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高中生的品行教育(推荐)
加强中学生品行教育
[摘要]当今各种学生问题指明了当今品行教育的缺失,本文从中学生存的在的品性问题、存在品行问题的原因、加强品行教育的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品行教育
问题
原因
措施
说起中学教育,基本上所有人把它和文化课学习和考大学等价起来,但吸烟、玩手机、泡网吧、早恋、攀比消费······这些不良现象在中学生中越来越普遍,给中学教育敲响了警钟。导致中学生形成这些不良行为最主要原因就是现在的教育过分注重分数和升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品行方面的教育。中学教育仅仅抓文化课学习、抓成绩是不行的,对中学生的品行教育要同样重视,通过品行教育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正确引导、示范、培养。从现在情况来看,加强中学生的品行教育是迫切的、必要的。
一.中学生品行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礼貌和文明用语
尊敬师长、主动向师长问好是每一个学生应有的品德,但是现在的大部分中学生没有这种习惯,他们一般能主动向班主任问好但多半是因为班主任是他们的直接管理者,对于其他老师甚至是校长基本上视而不见的,有些学生是以自己好恶为标准选择性向师长问好,并没有从礼貌和美德的角度去看待尊敬师长这个问题。同时学生缺少文明用语习惯,同学之间动不动脏话相向,甚至学生之间用脏话交流成为了一种习惯。
2.玩手机、吸烟、泡网吧、早恋
这可以说是中学生的四大问题,作为中学生,一方面他们年龄大了,比较独立了,喜欢、想往接触新事物,另一方面缺少思想上的成熟,自控能力低,容易沉迷于以上不良行为中。这些不良行为要用大量的花费去维持,中学生没有收入来源只能找向家长要钱,家长肯定不支持这方面的消费,所以他们只能用其他理由骗取,这无形中养成了中学生欺骗、不诚实的习惯,甚至有些学生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偷窃的毛病。同时这些不良行为容易使得学生之间相互攀比竞争,结交社会人员,甚至在社会不良人员的误导下发生犯罪行为。
3.不知勤俭,浪费严重
现在家长给自己孩子生活费时从不吝啬,他们可能觉得给自己孩子多给钱是爱孩子、关心孩子的表现,但是孩子们大多是娇生惯养的,很少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观念。面对五花八门、乱七八糟的消费项目,学生们缺少勤俭节约的观念,手里有多少钱就花多少。有些家长从不过问自己孩子要钱的理由,要多少给多少,甚至还要多给,渐渐助长了自己孩子乱消费的习惯,他们很多的消费是完全没必要的,并切同学之间相互攀比心理对胡乱消费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目标、理想的缺失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因素、个人品行等各种原因,现在的高中生缺少人生奋斗的目标,没有远大的理想,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态度在学校混日子。他们的心思不在学习和成才上,他们的心思放在了享乐、逃避、放纵上,而他们因为漫无目的、无所事事更加容易导致各种不良品行的产生。
二.中学生存在品行问题的原因
1.现在教育过于重视文化知识传授
新一轮课改在全国混混烈烈地开展,全国掀起了新课改的热潮。但纵观历史上的几次课改,其重心在都在课程上,对品行教育关注甚少,这导致“越是课改,越是注重文化知识,越是淡化品行教育”的规律产生。教育应该是先把教怎么做人放在第一位,但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家长和老师眼中只有分数,学校开设课目只有文化课,学校甚至以分数来看待一个学生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家长唯恐自己孩子考不上大学还要让孩子在节假日参加各种补习班,对孩子的生活起居大包大办。家长和老师们认为只要把学生从入大学就万事大吉了,但现在的高校日渐浮躁、虚荣,空有“大学”之名。缺少最起码的品行修养的学生纵使通过分数顺利考入大学,他们的品行短板会对他们以后的发展造成越来越明显的障碍。
2.家长的过分溺爱和娇宠
在我国施行计划生育的大背景下,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因为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往往会给予自己孩子过分的溺爱和娇宠,却忽视了对品行方面的正确引导。孩子本应该自己完成的、自己承受的、自己经历的都被家长们给完成了,他们觉得这是在疼孩子,实际上却害了孩子。家长们见不得自己孩子受挫折或者所谓的“伤害”,有些家长的孩子在学校受到稍重的批评,家长们就不分青红皂白跑到学校闹事,甚至殴打教师。每当出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学校领导不仅不敢帮助教师,还要教师向家长赔礼道歉。当老师的心被伤透后,学生的成长永远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再也不会付出心血,他们会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教育教学,最终受害者还是每一个家长自己的孩子。3.社会环境和舆论
当前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和风气对中学生造成了严重的误导,我们一直倡导中华传统美德,但是现在的社会环境中传统美德消失殆尽,学生耳濡目染的多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欺诈、防范、暴力,他们缺少形成良好品行的环境。另外当学校与学生或家长发生纠纷时,社会舆论总是借机发挥讨论教育问题,目标一致指责学校、教师,这也误导一些家长大肆挖苦、诽谤学校、教师。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慢慢形成不尊敬教师、不听管教、失去学习兴趣的问题。
三.加强品行教育的措施
1.充分利用班会课
班主任是施行品行教育的关键人,在学校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也是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可以在每学期召开几次关于品行养成方面的班会课,形式可以是班主任宣讲,可以是观看相关视频,也可以是发动班级大讨论。
2.发动家长参与品行教育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最相信、最重视的还是自己父母的观点、看法,家长的言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拼箱养成影响非常大。学校要发动家长参与到对学生品行教育的行动中,与家长探讨实施品行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家长一方面要注重言传身教,给孩子正确的引导、示范,另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给孩子提供养成良好品行的环境。
3.开设品行教育的校本课程
结合新课改开设校本课程的观点,学校可以专门开设品行教育方面的校本课程,如开发《品行与发展》《公德与社会》等课程,这些课程定为必修课。学生在《品行与发展》中学习个人品行的养成,知道品行对其形象、社会地位的影响,明确品行对自己终生发展的意义,在《公德与社会》中了解基本的社会公德,知道社会公德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
4.教师注重个人素养,要起到为人师表作用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也有引导、示范作用,教师不能只将目光局限在知识教学上,教师更要注重个人修养,给学生起表率作用。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言行,对学生不但进行知识的传授,也要展现良好的品行,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自身的魅力影响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5.合理有效处理学生的品行问题
对学生存在的品行问题进行合理有效处理能帮助学生改掉品行问题,形成良好品行。对学生要严中有爱,奖惩结合,要满怀爱心去培养学生,但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犯错误了就应该受到相应的惩罚,好人好事也要及时表扬、奖励,教育必须奖惩结合、奖惩分明,才能让学生有“尊”和“遵”的意识,在品行养成上正确发展。当然,惩罚是外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才是核心,惩罚形式要合理选择,决不能因为惩罚而伤害学生。同时,在惩罚之外,对问题学生要进行说服、引导,让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转变过来。
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人,教育的根本是先成人,后成才。我们要正视当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改进,在学生品行问题越来越多的今天,品行教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当品行教育系统地、严谨地展开后,学生的品行问题会得到改观,教育的真正价值也将得到体现。
[参考文章] 1.黄玉源等.关于我国教育体系中品行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新课程研究.2011(219).2.郎加曲措.加强学生品行教育,重在做好习惯教育.西藏科技.2011(4).3.胡玲.中美青少年品格教育的差异比较及其启示.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1).
第二篇:高中生社会公德及品行调查报告
高中生社会公德及品行调查报告
前言
随着暑假的结束,这次由通辽实验中学所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性调查也进入了最后的阶段。
本小组的此次社会调查以“中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及品行”为调查的主题,以分发书面问卷形式及网络问卷形式的匿名调查问卷为调查方式,以在校高中生为主要调查对象,范围涉及通辽实验中学现高二年级共六个分四种类型的班级内同学及在网络上的热心网友共112人,其中男生占总人数的53%,女生占总人数的47%。
本调查小组认为,本次社会调查的目的为:通过社会调查,发现并提出现今高中生思想品行的种种值得称道之处与有待解决的问题,为高中生日后的思想品行的发展提出建议,呼吁社会重视中学生思想品格的培养。本次社会调查的意义为: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为今后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并通过调查报告,鼓励高中生养成良好的品行。在前言的最后,衷心感谢所有参与调查的热心同学,是您们的支持使我们的调查一步步的走到现在。
正文部分
社会公德,简称“公德”。是指人类长期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是指以国家、集体、民族、社会等有关的道德。而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即社会公德要求下人们应具有的品行有以下几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这是某权威网站上对社会公德以及受社会公德约束的品行在最大角度上的定义。但这种定义同样存在缺陷,尽管使人从大体上了解了这两种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并没有将这种抽象转化为更为人接受的比喻与实例,单凭这些定义,是无法使人们身体力行或分辨某些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的道德与否仍有困难。1
但这就是大部分高中生对社会公德品行的理解程度。
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约59%的被调查高中生表示,他们心中的社会公德是一个虽然存在但比较模糊的概念。另有分别为2%和4%的被调查人明确的表示自己心中没有社会公德的概念或不确定自己是否有关于社会公德的定义,综合来看,对社会公德的认识不足的人数竟占了被调查总人数的65%。
还有一个侧面可以显示出这个问题,社会公德基本要求中有一项“遵纪守法”的内容是这样陈述的:法律是对公民行为的必要约束及规范,是对道理的补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是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
也就是说,凡是有违法规的行为,全部是违反社会公德要求的行为。但是在调查问卷的结果中显现,在调查问卷没有强调题目可多选的情况下,有两道有关区分社会公德与法纪法规的题目收到了这样的效果:
第一道题目中,有25%的人认为题目中陈述的问题有违法纪法规,但这些人中只有一人同时选择了这既有违法纪法规,又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第二道题中,有41%的人认为题目中陈述的问题有违法纪法规,但这些人中也只有1人同时选择了这既是有违法纪法规,又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当然,这么回答的只是同一位同学。
这显示的是高中生对社会公德及其内容的整体认知不够清晰的事实,这不是一个小问题。
因此,尽管在问卷调查中,有94%的被调查人支持并同意中学生在公共汽车上给弱势群体让座,有90%的被调查人认为捐款是体现一个人社会责任感与社会公德心的方式,每一次捐款都是值得的,有79%的被调查人表示在看到有人破坏公共电话亭时要勇敢的站出来同这些人作斗争而只有21%的人坦言自己不会去管那种“闲事”,但事实呢?
常坐公共汽车的人不难发现,公共汽车上让座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笔者前几日坐公共汽车,就亲眼见到几位穿着校服的学生在拥挤的车厢内全然不顾身后站着的妇女自顾自的望着窗外。而在捐款的问题上,被调查人中有63%的人表示从未进行过随处有机会的私人名义的捐款,而只是在学校组织活动中进行过一定义务性的捐款,而笔者就读的初中甚至要通过公示各班的捐款数额来刺激捐款的积极性,也曾有一次帮助学校清点捐款的经历,在班级的捐款记录上竟赫然有某
人几角几分的记录,而收到的捐款中有大量的小额纸币和硬币,清点了十几个班级的捐款,小额纸币堆成了小山,而十元以上的纸币只有薄薄一打,总捐款数额不过几千元,与之相对的事实是现在中学生每月的零花钱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不在话下,由此可见,这样的捐款怕不是出自学生内在的公益心,只是完成学校安排的任务而已。而公共电话亭问题更是显而易见,仅我们校园内连成一排的公共电话亭,却连显示屏都打不开,这不像外面的电话亭那样有不轨之人偷窃,只是单纯的破坏,而这些破坏者都是学生,而其他的人这时却都是“不管闲事”之人,那79%要勇敢站出来的同学此时亦不知所踪,由此可见,很多人知道应该做什么,但是却不能付诸行动。这更是我们全社会都存在的问题。
结语
问卷调查的结果是乐观的,这些结果还是体现了高中生们的一份社会公德心,而这是高中生们受在现今普及于大街小巷的社会公德教育影响而产生的品格上的发展与进步的体现。
但是,问题仍然存在,这是必须要正视的的问题,有小见大,这份参与人数有限的调查仍然体现着当代高中生这一整体的问题,社会公德意识模糊,社会公德实践不足是大多数中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社会公德一方面肯定、维护和促进一切有利于或有助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行为;另一方面否定、抑制和阻止一切有碍于或有害于社会和个人生存、发展和完善的思想和行为。”“如果社会公德遭到了践踏和破坏,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就可能会崩溃,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也将遭到破坏。”这是对社会公德重要性的解释。可见,社会公德的维护与发展对个人与社会都具有同样重要的重要作用,有专家指出,当代中国的国民素质已跌至谷底,而将国民素质提升需要的是全民的努力,更是需要下一代的努力,今日的中学生就是十年二十年后中国的脊梁,他们的素质将决定未来中国的走向,他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及与之相应的品行将影响他们的一生和中国社会的精神文明风貌,孔子在两千多年前为“天下为公”描绘的太平盛世,其根基正是全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其重要性可见一般。
对中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深度培养需要中学生自己的努力,但更需要社会的支持与关注。给中学生一个发展社会公德的环境,垃圾有“箱”可以投;内急有“所”可以上;公共场所无不文明行为;社区学校开设德育教育;中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切身感受社会公德的内涵等等。由浅入深的将社会公德意识深入人心,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培养中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方式。
—通辽实验中学高二·二十二班 第一组
附件: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问卷汇总表。
第三篇:讲道德品行教育心得体会(推荐)
讲道德品行教育心得体会
中央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方案提出,做合格党员,就是要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其中,“讲道德、有品行”是做合格党员的重要标准之一。俗话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讲道德、有品行要坚定理想信念。要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牢固树立党员意识、全局意识和宗旨意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始终保持谦虚谨慎、锐意创新的良好精神状态,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工作中高度负责。
讲道德、有品行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做为一名党员干部,一言一行,举足轻重;对于机关干部来说,品行是一条底线,没有好的品行就没有做一名好干部的资格。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从点滴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习惯,这对保持优良的党风、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和开创党的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讲道德、有品行要从小事做起。党员的作风养成,要从日常处着手,从点滴中做起,从小事上破题,从细节上加分。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带头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坚决抵制歪风邪气。要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立德、修德、践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守住做人、处事、交友的底线。
讲道德、有品行务必做到克己自律、清正廉洁。要时刻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遵纪守规,自觉接受监督,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第四篇:道德品行教育心得体会
道德品行教育心得体会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以此为契机,从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打牢干部立身做人的思想根基。但也要看到,与上级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指示要求相比,与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相比,与干部队伍肩负的重大责任相比,干部队伍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修养上仍需要进一步加强,需要着重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坚定信念、心存目标,解决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问题。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信念是力量,信念是脊梁。有了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目标,就会在面对考验时胜不骄败不馁,就会在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就会在诱惑出现时保持应有的政治定力。如果一个人没有信念、没有目标,就会混时度日,甚至及时行乐,迟早会在思想道德上打开缺口。因此,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坚定信念、心存目标,不能搞空对空,更不能好高骛远,一定要从实际出发。
二要务本干事、恪尽职守,解决不负责任、不务正业的问题。现阶段,在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因受编制限制,一些同志认为能力再强也是白搭,干得再好也是白干;有的工作不认真不负责不踏实,出了问题找各种借口;有的能力素质不过关,却没有一点紧迫感危机感,还自我感觉良好等。总之,当前干部队伍出现的动力不足、标准不高、能力弱化等问题,说到底就是缺乏务本干事的职业精神和应有的职业道德。在选人用人上要坚决打破论资排辈的陈规陋习,真正树立起多劳多得、优胜劣汰、奖勤罚懒的鲜明导向,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生动局面。
三要淡泊名利、感恩知足,解决私心过重、个人至上的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是一个牺牲小我、约束自我的过程,没有淡泊名利、感恩知足的心态,是很难守住道德底线的。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少数同志心态不正,把自己看得太高,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做到“三个正确对待”:一要正确对待自己。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是人生的智慧,也是成功之道。老子《道德经》有一句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讲得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要多想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的长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向前发展;二要正确对待进步。人人都想进步,人人都想发展。这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必须的。但关键的问题是,怎么看待进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实现进步。现在有的同志过于看重职务的进步,甚至把提职当作衡量进步的唯一标准;有的同志很少在提高素质、干好工作上用心思,却在拉关系、找门子上挖空心思等,这些都是极端错误的。我们一定要强化靠素质立身、靠实绩进步的观念,真正把主要精力放在干正事、强素质上;三要正确对待组织。党员干部一定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组织、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始终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听从组织安排;个人服从集体,处处为集体作贡献。
四要头脑清醒、大局在胸,解决利令智昏、目光短浅的问题。大多数党员干部在恪守思想道德准则上是比较自觉的,但有时会被眼前的一点利益迷住了视线,在蝇头小利面前坏了规矩,结果是贪了小便宜吃了大亏,损害了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恪守道德准则,切实把握好自己,主要是算好“三笔账”:一是算好得与失的账。得与失是相对的,没有永远的“得”、绝对的“得”,也没有永远的“失”、绝对的“失”。有些事一时看似吃了亏,但从长远看是真正的收获,有些事看似是得到了,但心理负担却更重了,背的包袱更沉了,甚至埋下祸患;二是算好公与私的账。人人都有私心,关键是不能私心过重,不能处处只想自己。我们应该有“无私”的境界,也要有“无私”的智慧,真正把公与私的账算明白;三是算好名与利的账。名和利都是“得”,有时还要看你要什么。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好名声都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坏名声的由来有时只因一件小事就被毁掉,不要被蝇头小利搞坏了名声、搞没了威信。
五要坚持原则、严格自律,解决党性淡化、要求不严的问题。讲原则、重自律,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守住道德底线的重要保证。一些同志道德失范,甚至出问题、栽跟头,都是党性淡化、自律不严的结果。解决这个问题,重点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要解决交往过滥的问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多交积极上进、有真才实学、真诚厚道的朋友,多与基层群众交朋友;二要解决滥用权力的问题。权力是公器,本质在公正公平。我们应该对权力怀揣敬畏之心,做到慎用权、用好权,真正把权力用在单位建设上,用在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上,用在维护安全稳定上;三要解决贪图享乐的问题。艰苦奋斗是强国兴家之道,贪图享乐是败家毁业之途。很多人出问题往往是从淡忘艰苦奋斗、追求享乐生活开始的。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葆政治本色。
第五篇:品行教育德育论文
浅谈如何加强孩子品行教育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又是学生生活中的引路人。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努力提高师德素养、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用雷锋精神立德树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养成教育中,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促使学生做一个会学习、知荣辱、明礼仪、会自理、担责任、有教养、守公德的好孩子。教师是红烛,是园丁,是人梯,是渡船,是工程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艺术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可贵的仁爱之心、无私的奉献精神、崇高的理想信念及道德情操。
一、以身作则,用奉献播撒希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陶学生。工作中,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还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老师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是无形的榜样。工作几十年,我从不因私人事情请假,即使是因公不得不请假,我也早将课程进行合理调整,及早赶回,而我所教授的学生无论哪一届都没有无故请假的现象。我想,这就是言传身教的作用吧。记得教一年级时,班上学生年龄小,班上课桌每次都是歪歪扭扭,教室乱扔乱丢现象严重,多次强调效果总是不明显。于是,我进班里的第一件事就是自己动手摆正课桌,自己弯腰捡纸屑,然后把教室扫干净。慢慢地,我发现有几个同学加入到我的队伍,主动和我一起把课桌摆放整齐,渐渐地,几乎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从那以后,我班的课桌总是摆放得井井有条,教室每天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我想,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吧。
二、以人为本,用爱心激发潜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把孩子培养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作为老师要用一个教育者的良知对待每个学生,用爱心转化,用细心激发,用耐心培育,给予他们更多的教育、帮助和关爱。有位哲人说:“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教育的本质是受教育者从不完整到完整,从不完美到完美,从失误发展成为成功。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就要求老师像和煦的阳光、蒙蒙的细雨,温暖、滋润着孩子。如红烛一般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谆谆善诱,把孩子领进知识大门。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他们所犯的某些错误是成长中的必然,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去教育、鼓励、帮助、引导。我教二年级时,班上纪律不好,我不在班上时教室里面经常“谈笑风生”,我一进教室不知他们在干什么。班上一个叫小俊的孩子,由于父母溺爱,性格有点孤高,人很聪明,但是不爱学习,非常调皮,我试着用各种方法让他把时间利用起来。虽然纪律好了,但是学习积极性仍然不高,经常坐着发呆,哪怕一支铅笔也能“研究”一个早上,这个问题让我冥思苦想都没法解决。直到有一天,我教授公开课《荷叶圆圆》时,由于教室里面多了几个听课老师,其他同学都小心谨慎不敢发言,只有他思维活跃、踊跃回答问题,我让他多次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并根据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这一下,他的兴趣被提起来了,边表演边读。读完我表扬他演得好,读音准,有感情,倘若声音能更大点就好了,当他坐下时,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在以后的语文课上,我经常让他发言,也经常让他来朗读课文。他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晨读纪律也好了起来。成绩更是突飞猛进,并且带动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的气氛更加活跃了。他的家长来到学校表示感谢,好奇的问我用什么方法让他的成绩如此进步,我笑着说:“他很聪明,可是我们班上的明星。”老师的爱心,鼓励着学生体验了成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充盈而诗意地参与教育教学过程,这是老师的一种幸福与快乐。
三、以生为本,用智慧诠释责任,培养学生美好的品质。
正确培养和使用班干部,在班级中班干部是班集体的骨干,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学生的学习榜样。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和培养积极分子,并通过他们把全班同学组织起来,形成优秀的班集体。并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我们班开展了以“学雷锋见行动”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让学生真正感知雷锋,感悟雷锋。让“雷锋”进课堂,认识雷锋、了解雷锋,学雷锋事迹,写雷锋日记,播放雷锋歌曲,讲雷锋故事,通过“爱心义卖”、“爱粮节粮”、“爱护环境,爱护家园”等活动,雷锋之花开遍校园,让雷锋精神深入人心,让雷锋精神在每个学生身上体现、发光,引导他们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结合以雷锋精神引领品行教育的主题活动,开展征文竞赛,续写雷锋日记比赛,努力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善于发现和挖掘的学生的潜力。我所指导的学生王静怡参加《爱粮节粮》征文比赛,荣获镇级一等奖。平时注意加强品行教育,培养责任心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议论和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有的学生不注意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做小事。如:放学没关门窗就走了、大白天灯开着却不以为然......针对这种情况,我给他们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辩论,列举身边发生的小事造成危害的故事,得出结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明白“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巨大作用。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明意识,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地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