和术语已在西方国家落地生根,这期间出现的数位儿童精神分析大师,比如英国的温尼科特、法国的多尔多,还有日本的河合隼雄,他们通过专为父母而作的文章、书籍、广播和演讲,向全体国民普及有关儿童养育的精神分析常识。每念及此,倍感敬意,他们是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知识分子,是家庭和儿童的智慧老人和守护神。

相较而言,温尼科特使用的是高度提炼的语言,文雅而深奥,河合隼雄的文字就有日文的特点,平易好懂。他们的文字可被看做互为注解。

和温尼科特之语同义,河合隼雄这样说:“在青春期之前还都是不折不扣的孩子。可到了青春期,就掺入了„性‟这样一个因素,就意味着在自己体内慢慢滋生出生育下一代的能力,是一个慢慢走向成人的过程。大人解释起来,也就这么简单,可对于正在发育的孩子本人来说,真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无法名状的东西在爆发。它既有神圣的一面,又有种说不出的“肮脏”的一面。两面的东西一起扑来,在孩子的体内翻涌,不可掌握,而且能量大得不可言喻。因为是一个从孩子蜕变成大人的过程,所以不得不背负着„死和再生‟的沉重课题。”

我这样理解:青春期是一场漫长的战争。它既是青少年对父母的、也是自己对自己的战争。只有杀死过去的父母和过去的孩子,才会迎来新青年和新家庭的诞生。青春期是一个转变的时机。它既是青少年的、也是父母的成长课题,必须学习放弃旧的模式,才能进入新的生命的循环。在这个有些残酷的战争中,关键之处在于,双方都要努力“耐受”、“活下来”。

拿徐遥的家庭来说,虽说每天就像生活在地狱里,但从正面的角度来看,何尝不可将儿子的反叛理解为秀肌肉、展现成长的力量?即使给予了这样的宽容和理解,父母的难题还在,到底于青少年的“四百击”之下该如何反应?

河合隼雄在德国的儿童文学名著《是谁杀了你》(又是“杀”)里面,发现了一位这样的家长典范。书中的父亲年轻时立志做艺术家,经过艰苦的努力,最终觉得自己的才能不够,只好放弃。随后,他转做电器销售的工作,勤勤恳恳地养活妻儿。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偶然看到父亲年轻时的作品,在餐桌上对父亲说:“我要是有那样的才能,才不会成天抱着一堆破烂电器满街转悠!”

父亲回答:“也许我并不是你理想中的父亲。理想中的父亲怎么会是这样的呢?但是,我不允许你伤害我。我不敢对自己说的话,你却满不在乎地说出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想知道,那么我告诉你,我和自己斗争了很久,经过了深思熟虑。有一天我清楚地领悟到我的才能及其局限。我的才能究竟有没有让我的家人挨饿的价值呢?经过考虑,我承认没有,所以才以认真的态度去赚我的面包。而现在,我只想安静地吃我的面包。”

河合隼雄赞叹,父亲的回答真是帅!话说至此,一点也没有输给孩子!

所以,只要有成长中的孩子出来挑战,就要有成年人出来面对挑战。没有彼此间的战争,青少年永远不会成熟。

但是,正面冲突的背后,是父母对青少年的理解、宽容和爱。就像这位父亲所示范的:自尊、自卫,但是没有丝毫敌意;宽容、接纳,对自己、对生命,体现出一种力量。

回来看徐遥的家庭。徐遥的妈妈在独自奋战,她和儿子彼此伤害;徐遥的爸爸远离战场,他和儿子互不相干。前者是因为自己的需要,过多纠缠和控制;后者也是出于自己的需要,过于疏离和冷淡。

从徐遥的成长着想,他不仅仅需要父母是击不破的沙袋,承受攻击并且始终存在;他更需要父母是明亮的镜子,得到观照和反映,可以听到父母告诉他:他在做什么、他不被允许做什么,他为何这样做,他可以怎样做,更重要的是让他明白,即使这样,他依然被接受、被信任,依然被爱。

只有在“没有敌意的对抗”和“充满力量的包容”之下,双方才能活下来。

因此,徐遥的爸爸,需要学习对抗和具有力量,他必须在场,面对儿子;徐遥的妈妈,需要学习包容和不带恶意,她必须看到儿子有良知、有爱的那一面,并且反映给他。

妈妈告诉我,有一天早晨,徐遥在房间里大喊妈妈,妈妈进去后看到儿子坐在床上大哭,说梦到妈妈的灵魂,他一直在追妈妈的灵魂,但是怎么也追不到。妈妈拥抱了儿子,那一刻,她感到了儿子对她的爱和内疚。但是,当妈妈在咨询室对我说起这件事时,徐遥无论如何不肯承认,他说:“你在做梦吧。”

青少年就是这样。一方面他们无情攻击成人,另一方面,他们也要承受内心罪恶感的折磨,毕竟,他们是在企图“弑君”。罪恶感是指向自己的,这就是青少年自杀率较高的原因。父母的责任是,不要无情地引发和利用青少年的罪恶感,不要让它达到太高的值。试想徐遥妈妈说的那些话,“愿意以死换回儿子的良知”、“宁愿养育一个残疾的孩子”,会在徐遥心里唤起怎样的感受,导致多大的危险!

所以,父母既要做结实的沙袋,耐受攻击,并且保护青少年,让他们看到,彼此之间永远不会割断的关系和永远不会改变的情感。父母还要做一面绝不扭曲的镜子,青少年在其中,可以照见自己的恶,也能照见自己的善——一方面,正是这种善,使父母永远信任、永不放弃;另一方面,青少年也不必为自己的恶负责,因为他们还没有办法负责。成熟是后来发生的事情,成年人要学会等待时间带来的改变。

试着按照那位父亲的句型造句:“也许你并不是我理想中的儿子。理想中的儿子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但是,我不允许自己伤害你。你都不敢对自己说出的话,我却满不在乎地说出来,这是不对的。”

我期待有一天,徐遥的母亲会对儿子说出这样的话来,只需在心里就行。

五 回到咨询室的现实:母亲依然焦虑、父亲依然遥远,徐遥呢,大多时候都不肯来。这个家庭的转变,没有那么容易;心理咨询,绝不是把书上的道理念给他们听那么简单。我该怎么办?

我可以做的是——关注、倾听、进入这个家庭;反映、分析、理解每个成员;接纳、等待转变的出现。在这段艰难的咨询过程中、在我和他们努力建立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必须耐受、存活下来,有时做沙袋、有时当镜子,供他们使用,就像青少年在成长的时候,使用他们的父母一样。

所以,我选择不做落跑的咨询师,温尼科特把这称为“绝不退位”,然后,各种可能才会出现。

第五篇:孩子青春期,家长要学会装“傻”

当火车狂奔的时候,你要紧急刹车的话,一是惯性太大,再者对车也不好,容易损伤,这时候最理智的做法是,看准机会,轻轻扳动扳道机,让车辆驶上理想的轨道„„

孩子到了青春期,出现一些逆反行为,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的。如何应对青春期的孩子,是对家长耐心、细心和观察力等多种心理素质的考验。我的经验是:处于孩子青春期的家长,不妨做一个傻家长。我的女儿乐乐是一个好孩子、好学生。乖巧、机敏、做事专注认真„„在小学的时候,考试没出过前3名,连续多年的区三好生。那时候的我,真的感到很自豪、很幸福。而且孩子很依恋家长,每天放学回家,都有讲不完的学校逸闻趣事。我那时的感觉是,乐乐很优秀,而且她的一切都在我的把握之中,都是可控的,因此在培养孩子方面我很有信心。

记得乐乐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天回家吃完晚饭与我聊天,说了一会儿学校的事情,乐乐突然坐起身来对我说:爸爸,我给你说件事情,你可不能骂我。我说你说吧,我什么时候骂过你呢?乐乐说,昨天放学后,和几个同学在公园玩捉迷藏。她藏在一个假山的山洞里,没想到另外两个男同学也藏在旁边的洞里。这时,乐乐听到两个男生在议论班里的女生,其中一个问另一个最喜欢班里的哪个女生?被问的男生说喜欢乐乐,而问话的男生也说喜欢乐乐,还说班里不少男生都喜欢乐乐。说完了,乐乐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我。我笑着拍了拍孩子的背说:看来你的人缘真的很好,不但女生喜欢你、老师喜欢你,就连调皮捣蛋的臭男生都认同你,真不错!我这么一说,乐乐也很高兴。一场看似很严重的危机,就这么轻易化解了。事后我总结这件事的时候,得出一个结论:家长有时候不能太聪明了,要装傻,很认真地装傻。

乐乐上了初中后,住校了。每个周末回家,在饭桌上只能听到她一个人在眉飞色舞地讲述班里和宿舍里发生的逸闻趣事,高兴得不得了。

我从小带孩子长大,她几乎没怎么离开过我。我们父女俩出门,我只要一伸手,根本不用看,乐乐有时候也是头都不抬,似乎能感觉到,就把手伸出去了。我们手牵着手在外面散步、聊天。乐乐上了初中后也是这样。终于有一天,我带乐乐出去买东西。走出楼门,我习惯性地伸出了手,半天没得到回应。我就碰了碰乐乐的手臂。乐乐抬头看了一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天气太热了,拉着手太热。

回到家,我联想到,这个孩子现在回家后一个人待的时间越来越长,跟我的话也少了很多,还时不时地纠正我的话,对我提到的一些英雄人物表现出不屑。牵手事件让我猛然意识到:乐乐长大了,逆反期到了,我面临新的挑战。我决定对青春期的乐乐采取“内紧外松”的战略――密切观察、积极行动,但不动声色。这时候,家长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让孩子对你打开心扉。这其实是青春期的孩子最难做到的,也是家长最头疼的――不知道那个小脑袋瓜里到底想些什么,也根本问不出来,硬要问出个所以然来又会让她很烦。

我觉得这个功夫要从小学下起。从小就与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当他(她)遇到困惑的时候,父母是第一求助对象。可我们中国的孩子,在遇到心灵困难的时候,往往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是训斥而不是解决的方法,或者是哪怕几句宽慰的话。当孩子对一件事情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画上去的第一笔最重要。

后来,我总结出一条规律:当火车狂奔的时候,你要紧急刹车的话,一是惯性太大,再者对车也不好,容易损伤,这时候最理智的做法是,看准机会,轻轻扳动扳道机,让车辆驶上理想的轨道。

青春期不良孩子常见的八种行为

1.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都属于物质成瘾性健康危险行为,近年来发生率在国内外都有显著增长趋势。

2.易导致意外事故的行为,又称“非故意伤害行为”,是导致车祸、溺水、跌坠伤、中毒等事故的主要原因。

3.暴力伤害,包括家庭暴力、校园暴力、自杀等,属“故意伤害行为”。近年来,美国青少年枪击事件明显增多;我国青少年则较多表现为持械斗殴、打群架、欺凌小同学和女生等。

4.青春期情绪问题,如青春期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睡眠障碍等,多属神经官能症,程度轻重不一。患者自身多有性格弱点,在环境诱因下表现。以往在我国罕见的因体象障碍而导致的神经性厌食症,近年来也有明显增加趋势。

5.精神性成瘾行为,如玩电子游戏机成瘾、网络成瘾、言情小说成瘾等。

6.自杀,包括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和自杀行为,近年来有明显增加趋势。原因复杂,除有一定家族性集聚现象外,与学习负担过重、社会竞争激烈等也有明显关系。约40%~50%的自杀青少年有青春期抑郁症表现。

7.性心理障碍,包括恋物癖、露阴癖、窥淫癖、性虐待狂、异装癖等变态性行为。有复杂的自幼生活环境因素,青春期是其开始表现的关键时期。青春期及时接受心理行为治疗,疗效最明显。

8.不良性行为,如婚前性行为等,易导致少女怀孕等后果,严重影响青少年心身健康。还有各种形式的婚外性行为、攻击性性行为等,可导致犯罪。

青春期支招:喜欢上邻班女同学我该怎么办?

问:我是一名初一的男生,我一直想认真读书,但我喜欢上一个同校的初二女生,我会一直想她喜欢我吗?况且有很多人追她,所以这种心情让我一直感到困惑,一直认真不起来读书。我该怎么办?honey

答:有人说所谓的成功就是做好和你的身份相适合的事情,比如你的身份是学生,做好与学生身份相关的事情就是最大的成功,学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学习,但是你现在被自己的情绪困扰了。

在你这个年龄段对异性思慕是一种很正常的情感,你渴望和异性交往,渴望了解异性,只不过有时会迷糊一下,以为这就是爱情。爱情和喜欢是有区别的,爱情意味着责任,想一下自己各方面都不能独立,又如何对对方负责呢?

你不妨每天大声地告诉自己“我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坚持一个月肯定会有所变化。多和班级里的其她女生接触,建立和异性同学的友情也会对你有所帮助。和那个女生不妨也去认识一下,接触多了,你会发现做个好朋友也挺好的。

其实,分散一下注意力也很好,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多着呢,譬如运动、读书、弹琴、唱歌„„

生活一样可以很精彩的。

下载家长们要检讨自己浅谈青少年青春期逆反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长们要检讨自己浅谈青少年青春期逆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要正确对待

    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要正确对待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段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各种心理问题、生理问题等接憧而来,不爱学习,叛逆,上网吧等,给家长带来了......

    孩子处于青春期,家长要这样教育……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长往往有这些感觉:孩子不听我的话了,孩子老是跟我对着干,孩子嫌我唠叨……对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家长很是头疼。孩子处于青春期,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呢?下面,笔者来......

    七条家教要点家长们要谨记

    七条家教要点家长们要谨记 要想有一个好的教育效果,家庭氛围非常的重要,家长与孩子不应该是施教者和被教育者,而是两个虽有年龄差距,沟通却友好讲究互动的好朋友。愉快的家庭教......

    孩子处于青春期 家长要多做饭少说话

    孩子处于青春期 家长要多做饭少说话 人物介绍:王殿军,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长期在大学的教学科研一线工作,主讲过十余门课程,其中北京市和清华大学的精品课程各一门,曾荣获清华大......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培育青少年洞察通达的哲理故事_要学会欣赏自己

    挪威有一位叫威廉姆斯的著名探险家,从20岁开始环球旅游。40年后,几乎走遍了世界上所有著名的荒漠、丛林和深山峡谷。1982年,在结束南非大裂谷地带的探险后,记者曾问他有何感想。......

    今年有孩子要升学的家长们注意啦 南昌初中学区范围6月3日公布范文大全

    今年有孩子要升学的家长们注意啦 南昌初中学区范围6月3日公布 5月19日,记者从南昌市中小学招生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南昌城区和县城小学新生8月20日至22日统一报名,小学学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