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声声慢》为例开展的大语文教学(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03:2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声声慢》为例开展的大语文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声声慢》为例开展的大语文教学》。

第一篇:以《声声慢》为例开展的大语文教学

以《声声慢》为例开展的大语文教学

一、前置作业――心中有她

建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其核心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为了更好的解读《声声慢》,我们必须对李清照和她的词作有所了解,所以我们安排了这样的前置作业:

1.收集李清照闺中、初嫁、留守、亡夫、南渡时期诗歌,留意各个时期诗中流露出的生活情绪。

2.查阅相关资料,以年代为顺序,观察各个时期生活变迁与相对应时期作品情感变化的关系。

3.留意“淡酒”、“黄花”在李清照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二、课上品读――词里见她

情境教学法认为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进一步理解学习内容。情境教学中的特定情境,提供了调动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人就会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对《声声慢》中的词人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加以音乐入境,学生能更细致地领悟此情此景此人。

以大语文观“一个轴心四个结合”(即以语文课堂为轴心,将听、说、读、写训练结合起来)为指导,我们把课上的第一个环节设置为品读。具体分两步走:

1.自由诵读,无论学生读到什么,教师不加干涉。

2.听配乐朗诵,走进易安的世界,展开对易安居所、易安容貌、易安生活情景的想象。

学生可做出这样的想象:她,一袭轻纱漫卷,倚靠着亭栏,眺望着远方。花容已逝,难掩沧桑,明眸不皎,满溢情难。淡酒黄昏,秋雨梧桐,浓稠不化,唯有将这残年、残情寄与秋雁、黄花。好一个亡国亡夫、风烛残年的孀居女词人。

三、课中评说――词外寻她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往往只管课内,很少管课外,更少顾及社会;课内也往往是只管语言文字,忽视语文表达同社会生活的联系。这种状态,从往昔沿袭下来,很少改变。”这堂课我们不仅要管课内,还要管课外,我们要通过课内课外的联系,建构一个学生自己的“李清照体系”。我们设置的如下问题让学生结合前置作业进行探讨:

1.李清照为何要说“怎一个愁字了得”?

2.词人手中的“酒杯”,眼里的“花”在不同时期表达了什么不同的情感?

学生以材料的形式佐证自己的猜想:

1.日趋落魄的人生,幸福和悲苦都来得太强烈。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年轻时家教不苛,可见她的自由不羁与娇憨欢乐。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初嫁,夫妻恩爱,情投意合,生活甚为惬意。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青州七年,留守之作。由于李清照不守礼节,婚后和婆家关系并不好,加上无子嗣,为救父亲求救公公赵挺之,落得“炙手可热心可寒”的地步,与丈夫的关系也日渐疏远,那个赵明诚还有了她以外的她。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这是南渡之后,夫死国亡之作,她后来改嫁他人,可惜别人只是看上了多年来收藏的金石画录,不是她的人。后来竟连那些收藏也多半在火中陨灭。可惜了她有勇气离婚,她却没有勇气快乐了。

2.酒里的忧伤,花里的真性情。

《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诉衷情》中“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蝶恋花》中“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怪人似春将老。”

《行香子》中“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庆清朝慢》中“……金尊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

《满庭芳》中“不怕狂风雨骤,恰才称,煮酒花。”

酒杯里盛满的是她的情愁、家愁、国愁,酒在她的人生扮演的是“杯具”的角色;正如茶在她人生中一直都是“洗具”。而她的真性情不在酒里,却在花开花落间。

四、课内写作――笔下悟她

丁培忠先生曾这样讲过:“语文这种工具,不同于其他任何工具,它是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这种工具,你不用它便罢,只要一用它,必然要赋予它自己的思想、观点、感情。”立足于文本的教学,可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和谐统一,达到润物无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最后我们留给学生一个选作题:

1.发挥想象,结合李清照一生的遭遇和创作成就,写一段抒情散文。

2.给《声声慢》添一段李清照的内心独白。

最后我得到了这样的句子:

1.叹一句,情难了!梧桐寂寂,细雨黄昏,淡酒伴终老。

2.我见过你误入藕花惊鸥鹭的娇憨;我见过你欲拿春杏比新颜的天真;我亦见过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背后的幸福……

3.当举案齐眉已成往事,痴情的人还念着、想着、守着……

“语文譬花果,社会乃其根。土沃椒兰茂,源开江海深。”摆脱语文教学的“封闭式”格局,创建语文教学的“开放式”格局,把施教的视角延伸到课外的广阔天地里去,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探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体系,才能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作者单位:广东中山市华侨中学。

第二篇: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案例——以《声声慢》为例

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心理健康自主合作教学模式课例

———以《赞美,点亮朋友圈》为例

青岛西海岸新区实验高级中学崔霞

教学设想

高中生的人际知觉已经趋向复杂化,他们之间的交往已逐渐摆脱了低年级时的游戏色彩,更多地注重同伴在心理上给自己的认同和支持。尊重需要已成优势需要,这就要求他们在人际互动中给予对方更多的正向、积极的互动因子。可现实是,不管是家长、教师、还是学生,在人际互动中却更多地关注其负向、消极的一面,其正向的表达方式也更多地使用“你真棒”“你好漂亮”“你好帅”等这些空洞的词语,给人以虚假、空洞的感觉。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引导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初步掌握赞美的技巧,学会真诚地赞美他人,并以欣赏的眼光与同学交往,对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和促进他们与同龄人乃至在社会上的正常交往,是十分必要的。

一、课前推送资料,研判学情

环节一:推送助学资料

在智慧课堂情境下,教师准备好微课、学案等助学资料后,在上课之前通过平台推送给学生,让学生预习。丰富、新鲜的媒体资源,对学生非常具有吸引力。学生完成学案后及时提交到平台,客观题结果会即刻呈现,无需教师批改。系统自带的评价系统会将学生的做题情况生成图表。这既有助于教师把握学情,又减轻了其负担。

本课推送的助学资料如下:

(一)关于赞美语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本调查以大力协助。由于此项调查涉及年龄与性别,所以还请您在本问卷开头附上您的性别及年龄。本问卷主要侧重于对赞美语这一语言行为的大概趋势的了解,您的信息将只被用于数据分析。感谢您的配合!

1.您的性别:

2.您是否经常赞美别人?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3.您认为赞美别人在生活中重要吗?

不重要

一般

非常重要

4.当您赞美女性时,您最多会选择赞美她的哪些方面?

外貌

性格

拥有的东西能力(包括事业,工作能力)

其他(她的父母,孩子,朋友等)

4.当您赞美男性时,您最多会选择赞美他的哪些方面?

外貌

性格

拥有的东西能力(包括事业,工作能力)

其他(他的父母,孩子,朋友等)

6.当您听到哪方面的赞美会真心高兴?

外貌

性格

拥有的东西能力(包括事业,工作能力)

其他(他的父母,孩子,男朋友等)

7.在您的生活中,赞美语在关系一般的熟人之间以怎样的频率被使用?

经常有时很少从不

8.当您在赞美关系一般的熟人时,是如何赞美的?

真心实意

礼貌性的随便说说

讽刺或反话

9.在您的生活中,赞美语在亲人挚友之间以怎样的频率被使用?

经常

有时

很少

从不

10.当您在赞美亲人挚友时,是如何赞美的?

真心实意

礼貌性的随便说说

讽刺或反话

11.当别人赞美您时,您一般如何反应?

很高兴

礼貌性的高兴

不想让别人赞美自己,尴尬

无所谓,没反应

12.当别人赞美您时,您一般如何回应?

接受(如:是吗?谢谢夸奖;我也这么觉得)

否认(如:哪里哪里;还差得远;才不是)

正式的接受(如:是因为太幸运了;是别人给我的)

不知道如何回应

(二)视频

借助视频《赞美的力量》,给学生强烈的思想冲击,让学生认识到原来赞美也是解决人际冲突的一种方法。产生学习赞美的动力。

环节二:学情反馈

一节好课,一定是在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之上。

只有学情把握准确,教学目标的设定才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智慧课堂情境下,学生完成问卷调查后,及时通过平台提交到评价系统,评价系统自动分析、自动生成学情报告。

环节三:设计教学方案

教师根据学情报告制定出的教学方案,必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这也正是智慧课堂的优越之处,是传统课堂做不到的。

基于以上,本课教学目标设定为:

1.调整认知:了解赞美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掌握赞美的原则及表达方式。

2.关注情感:体验赞美交流后双方积极愉悦的感受。善于接受别人的赞美,袒露自己的真情实感,真诚地赞美他人,并以欣赏的眼光与同学交往。

3.指导行动:练习运用表达赞美,并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运用。

二、课中合作探究,多向互动交流

环节四:导入新课——感受赞美

要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情境,学生的真实体验非常关键,必须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智慧课堂情境下,热身活动设计如下:

1.大风吹

游戏规则:

(1)当老师说“大风吹”时,同学们就问“吹什么”,老师就说一些特征,比如“具有幽默感的同学”,具备这些特征的人,就立刻站起来拍两下手,拍完手迅速坐下。

(2)站得慢的同学,就起来大声喊:“我才是最具幽默感的人!”。依次循环进行。

(3)几轮完成后,一次也没有站起来的同学,就对着全班喊出“我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的XX(自己的名字)”。

2.观看夸夸群视频

通过活动小小的赞美了一下学生自己,深切体会赞美的重要性,激发起赞美别人的内在动力。

环节五:自主探索学习——表达赞美

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智慧课堂情境下,教师会在课堂上推送给学生一些相对简单但又十分关键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为后面核心问题的探究奠定基础。

本课推送的自主学习内容是:

(一)画画朋友圈,为我点赞(5分钟)

1.用一两句话,简单明了表达一下你日常生活中最想被赞美的事件,可配图,发布一个微信动态。

2.时间:5分钟,音乐停,完成年 月 日:

(二)为我点赞(3分钟)

1.要求:以组为单位,以组长为起点,顺时针传递自己的学案,为小组内的成员的朋友圈完成一句话的点赞。

2.时间:3分钟完成环节六: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在智慧课堂实践过程中,合作探究是最关键的环节。在智慧课堂上,教师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推送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合作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各抒己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也分工协作,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整理形成文字答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自然比老师直接讲解要牢固得多。在合作探究中,互动交流是多向的,既有生生互动交流,也有师生互动交流。既体现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作用,也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本课主要探究以下问题:

萧伯纳曾经说过:别人一夸我,我就局促不安,是因为夸得还不够。所以说赞美绝不是胡乱地随口说说,是讲究技巧的。

1.在为TA点赞的过程中,你认为最难的地方是什么?

2.哪样的点赞,让你感觉最舒服?为什么?

3.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表达对别人的赞美?

态度(表情,动作)

内容(赞美他的哪些方面)

语言(具体怎么说的)

环节七:展示质疑

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后,派代表展示本组的合作成果。其他同学在小组代表展示结束后,可以补充、质疑,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完善。这即是展示质疑环节。传统的学生展示方式多为口头表达或板演。口头表达易忘记,有些同学甚至表达不清楚,效果自然不好;板演则浪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而在依托信息技术平台的智慧课堂上,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平板直接展示,有很大优势。一则,展示内容清晰明了。二则,大大节省了课堂时间。三则,系统还具有自动保存课堂学习过程的功能,便于以后查看、复习等。这是智慧课堂的又一优点。最后教师点拨总结提升。

教师点拨内容:

1.态度:尊重。每个人都值得尊重,每个人都有闪光点,看到每件事都蕴含正面的意义.2.内容:具体。认真倾听,仔细观察,发现其闪光点。多夸初心、夸过程、夸努力、夸细节,少看结果。

3.语言:恰当。多用“我看到……我听说……,如果谁知道……,你能够/有办法……,你是怎么做到的?”

你千万要记住,没有人不爱赞美。他不爱必定是不爱你赞美的方法和技巧。当我们在生活中与人产生种种摩擦和不快时,不妨尝试用赞美来消融怨怼与矛盾。

环节八:检测提高——应用赞美

检测提高是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一些题目,以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题目少而精,要求学生当堂完成。教师借此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效果等,以便接下来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借此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本课设计以下检测题:

请根据老师给出的情境,设计一个剧本,选好角色(2-3个)与台词,时间:每组5分钟的时间讨论,2分钟的表演展示时间,展示机会:3个

(一)三个情境:

1.教室里、你和其他同学、赞美

2.老师办公室、你和老师、赞美

3.放假回家、你和父母、赞美。

(二)要求:

1.态度真诚、内容具体、语言恰当

2.故事新颖、又切合我们的实际生活

3.可尝试用赞美来消融怨怼与矛盾

4.沟通自然,不做作

三、课后设计个性化作业,针对性辅导

环节九:推送作业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教学因受时空的限制,教师辅导作业兼顾面小,效率低。而在智慧课堂情境下,教师课后辅导非常方便。

首先,完成课堂教学后,教师依据学生学习情况、接受能力等,推送多层次、个性化的作业,兼顾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性。其次,借助平台,无论是学生提交作业,还是教师批改作业,都可以在线上完成,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便捷、省时。最后,教师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再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可见,依托智慧课堂,课后辅导真正践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本课推送作业如下:

1.运用本科所学对同学、老师、父母及时地表达赞美

2.阅读《如何接受别人的赞美》,尝试联系接受别人的赞美。

3.阅读《姚明的情商和他的身高一样高》,学习用赞美化解人际冲突。

课后反思

本课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尝试,教学环节清晰,学习任务明确,教学过程完整。对于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学生非常感兴趣,参与度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篇:谈如何开展有效教学(以地理为例)

谈如何开展有效教学(以地理为例)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设计的生命,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在新课程理念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有机结合,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一节课仅40或45分钟,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学目标是相当“有限”的。中国有句话:“与其击伤十人,不如击敌一人。”少则得,多则惑。对于外显的知识(事实知识、原理知识等)要通过过程和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有效地自主建构,千万不能只是过分强调过程和方法只使其击伤。传统教学中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即“双基”,已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在确立课时目标时,有意或无意削弱“双基”这不可能是有效的教学。

“知识与技能”不能作为“一维”,知识重在逻辑性,技能重在操作性,两者明显不同,是有差异的。这里的“知识”显然指狭义的知识,是可以言传的,而“技能”则需靠体验和感悟,因此,“知识与技能”应作为两个维度来确立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大多属于隐含性的,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如果硬要每节课都要写出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另一个“维度”的教学目标,通常就只能“贴标签”。对于技能、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绝不能急于求成,一个课时的教学,甚至一个学期的教学也难实现其目标,它是一个“长期目标”而不是一节课的“短期目标”,只能融合、渗透在教学中。因此,对这些目标必须作出系统的规划,通过一个课时或一个阶段的教学,要达成什么样的初级目标,要心中有底,千万不能把“技能、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终端目标作为课时目标来确立。比如掌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八年级(上)科学第四章教学中会出现,九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教学中又会出现。那么,是在八年级教学时定位为掌握、九年级教学时定位为巩固呢,还是在八年级教学时定位为初步掌握、在九年级定位为掌握呢? 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目标定位必须遵循渐进性原则、实效性原则,目标定位必须要符合学生的水平和实际,还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切不可起点太高,否则确立的目标就流于形式,在课时教学中就不能实现目标,目标不能实现的教学怎么能称为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呢?显然,后者的目标定位是较恰当的。因此,在实现课程标准时,要深刻领会其实质,要进行系统科学地计划,在课时教学目标的确立时,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把课程的所有目标都当成课时目标来确立,势必出现课堂教学重形式而缺实效。

二、正确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于“跳一跳摘桃子”的状态,“学大于教”,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状况,过于疲惫,对学习会产生厌倦心理,这也是不可取的。我们也应认识到探究仅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是惟一的学习形式。探究需要较多的时间和较大的空间,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都用探究的方式来获得。因此,在科学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以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

四、对问题的探究切莫“开放自由”

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师挖空心思地把学生学习的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处心积虑地追求教学形式的新颖和多样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发散思维能力。特别是对问题的探究,许多教师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在现成的答案之外寻求新的尝试,甚至无所顾忌地“迁移”和“延伸”。如在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的教学中,有关稀有金属的优良特性,教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试从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金”为何比其他金属具有更高的收藏价值。许多学生踊跃发言,有的回答金的光泽好,有的回答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可用于加工成各种饰品,有的回答金稀有,物以稀为贵,有的同学甚至向政治、历史等文化领域无所顾忌地迁移和延伸,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就是没有抓住重点,问题中明确指出从金的化学性质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积极发言固然是好事,但教师应适时加以纠正,如果一味的迁就、信马由缰、放任自流,就会出现答非所问,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学生也顾此失彼,抓不住学习重点,造成了教学的有效性缺失。

对问题探究的过度“开放性”还体现在对问题或情景的设计过于开放、漫无边际,结果是冲淡了探究的过程和意义。如在七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第七节探究“盒子里面有什么”的活动中,教师是这样提问学生的:“同学们,在你们的抽屉里放着一个盒子,请大家在不许打开盒子的情况下猜一猜里面可能放着什么?”学生的答案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的说可能是梨子、有的说可能是石块、有的说可能是一块糖果„„对问题没作任何限制,对探究方法没作任何提示,就让学生随意的猜想,这样的猜想还有意义吗?换一种提问方式,结果就会大不相同,如“同学们,在你们的抽屉里放着一个盒子,盒子里可能放着苹果、橘子、乒乓球、玻璃球、小木块、铁块等,请大家在不打开盒子的情况下,通过摇、掂、闻等各种方法来猜一猜盒子里究竟放着什么?”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摇确定盒子里物体的形状,通过掂比较物体的轻重,再通过闻、移动时发出的声音、用磁体吸引等方法进一步确定盒子中的物体。如此设问和探究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探究的过程,明确探究的目的和意义。为此,我们在设计问题或情景时,切不可过于开放自主,要在某些方面给予一定的限制,做一些必要的引导和提示,以利于学生有目的性的思考和活动,一味地放开,只会使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漫无目标,抓不住重点。“天南地北、海阔天空”的去探究,并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将大打折扣。

五、实现有效教学时要避免短期效应而应注重长期效果

对于科学的教学来说,有些内容是通过课时教学能够实现的,并能马上测量的,是教学的短期效应,有些内容需通过长期的教学才能逐步形成的,而且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是一个长期效果。在教学中只追求可测量的短期效应,而忽视不可测量的长期效果的教学来片面提高课堂教学的实

第四篇:以语文教学为例谈高效课堂教学

以语文教学为例谈高效课堂教学

黄育芬(2012-1-7)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结果。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重视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作为高效课堂的实施者——教师,必须对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到底要教什么给学生,心里要有数;要了解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特点,看如何教、怎么教效果好;要经常分析反馈信息,灵活调整教学思路。现结合平时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改变观念,灵活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程咬金的三斧头”——作者背景、生字段落、中心意思和写作特色,把这些看成语文教学的一种固定模式。一节一节的语文,机械而平淡。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忽略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活的群体,他们有他们的想法,他们有他们的认知水平,他们有他们的人生阅历,脱离这一点,只是按我们的思路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殊不知这样的教学,学生不是在学课文,而是在听老师谈对课文的心得体会,久而久之就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剥夺了学生自主朗读、深刻思考、用心领悟的时机。

作为教师,我们还应明确课堂是动态的,有着各种各样的情景。有时候,气氛活跃,学生思维积极;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或是令人不解的思考误区,或是令人眼亮的思想火花……面临这些教学情景的时候,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审时度势,需要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去因势利导,或调动,或激发,或点拨,或诱导,乃至于放弃既定的教学方案,抓住教学情景中出现的鲜活而有价值的契机,开辟出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二、精心取舍,灵活整合

高效课堂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扎实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高效课堂教学并不是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回避文本处理的程式化,用自己的头脑和眼光,1 结合自己学生的水平和特点,精心取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对教学内容进行灵动的整合。如教《山市》一文时我的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由郭沫若为蒲氏故居的题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引入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把文章读流畅,结合注释疏通文章句意,进行字词质疑释疑。

3、再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找出关键词,“忽—无何—未几--既而--逾时”

理清山市出现的三个阶段:初生阶段—发展阶段—高潮阶段(在此过程中加强朗读指导,要求抓住每个阶段的特点)

4、三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5、探究释疑。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

文章是一个有机整体,灵动整合能避免把文章作条块分割,影响整体阅读和审美效果,因此我们在对文章作整合时要有确定的目标,用一条清晰的线索来整合教学内容。

三、加强学法指导,创建学习型课堂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主”,我们组织的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获得语文能力。所以,在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时间的主人。学生是学习任务的接受者,是发现问题的探索者,是知识信息的反馈者,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者。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更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具体做法是对每一新课都让学生明确文体特点,并指导不同文体的学法,如对散文的教学:

(一)欣赏散文的情感美。指导学生深入文本,发挥想象,换位思考,以实现欣赏散文的情感美。

(二)欣赏散文的哲思美。指导学生不能只停留在人、物的特征及其生活片段和场景描写的表层结构上,而应当揭示作者隐蔽在表面刻画背后的特定感受,把对特征和描写的分析,作为了解作者主观感受和哲思的手段。

(三)欣赏散文的形式美。指导学生仔细研读课文,揣摩作者思路,理清脉络,从结构入手。对其它文本的阅读可指导学生用以下方法:

1、拓展式阅读。如读玛丽居里《我的信念》可延伸到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和《居里夫人传》等。

2、比较式阅读。指 导学生把同题材作品比较阅读,如可将朱自清的《春》和古诗《钱塘湖春行》对照,指导学生比较,在比较中对作品的内容风格有更深入的领悟。

3、归纳式阅读。把相同风格的作品,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内容相似的作品放在一起阅读,加深印象。

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我们教师要经常听取学生对于本学科学习的建议,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要尽可能地尊重学生意愿选取教学方式;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要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要以真诚的眼光注视学生,亲切的语气教育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氛围的主动权在教师手中,我们教师必须主动地承担改善师生关系的责任。

五、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练习的目的有三个: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课外作业是一个增效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有弹性。练习要精心设计,避免重复。作业批改后要及时反馈给学生,重视课后的辅导,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进行全班讲解,人性问题要进行单独讲解,不积压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总的来说,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即是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也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作为教师我们应为高效课堂教学不断探索,不断努力。

第五篇:语文《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及婉约派

2、朗读

3、理解该词,体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本词;体验情感;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预设:

导入:人字是一个象形字,演变到今天,你们猜想为什么会上尖下大?(学生言说)

其实对人的认识,古人达到很深的高度,老子有过“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的认识;《易经》把“三才”作为其结构的框架,而“三才”就是指天地人。人处于天地之间,与天地息息相关。现在我们要从课文读一个活在北宋南宋之间的李清照,该如何解读?

(学生言说)(教师总结)我们就围绕“天、地、人”三个字学习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慢词《声声慢》。

感受;思悟;体验:

一、读“天”

1、朗读词

2、寻找与“天”有关的内容。

乍暖还寒时候、黄昏、秋天(黄花)晚||风、细雨

3、学生活动,交流

4、教师指导,共同明确

二、读“地”

风急、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雁、||窗儿

三、读“人”

1、人的活动:寻寻觅觅、三杯两盏淡酒、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2、人的所感: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最难将息、怎敌、正伤心、独、怎一个愁字了得

3、人的性别、身份、经历?

联系背景资料

四:想象体验情境

五、把握主旨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和着血泪写下的千古绝唱

六、品味语言:

1、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触景生情)

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移情入景)

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寓情于景)

参考:用酒消愁是不顶事的,只能更增愁苦。“雁过也“三句,是说南来秋雁飞过的时候,正好托它带信,可是丈夫已死,这信寄给谁?想想只有”伤心”。再一看,这只雁原来是曾经替她给丈夫带过信的“旧时相识”,这就叫她更难过了。

“憔悴损”是指黄花而言,还是指人而言?正确的解释是指人。“黄花堆积”即菊花盛开,自己由于忧伤愁苦而憔悴瘦损,无心摘花。

从“守着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极,比“寻寻觅觅”三句更深一层。“独自怎生得黑”,弦外之音好象老天有意不肯黑下来,使人更为熬煎、难过。特别是听到“点点滴滴”的梧桐雨,“这次第”即这一连串的情景(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只用一个“愁”字怎能概括得尽。

背景资料:

1、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南宋女词人。著名学者李格非之女。十八岁时,与宰相赵挺之子赵明诚结婚,生活安适美满。他们以诗词互相唱和,并共同整理、收藏书画、金石。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宋室南渡后,她流寓南方,不久明诚病逝。金兵南下,她只身漂泊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晚年境遇更加孤寂凄苦。

补充资料:

写完(金石录(三十卷)宋秘阁修撰,知湖州事,东武赵明诚撰)后,叫丫环把酒和菜上好,文房四宝预备好,摆到院子里菊花畦边。李清照披了件外衣,把素笺用镇纸压着,端起酒杯,前尘往事,蓦地升上心头,她接过把三杯酒倾在地上,说道:“明诚,我们夫妻惨淡经营几十年的金石书画,一毁于战火,再毁于盗寇,如今已所剩无几了。今后,我活一日,便与这些书画厮守一日,你就放心吧!也许,那些被毁的书画,是你在冥冥中有知,斤斤爱惜,不肯让它留在人间吧!如果是那样,我也就心安了……。”然后回屋写起金石录后序来,在金石录后序中她最后写道:

“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了,人得之,又胡足道!”

写完这篇后记,已是黄昏时分,她独自倚着窗儿,恰见一群归雁,掠过长空:一只

孤雁,远远尾随在后。不多时,淅淅沥沥,又下起小雨来,无限孤寂、悲凄、痛楚,抑

郁之情从心头涌出,她急步走向案前,奋笔疾书,写下《声声慢(寻寻觅觅)》。

2、迭字运用,创意出奇

首句连下七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曾申说其婉妙:「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房栊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

下半阕又用「点点滴滴」两组迭字,赢得历代读者无比赞叹。有认为创意出奇者,有认为情景婉绝者。或以为工于锻炼,出奇胜格;或以为造句新警,绝世奇文;或推崇其「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或以为公孙大娘舞剑器手,或以为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

其中,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的论说,最能传其美妙:「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

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

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不然,将求迭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则迭字不足云巧矣。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

下载以《声声慢》为例开展的大语文教学(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声声慢》为例开展的大语文教学(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春晓为例

    以《春晓》为例,谈信息化环境下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 〖打印内容〗发布时间:2015-12-13 16:42:13 来源:语文网 浏览:18463 作者:匿名 有奖投稿 【摘要】 信息化环境下,多媒体......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设计 ——“课内比教学”中一节数学课的联想 刘巷中学 陈夙华 数学专业委员会 在镇中心学校组织的教师“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上了一节数学课——《梯......

    请以自身教学实践为例

    1. 请以自身教学实践为例,介绍一个引导学生把一句话写具体的案例; 学习了袁志勇老师的教学视频后,我想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好句子是写好作文的根基。要想写好作文,避......

    以《面积和面积单位》为例浅谈概念教学

    以《面积和面积单位》为例浅谈概念教学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小学阶段数学基础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

    以小学语文为例__浅谈怎样说课

    浅谈怎样说课 一、关于说课的起源、地位及作用 说课这种创新的教研形式起于1987年河南省新沂市红旗区教研室,1994年江苏省在苏州中学举行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把说课......

    《声声慢》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并通过作品初步了解其创作主题及风格。 2、了解个人的生活遭遇和创作的密切关系。3、初步感受婉约词......

    声声慢教学设计

    《声声慢》教学设计 李清照 洪泽县第二中学龚丽丽 教案背景 1.面向对象:面向高一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题: 声声慢.寻寻觅觅 4.课时:1课时 5.课前准备: 学生上百度网去查李清照的......

    声声慢 教学设计

    语文必修四 第二单元•宋词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古是著书。 ——李清照《声声慢》教学设计 姚春莲 2013年6月9日 【教材分析】 本词是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