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点拨三步六段课堂教学研究方案
“学生中心,教师点拨”三段六步 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碾子山区第一小学校
2010年3月
“学生中心,教师点拨”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方案
一、选题背景
新课程要求,在整个的课程活动过程中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老师不再是教育活动的绝对权威,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新的课程观旨在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模式。从学生角度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自觉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主动接受和探索知识,而不是传统的被动的填塞式的学习,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高效教学的一种途径。
为全面落实区教科局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实现质量提升方式的根本转变,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我校借鉴了洋思中学、杜朗口中学、范作福小组合作学习等经验,经学校研究决定,自本学期开始,学校成立课堂教学改进研究领导小组,校长率先垂范,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教师,教师全体动员,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汇集教师集体智慧,设想出“学生中心,教师点拨”三段六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框架。
二、理论基础
新课堂教学模式既有先进学校的现代教育思想的探索与实践,又有丰厚的现代、古代教育理论基础为支撑。
1、合作学习理论。《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夸美纽斯认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获得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别的学生的教学来获取知识。《新程标准》中指出:“效的学习活动不能简单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想的过程与结果”被当成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之一。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大家共识的、必须倡导的学习方式。
2、建构主义理论。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他信为,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3、基础教育改革理论。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新课程理论。新课程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创的一个动态、生动、开放的信息传递系统。在新课程中,以“学生中心,教师点拨”三段六步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新模式。
三、新模式所遵循的教学原则
1、自主学习原则
2、面向全体原则
3、尊重学生原则
4、个性发展原则
四、模式简介
1、模式特点
一个理念:构建自主、高效、快乐的课堂; 二大板块:预习板块、课堂教学板块; 三种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2、“学生中心,教师点拨”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基本结构 三段:课前、课中、课后;
课中又分为六步:
1、创设情境,激趣引学;
2、感知教材,明确任务;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4、展示思维,点拨提升;
5、拓展延伸,深化练习;
6、课堂检测,小结作业。
五、模式解读
每节课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课中又分六步。课前
上课前教师备好教案,学生作好预习,形成共同经历,有备而来。
1、老师的任务:
老师在课前要充分备好教材与教学准备,并了解学情,预测课堂上可能出
现的问题,初步设计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内互助等符合学情的教学预案。
2、学生的任务:
学生课前的主要任务是预习。学生于上节课的后领到预习任务,预习应先看课本,再完成预习提纲。通过自学、帮学、小组合作、请教老师等方式基本上解决预习提纲大部分内容,对于较难问题初步形成困惑,以便带入课堂解决。对于搞不懂的问题或通过别人帮助解决的问题及对错题的订正等要用红笔标记。
课中
分六段组织教学,创设情境,激趣引学――感知教材,明确任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4、展示思维,点拨提升――拓展延伸,深化练习――课堂检测,小结作业等环节落实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激趣引学;
好的导入,就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结合身边人、情、物、事联系生活中的例子创设课堂情境。通过情境创设,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感知教材,明确任务;
在第一环节的基础上,教师要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接触本节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在学生初步感知的情况下,自发提出疑问,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要明确学生自主探究内容,即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教师要明确,没有学生自主学习,就没有合作学习,更没有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确保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
学生们自学结束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解决自主学习中产生的
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要引导小组成员积极讨论、分析,兵教兵、兵带兵。使问题在本小组内进行消化、吸收。对于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直接提交到 班内各小组交流,能解决问题的小组进行展示交流,直到同学们理解为止。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组帮组、组带组,学生既可以分享自己的意见,又可以从组员的发言中获得其它意见或看法,从而不断受到启发,拓展学生学习思维的空间。
4、展示思维,点拨提升
在自主学习、互助交流的基础上,让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说出本小组有没有仍然没解决的问题。也可让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和解析,帮助学生解决那些通过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有些问题虽然学生没有提出疑义,但学生有可能出现错误的认识而自己没有发现。教师对这样的问题也应做必要的讲解。教师的点拨,既要有预设的准备——事先设计好解决问题的渠道和办法,又要有生成的精彩——把课堂中学生生成的新问题进行纠偏入轨、提炼拔高。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寻求规律,帮助学生归纳,进行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体系并上升为理论,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5、拓展延伸,深化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促使学生内化知识,并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化,必须进行当堂训练。练习题设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坡度,密台阶,大容量。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引导学生参与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访问、调查、实验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拓展延伸是为了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习,打开学生创造思维。
6、课堂检测,小结作业。
一堂课学习的效果究竟如何,还要进行达标测试,达标测试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设置,达标率力争达90%以上,且满分率较高。训练与检测也是
师生教学活动的反馈,学生藉以诊断自己新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师藉以诊断自己的教学效果,以便发现问题当堂解决。一堂课结束,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目标自我总结,概括所学,总结收获,达到提高。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布置有针对针对性的巩固练习与下一教学任务的预习任务。
课后
师生应做好课后反思,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1)老师的工作:
老师反思课堂教学,设计出学生未清问题的解决方案,列入下节教学内容。对收上来的学生作业进行批阅,重点看学生新知训的理解程度,个别问题可以单独辅导,共性问题再通过自习课集中解决。
(2)学生的工作:
课后有适量且具有针对性的书面作业;新课后要有巩固性练习题(节节清);整理预习笔记,每天都有新的收获。
三个步骤是不可分割、紧密联系的。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贯彻这种高效的教学模式时,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尤其是教师不仅要随着各个步骤的变换而改变,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学生接受程度和实际教学的需要来优化教学方法的组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按部就班,也不可能始终如一地进行每一个教学步骤。在“吃透”教材,掌握教法的基础上,灵活掌握,因材施教,在师生间形成一个情感融洽,相互尊重,配合默契的氛围才能顺利进行教学,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实施策略
立足现实,正视现实,从教学实际出发,采取教中思研、教中立研、教中树研、教中有研、教中促研,研中促教的原则,使教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1、转变观念,确定方向。
教育工作发展的源动力来自于改革与创新。没有创新的理念,没有改革的意识和超前谋略,教学工作就会一直受到陈旧思想的禁锢,老是因循守旧,挣脱不开传统思想的束缚,工作也就只能亦步亦趋地走别人走过的老路。为此,我校在推行课堂教学模式中,将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了《素质教育论谈》、《学与教的心理学》、《名师导学》《名师优秀教学案例集》等教育理论和先进经验,形成共识:更新教育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确立新的教学模式,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2、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通过认真学习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的先进教学模式研究,经过反思课改六年来我们进行的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师中开展讨论征求意见,立足我校校情,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着手进行:“学生中心,教师点拨”三步六段教学模式研究。形式上要求各学科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立子课题。研究范围着重针对学生的学法与教师的教法进行探讨或研究。因此,我校教师人人有研究课题,组组有计划目标,学校有实施方案。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自我探索之路。
我们深知,全校教师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水平,但他们是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有着实践经验的优势。实践经验一旦能得到科学的发掘和总结,就必然会促进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要求教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自我探索之路。要求教师做到根据学校的总教学模式框架建构自己的教学流程,形成自我的教学特色。
4、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1)公开课教学。公开课教学活动是我校教研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抓公开课教学,一是为了促使教师深入备课,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水平。二是为了促使教师间的互研互学,切磋交流,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三是为鼓励教师敢于教改,勤于探索、锐意进取。为此,我校每学期要进行数次公开课活动,要求经验丰富的教师上好示范课;青年教师要上好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还要与说课、评课相结合,采取先上课后说课、评课的形式,通过说课、评课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以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2)教法研讨课。选择同一内容进行教学,开展教法比较研究,从而总结出不同教法的优劣、得失。
(3)团队研修。团队研修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形成整体协作、共同参
与作战的优势,能攻克大的科研难题和大课题。我校的团队研修以各教研组为单位,由本组推选人员主讲,主讲人要给大家分析一单元或一章节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罗列出重要知识点、题型,谈教法设想、学法指导设想等,同组其他人员要围绕这些内容展开讨论,达到共识,改进不妥环节,付于实践,以进一步得到改进。
(4)微格教案设计。微格教案设计可以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可使教师的业务能力在单位时间内得以发挥。每学期,学校都要集中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关教学内容的部分环节设计,或整篇教案、或导入、或小结、或重点部分、或难点的部分、或板书,通过学校教研骨干评选出优秀教案,并与期末考核相挂钩,从而促进了教师刻苦钻研的精神。
5、强化管理,重在落实。
为保障 “学生中心,教师点拨”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领导小组,负责该项目推进的计划统筹。同时成立实施工作小组,具体组织实施与管理项目的推进工作。
(1)、“学生中心,教师点拨”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领导小组: 组 长:钟成喜 副组长:张显永
周平
(2)、“学生中心,教师点拨”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工作小组 组 长: 张显永 副组长: 张秀丽 成 员:教研组长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步骤和预期成果
以本校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实验周期为3年半(2010.03------2012.08)
1、准备阶段(2009年2月至2009年7月)
----制定课题方案:由学校教导处牵头,组织学校各学科教师,充分讨论,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申报课题:由学校教导处组织课题申报资料,与进修校教科所联系,完成课题申报,立项和审批;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落实成员;----准备工作:A、做好课题研究准备工作;
B、制定课题管理制度及课题实施管理办法; C、制定具体的课题研究措施。
预期成果:教师优秀课例、实录。
2、实施阶段(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组织全体课题人员进行课题实施基础知识培训;
----邀请专家或优秀教师对全体教师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力争质量高,内容全面,使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都有长足进步。
----结合校本研修,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获得更为专业的知识理论,提高专业技术能力。
本阶段做好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对实验研究过程进行了全程记录。预期成果:教师优秀课例、实录、专题网站,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电子档案。
3、总结阶段(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
----整理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做好实验结论的总结、实验报告和论文的撰写和自检等工作。并进行反思,以备以后继续深入研究。
预期成果:
预期成果及成果形式(包括阶段实验成果):
总结本课题研究开展所得各子课题的有关论文,最终可获得《“学生中心,教师点拨”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综合性论文。
碾子山区第一小学校
2010年3月
第二篇: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放手,让课堂演绎生命的精彩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内容摘要: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还没有在常态课中得到有效的实施。笔者
认为,教师彻底转变观念,真正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前提,采用多元的教学手段,拓宽教学空
间,全方位开放课堂,促使学生全员参与是关键,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
惯是重点,教师的智慧引领和科学评价是保障。本文着重从以上五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 以学生为主体;开放课堂;培养习惯;智慧引领;科学评价
伴随着新课程的脚步,课堂教学的形式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透过精彩纷呈的表面,我们不得不清醒地看到:老师的“霸权思想”还普遍存在,“把课堂还给学生”更多的只是“展示课”、“优质课”上的作秀,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并没有真正“放手”。
“以学生为本”的观念,教师的头脑里是有的,教师的不愿放手,不敢放手,原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
一是教师对自己的不自信。担心放手之后,学生提出各种问题,教师无法解答,岂不尴尬?担心“放手”之后,课堂活了,乱了,“收”不回来怎么办?
二是教师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怕学生遗漏了重点,怕学生找不准难点,怕学生提不出问题,怕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偏差„„
一个个担心,导致教师紧紧占据课堂不放,滔滔不绝的讲,甚至将每一题的答案都做了分析。而我们的学生真正学会了多少?殊不知教师帮得越过分,抱得越紧,学生就越难得到锻炼的机会。一旦离开了教师的荫庇,他们就会突然感到无所适从。
谁才是学习的主体?谁才是课堂的主人?要知道,从小学到高中12年间,一名学生在课堂上度过的时间大约有13000课时之多!新课程呼吁教师放手,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自由与个性才会有呼吸与生长的空间。放手的课堂才能演绎学生生命的精彩!
一.信任学生,放飞孩子的心灵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每一个人都需要尊重,渴望得到认可。我们往往说学生的潜力巨大,实际上学生的潜能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大。教师只要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就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让孩子们的心灵自由舒展,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才能和智慧的舞台,那么,学生的精彩表现就会还我们一个又一个始料不及的惊喜。
课例呈现: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综合性活动《戏曲大舞台》
学生对戏曲的种类、戏曲的知识不感兴趣,问能不能把内容换一下,改成“咱班大舞台”,我欣然同意。学生欢欣雀跃,在课代表的组织发动下,很快提交了合理而有创意的方案。经过两周的准备,一场精彩的演出展现在舞台上。台上演员吹拉弹唱说,异彩纷呈;台下观众赏心悦目,大饱眼福。穿插其间的小记者对小演员的采访更是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获取了多方面的知识。教室真正成了学生尽情展现才干的大舞台,成了促进学生不断成长的大舞台。
反思:这样的效果实在是一种意外的收获,而这个美丽的意外恰恰是基于充分信任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相信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意愿,解放学生的大脑和手脚,让学生甩开膀子干,放手的课堂一定可以收获更多的美丽。
二、开放课堂,激发创造的热情
开放的课堂呼吁语文教师开放的意识,以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鼓励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全程参与学习过程,积极地思考,多元探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根据学情设定目标选定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应力避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替代儿童的观察和思考,而应该蹲下来,以儿童的视角观照我们的语文教学,帮助孩子走进自己的语文世界,走进自己的语文课堂。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学习方法、课堂练习的选择,教师可以放手交给学生来完成,让课堂由老师“一厢情愿”地苦心经营,变成师生“两情相悦”的动感地带。而自己选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更符合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造热情。
2、留足时间确保学生深入思考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说得多了,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和课堂实践的时间就少了。教师应当精
讲少说,退居幕侧,大胆地放权给学生。让学生拥有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潜心解读文本。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多角度的深入阅读。即使学生遇到了阅读障碍,教师也要有足够的耐心,给予充足的时间,为学生铺路搭桥,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让文本在思维的火花中活力四溢,让生命在思维的烛照下绚烂多彩。
3、拓宽空间促进学生多元探究
“我的课堂我作主”,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朗读秀、写作秀、小勇士、智多星„„花样繁多;情感激励法、唤起注意法、讨论辨析法、擂台比武法„„新招叠出;歌谣、谚语、漫画、小故事、游戏„„生趣盎然;读书报告会、辩论赛、专题研究、参观访问、社会调查、演讲、演剧、游艺„„精彩无限。丰富的教学资源,大大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给语文教学注入源头活水。多元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成为立体化的交际活动环境,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大限度参与,课堂处处跃动着生命的欢愉,学生在多元的探究中不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三、培养习惯,点燃智慧的火把
1.学会倾听
听别人说话,稍纵即逝,要很快听懂对方的话语并快速作出反应并非易事,所以倾听也是一种能力。教师要创设倾听情境,规范学生的倾听行为,提高倾听技能。如:自始至终保持心无旁骛的倾听姿态,细心地听取教师的讲解和同学们的发言;边听边思考,发现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或者一些存在错误的地方;把握住话语的主次、条理,筛选信息,客观全面地分析等。当孩子们能够沉静地坐下来,目光清澄地注视着对方,微微前倾自己的身姿,那么孩子们就能听到心与心的碰撞的清脆音响,美妙动听。
2.大胆表达
教师要把话语权归还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无拘无束地进行语言表达,从敢说到想说,从多说到善说,提高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课前的三分钟演讲,阅读文本时的朗读、复述、讨论、交流、评说、辩论,作文教学中的谈思路、说构想、评议以及专项的口头作文训练,都是学生锻炼表达能力的良好契机。可以是个别说,也可以是同桌交流、小组讨论,或表达自己见解,或纠正错误观点,或补充不足部分,形式不拘一格,只要言之有理,条理清楚。
课例呈现:
①《秋天》 学习本文后,要求学生以“秋天”为话题,说一句话,学生说出了“秋天是一幅绚丽的画”,“秋天是一曲优美的歌”,“秋天是一首动人的诗”„„我吿诉学生,把这些句子组合起来,就是一首诗呢。
②《羚羊木雕》、《变色龙》、《皇帝的新装》 学生自己设计场景,编写台词,进行课本剧表演,学生兴趣盎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③《信客》 在感悟信客高贵的灵魂后,带着对信客深深的景仰,给信客写“墓志铭”,小组交流。“三十年的风尘苦旅,接通了城市与乡村的血脉。”“他闪亮的双眸,阅尽世间沧桑;他坚定的脚步,诠释着信客的内涵。”„„厚重的文字从学生的笔底流出。
④《塞翁失马》 组织学生讨论:你怎样看待“父子相保”这一结尾?许多学生认为:“父子相保”不是好事,因为在国家和民族危难关头,每个人都要担负起保家卫国的使命,即使血染沙场也无尚光荣。
反思: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学生的情感就会泉水般奔涌而出,情之所至,妙语连珠。
3.勤于思考
学会思考比获得知识更重要。教师要引导孩子养成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强烈的圈点意识。我们的眼睛有时并不负责任,视而不见,熟视无睹的情况时有发生。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书时拿起笔来圈圈点点,边读边把有感触的字句、疑难之处圈出来。一处处圈过去,手动了,眼动了,脑子也动了。
其次,要捕捉提问的最佳时机,精心设计问题。富有挑战性的、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各种问题,能有效激起学生主动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教师还应鼓励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
再次,要培养学生质疑意识,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能反映学生对文本解读的投入度,思维空间的开阔度,体现学生的阅读质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深入钻研文本,体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自探自悟中品味自主学习的艰辛与快乐,增强阅读能力。在放手之初,学生往往提不出问题,或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这就需要我们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告诉他们如何于细微和平常处发问。比如,从课题处求疑,从某些看似矛盾,但又合情合理的地方求疑,从某些关键词语、句子处求疑,从自己感到困惑处求疑,从易错处求疑。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有疑问先要自己寻找答案,力争自己解决。
4.善于合作
自主的课堂需要伙伴的合作。我根据学生的性别、能力、学习成绩,均衡搭配,组建8-9个6人合作小组。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确,每半个学期,小组内部进行一次角色转换,每一个学期小组成员重组一次。课堂上,小组成员一起研究分析学习目标和重点内容,探讨疑难问题,彼此信任,相互配合,在思维的碰撞中张扬个性,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共享语文世界的美丽和精彩。
四、智慧引领,彰显思维的张力
“放手”并不是“放任自流”,让学生牵着鼻子走。开放的课堂需要教师具备更丰富的知识,更开阔的视野,更高超的指挥艺术,更有效的调控能力。倾听学生的发言时,教师要用心捕捉稍纵即逝的灵光,巧妙点化,生成新的课堂教学资源;学生的思维走向偏谬时,教师需及时引导调控,在不经意处着力,“抓回”散乱的思维;学生的探究停留在浅表层次时,教师要追问引导,将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推进;学生的阅读遇到障碍、思路比较狭窄时,教师要牵线搭桥,拓宽学生的思维,唤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崭新境界。课例呈现:杨聪执教《孔乙己》片段
师:刚才同学们从人物语言的字里行间发掘出了潜含在语言下面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不过,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大家:为什么丁举人家的东西就偷不得呢?
生:因为丁举人是鲁镇有权有势的人,偷他家的东西会“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的。(生笑)
老师:很有道理,孔乙己不就因为这次被打折了腿吗?不过,话又得说回来,孔乙己真的就不知道偷丁举人这样有权有势的人家是有风险的吗?
生:他可能会知道。师:那他为什么还要偷呢? 生:因为他实在是太穷了。师:还有别的原因吗? 生:可能是心理不平衡。师:此话怎讲?
生:因为他们都是读书人,凭什么丁举人他们就有权有势,而自己却一无所有。
师:哦,原来这里“偷”还是一种抗争。
点评:师生抓住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展开对话,对话中教师适时追问,引领学生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揭示其隐含的深意。在相融相生的对话中,学生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肤浅的表层,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使教学显得厚重,有力度。我们常常惊叹名师调控课堂的能力,惊叹他们信手拈来的语言,细细想来,那不仅来自于经验的成熟与老道,更来自于课前的精心思考,因为他们是在用更多的时间在备课,甚至在用一生的时间在备课。
五、科学评价,涌动生命的灵性。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和学,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数排座次的终结性、甄别性、选拔式的评价,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立足于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发展自我的机会。评价要有激励性。在日常教学或生活中,教师一个自然的微笑、一个会意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赞语、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一个拍拍肩膀的鼓励都会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和阳光的温暖。鼓励性的评价并不是浮光掠影、轻描淡写的廉价吹捧,而是从心底里发出的最真诚的肯定与建议,这样才能直击学生心灵,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潜力,推动课堂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评价角度要全面。重知识更重能力,重结果更重过程与方法。教师尤其要关注学生的课堂感受和处境,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态度,关注学生发现和探索问题的主动性,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的积极性等等。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评价方式要多样。要注意口语、态势语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与同学互评、学生自评想结合,个体评价与小组评价、集体评价相结合。教师不应以课堂的评判者自居,要走下讲台,放手让我们的学生参与课堂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客观地评判,学会审视反思自己,进而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走下讲台,大胆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期待和信任中,生命舒张,心灵释放,精神焕发,思绪飞翔,让自主的课堂展现灵动的智慧,演绎生命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彭贤智 《 以学生为主——当代教育改革新思潮》 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
[1] 鲍希奎、陈迅、张徐健 《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模式研究》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 董洪亮 《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第三篇: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探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综合教育学院,马高超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国内外许多教育方式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起主体作用;学生往往局限于从课堂、书本掌握知识,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无论处在哪一阶段的学生,其学习兴趣、知识能力、逻辑思维方式和目标等方面均存在不同差异,且这些不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还随着年龄与地点的变化而变化,这促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发展。本文简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的提出,并着重在学生质疑能力、兴趣和个性方面的培养进行深入探讨。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提出
“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最早是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转换来的。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在教育界影响很大,传统的教学基于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体作用,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杜威对以教师为中心这一教学方法是极力反对的。他提出的新思想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并被进一步运用到中学和大学的教学模式中逐步发展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可以说“以教师为中心”的对立面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主要是:学生起到主体作用,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激发和引導,既要“授之以鱼”又要兼顾“授之以渔”,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小组活动、协作式、设计式、个别式等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或选用互联网、多媒体等多种教具进行教学设计规划。是否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判断依据一方面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能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谁是学习的主体,即能否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投入到课堂中的情绪和积极性,学生是否是自己的管理者。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负责控制和管理学习活动,积极投入到课堂建设和活动规划中,那么这种教学模式便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是我们目前所应倡导和积极学习的。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强调质疑能力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所谓“不需要教”即达到学习上的“自由”,人类的教育是“自由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不应当只有“施”,或者只有“受”,学生的学习是在求学,教师在这当中应当有一个责任,那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达到一个辅助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到自主汲取知识的技能,有思辨的想法,从而能对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其来说才是更好的教育。学习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书本为中心,课堂教学形式采用“三统一”的教学模式,即课程时间、课程进度、课程考试统一进行,填鸭式向学生灌输死板而枯燥的知识,造成学生只会呆板地接受知识,而不是自己去通过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清人唐彪说:“有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用此强调质疑能力的培养对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性。有了自己的思考,知识点也就多了数倍,事物与事物之间有学生自己独特的认识,便不会固守于传统,有了更多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一个人的头脑是否活跃,与质疑能力有直接关系。
由此看来,在课堂上教师着实不应该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生搬硬套,教师要有自己的创新能力,以多元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引导学生,关注学生的疑问以及对于知识与书本不同的理解和质疑,使书本知识活起来,创造高效课堂。
三、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强调兴趣的培养
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转变固有的课堂模式,让学生来主导课堂,在课堂中,教师只是起到点拨和启发的作用,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找到自己的思路,使学生充满求知的渴望感,调动起学生积极获取知识的情绪,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自身的潜能,从而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学生只有对知识怀有热爱,才会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去思考,而不是把学习当作一项教师布置的任务。如果教师也只是刻板地去传授知识,而不懂得让学生爱上学习,主动地想去汲取知识,在学习中找到乐趣,那么学生便不会把学习当作是一件有趣而对自己有益的事,更甚者,也许他不会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而是当成应付教师或者家长的工具。试问一个不把自己的学习当回事儿,天天吊儿郎当的人如何为自己的将来负责?所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他对将陪伴自己一生的事情充满期待和热爱,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件有趣且对自己有益的事情,这样学生才会踏实地学下去,而不是浮于表面,造成身在课堂心在课外的毫无效率的知识学习。
兴趣和效率挂钩,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真正学到知识,甚至创造知识。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重,将互动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等多元学习方法结合起来,使课堂有趣起来,使知识生动起来,提供学生学习需要的更多资源、平台,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获得学习经验的能力,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知识上来。让学生能够真正投入到学习知识中来,学生的职责应是有选择权和主动认知权地接受知识,学生自己对学习和考核评价也负有责任。
四、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个性培养
教师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领。因材施教,是自古就提出的教育理念。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有人适合钻研文学,有人喜欢物理知识。而教师该做的绝不是让学生如同流水线产品一样,千篇一律,唱起歌来都一个调。在这里教师的角色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发起者。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课堂的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而作出合适的调整,不能一成不变,沉闷死板。根据学生个性把握教学方式,学生有自己的思想,可以主观判断,领悟,从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学到知识,让课堂成为自己自主学习发展的平台。
教师的作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所想要的,所擅长的,所适合从事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在学习上也会诚实地体现出来。而教师通过同一间教室,发现坐在其中的各个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的天赋和爱好,给予其适当的点拨,并且在其迷茫时给予鼓励。不要认为成绩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教育育人,是让一个人焕发出自己的光彩,健康而积极地找寻自己想要的人生。
总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思维,因材施教,正确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实践证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认可了学生之间的差异,给学生创造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创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学习、高效学习。不要让知识固化,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交流中活起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已经逐步在全国展开。相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会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展现美好的蓝图。
第四篇: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教育教学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教育组织者的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因素。那么,如何如何将文本转化为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再创造呢?
首先,教师角色、观念要转变。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教师一定要及时转变观念,才能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
其次,师生关系要转变。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
每一名教师都应该真心地走进学生,真情地亲近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平等而理解地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才会实现真正意义的和谐、高效教育。教师只要真心热爱学生,就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同时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
第三,课堂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紧扣教学内容。“不打无准备之战”,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统一,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
最后,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
课堂上想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充满活力和感染力,要抑扬顿挫、风趣幽默,要有感情投入、进入角色,眼睛要有神,动作要有力,让学生在张驰有度的环境下学习,学生才会愿意学、喜欢学,全身心地将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课堂效率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第五篇: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作为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所以,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教师的角色、观念的转变
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
二、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准备
“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备好教学对象。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
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课堂节奏要随着学生学习节奏变化而变化。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们还应该端正一种认识――培优补差不是课后的工作,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利用课余补课的学生的成绩并不比不补课的学生成绩好。因此,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
四、教师课堂结构、知识结构的重新构建
传统的教学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讲授不易打动学生,导致教学的实效性差。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而这些学习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为主,以练为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整体效果。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教学的主导,以点拨启发为主,通过合适的形式使学生完全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让这种主动的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课堂上学生的练习是主线,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仅起主持人的作用,环节的导入、时间的控制、争议的评价等都可能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种途径。这个环节教师应当视具体情况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以练习去强化课堂的互动,并通过这种练习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以便更好地把握学生对本课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
此外,高效课堂当然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合作。我们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按照不同的层次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总之,高效课堂的目标是明确的,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