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陶心得

时间:2019-05-13 03:1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陶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陶心得》。

第一篇:学陶心得

爱满天下,创新教育

近来,学校组织学习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活动,作为一名新教师,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在行知老先生众多的教学理念中,“爱满天下”与“创新教育”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印象。从行知老先生身上我真切感受到作为一名当代教师的幸福与自豪,暗暗告诫自己,要以满腔的热情和加倍的努力把自己奉献给我热爱的教育事业。在教学中用慈爱去呵护纯真,用智慧去创新教学,用真诚去开启心灵,用希冀去放飞理想,用充满爱心的双手托起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

当前,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孩子们的一技之长,这在我们的教学理念中也有很好的诠释:“做一个有智慧的人”,不仅仅是学习好,而且要积极向我们的目标靠近,做一个善良、快乐、爱看书、爱运动、有特长的人。我们坚持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中,进行轻负担高效率的学习,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发展综合能力,并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学习品质及综合素质方面对“智慧”一词加以全新诠释。与此同时,我校每年还积极举办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和艺术节等活动,突出对孩子们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以5月23日开始的“狂潮音乐节”为例,这是一场孩子们自己的音乐节,是孩子们展现技能特长的舞台,在这里,孩子们欢呼:“草莓音乐节我们不去,氧气音乐节我们也不去,因为我们有我们的音乐节——狂潮音乐节”。此外,我们也举办和参与了集团共同体英语组单词过关竞赛、南湖区第七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少儿舞蹈大赛,举办了班级吉祥物走秀活动等等,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在学中做,做中学,力求做到教学做合一。

教学中注重用爱心去呵护孩子,用智慧去创新教育,积极培养孩子们的思维创新能力,响应新课改对素质能力的培养要求。那么,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应该如何贯彻落实上述教育理念呢?我认为,可从如下两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其一,用爱滋润心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相比语文、英语等对识记能力要求更强而言,数学课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特征,对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具有较高要求。这也导致很多孩子在刚开始接触数学时会产生紧张心理,对数学学习充满畏惧,甚至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继而选择逃避。对此,在数学课程活动开展中,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喜欢上自己,在严肃中保持一份亲和,前者是保持教师权威和维护课堂纪律的需要,后者是和学生打成一片、保持亲密关系的需要。作为一名新老师,应如何在严肃与亲和之间寻求一个平衡,我也一直在积极思索。经过这段时间的学陶活动,我突然觉得豁然开朗:当我们从内心深处去喜爱孩子,关爱孩子的时候,对他们许以更多的赞扬和鼓励时,他们也会投桃报李,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课堂学习,对于所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也更愿意和老师沟通交流。在他们的眼里,老师不仅仅是学习中的好帮手,更是生活中的好伙伴,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的欢乐与困难,都愿意和老师进行分享,会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对老师充满信任和敬意。“爱屋及乌”一词在这里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孩子们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他所教的课程,也会因喜欢这个学科而喜欢上这个老师,两者是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关系。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反思,我觉得我们要将更多的爱撒向课堂,让孩子们喜欢上数学这个学科,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其二,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优化提升教学效果。当陶先生发现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教育思想并不符合中国实践时,就把老师的命题连续翻了两次“半个筋斗”,把“教育即生活”改为“生活即教育”,把“学校即社会”改为“社会即学校”,将老师“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发展成为“教学做合一”。陶先生对教育理念的创新,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特别是在当前教育理念发展日新月异,教育技术手段不断变革的背景下,作为教学工作者的我们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新课改以来,小学教育活动也更加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传统“教师讲、学生记”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需要。小学数学教学要积极践行“生本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的主导权交还给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则要注意担当好引导者、指导者角色,通过“巧设疑问、艺术留白”等开展问题导向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当然,在更新教学理念的同时,要想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还要注重对先进教学技术的应用,如利用多媒体工具辅助图形教学,以三角形概念教学为例,可以通过图片播放来向孩子们展现我们生活中的“三角形”,并鼓励他们回家利用网络寻找相关图片,进一步拉近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化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诚然,我们今天学陶师陶,不光在于学他的做人做事的品格,学他办学教学的教育思想,更要能与时俱进,将所学知识深化为自己的认识,并积极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为推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培养创新型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第二篇:学陶心得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感悟

“古有孔夫子,今有陶行知”。的确不错,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作为一名走在课改前沿的教育工作者,我从他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爱满天下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他爱科学、爱真理、爱祖国人民、爱全人类,“爱”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不竭动力,“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奉行的格言,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现。

爱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更把爱的教育发扬光大。“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对正在健康成长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有了这种的力量,就能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诚心诚意地接受教师的教诲。许多实践证明: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学生。

(一)要相信孩子

教师爱学生,决不是单从生活上关心照顾,更重要的是相信他们的上进心,相信他们的才能,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教育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条件,“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相信孩子,就是唤起孩子们心灵中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二)要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

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就得了解学生的需要,否则变会“隔鞭搔痒”。教师要把爱的雨露洒向学生的心田,首先要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不能理解,就谈不上情感沟通,爱和服务也就成了空话。由于学生正处心理渐变期,他们的心理行为往往缺乏自制性,教师不可跟学生“一般见识”。教师的心理承受里应大大超过学生。比如:在生活中,在与孩子的交往中,难免会有矛盾。对于孩子出现的矛盾心理,一种平静的、不加指责的态度对孩子将是有益的。因为这种态度告诉他们,即使他的感情混乱了,也是可以理解的。当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感情时,他内心就不再感到一切都混乱了。

(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新型的师生关系,不仅要求师生之间做到平等相待,相互尊重,还要求教师公正地对待每位学生。让每个学生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地位是完全平等的,都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成为集体的主人。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就要防止“一俊遮百丑”或“一丑遮百俊”。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好或听话,就对他在其他方面的缺点放松乃至偏袒;也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或比较调皮,就对他其他方面的优点不以为然,乃至故意抹煞。如果那样做,学生就会感到教师厚此薄彼,处理不公正,这不仅影响教师的威信,也难以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做教师的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爱的教育确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爱的教育将是一本大书,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像陶行知先生那样,用爱的实践写下自己珍贵而值得回味的一页。

总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面对教育的改革,新课程、新理念,每一个教育人都应该冷静地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的办学行为。负责地对每一个孩子的一生负责,为孩子的成长、为孩子的发展,认真履行教师的职责。

虽然短暂的学习暂时结束了,我仍然会满怀激情地继续向陶行知先生学习,学习他的教育思想,学习他的做人原则,学习他的人格,并且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体悟,使之内化为我自己的思想,并不断发展,弘扬“陶夫子”的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第三篇:软陶心得

软陶学习心得

这学期的选修课选了软陶设计与制作,其实最初的目的是跟同学去玩,然而在第一次去上课就喜欢上了软陶,它让我接近了艺术,对艺术充满向往。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软陶,通过老师的介绍,我才知道软陶泥不是普通的彩泥,它有好多特殊性能,比如,当软陶经过烤箱烤后,它可以长时间保存,不怕摔也不怕脏,是很好的工艺品。在课上,我们欣赏了大量软陶作品,个个栩栩如生,色彩艳丽。总而言之,在第一次上课,我就对软陶制作充满了好奇。

在这几周的选修课中,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做十个不同花型的小陶珠,虽然制作类型由简单到复杂,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还是有点难度。我觉得在软陶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干净,否则作品就会看起来特别脏,玷污了艺术之美。小陶珠制作看起来简单,其实并非如此。在制作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它的大小,形状,而且更要注意颜色搭配。比如红黄搭配会给人亮的感觉,而有些颜色搭配就会有脏乱的感觉。不仅如此,在揉的时候也有很多注意事项,揉小陶珠时,不能时间太长,否则陶泥发热就会变得特别软,对穿孔造成麻烦,而且不易保持球形,从而没有了美的感觉。

软陶制作不仅让我在动手中找到了快乐,而且提高了我对色彩的认识,当然我认为这是我在软陶课上最大的收获。虽然在这之前,我就知道颜色有很神奇的作用,它可以改变人的心情,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等等,但是在课堂上,老师讲解了颜色搭配技巧并展示了颜色搭配非常成功的作品,我对它更加好奇,觉得颜色搭配是一门神奇的学问。所以在之后的生活中,我要更加关注色彩的搭配,不断提高自己对美的认识。

软陶设计与制作虽然是一门选修课,但它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在完成最后大作业后,宿舍的桌子上不再是单调的电路,模电书,而是颜色艳丽的软陶作品。这门课程给了我们工科类学生接近艺术的机会,让我们在被电路图包围之余,欣赏艺术之美。

软陶的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收获颇丰,它让我在享受动手快乐的同时体会了艺术的高尚,对美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第四篇:学陶著,写心得

“教学做合一”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第十小学 钱艳

在还没有进行网络研修培训之前,我觉得这次的培训和以往的培训一样,打开视频听一听,做一下作业就完成了。可是,在开始培训之后我发现了这次培训和以往的网络培训不是一回事,有现场互动,答疑,老师们和专家们一起讨论,培训老师老师还为我们准备了很多关于陶行知老先生的著作。让我有机会对陶行知老先生的教育思想及他的作品有所了解。经过选取阅读了老先生的“教学合一”、“教学做合一”、“做学教合一的总解释”、“在劳力上劳心”、“什么是生活教育”以及“追求真理做真人”,并从中让我收获到了很多。其中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陶老先生的“教学做合一”。在这之前,我所了解的陶行知就是一个学者,但随着对陶老先生作品的不断了解,才发现:陶老先生不仅是一个学者,更是一个思想家、教育家。在未接触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之前,想都没有想过将“教”、“学”、“做”结合在一起。肤浅的认为:“教学”就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却从没想过“教”和“学”必须和“做”联系起来,从来都是将他们分开的。在之前的教学中,我确实也“做”得太少。通过学习《陶行知教育文集》,从中让我知道了陶老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文中写道“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与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分别。实际上,如果破除成见,六十岁的老翁可以跟六岁的儿童学好些事情。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活到老学到老,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因为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一切生活的教学做都要如此,方为一贯。否则教自教,学自学,连做也不是真做了。所以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做”既占如此重要的位置,我却从未把他和“教”与“学”合在一起,是我的重大失误。所以,真心的感谢陶行知老先生,让我能真实的感受到您的教育理念,及时纠正了我的失误。

其实,细细回想,这些年来我也曾经听过一些老师的公开课和示范课,他们都是把课的核心放在孩子们的动手操作上,我也曾经组织过这样的课,也把课堂交给了孩子,充分体现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但我一直以为这就是新课改的要求。直到今天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陶行知老先生的“教学做合一”。

经贵州省陶研会搭桥,2016年4月12日,“黔西县第十小学—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实验小学”首次校际交流活动在黔西县第十小学开展。我有幸作为黔西十小的一员参加了这次活动,和陶研会的夏发青老师进行了交流,在交流中,夏老也给我们讲解了很多关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活动中,我还参与了路桥区实验小学的徐仙素老师的示范课,并进行了交流。徐老师这节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认识”。“圆”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但关于圆的定义、半径、直径等相关知识对孩子们来说就是相当抽象的了。我记得一开始徐老师就给出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圆形物品,接着让孩子们自己列举生活中的圆形实例,然后思考: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能不能换成其他形状?让孩子们上完这节课后回答这个问题,接着给每一个孩子一张圆形的纸,让孩子们将纸对折、对折、再对折,把纸打开,发现了什么?通过孩子们的观察,在徐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很快找到了圆心、半径、直径的相关知识。在了解了这些之后,徐老师拿来一根棍子、一条绳子和一根粉笔,带着孩子们来到了操场,并引导孩子们在操场上画出了一个大大的圆,并标出了圆心、半径和直径。上数学课能在操场上,这是我以前从未想过的事情,也不敢去尝试,就担心孩子们出事。可是通过徐老师的这节课,我发现孩子们很乖,很配合,也看得出他们对这节课的知识掌握得很好,并且很开心。我当时只是觉得徐老师的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很好。但为什么好,我却说不出所以然来,直到通过这次学习,我才知道为什么好。徐老师的这节课,就是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一个成功实例,也让我茅塞顿开,终于将陶行知老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与生活中的实例联系在一起了。长期以来,我都一直纠结:究竟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孩子们愿意去接受,乐意去学习,今天,我终于看到了希望,让我又重新有了奋斗的目标,找到了前进的方向。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一直都在,一直都在这儿等着我,而我却把自己封闭起来冥思苦想,真傻。要是我能早一些阅读到陶行知老先生的著作,我的孩子们一定会更优秀。不过,幸好现在还不晚,在我的教师生涯中还能用得到。通过这个例子,让我更进一步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活到老也要学到老。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阅读了陶老先生的几篇著作,并从中选取了我触动比较深的“教学做合一”来谈了我的感想。网络研修虽然结束了,但我还会继续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我想:在不久的将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一定会深深地印在每个教师的脑海中。在此,让我在心里由衷的说一句:“谢谢你,陶老”,同时,也非常感谢一直努力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陶研工作者,没有你们的帮助,我们还在盲人摸象,你们辛苦了!

第五篇:陶艾春 读书心得

读《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有感

安峰初级中学 陶艾春

这学期,学校给我们每位教师都发了一本书---《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尤其是对奋战在一线教学的老师,有许多启发之处。全书分五章,开篇介绍蔡林森的成长历程,结语是专家们的评述。洋洋洒洒几十万字,详细地介绍了先学后教的应用价值,教学法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它的操作方法,理论基础等等。这书里精辟的理论知识与详尽的案例描写为读者撩开了先学后教的神秘面纱,看完此书,不禁感慨: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原来书还可以那样教,原来学生可以挖掘那么大的潜力。

开篇文章《成长历程》让我初步了解了蔡校长其人:一位68岁的老人,吃了一辈子苦,到了该颐养天年的时候,却依然选择吃苦。他在书中提到,他的人生观是:人活着,就是要吃苦,就是要自学。这样才能成人、成才,才能有所作为,实现人生的价值。一辈子吃苦,一辈子自学,一辈子创新,就一辈子幸福,一辈子快乐。正是他的“吃苦论”造就了两所本不为人知的农村、民办学校——洋思和永威。因为他选择吃苦,所以他亲临“战场”:在永威,从小学到初高中各门学科,他轮番地听、评,每天听评四五节到七八节。唯有学会吃苦才能取得成就,终身幸福。里面的警言妙句给予读者很大的触动,那字里行间行走一种力量,启蒙人的意识,奋发人的心智。他说:我主动地自己学,碰到不会的,就请教别人。

当教师的本领都是在实践中靠自己吃苦学出来的。在困难的时候,我选择了吃苦。在成绩面前我还是选择了吃苦。退休后,怎么办?依然选择吃苦。看了蔡林森成长历程的介绍,思及自身,羞愧与不安在涌动。人生睿智的哲思在开篇之处便紧紧地拉住了人的目光,促使人接着去阅读,去了解,一个如此全身心投入教育中发明的先学后教有何精妙之处,吃苦的背后是什么?是一种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品质,是一种遇到困难不放弃、不服输的劲头,是一种想方设法解决创新的干劲。

蔡林森曾明确提出:自主学习不能“轻轻松松”,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探究学习不能“扔掉书本”。传统的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传统的评课也只注重评“教”。蔡林森认为,效果是评课的唯一标准,效果好的课就是好课,效果好的标志就是全过程让学生积极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这里的效果,既 包括知识方面的要求,也包括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求;既包括课堂教学中每一环节的阶段性效果,也包括一堂课的终结性效果。作为一线教师,面对日复一日繁杂的教学事务怎么办?碰到知识反复讲解学生仍然出错怎么办?碰到学困生接受辅导成绩不提升怎么办?我想这都需要一种蔡校长的“吃苦论”来支撑。

经过多年实践,蔡林森和洋思初中采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到永威之后,蔡林森针对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基础和不同学段的学生,继续推广这种教学模式。在小学,他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基本原理,在数学、常识课教学中实行了“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练一练”的“四个一”课堂教学模式。在语文课教学中采用了“比读书、比写字、比说话、比当堂完成作业”的“几个比”教学模式。每一个“比”都是一次“先学后教”。正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所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不是万能的,总是在某种场合适用,某种场合不适用。但其精神实质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传统教学中老师的越俎代庖,这些都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先学后教”的可贵之处,在于让学生走在教的前头,让学生先探索,先体验,积累经验,发现问题,产生障碍,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先学”势必把学生一开始就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而且成为“后教”的依据及重点。这样的教不是盲目的,不是随意的,势必使以学定教的理念和原则落到了实处。其实,这一模式,不仅是“先学”,而且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所以“先学后教”不仅是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更是突显和落实教学核心的问题。无疑这是正确的,是科学的,是先进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经典的先学后教的模式基本分为4个模块,8个小环节:辅助环节(约一分钟),先学(约15分钟,包括读书看书,检测练习或提问),后教(约10分钟,兵教兵、师生讨论),当堂训练(约20分钟)。从这个教学模式里不难看出,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整堂课教师讲的时间只要短短的几分钟,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便是以学生自学、自己练习为主。试问,长期以往,学生的思维该是得到多大的提升,他们的那种探究的意识得到多大的发展?长期接受此法训练的学生将有着无法估量的前景。这几年来,我和老师们听课后都有一个共识: 2 越是会授课的老师在课堂上讲得越少,越是不会讲课的老师在课堂上讲得越多,卓越的教师,更是讲课“画龙点晴”的高手。

当老师们还在会“减负”与“提质”纠结的时候,“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已然为我们提供了减负与提质并行的轨道。这种教学法唤醒每个学生的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能够解放每个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学习力量,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学们成了学习的主人,都有了责任感,都能像竞赛那样紧张地看书、练习、更正、讨论,最后又像竞赛那样当堂完成作业。这样课堂上有静有动,静中有动,学习效率就特别高。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及时准确地反馈信息,能够达到堂堂清,能够“培尖”“补差”。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仅能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达到不教,还能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了课堂的有效性,并做到了课前不预习,课后没作业的学生课业减负。

在我的耳边,不时响起的是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的殷殷要求;在我的脑海,不时萦绕的是钱学森的沉重提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在我的身边,不时发生的仍是“满堂灌”、“题海战”、“疲劳战”和“消耗战”;是我研读蔡校长新著的最大收获,相信也是蔡校长的最大心声:教学必须革命!

课堂要尽量减少老师的讲,只有老师的不讲,学生才能真正地学!不教才是教,永远坚信学生学的自觉和能力,时刻警惕老师的教变成越俎代庖,才是教育的真智慧。理解和运用知识都是课堂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没有相当的练习,就很难说理解得多好,更谈不上形成能力。老师不过是课堂的影子,而且是自我极度克制的影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我们要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前进,探索出一种符合我们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下载学陶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陶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陶体会(读书心得)

    育人先于教书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仙游县园庄中心小学 曾俏芳 记得在师范读书时经常听到陶行知的这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那个时候我没有深入阅......

    学习陶行知心得

    追寻陶行知先生的足迹,做一个追梦人吕瑾 在去南京学习之前,“陶行知”在我脑海里仅仅只是一个历史人物的名字,他和中国历史上无数的革命先烈一样为祖国的解放事业付出了自己宝......

    陶继新报告心得

    听陶继新老师《跟孔子学当老师》的报告有感 韩集联合校白咸孝 今天我有的聆听了陶继新老师《跟孔子学当老师》报告,听后让我深感受益匪浅。 古代,教师职业并不是一个风光无限......

    学习陶行知心得

    服务精神为人师表爱满天下——陶行知教我做老师陶行知先生是教育的先模,多少教师是踩着陶行知先生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陶行知先生可谓是每个老师的老师,在老师的金玉良言......

    学习陶行知理论心得

    添得几多香——学习陶行知心得体会“不知陶行知,就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是的,对照自己的教育实践感触颇深,而且也对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深受教育和震撼,对......

    走进陶行知读书心得(精选合集)

    爱与教育同行 学习陶行知读书心得 石塘湾中心小学唐华梅 众所周知,陶行知先生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名言我们耳熟能详,“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读《陶行知文集》心得

    读《陶行知文集》心得体会 大张中学张海燕 学校党支部要求我们大张中学全体教师研读一本书,如《陶行知文集》或其他教育著作,并写心得体会,我读了《陶行知文集》,陶行知先生是一......

    学习陶行知思想心得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心得体会 为了弘扬陶行知精神,响应我院“行知统一,造就良师,服务社会”的号召,我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全体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及积极分子,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