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普通教育学试卷_共十一套
《普通教育学试卷》 一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 教育学是以研究________为对象的一门___科学。
2、原始形态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
6、1922年通过的“___”学制、基本参照__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6、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体现为________。
A 教书 B 育人 C 指导学生课外活动 D 组织学生崐 参加生产劳动
7、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为___、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
9、我国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凯洛夫 D 苏霍姆林斯基
2、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是_______。
A 当前形势的需要 B德育的任务 C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 D学生年龄特征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
A 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 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 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D 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___。
A 练习法 B 实验法 C 试验法 D 实习法
5、作为班主任,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指了解________。
A 学生思想 B 学生品德 C 学生现有知识水平D 学生身体素质
6、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体现为________。
A 教书 B 育人 C 指导学生课外活动 D 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
A 个别教学 B 班级授课制 C 现场教学 D 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_______提出来的。
A 赫尔巴特 B 巴班斯基 C 布鲁纳 D 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_______开始的。
A 评定学生操行 B 教育个别学生 C 了解和研究学生 D 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_______。
A 领导地位 B 启发指导地位 C 顾问地位 D 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0分)
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四、解释名词(共15分)
1、学制
2、课堂教学
3、学校教育
4、陶冶教育
5、《学记》
五、简答下列各题(共20分)
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3、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4、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六、论述题(共22分)
1、试述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德育工作的要求。(10分)
2、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启发式教学?(12分)
七、实例分析(8分)
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吗?
《普通教育学试卷》
第二套
一、填空(每空 0.5分,共15分)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_____阶段、_______阶段和_____阶段。
2、西方国家奴隶社会的教育有两个典型:____和____。
3、教育有两大基本规律,一是______、一是_____。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___、___和____。
5、我国的专职教师大约在_______出现。
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组成部分是____、____、_ __、____、____。
7、1922年通过了“_____学制”,它基本是参照_____的学制制订的,通常又称“____”新学制,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8、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关系也就是_____与____的关系。
9、品德评价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辅助方法,它有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方式。
10、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即要发挥____的骨干作用和抓好______的转化工作。
11、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_____,它包括了解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12、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为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
A 发展方向 B 发展阶段 C 发展结果 D 发展进程
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B 教学工作 C 校外活动 D 教师的培养工作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
A 顺序性和阶段性 B 稳定性和可变性 C 发展的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4、下列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定()。
A 教育目的 B 生产力发展水平C 儿童的年龄特征 D 教师实际水平
5、“罗森塔尔效应”反映了()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
A 内容正确 B 方法恰当 C 目的明确 D 情感深厚
6、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A 《论语》 B 《理想国》 C 《学记》 D 《大教学论》
7、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
A 热爱学生 B 为人师表 C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D 团结互助
8、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
A 备课 B 排课表 C 批改作业 D 教研活动
9、课的类型是根据()来确定的。
A 教学目的 B 课的具体任务 C 学科特点 D 教学内容
10、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 电化教学 B 复式教学 C 课堂教学 D 现场教学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 动物能哺育幼仔,因此在高等动物之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2、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
3、形成技能、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
4、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5、读书法就是学生自已独立地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四、解释名词(每题3分,共15分)
1、教育目的2、教学大纲
3、启发式
4、榜样示范
5、集体舆论
五、简答下列各题(每题5分,共20分)
1、学校教育产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教师的劳动具有哪些特点?
3、什么是课的结构?综合课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4、如何培养班集体?
六、论述题(共22分)
1、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智力?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12分)
2为什么说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斗争发展过程?怎样才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的转化工作?(10分)
七、实例分析(8分)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第三套
一、填空题(每空 0.5分,共15分)
1、学校美育的内容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
2、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___、___、___、____统一的发展过程。
3、旧中国首次制订现代学制是____年,称为_____学制。
4、我国的教学内容具现体现在各级学校的_____、______和_____里。
5、据代经典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有____、____和_____等名称。
6、儿童从出生到青年期有三次身心发展的高峰,第一次是_____,第二次_____,第三次______。
7、班主任是联系任课教师的____,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的_____,是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_____。
8、备好课是对每个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一个检验,因此教师备课必须做好____、____和____等三方面的工作。
9、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____问题。是教育工作的____和_____。
10、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大体上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____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凯洛夫 D 苏霍姆林斯基
2、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_____
A 备课 B 排课表 C 批改作业 D 教研活动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______。
A 顺序性与阶段性 B 特殊认识过程 C 发展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4、按教学的任务分,课的类型有______。
A 谈话法 B 复习课 C 单一课 D 综合课
5、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____。
A 孔子 苏格拉底 B 孔子 亚里斯多德 C 孟子 柏拉图 D 朱喜 苏格拉底
6、“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_____提出来的。
A 赫尔巴特 B 布鲁纳 C 巴班斯基 D 赞可夫
7、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______。
A 共同的奋斗目标 B 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8、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______。
A 审美教育 B 五讲四美教育 C 美好生活教育 D 美好思想教育
9、“体者 ,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这话是____说的。
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蔡元培 D 王国维
10、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___。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2、马戏团中的狗,在训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
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四、解释名词(每题3分,共15分)
1、课堂教学
2、学制
3、遗传素质
4、讲授法
5、美育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教师的任务是什么?
2、教育目的有什么意义?它是由什么决定?
3、考试的命题要注意哪些问题?
4、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六、论述题(22分)
1、你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10分)
2、什么是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怎样贯彻这一原则?(12分)
七、实例分析(8分)
指出下面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第四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_____》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约写于中国的战国末年,比欧州昆体良所著的《_______》约早___年。
2、美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_____、______和______的教育。
3、对年轻一代教育影响,全面地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构成的,教育成效往往是这三方面合力的结果。
4、教育是人类社会______、普遍的现象。
5、构成综合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部分。
6、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等三种。
7、请列举三种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
8、教师应具备基本职业道德包括_____、_____、_____和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9、社会主义学校的德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_____教育、______教育、_______教育。
10、备课的细节各科教学尽管有所不同,但备课必须都要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组织教学是()。
A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之一 B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C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
2、师范院校开设的公共教育学课程属于()。
A 学前教育学 B 普通教育学 C 高等教育学 D 职业教育学
3、学校工作的全面安排必须以()。
A 教学为主 B 教育为主 C 学习为主 D 开发智力为主
4、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有()。
A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 B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C 遗传素质决定了人的发展 D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随增龄而在总体上呈减弱趋势。
5、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 斯宾塞的《教育论》 B 洛克的《教育漫话》 C 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
D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6、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势是()。
A 现场教学 B 复式教学 C 个别教学 D 分组教学
7、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 复杂性 B 示范性 C 创造性 D 长期性
8、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
A 主体 B 客体 C 即是主体又是客体 D 即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
9、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是为了普及()。
A 初中教育 B 小学教育 C 初等教育 D 中等教育
10、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A 教师 B 学生 C 学校 D 社会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指身心方面共同、平均的发展。
2、德育过程是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所以德育过程即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3、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
4、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但不是上课的继续和简单重复。
5、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学校教育
2、德育过程
3、教育目的
4、教学大纲
5、班级授课制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答教育与生产力的作用与关系?
2、教学要完成哪些任务?
3、教学工作包括哪些基本环节?
4、德育过程具有哪些特点?
六、论述题(22分)
1、结合所学专业谈谈如何上好一节课?(12分)
2、如何认识和处理“知、情、意、行”的关系?(10分)
七、实例分析(8分)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世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从小被认为智力低下,但剑桥的博物学者汉斯罗在与达尔文的交往中发现他有很强的观察力,于是亲自推荐他作为自然科学工作者参加贝格尔舰的考察航行,后来取得了卓著的成绩。
第五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________作用。
2、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理论的专著是捷克教育家_____所写的《______》,该书的发表被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
3、课的类型中,单一课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
4、美育具有_____性和_____性的特点。
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代表作《______》,在这本书中第一次提出使教育学成为独立的科学、以伦理学和_____为理论基础确定教育目的和方法,论述了“教学的_____性”原则。
6、马克思主义关于_______学说是确定社会主义教育_______的理论基础。
7、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有_____和_____两种。
8、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有_____和_____两种,课堂教学的特殊形式是_______。
9、构成综合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部分。
10、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主要包括教育与_____的关系和教育与______的关系。
11、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和_____,是学校联系_______的纽带。
12、备课最终要落实到写出三种计划上,即学期教学进度计划、_________计划和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癸卯学制”颁布的时间是()。
A 1912年 B 1904年 C 1922年 D 1898年
2、教育同生产劳动分离是()。
A 原始教育的特点 B 资本主义教育的特点 C 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
D 古代教育的特点
3、社会主义学校德育是由()组成的。
A 政治教育 B 思想教育 C 心理卫生教育 D 道德教育
4、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下列哪种()。
A 谈话法 B 说服教育法 C 实验法 D 榜样示范法
5、发现法的倡导者是()。
A 布鲁姆 B 斯金纳 C 布鲁纳 D 赞柯夫
6、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 个别教学 B 班级授课制 C 复式教学 D 道尔顿制
7、启发式教学是一种()。
A 教学指导思想 B 教学组织形式 C 具体的教学方法 D 教育组织形式
8、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有()。
A 热爱学生 B 深厚的专业知识 C 热爱教育事业
D 广泛的兴趣爱好
9、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
A 因材施教 B 循序渐进 C 启发诱导 D 整体优化
10、班主任联系家长的方式主要有()。
A 班会 B 家访 C 书信联系 D 家长会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教育要为社会服务,所以教育永远具有阶级性。
2、义务教育的涵义就是免费教育。
3、课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4、社会主义学校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
5、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教学
2、美育
3、教学计划
4、教育机智
5、德育原则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学校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2、教师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3、青少年身心发展有哪些规律?
4、试列举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四种?
六、论述题(共22分)
1、试分析现代师生关系。(12分)
2、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10分)
七、实例分析(8分)
上课铃响了,教室里还是乱哄哄的。进去一看,原来是李阳同学在黑板上画孙悟空,一边画还一边做鬼脸,惹得大家哄堂大崐笑。联想到以往李阳调皮捣蛋的表现,张老师满肚子是火,板着面孔就是一顿挖苦:“画又画不象,‘齐天大圣'写成‘齐天大怪',不害羞,还好笑......”。李阳不服气,就顶嘴。张老师更火了,用他哥哥曾经劳教的事来讽刺他,说:“你和你哥哥都不是好货,都是劳教的坯子。”李阳一气之下离开了学校,张教师也没去把他劝回学校而放任自流,最后李崐阳走入了歧途。
(请问张老师违背了哪条德育原则?这个实例分析,对你有什么启发?)
第六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捷克大教育家______发表的《______》,一般认为是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基本理论的教育专著。
2、教育发展的历史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ss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是中心环节。
4、思想品德的构成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每个因素都可以做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开端。
5、____和____在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6、检查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包括____和____两种。7、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决定教育工作必须______。
8、教师的劳动具有____、____、____和长期性的特点。
9、美育的内容主要有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10、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________。
11、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______最早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
12、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和书信联系等方法。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学记》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比欧州早约()年。
A 六百年 B 二百年 C 三百年 D 五百年
2、启发式教学是()。
A一种具体教学方法 B教学指导思想 C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D一种教育组织形式。
3、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
A热爱学生 B 广博的兴趣爱好 C 热爱教育事业 D 深厚的专业知识
4、第一位提出使教育学心理学化的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 B 杜威 C 凯洛夫 D 赫尔巴特
5、在学生己有的思想品德教育水平的基础上,顺其发展和要求的趋势,创造条件向有利的方向引导是遵循(A 因势利导 B 争取教育优势 C 集体教育 D 坚持正确的方向
6、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
A校长的工作任务 B教导主任的工作任务 C班主任的工作任务 D班长的工作任务
7、学校的产生是在()。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现代社会
8、备课必须要做好的工作是()。
A 备教材 B 备学生 C 备教法 D 备上课
9、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是为了普及()。
A 小学教育 B 中学教育 C 初等教育 D 中等教育
10、下列原则中属于德育原则的是()。
A 方向性原则 B 因势利导原则 C 直观性原则 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
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3、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学生是教学中的客体。
4、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
5、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教学计划
•)原则。
2、德育
3、课堂教学
4、智育
5、课的结构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教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2、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哪些素质?
3、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4、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六、论述题(22分)
1、试分析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2分)
2、如何理解现代师生关系?(10分)
七、实例分析(8分)
马卡连柯的《教育诗》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彼德连柯到工厂去晚了,马卡连柯没有直接批评彼得连柯,而把他所属的分队的分队长找去了,对他说:“你的队伍里有迟到的人。”“是的,彼得连迟柯迟到了。”“以后不要再有这样的情形。”“是,以后不会有了。”彼得连柯第二次又迟到了,马卡连柯把全队集合起来,说:“你们分队里彼得连柯第二次又迟到了。”并指责了全分队,分队保证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情形后,马卡连柯说:“去吧,以后看。”事后,发现全分队的人都教育彼得连柯,对他说:“你迟到了,这就等于说我们全分队都迟到了?”以后,彼得连柯迟到的缺点得到了纠正。
(请用品德教育原则的观点,评价分析马卡连柯上述教育方法。)
第七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有____、____、____。
2、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3、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_________。
4、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起____作用,学生是_____。
5、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
6、教学大纲包括____和____两部分。
7、_____和____是两种对立的教学指导思想。
8、课的类型有_____和_____。
9、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10、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__。
11、教育目的是培养人才的____和____。
12、班主任是学校中负责一个班级的____和____的教师。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思想是()提出的。
A 布鲁纳 B 赞科夫 C 赫尔巴特 D 巴班斯基
2、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是()。
A教师、学生、教学方法 B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 教师、学生、教材、教具
D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3、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 社会实践活动 B 教学活动 C 团队活动 D 课外、校外活动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A 教育结构 B 教学组织形式 C 教学方法 D •教育性质
5、关于教学含义的错误观点是()。
A 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B学就是上课C教学就是智育D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活动
6、按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类型有()。
A 讲授课 B 综合课 C 复杂课 D 单一课
7、教学的中心任务是()。
A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B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C 基本能力、基本技巧 D 各种知识和能力
8、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学生与各方面的交往 B教师的教育 C家长的严格要求 D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
9、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 《大学》 B 《论语》 C 《学记》 D 《论演说家的教育》
10、美的表现形态极为丰富,大致可分为()。
A 自然美 B 社会美 C 艺术美 D 外在美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启发式是一种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2、人的发展,主要指人的事业方面发展。
3、班主任工作就是教育和转化后进生。
4、德育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5、组织教学是教学开始时的组织活动。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学校教育
2、课堂教学
3、学校教育制度
4、自我教育
5、美育
五、简答下列各题(每题5分,共20分)
1、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
2、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3、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4、学校工作为什么要以教学为主?
六、论述题(22分)
1、试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辩证关系。(12分)
2、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为什么要坚持说服教育?试加以说明。(10分)
七、实例分析
指出下例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分析。
一位老师上课是这样开始的:“‘刑场'是死亡的场所,意味着生命的结束,是悲的气氛;‘婚礼'是欢乐的事情,意味着幸福,是喜的气氛。然而,如此矛盾的事情确实发生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
第八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教育学是研究____及其_____的一门社会科学。
2、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影响,全面地看,是由____、____和____三方面构成的,教育成效往往是这三方面合力的结果。
3、体育的内容主要包括____和____两个部分。
4、美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____、____和____。
5、教师的劳动具有____、____、____和长期性的特点。
6、19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________》,第一次提出使_____成为科学,以伦理学和______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最早提出和论证了“教学的______”原则。
7、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_____,随人类社会的_____而产生的,是人类社会存在不可缺少的条件,是人类社会中______普遍的现象。
8、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_。
9、现代教育的两种体系是____教育和____教育。
10、备教材,包括钻研____和____,阅读有关参考书。
1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将知识运用于实际,以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是______。
12、德育是学校对青少年进行____教育,____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应尽的职责。
A 班主任 B 科任老师 C 学校领导 D 每个教师
2、发现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心理学家()。
A 杜威 B 布鲁姆 C 布鲁纳 D 斯金纳
3、美育的特点是()。
A 形象性 B 创造性 C 直观性 D 情感性
4、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 B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C知识和能力相结合
D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5、班集体的核心是()。
A 班长 B 班主任 C 全体班干部 D 全班学生
6、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方式有()。
A 家庭访问 B 家长会 C 班会 D 书面联系
7、初中一年级是中学生活的()期。
A 关键 B 适应 C 选择 D 成熟
8、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特点是()。
A 长期性 B 复杂性 C 连续性 D 形象性
9、学校工作的全面安排必须以()。
A 教育为主 B 教学为主 C 学习为主 D 开发智力为主
10、下列属思想品德教育原则的是()。
A 方向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因势利导原则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现代教学手段是教学的主要手段。
2、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人的发展的外因。
3、德育受一定社会的社会关系所制约。
4、制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课外活动的内容要受教学大纲的限制。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学校教育
2、学制
3、德育原则
4、课外活动
5、教学计划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2、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任务是什么?
3、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4、简要回答现代师生关系?
六、论述题(共22分)
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是什么?如何进行教育?(10分)
2、结合专业知识谈谈如何上好一节课?(12分)
七、实例分析(8分)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下题:
某老师说:“我们家里各种专业的代表都有。我丈夫是体育教练员,我是语文教师,我父亲是会计,我母亲是裁缝,那么我女儿将来一定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第九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教育学是研究________及其_______的一门社会科学。
2、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所写《_______》,提出了用伦理学和_______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并论正了“教学的_______原则”。
3、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只有在一定的_______和_______的影响下才能转化为现实性。
4、我国的教学内容具体规定在______、______和______之中。
5、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三个阶段_____、_____、和________。
6、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是中心环节。
7、社会主义学校的德育是由_____教育、_____教育和_____教育三部分组成的。
8、教师的劳动不同其它物质生产劳动,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在于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10、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包括_____和_____两种方法。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社会生产力对人才的培养规格起什么作用()
A 决定作用 B 制约作用 C 影响作用 D 不起作用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 环境 B 遗传 C 教育 D 社会活动
3、《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原则。
A 循序渐进 B 启发性 C 因材施教 D 巩固性
4、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 讲授课和练习课 B 讲授课和复习课 C 理论课和实践课D 单一课和综合课
5、提出通过集体,在集体中进行教育这一观点的教育家是()。
A 夸美纽斯 B 苏霍姆林斯基 C 凯洛夫 D 马卡连珂
6、班集体的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A 成立了班委会 B 开展了班级工作 C 形成了正确的舆论 D制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7、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
A 一部分 B 主要内容 C 必要补充 D 延续
8、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以()为中心。
A 教育 B 教学与科研 C 教学与科研生产 D 教学
9、下列属于古代学校的有()。
A 书院 B 庠 C 校 D 学堂
10、教育目的是学校教育工作的()。
A 中心环节 B 出发点 C 归宿 D 依据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教育机智是由教师的聪明程度决定的。
2、现代社会的未来发展必然更加依赖教育。
3、教育应贯穿于人的一生。
4、启发性教学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5、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决定了教育必须要遵循渐进原则。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讲授法
2、班级授课制
3、教学
4、义务教育
5、德育原则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2、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3、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有哪些特点?
4、实施美育过程中应遵循哪些要求?
六、论述题(22分)
1、试论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2分)
2、试述现代学校教育中德育工作的意义?(10分)
七、实例分析(8分)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我国明代文人夏完淳5岁知五经,7岁善赋诗词,15岁从军,17岁殉国;德国化学家卡尔.威特八、九岁己能运用6国语言,并熟悉数理化学科,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4岁获得博士学位。
第十套
一、填空(每题0.5分,共15分)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______》是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专著,第一次提出了_____制度。论证了_____教学,一般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___的开始。
2、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影响,全面地看,是由____、____、_____三方面构成的,教育成效往往都是这三方合力的结果。
3、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等三种形式。
4、各科教学备课的细节,尽管有所不同,但都必须做好____、____和_____三方面的工作。
5、美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的教育。
6、我国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各级学校的____、____、____之中。
7、试列举四种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8、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____和_____两个部分。
9、课的类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_____和_____。
10、教育目的是学校全部工作的_____和_____。
11、人的身心发展包括_____和_____。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人才成长周期长的规律决定的教师劳动的()特点。
A 示范性 B 长期性 C 复杂性 D 创造性
2、“温故而知新”说明了在教学中应贯彻()。
A 系统性原则 B 巩固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3、通过教师陈示实物或直观教具或者做示范性实验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
A 练习法 B 参观法 C 演示法 D 实验法
4、下列各原则属于德育原则的是()。
A 方向性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 C 因势利导原则 D 争取教育优势原则
5、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 个别教学 B 课堂教学 C 复式教学 D 电化教学
6、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以学习()为主。
A 间接经验 B 直接经验 C 实验操做技能 D 实际应用。
7、启发式教学是()。
A 一种具体教学方法 B 一种教学形式 C 教学的指导思想 D教学的组织形式
8、学校工作的全面安排必须以()。
A 学习为主 B 教学为主 C 教育为主 D 开发智力为主
9、发现法的积极倡导者是()。
A 赞科夫 B 杜威 C 布鲁姆 D 布鲁纳
10、我国以法令形式颁布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
A 癸卯学制 B 壬寅学制 C 六.三.三制 D 壬子.癸丑学制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
2、教育与教育学是同时产生的。
3、采用问答式教学必然具有启发性。
4、班主任做好个别工作就是要做好后进生的工作。
5、备课就是备教材写教案。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教学
2、讲授法
3、课堂教学
4、义务教育
5、教学计划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学校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智育的任务是什么?
3、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4、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特点?
六、论述题(22分)
1、试分析一节好课应具备什么条件?
2、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七、实例分析(8分)
一位男学生穿着学校的冰鞋,从教室走向冰场。一位男老师看见了,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是把这位学生背送到冰场上去了。当时这位学生又惭愧又感动,从此以后变得非常热爱公物了。(对这件事你有何看法)
第十一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著作《______》第一次提出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提出了以伦理学和_____为理论基础,并最早论证了“教学的_______”原则。
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是中心环节。
3、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其中_____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青少年的发展起______作用。
4、美育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5、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和书信联系。
6、教育目的是学校全部工作的_____和_____。
7、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以学习____经验为主,而以学习_____经验为辅。
8、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主要有____和____两种方式。
9、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由____和____两部分组成。
10、德育是学校对青少年进行____教育、____教育、____教育的总称。
11、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各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____。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是()。
A 《劝学》 B 《师说》 C 《学记》 D 《论语》
2、人民教师的劳动特点包括()。
A 示范性 B 创造性 C 形象性 D 复杂性
3、美育的特点是具有()。
A 长期性 B 可塑性 C 形象性 D 感染性
4、癸卯学制颁布时间是()。
A 1902 B 1903 C 1912 D 1922
5、主张由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是()。
A 读书指导法 B 发现法 C 练习法。D程序教学法
6、义务教育的含义包括()
A 免费教育 B 普及教育 C 自愿教育 D 强制教育
7、学校产生于()。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8、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
A 一部分 B 重要内容 C 延续 D 必要补充
9、学校工作的全面安排必须以()为主。
A 教学 B 教学和科研 C 科研 D 教育
10、教学组织形式的辅助形式是()。
A 个别教学 B 课堂教学 C 复式教学 D 电化教学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在备课中教师通过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来确定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学生来确定教学重点。
2、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教的方法。
3、教育机智是由教师的聪明程度决定。
4、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必须承认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者不可偏废。
5、教育从它产生之日起,就具有传授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两大职能。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教学计划
2、教育目的
3、美育
4、德育原则
5、课堂教学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有哪些特点?
2、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3、教育对生产力具有什么作用?
4、现代师生关系是什么?
六、论述题(22分)
1、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怎样进行教育?(10分)
2、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12分)
七、实例分析(8分)
指出下例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分析。
鲁迅先生领着同学们去采集标本,同学们看到路边一株小黄花,就问博物员这花的名称。回答说:“这叫‘一枝黄花'”。同学们认为他是信口开河,便哄然大笑。鲁迅先生却严肃地对同学们说:“我们做学问的,知就是知,不知就是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不论是学生还是先生,都是这样。这种植物是不是叫‘一枝黄花',你们可以查看植物大辞典。这是菊科植物,是叫‘一枝黄花'。
第二篇:普通话机测试题集(十一套)
第一套:
一、单音节词
爹 维 液 昂 鬓 萍 有 凳 穷 坤 面 梯 羽 抓 耿 端 渴 批 簧 赶 文 江 热 尊 亮 捐 陈 方 赤 法 掐 缓 沾 拐 皆 琴 葱 儒 爽 夺 复 藤 掠 槽 款 擦 鳍 波 死 束 丑 弱 临 股 宅 赏 太 杭 虾 哨 膘 朽 耐 选 蛮 拥 北 能 字 而 枕 材 鸟 制 雪 杂 闹 酸 傻 并 赔 君 咧 凑 俄 津 驴 蜕 拙 莫 倾 瓦 农 涩 鬼 逊 添 踹 衍 醉
二、多音节词
钢铁 盖子 磁场 主人翁 成品 飞快 说话 家畜 灵敏 矮小 全部 红包儿 症状 趋向 探讨 怎么 作风 亏损 儿童 蚂蚁 日见 柔软 火星儿 英雄 仙女 及时 格外 摧残
国务院 虐待 牙刷儿 佛教 棒槌 存亡 搬运 横扫 逗乐儿 粉碎 何况 缺点 连累 撇开 墙壁 管理 大娘 窘迫 群众 丢掉 按钮
第二套:
一、单音节词
民 推 陪 宰 鹿 牛 戒 凝 棒 爽 末 北 您 抖 瓮 雏 用 奎 糟 捻 勺 黑 效 筐 皖 畔 肿 天 者 军 诚 庵 仿 牙 栋 坪 拐 僻 额 拟 貂 死 源 剑 活 犬 梭 氦 苯 耗 墩 唱 词 略 州 逃 组 仍 滤 软 驱 咧 礁 世 铃 征 坟 闭 腔 抬 抓 遵 免 波 很 蹿 窘 川 簇 损 二 寡 怯 闻 享 茬 下 米 松 日 艘 蟹 云 登 块 柑 伐 缺 愁 朽
二、多音节词
恰当 砂轮儿 核算 丰满 疟疾 表演 加工 破坏 开外 寻找 恩情 从而 生产力 无穷 荒谬 群体 花脸 佛学 挨个儿 匪徒 锥子 观光 弱点 由于 渗透 妇女 半道儿 红润 老爷 飘带 上层 拼命 夸张 媒人 白色 操纵 大娘 侵占 显微镜 持久 宾客 钢铁 手绢儿 英雄 质量 选举 创作 一丝儿
第三套:
一、单音节词
嗓 恋 能 亚 林 丙 啼 款 恩 永 驹 凝 钾 舂 闽 篆 肯 升 尔 凭 此 涡 广 烧 齿 床 丢 灭 舱 概 枪 踹 僧 问 忙 坡 铜 蹿 贼 嫩 团 叼 怯 寻 瞥 动 偷 柱 罕 密 窘 卦 吮 爱 揉 象 撅 球 库 悬 袜 缫 慎 肘 锐 齐 垄 缘 君 女 屋 范 捉 舀 罚 波 浑 匪 俄 溪 若 蒸 合 绕 她 自 满 穴 早 白 火 日 衰 歉 鲁 幼 嘴 顿 咧 拔
二、多音节词
侨眷 在乎 怀念 摧毁 完备 允许 骄傲 质量 杀害 逗乐儿 穷人 虐待 吹牛 妥当 仍然 大娘 工程师 作品 佛寺 送信儿 谬论 胸脯 首尾 折磨 婴儿 农村 安全 坎肩儿 双亲 个别 奔跑 如下 关卡 累赘 疯狂 扯皮 来不及 钢铁 棉花 财产 钉子 战略 夸张 群众 以外 跳高儿 富翁 畅所欲言
第四套:
一、单音节词
沉 略 延 舜 才 邓 瞟 抄平怎 傍 磁 馆 字 酸 饼 丢 谎 颇 叩 戳 广 贴 墙 蕊 僧 瘦 摸 洽 胸 念 谋 雇 聋 偶 您 袄 抓 垦 穗 抿 吠 礼 橙 祝 栏 眨 足 宝 渔 选 辉 万 柯 烫 窄 踱 训 呆 拔 咧 云 洒 垫 儿 准 踹 含 轨 孟 歌 朽 帆 荣 招 乏 外 芽 饥 娘 虚 简 热 踢 月 居 俏 尝 痛 美 诗 策 窘 雾 浇 日 洼 棋 胎 全
二、多音节词
垂危 被窝儿 柔软 封闭 王后 啄木鸟 高昂 舒坦 佛经 安排 地层 然而 支持 元素 夏天 麻花儿 思索 南方 总额 家乡 紧缺 谬论 苟且 纳粹 稳当 区别 小瓮儿 妇女 开业 定律 人群 上吊 空子 剥削 哈密瓜 眷念 贫穷 舌头 分工 配合 红军 创造 扭转 线轴儿 应用 快乐 率领 抑扬顿挫
第五套:
一、单音节词
柴 索 避 塔 蹭 雕 确 铡 取 帆 柄 戴 陇 夏 狗 尘 孤 软 崩 撵 睛 短 敷 莫 朽 如 走 丸 搜 志 寻 帝 蓬 岸 禹 洪 促 贼 充 棍 穷 赖 您 用 魂 届 盆 跳 纺 运 爽 赘 田 二 请 内 藕 沾 河 跌 块 装 吮 拎 袄 镶 词 镇 留 踹 坑 窑 虽 冒 鳃 魏 鳖 躺 穴 惹 浓 甲 牢 蛙 米 肝 持 腔 猿 波 垮 基 骗 窗 自 飘 倦 窝 舌 拖
二、多音节词
窘迫 日益 军粮 月份 嫂子 而且 叫好儿 根据 国王 花瓶 办公室 审美 新娘 坎肩儿 牛顿 悲哀 群体 钻头 收成 串联 开会 政权 荒谬 面孔 宣布 客气 英雄 挂帅 压力 大伙儿 规格 作者 孙女 水鸟 消灭 策略 中外 主人翁 佛法 恰当 灾难 盎然 图钉儿 思考 先生 拼凑 引导 出类拔萃
第六套:
一、单音节词
募 堪 水 字 眯 碾 丢 阵 胚 住 瞥 窘 博 粪 袁 贬 髻 脸 恩 设 炎 谎 说 团 润 窟 外 壤 下 蠢
末 该 次 鼻 跟 饶 恐 台 艘 迟
侵 踹 您 呆 饱 浑 古 伶 缓 掠
其 至 疼 垮 隔 摘 测 贼 君 蒋 拿 生 而 孙 许 掐 碰 嘴 瓮 裙
项 佐 后 蜂 谬 拔 用 耍 疗 厂 叹 绞 忠 咧 腥 泛 驱 袄 踱 迂 忘 酸 粤 兜 悬 扯 弓 喂 从 眨
二、多音节词
规律 儿童 破坏 佛典 村子 瓦斯 无穷
品位 牙签儿 血管 人才 家伙 美酒 书卷 苗头 爱国 温柔 抢险 按照 高涨 碎步儿 操办 命运 何况 进化论 凉爽 飞快 涅槃 钢镚儿 山川 飘动 录音机 正确 总结 天鹅 妇女 英雄 日益 差别 完全 被窝儿 开垦 课程 妥当 大娘 横扫 遵循 有的放矢
第七套:
一、单音节词
踹 碗 根 户 期 犯 缰 垒 绢 灰 盆 碧 猪 垮 练 蕊 肾 膺 娶 另
雄 判 眉 自 码 赛 皇 卧 嘘 耐 瞥 既 耍 用 群 尚 柔 耕 蚕 眨 帛 枪 鳞 松 膜 袄 瘸 稿 凝 蔗 此 滩 虫 土 瓢 瑟 托 耳 堆 挡 柴 有 悦 家 控 贼 川 恒 尊 拔 负 槽 刁 软 赵 翁 驯 亏 某 桩 捷 胎 撤 拈 癖 原 朵 放 滚 歪
绺 恩 射 皿 池 香 指 绳 捆 夏
二、多音节词
仍然 爪子 电压 存在 均匀 后面 编写
健全 花瓶儿 恰巧 风格 半导体 报废 红娘 快乐 西欧 意思 发狂 掌管 小说儿 血液 从而 卤水 佛教 未遂 牛犊 似的 旋转
谬误 国王 悲哀 吵嘴 诚恳 火苗 侵略 授予 难怪 力量 责任感 今日 少女 苍穹
名牌儿 窘迫 疼痛 换算 温带 部分 侦察
第八套:
一、单音节词
胸 桃 滚 条 垒 痕 框 渴 仓 谨 训 颠 涩 广 跌 岩 畏 昂 踹 嘴 挖 选 绳 纸 催 影 锹 走 越 反 瑞 版 眸 杜 腮 串 丢 窘 破 荆 热 须 扰 刷 统 勿 纱 我 枪 笔 婚 农 律 贼 榻 下 村 房 谬 磁 暑 猜 挪 辆 法 弥 笨 霖 麦 肌 袍 震 而 妾 潭 弃 环 恩 彻 汞 决 碰 斩 奉 牙 啮 款 倍 吃 怒
程 丝 权 稍 云 黑 唇 拐 怜 摸
二、多音节词
穷人 小鞋儿 疲倦 拍摄 群众 专门 红娘 润滑 层次 差额 辩证 石榴 捣毁 国王 快速 民间 亏损 上空 夸张 恰好 名堂 冠军 年头儿 修养 多寡 打算 安培 扭曲 个别 母体 创造性 废水 波长 外部 参加
做活儿 偶尔 聊天儿 愿意 身份 豆子 侵略 富翁 劳动者 佛学 利用 哀愁 与日俱增
第九套:
一、单音节词
遮 总 浮 攥 洒 臣 每 绳 惯 绝 品 而 特 醇 秧 钱 癞 踱 貂 粉 袜 白 小 聂 说 洞 宝 凑 斑 跃 儒 内 闸 冰 您 莫 拦 锥 雄 历
团 吼 眯 水 词 五 腔 顾 歪 夏 髓 巨 耕 恰 桌 孔 市 逢 挽 铀 怎 陶 溢 遵 垮 爹 日 仿 蜡 惹 派 选 求 卯 侧 丢 萍 捐 靠 功 暗 均 溺 推 辈 颇 窘 抓 国 丝 衡 许 滩 闯 篇 踹 昂 语 寻 谎
二、多音节词
繁殖 奔涌 妥当 马匹 新娘 核算 豆芽儿 罚款 婴儿 老头儿 收购 主宰 障碍 她们 谬论 亲切 命运 望远镜 群体 赔偿 超额 佛像 战略 双重 嗓子 奇怪 话筒 红润 科学家 坚持 土匪 定律 小瓮儿 干脆 少女 交流 成为 私人 念叨 财政 辩驳 打击 撇开 做活儿 衰弱 线圈 八卦 层出不穷
第十套:
一、单音节词
聊 劝 丢 馆 抗 法 昭 鸟 箔 雪
涮 砌 壤 猜 煤 胸 笋 下 膘 闽 察 字 穷 搓 讽 愈 睁 次 哑 儿 舂 如 氨 钡 军 末 涂 撑 撰 凝 锦 良 徽 申 仄 弯 糖 漏 值 狗 历 尺 最 来 物 狠 探 顶 运 彭 挂 骚 坎 油 广 捐 袄 瘸 我 阳
扩 烦 需 筒 尊 欠 德 秸 容 面 黑 娘 傻 屑 警 迭 踹 偏 剃 脓 陡 鳃 闯 抛 弱 倪 刷 醋 甩 栽
二、多音节词
配合 爽快 佛寺 热爱 马车 侵略 蒜瓣儿 频率 篡夺 窘迫 清楚 干脆 透明 加以 灭亡 浪费 螺旋桨 荒谬 虐待 盎然 恰好 因而 妇女 开垦 教训 夸张 唱歌儿 年龄
跳高儿 影响 冬天 主人翁 缘故 洗澡 扇子 怀抱 未曾 随便 日用 群众 拱手 花纹 记事本 低洼 纳税 区别 牛顿 奔走 先生
第十一套:
一、单音节词
向 秋 夺 壤 断 责 赠 均 瓮 加 病 缩 候 迁 丑 廷 此 凡 储 搔 膜 脱 梨 衫 府 瞥 显 归 准 宽 桶 盆 底 迈 我 孽 雄 顺 谭 册 选 坏 崩 芽 避 割 爬 捐 爽 誉 马 直 唤 昂 寝 羊 怎 虹 澈 叠 构 死 黑 垮 风 踹 撅 众 磷 圣
腮 鸟 施 略 疏 群 优 逗 改 况 忍 穷 邀 拒 膊 入 贫 方 垒 念 猜 凿 苇 皮 奥 拢 饶 二 酶 寡
二、多音节词
完备 症状 交流 行当 公民 在这儿 租用
恰好 冲刷 运动 巴掌 次日 分配 夏季
自然界 热爱 天真 外面 窘迫 迅速 脸盘儿 苦恼 男女 谬论 苗头 水果 佛经 参议院 随便 新娘 而且 大量 学习肚脐儿 铁青 发票 小曲儿 绘画 王朝 客观 老爷 文明
火坑 上层 飞快 虐待 罪恶 赤手空拳
说话题目:
我尊敬的人/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 我喜爱的职业/购物的感受 我的业余生活/我喜爱的节日
我喜欢的季节(或天气)/谈谈美食 学习普通话的体会/谈谈美食 我的假日生活 /谈谈个人修养
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我知道的风俗 我的家乡/我喜爱的职业
谈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我的学习生活 我喜欢的季节(或天气)/我的家乡
第三篇:《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第一编的标题是“教育的一般目的”,本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目的问题。第二编的标题是“兴趣的多方面性”,本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并以此为基本原理来解释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科设置,阐述了教学的过程,环节等一系列教学论问题。第三编的标题是“性格的道德力量”,下面就《普通教育学》中的教育思想作一简要述评。
(一)五道念与以之为基础的教育目的论
五道念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目的论的理论基础。五道念即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等五种道德观念。第一种为“自由”的观念。亦译作“内心自由”的观念。“自由”的观念要求个人的意志和行为能摆脱一切外在影响的束缚而只受制于人的内在判断,归之于人的内在自律,归之于人的理性自觉,从而使人的意志、理性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第二种为“完善”的观念。赫尔巴特认识到,在实际的道德实践中,人的由意志、理性所作出的内心判断往往难于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人之理性判断外发之为道德行为,往往受客观条件和人的其他心理品质的影响。当内外发生矛盾且这一矛盾不能调和之时,即需依靠“完善”的观念去加以解决,即用多方面的意志力和坚强而紧张的毅力加以“内部的协调”。第三种为“仁慈”的观念。亦即“绝对的善”的观念。“完善”的观念得以发生作用的法宝是人的意志等理智能力。如果借助人的内部的理智能力还无法协调意志和行为之间的矛盾时,就要用“仁慈”的观念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使人不与任何人发生那种危险的恶意的冲动。“仁慈”的观念发生于两种意志的相互关系之间,通过这一观念使自己的意志处处与别的意志相协调,具有无私地为他人谋福利的强烈愿望,这样,社会冲突就不可能发生,社会秩序就会得以安定。第四种为.“正义”的观念 “正义”的观念就是“守法”的观念。如果“仁慈”的观念还不足以遏制人的与他人 1 发生冲突的恶意冲动,就必须通过“正义”的观念,即根据人们志愿协调所制定的守法观念或法律条文予以解决。这样,“正义”的“守法观念”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就会牢固地建立起来。第五种为“公平”的观念。亦即“报偿”的观念。如果通过“正义”的观念还不能够解决不同意志之间的矛盾,就必须通过“公平”的观念,对那些预先思量过的错误行为予以应受的惩罚使之不失为公道。“公平”的观念要求以等量的善与恶偿还于当事人,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它使人意识到不良的行为必将导致应有的法律制裁。
(二)管理论
赫尔巴特认为管理的主要方法有:
(1)威胁。这是一切管理首先采取的措施,是管理儿童的第一手段,也是特殊手段。
(2)监督。对孩子不加监督,不加教养,而放任儿童撒野是培养不出伟大的品格来的,因此,长期以来,监督就是儿童管理的不可缺少的部分。(3)权威与爱。权威能约束人使之不至产生超出常规的活动。权威非常有助于克服人的一种倾向于邪恶的、正在形成的意志。
(三)兴趣说与教学论
兴趣的多方面性。赫尔巴特将“兴趣的多方面性”作为其教学论的理论前提和基础,在《普通教育学》中,其第二编,作为论述教学理论的专编,即是以“兴趣的多方面性”作为卷名的。
何谓兴趣?“兴趣是同欲望、意愿和审美有共同之处的,是同漠不关心相对立的。”“当我们发生兴趣时内心是积极的,但在兴趣未转化为欲望与意志之前,我们在外表上却一直是消极的。兴趣处于单纯的观望与着手之间”,同时.兴趣能激起人们的爱好而占有人的心灵,从而过渡到欲望和意愿。人对外界实在的注意,构成了兴趣的来源,这种实在一旦与人的一种新表象相互联系时即会产生兴趣这一心理活动。作为现象的 2 外界实在具有多方面性,因而人的兴趣也具有多方面性,“心智中的多方面性只不过是现象的多方面性,就像心智中的统一性只不过是现象的相似性与综合一样”。
(四)性格观
1.管理、教学和训育,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体系的骨干。管理不是教育,但是,“紧紧而灵巧地抓住管理的缰绳”,则是教学和训育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保障。而训育即是道德教育,即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和训育(教育)的关系上,“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一样。”道德教育(训育)如果不通过教学,只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相反,如果教学不进行道德教育(训育),就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训育,是教育的最高或最终的目的。就其内容而言,训育即是培养学生形成道德性格的教育。
(五)《普通教育学》的意义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是近代教育理论走向科学的开山祖和奠基石。
(1)赫尔巴特将五道念作为其教育论的理论基础。这种试图将教育目的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之上的努力显然是一种理论上的贡献,从而使其教育目的论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的理性之物。
(2)赫尔巴特将其管理论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之上,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世纪神学的幽灵还在赫尔巴特的身上游弋,其反动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即使在赫尔巴特的最专制的管理论之中,我们还是可以依稀看到一些民主的东西.这就是矛盾的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心得体会
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西方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1806年,他发表了《普通教育学》一书,此书的原标题为《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十四章,三编之前有一个“绪论”。
以下是我对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一书做的一些摘录以及自己的理解:
一、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
“教育者的第一门科学——虽然远非其科学的全部——也许就是心理学。”赫尔巴特提出了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也是作为教育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的的一门学科。
二、教育的管理和目的(一)儿童的管理
“满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顾及教育,这种管理乃是对心灵的压迫,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行为的教育,连儿童也不认为它是教育。”赫尔巴特认为,对儿童的管理是教育者的一部分教育工作和责任,对儿童的管理是进行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另外对儿童的管理不能太过。
(二)儿童管理的目的
“……所以为了要使那种在烈性与欲望中成长起来的意志不被造成具有反社会的倾向,就有必要经常对它们保持明显的压制。”赫尔巴特继承了中世纪的教育对儿童的看法,认为儿童起初表现出来的意志就是不服从的烈性,这种烈性是不守秩序的根源。指出为了使这种烈性不会发展为反社会倾向,就必须经常用强制来压制。
三、教学的步骤
教学过程包括“专心”和“审思”两个基本环节。“专心”是指集中于某一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审思”是指追忆与调和意识内容的思维活动,即深入理解与思考,把“专心”中认识的个别事物集中起来,使之联合成统一的东西。专心和审思都各有其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在此基础上,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阶段理论,他把教学划分为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个连续的阶段。
(一)清楚
这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对学生而言,这一阶段处于静止状态的“专心”活动,其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注意。作为教师,要采用提示等直观教学讲授 新教材,以便使学生清楚而又明确地感知新教材。事物能否被感知,首先取决于学生的过去经验,因此,要使学生清楚地感知新教材,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观念,以便向学生提供恰当的新观念。
(二)联想
对学生来说,这个阶段是运动状态的“专心”活动。经过了明了阶段之后,学生能够将以往的种种观念迅速地正确再现出来,并自然地引起某种联想。但是,也往往会碰到新观念与旧观念不相一致、与旧观念不相联系的情况,这时,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其他有效方式,寻找某些较接近的新观念或旧观念,去代替或调和它们。在此阶段,重视培养和利用良好的记忆力和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三)系统
经过“联合”阶段,学生的新观念与旧观念之间产生了一定联系,但并不系统,需要学生进一步进行一种静止状态的“审思”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初步联合起来的种种观念进一步与课程的整个内容和目的联合起来,使相关的新旧观念重新联合为集团,形成普遍性的概念。在这一阶段,想象和思维表现得特别活跃,并具有更严密的逻辑性。
(四)方法
这一阶段学生对观念进一步思考,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审思”活动。教学过程达到系统阶段,并不等于观念体系全部形成了,还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这便需要借助实际的练习,使已获得的系统知识付诸应用,使之变得更为牢固和熟练。
四、训育及其方法
(一)训育的定义
“现在便容易对训育的概念下定义了。它与儿童的管理有共同的特征,它是直接对儿童的心灵发生影响的,它与教学共同的地方在于它们的目的都是培养学生。”赫尔巴特通过把训育与对儿童的管理和教学相比较,来更清晰地理解训育的实质内涵,它们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转
贴二)训育的方法
赫尔巴特提出的训育方法有:1.陶冶。训育与管理不同,其最大的特点是陶冶性。通过陶冶,使学生逐渐受影响。2.教师的人格感染。教师的形象对学生具有权威性,通过教师的人格感化学生,是训育的一个重要手段。3.赞许和 责备。赫尔巴特说:“通过应得的赞许给儿童以快乐,这是训育的出色的艺术。”儿童、少年与青年,每个年龄阶段的人都须习惯于忍受其所招致的责备并保持这种习惯,只要这种责备是恰如其分的和可以理解的。4.建立有益于健康的生活制度。这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首要准备”。
赫尔巴特在他的著作《普通教育学》里提出的心理学对教育学的意义,儿童的管理理论,教学阶段论以及训育及其方法,这些教育思想尽管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对教育科学发展的贡献是杰出的,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仍具有借鉴作用。
第四篇:《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范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普通教育学》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1刚借到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时,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惊讶,当时还问了同学我们确定是读这本书吗?回答是肯定的。后来想想既然老师推荐我们读这本书,那么这本书就有它应读的价值。我花了三天的时间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大概读懂了,但是有个别的还真的还是不懂。下面我来说说我读完后的感受吧!
普通教育学这部分分为三部分:管理、教学、训育。我影响最深的是赫尔巴特在儿童管理方面强调严格的纪律,要求在一定情况下采取威胁与惩罚手段,甚至主张体罚。认为儿童还没有形成道德意志就凭借惩罚或体罚来约束他们,但是又并不提倡无限制运用体罚,认为威胁不过是管理的一种消极措施。他说道:“当责备无济于事的时候,我们往往采用的是体罚手段。但是,如果试图完全排除体罚也是徒劳的,必须极少采用。”虽然说赫尔巴特在管理方面主张把体罚作为必要措施,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专制性的强迫教育观念。但是还是有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教育孩子,无非就是想孩子成为我们所想的那样,所教的那样的。
我们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儿女有出息,然后教育他们。但是有些家长往往是按照他们自己的那一套去教育孩子的,成功了就说我的教育方法是对的,值得大家借鉴的,就好像虎爸、狼爸的教育孩子方式,我们一看就有种这样的想法:怎么会有这样教育孩子的爸爸呢?难道精神有问题?但是我们不可否认虎爸、狼爸现在在教育孩子这一块都出名了,还有很多人借鉴呢。但是我们不能说它完全可以适用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所以教育管理方法都有缺点的。还有,赫尔巴特说道:“当责备无济于事的时候,我们往往采用的是体罚手段。但是,如果试图完全排除体罚也是徒劳的,必须极少采用。”这个我们可以想到当孩子在幼儿园时候,不可能没有被老师体罚过。因为孩子还小,思想上都还没有成形,不听话老师教导不听的话,在一定程度上,老师肯定会以惩罚手段管理孩子,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但是我们并不提倡老师的惩罚过度,一定的惩罚还是有必要的。
还有,赫尔巴特的兴趣观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有益的影响。因为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赫尔巴特说道在兴趣中,一个人可以很容易的去完成他的各种决定,而且是使他觉得到处做事都会很有兴趣,并不会因为有其他要求而取消他的计划。是的,我是同意的,因为当我们有兴趣做一件事情时,无论前面最多在大风雨也会继续前行,跨越阻碍完成我们要做的事,这就是兴趣所带来的动力。当然,我们不是做什么都可以凭着兴趣去做的,有些事是必须去做的,比如学习。我们就有这个义务。但是我们要把学习当做兴趣去学,不仅我们个人要努力培养兴趣,更重要的是老师的引导,因为我们读书每天面对最多的就是我们的老师,老师有责任去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科目产生兴趣才能学得更好,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找兴趣。这样我们才在学习中更有利于成长。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2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被称为“科学教育之父”。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讨中提出了自己的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发表了著作《普通教育学》,全书共分三编,三编之前加有一个“绪论”。
这本书的内容十分的丰富,当初看起来觉得有点复杂和枯燥,但是经过小组的讨论以及课堂小组展示之后才真正的理出它的框架。《普通教育学》里面写了许多教育思想,我觉得这对我们师范生的教育理论学习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在《普通教育学》中的主要提到的内容中,我想分享的是这两个方面:
(一)性恶论与儿童的管理。
赫尔巴特禀承了历史上沿袭的“性恶论”,认为在儿童天性中处处都会表现出不服从的烈性。“这种烈性就是不守秩序的根源,它扰乱成人的安排,并把儿童未来的人格本身也置于种种危险之中”。这种盲目的烈性情绪的种子如果不加以遏制,它就会伴随着儿童的成长而一直存在于儿童身上,还甚至会逐年增长扩大,所以他认为儿童管理就是许多必要的预防措施之一。他将对儿童的管理作为实施教育工作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他提出了儿童主要的管理方法有:威胁、惩罚、监督、权威与爱等等。
我认为对儿童的管理要宽严相济。不可以一味地去对儿童进行惩罚和威胁。因为威胁可能对于那些本身很劣行的学生是没有任何效果的,他们会视而无睹。教育心理学课本上提到,表扬比惩罚更能取得效果。我认为惩罚只适合于行为特别恶劣的学生,对于其他一些行为良好但学习成绩差或者只是偶尔一次犯错的学生不该用过严的惩罚,更不能体罚学生。近日来发生的伤害学生事件,就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学生毕竟只是孩子,尽管他们做错事,我们也不可以对他们施以体罚,那样不仅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伤害,还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我们应该多点表扬学生,让他们得到鼓励,对学生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肯定是对学生最大的鼓励。其实我们生活中没有差生,只要教师能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和呵护。另外,教师要树立权威,必须先要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爱,师生之间感情的共通,有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同时也要给予学生自己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教学论。
兴趣的四阶段与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认为人的兴趣是一个由“专心”和“审思”共同组成而又相互矛盾的心理活动。“专心”要求人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一事物之中,排除其他事物的干扰,不以彼一害此一,“应当明晰地把握每一件事,全心全意地献身于每一件事”。同时,“人格依赖于意识的统一,依赖于积聚,依赖于审思。各种专心是相互排斥的。
正因为如此,它们也排斥那种必须借以使它们统一起来的审思”。因此,“专心”排斥“审思”,同时又需通过“审思”将种种“专心”统一起来。“专心”与“审思”的矛盾运动构成了兴趣的四个阶段,即注意、期望、要求、行动。赫尔巴特正是依据兴趣的四个阶段提出了其极为著名且又影响极为巨大而深远的“四段教学法”——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
赫尔巴特的教学论是他教育思想中的重要内容。赫尔巴特从观念、兴趣、统觉等心理学思想中寻找到教学论的理论依据,是将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的表现,也是赫尔巴特的伟大贡献之一。同时他试图将五道念作为教育论的理论基础,是将教育目的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之上的努力也是教育理论的重要贡献。
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正确地阐明了教学的定义,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并且他提出了“四段教学论”。他的教学理论是根据心理过程规律的基础和教学过程而建立起的明确的规范化的教学模式,这对现代教师们仍然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但是,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四段教学法”的思想过于形式化和机械化,它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
阅读名著等于与名人对话,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如果我没有仔细地阅读过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单单根据我们教科书的一个章节简短的内容,我或许只能粗略的知道他的.思想大概是什么。而完整地看了他的《普通教育学》之后,我才真正地掌握了他思想的只要内容,包括他著作的背景,他的经历经验等等。作为一名师范生,除了掌握课本知识之外,还要多读点名著,多看点书。只有这样,才能丰富自己、完善自己。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3大一的时候教《普通心理学》的老师就已经给我们推荐《普通教育学》这本书了,也是那时候我才知道赫尔巴特是近代著名教育科学的创始人,在教学的心理学方面做出了很重要的贡献,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那时候老师介绍我们看时,我觉得那么有名的人写的书应该都是比较深奥的,所以就一直迟迟没有去看。
这个学期因为外国史这个课程,我终于有机会去看它里面的内容了,借来这本书一看,原来我之前的感觉是对的,这本书真的挺深奥的,概念性的东西很多,理解不了他要表达的,可能我们看的都是经过其他学者翻译过来的吧,或许看英文版本的话会更容易理解。不过虽然它比较的深奥,但我还是能够吸收一点他里面的精髓的东西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写管理的方法中提到了用权威和爱来进行管理,他认为教育者应该在儿童心目中树立权威的形象受到他们的爱戴,树立权威的关键在于卓越的智慧,而受到爱戴的关键在于教育者自己要爱儿童,与他们保持亲密的关系。我觉得这是非常的正确的,因为一个教师必须要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够使儿童对你信服,让他们觉得你是有这样的资格来做他们的老师的,如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被学生指出他的错误的话,那么学生或许就不再地信服他。当然,除了有卓越的知识,教师还应该爱儿童,跟他们保持亲密的关系,长时间的相处和温柔的爱抚都是很好的方式,这样儿童便会喜欢自己的老师,一旦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他们便会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课,不会做出一些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情,这样便能很大的程度上减少课堂的管理。
赫尔巴特他也提倡通过赞许和责备来对儿童进行训育,他认为应该通过应得的赞许给儿童以快乐,这是训育的出色的艺术。我觉得适当的奖励和责备对儿童来说也是必须的,用奖励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儿童的积极性,而责备则让儿童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不能一味地奖励,这样儿童不会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所以有时候责备也是很必须的。
这是我觉得书中比较值得我们借鉴的,当然这本书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吸收那些对我们有用的东西。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4近段时间考试多多,教育学心理学都是复习重点,故此把大学时喜欢的一些名篇论著拿出来又看了看。
或许受所学专业的影响,又或许在应试教育下讨了十几年生活,对中国现行教育情况总是摇头不满的。可是现在自己从事教育也几年了,心里隐隐的一直有个问题,我们教育的结果到底是什么?日以继夜的投身在教学的第一线,甚至拿不出多的时间照顾家人和自己,这样的事业,我们的劳动获得了什么?
不管是赫尔巴特抑或是国内的教育大家的论著中,都是立意高远,读之引人向往的。教育,是教育人走向社会人的重要手段,而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必要为即将要成人的下一代的生命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先贤们都肯定的描述过,独立、自主、自由的人,这是古今中外众多教育奋斗的目标。由原先附属的人成为有自己思想见地的独立人,不仅需要知识的给养,更需要老师言传身教的树立这样的意识,买下这样的种子,在几年、十几年的时间里不断巩固、培养、煅炼而成。
再来赫尔巴特对于学生教育管理的一项也是我很感兴趣的,由于教学实践的限制,总是觉得在这一块总是学得不够。赫尔巴特认为在学生管理这一方面的方式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三种:威胁,监督,权威与爱。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这其中的分寸是需要时间来慢慢磨练把握的。就以威胁一项来说,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中,不管是高级知识分子还是目不识丁的文盲,都不影响威胁这一手段的广泛运用。但是,由于那些本性倔强的儿童对威胁毫不在乎,什么都不怕,而那些本性脆弱的儿童也体会不到威胁的意义,还是继续照其愿望所指使的那样去做,所以,采用威胁的方法常常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它必须与其他方法结合进行。在《普通教育学》中,赫尔巴特都有一一分析叙述,这为我等急需积累经验,得到指导的青年教师来说无异于是开了回金手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避免了可能出现的错误。
书总是常读常新的,原是读书时闲暇涉猎的作品,在而后几年中亦是让人过目不忘,还能因为新的人生经历,读出新的体会,实在是饶有趣味的一个过程。
第五篇:《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普通教育学》读书笔记
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也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学》则被公认为是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该书所阐述的学校管理制度、道德教育的理论以及教育目的等,从其政治方向来说,是为了“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服务的,但是,书中所论述的教学理论,说明了心理学对于教育学的意义,提出了教学的形式阶段的原理,论证了教育性的教学这一概念,特别是指出了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意义。
以下是我细读《普通教育学》这本著作的所得所想。
(一)五道念与教育目的论
五道念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目的论的理论基础。五道念即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
1.“自由”的观念。亦译作“内心自由”的观念。“自由”的观念要求个人的意志和行为能摆脱一切外在影响的束缚而只受制于人的内在判断,归之于人的内在自律,归之于人的理性自觉,从而使人的意志、理性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意志、理性之外显即为人之行为,人之行为之内化即为人之意志、理性。赫尔巴特认为,如果道德实践只是借助于道德他律,借助于一味附和外来的主张来实施,那么,这种实施便是懦弱和苍白无力的。只有“自由”的观念才可使人的意志和行为之间避免产生任何矛盾和斗争。它使人具备明确的目标,不致产生动摇、犹豫、颓伤和彷徨。但是,“自由”的观念本身只解决了人的价值判断问题,因而只能使人决定行为的目标和方向,还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
2.“完善”的观念。赫尔巴特认识到,在实际的道德实践中,人的由意志、理性所作出的内心判断往往难于与外在行为完全协调起来,人之理性判断外发之为道德行为,往往受客观条件和人的其他心理品质的影响。当内外发生矛盾且这一矛盾不能调和之时,即需依靠“完善”的观念去加以解决,即用多方面的意志力和坚强而紧张的毅力加以“内部的协调”。“完善”的观念以认识的全面性为前提,以行为的完善性为目标。“完善”的观念可作为一个衡量人的意志所应达到的限度的正确尺度。
3.“仁慈”的观念。亦即“绝对的善”的观念。“完善”的观念得以发生作用的法宝是人的意志等理智能力。如果借助人的内部的理智能力还无法协调意志和行为之间的矛盾时,就要用“仁慈”的观念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使人不与任何人发生那种危险的恶意的冲动。“仁慈”的观念发生于两种意志的相互关系之间,通过这一观念使自己的意志处处与别的意志相协调,具有无私地为他人谋福利的强烈愿望,这样,社会冲突就不可能发生,社会秩序就会得以安定。
4.“正义”的观念。如果说“仁慈”的观念类似于“将心比心”由己推人的忠恕之道,那么,“正义”的观念则是“守法”的观念。如果“仁慈”的观念还不足以遏制人的与他人发生冲突的恶意冲动,就必须通过“正义”的观念,即根据人们志愿协调所制定的守法观念或法律条文予以解决。这样,“正义”的“守法观念”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就会牢固地建立起来。
5.“公平”的观念。亦即“报偿”的观念。如果通过“正义”的观念还不能够解决不同意志之间的矛盾,就必须通过“公平”的观念,对那些预先思量过的错误行为予以应受的惩罚使之不失为公道。“公平”的观念要求以等量的善与恶偿还于当事人,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它使人意识到不良的行为必将导致应有的法律制裁。“公平”的观念的本质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法网恢恢,终当扬善惩恶,主持公平。
在赫尔巴特看来,五道念为人人所共有。作为一套普遍的道德范畴,五道念是人类的永恒的美德,它将人类的一切美德都网罗入内。在五道念中,“自由”和“完善”的观念是面视个人的自我道德修养而言的,而“仁慈”、“正义”和“公平”的观念则是针对人际关系而言的。五道念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越到最后,其道德自律的成份越少,而道律他律的色彩越浓。赫尔巴特认为,五道念囊括了意志道德的一切类型,因而是巩固世界秩序亦即维护普鲁士君主政体下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和道德规范的“永恒真理”,如果人人都能牢固地将五道念建立起米,天下自无任何骚乱,社会自然安定太平,人民自然各司其职,安守本分。所以,教育的整个目标和全部工作就在于以五道念为基础,培养具有完美的道德品质的人,“使绝对明确、绝对纯洁的正义与善的观念成为意志的真正对象,以使性格内在的、真正的成分一个性的核心一按照这些观念来决定性格本身,放弃其他所有的意向”。这种以培养道德为旨归的教育目的,赫尔巴特称之为“道德目的”或“必要的目的”。“道德的目的”或“必要的目的”是教育最终的最高的目的,是公民道德对教育目的和学生人格所提出的必然要求。道德目的强调要培养内外统一,道德认识、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相互协调的具有自律道德的人,很显然,“德育决不是要发展某种外表的行为模式,而是要在学生心灵中培养起明智及其适宜的意愿来”。道德目的即是要培养既不怀疑现存的社会制度,又能克服自己内心的任何冲动的“完人”。
教育目的除了“道德目的”这一最终的或最高的目的之外,还应当包括“纯粹可能的目的”或“意向目的”。在赫尔巴特看来,人类的社会分工是必要的,“人类社会早就发现分工是必要的,这样每个人都可以把他所做的事做好”。但是,分工过细也会造成弊端,所以,“在真正人类的较高级活动领域中,分工不应该分到使每个人相互不了解的程度”。社会要求每一个人都要热爱一切工作,同时又必须精通一种工作,“这种专一的精通是各人所意向的事情,而多方面的可接受性,只能产生于个人从一开始就作出的多方面的努力之中,这就是教育的任务”。作为教育者,应该针对儿童在未来的成人生涯中所可能遇到的种种职业选择问题,有意识地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和就业工作做好必要的准备。因此,必须针对儿童兴趣的多方面性培养儿童“平衡和多方面兴趣”,以使儿童获得“一切能力的和谐发展”。
(二)性恶论与管理论
赫尔巴特禀承了历史上沿袭的,曾为中世纪神学所极力鼓吹的“性恶论”,认为在儿童天性中处处都会表现出不服从的烈性。“这种烈性就是不守秩序的根源,它扰乱成人的安排,并把儿童未来的人格本身也置于种种危险之中”。这种盲目的烈性情绪的种子,这种原始的欲望如果不加以遏制,它就会伴随着儿童的成长而一直存在于儿童身上,还甚至会逐年增长扩大。一任私欲恶性膨胀的人往往都会受到应得的报应,但是这种报应必然会付出代价,因而也是一种道德上的罪恶,是应当避免的。理想的方略便是将儿童不服从的烈性消灭在萌芽之中,“所以为了要使那种在烈性与欲望中成长起来的意志不被他们(指儿童的烈性与欲望)造成具有反社会的倾向,就有必要经常不断地对它们保持明显的压制”,“而儿童管理就是许多必要的预防措施之一”。
赫尔巴特将对儿童的管理作为实施教育工作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在赫尔巴特看来,教育过程可分为三大部分:管理、教学、训育。没有教学就没有教育,不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实施道德品格的教育就无从谈起。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首先对儿童进行管理,如果不首先通过管理将儿童天生的粗野倔强的性格压下去,无论是教学还是教育都无法进行。但是,儿童管理既不是教学,也不属于教育,旨在为顺利进行教学和教育创造前提条件,除此之外别无目的,“这种管理并非要在儿童心灵中达到任何目的,而仅仅是要创造一种秩序”。
但是,赫尔巴特同样坚决反对将儿童管理的思想推向极端,认为“只教不管”会劳而无功,同时,“只管不教”则是对儿童心灵的压迫。所以他说:“满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顾及教育,这种管理乃是对心灵的压迫,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行为的教育,连儿童也不认为它是教育。”
主要的管理方法有:
(1)威胁。这是一切管理首先采取的措施,是管理儿童的第一手段,也是特殊手段。威胁带有强制性。学校应规定许多切实而具体的命令和禁则,设置惩罚薄,专门记载儿童的过失。但是,由于那些本性倔强的儿童对威胁毫不在乎,什么都不怕,而那些本性脆弱的儿童也体会不到威胁的意义,还是继续照其愿望所指使的那样去做,所以,采用威胁的方法常常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它必须与其他方法结合进行。
(2)监督。对孩子不加监督,不加教养,而放任儿童撒野是培养不出伟大的品格来的,因此,长期以来,监督就是儿童管理的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滥用监督又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拘泥于细节的和经常的监督对于师生双方都是负担,因此双方都常常千方百计要回避它,并一有机会就会把它抛弃掉。滥用监督“还会妨碍儿童自己控制自己,考验自己,使他们不能认识永远不会被引入教育体系之中而只有通过自己探索才能发现的许许多多事物”。滥用监督只会扼杀人的创造能力、果敢精神和自信行为,只会产生这样的人;“他们始终只是单调刻板的,并习惯于墨守陈规俗套,不思改变,而对于高尚与奇特的事件则畏缩不前;他们把自身葬送于庸庸碌碌与安逸之中”。
(3)权威与爱。权威能约束人使之不至产生超出常规的活动。权威非常有助于克服人的一种倾向于邪恶的、正在形成的意志。对于那些具有最活跃的天性的人来说,权威更应该是不可缺少的。权威必须将教育置之度外而单独发挥作用。虽然权威对于儿童的心智培养没有多少意义,但它“对于学生以后的思想范围的划定或者扩大来说是多么重要;他们今后将要在这种思想范围内更加自由地活动,并独立地创造自我”。爱在管理中也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一旦获得了爱,这种爱便可大大地减轻管理的困难。爱所要求的师生之间的感情合谐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产生出来:一是教育者的感情投入,教育者将自己的感情十分巧妙地悄悄融合在学生的感情之中;二是教育者设法使学生的感情以某种方式接近他自己的感情。后者较为困难,它必须与前者结合起来采用,“因为只有当学生能够用某一种方式与教育者交往起来的时候,学生才能致力于他与教育者关系的发展”。
(三)兴趣说与教学论
1.兴趣的多方面性。赫尔巴特将“兴趣的多方面性”作为其教学论的理论前提和基础,在《普通教育学》中,其第二编,作为论述教学理论的专编,即是以“兴趣的多方面性”作为卷名的。何谓兴趣?“兴趣是同欲望、意愿和审美有共同之处的,是同漠不关心相对立的。”“当我们发生兴趣时内心是积极的,但在兴趣未转化为欲望与意志之前,我们在外表上却一直是消极的。兴趣处于单纯的观望与着手之间”,同时.兴趣能激起人们的爱好而占有人的心灵,从而过渡到欲望和意愿。人对外界实在的注意,构成了兴趣的来源,这种实在一旦与人的一种新表象相互联系时即会产生兴趣这一心理活动。作为现象的外界实在具有多方面性,因而人的兴趣也具有多方面性,“心智中的多方面性只不过是现象的多方面性,就像心智中的统一性只不过是现象的相似性与综合一样”。
兴趣的多方面性可分为两大类,即“认识”的兴趣和“同情”的兴趣。“认识”的兴趣是属于周围自然现实的认识,“是在观念中摹写在它面前的东两”,而“同情”的兴趣则属于认识社会生活的,“是把自身置于别人的情感之中”。以上这两大类兴趣又可具体分为六种兴趣。第一种是观察、认识自然界及周围环境个别现象的经验兴趣。第二种是探究自然知识规律,对事物进行思考的思辨兴趣。第三种是对现象的善恶美丑进行艺术评价的审美兴趣。第四种是与一定范围内的人接触的同情兴趣。第五种是与社会上较广泛的人进行接触以尽公民职责的社会兴趣。第六种是要对所信奉教派予以重视和亲近,虔信上帝,服从教会的宗教兴趣。
2.课程论。赫尔巴特认定,“只有教学才能满足平衡地培养广泛的多方面性的要求”,而作为教学。又“必须把认识与同情作为彼此不同、基本上独立的心理状态同时地加以发展”。反过来,兴趣又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兴趣的多方面性”构成了儿童意识活动的内在动力。“兴趣的多方面性”为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和必要。由此,赫尔巴特提出了他的范围广泛的教学课程论。属于经验兴趣的学科是自然科学、物理、化学、地理;属于审美兴趣的学科是文学、唱歌、图画,属于同情兴趣的学科是外国语(古典语与现代语)和本国语,属于社会兴趣的是历史,政治、法律,属于宗教兴趣的学科则为宗教。
3.兴趣的四阶段与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还进一步对兴趣的心理特性和心理过程进行了探讨,认为人的兴趣是一个由“专心”和“审思”共同组成而又相互矛盾的心理活动。“专心”要求人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一事物之中,排除其他事物的干扰,不以彼一害此一,“应当明晰地把握每一件事,全心全意地献身于每一件事”。同时,“人格依赖于意识的统一,依赖于积聚,依赖于审思。各种专心是相互排斥的。正因为如此,它们也排斥那种必须借以使它们统一起来的审思”。因此,“专心”排斥“审思”,同时又需通过“审思”将种种“专心”统一起来。如何预先感觉到‘审思每一次是如何由这样那样的专心组成的”,“乃是教育技巧的核心”。“专心”与“审思”的矛盾运动构成了兴趣的四个阶段,即注意、期望、要求、行动。赫尔巴特正是依据兴趣的四个阶段提出了其极为著名且又影响极为巨大而深远的“四段教学法”。
(1)清楚。清楚指教师讲授新教材,将新观念分析出来深入研究,以便使学生清楚而又明确地感知新教材。事物能否被感知,首先取决于学生的过去经验,即旧观念或旧知识的性质及其与新观念或新知识的相关性。因此,要使学生清楚地感知新教材,教师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观念,以便向学生提供恰当的新观念。新观念提供以后,教师还必须尽力引导学生寻找有关的旧观念去感知它。
(2)联想。联想指通过师生谈话将新旧观念联系起来。这个阶段的教学,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创造性的心灵活动,其中主要是记忆和想象两种活动。在正确组织教学的情况下,经过了清楚阶段之后,学生能够将以往的种种观念迅速地正确再现出来,并自然地引起某种联想。但是,也往往会碰到新观念与旧观念不相一致或与旧观念不相联系的情况,这时,教学便需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其他有效方式,寻找某些较接近的新观念或旧观念,去代替或调和它们。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和利用良好的记忆力和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3)系统。系统指在教师指导下寻找结论和规则。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使初步联合起来的种种观念进一步与课程的整个内容和目的联合起来,使相关的新旧观念重新联合为集团,形成普遍性的概念。在这一阶段,想象和思维表现得特别活跃,并具有更严密的逻辑性。系统的联合不能只单独发生于某一个观念团、而要各个不同的观念团都要发生联合,某一观念团与其邻近的各观念团发生直接的联合。而与其它距离较远的观念团发生间接的联合,所以,在不同的观念团中,联合的方式是各不相同的。
(4)方法。方法指通过练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新的场合。教学过程达到系统阶段,并不等于观念体系全部形成了,还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这便需要借助实际的练习,使已获得的系统知识付诸应用,使之变得更为牢固和熟练。
所以,教学过程即是一个观念运动过程,通过清楚阶段使个别的观念明确清楚,通过联合阶段使许多个别的观念得以联合,通过系统阶段使已联合的许多观念得以系统化,通过方法阶段使巳系统化的观念进行某种运用,以便使之更为牢固和熟练。
(四)性格观与训言论
1.管理、教学和训育,构成了赫尔巴特教育体系的骨干。管理不是教育,但是,“紧紧而灵巧地抓住管理的缰绳”,则是教学和训育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必不可少的保障。而训育即是道德教育,即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和训育(教育)的关系上,“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一样。”道德教育(训育)如果不通过教学,只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相反,如果教学不进行道德教育(训育),就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训育,是教育的最高或最终的目的。就其内容而言,训育即是培养学生形成道德性格的教育。
(1)性格与意志、个性。什么是性格?“那种与众不同的特征通常称为个体的性格。”性格与意志关系很大,“能用来刻划作为理性动物的人的主要表征,这就是意志,而且是在严格意义上来说的意志”。意志是坚定的,而这种坚定性就是性格。观念(五道念)形成意志,意志陶冶性格。性格与个性具有一种既相依又斗争的矛盾关系,一方面,“应当尽可能避免侵犯个性”;另一方面,“性格几乎不可避免地通过对个性的斗争来表现自己。单纯而顽强的性格正是通过对来自个性深处的新的念头和欲望进行不断的斗争而形成的,不论是道德的性格还是罪恶的性格,概莫能外。所以,赫尔巴特提出:“使绝对明确、绝对纯洁的正义与善的观念成为意志的真正对象,以使性格内在的、真正的成分——个性的核心——按照这些观念来决定性格本身,放弃其他所有的意向,这就是德育的目标”。
(2)性格之主观部分与客观部分。性格的客观部分即是指个人在自我观察时所发现的业已存在于自身的意志;而性格的主观部分则是自我观察吋所产生的新意志。二者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一致吋,加强性格;不一致时,损坏性格。不一致的情况必会导致二者的矛盾斗争,从而产生一强一弱的结局,并最终通过以强胜弱来将性格统一起来。赫尔巴特认定,对性格的客观部分的教育是困难的,因为当我们对儿童进行教诲时,其性格的客观部分往往会隐藏起来,而到时又会表现出来。教育的使命正是在于知难不避地对性格的客观部分进行教诲。只有在性格的客观部分得到了陶冶之后,才能为教育性格的主观部分打好基础。
2.道德性格
(1)道德性格之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凡是有德行的人,其性格总是坚强的,而非懦弱的。但是,一方面,道德的性格表现为坚强的意志,另一方面,道德的性格又必须服从外来的要求,而这又有可能成为懦弱的表现。这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即是道德的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赫尔巴特认为,这一矛盾的解决过程,即是人的性格走向“内心自由”的过程。道德性格的形成必须借助于对外来要求的服从来实现,但是,这种服从决不能是消极的,决不能是迁就,坚强的性格必须对外来的要求进行审查,选择和评估,从而作出自我判断,将消极的外来的要求转化提升为积极的自我道德律令,“只要一个人决定服从判断,那么这种否定的判断就会转化为真正的性格升华和自我牺牲。于是,他把那本身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判断的东西作为一个绝对的命令予以接受”。所以,经过了内心的价值转换,消极的“服从”便转变为积极之物了。真正的道德性格正是通过克服性格中的主观部分和客观部分的不一致来求得道德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的统一,从而达到“内心自由”的境界。
(2)道德性格的影响因素。首先,“行动是性格的原则”,内部经验是道德性格的本原。意志决定性格,意志行动构成道德性格的基础。人的行动是外部活动,而人的意志是内部活动,内部活动总是先于外部活动,外部活动不过是内部活动的复本。因此,内部经验的性质和能力决定着道德性格的倾向。其次,思想范围影响人的性格。人有怎样的思想范围就有怎样的性格,“思想范围的限制虽然不是性格的限制,却是为性格造成了限制”,所以,只有使学生形成广阔的思想范围,方能运用教育的全部力量。再次,素质影响人的性格。人的心理素质是有所不同的,其根本的不同在于“各人的心灵状况是否较容易或较难改变方面。”有的人易受感动,其心理往往因境而迁,有的人则不易感动,其心理往往坚定执著,前者永远形成不了稳重的性格,而后者则具有极出色的素质,因而是最值得教育的人。最后,生活方式影响人的性格。动荡流离的生活方式会对道德性格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严格规律的生活才有益于孩子,“父母们通过其对家事的全部安排来建立日常生活的严格规律,可以给他们的孩子带来明显的好处。”但是,也应该注意不要将这种有规律的生活安排得过于单调,过于严格,不然,“那些仅仅被动地作为驯服的儿童而成长起来的人,当脱离监督时,他们就没有性格了”。
3.训育——道德性格的培养途径。
(1)训育的意义。训育对于性格的培养具有双重意义:间接的和直接的。其间接的意义在于“帮助教学,使教学成为可能并去一个业已独立的人今后性格的形成”,其直接的意义在于“通过行动或非行动直接就使学生产生或不产生初步的性格。”其中,间接的意义更为重要,它是“训育赖以为教学开辟道路的一步,教学将得以渗透到儿童的思想、兴趣与欲望中去”,这就是说,不仅教学要有教育性,而且训育也应有助于教学。
(2)训育的措施。赫尔巴特认为,必须将训育的措施与管理的措施严格区分开来。管理旨在压制儿童劣性,维持教学和教育秩序,因而可以采取外在的强制性措施。而训育则是一种影响心灵的行为,因此,决不可以采取完全强制的方式。
训育不是强制而是陶冶。训育“不是短促而尖锐的,而是延续的、不断的、慢慢地深入人心的和渐渐停止的。因为训育要使人感觉到是一种陶冶”。训育的内容应像涓涓细流那样,浸润儿童的心田,在这里,来不得半点强制。但是,“儿童不听简单的训话时”,那么,即使那种给儿童的心灵造成一定创伤的“不愉快的艺术”也是不可忽视的。当然,“教育者必须自始至终用温和的感情来控制它,同时使人原谅它,使它得到宽容,而且只是为了克服学生的傲慢顽固时才应用它”。
(五)《普通教育学》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1.《普通教育学》的历史地位。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理论发展史上的伟大里程碑,是近代教育理论走向科学的开山祖和奠基石。
(1)赫尔巴特将五道念作为其教育论的理论基础。这种试图将教育目的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之上的努力显然是一种理论上的贡献,从而使其教育目的论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的理性之物。五道念深刻反映了当时德国统治阶级的利益,因而,其内容是必须予以抛弃和批判的,但是赫尔巴特强调五道念中的自律特性,并将自律原则体现于其教育目的之中,这无疑又含有合理的内核。教育的“纯粹可能的目的”或“意向目的”的提出,反映了赫尔巴特从对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黎明曙光中窥视到了未来的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反映了德国资产阶级对教育的进步要求。赫尔巴特试图将人的个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将现实社会的要求与未来社会的召唤统一起来,从而培养既能立足现实,又能面向未来的人才,赫尔巴特试图在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尖锐对立中寻找平衡和支点,并将这一思想体现和贯彻于其教育目的论之中。显而易见,用心良苦的赫尔巴特最终只能是一位悲剧式的英雄。(2)赫尔巴特将其管理论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之上,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世纪神学的幽灵还在赫尔巴特的身上游弋,其反动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即使在赫尔巴特的最专制的管理论之中,我们还是可以依稀看到一些民主的东西:“人们只能理智地把这种服从同儿童本人的意志结合起来,并只能把这种服从作为一种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真正的教育的结果来期待得到”,“一个外行的教育家如果擅自行使支配权,而这种权力既不是从父母那儿得来的,又不是被学生承认的,那么他将完全自毁于此。”赫尔巴特甚至大声疾呼:“不应长时间地与孩子过不去!不要故意摆威风!不要神秘的缄默!而尤其不要虚伪的友好!无论各种感情活动会发生多少变化,都必须保持坦率诚恳”。这就是矛盾的赫尔巴特。
(3)《普通教育学》的不朽生命在于它的教学论。赫尔巴特从其观念、兴趣、统觉等心理学思想中寻找其教学论的理论依据,试图将其教学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这是赫尔巴特的一个极为重大的理论贡献。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到夸美纽斯、卢梭、洛克,他们往往以苍白无力的自然类比法来推导和建立其各自的教学论,只有赫尔巴特才第一次使裴斯泰洛齐的“我要使教育心理学化”的伟大目标由空想走向科学。
赫尔巴特第二个重大的理论贡献是,他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从而正确地阐明了教学的定义,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虽然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对这一概念的阐述语焉不详,但在其《教育学讲授纲要》等著作中作了较为细致的阐发。
赫尔巴特的第三个重大的理论贡献是“四段教学法”的提出。“四段教学法”对于教学的四个阶段划分得很清楚,且比较细致地考虑到学生学习时的心理状态,注意到不同教学阶段学生的不同兴趣,特別考虑到不同的教学阶段所应采取的不同教学方法。这对于知识的系统授受和教学过程的规范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四段教学法”之所以会对后世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其理论根据也正在于此。当然,赫尔巴特将“四段教学法”形式化、机械化的思想也是不足取的,其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4)在训育论中,赫尔巴特试图将道德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统一起来,从而使人归于“内心自由”。从中我们又可以看到赫尔巴特试图将人之个性与社会性协调统一起来的努力。赫尔巴特重视有规律的生活在儿童的道德性格养成中的作用,将道德性格的养成生活化,重视教育者在形成儿童道德性格中的重大影响和作用,主张陶冶,反对强制,所有这些,都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但是,赫尔巴特将一切社会问题甚至包括一切尖锐的社会问题都归之于温和的道德观念的责任,从而陷入了“道德万能论”的泥潭。这充分反映了赫尔巴特的思想保守性。当然,在一个专制的国度里,那些敏感的精灵们所被赐予的权利,顶多只能是一种对思想自由的追求,甚至只能是一种对论证现实制度的合理性的思想自由的追求。对于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所体现的保守乃至反动的思想,我们当然不能苛求!
2.《普通教育学》对后世的影响。赫尔巴特在世时,他的包括《普通教育学》在内的教育著作并未得以广泛传播,《普通教育学》作为一部划时代的教育巨著,也未获得它应有的声誉。在与其同时的费希特、黑格尔等人如日中天,倍受青睐的境遇下。赫尔巴特及其教育名著《普通教育学》的默默无闻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但是,寂寞并没有持续多时。二十多年后,在其弟子齐勒尔和斯托伊等人的宣传和鼓吹下,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很快异军突起,闻名天下,其思想狂飙遍及整个德国大地。在这种情况下,赫尔巴特学派也开始形成,并出现了一个影响全国的赫尔巴特学派运动。与其相应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也得以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发展,是齐勒尔将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发展为“五段教育法”。
促使赫尔巴特超越德国走向世界的首功,当归齐勒尔的学生莱因。莱因通过在耶拿大学的教育学讲座主办的教育研究班和创办的许多宣传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书刊,很快使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风靡世界。莱因通过研究班培养的学生遍及了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南非、智利、墨西哥、希腊、俄罗斯、芬兰、瑞典、罗马尼亚以及奥匈等国。这些学员成了赫尔巴特学派的积极推广者和传播者。
在之后的数十年里,赫尔巴特主义的教育思潮一直锐风不减,且逐渐浸入到各国的学校教育实践之中。在美国,直到本世纪20年代以后,赫尔巴特主义才逐渐被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所代替。但是此后的几十年,这两派的斗争一直彼此消长地存在着。30年代曾有过新赫尔巴特主义的兴起,到了50年代,伴随着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弊端百出,赫尔巴特主义又一次卷土重来,并对其间的教科书和课堂计划产生了影响。
在我国,赫尔巴特主义的传入可追溯到本世纪初。1901年创刊的《教育世界》使得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潮第一次由日本传入中国大地,从清末开始,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逐渐在中国传播开来,并对中国近代的学校教育实践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