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中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
目前大多中职学校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学生基础差底子薄,英语课几乎没有几个学生喜欢听、跟得上,与其教师强行灌输,不如让学生主动探究。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与交流、探讨而得到的。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探究不是在教师指令下被动进行的,而是通过自我去发现、验证。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情境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具体而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实际情境发现问题,在实际情境中分析探索、解决问题,在实际情境中实现知识的建构,在实际情境中创新应用知识,营造情境需要教师的智慧,教师要“眼中有情境,手中有资源,心中有学生”,另外教师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情境,使英语课堂生动有趣。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做大量的工作来优化课堂。一方面,采取措施使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乐于上英语课。教师应在课堂上安排多种多样的形式,通过时间分割,每项活动的时间都不长,使学生感到时间过得很快。除讲授课本内容,还要安排一些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例如:每次课由班干部用英语轮流报告班上出勤情况;由值日生汇报当天的天气、新闻。或说一个名言,谜语,笑话,也可以讲述一个有趣的英语故事。由于学生课前大多做了充分准备,所以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或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给学生播放一些英语经典电影片段以及内容健康的最新英语大片。
二、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富有亲和力的课堂
师生关系决定着课堂上教学的效果,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在于就是要用自己对教育、对学生深深的爱来营造课堂气氛,用博爱的心灵来缩短师生之间心灵上的距离,如果说教学方法就是一把开启学生智慧与心灵的钥匙,那么教师的亲和力就是让这些钥匙发挥作用的开关,积极的课堂氛围,才适合学生求知的特点,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营造融洽、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学生学习与思维的发展。从教育学生的角度来说,融洽和谐的氛围,能够让学生受到感染的熏陶,只有赋予知识与情感,知识才会变得鲜活与生命的活力,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课堂气氛的融洽与和谐,让学生处于心理安全的状态,能够让学生的思维不受压抑,自由思考、自由表达,无所不及,畅所欲言。只有教师彻底解放学生,还给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潜能,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启发与引导,彻底改变学生改变学习的现状,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
三、加强自主学习的学法指导
目前适合中职生英语学习的辅助教材很少,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开发,编写适合本校学生《中职英语课程学习指南》或《自主学习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南》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学生在明确自己的单元学习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回答一系列问题,逐步完成单元学习,并通过每单元所提供的提示性反思、评价性问题,对本单元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评价,逐步对自己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形成习惯,自主学习能力。让教材适合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合教材。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主性,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技巧,如记忆单词、预习新课,阅读理解,以及英语听说读写的一般规律和技巧。
四、转变自主学习的评价机制
评价具有激励与导向功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进行互评,充分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碰撞,达到互相激活的目的,对学生的回答,可以进行延迟性评价,其目的就是不要急于给学生一个确定的结论,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的快乐,让学生体会自己发现知识的快乐,在学生进行充分的独立思考与对话交流之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客观、准确、公正、鼓励性、积极地评价,教师的评价应该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尤其要注意学生最敏感的自尊心,教师鼓励性的评价,可以激活课堂气氛,激发更多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的方式方法,更要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教师要对学生多一份关怀与期待,多一份宽容与真诚,教师要用真诚的善意来表露自己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教师的鼓励评价,对学生来讲是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可以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潜能,让学生主动求知、求发展。请老师们记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看到自己优秀的一面,找到自信和自尊。设立学习进步奖,可以给有进步的差生登台领奖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希望,看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得到认可,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建立个性化、过程性的自主学习管理体系,五、营造适合自主学习的物质环境
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尽量营造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物质环境。中职学生学习过程的枯燥与乏味,从很大的程度上来讲是学生学习资源匮乏,知识呈现形式单调,教师的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教学方法单一死板所致,同样的知识为什么有些教师上课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为什么有的教师上课学生就昏昏欲睡,无动于衷,未来社会教师的差别从很大程度上来讲,是拥有分析与使用信息资源的差别。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与教材的性质,选择丰富的课程材料,多样化的呈现方式,极大地丰富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触觉渠道,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同化能力。
学校应给予学生以学习场所,学习资源和学习辅助设备上的便利。例如,图馆、机房、语音实验室全天对学生开放;学习资源不但是指各种学习材料,还应该包括多种学习手段和条件,如多媒体和互联网络、广播、电视、录像等。如果学生需要开展课题研究,可以提供相关的研究器具;如果学生需要查阅资料,可以免费在学校的任何一台电脑上下载资料。
丰富英语课外活动,英语课外活动是整个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必不可少的形式。校学生会可协助英语教师定期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兴趣小组、英语听力比赛、英语歌曲比赛、英语小品比赛等活动;要充分利用外教资源,由他们来定期举办英语讲座;每周的英语角,教师也应在场,带动学生说英语。
总之,教学实践表明,“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学会求知,并在获取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在英语学习中体现自主,才能有效地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知识探索的导航者”。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愉悦地接受知识。可以在中职学校学生中尝试和推广。
第二篇:中职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初探
中职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初探
【摘要】现代企业需求的新变化使中职生的岗位竞争力在技能优势之外,还需找到自己的相对优势,如责任意识、创造力、合作精神等。笔者认为职校学生实现自主管理是以后适应社会、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自主管理 竞争机制 综合素养
据调查,近年来中职毕业生就业形势较好,他们工作稳定,做事比较踏实,动手能力较强;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眼界不够开阔,自由成长的时间相对较少,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定位不是很清楚。
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呢?笔者认为职校学生实现自主管理是以后适应社会、获得社会认可的重要途径。自主管理以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为宗旨,积极开展学生自主管理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怎样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呢?我们必须认识到,中职学生因中考失利易产生自卑受挫心理,觉得自己被忽视了,所以他们有强烈的被社会认同的需求。如果要做到学生自我管理,首先要尊重学生。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首先应该了解他们,亲近他们,进而鼓起他们进步的信心和勇气。对学生曾经有过的错误要历史地、辩证地分析,充分理解,相信他们有着不可估量的可塑性,相信他们都渴望着、憧憬着美好的前景。因此,在工作中,我总是以理解、信任为前提,以真诚的爱为基础,去叩响学生心灵深处的琴弦,引起师生的感情共鸣,诱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决心和意志。
一、创设课程,指导学生自主管理
组织学生学习《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撰写心得体会,让全体学生领会学校的管理精神,为实施学生自主管理做好指导,让学生认识到自主管理的优势所在。新生可塑性强,对新环境新生活充满期望,部分对初中时期的学习和生活不尽满意的新生,有洗心革面、东山再起的意愿。抓住这一心理,及时进行因势利导,易将心育和德育、智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使学生的潜能、素质和个性得到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发展,从而在将来的学习过程中做到学习情绪、学习过程、课余生活等各方面协调统一,走上最佳的成长轨道上来。同时,学校以“立志、求实、精技、创新”为校风,以“培养习惯,培育精神,提升能力”为目标,从各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如上学期学校推出的寝室、教室7S管理,加强了学生卫生习惯的培养;本学期学校开展了礼仪之星的争创,让同学们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培养;无声就餐让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就餐习惯。我以学校开展的各项工作为基点,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通过一系列活动,最终让他们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效果。
二、组建班委会,加大学生自主管理空间
魏书生教师说过,“班级要实现管理自动化,先要培养一批热心于班级工作的干部”。是的,一个成功的班集体,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队伍。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其整体性的好坏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
三、缩小范围、分组管理、增强学生竞争意识
由于学生基础的原因,自主管理的开展并不是从来就一帆风顺的。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就与班干部无缘,没有机会锻炼自主能力,所以,开学伊始,我并没有把自己关于班集体建设的设想和盘托出,而是和学生一起探讨班级的建设方法。这样做,不但从一开始就使他们关注班级建设,而且我也从中吸取了不少好点子。我还利用班会课,面向每一位同学,使其做好三个第一次:第一次走上讲台,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中讲话,第一次参加管理工作的讨论。这样不仅提高了每一位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并且使学生们认识了自我,肯定了自我。团队合作能力直接反映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本人把全班同学按自愿组合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各选组长一名,组长牵头讨论出各组的管理办法报班委会审批后执行。再通过学生会、班干部、教师三结合的方式对各小组进行考评,每周评出一个最差组和一个最佳组并上榜公布。每获一次最佳组每个组员加操行1分。被评为最差组的所有同学与班主任处一起研究改进办法。每学期进行两次综合评比(综合评比包括学习成绩),期中和期末各一次。被评为最佳组的在班内给予表彰,给以适当的奖励。校级及以上的文明学生等各类表彰都以此为根据。实行这种方式管理以后每位同学都严格要求自己,都竭力为本组获取最大荣誉。同学们在有竞争、有压力有动力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不断增强了心理的承受能力。
四、搭建社团舞台,创设成长乐园
为充实课余文化生活,用每周一节班会的时间组织班上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达到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思维能力、增强体质的目的。这由组织委员负责,并做到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记录、有总结。鼓励参加由学生会的社团部开展社团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社团节、艺术节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把他们培养成复合型人才。
新课程理论认为,在班集体中,班主任是导演,学生才是主角。在班级的组织和活动建设上,要把重点放在把班级还给学生上,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活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以及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篇:自主学习模式
“自主参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小学 王文敏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尝试建立的“自主参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指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
一、模式产生的背景
我近几年来听了大量的语文课,发现比较成功的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学生的参与率高、参与度深、参与面广。但是这样的课毕竟是少数。
对此现象,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近几年来,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情况有所改善,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加大了语言文字训练的份量,即教师的训练意识在增强。但是语文教学中的“三个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还得不到充分贯彻,课堂上训练的全过程是由教师控制的,理解教师为主导是重“主”而不重“导”,教学过程大多是学生的被动参与,被动接受的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事实上,很多语文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总是站在“教”这个角度去设计每一个环节,试图用自己的教去代替学生的学,应付学生的考,而不置换一下角色,当作学生想一想:这篇课文我要学什么?怎样学?如何学得更快?„„忽略学生的自主参与,一味加大课堂上的训练量,将课文拆成零散的部件,不加品味地读、填、问、抄、背,其实是变相的填鸭式教学,是教师的急功近利行为。鉴于此,着眼于学生的身心、智能的健康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我尝试建立了“自主参与”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二、模式的指导思想
模式的指导思想简言之就是: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
1、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参与动手、动口、动脑,完善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结构。通过读,能背诵课文,积累语言材料;通过思,能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章的思想内涵;通过记,能消化吸收课文中的字、词、句、段、篇等知识要素。
2、在参与中发展智能。语文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我的教学模式不仅要讲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在参与中完善人格。参与是一个人生存的一种基本能力。“课堂教学对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引自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确,对小学生进行长期的、正确的参与行为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对他们将来形成良好的生活工作态度、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参与作为一种行为方式,存在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参与作为一种人格品质,完善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因此,参与过程本身就包含着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我的教学模式意图使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同时,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最终能主动发展。
三、模式的基本特征
“自主参与”阅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点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模式的构建不单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更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出发,同时还要体现模式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基于以上观点,我将模式的基本特征用下图来表示:
教师活动特征:导入激趣—导读提示—导引点拨—导情设境—导标反馈—导练拓展
学生参与特征:唤起参与—自读质疑—精读评议—披文入情—自我小结—举一反三
认知动态过程:认知准备—整体感知—深入理解—情感内化—理性加工—巩固运用
当然,这模式的上述特征只反映教学中各环节的基本关系,具体到每一篇课文或每一节课是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异的,可作适当的调整。
四、模式的操作程序
1.导入激趣。语文课的课前导入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形象、多样、新颖、简洁,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电教媒体、实物、挂图、范读、游戏等手段,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产生良好的教学心态和学习心态,心理准备充分,做到“课伊始,趣亦生”。如执教《林海》一课前,我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投影片和《林海》一文的投影片重新组合成连续抽动片出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既获得了视觉上的满足感,又感性地认识了兴安岭“岭多、林广、花艳”的特点。
2、导读提示。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在整体上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的导读提示非常明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如在教学《趵突泉》一课时,我的学生回答了:①我知道了大泉纯洁、活泼、鲜明,小泉多而且比大泉有趣;②我不知道课文为什么说“只有自然才有这样的力量”。③我还想知道这大泉为什么叫“趵突泉”。„„这些问题有的是重点,有的是难点,有的学生可以自行解决,有的则成为老师讲授新知的切入点。此环节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使学生沉浸于主动探求新知的愉悦之中。
3、导引点拨。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先精心设问,让学生“碰壁”、“遇险”;接着组织课中评议,并适时点拨;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中理解,理解再读,品评课文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动积累,运用语言。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我挑选了学生自提的一个问题设疑:为什么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在评议中,有的说:“巨石太重不动,邱少云还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有的说:“石头本身是不会发出声音的,邱少云也没发出一声呻吟。”更有一个同学说:“巨石是烧不化的,邱少云也是烧不化的。”这个同学的发言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驳,认为邱少云在烈火中肯定会被烧化。一阵深思之后,我发话了:“邱少云的身体是会被火烧化的,但是他的什么不会烧化呢?”“精神。”有一位同学很快领悟到了,令其他同学恍然大悟。
4、导情设境。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进入课文角色,创设情境,带着学生一起去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如在教《凡卡》一文读到“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这句时,我创设了一个想象情境,让学生遐想凡卡甜蜜的希望实现了的情景,再把学生拉回现实中来,让学生在这希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中体验作者同情凡卡的悲惨命运,憎恨当时的黑暗社会的感情,并引导学生将其内化为“爱憎分明”的情感因素。
5、导标反馈。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依据课前的既定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理性加工,自我小结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所用的学法,并将结果反馈给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新知的能力。如在学习《泊船瓜洲》一诗后,我引导学生逐步小结出学习古诗的方法:抓字眼—解诗题;想意境—明诗意;反复读—悟诗情。
6、导练拓展。这一环节的操作要求:教师要依据目标设计有层次、多形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顺向迁移。如教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后,我让优生全文仿写,中等生和后进生进行段落仿写,结果人人都能完成当堂练习的任务,我也能当堂评价。课后,我还布置学生去图书室查阅有关小兴安岭的书籍,更多地了解小兴安岭。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的课堂教学水平、教学效益都在不断提高。学生也很喜欢听我的语文课,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很快。
“自主参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山西省大同市实验小学
王文敏
第四篇:**三中236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操作卡
**三中236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操作卡
班级
小组
姓名
科目
主备
韩欣欣
协作
高一地理组
审阅
霍王艳
人教版地理必修1《1.1宇宙中的地球》
●导学卡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结合课本P5表1.1和图1.5阐述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阅读课本P6,说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二、自主学习资源:
1.中国地理课程网(http://geo.cersp.com/)
2.中学地理图册
3.“海宁中学地理组”微信公众号
三、学习任务:
【聚集目标1】自主学习我最强
1.什么是天体?有哪些天体类型?判断飞机、流星体、陨石、已发射的人造卫星、嫦娥四号是否是天体?
2.简述天体系统的概念及其层次,完成p4图1.3。
3.概括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4.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写出八大行星,准确说出小行星带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5.写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聚集目标2】合作探究我最棒
探究练习一: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1.结合课本p4图1.4和表1.1说出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2.读课本p5图1.5,比较八大行星的结构特征,完成课本p6表1.2。
探究练习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安全而稳定,其具体表现是什么?
2.地球适合生命物质存在的自身条件,主要体现在三个适中,具体分析归纳。
3.如果地球上没有大气,地球上形成生命的温度条件会发生变化吗?
【聚集目标3】学以致用我最牛
阅读课本p7材料:到哪里寻找外星人?
四、构建思维导图
初建
再建
五、个体学习疑点:(用红笔勾出)
六、小组合作交流及疑点收集
七、小组疑点展示、质疑、追问、点评并完善思维导图
●训练卡
基础题(共8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56分)
1.下列对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任何物质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
C.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运动没有规律可循
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2.夜空里的点点繁星,差不多都是()
A.星空
B.恒星
C.行星
D.彗星
3.不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总星系
C.太阳系
D.河外星系
4.地球不同于太阳系中的其它天体,它的特殊性在于它()
A.与太阳的距离合适
B.体积大小适中
C.有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D.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
5.地球上温度适宜的主要原因是()
A.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地球经过了漫长的大气演化过程
D.太阳和地球的距离适中
6.有关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待发射的人造卫星是天体
B.凡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都是天体
C.月亮能照亮大地,所以月球是恒星
D.太阳属于恒星,所以太阳不运动
7.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①陨星
②恒星
③正常运行的人造卫星
④蟹状星云
⑤哈雷慧星
⑥狮子座流星雨
⑦总星系
A.①④⑥⑦
B.④⑤⑥⑦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读图1-27回答8~10题:
8.若图1-27表示的是天体系统的层次结构,则下列
表示正确的是()
A.a为太阳系,b为银河系,c为总星系
B.a为银河系,b为河外星系,c为太阳系
C.a为银河系,b为太阳系,c为地月系
D.a为总星系,b为河外星系,c为太阳系
9.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天体的是()
A.轮廓模糊的星云
B.天空中飘动的云朵
C.太空中的航天飞机
D.行星爆炸瞬间的碎片
10.宇宙中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A.太阳
B.月球
C.金星
D.火星
1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的排列,正确的序列是()
A.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C.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D.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12.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与地球毗邻的行星是()
A.水星,金星
B.木星,火星
C.金星,火星
D.水星,木星
13.地球上自有生命以来,其宇宙环境稳定的原因有()
①太阳较稳定②大行星及小行星的公转方向不同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④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地球上有适宜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的原因是()
A.日地距离适中
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其引力使大气聚集在地球周围
C.地球形成初期,就有了适合生物呼吸的O2
D.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重力收缩
1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国际小行星中心刚刚发布的新小行星命名公报中,命名了一颗“北京奥运星”。据了解,“北京奥运星”沿着一个偏心率为0.19的椭圆轨道绕日运行,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4.58×108
km,它在轨道上平均每天以147.6×104
km的高速度奔腾前进,绕太阳一周需5.3年。
材料二
(1)图中所示包括________级天体系统,中心天体是________。(4分)
(2)“北京奧运星”位于小行星带,与此相邻的行星是②________,③________。与两行星比较,“北京奥运星”具有________小、________小的特点。(8分)
(3)在图中标注行星的公转方向,“北京奧运星”绕日运行轨道的偏心率是0.19,说明八颗行星与小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具有________性,而且绕日公转轨道几乎在一个________上,其意义是
。(7分)
(4)①行星是太阳系中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是________,这种特殊性存在的基本条件
(5分)
提升题(20分)
国际天文联合会宣布批准将中山大学学生叶泉志发现的161
715号小行星命名为“汶川星”,以此悼念在汶川大地震中的罹难者。读“太阳系成员示意图”,完成1题。
1.“汶川星”应位于()
A.①和②之间
B.②和③之间
C.③和④之间
D.④和⑤之间
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2004年1月15日3时21分,美国宇航局向“勇气”号火星车发出了驶下登陆平台的指令,大约90分钟后,“勇气”号发回了已确认登陆火星的信号。该火星车的主要使命是寻找着陆区域是否存在过液态水的证据,这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等的认识。读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题。
2.在九大行星中,人类首选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主要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很相似,主要表现为
()
①火星和地球都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
③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④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
3.我国“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1点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12月15日凌晨4点35分稳稳落在虹湾着陆区,月球车进入月表漫步和探测阶段,这标志着“嫦娥三号”登月成功。若宇航员登上月球,则其可能观测不到的现象有()
①绚丽多彩的极光
②拖着长尾的彗星
③一闪即逝的流星
④轮廓模糊的星云
⑤黑子或耀斑活动
⑥明亮耀眼的恒星
A.
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⑤⑥
“勇气”和“机遇”号火星车先后在火星上登陆。读下表相关资料,完成4-5题。
4.两个火星车都找到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证据,这说明()
A.人类很快就能移居火星
B.火星上有存在生命的可能
C.火星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有利于水的形成D.火星大气中一定有氧气存在5.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A.距日远,太阳辐射能密度小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C.大气无保温作用
D.昼夜更替周期长
拓展题(20分)
据下述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撞击月球表面,圆满完成了历史使命。
材料二 新华网西昌2007年10月24日电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经过1
473秒飞行后,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太空,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材料三 “嫦娥一号”变轨示意图。
(1)图中共有几个天体()
A.1
B.2
C.3
D.4
(2)月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______星,它与______组成当前可见宇宙中的最低的一级天体系统______。
(3)下列有关月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B.晴朗的夜晚,我们有时能看到月球自身发出的明亮月光
C.月球公转的中心天体是太阳
D.“嫦娥一号”卫星与月球可组成更低一级自然天体系统
(4)人类通过当前对月球的探测断定月球上并无生命存在,试分析其原因。
●反思卡(收获+不足+努力方向)
第五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广州市番禺区中小学名教师培训班
第三次作业
作业题目: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任课老师: 聂衍刚教授
单位: 南村镇中心小学
姓名: 化 焕 新
学号: 27号
时间: 2005年10月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
南村镇中心小学 化焕新
近几年,我听了大量的语文课,发现比较成功的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学生的参与率高、参与度深、参与面广,但是这样的课毕竟是少数。对此现象,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近几年来,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情况有所改善,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加大了语言文字训练的份量,即教师的训练意识在增强。但是语文教学中的“三个为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还得不到充分贯彻,课堂上训练的全过程是由教师控制的,理解教师为主导是重“主”而不重“导”,教学过程大多是学生的被动参与,被动接受的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事实上,很多语文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总是站在“教”这个角度去设计每一个环节,试图用自己的教去代替学生的学,应付学生的考,而不置换一下角色,把自己当作学生想一想:这篇课文我要学什么?怎样学?如何学得更快?„„忽略学生的自主参与,一味加大课堂上的训练量,将课文拆成零散的部件,不加品味地读、填、问、抄、背,其实是变相的填鸭式教学,是教师的急功近利行为。鉴于此,我尝试建立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而这种教学模式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更“真”更“实”呢?
一、操作好这种教学模式的程序
1、导入激趣。语文课的课前导入需要形象、多样、新颖、简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的学习需要。而教师要善于运用电教媒体、实物、挂图、范读、游戏等手段,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产生良好的教学心态和学习心态,心理准备充分,做到“课伊始,趣亦生”。如我在执教《林海》一课前,我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投影片和《林海》一文的投影片重新组合成连续抽动片出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既获得了视觉上的满足感,又感性地认识了兴安岭“岭多、林广、花艳”的特点。
2、导读提示。这一环节要求在整体上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教学中的导读提示非常明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如在教学《趵突泉》一课时,我的学生回答了:①我知道了大泉纯洁、活泼、鲜明,小泉多而且比大泉有趣;②我不知道课文为什么说“只有自然才有这样的力量?”③我还想知道这大泉为什么叫“趵突泉”„„这些问题有的是重点,有的是难点,有的学生可以自行解决,有的则成为老师讲授新知的切入点。此环节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使学生沉浸于主动探求新知的愉悦之中。
3、导引点拨。这一环节要求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先精心设问,让学生“碰壁”、“遇险”;接着组织课中评议,并适时点拨;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中理解,理解再读,品评课文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动积累,运用语言。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时,我挑选了学生自提的一个问题设疑:为什么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在评议中,有的说:“巨石太重不动,邱少云还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有的说:“石头本身是不会发出声音的,邱少云也没发出一声呻吟。”更有一个同学说:“巨石是烧不化的,邱少云也是烧不化的。”这个同学的发言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驳,认为邱少云在烈火中肯定会被烧化。一阵深思之后,我发话了:“邱少云的身体是会被火烧化的,但是他的什么不会烧化呢?”“精神!”有一位同学很快领悟到了,令其他同学恍然大悟。
4、导情设境。这一环节要求教师要进入课文角色,创设情境,带着学生一起去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如在教《凡卡》一文读到“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这句时,我创设了一个想象情境,让学生遐想凡卡甜蜜的希望实现了的情景,再把学生拉回现实中来,让学生在这希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中体验作者同情凡卡的悲惨命运,憎恨当时的黑暗社会的感情,并引导学生将其内化为“爱憎分明”的情感因素。
5、导练拓展。这一环节要求教师要依据目标设计有层次、多形式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顺向迁移。如教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后,我让优生全文仿写,中等生和后进生进行段落仿写,结果人人都能完成当堂练习的任务,我也能当堂评价。课后,我还布置学生去图书室或上网查阅有关小兴安岭的书籍和资料,更多地了解小兴安岭。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独立性
语文自主学习的独立性,主要指学生善于自学,独立思考,具有认识的独立性,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最终达到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其路径是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把大量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阅读实践中领悟知识,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的思考。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尽量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自由读、自学、圈点批画、讨论等。学生完全投入读书实践中。
三、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语文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主要指学生能主动地阅读、观察、思考,敢于质疑问题,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改过去学生呆坐静听、老师写、学生抄,等待输灌,学生处于被动应付地位的做法。彻底改变教学中出现的“牵引不出,干脆抄给”的倾向。
四、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创造性
语文自主学习的创造性,主要指学生变换思考角度,敢于质疑,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有独到之见解,有创造性运用所学的知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应付考试,强调所谓“统一认识,统一答案”。然而,学生的认识能力的提高,不仅要经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到实践的认识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更不可能靠抄袭来实现的。因此,老师的统一认识,不仅违背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而且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提高语文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课堂上老师问,学生答,学生被动参与学习的现象,在语文课堂上屡见不鲜。它是一种低水平、低效率的学习方法。学贵有疑,疑为思之始、学之端。学生多方面的疑,也许是来自老师教学的“遗漏”,也许是学生自读自问中的“疑惑”,也许是教材中的“空白”或“欠缺”,不管什么样情形,都是学生内化语言文字过程中的一种自觉思维火花闪现。老师应及时抓住这一闪光点,给予鼓励,并组织其析疑、解疑,才能使学生长久地保持自主学习的积极貹,自觉探求的意识,创新的兴趣,老师在课堂上才能体现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疑。我在教《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时,上课伊始,以复习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爬山虎的叶,懂得叶是那样的美,那样生机勃勃,引起作者特别注意观察,通过观察作者发现什么?你读文发现什么?”这一问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发现并提出许多问题,其中一位学生出乎意料发现一个问题:“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叶尖朝下,铺得均匀,没有重叠?”另一名学生提出“爬山虎的脚为什么会一步一步往上爬?”我随即组织同学们讨论“叶子问题”的提出,引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的机遇。学生经过讨论,认识到①这是作者细致观察,发现叶子特点的结果;②叶子的这些特点是由于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往上爬”所造成的;③先写叶子,也就先写结果,后写原因,使人产生一种赶快往下看的念头。由此可见,“叶子问题”引出许多教学机遇,它虽然出乎教师的意料,与事先写好的教案的教学思路不相吻合,但我顺藤摸瓜,不管是在导入对文章重点、难点段学习的开始激趣,还是在学段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前后联系,以及从作者写作思路理解,作者安排文章结构的匠心等方面去导学生“学”,都是很好的机会。如果老师遇到与教案不吻合的问题,脸色晴转阴,用眼瞪那位提“叶子问题”的学生说:“昨天,我不是讲过了,这是爬山虎的特点,有什么好问的呢?”那将会扑灭学生质疑问难的思维火花,挫伤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只要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其求知兴趣,让其得求知方法,使其亲历求知过程,促其在求知中“自主”,教师都尽可以大胆去探索,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得以体现,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能“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