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01#新背景下“三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芝小)
“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改模式培训资料201401#
深化教学改革 构建高效课堂
——新背景下“三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芝山中心小学在全市中小学“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大背景下,致力于探索破解城区“大班制”的课改积弊难题,在经历了探索、论证后,于2013年确立了以“三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在全校范围内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改革进程中,学校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制定改革实施方案和制度,采取“集中理论学习、分散回岗实践、课堂观摩研讨、总结改进完善”的形式,构建“三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一模多法”的发展理念,形成了“课改大舞台,人人展风采”的创先争优景象。学校课改工作正往“课堂高效、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的课改目标迈进。
一、探寻解决课改积弊难题
芝山中心小学是是建瓯市城区一所办学悠久的老校,师资条件和生源情况,差异很大,受“大班制”教学的影响,学校教育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师资条件不均衡。我校现有教师70人,平均年龄41.7岁,教师队伍“老龄”和“青年”两极分化现象日益凸显,教师老、中、青传帮带工作难以开展。
二是生源情况差异大。学校现有在校学生1994人,由于班生额偏大,受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生源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距很大,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是探索过程被忽视。受“应试教育”影响,多数教师“考什么,教什么”,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被“满堂灌”所取代,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尊重和发挥,学习枯燥乏味,课业负担沉重,厌学现象普遍存在。此外,学校内涵建设目标不明确,无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打造学校教育品牌。
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每个学生终身发展奠基。针对上述难题,学校从2013年以来,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引领下,积极探索适合校情、师情、学情特点的“三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我校原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探索改革模式与发展创新
(一)模式突破:“三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如何借鉴川石、东峰“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课改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推行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召集全校骨干力量,采取“集中理论学习、分散回岗实践、课堂观摩研讨、总结改进完善”的形式,研究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同时聘请教育局基教股、课改办、进修学校专家为课堂“把脉”,最终确立了“三五六”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即“三个梯度、五项习惯、六个流程”:
三个梯度:导学、导教、导练。“导学”即学生独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自己独立学习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合作探究;“导教”即在班上展示汇报时,学生之间相互补充、辩论、纠正,从而得出结论,学生无法解惑而集中暴露的问题由教师点拨引导,在同学和老师的“互教”中完成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导练”即当堂检测学习效果,在检测中自己发现问题,及时纠偏补差,完成自主学习。在这三环节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转化为课堂教学结构,实现了理念与模式的高度统一。
五项习惯:课堂教学渗透“五项习惯”培养,即“倾听提问习惯、自主阅读习惯、交流展示习惯、质疑评价习惯、小结反思习惯”的培养。
六个流程:课堂教学一般分六个流程。
1、课前裸读、找出问题。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运用自学方法,从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出发,探索新知识,掌握新规律,尝试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并在课本上留下自学痕迹,包括目标的拟定,不懂的问题,重要的发现,必要的解答等。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自学的时间与程度允许存在个体差异。
2、比对目标、明确要求。
学生把课前自学时从知识与技能角度拟定的学习目标,与老师制定的学习目标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目标意识,提高自学能力。目标的制定要有针对性、简明性、可测性,既目标制定要紧扣重点,条目适当,表述明晰,可以衡量目标达成程度。
3、聚焦问题、小组交流。
小组检查“课前自学”的情况,解决“自学”遗留的问题。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准备全班展示。教师巡堂,了解“自学”的成果和发现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物色展示汇报的小组或对象。本环节是建立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解决自学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讨论时让差异生优先发言,其余学生认真倾听,积极做出判断、评价等处理,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汇报展示、质疑点拨。
这是课堂核心部分,由某一同学代表其小组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学习成果,其余同学进行补充或反驳。学生上讲台(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全组同学)用“我是老师”的角色,向全班同学讲解知识,回答同学的质疑,必要时也可以向老师提请帮助。老师根据自己的预设,倾听学生的展示与交流,注意课堂生成,适时点拨拓展,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水平提高的跳跃。
5、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设计或修改有梯度的作业,当堂分层训练巩固。学生独立完成当堂练习,老师巡视课堂,并对优生的练习进行批改,优生批改同组同学的练习,老师和优生抽空辅导学困生。
6、反思总结、小组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交流学习的心得和收获,并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小结要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要领悟的教学思想,要积累的教学活动经验,突出核心概念。
“三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一种在“自主互助,展示反馈”背景下的一种课堂模式。在学习过程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建立平等、互助、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这一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使课堂教学改革从抽象的概念转换为具体的模式,使课堂教学改革有载体、有抓手,为我们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学校实施“全面要求、重点突破”原则,一、二年级为渗透年段,三、四年级为过渡年段,五、六年级为养成年段。
(二)减负探索:课前“独立自学”策略
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学校在“课前裸读,独立自学”策略上分低、中、高三个阶段的尝试——即“课堂教会自学—课前导纲自学—课前裸读”。
1、自学培养步骤:
①开始阶段,先在课堂上指导,教给学生自主学习方法;
②过渡阶段,还在课堂上实施,逐渐放手,师、生共同帮助后进生掌握自学方法; ③成熟阶段,采用课前自学,学生通过导学提纲进行自学。
2、“课前裸读,独立自学”导学提纲
首先,教师要教给学生“课前裸读”的方法。▲ 语文以高年级为例要求完成9件事:
①读通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3遍以上,做到读通顺、读流利;
②圈生字:圈出课文的生字,并在课文中认读几遍; ③标注音:给课后生字注音,并识记音、形、义; ④学分段: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
⑤读懂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写在本课页首左半部(上); ⑥质疑难:把不明白的问题写在本课页首右半部(上);
⑦查资料:把感兴趣的或老师规定查找的资料,写在本课页首右半部(下); ⑧细感悟:画出表达优美、精彩的语段,尝试完成课后思考题。⑨思写法:把课文的写作手法,标注在本课页首左半部(下)。
(做法:可以通过学习提示、查字典、问家长、查电脑等方法,完成自学。)▲ 数学以高年级为例要求完成5件事:
①“读教材”。认真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包括学习的主题、情境图、例题、小精灵的提示语、聪聪与明明的对话等,在读的过程中逐渐感悟。
②“画重点”。学生在读教材时,依据自己的理解,把书中的“重点”语句画出来,多读几遍,重点理解。
③“想目标”。学生有了前面的读中感悟以及重点语句的提示,则要对所读内容进行归纳、小结,尽可能用比较简明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学习目标”,并写在本课页首左半部。
④“做习题”。学生在解读教材后,回答书中的问题;按教材内容和提示在书中完成例题;完成教材中“试一试”的习题;尽量写出与教材不同的解法。
⑤“提问题”。自学时遇到有疑惑的地方或感兴趣问题,可以用问题的形式提出来,写在本课页首右半部,并将其带到课堂作为小组交流的问题,争取得到小组成员的帮助,实在有困难,也可由全班讨论解决。
(做法:从情境图中获取有用信息,认真研读教材中的“提示语”--智慧老人、淘气、笑笑等一些同学说的话,学习教材中提示的方法,完成自学。)
3、课前自学特点:
①这样的先学是“裸读”,不需要教师每天列导学提纲。②这样的先学把培养自学能力摆在首位。③这样的先学具有更多的自主性与开放性。
此环节的操作,要求学生把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以及遇到的问题或困惑都简要地记在书本上,便于我们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及预习效果的检查。也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能动作用,展示其潜能和智慧,彰显其个性与灵性,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阅读、自主探究、自主感悟、自主批注的习惯和能力。
此环节也是“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的必要基础,所以在实施的初级阶段,我们应经常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督促学生养成“课前裸读”的良好习惯,防止部分学生应付了事,甚至没有自学的情况发生。
4、自学检查方法:
①取得家长支持,督促孩子完成预习,并签字;
②学习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进行逐项评价1分/项;
③教师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对导学批注进行抽查、遴选打“√”;
(通过抽查部分学生预习情况,了解什么问题是多数学生的共同困惑,还有哪些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问题等,以便进行针对性教学。)
④在课堂比对目标环节,学生的学习目标跟教师的进行比对打“√”; ⑤学校常规检查时,随机抽取相应的课题检查自学完成情况。⑥允许不同水平的学生达到不同层次的自学目标。
(三)突出能力:学生“五项能力”培养
“三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蕴含着学生能力发展的思想,在本模式的六个主要流程中,前四个环节为学生自学、合作、展示、质疑提供了舞台,而学生间的补充评价、赞赏性评价、建议性评价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学校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根据“三五六”高效课堂教学主要环节,提出了“五项习惯”培养策略——既“倾听提问习惯、自主阅读习惯、交流展示习惯、质疑评价习惯、小结反思习惯”的培养。目前,学校汇编了“五项习惯”培养策略手册,并作为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渗透,供课改起教师借鉴参考。
(四)强化德育:小组“互助成长”建设
小组建设是“三五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学校对学习小组的构建既有统一的要求,也允许渗透着教师自身的元素,因此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班级风格。小组“互助成长”机制,使班级内形成浓厚的竞赛氛围,激励了学生团结互助、博采众长、共同成长,同时在养成教育等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效。具体构建包括:
一是学习小组的成员搭配。学习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设有一名学习组长,负责对小组的管理及评价。各组组员的搭配做到“好差要平均(成绩因素)、动静要结合(性格因素)、男女要搭配(性别因素)、高矮要考虑(身高因素)、矛盾要处理(情感因素)、座位要讲究(技巧因素)。
二是学习小组长的挑选。学习小组长的学习成绩不一定是小组中最好的,但一定要胆大,表达能力比较强,能发挥管理和带领组员的作用。也可以人人都是组长,如:纪律组长、卫生组长、作业组长等。
三是组名口号的产生。要引导学生给自己学习小组起一个富有个性,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组名,制定一个能激发进取心、凝聚力的口号。
四是学习小组长的培训。学习小组长要能在小组交流、讨论时,调控小组成员围绕学习内容进行讨论,维持小组的学习纪律,安排小组成员上台进行全班展示,为小组成员的表现评分等。为了培训小组长,学校要求老师在小组构建之初,先以自己作为“小组长”,各学习组长作为成员,带领他们进行示范性培训,其余的小组成员则认真观看,使他们尽快明白小组工作的开展。
五是评价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建立班级内制约机制,实施过程性监控,注重学生之间的互评以及小组集体的捆绑评价;注意可行性操作,规则要细化,要容易操作;注意有效性评价,规则要有激励性,采用加分制,从正面确定。目前,学校小组评价主要采用的是对学生的“课前自学、课堂展示、完成作业、纪律卫生”进行评比,老师将个人得分计入学生的期中测试、期末测试成绩中;各小组得分进行评比,得分高的小组根据规则将获得教师的奖励,奖励品或是某段时间少做作业,或是得到与老师共同参与文体活动的机会。表现不够好的个人、小组则用义务扫地,多做作业等方式进行“惩罚”,评价过程中既有鼓励,也有“高压管制”,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评价要注意及时性,学校实施每月小组评价制度,对各班优秀小组、优秀之星、阅读之星、合作之星、展示之星、进步之星进行表彰,颁发奖状和奖品。
六是给予学习困难的学生优先发言权。每次小组交流、课堂展示时,学习小组中的差生享有第一发言权,并且加分的力度更大,以促进学生踊跃发言,大胆质疑。有了班级小组建设的精心组织与准备,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小组合作才能井然有序,许多问题在小组内得以解决,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第二篇:新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思考
新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思考
——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灌南华侨双语学校
邱德亚
【内容提要】在新的课堂模式下要求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的新教育理念。课堂教学以导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改变以前串讲串问讲为主为以引导为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学生能讲能说的要让学生说,让学生讲,把课堂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堂模式
新学期伊始,以连云港市教育局推行的教学质量年为契机,灌南县教育局推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先学——讨论、探究——当堂检测”打造全优课堂。这种新课堂模式走进了中学的课堂,新的模式也带来了很多的思考。我想这种新课堂模式还是进一步突出新课标中的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短短的开学几周里,在县教局到学校推行新课堂模式以来,在我们学校全体的语文组教师共同研讨下,我认为,要把新课堂模式推行下去,并能发挥这种模式的预期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新课堂模式要求时间分配以学生为主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既然主要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技能需要实践和练习,人文思想需要静静去体味,满堂灌满堂问的死板的热闹的课堂模式不利于学生的技能形成和人文积淀,即使是必要的点拨和讲析也要给学生安排充分的思考和回味的时间—— 一堂课至少要20分钟的时间,教师的连续讲解不能超过五分钟。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很多学生课堂上都不敢主动发言,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培养学生“敢问、有问、会问、喜问”,自己去探究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做到以下几点:
(一)构建心理安全区域,让学生敢问
要让学生敢问,必须首先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创设民主、和谐、自
由、安全的教学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形成以知识素养与人格魅力为内容的内在性权威,与学生平等相待,增进教学民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给学生足够的情绪安全感。这就需要教师一是不怕“乱”,二是不怕“错”,不怕学生“节外生枝”。其实教学的严谨性并不能反映学生认知的规律,应该以学定教,而非以教定学。“乱”往往反映认知活动的差异性和学习方式的个性特征。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正说明了课堂教学的“活”,只要教师合理导向,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至于学生在探究中发生某些错误,也完全正常,学生正是在相互比较中认识错误,得出正确结论的。另外,打消学生怕丢面子、怕教师讥讽而不敢启齿的心理的最好方法,是教师能轻松自如地承认自己的未知领域或学习中的不足,给学生做榜样,从而创建一种具有安全感的课堂环境,学生才会大胆提问。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才能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活跃,探究的热情才能更加高涨。也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
(二)开放提问空间,留足思考时间,让学生“有问”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了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自由的空间,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探究就是一句空话。教师特别要让学生有阅读文本的时间,和文本对话的空间。读的过程是读者和文本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读者和文本之间的提问、回答,质疑、反驳,肯定、否定,赞许、批评的过程,是自由对话的过程,是自由探究的过程,是产生问题的过程。刚开始时,学生要用大量的时间,很可能还有一些浪费的现象,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渐渐走上了正轨就可以了。
(三)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会问”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或是提出的问题不太有价值。这就需要教师“授之以渔”,教给学生一定的提问方法。
1、把握阅读的情绪体验。金圣叹在阅读时会在书上注上“妙”“奇”等表
示直接体验的词句;著名学者钱钟书也有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字,或写一个问号、感叹号的习惯,然后他将这些眉批和零星随感汇聚再加工。这种边读边写的读书方法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在阅读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感受,体会、心得与灵感,这些思维的火花稍纵即逝,要叫学生即时记下,特别是有疑问要随手记下。如读《故乡》时,就可以随手记下:1、草木灰中的碗到底是闰土藏的,还是杨二嫂的栽赃?
2、启示学生从“人、事、境、脉、理”这五个方面提问。围绕“人”字,可提:主人公是谁?他是怎样一个人?他前后的态度或感情有变化吗?与他关的事有哪些?采用什么描写手法?围绕“事”字,可提:写了几件事?是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各怎样?贯穿其中的线索是什么?蕴含着什么道理?“境”主要指环境描写。“脉”指文章的脉络、层次。“理”指文章的主旨,或是给人的启示。
3、使用问题训练单。问题单是一种训练元认知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从学科学习的实际出发编制一份问题训练单,发给学生。问题中规定自学与选学内容。开始时,问题单中的问题可以细一些,具体一些,必修内容多一些。逐渐地问题越来越概括,越来越纲要化,必学内容越来越少,选修内容越来越多,而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问题细化,补充自己的问题,选择选修内容,这中间实际上是一个由他主向自主转化的过程,学生在学习时,按照问题训练单自我提问,自我回答,以达到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教师应从实际需要为学生提供问题训练单。
二、新课堂模式要求备课内容以学生为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整个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因此我们的教学行为应从对“教”的关注转向到对“学”的关注,从对“学”的关注进一步转向到对“人”的关注,也就是要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带着既有的知识和经验进入语文学习的,在学习过程中又都会形成并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和主体意识,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
选择,确定主题,设计方案,合作探究,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从而使他的个性、能力在主体的凸现下得以发展。所以备课要做到三备即:备新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现实教学中普遍的现象是新课标的少,备学生的几乎没有,而将重点放在备教材上,以为只要自己教材熟练掌握了,上课时能够熟练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掌握与否是学生的事儿,老师无能为力了。其实不然,学生才是备课时应该重点研究的,备课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的答案,即课堂的生成,不能把学生与你备课时不同的答案视着为另类,而是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况且了解到学生的基础,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态度,考虑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然后制定出相应的对策与方法,这样就能将自己所背的教材有机的成功的转化给学生,也才有学生的接收和再创新。要达到这些目的,新课堂模式中要求课前先学,老师将预习打印成学案发给学生,这样便可以让教师知道学生有哪些问题已掌握,还存在着哪些问题。
三、新课堂模式要求组织形式以学生为主体
变“旧的课堂模式中以教师的讲为主”为“新的课堂模式中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应在“导”字上狠下功夫,精讲上动脑筋,舍弃那些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串问,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使学生始终处于自觉、积极的心态之中,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上,并在学生学习,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对学生忽略或理解不深的地方实施适度的进行点拨与指导,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要轻易伤害,要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能过分强调师道尊严,刻意保持课堂的纪律性,不能用命令式的语言训导学生,不要迫使学生违心的按教师的旨意学习。发扬民主,对每个学生要公平,不能厚此薄彼,让学生感觉到大家庭的温暖,让学生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无论学生回答正确还是错误都应该鼓励,绝对不打击,更不能只让那些自己认为有把握的学生回答问题。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让学生来上一部分课。
四、新课堂模式要求课后作业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堂模式在备课时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当堂达标的练习就是紧紧围绕本节课的内容。课后留给学生的作业必须是教师精选的,而且是教师先做,这样就能避免以前的那种一课上完,今天的作业是:练习册从多少页到多少页。能确保作业是有选择的,是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
新课标要求我们的老师要具有合作意识,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摆正位置,放下架子,和学生真正建立一种彼此敞开、彼此接纳、彼此补充、共同提高、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消除畏惧、活跃思维、发展个性,提高课堂效率。
2008年10月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6月 2.陈中华:《新课程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见《嘉兴教育》2003.8
第三篇: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设置以切合学生实际为序曲的三维目标,设置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板块,设置以文本探究为重点的讨论活动,设置以成果展示为高潮的读写结合活动,设置以反思提高为尾声的自我总结阶段,在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寻找最佳契合点。
【关键词】语文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应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因此,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个性发展为宗旨,全面落实“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教学理念,重新建构崭新的语文教学课堂模式。
当代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代教学论中的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其核心是用系统、结构和功能等观点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论的或实践的基础,从而形成一种系统化和多样化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体系。”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正走入教与学矛盾冲突的发展瓶颈。既要改革以教师为主角不顾学生感受的注入式教学,又要反对以学生为绝对中心的散漫式教学。于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语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试图在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寻找最佳契合点。下面,我将结合语文教学案例对这种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作出阐释。
一.设置以切合学生实际为序曲的三维目标,使语文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所谓三维目标,是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语文课堂进行目标的设置,是语文课堂从单调平面的教学向丰富立体的教学转变。例如《雨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教学此诗,既要学会赏析诗歌的一般技能,又要接受一定的挫折教育和美学熏陶。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中,我是这样安排的: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人戴望舒及其作品;掌握比喻、象征手法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诵读,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的方式,使学生逐步学会鉴赏诗歌的感情、意境和语言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准确分析诗中所蕴含的迷惘感伤而又期待的情怀,坚定自己为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三维目标的确立,为课堂教学起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设置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板块,使语文课堂教学气氛热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这就是说,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了,学习兴趣浓厚了,创造潜能就会不由自主的激发出来。
1.设置学生学习小组。学习小组一般不超过6个人,组内民主选举组长1名,负责小组的总体学习情况和纪律监督;选举副组长1名,负责小组的讨论情况汇总。小组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措施,并有相应的制度约束。
2.精心实施讨论活动。预习学案的研究讨论,课堂重点和难点的探究,课文细节的深入研究,都要在组内展开热烈的讨论。这一环节切记言必有据,自圆其说。例如,《第十二座雕
像》中课文中有两处特别传神的描写梁思成先生流泪的细节,一处是毁城的炮声令梁先生保护北京古城墙的计划失败之时,他流着泪说:“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楼,就像割掉我的一块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墙,就像剥掉我的一层皮。”第二处细节是在文革期间,他的设计原稿被批斗者扔在地上,踏上很多脚印。他流着眼泪用火柴把图稿点燃。两处细节描写,使学生朗读品味,从而得出:这既是对梁先生痛心疾首,无可奈何心情的描写,又是对梁先生建筑成就和高尚品德的赞颂。以感悟细节为手段,可以深化对文本人物形象的理解。
3.精心准备成果展示。组内的讨论成果由1人做典型发言,组内成员机会均等,轮流做发言人;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演出可以由小组之间资源共享,人才共享。
三.设置以文本探究为重点的讨论活动,使语文课堂教学有声有色。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语文课堂上能不能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说是检验一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江城子·记梦》是豪放派词人苏轼创作的一首婉约词。词人可谓侠骨柔情,他把对亡妻的满腔哀怨化为动人的词句,词风清丽缠绵,一反豪壮之态。这堂课的文本探究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学生问题展示:
1.上阕最能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是什么?
2.“不思量,自难忘”既然“不思量”,为何又“自难忘”,这是否矛盾?
3.如何理解“尘满面,鬓如霜”?
4.下阕最能表现作者心情的词语是什么?
5.“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那么刻骨的思念,为什么相逢无语呢?
(以上问题是学生随机提出,由学生合作解决。)
(二)疑点讨论:
简要说说本词的在表达情感方面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虚实相生,想象丰富)
通过课堂探究,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充分认识到:作者感情一浪高过一浪,把梦前(难遣愁情),梦中(愁肠百结,)梦后(愁肠寸断)的深情一步步推向高潮;这深挚的情感,是通过丰富的想象表现出来的。
四.设置以成果展示为高潮的读写结合活动,使语文课堂教学满蓄激情。
学生经过思维的训练,写作的提升,一定会有课堂表现的冲动。让他们通过语文课堂这个舞台表现出来,达到课堂生成的最高境界,这正是提升创造能力的佳境。例如,在《江城子·记梦》的课堂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的课堂练笔:
请学生也拿起笔,踏着苏轼那寂寞悲凉的脚印,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抒情散文(100字左右)。佳作展示:
倾听苏子的心声
“十年的时光啊,就这样无情地逝去。妻啊,你我相隔生死,十年了啊,我都不敢想你。因为我怕,我怕那案头只有青灯残卷,没有你研墨铺纸的婀娜身影,这不是叫我肝肠寸断吗?可我又如何不想你?茫茫的旷野是如此的空荡,这么静谧,这么冷清,这么让人悚然。瑟瑟秋风中,唯有沉默的独冢,我的凄凉向谁诉说?我也只好沉默。”
“唉„„你怕是要不认识我了,岁月的流逝染白了我的发际,时光的消磨已污浊了我的面容,我只与苍老、凄凉为伴。妻啊,真怕相见的那一天你都认不出我了,那我情何以堪?” 褪去 “抱明月而长终,携飞仙以遨游”的飘逸,褪去 “欲把西湖比西子”的多情,褪去 “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只剩下伤情的我,用那悲伤愁苦的思念吹奏着这一曲伤逝的情歌。在低回凄切的哀曲中进入梦乡:轩窗下,那是妻子正在梳洗,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真切.“好梦留人睡”,可好梦也容易醒,醒来却只有孤身一人,只有无言的泪,带着思念,带着感伤,流
淌,流淌„„直到心灵的深处。
通过当堂写作展示,学生既体会了苏轼的深情,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又锻炼了写作的能力,使“感情真挚”和“想象丰富”这些写作目标落到实处。
五.设置以反思提高为尾声的自我总结阶段,使语文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荀子在《劝学》中也表述了这样的观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也就是说,每日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不断修正,就会变得学问渊博,品德高尚。如果把这些道理推广到语文课堂上,自我反思阶段就是不可或缺的。
自我反思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用口头回答的形式,可以用整理笔记的形式,也可以用静静思考的形式。只有这样对知识反刍式的思考,才会有修正错误的行动,这便是古人所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了。
综上所述,“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语文新课标》)因为高中学生正在走向成年,思维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发展他们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不但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而且是我所探索的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全部。
《“八有四环节”教学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一)》
据徐光华的分析,我国“二十年来对于语文教学模式的各种探索,基本上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为宗旨的”。[1]这种追求语文教学效率的探索至今仍在进行之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基于此,关注课堂教学已成为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并把它作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力抓手。
当前,我校已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并且派老师外出学习,我觉得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探索出华龙区高中特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取得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我作为名师工作室的学员之一,也时时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什么模式才是适合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好我班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验班,这让我有了实验的场地。下面我把自己正在摸索的所谓课堂教学模式写下来,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指点。
我给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命名为“八有四环节”教学法,八有即
1、有学习目标和导学案
2、有探究课题
3、有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4、有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5、有师生交流和共同展示
6、有学生动手写作
7、有学生对文本的诵读
8、有充裕的时间交给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展示;四环节即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巩固提高。
“八有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在我的公开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已得到初步的体现,当时在设计这一课时,我的课堂设计理念就是“八有四环节”。这个教学模式正在得到我进一步的检验和完善,也急需得到各位老师的指点和帮助。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公开课来具体谈一下“八有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也算是对这一课的教学反思。
有学习目标和导学案。课堂学习开始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一点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也是判断这一课是否高效的主要依据;同时如何达成学习目标,采取哪些教学活动,也最好明确出来,算是导学案,让学生在你导学案一步步的引领下去达成要达成的课堂学习目标。我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学习目标为: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探究。
有探究课题。课堂上要有探究课题来引领学生的学习,整个课堂的学习将围绕探究课题来进行。所以探究课题的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探究课题的提出可以有学生提出也可有老师提出,但一定要经过慎重筛选,这一点在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一课时感受特别深。刚开始我设计了十一个课题,后来逐步压缩成九个,后来经过和学生交流,这九个课题要么他们感到没话说、要么不感兴趣,我吸取他们的建议,和同学共同备课,最后把课题再次压缩为三个,前后反复几次的磨合,让我深深感到课堂探究课题的设定是多么关键,设计的好整个课堂就会顿然声色。最后呈现在课堂上的三个探究课题为:
1、孔子是我国春秋时的思想家、教育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被后代尊为“圣人”。当子路说完自己的理想后,夫子“哂”之,请你就“哂”字来分析孔子的做法是否合理?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觉得孔子哪些地方可取,哪些地方不可取。如果你是孔子,你会如何对待子路这样的学生?
2、孔子为什么独独赞赏曾皙,说“我与点也” ?而且记录者还在曾皙发言前先制造一种气氛:“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特意表现出一种不同凡响的气象。
3、有人说“全文突出了儒家的礼乐治国的理想”请你在文中找出依据来支持这一观点。
有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在展示学习目标和出示本节课的探究课题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探究,这是非常关键的,它昭示着学生的学习起点。我在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是这样设计的:
1、把课文朗读一遍。
2、读完的小组到讲台领取探究课题,每位同学就领到的课题进行自主探究。
3、把你的见解形成书面提纲,以便于交流。
4、时间为6分钟。
有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践也证明,这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现在我们实验班分成了学习小组,六人一组,并且按组调整了座位,这就为课堂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创造了先决条件。实践也证明小组充分合作,对于提高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对于宽松和谐课堂氛围的创造,对于保证课堂效益的最大化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小组合作不能流于形式,现在课堂上有许多假合作,以合作为名,办非合作之事。表现为刚让学生合作老师就喊停,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另外学生合作没有课题,没有老师的有效指导,小组内部合作没有有效地组织,而是大喊一通完事。这些都是有待于改进的地方。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组长要认真组织本组的合作交流,每位同学都要发言。
2、发言人要整理本组内同学的观点并形成书面提纲。
3、同一课题由最先出成果的一组把自己的书面材料以提纲形式写在题板上。
有师生交流和共同展示。师生交流和共同展示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一节课的精彩处往往在此。以往别人评价语文老师只会发球不会接球,是说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发言没有有效地引导和点评,老师精彩的点评往往能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同时也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升华。老师如果只是说“好”“请坐”是远远不够的,是很贫乏的,理想状态是老师和学生应该争论交流。在课堂展示这方面,学生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是展示环节的核心,但不可忽视教师的展示。这不是老师的炫耀,而是有助于学生提高认识,当然老师的认识高度要在学生之上。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按照大屏幕出现课
题的顺序,请刚才在题板上展示成果的小组派一人到讲台来阐述本组的观点。
2、抽到同一课题的其他小组,如有异议或补充可进行展示,观点相同者不再展示。
有学生动手写作。我个人认为,学语文和学英语是不同的,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判断一个人的语文水平是否高,重点不在于他的口语运用能力,而在于书面语的运用能力,这也是重点测试的部分。比如有些人不认字,但特别能说,那么你能说他的语文学的好吗;相反有的大作家是不擅长说的,但我敢保证这人的语文绝对好。所以如果一节课没有学生动手写作将是有缺憾的。我们在课堂上应有意识的要学生把口语变成书面文字。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在自主学生环节,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见解形成书面文字;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我要求学生把本组的成果形成书面文字和提纲,在展示时要拿着书面文字;在课堂巩固提高环节我要求学生:请你把自己在刚开始所写的文字材料进行重新整理,形成一篇小短文。
有学生对文本的诵读。课堂的学习我们不能脱离文本空谈,应该是手不离书,眼不离文,言必有据。我们在解读文本时应该保证整个课堂不游离文本,并且能够让学生对文本有深度解读,有整体的把握。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我是这样设计的:我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前一定要先朗读文本,确定学生的阅读起点,同时我要求学生的发言不能脱离开文本,必须在文本中找到依据。我认为,好的状态是文本原文加上自己的理解分析最好,而一般的文本赏析文章也是这样写成的。
有充裕的时间交给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以往我们也有让学生在课堂有自主学习的理念,但往往都是理念上的,在具体操作层面流于形式的比较多。我们不要贪多图快,课堂学习的主人只能是学生,学习别人是替代不了的,特别是语文,他需要一个人认真的阅读文本,认真的思索回味,阅读的过程可在思想上受启迪,可借鉴别人的写法,并把自己阅读后的见解写出书面文字,然后慢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这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我们要压缩老师的时间,增加学生的时间。把有充裕的时间交给学生去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是需要有教学魄力的,同时这也是一种教育智慧。
四环节是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巩固提高。我认为四环节是比较便于操作的,同时也符合学生的逻辑习惯。课堂提出探讨课题和阅读文本后,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自主探究,然后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的合作交流,小组交流后要有展示环节,这是课堂的核心,基本样式是师生交流共同展示,最后一定要有巩固提高环节,要清楚地体现出课堂开始的学生学习起点和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后学生达到的高度,变化越大课堂效率越高,这是老师达成学习目标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的重要体现。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板块自主探究
要求:
1、把课文朗读一遍。
2、读完的小组到讲台领取探究课题,每位同学就领到的课题进行自主探究。
3、把你的见解形成书面提纲,以便于交流。
4、时间为6分钟。
第二板块合作探究
要求:
1、组长要认真组织本组的合作交流,每位同学都要发言。
2、发言人要整理本组内
同学的观点并形成书面提纲。
3、同一课题由最先出成果的一组把自己的书面材料以提纲形式写在题板上。
第三板块成果展示
要求:
1、按照大屏幕出现课题的顺序,请刚才在题板上展示成果的小组派一人到讲台来阐述本组的观点。
2、抽到同一课题的其他小组,如有异议或补充可进行展示,观点相同者不再展示。
第四板块巩固提高
要求: 相信通过合作探究,你的观点会更加丰富和深邃,请你把自己在刚开始所写的文字材料进行重新整理,形成一篇小短文。
以上是我探索的一个课型,我称为一个教学模式,我把它称为教学模式
(一),今后我打算搞一个系列,从课型上搞如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等,从文体上搞如古文、诗歌、散文、作文等,就某一类推出一个课例。我想借此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此恳请得到语文组各位老师的指点
第四篇: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
式
王晋娟
2013-2-26 16:18:28 来源:《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2期第75~77页
【作者简介】王晋娟(1982-),女,山西太原人,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助讲(山西太原030012)。
一、关于教学模式
1.教学模式的定义
黄甫全主编的《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指出“教学模式就是在某一教学思想和教学原理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主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规范化教学程序和操作体系。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人们在实践状态下,系统而综合地组织教学过程的诸因素,整体地操作教学活动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形式。”
当前对教学模式一般定义为: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具有相对稳定的、科学的、具体的教学程序和结构及实施的策略体系。因此,不同的学习理论对接受英语语言并使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的整个心理活动过程,有着不同的描述和分析,并得出不同的学习模式。
2.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首先,教学模式蕴涵着某种教学理论或思想,即教学理念;其次,教学模式是人为建构的,具有很强的目标指向性;第三,教学模式既要说明教学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又要有明确的运用程序的目的和条件;第四,课堂教学模式应该体现教与学的过程的基本规律,反映它们的基本理论框架并能指导学生学习和影响教师教学活动。相对于动态性、技巧性的学习方法来说,学习模式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程序性和策略性。
3.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的意义
首先,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现代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体现了素质教育教育观,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其次,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和发展。科学的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的特点:使课堂教学系统化;使课堂教学自动化;使课堂教学目标化;使课堂教学最优化。第三,课堂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建立不同层次的、多方面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可以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英语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英语教师往往为了“升学率”或完成教学任务,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不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不能够给学生树立“语言是交流的重要工具”这一理念,单纯地、机械地训练学生,使学生失去了在实际生活中用英语去交流的机会。
2.英语课堂教学过分利用物质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广大教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一要求的重要程度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广大小学英语教师利用物质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手段,但是,如果激励手段仅局限于这堂课奖桔子,下堂课奖气球,再下次奖贴画等等,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目标就会变成为得奖品而学习,而不是为获取知识而学习。这一刺激法也就失去了意义。
3.英语课堂,特别是公开课过于追求华丽的表象
英语课堂形式应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但是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尤其是公开课,教师为了展示自己运用计算机的熟练程度,频繁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虽然课堂形式变得丰富多彩了,但是作为听者的学生来说,只在关注眼花缭乱的课件,参与繁多的活动,对于教材内容的接受少之又少,一堂课结束后根本没有获得知识的满足感,只有一种感觉:真累,终于结束了。而作为观摩者来说,只能看到华丽的表象,而对于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没有任何体验。
4.英语课堂的交际对话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英语课上,教师指着手中的书问:“What's this?”学生齐声回答:“It's a book.”教师肯定回答并称赞:“You're clever.”又指着远处的门问:“What's that?”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
这是小学英语课堂中复习环节最常见的场景,尤其出现在公开课或观摩课。表面让人觉得课堂气氛活跃,但不知道教师在课后是否认真反思过,这样的问答有意义吗?这样的提问会给学生怎样的刺激呢?能带给学生多少帮助呢?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教学模式探究
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批转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改革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制和构建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的任务。2001年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并提出要加快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育部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小学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把小学课程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这一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小学课程的目的,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开展的。实施“课堂教学活动化,教学活动任务化,任务教学主体化”是小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语言知识并形成能力的有效的教学模式。针对传统英语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的几点建议:
1.注重小学生的亲身体验、实践参与和创造
小学生具有模仿力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心理负担轻、表现欲强和创造精神强等特点,这是儿童学英语的优势;但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弱,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不喜欢单词的机械的重复与训练。教师要充分注意儿童的这些特点,要通过适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生理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把学英语与做事情联系起来,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语用环境,使学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绪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努力开展自主学习。
教师必须突破以教师为中心、老师教学生跟读、重语法教学的旧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语言运用环境,在语境中学习语言知识,并形成初步的交流能力。教师尽量不要讲解语法概念,要采用听、说、唱、玩、演等形式,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使小学生从枯燥的语言知识的讲解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
2.注重小学生稳定兴趣的培养,实施兴趣教学,寓教于乐,寓教于做
从生理角度看,大脑神经细胞只有处于兴奋状态时才能进行积极的思考,而兴趣是刺激和增强细胞活动的动力。从心理角度看,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是提高学习效果和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兴趣有两种:暂时兴趣和长期稳定的兴趣,这两种兴趣都是小学生学习英语所必需的,比较起来,长期稳定的学习兴趣对学习者的影响要大得多,如何保持小学生的长期稳定的兴趣呢?
首先,利用小学生无意注意,加强直观教学(如体态、图片、事务、模型、卡通片、简笔画、投影电视等);其次,教学方式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如歌曲、故事、猜谜、游戏、模拟表演、为电视片配音等),通过不断变换的方式,调节小学生大脑的活动,减少单调的机械重复的刺激给小学生带来的疲劳。第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互动,增强感知,以加强感知效果。第四,充分利用情景教学,促进小学生的记忆,启发思维,使教学形象化,让学生身临其境,实际运用。第五,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成功感是英语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情感因素,在交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语言实践,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的口语、语法语音错误等不要立即纠正。有的语言学家认为儿童学外语是熏陶出来的,不是纠正出来的,这话不无道理。
针对儿童表现欲强、竞争意识强等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适当展开竞赛活动,使小学生既尝试成功,享受成功的情感,又促进能力的发展,并使智力得到开发。有一点值得注意:唱歌、游戏、表演等愉悦学生身心的活动对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产生和维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暂时兴趣,教师要适当利用这些活动服务于教学,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从而形成和发展具有个性倾向的长期稳定的兴趣。
3.抓住英语课堂的本质,让学生得到发展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材”。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正确把握教材的要求,教师不能被困在教材这个牢笼里,而应适当拓宽。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分级目标,就给教师们提供了选择教材、驾驭教材的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份机遇。教师应该变通教材,把教材定位得稍高些。记得有专家这样说:“教师要求学生10分,学生可能掌握7分;教师要求学生掌握7分,学生可能掌握5分。”我们的学生具有无穷的潜力,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得到尽可能大的发展。
4.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换句话说,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思维,会思维才会发展得更快、更好。意大利著名导演罗思特·马西里尼曾说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话:“再没有比思考更快乐的事”,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小孩在英语课中感到快乐,让他们感觉到思考的快乐,那么,这种快乐将会深刻而持久。学生在思考中同时还能感受到自我的价值,“我学会思考了,我学会学习了。”
不要对明知故问感兴趣,无论是什么内容,教师都要记得:给学生制造一定的信息差。那样编出的对话才会更真实、更有意义。比如教学“How many”句型,教师在发问时就可让学生快速浏览一遍事物后消失,让学生以猜的形式给出不同答案。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不断闪现跳动的火花,学生才会得以一定程度的发展。
总而言之,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可以实践和总结出不同的规律和不同的教学模式。我坚信只要人人都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充满希望,积极求索,认真反思,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将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
【参考文献】
[1]张迎春.新课程教师读本·通识[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王茂金.新课程教师读本·英语[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是实现有效课堂的手段
教学不仅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感到有趣、新奇,这就要求教师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各种方法。如“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1.当“小老师”、“模仿秀”
比如“talk about it”这一模块中,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带表情说句子。还可以鼓励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领读句子。让他们模仿教师平时上课时的表情、动作,鼓励他们学者使用课堂用语。2.把身体语言带入课堂
在教单词或句子时,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做动作,甚至做夸张的动作或用夸张的语调朗读,学生特别喜欢。学完单词后,老师做出动作,学生就会说出这个单词。3.表演法 例如我常用的表演法是让学生利用每课的前五分钟表演、巩固已学句子,具体做法是:学习小组表演对话,能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也没关系。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感到有说错要批评的压力。
另外,我还常常让学生“唱英语歌曲”、“说绕口令”、“做游戏”等。由于教学方法的多彩多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学生的个性。4.运用边画边说的方法
新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图文并茂,无论Student Book还是Activity Book到处都体现了这一特点。绘画是一项眼、手、脑等并用的活动,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它一则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二则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关注课堂实效,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有效性课堂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不断探索、研究,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
设计丰富的有效活动,为有效课堂提供铺垫
英语教学大多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主要目标,重视学生成绩高低,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教”,而忽视“学”;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现象都无疑有悖于语言教学规律,结果是教师把一门活生生的语言实践课,上成了枯燥乏味、毫无生机的呆板课。导致一大批英语专业高才生高分低能,在工作中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极差。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到头来耳听不懂,口不能言。
因此,教师要在遵循小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和不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的前提下,依据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使活动形式与教学内容相关,能为目标服务;使活动形式多而不乱,有语言知识作支撑;使活动活而有序,具有可操作性;使活动真实,并体现开放性;同时还应考虑活动的实践性、交际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等多种因素,使每个活动在目标下有机地联系起来,并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达成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提供给学生说英语、听英语、练英语、用英语的机会,达到语言交际目的,改变重视现成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过程;改变重视向学生灌输,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改变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
1、开展各种竞赛。如朗诵比赛、默写单词竞赛、听写竞赛、日常口语交际竞赛等。
2、让学生自办英语广播、英语黑板报、根据课文内容自编短剧。
3、让学生参加英语角活动。
第五篇:高中英语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思考[定稿]
太和中学
四木林
高中英语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思考
------一堂阅读教学课的整理
摘 要:新课改的前提下,对于高中的英语教学提出了许多挑战,面对于此,我正在自己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探索适合学生、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文章通过对一堂高中阅读课的回顾和整理,探索如何怎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符合新一轮课改的理念。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模式;主动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改也逐步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和教学中来,刚从传统教育走出来的我们,面对新课改,感到有点手足无措,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关培训和学习,我们认识到:不管课堂的模式怎样改变,课改的最终目的还是为学生,为了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什么要课改?达尔文的进化论警示着我们,适者生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在发展,作为社会主要构建者的人如果不发展,则将被时代所淘汰。而人的发展,来源于创新,来源于创新思维,来源于培养创新思维的教育。而传统教学过程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崇尚权威,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改变现状,推行课改。
什么是改革?即改掉存在的,不合理的部分,使之更加完善。它是一种传承与创新,而不是对原有东西的全盘抹杀。怎样在教学当中来推行课程改革呢?怎样在变与不变中找到切入点呢?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太和中学
四木林
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是符合新一轮课改的要求呢?学生围坐在一起,讨论讨论就是课改了吗?课堂上教师讲10分钟,其余时间都让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课改吗?按照导学案,让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再评讲就是课改吗?或者直接把课堂交给学生,由他们自学,自讲,老师从旁点评就是课改吗?如果人人都按一个模式操作,久而久之,又会不会变成另一种传统呢?
下面,我们通过对一堂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整理,探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是符合课改理念的。这堂阅读课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第四单元(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stars),整个教学设计分为四个阶段。
一、感知(Perceiving)
在这一阶段,用“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astronomy?” 来组织师生互动活动,了解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熟悉程度,激活课堂;结合学生已由的地理知识和学生教材Warming-up部分关于太阳系的图文,引导学生猜测并感知八大行星的英文及其内涵(图一)。最终通过生命的存在,导入地球,引入新课---How Life Begin on the Earth?
二、预测(Prediction)
第二阶段紧接第一阶段,抛出问题:How did life begin on the earth? How did the earth come into existence? Can you guess what 太和中学
四木林
the first life form on the earth is? How did human being come into being? 结合文中穿插的图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大胆预测文章内容,扩宽思维,为第三阶段的阅读做好思想准备。
三、阅读(Reading)
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热身,学生对本单元的话题及本节课所要阅读的文章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就进入阅读阶段,这个阶段又分了两个步骤:
步骤一:让学生带着第二阶段的预测的内容,通读文章,检验自己的预测结果是否与文章的内容一致,并在文中标出相关内容的出处。
步骤二: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相关练习,并画出文章的脉络图,教师从旁指导,让学生尽可能详细而准确地画出地球及其上面的生命的起源发展过程,进而准确地理解文章。选择一组比较详细的图解呈现在黑板上,师生一起讨论将其完善。(图二)
四、复述(Retelling & Reviewing)
此阶段让学生以图二为依据,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地球及其生命的起源的过程,根据情况,教师可以先做师范。课后各小组整理出一篇读书报告以书面的方式呈现出来,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太和中学
四木林
图一(上)图二(下)
太和中学
四木林
本堂阅读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切入,通过预测探讨,导入新知识的学习当中,然后又通过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知识并用脉络图清晰地展示出来。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发现意识,有助于学生潜力的开发,有助于养成自动自发的学习习惯,以及日后的独立求知和研究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老师讲解变为主动的学习探讨过程。同时,这也是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高中阅读课的目的是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训练学生从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概述的能力,而非掌握语言形式。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结合实际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每堂课有每堂课的实际,只有适应学生学习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才是才是最好的。如果每堂课都按一个模式操作,那么新课改只不过是用新模式替代了旧模式而已,从一种机械学习到另一种机械学习。因此,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多变的。我们教师应该从本地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教材重点,找到切合点,创造英语学习语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主动的快乐地学习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