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2019-05-13 03:0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第一篇:浅谈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深化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核心素养的问题实际上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既包括传统的知识与能力的学习,也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特别关注人与社会的统一和协调发展。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个是在英语教学中始终存在的,是不可丢弃的。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多去尝试,而不是我们教师在上面进行“填鸭式”的给他们灌输知识。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自己去学,自己去理解,自己去运用。

一直以来,英语老师在教育第一线上,任劳任怨,课讲了一遍又一遍,题做了一道又一道,试卷评了一张又一张,有时却收效甚微。那么,如何做好英语的有效教学呢? 我认为,核心素养的渗透是关键。在课堂上,课堂是师生合作的主阵地,教师应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如何真正做到有效性,我认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首要任务!首先,结合课堂教学的反思,我觉得英语课要有效,应该少废话多练习。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过去,上课的形式大都是老师在做演员不停地说,学生就只是当观众静静地坐着听,确实效果并不好,有一部分学困生就会心猿意马。因此,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开口,多提问,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多做些练习,课堂效率就会高很多。不经过训练,就达不到目的。其次,我觉得光练也不行,师生间的有效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之所用才是最重要的。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本身就重在交流。相对于语法,更应重视彼此间的沟通,这也是课堂教学反馈的有效形式。第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这一内容时,我先利用多媒体播放《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的歌曲,画面中的动漫小子根据歌词的内容指着身体的各部位“head, shoulders, knees, toes, eyes, ears”,学生一边聆听歌曲一边欣赏动画,注意力一下子就被色彩鲜艳的画面、动听悦耳的歌声所吸引,也就不知不觉地跟着音乐边唱边动,很快就融入到学习英语的氛围中,同时欣赏歌曲为下面的新知识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第四、面向全体学生,抓好落实。教学中,我经常反思:(1)课堂教学是否面向了全体学生还只是少数学生?(2)所讲内容是否进行了再次反馈,对大多数学生搞不懂的问题是否采取补救?(3)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是否高,思维是否有创新?(4)学生的预习、复习、作业是否落到实处?(5)是否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经验?(6)是否帮助学生构建了知识体系并获得了解题能力? 教学无非是两个方面: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但如何使教与学落到实处,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确需我们下一番功夫。这就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素养,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人类已经跨入信息化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生活的全球化和社会生活的信息化,使国际合作交往日益频繁,因此善于合作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性格特点。小学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养成合作互动的习惯,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第二篇:浅谈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关于“素养”一词,《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很简单:“平日的修养。百度百科里的解释稍具体一些:“素养,谓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如果从中国文字辞源的意义上来“说文解字”,会更有意思:“素”为未染色之丝,“养”乃长久的育化。在今天,“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艺术素养、业务素养、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素养”,在通常情况下,许多人会将它与“知识”联系在一起,甚至把知识与素养混为一谈,比如说“这个人有很高的文化素养”,那么这个人到底是知识丰富,还是修养很好呢?不好说。

在当前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九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这一定义,很具体也很简洁地阐释了什么是核心素养。

“知识核心时代”已逐渐走向“核心素养时代”,学校的任务绝不再是“灌输”知识,而是给未来发展提供核心素养。小学阶段,是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种子期”,哪些可以作为“种子”呢?

/ 8

我们认为,人的素养体系有两个维度,“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涉及三个领域,即“道德”“能力”“情意”。

“道德”,决定做人的方向。教育首先要培育儿童美好的人性,如友善、诚信、尽责、担当等。儿童在“道德”领域的“种子”是“友善”。“一毫之善,与人方便”“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对父母友善、对朋友友善、对动物友善、对社会友善、对自然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中,个人层面居于基础地位;“友善”,则是个人层面的四项价值观中的基础。

“能力”,解决问题的素质。信息时代,能力要有“持续改进与学会改变”的因子,即创造性思维。我们认为,儿童阶段,“能力”领域的“种子”叫“思考”。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起源于思考。高质量学习的奥秘,就是高质量地思考;高质量教学的奥秘,就在于如何激励学生越来越多地思考、越来越深入地思考、越来越发散地思考……困惑、怀疑、不确定性,成为学习的状态;质疑、反思、不从众,成为学习的灵魂。

“情意”,人生活、工作的动力系统,是优秀人格的底子。健康向上的情意有独立、自信、上进、坚持等。儿童阶段,“情意”领域的“种子”叫“独立”。

/ 8

友善

小组合作学习中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的智慧,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与人交流的良好机会。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公式”时,让他们合作动手搭“积木”探讨用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拼出不同的长方体,说出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并填写下表。

长方体1 长方体2 长方体3 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体 积(立方厘米)

完成后,让学生观察表中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数据之间的关系,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通过合作,学生很快完成了表格,并在观察、思考之后自主地发现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这个问题一个学生虽然可以准备,但是不全面,只有学生合作在一起,人人动手,相互协作,共同展示,资源共享才可以获得更多更广的认识。这种学习任务使每个同学都负有责任,改变了学生合作时无所事事,同时也督促一些不自觉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这样的活动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同时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独立。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在课堂中把学习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

/ 8

自己去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

目前,1——3年级都有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其它年级的教材有些内容的安排有陈旧之处,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这就需要对现有教材进行改编。改编的方法可以是调整顺序、增减内容,也可以改变内容呈现的方式等等。如《圆的认识》是苏教版第十一册教学内容。教材是按着“生活中的圆→画圆→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这一顺序安排教学内容的。这一安排的逻辑性强,能保障省时、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但要学生有兴趣地、自主地学习这些知识,仅仅使用原教材是远远不够。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改编可以这样进行。

1.课前布置预习任务。

拟定自学提纲,预习有关内容,并使学生明确:下节课将进行组装自行车比赛,组装自行车时会用到预习的知识。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交通工具——车的演变史。学生看后交流感想。根据所见、所感提出问题。以此导入新课,并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圆的认识。

二、重整练习,为学生自主应用提供条件

传统意义上的数学教学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的传递。“听”和“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从建构主义的观点看,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非仅仅是“模仿者”和“练习者”。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也不仅仅体现在运算技能上,更体现在数学素质的发展上。自主应

/ 8

用数学知识是学生应具备的数学素质之一。继续以《圆的认识》一课为例:

学生在组装自行车的过程中探究到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后,重新调整练习。通过以下四个活动为学生自主应用提供条件。

1.活动一 ——找生活中的圆。

学生先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组装自行车出发,画车轮——作圆,安车轴——找圆心,画纲条——了解圆的半径和直径,最后回归生活现实,找出日常生活中的圆,并区分圆和圆面。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有关圆的知识体系,为下面的自主应用作好铺垫。

2.活动二 ——比较:圆和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异同。

作为曲线图形,学生以前感知过,但从没有分析、学习过。为使学生将学过的平面图形知识进行整合,引导学生比较圆和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异同。学生在画、说、讨论中自主完成了对知识的整理。这一理性的提升为下面的自主解决问题奠定了知识基础。

3.活动四 ——自由选题并解决问题。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内涵是指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成功。这一理念具有一定的弹性,有可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在第四个活动中,安排了三个内容。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也可以选择多个。这样的设计为不同的学生预留了较大的学习时空。同时,贴近生活的活动内容,具有肯定及赞

/ 8

美导向的提示语无不为学生的自主应用服务:

(1)请你当裁判员:迎元旦六(1)班举行套圈比赛,参赛的同学应站成什么形状合理、省时?画出相应的示意图。

(2)请你当设计师:公园计划在圆形人工湖建一个观景亭,请拟订一个选择建设位置的方案。

(3)请请你当发明家:自行车的轮盘为什么是圆形的?若做成其他形状,骑在上面会有什么感觉?实验看看。

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但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在教育中使用不同的教材就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会教学内容的机会,并将所学到的内容向他人展示。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为此,加德纳提出了个性化教学的设想。也就是说,教师应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从而确定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上面三个活动的设计就体现出个性化教学的思想。所举例子中的第一个内容是数学知识与美术绘画知识的综合应用,第二个内容是数学知识与语文写作知识的综合应用,第三个内容是数学与科技制作知识的综合应用。由于全班学生的特长不同,每一个学生所具备的优势也不尽一样。有了自主的选择,学生就有了较大的兴趣,就容易获得成功。而获得的成功又将成为学生继续自主学习的持久内驱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影响着学生朝着一个个成功迈进。

/ 8

要学生独立思考,教学方式首先要提倡开放式,决不能“一言堂”,否则这种独立性很快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其次,努力培养学生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因为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不经过独立思考是做不到的;而问题提得好,又恰恰表明了思考的深度。例如,抛物线的焦点弦是解析几何的一个常见几何模型,我们要求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结果学生表现极为踊跃,整理后共提出二十多个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此外,还要尽可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开阔思路。如高一新教材中设置的阅读材料、实习作业、研究性学习等内容,实验班老师都认真指导、精心组织,并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探索思考。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独立思考层次的差异。如“出声想”只是吩知识复现性的思考,练习操作是技能、方法的思考,这两者都处于思考的较低层次水平,对解决问题策略的选择则需要从数学观念、思想、方法、知识不断检索,反复多次才能实现,因而需要一个过程,其思考形式往往是“无声”的,但思维活动及心理活动极为丰富和复杂,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思考水平处于较高层次。反思性学习实际上是学生元认知能力的体现学生要从更宏观的角度加以独立思考,因而思考的时间更为持久,空间更为广阔,层次水平更高。教学中,让学生“出声想”、“做数学”是独立思考活动最基本的保证,但我们决不能仅停留在这些操作的层面上,而应腾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实践

/ 8

活动,作进一步“反省抽象”,从而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向更高境界迈进。其中,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对解决问题的策略作思考,并让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不断反思,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层次水平的有效途径。思考

3、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等,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要求任务之后,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学生乱说话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也使那些胆小怯弱,被动 的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比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 “三角形的面积”教学时,(课前要求每位学生准备好形状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在操作之前我提出:“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3组三角形图形,动手拼拼,能否用每一组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再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说一说,每组图形中的三角形与拼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绝不只是上述所见。作为奋斗在一线的教师,我们更注重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各个方面的渗透和提升。

/ 8

第三篇: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

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

【摘要】教学永远具有强烈的教育性。重视和加强少年儿童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热点。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教学要求,和PEP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当今儿童学习外语的心理特点,教师在英语教学的同时要关注孩子情感的成长,在教学中应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渗透 德育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还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利用专业知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之际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从而接受品德教育,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呢?

一、创造和谐的德育环境

德育是一种道德追求活动,即教育在不断发展、完善人的各种德育过程中,使人们得到一种自我肯定、自我完善的满足,得到一种精神享受。道德不仅是规范性品格,更重要的是有理想和引导性品格。英语课堂要进行德育渗透,必须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应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应使课堂生活充满爱、尊重与信任,处处洋溢着诚实、宽容、谨慎、自律、助人、同情心、合作、勇气和一系列民主价值。课堂上,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轻松的氛围。教师是朋友,是道德认识环境的创设者,同时亦是道德楷模,是道德导师,是施爱者。给予学生的是关心、接纳和尊重。我们要笑对每个学生,对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从多元的角度去评价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心理的变化,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行为,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到自已能够平等与他人相处,能够被尊重,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尊重每个同学的语言成果,不嘲笑别人。课内外要学生争做“小老师”,真诚帮助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同学,在互帮互助中,共同取得智育与德育的进步。

二、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如在教授IN A NATURE PARK单元中可渗透保护森林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教学WHAT DO YOU LIKE时,出乎意料的竟然有同学回答“I like money”,针对如此的金钱观,我及时进行教育,举例说明Money isn’t the most important.又如在教学交际用语时,要说明不同的使用场合,让学生做到语言文明礼貌,并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良好品质。例如“Lady first”是尊重女士的一条基本准则,也体现了自我风度及良好的修养,培养学生具有绅士风度;“What can I do for you?”不只是客气化,而是看到对方有困难而要真心实意的帮助对方;“How do you do?”是初次相识朋友间的问候,而“How old are you?”对女士而言是粗鲁及其不礼貌的表现。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在学习“When do you usually„”句型时,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教师在要求同学注意听别人发言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成为德育渗透的载体。既使文道合一,文理交融,又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同时,在学习英语知识过程中,注意英汉习惯用语的比较,譬如打电话时英语习惯用this and that以表礼貌,而不习惯用I and you.并引导学生就中外历史和社会风俗作比较,通过口语交际,课文阅读和写作训练等途径,使学生在学习英语,坚持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智力开发的同时,也了解了各国文化风情,地理历史人文和自然科学,意识到中西方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产生的原因,从而加深对祖国的了解与热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热情,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三、注重教学过程的德育渗透 ﹙一﹚采用多种活动形式渗透

1、组织学生合作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阵地在于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适宜、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一起指正,既要对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这是一种渗透德育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如我在教学PEP2 Recycle 1的Let’s act部分,巩固对话环节时,采用4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会话表演。三生分饰对话中的3个角色,其余一生担任导演,全权督导“演员”的表演。最后进行全班大汇演,评出最佳小组,获得最佳的,可为本大组赢得10分。(平时每节课小组都有加减分记录)。以此激发每位学生的竞争意识。为了共同的目标,学生们个个认真、投入。谁说错了及时指正,不会说了虚心请教,他们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排练着。在这种有竞争、有合作的形式中,我欣喜地感受到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在为集体争取荣誉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努力地完善着自己,强烈的集体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2、创设情境活动

道德知识、观念、规范是抽象的,必须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才能为儿童所接受。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有移情效应的气氛,理想的或冲突的,富有趣味性的道德情境。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学习科学知识等是很有用的。试想当学生学会了单词,来走“单词迷宫”,最后同桌二人齐心协力走出“迷宫”的游戏活动,会给学生带来多大的精神财富。

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故事可使抽象的道德观念直观化。我在教学第三单元的Numbers 11-15时,设计了一个情景,让学生来画树、画花、画草„„黑板布置成一个大森林。“森林”里有鸟、有动物的家等等。有一天,小白兔生病了,小动物们都来探望它,然后逐一呈现动物:小猫来了,来了几只?“How many cats can you see?”学会数词11。紧接着出示手里拿着12个气球的小狗,提着一篮装满13只苹果的篮子的小猴,以及鼻子上卷着14只香蕉的大象和爬行了几小时才到小兔家的15只小蚂蚁。然后请学生表演这个故事。在这一系列的情境活动中,一幅充满关爱、温馨的画面一次次展示在了学生的眼前。学生们不仅兴趣盎然地学会了数词11-15,而且还感受到了友谊的美,大自然的美,从而在心底自然涌现出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关心身边的每个人等一系列情感,对德育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找准机会渗透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依靠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因此空洞、牵强的说教是必须要杜绝的。课堂上,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关注学生的发展,找准机会,适宜、适时、适度地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在自然渗透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意识。

1、适宜渗透

语言是思想文化的载体,小学英语教材的课文内容自然渗透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能否充分获得利用,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语言教学之中。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教学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多与学生的生活接近。教学中我努力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例如,在牛津3A中“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How are you?”“Hello!/ Hi!” “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我就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让学生懂得、明白:早上遇见同学和老师要学会说“ Good morning”;向别人道歉时要学会说 “Sorry”;得到了别人的帮助时要学会说“Thank you”。在牛津5B中学习“What do you usually do after school?”“ 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in the evening”等句型时,当学生们兴致勃勃地用新的句型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时间时,我要求同学注意听别人发言,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来认识什么是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懂得珍惜时间。

这时知识的讲授、学生的交际练习,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德育渗透的载体,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了教育、教学融于一体的教学效果。

2、适度渗透

小学英语的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要学习的内容来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以获得“即学即用”的技能。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每一节英语课给学生布置一个难度适当的任务,并在任务设计中巧妙地和德育渗透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操练、巩固、连贯和提高,使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加强,又使他们受到良好思想的熏陶,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交流、习惯得到培养、道德品质受到影响,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在学习牛津教6A第五单元时(主题:What’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其主要内容是学习Spring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 Dragon Boat Festival等节日。我设计了任务“演讲比赛,谈谈我最喜欢的节日。”通过比赛,让孩子增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节日向孩子提问,如:“春节到了,我们除了穿新衣服,得红包等以外,还可以做些什么?” 引导孩子说:“我们可以给爷爷、奶奶拜年;给老师拜年,问好;可以自己动手包饺子给父母吃;可以帮妈妈干家务;可以通过E-mail向长辈、朋友祝福”等等,培养孩子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美德。教师还可问他们“红包怎样使用更合适?”教育孩子要把“红包”用来买学具,买书,剩余的钱应该存起来,为以后做打算,而不能随意挥霍,甚至胡乱攀比。

这时的任务教学,既符合六年级学生英语水平的程度,难度适当;同时,学生们在完成任务时,良好的思想意识也在逐步建立,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因素,巧妙设计的教学,适宜、适时、适度的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同时,在身心方面也有所进步,使学生真正全面发展。

四、开展课外德育实践活动

德育强调:德育应促进学生感性生命的自我生成,它所努力实践着的是让学生在自己亲身参与的生活与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辨别、生成,这种精神的生成与建构只有让学生经历了体验、感悟的过程后才能实现。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将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所创设的各种学习活动,而要将课堂上的德育内容扩展到学生的其它生活空间,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情境中进入德育实践探索,使教育具有针对性,使情感体验达到最优化。例如当学生了解了文化“Mother’s Day”,我结合Let’s make要求学生制作一张卡片,回家送给妈妈,并对妈妈说“I love you, mum.Happy Mother’s Day。”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让我们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真、善、美的情感空间,使他们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把握情感品质的内化力量,让他们在语言的天空中感受纯我本色。

总而言之,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根据德育工作的特点,重视德育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正确选择和运用德育渗透的方法,有始有终地坚持教育渗透,在教学的点滴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精选本)

2.《班主任之友》-张万祥老师专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精选本)(第四卷13~14页《帕夫雷什中学》)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第四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教学

教师的最终目标是育人,过去十几年的课程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过去关注学科知识和技能,转向了关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关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这些都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课程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教师对情境创设不充分,对语篇意义关注不够,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未能落到实处,以及很少引导学生发展运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英语课程是基于语言的综合课程,内容具有百科全书特性,活动可以以语言为基础发展各项能力与品格,从而可以很好地培养每一项核心素养。

一、关注语言能力的发展

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通过英语学习,学生能逐渐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获得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理解口语和书面语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其恰当表意的语言手段,有效地使用口语和书面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比如,我们在单词教学时,一定强调“词不离句”的原则,让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几个单词,要能在合适的语境中进行运用交流;在对话、阅读、故事教学中,更要创设一定的语言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获得文化体验,汲取文化精华,提升思维品质,运用学习策略,实现创新迁移。因此,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文本,梳理语篇主题意义,分析学生需要获取什么信息?我们要创设什么样的情境?可能发展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确保教学设计情境化、问题化、活动化,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关联性的学习过程,在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英语学科素养。

二、关注学习能力的发展

学习能力是指主动学习、积极调适、自我提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对实现英语学习目标、全人发展和终身学习至关重要。其中适性学习最为关键,比如适合不同学习需求的单词记忆词典、适合不同风格的读物等。学生通过学习,具有持久的英语学习兴趣,主动学习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效监控和管理学习过程,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

第五篇:浅析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课堂的渗透途径

浅析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课堂的渗透途径

【摘要】英语核心素养包含多个方面,教师在对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从情感上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本文通过探讨在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知识的传授,要如何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文化自信、健全人格的健美少年。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内涵和培养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的策略

科技时代的到来使得科技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教育的“知识核心时代”正向“核心素养时代”转化。从知识的传授走向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立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是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发展方向。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也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基础性和奠基性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必须全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小学生健康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知识的传授,更需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习策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基础之上。课程目标结构图,说明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五个基础,这五个基础体现了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英语课程密不可分的两重性质。龚亚夫教授认为,核心素养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的与非认知的。认知方面指的是学术、知识,非认知方面则是指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所以“素养”并不是指向某一学科知识,而是强调个体能够积极主动,并且具备一定的方法获得知识和技能,它的目的不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更有助于追求具体生活目标,促进个人发展和有效参与社会活动。“核心素养”的含义比“能力”的含义更宽泛,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中小学阶段,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不可缺的基础素养,它是教育教学三维目标的综合表现。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对于大多学生来说,英语就是一种语言技能,谈不上素养。这种观点只注意到了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价值,没有全面把握英语作为一门学科的育人价值。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格、文化品格)和两个关键(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语言能力、思维品格、文化品格互为影响,互相支撑,共同作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为语言能力、思维品格与文化品格保驾护航,同时这三个方面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形成和提高,最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明白英语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与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建构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格,形成文化平,学会学习,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三、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从语言建构与运用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创设紧密联系真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英语教学情境,而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们对语言进行建构与运用。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lesson 1 Planting trees 和lesson3 Where do they live? 第一课的planting trees,重点的句型是Where are you going? I’m going to.../We’re going to...但书上的模块只提供了一些零散的词组:sweep the flower、make the bed、have a picnic等,如果只是单纯的练习句型,没有实际情景,学生难以理解句型的含义。于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个句子的语用含义,教学中可以结合plant trees的步骤丰富这个句型的运用,让学生在如何植树这个活动中明白这个句型可以用来询问某人马上或将要做什么事情及如何进行回答。第三课 Where do they live? 教学中可以从Where do you live? Where does she live?这两个与我们实际生活中紧密相连的问题出发,让学生在语境中明白这个对话的含义,然后联系到学生喜爱的动物,讨论各种动物居住在哪儿,如:Sharks live in the sea.Camels live in the desert.等,让学生去探索“他们居住在哪儿”这个问题的英语表达方式---Where do they live? 学生在讨论和探索的过程中,在老师的帮助下主动构建了这个特殊疑问句的结构以及回答方式,同时理解这个问句的语用范围。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创造适合教学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主动构建并运用句型,如此,学生学到的知识才会慢慢构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几个零散的句子和单词。

(二)从问题导向中引领学生的思维品格

所谓的问题引领主要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评价问题的方式进行。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和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品格。英语教材中蕴含着知识性、逻辑性很强的内容,我们要善于发掘这些素材,结合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让他们的思维具有独创性与批判性。如:lesson 1 中的这三个句型Where are you going to do ? I’m going to.../We’re going to...Where are they going to do ? They are gong to do...Where is she/he going to do ? She/He is going to...教学中教师可以提问1.为什么第一个问题有两种回答方式?(因为you:你;你们。两种解释)追问:your 也有两种解释吗?(有,your:你的;你们的。)你还见过其他类似的问句吗?(Are you happy? Yes, I am./Yes, we are.)2.三个问句为什么be(am is are)动词的选择不一样?(因为人称变了,所以be动词也跟着变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语言的运用规则也就是语法的学习,语法学习注重逻辑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机会一步步的建立学生的语法系统,并在原有的基础上一步步丰富这个语法的运用范围。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展正确的语法思维,形成英语这门语言的语用思维模式,和汉语的语用思维模式区分开来。

(三)从节日文化学习中扩展学生的文化品格 任何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不尽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是同时产生并相互依存的。而中西文化中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对西方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才能更快更准确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才能更准确地学习和运用英语。在小学英语学习中,最能感受到中西文化差别的除了交际用语便是节日了。如:在5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lesson2 Easter这一篇课文里,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只能简单的了解这个节日,于是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去了解这个节日的起源,人们在这个节日都做些什么,这个节日的意义是什么。通过学生课后的查阅与课堂上的交流,让学生了解西方多数人有自己的信仰---基督教,复活节主要纪念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之后第三天复活的日子,因此复活节象征着重生和希望。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便能真正理解课文中“Chicks and eggs are the symbols of Easter.”这句话的含义。通过节日文化的学习,拓展学生对英语这门语言的理解,这对学生构建英语学习系统也有一定的帮助。

(四)从课堂合作中润滑情感态度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环境等潜在知情因素,启动、维护、强化学生的认识活动,使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训练的过程,又是情感陶冶和提升的过程。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从而完成共同的目标,整个过程中学生既要分工也要合作,同时需要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用合作作为催化剂,使学生在共同完成相关学习任务的时候,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随着学习能力的增强,又反过来对其他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助推作用,让其他的核心素养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此外,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准确找到教与学和谐一致的结合点,让发自内心深处的真诚打动学生,引发情绪与心灵共鸣,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总之,合作实现了学生间智慧的互换、心灵的接纳,是培养文化领域中语言沟通素养的有效途径。

总之,英语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实际上它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因此,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方式方法,为学生英语素养的提高提供条件,为学生创造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通过文化挖掘、心灵挖掘等培养出优秀的新时代少年,做到教书的同时更加要注重育人,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提升他们的素质。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M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人民教育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 英语(PEP)(三年级起点)

五、下册 [ 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龚亚夫 《英语教育新论:多元目标英语课程》[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4.朱浦 《教学问题思考》[ M ] 上海:上海教艺出版社 2015.

下载浅谈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

    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教学永远具有强烈的教育性。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热点。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有目的......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 马秀云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

    德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集贤县第一实验学校 荣乃芬 “百年育人,德育第一”。《英语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

    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岗西中心小学田丽杰 小学英语新课程在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目标是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

    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北 塘史 学 小 苹 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音、语调、书写,还应使学生的思想觉悟不断......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海口新海学校 蔡兴和 过去见面的时候聊聊天气是很随意的事情,现在却变得越来越难了——由于燃烧化石能源等导致的气......

    德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德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德育教育作为新课改的重要内容,渗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英语教学不是单一地对学生英语知识和水平的教......

    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核心素养(定稿)

    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核心素养     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核心素养?以下从四个方面结合数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主动发现问题,抓住问题本质,渗透核心素养 学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