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宁夏行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春风又绿宁夏川--让课堂充满生命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宁夏行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2012年4月3日和4日,在宁夏银川一中举行了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吴正宪小学数学团队教学研讨会。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参加这样大型的教学研讨会,接受着为期2天的培训。整整两天,我都是认真的聆听,细心地记录,和周围其他的老师们一样,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
这次会议分为两个部分,展示课和报告讲座。专家有吴正宪、刘延革、刘鹏、王世明。听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解,心中只有叹服。叹服他们的口才,叹服他们的自信,叹服他们的敏锐,叹服他们的渊博。我从中领略到了专家们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数学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我还从中吸取了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经验,让我感受到了课堂上专家们从容不迫的教学风格和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他们精彩的课堂教学,愉快的课堂气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绚丽多彩的教学情景和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教学观摩---探索验证的开放课堂。本次小学数学教学观摩,学生都是来自银川城郊的农村孩子,专家与学生课前没有任何接触。可谓是原生态的课堂教学,让我们品味了春意盎然的意境。专家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理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刘延革老师设计的《转化解决问题》这节课的教学环节,教师借助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导小组一点一点整理出解决问题的知识网络。重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中借助学生学习的经验,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投身到自主探索中,进行的轻松自如。最让我感动的是她具有一个良好的教育习惯,不管学生回答问题对与否还是氛围有多么的压抑,教师总是亲生悦色,学生就会感到获得尊重,自然而然就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育效果往往会更佳。刘鹏老师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引发《分数认识》问题,同时课堂教学渗透了学习方法的多样化,突显数学的生活化,充分体现数学教育的人文精神。王世明老师在《折线统计图》教学中,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给学生创设出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主动的、积极的投身探究学习中课堂中,王老师能真正的融入学生的学习当中,与学生站在同一个层面上,用真诚和理解温暖学生的心。在课尾王老师用心倾听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分步总结:首先肯定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给学生学不会的知识及时补救的机会;最后让学生谈谈学习收获。很自然的引导学生学会在茫茫题海中寻找题眼,更好的渗透学习方法的教学。
感触颇深的是吴正宪老师那轻松教学,幽默启发的教学风格。吴老师展示的《重叠》一课,她始终充满激情,夸张的肢体语言,富有变化的面部表情,不仅感染了听课的孩子,也深深地吸引着学习的老师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恰到好处;好玩的游戏,有趣的故事,贯穿于课中,孩子们在娱乐中学习成长。孩子们学得是兴趣盎然,听课的老师们听得是津津有味,掌声阵阵,笑声不断。让人记忆犹新,终身难忘。课程结束后,孩子们还是那么恋恋不舍、久久不忍离开。如此看出吴老师的魅力有多大。之后吴老师演讲报告,仍是激情不减。她提倡让数学简单些,不拒绝任何一个孩子的参与;学会制造认知冲突,引发认知矛盾;学会等待,等待孩子思维的开放;不要给孩子不必要的暗示;鼓励孩子说:“我不懂”,“为什么这样”,“还可以怎样”;要把掌声送给成功发现自己错误的孩子;送给孩子们富有挑战性的课堂,才是真正有生命的课堂。这些全新的理念引起了在场所有老师的共鸣。
二、教育报告---用心烹调出好吃又营养的数学
吴老师认为有营养的数学就是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过程。献给孩子们有营养的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推理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吴老师提出的“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读懂教材”的三懂观点,将是让学生得到好吃又营养的数学的关键。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感受,认为学生小什么都不懂,只要我们用心设计的教学环节都是有效的,学生没有学会就是没有用心。其实是错的,我们只是用成人的眼光去看问题,没有顾及孩子的心理看法,我们只是强压式的要孩子去学我们认为最有效的知识,忽略了孩子们纯洁的童年世界里,最渴望需要的东西。我们整天埋怨孩子们上课不认真听讲,课程的内容进行不下去„„,却从来不审视自己、反思自己。乌申斯基说:“只有当你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思考,善于积累、重视反思,不但反思自己的教,还要反思学生的学,尽可能的完善自己。我们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以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为突破口,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点化、丰富、开启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快乐的童年学习生活中,享受我们已经烹调好的,适合孩子们口味的数学,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有机会领略教育的真正内涵。
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豁然开朗,它让我发现了数学教学的新天地,它让我懂得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凝聚,要将课堂教学当作人生中的生命经历,去享受、去充实,更重要的是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有利于成长的学习环境。
第二篇: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宁夏行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春风又绿宁夏川--让课堂充满生命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宁夏行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4月3日,4月4日有幸参加了全国教育专家(宁夏)小学语文新课标新教法精品课堂教学展示观摩研讨会。听了四位专家的课,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城市,他们是来自清华附小的校长窦桂梅老师、来自南京琅琊路小学的周益民老师、来自兰州大学职工子弟小学的张玉栋老师和来自东北师大附小副校长王廷波老师。他们的课精彩无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方面很多。还聆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这些对教育教学工作很有造诣的专家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和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两天的学习对我来说可谓收益颇丰,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教育观念要更新。目前,随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这对于我们教师是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也是新的压力,我们教师要如何适应新形势变化的要求,这次培训能从思想观念上得到更新。
二、教育科学理论要学习。这次学习培训,很多知名老师都能以自己教学实践,在教育科学理论方面作了简要精辟的阐述,崔峦老师对新课标的学习为我们的教学实践起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我们的教育科学理论注入了源头活水。
三、教学方法要讲究。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通过这次学习培训,我从各位老师身上学到了不少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艺术,明白了不同的题材要上出不同的特点。通过这次学习我认为更应做一名新课程中有爱心,有创意,能够扩展教学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产生影响的具有注重人文关怀的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的说法已经有些过时,但若将自己拥有的那桶水变成不断更新的“活水”,又有何不可?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广泛,以学生为友,甚至以学生为师都是必然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勤学善思。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和谐地与学生相处,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只有坚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致于落伍,教师尤其应该如此,应当积极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换,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同时,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终身学习,不断进步,这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为人教师的重要内容.
四、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越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有了很大的改进。参加这样的培训机会是难得的,我觉得自己身上的压力更大了,但我一定要把压力变成动力,今后在学校的教育改革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科学理论和业务知识,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改的研究和探索中,共同寻找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为新时代培养更多富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作出贡献!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总之,在每节展示课中,都能感受到每位授课教师的独具匠心、周密细致,每堂课都有许多的闪光点供我学习、借鉴。我会吸取其中的精华,并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学的更轻松、更愉快。新课改的道路是漫长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向老师们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努力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成熟。
第三篇: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谷陇中心小学张俊杰
2012年4月7日已是初夏时节,我有幸前往州府参加了由黔东南州教育学会和北京志诚育师文化交流中心在凯里市举办的“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本次语文组研讨会是在凯里市篮球馆举行,4月7-8日两天,共听了四场学术报告,看了四节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邀请了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闫学、贾志敏、崔云宏。课堂互动各具特色,他们的教学风格。教学技巧、风趣的语言艺术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很荣幸参加本次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带着一种敬仰和好奇倾听了各位大师的风采,领略到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下面我谈谈此次学习的两点体会。
一、知识渊博,底蕴深厚
在这别开生面的课堂中,名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的知识渊博,文化底蕴深厚。俗话说得好:“给人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是呀,作为一位符合时代需要的老师,只有文化底蕴深厚,才能调控整个课堂策略,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生成发展。我在听闫学名师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时,老师指导学生理解“花团锦簇”和“姹紫千红”两个词时,他指导学生通过比较、解字的方法,步步深入,展示图片理解两个词的异同。最后让学生从文章中感受到德国风景和德意志民族的美好品质。课堂上,老师教风独树一帜,语言风格自然多变。因此,我想一位文化底蕴不深厚的讲师能在课堂上应对自如,举一反三吗?我想名师之所以是名师,那是因为他们比
我们多付出一份汗水。当我们酣然大睡的时候他们也许正在探求更好的教学技巧,当我们为自己取得那么一点成绩而洋洋自得的时候,他们也许已经开始了下一步的教研工作。
二、语文课堂融进现代气息
听课之前,我看了《诗与图画的婚礼》这个题目后想:有这样的课吗?诗与图画如何举行婚礼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了贾志敏老师的课堂。课堂上,我一次次被贾老师呈现的那些诗所吸引,《树》《伞》《鱼》《消防队长梦中的金字塔》《战争交响曲》……每首诗都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收获。原来世上还有这样的诗!这些诗,以文字组合的形象给予了我们多少美妙的享受,多少深刻的思考!多么无穷的回味!这节课上,学生与我的收获可能相同。这节课上老师没有怎么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的内涵,而更多地从文字组合的形象上来感受图案诗在排列组合上的丰富想像与深刻内涵。这节课,贾老师所交给学生的,不是如何去品味诗歌的语言文字,而是想带领学生感受这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课后,我深深反思,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接触到文学作品之外的来自前沿的新鲜信息,还要善于学习,善于捕捉,把丰富的信息传递给孩子们,引领孩子们在生命中成长。
这次凯里之行,虽然有些累,但是受益匪浅。“为师一辈子,学习一辈子,雕琢语文,也是在雕琢自己的美丽人生”,这是我这次参加“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最深刻的体会。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我将永怀这份热情,一路追寻语文教育的至纯至美!
2012年4月9日
第四篇:全国著名小学数学教育专家
全国著名小学数学教育专家
新课标下的教学观摩指导研讨会
学习讲座
感受名师风采,领悟教育智慧
谷丽亚
2012年9月15日,我们一行四人有幸参加了在长春举行的为期两天的“全国著名小学数学教育专家新课标下的教学观摩指导研讨会教学研讨会”。在两天的时间里,我观摩了钱金铎老师、潘晓明老师、吴正宪老师、柏继明老师、张齐华老师等几位数学专家的精彩课堂,聆听了专家的讲座。一堂堂生动的示范课让我感受到了数学深邃的思想。一流名师先进超前的教学理念、幽默风趣教学语言、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以及活跃的互动情景让我真正的领路到了大家的风范。真是让人受益匪浅、受用无限、终身难忘!现对这次学习培训说说我的心得体会:
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几为专家的课堂之所以精彩,深深吸引在场的每一个学生和老师,是因为他们的课能够放得开、收得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普遍看到的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因为教师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允许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这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钱金铎老师讲的《四边形》的那节课。上课伊始,钱老师让学生齐读课题,让后问学生看到这三个字你的头脑中有没有四边形的印象,学生回答“有”之后立刻让学生画一个四边形。之后又让学生想一想大家画的四边形会不会一模一样?孩子的回答肯定是不一样,那么就马上找一找你们的四边形又有相同的地方?孩子们马上相互观察,比较,找的四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这样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找到四边形的特点。这样什么是四边形我想这些孩子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接下来钱老师马上课件出示教材的例题,全班的孩子根据刚才自己总结的特点开始积极地查找哪个是四边形?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积极性有了,课堂效率自然就高。这堂课教师就是一个引导着,所有的知识点都是学生自己通过实践总结。学生成了课堂的真正主人!
二、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几位老师的师生课前交谈,看似简单、平淡,实则利用课前短暂的两三分钟组织教学,激趣引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营造了宽松和谐、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中,每一位专家都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体态语言,激情的口语语言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学习兴趣,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吴正宪老师的课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整堂课整个学习内容吴老师都是在和学生的互动中进行的,他设计一个情境,然后让学生配合演示,让学生深陷问题之中,亲身体验,实际解决。这样孩子和老师的距离近了,心里芥蒂没了,真正的和谐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三、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让欢声笑语充满课堂。
自古数学课就被认为是枯燥的,乏味的、无趣的。二者几位专家的的却处处有欢声,时时有笑脸。相信张齐华老师那风趣幽默语言就给听课的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前和学生交流时,张老师问了一下:咱班有几个学生姓张?有两个男生姓张的孩子胆怯的举起了小手。张老师马上说:“瞧!我们姓张的小伙长的多帅气!”这时一个小姑娘一听马上也举起了手。张老师立马又说:“看我们姓张的小姑娘,一看就是聪明的孩子!”几句表扬之后相信孩子紧张的心情立马消失。带着轻松的心情迎接接下来的活动,能不进入状态吗?在课堂上,张老师不仅应用自己幽默风趣的语言,还用了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那节课张老师讲的的《平均数》,他创设的情境是自己和孩子进行投篮比赛。在出示学生的投篮个数时,他就拉起了学生的小手,学习孩子们撒娇的样子,“老师,张老师,求求你了,再给我一次机会吧!”然后问学生:“你们说我给他机会吗?”学生当然是向着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给!”此时学生的眼球已经被老师牢牢地抓住,仿佛他们就是在场的几个学生,仿佛他们自己正在和老师比赛。整堂课张老师都是用这种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教学,遇到激情之处,他甚至还会骂孩子们几句:什么笨蛋了,你是坏人了!小崽子了等等!但是这些语言孩子们听了不但一点不生气,反而觉得亲切。这就是教学语言的艺术。不仅在可课堂,张老师这种幽默在他的讲座中也发挥得淋漓尽致,总觉得他是在和你聊天。虽然没有豪言壮语,但每一句话都让你感觉到他的幽默、诙谐和智慧。
四、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让学生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改革,十分注重情境的创设。学情境中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让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柏继明老师的《手能帮我学数学》的这节课整堂课的教学设计都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的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节课实际讲的是植树问题,这部分数学知识难于理解,难以记忆。但是每个学生都有一双手,这上手技能操作学具,本身还能成为一种很好的学具。所以这节课她就借助手这一极为方便的“操作学具”通过学生手、口、眼、脑等多种感官的并用,使较难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这样的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参与热情及创新热情。整堂课从植树到锯木头,再到钟打点,环环相扣,连接紧凑,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跟着老师的思路,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自己的小手解决了一个一个难题,一次一次的体验成功的喜悦。直到下课,很多孩子还在看着自己的小手兴致勃勃的谈论着。
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我近距离的接触了名师,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和示范课。从中领略了每个名师优秀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和精湛的教学艺术。相信他们在优秀的背后一定是付出了我们难以想象的心血。正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年轻教师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使自己的教学课堂质量有所提高。就如吴正宪老师所讲:一个好老师一定要专业的读懂教材,用心的读懂学生,智慧的读懂课堂。
第五篇: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河北省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活动
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河北省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活动
心得体会 宁远小学
杨昌军
在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河北省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上,我有幸走进名师课堂,聆听了潘小明老师和刘德武老师的两堂课及讲座,近距离的感受到了名师的风采,使我受益匪浅!
潘小明老师的《数学广角》整节课只围绕一个问题展开,学生的整个思考过程却是那么活灵活现,那么淋漓尽致,首尾呼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最多和最少的答案中又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学生的思维是何等的拓展!课的内涵又有何等的深度和广度!课堂上老师和蔼的笑容贯穿课堂始终,学生课堂上的回答问题,体现了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孩子每回答完一个问题,总会说:“我说清楚了吗?有不同意见吗?这样的话反问自己,反问大家,引起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完善。
刘德武老师的《两位数加减法练习课》,使我感受到课堂气氛跟聊天那么亲近,聊着聊着聊出了一堂精彩的练习课。整堂课气氛活跃,教师教得舒服,学生学得快乐,听课教师听得轻松。本节课,刘德武老师设计五个教学环节:“口算”、“笔算”、“拔萝卜”、“水果盖住的数是几”以及“比一比谁的得数大”。练习生动有趣,环环紧扣,有层次、有梯度。其中“拔萝卜”这部分内容设计得尤为趣味性,学生们扮演小白兔、小灰兔边做动作边喊“我们要”、“他们要”,学得起劲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真的是人人参与!而“水果盖住的数是几”这部分练习题设计巧妙,把矛盾冲突抛给学生,学生思维发生强烈碰撞,在争论中发展能力、获取知识。自始至终学习内容成为了学生们由衷的需求,故而他们学得积极性、主动,注意力高度集中。
我想两位老师的教学成功就得益于他能读透教材、读懂学生,当然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教师的教学智慧。在今后的教学和备课中,我也要努力做到读透教材,读懂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