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2009-05-13 11:17:07)转载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随笔
目录
内容摘要…………………………………………………………………………2
关键词…………………………………………………………………………2
引言……………………………………………………………………………3
一、积累材料,丰富文库………………………………………………………3
(一)、多阅读……………………………………………………………………3
(二)、结合课文学习,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激发学生习作兴趣………………………………………………………………………………………4
二、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5
(一)、开展活动……………………………………………………………………5
(二)、观察积累……………………………………………………………………5
三、写作能力的培养……………………………………………………………6
四、改革作文评改方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6
五、师生赏识习作,激发学生习作兴趣………………………………………7
结 束 语………………………………………………………………………7
参考文献………………………………………………………………………7
致
谢………………………………………………………………………7
[内容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从多年语文实践经验,本文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阅读积累
丰富生活
评价赏识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引言:写作,它既是人们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的需要,又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难点,在语文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是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可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乃当务之急。那么,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呢?说到底,还是那句老话:多读多写。下面,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我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简要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一)、多阅读。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通过加强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除把课堂还给学生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阅读可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均可,越广泛越好。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轻松的事。
1、重视营造读书氛围。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我通过引导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营造氛围。通过引导,学生搜集了“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等多个热爱读书的名人名言。学生收集名言后,我还组织学生交流,并选择代表性的名言请书法好的学生写出来,张贴在班级墙上。其次是动员、引导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爱的书充实班级图书柜,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读书的神圣感。再次,利用家长会的机会,由学生向家长汇报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请家长介绍自己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经验。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打动了广大家长,他们自觉地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如: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自己的小书架等,父母带头读书、读报,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主动与孩子讨论书中的问题。此外,坚持引导学生定期去图书馆看图书、借图书,定期更换从家中带来的与大家“共享”的书籍。并且学校每周安排2节课时间去阅览室看书。
2、重视教给读书方法。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里,我主要是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如,我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不懂之处画上符号,边读边做批注。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体悟写法。我有计划地利用阅读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每周一个单元,并结合共性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读书方法和收获。此外,还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其他书籍,或上网查阅资料解决遇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3、重视检查阅读效果。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我认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则更能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我的做法是:首先在班级中展开读书比赛,定期在课外阅读登记栏上公布每个学生的阅读篇目、笔记篇数、摘抄的条目数。第二,抽取一些读书笔记,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第三,经常组织读书经验介绍。第四,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第五,注意发现优秀习作,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就会不甘落后,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二)、结合课文学习,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不动笔墨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并自己给一个名字,坚持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其次,重视仿写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课程改革后,语文课本中更多内容丰富、教育意义深刻、写作指导特效的课文。教师精心地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欣赏文字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学习作者怎样观察、思考、表达,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和如何布局谋篇,满足学生模仿课文表达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们要多读,特别是课文中佳句、佳段、优美诗词、情感细腻的情节等,让学生多读、识记、理解。每当教到佳句、佳段时,教师要绘声绘色地朗诵,甚至表演一番。当学生兴趣高涨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想不想写出这样的优美语句来呢?如果想,请多读几遍,记住啰。”并让学生思考这些佳句、佳段在我们写作时怎样恰当地运用到作文当中去。当然,仿写要由易到难,从仿句到仿段、仿篇。读写结合,以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和写不能固定成一个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探索,举一反三,因人而异,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仿中有发,仿中有创。如我在教学《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两课后,让学生仿写,这里主要是仿写课文中母与子、父与子之间的亲情这一内容,以《我和爸爸》或《妈妈给我的爱》,用真实地事例写发生在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事,联系自己的心理、情感等写出独特的体验。学习了《我的战友邱少云》,仿写作者看着邱少云被烈火活活烧死这种疼痛的心理描写,写出自己遇到痛苦的事时那种难过的心情。教师教学每篇课文都寻找学生习作训练点,天长日久什么内容、什么方法都在仿写中学过,写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短时间就可完成练习,也对作文始终有着浓厚兴趣。有了兴趣,还怕学生写不好作文吗?
二、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指导学生作文如何从内容入手。
(一)、开展活动。
把单调的作文课上成作文活动课,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社会、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开阔眼界。如“我为父母献孝心”、“劳动我最棒”、“欢乐的野炊”、“我发现了春天的足迹”、“谁说秋天不美丽”、“给冬天添彩——雪”……根据学校德育活动开展“清明节扫墓”、“反邪教”、“珍爱生命禁毒活动”,以“八荣八耻、讲礼议、创文明的教育,设计了“读介绍礼议的书籍”、“讲有关礼议的故事”、“编写并唱颂八荣八耻歌。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养成观察习惯,在活动中学生们兴致高昂,看到或听到、想到什么,往往控制不住要找个对象“吹”一番。教师切勿因此将视为不守纪律而扼杀,其实这种“吹”实际上就是一种表达。学生有了这种表达欲望,老师及时捕捉住这种时机加以引导,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地把见闻和感受写下来,做到想得广、写得好。活动要丰富多彩,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日积月累,作文起来就有话可说了。
(二)、观察积累。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我告诉学生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他们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乡土题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从一年级起,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在学动植物时,我不是让学生拿起来就写,而是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如:我在设计《春天在哪里》(北师大版第一册)一课时,我带领孩子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我们来到草坪、田野、小河边,让孩子通过看一看、找一找、闻一闻、踩一踩等感知活动来寻找春天、观察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学生不仅了解春天不但美,而且是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的季节,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的乐趣。孩子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心情别提有多高兴了。在这个活动中,我又结合实际情况和孩子们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在草场上,个别孩子去踩小草,有的孩子就过去制止:“不要踩它们,不然它会伤心的。”在草坪上,我鼓励孩子拾起纸屑、塑料袋,有机地教育孩子“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提高了孩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正如“道德,只有当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最后,我们在教室里开展了“汇报寻找春天成果”的活动。有的孩子带来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春景图;有的孩子带来了一张张美丽的照片;还有的把自己家种的花搬到教室里来了。还有的高唱一曲《春天在哪里》、还有的孩子吟诵起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正像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的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把课堂扩展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让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很多书本的知识,以及许多新的体验和感悟,还启迪了孩子的想象好奇心,开启了智慧探索的大门,活跃了思维,学会了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怀。于是,我告诉学生,写作文其实并不难,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罢了,关键就在于你愿不愿意做生活的有心人了!这样一来,学生初步体会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我们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更宽、更广、更有新意,并不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烦恼。这时,我趁机要求学生养成写好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他们不断地积累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三、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
年级第二学期开始,我就叫学生写日记。那个时候学生识字量还不是很丰富,我允许他们用拼音代替,也可请教别人。起先,我也允许他们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逐渐地培养他们写一件事,再是写一件有意义一点的事,然后叫他们写做这件事时,会想到些什么,逐渐培养他们把这件事写具体一些。到现在,学生已经三年级了,还坚持写周周记。从二年级开始,我把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提高到看图写话,在说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看到的图画,通过自己内心世界表现出来。三年级除了完成每单元大纲的写作要求外,常常补充仿写课文段落,如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顺序,按先总结后分述,按并列段式等,及补充想象作文,如《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假如我是老师》、《假如我长大了》等等,给学生以想象空间,充分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平时,每学完一篇思想深邃,饱含激情的文章后,我总是让学生谈谈感受体会,让学生从中挖掘出写作素材,写读后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每当写大作文前,先指导学生说,然后再习作,使学生有话好写,以提高写作兴趣,每次是在自然而然地写作,没有给学生压力,学生就快乐作文。
四、改革作文评改方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古人说:“三分貌,七分扮”。用于作文中就是“三分文章七分改”。因此,评改作文成了促进作文能力提高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在新课标下,评改作文应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自改自评、小组评改、集体评改相结合。自评自改是在指导学生明确作文目标,牢牢掌握评改方式的前提下,进行成功评价与自我调整。先对自己的作文可取之处进行自我成功评价,并推荐自己作文中自认为写得成功的地方,供同学学习、欣赏,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子也可以。这样,无论作文能力如何的学生,他们都会毫无顾忌地推出,自认为可取之处。即得到同学肯定和赏识,又学到了别人许多长处,受到启迪的同时,便不知不觉地走出了“不会”作文的低谷,满怀信心地向成功迈进。因为成功是人人所企盼的,渴望成功,获得成功和体验成功的快乐,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最佳途径之一。小学生大多对自己充满信心,具有好表现的心理特征,时刻渴望得到老师肯定的评价。以人为本,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经常性的正面评价,是学生感受愉悦的根本所在,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环节。在自评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推出公认的写得好的作文,在多媒体展示台上展示,供人欣赏,全体学生用总目标、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对这些作文进行成功评价,大家都来赏识好作文成功之处在哪里?领悟好的表达效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作文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会更加各显风采;对作文不太突出的学生,也会增加作文灵感。小组评改时将学生按其写作基础,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都配有优秀生、良好生、一般生甚至后进生,突出以好带差,以优秀生为组长,人人参与评改,教师只是巡视,解决各组碰到的困难,必要时参与能力稍弱点组的评改。再由各组长上台在多媒体展示台上展示该组的习作,并进行解说优点与不足,最后由教师挑选优、良、一般的习作进行点评。
五、师生赏识习作,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对于学生的作文,我们应该允许有差异,允许失败,充分信任,热情激励。不要要求优生的习作都写得像优秀作文一样,也不要把后进生的作文和优生对比。教师应充分以赏识的心态和赏识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热情鼓励,促使学生找到“作文我能行”的感觉!
(一)、每月,我组织学生办作文小报,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作文、日记出成手抄报,自我激励,人手一份,各具特色,从设计、作文选材到排版,都须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二)、每期进行2——3次的编写作文集,不管是尖子生还是后进生,都编成“我的小作文”,精心设计封面,写几句编者的心里话,安排目录,配上优美的图画,使学生自感我的作文也挺不错的。
(三)、全班进行编写优秀作文集,收集本班的优秀作文,加上老师点评,编成集,每期编2——3本。力争每个学生至少有一篇编入班级优秀作文集中。
(四)、相互传阅《育心苑》校报、《我的小作文》、《班级优秀作文选》以及作文本上的作文,让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激发学生阅读他人习作的兴趣,吸收他人的营养,自主学习,不断进步。
结束语:作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每天的百字日记,组织集体阅读课外书,运用多媒体创设作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重视课前3——5分钟的演讲等等。当然作文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有成效的,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努力,点点滴滴地引导。总之,只要教师做作文教学中的有心人,耐心不断的摸索,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作文教学的质量定能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主编:黄亢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 著:于永正。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1
致
谢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我总结了从事多年的作文教学中得到的经验和认识,与语文老师进行了交流与讨论,阅读了大量的文章与参考书,并从中发现自己应该学习的东西太多,一些理论知识缺乏实践与操作,有待于进一步的学习与提高。我衷心希望指导教师给我指导,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由衷的谢意!让小学生多背范文,多看作文书。。采用三段式,开始点题,中间扣题,最后升华主题。具体文字可以随便套用范文,反正都是胡编乱造的
第二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高燕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为重点。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上好每节课,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呢?在这方面,我作了如下的探索:
一、通过审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传授新课,首先接触的是课题。课题往往是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有的点明了课文的中心,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审题,可以激起学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认真阅读课文,思考作者的用意。例如我在教学 《 威尼斯的小艇 》 这篇课文时,审题重点引导学生思考以下的问题:威尼斯在哪里?小艇的样子是怎样的?小艇的作用如何呢?这样质问之后,学生产生了兴趣,急切想知道答案。在问题的指引下,再让学生阅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后紧接着又提出:船夫驾驶技术如何?乘客坐在船舱感觉如何?这样循序渐进的提问,便能触及课文的灵魂,使学生继续如饥似渴地深入探索课文的中心。这样,审题便为学生在阅读、思考、回答、加深课文内容的理解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因势利导,整体感知课文
通过老师对题目的启示或课前的诱导,学生对需要学习的课文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此时,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讲授新课时,我一般让学生先从“篇”学起,初步了解课文的概况,全面认识整篇课文,再让学生参看思考提示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学 《 鲸 》 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鲸是什么动物? 2、鲸的种类有哪些? 3、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和哪方面的生活习性?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思考、寻找答案,并展开讨论。接着,我先让几个学生回答,再综合归纳鲸的特点:庞然动物,不属鱼类,是喃乳动物;鲸的生活习性:吃虾和鱼,用肺呼吸,胎生,睡群觉。这样统揽全篇,学生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我再从小处着手,让学生讨论: 1、由于环境的变化,鲸逐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鲸用肺怎样呼吸?经过学生的讨论,回答,加深了对鲸的认识。最后水到渠成地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同学们说鲸不是鱼而是哺乳
第 1 页 动物,你能说说根据吗?这样,学生很快就能找出答案:远古时代,鲸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胎生。最后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因此,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了解了课文的全部内容,掌握了此类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三、联系生活展现情境
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此,超越知识的课堂,构建生活的课堂,放飞学生的心灵并使之穿梭于生活世界和理性世界之间,是对教师的课堂艺术的时代要求。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造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心灵的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从而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情境,即给学生“导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给学生“开源”,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例如:教学 《 新型玻璃 》 一课时,我改变了过去的逐段讲解后填表总结传统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在自学课文后,举行“产品发布会”,让学生向大家推介选出一种自己喜欢的玻璃。我说:“假如你是该厂的厂长,现在你如何把你的产品推销出去?”同时也让一些同学充当记者、经销商和客户,就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发问。在此,教师也可以以记者的身份出现,将学生没有想到的问题加以提问(围绕玻璃的特点、作用进行发问,讲解并展望发展前景),最后完成课后“思考.练习2 ”。整堂课学生其乐融融,有效地避免了说明文枯燥无味的毛病,又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四、类比学习
俗语说: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互相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共性,从中获得规律性的认识,也可以发现事物的差异面,引起思考,作深入的研究。阅读中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尽快掌握同类体裁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及同类题材不同文采的表达特点。指导学生运用互比的方法,能更快地读懂文章。比如,《 将相和 》 中的蔺相如、廉颇和 《 景阳冈 》 中的打虎英雄武松,引导学生对不同时代人物在感情基调、性格特点及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对比,归纳不同之处之后,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佳句欣赏
许多课文都有严谨的结构,独特的写作技巧和优美的语言。朗读起来娓娓动听,琅琅上口,犹如身临其境,使人旷神怡,如果注意引导学生揣摩感受这些名
第 2 页 2 句,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能很快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 《 草原 》 一课,我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精美言语,如:羊儿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花。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通过品读、吟诵体会草原的美,令人陶醉。还有 《 祖父的园子 》、《 彩色的非洲 》 等朗读之后,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回味。许多课文都有精彩的细节描写,如 《 景阳冈 》 这篇课文中,刻画武松打虎的整个过程,作者选用精炼的“闪”“躲”“抢”“踢”等连续动作,朗读起来,确如身临险境,令你拍案叫绝,咏久难忘。因此,教学中如果引导学生细心揣摩,认真欣赏佳句,深入练笔仿写,学生便能写出切合时景的文章,我真是内心欣慰。
总之,语文教学可以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拓展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读懂课文,就能较好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
第 3 页 3
第三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点滴做法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点滴做法
作者:刘丽 文章来源:扶余县士英小学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11-8 小学作文教学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和学生写作水平,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本人根据多年来教学尝试,总结了一点自己的做法和成效,于此浅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见解,望同仁们指正。
一、鼓励学生写放胆作文
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需要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一是引导学生道真情、说实话,提倡写心理话,作“心里文”,树立好文章应该由“心”而发,表达心灵的思想。写文章不是做文字游戏,作文就是把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心里所想、亲身经历的。用自己的语言实实在在地表达出来,让真挚的感情从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文章应出自天然,只有“真”,才能“善”和“美”。二是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自己的文风。平时作文示范课时多念一些个性化的作文,不同风格的作文,启发学生了解多样化的思考方式,再选择适合自己的风格。
二、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三、通过课外阅读扩大学生写作视野
现在有些学生提起写作文,便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那是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没有积累什么素材,所以无从下笔。而写作的素材一部分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另一部分来自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在作文时,这些素材便会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涌出来,真可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么,学生写作就不再是一件难事了。这里的课外阅读包括课外书籍、电视、网络等。我想,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只要掌握了读书方法和技巧,就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写不出有新意的文章。在学生的每个发展阶段都应该适当地有层次地加强对他们创新意识和想象力的培养,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除了用课本上的事例启发学生外,还要注意爱护和鼓励在作文中有创见的学生。平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训练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从对句子的想象到对文章的想象,从而提高总体的想象意识,再进一步创新。作文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文体和语言修辞等方面上。学生在欣赏佳作时,一定会对比自己的文章,从而唤起他们的创新意识,为下一次的作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五、改进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要采取互评互改的方法。教师先对学生习作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作为例文,采用朗读或投影出示,然后由学生进行评议,评议时,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和怎样修改。学生写完作文后,让学生互相批改,老师只给出评分标准。由于学生自己改别人的作文,因此积极性非常高,改到好文章便知道自己的不足,改到差的则能指出作文的缺点,这样做,学生批改文章时往往很详细,很具体,等于重写了一篇作文。
六、展示佳作,推荐发表:
应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在教室开辟“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作文篇目连同评语一起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方面得到启发。这不仅让佳作作者产生了荣誉感,其他同学也增强了写作信心。对于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还推荐到校作文报或一些期刊的中学生园地发表,使学生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这样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作文评讲课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既有技术性又有艺术性。学生作文完成后,总希望有个评议,在他们眼里,老师就是最大的权威。作文评讲课正是这种评议的体现,尤其重要。多一些赏识,多一些鼓励,多一份爱心,会让作文评讲课成为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从而撞击出融洽的课堂气氛;多一些讨论,多一些民主,多一份独特,会让作文评讲课有趣有效,神采飞扬,从而碰撞出学生智慧的火花。
[版权说明:未经扶余教育信息网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 或理由对本网站发布信息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作文批改的一点做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议作文批改的一点做法》
在目前的作文批改中,教师大多在越俎代庖,老师一讲到底,或让好同学读一读文章即完事。作文评改教师一手操办。教师改得多,学生看得少。教师结论性的语言多,鼓励性语言、指导性语言少,有时反馈又不及时。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弱,也无良好的自改作文的习惯。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然而真正的“主角”呢,一般只能是“听众”“看客”。学生抱怨教师不给他们评议的机会,也不教他们评议的方法。他们对老师批改的作文似乎比较“冷漠”,很少“有”动于衷。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有必要将作文批改的权力下放,让学生也参与作文批改,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批改的主人。它能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头脑,用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方式去体会批改的乐趣,从而在快乐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它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而作为组织者和“旁观者”的老师在活动中要多给学生指导,要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评价文章优劣的能力,完全可以让他们自评、自改与互判、互评。当然,这里所说的“放手”绝不是让教师把自己的工作推给学生,而是教师在认真评判、分析学生问题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判断以及自我修改、自我完善、客观评价与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指点。教师应教给学生自评、自改的方法与互判、互评的原则。
基于上述观点我在自己的教学课堂中探索了一种作文批改的互动模式。即在作文批改中,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动关系,使作文批改臻于学生自主操作的范式。下面先介绍下做法:
一、教会学生批改方法
为了教会学生批改的方法,我在作文教学中对“如何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怎样才能写出事件的波澜”、“如何围绕中心选材”“写人和叙事文章的异同”、“文章怎样谋篇布局”、“如何根据中心拟定题目”、“文章如何点题、前后照应”、“如何生动的描写,让语言‘活’起来”等等,精心筛选范文,利用对比的讲授方法,让学生明白写作知识、方法,这样,学生改起作文如鱼得水。
二、做好互动准备
1、动员。我们从作文批改,尤其是是教师高投入、学生低收效的现状入手引导学生明确互动的必然性;从学生参与直至独立进行批改的意义入手引导学生理解互动的重要性;从学生自己批改作文的条件入手引导相信互动的可能性。通过以上动员,学生激情空前高涨,这就为学生自主合作提高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作文批改的互动模式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基础。
2、分组。为了确保这一改革能够得到良好组织和有效调控,我们把学生分成五个互动小组(小组每组6人左右,有正负组长个一人)。分组时,提请学生考虑以下原则:
从性格、习惯、爱好等方面考虑自愿组合,从水平方面考虑互补组合,以合理的人员配置作互动的能力保证。三是可变性原则:从动态(水平提高比较明显的人才应及时调换小组,以扶“贫”济“困”)方面考虑可变组合,以必须的人才流动为“互动”的发展保证。
三、进行自我修改 在自评、自改中让学生明确作文要求,掌握评判依据。看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合理,标点是否正确,遣词造句是否恰当,重点段落是否具体。学生在完成自我评判后找出问题所在,再着手进行修改。要注意培养学生反复修改的习惯。
四、进行“互动”批改
进入批改阶段,我们按“四互”要求进行操作
1、互定标准。每次批改时,我们引导学生在严格掌握共性标准(评改作文的一般要求,例如内容、结构、语言、书写等)的前提下灵活处理特殊情况(某类文体的某个或某些相关要求)。我们分两步付诸实施:起初,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有关作文知识、规律、组织全体学生商讨决定相应标准;往后,教师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交换意见直至明确批改要求。
2、互改习作。开始正式批改时,一般有三个步骤。一是先由一个同学批改本组内一个同学的作文:改正错别字、改通语句、改妥标点、写好眉批及总批、给定分数或等级,二是再由两位组长把关,复改自己以外的作文,不只对作者而且还对初评提出补充或修正等方面的意见。最后教师对全部作文,特别是学生吃不消的作文进行总体把关,了解学生的作文尤其是批改状况,摸清行情,积累材料,为相互指导做必要准备。
批改时,文章中自己认为描写生动、准确、形象的好词用小圆点或小三角符号标出;优美的句、段用浪线画上;在读懂或需要提建议的地方写感受或体会。批改完整篇文章后,对全文进行总评(总评在小组“相互传阅、交流体会”之后才写上)。在互批互改中,如有疑问的地方,小组讨论通过,或请教老师。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的,哪些地方需要注意,怎样写会更好些,学生都经过认真的思考,反复的推敲。这样,互批互改的目的——“寻宝”就达到了。如一学生在《人类与环境》一文中写到“环境是一位伟大的美术家,勾出了美丽的出河,画出了一望无际的海洋,创造出了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可是人类不但没有向这位世界万物之母作出回报,而且还为了个人的利益,向地球生态环境加以破坏。”学生在评改时,在“勾出”“画出”“创造出”“一望无际”这些词语下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在优美的语句下画上了波浪线,并在旁边写上评语“用词生动、准确”“字体优美,语句更美妙”“一句话使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棒!”“关联词语‘不但……而且’改为‘不但……反而’会更恰当些,因为这里的意思是转折的。”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是:“文章用词生动、准确,语句优美;用第一人称写,很亲切,很实际,表达出了真情实感;从字里行间可见作者对人类破坏环境感受很深;中心明确——地球是人类唯一生存的家园,呼吁人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在《难忘的比赛》一文中,有的同学的旁
批写到“开门见山,下笔点题”“能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比赛场面描写采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比赛场面描写得很激烈。”“用‘不甘落后’这个词语再准确不过了。”“这个反问句用得很恰当。”“建议:在描写比赛场面的激烈时,最好能写一下场外观众那种紧张、激动的心情,以衬托出比赛的激烈。”学生互批互改非常认真,这样的批改收到了可喜的成效。
3、互谈体会。这是“互动”时不可缺少的环节。其意义在于扩大“互动”交流,加强评改者与评改,习作者与评改者,习作者与习作者之间的多向“对话”。操作时可分两个步骤。一是小组内交流。先让习作者与初评者,复评者以及教师“对话”,或谈在某一细节存在的疑惑,或谈在某一方面得到的启发。二是小组外交流。统一安排时间,由各小组推派的代表就习作者和评改者双方取得的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在全班交流,在全班范围内取得“互动”效应。
4、互推佳作。这也是“互动”时必不可少的环节。其意义在于:互改成果,推出范文。互推佳作应体现以下两个原则:一是鼓励性。每次作文,小组内至少要推出一篇佳作,在全班交流,学习。那些写作水平一直比较高的同学,当然应鼓励其“冒尖”;那些小组内一直无缘入“围”的同学,更应予以“关爱”,鼓励其“出墙”。二是集体性。誊写或打印前,习作者须按初评、复评以及师评意见自我修改,然后提请组内同学再次修改;誊写或打印后,全班同学以及教师进一步提出完善意见。
互判、互评是指同学之间依据评改要求,互改作文,边评边改,交换意见,共同商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评判应以两面性为原则,即无论是优秀作文,还是差生作文,都要从优点和不足两方面去评判。评论优秀作文时,既要让同学们学习优秀作文的长处,也要鼓励学生大胆“挑刺”,找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评论差生作文时,让同学用“放大镜”找“闪光点”。一个准确的词语,一句精彩的句子,都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在这样的评论中,可以对后进生产生极大的鼓励,增强他们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我认为这一 “互动”模式不仅具有可操作性,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实现了新课标理念。作文批改由传统状态进入 “互动”状态,这不只是形式的转变,更是观念的转变,首先“主角定位,实现了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传统批改中,教师动的过多,几乎包办了一切。”互动“批改时,学生的”互动“以至”自动“,使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主角“。
其次,目的定位,实现了由”评“向”改“的转变。在传统批改中,囿于时间、精力所限、即使责任心很强的老师也只能更多地止步于”评“指出学生的不足,评价其优点。”互动“批改,除了保持”评“的优势,更重要的是,由于重视同学、老师以及自身的多向修改直至推出佳作,”改“便成了最高也是最终的目的,归根结底训练并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再次,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不仅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也让他们学会了方法、学会求知、学会做事。
第五篇: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引言:写作,它既是人们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的需要,又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难点,在语文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作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是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可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乃当务之急。那么,学生怎样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呢?说到底,还是那句老话:多读多写。下面,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结合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我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简要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积累材料,丰富文库。
(一)、多阅读。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或没有材料可写,或表情达意不够流畅、准确、生动,归根到底是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基于这样的实际,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通过加强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除把课堂还给学生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阅读可采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的均可,越广泛越好。有了广泛的阅读,学生就能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同时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中,使学生产生了语感,激发了灵感,有了语感和灵感,作文就水到渠成、自然流泻轻松的事。
1、重视营造读书氛围。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对此,我主要是通过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我通过引导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营造氛围。通过引导,学生搜集了“书犹药也,善读则可以医愚。”;“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等多个热爱读书的名人名言。学生收集名言后,我还组织学生交流,并选择代表性的名言请书法好的学生写出来,张贴在班级墙上。其次是动员、引导学生从家中带来自己喜爱的书充实班级图书柜,在班级中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读书的神圣感。再次,利用家长会的机会,由学生向家长汇报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收获,请家长介绍自己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和经验。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打动了广大家长,他们自觉地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如:让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房间、自己的小书架等,父母带头读书、读报,做孩子阅读的榜样,主动与孩子讨论书中的问题。此外,坚持引导学生定期去图书馆看图书、借图书,定期更换从家中带来的与大家“共享”的书籍。并且学校每周安排2节课时间去阅览室看书。
2、重视教给读书方法。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这里,我主要是结合教材,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方法,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以课内促课外”“以课外补课内”。如,我告诉学生拿到一本书后首先得问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得到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边看边想,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不懂之处画上符号,边读边做批注。待阅读全书后再理清条理,思考不懂的问题。最后,欣赏品味精彩片段,体悟写法。我有计划地利用阅读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运用课上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每周一个单元,并结合共性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读书方法和收获。此外,还积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其他书籍,或上网查阅资料解决遇到的问题,激发起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以及大量阅读的渴求,真正达到活跃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目的。
3、重视检查阅读效果。心理学告诉我们:“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我认为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则更能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基于这种认识,我的做法是:首先在班级中展开读书比赛,定期在课外阅读登记栏上公布每个学生的阅读篇目、笔记篇数、摘抄的条目数。第二,抽取一些读书笔记,定期举办读书笔记展览。第三,经常组织读书经验介绍。第四,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第五,注意发现优秀习作,积极组织向校内外刊物投稿。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让学生互相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看到自己的不足,学生就会不甘落后,就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使爱读书的氛围更浓,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二)、结合课文学习,重视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不动笔墨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并自己给一个名字,坚持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的词汇量增加了,写作素材丰富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其次,重视仿写训练。主要是指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课程改革后,语文课本中更多内容丰富、教育意义深刻、写作指导特效的课文。教师精心地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欣赏文字的兴趣和能力,通过学习作者怎样观察、思考、表达,让学生掌握表达技巧和如何布局谋篇,满足学生模仿课文表达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我们要多读,特别是课文中佳句、佳段、优美诗词、情感细腻的情节等,让学生多读、识记、理解。每当教到佳句、佳段时,教师要绘声绘色地朗诵,甚至表演一番。当学生兴趣高涨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想不想写出这样的优美语句来呢?如果想,请多读几遍,记住啰。”并让学生思考这些佳句、佳段在我们写作时怎样恰当地运用到作文当中去。当然,仿写要由易到难,从仿句到仿段、仿篇。读写结合,以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和写不能固定成一个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探索,举一反三,因人而异,真正调动学生积极性,仿中有发,仿中有创。如我在教学《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两课后,让学生仿写,这里主要是仿写课文中母与子、父与子之间的亲情这一内容,以《我和爸爸》或《妈妈给我的爱》,用真实地事例写发生在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事,联系自己的心理、情感等写出独特的体验。学习了《我的战友邱少云》,仿写作者看着邱少云被烈火活活烧死这种疼痛的心理描写,写出自己遇到痛苦的事时那种难过的心情。教师教学每篇课文都寻找学生习作训练点,天长日久什么内容、什么方法都在仿写中学过,写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短时间就可完成练习,也对作文始终有着浓厚兴趣。有了兴趣,还怕学生写不好作文吗?
二、丰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作文的材料。
叶老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指导学生作文如何从内容入手。
(一)、开展活动。
把单调的作文课上成作文活动课,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贴近自然、社会、生活的活动,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开阔眼界。如“我为父母献孝心”、“劳动我最棒”、“欢乐的野炊”、“我发现了春天的足迹”、“谁说秋天不美丽”、“给冬天添彩——雪”„„根据学校德育活动开展“清明节扫墓”、“反邪教”、“珍爱生命禁毒活动”,以“八荣八耻、讲礼议、创文明的教育,设计了“读介绍礼议的书籍”、“讲有关礼议的故事”、“编写并唱颂八荣八耻歌。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养成观察习惯,在活动中学生们兴致高昂,看到或听到、想到什么,往往控制不住要找个对象“吹”一番。教师切勿因此将视为不守纪律而扼杀,其实这种“吹”实际上就是一种表达。学生有了这种表达欲望,老师及时捕捉住这种时机加以引导,然后鼓励他们大胆地把见闻和感受写下来,做到想得广、写得好。活动要丰富多彩,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累,日积月累,作文起来就有话可说了。
(二)、观察积累。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我告诉学生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他们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乡土题材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从一年级起,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在学动植物时,我不是让学生拿起来就写,而是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如:我在设计《春天在哪里》(北师大版第一册)一课时,我带领孩子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我们来到草坪、田野、小河边,让孩子通过看一看、找一找、闻一闻、踩一踩等感知活动来寻找春天、观察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学生不仅了解春天不但美,而且是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的季节,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在大自然中的乐趣。孩子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心情别提有多高兴了。在这个活动中,我又结合实际情况和孩子们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在草场上,个别孩子去踩小草,有的孩子就过去制止:“不要踩它们,不然它会伤心的。”在草坪上,我鼓励孩子拾起纸屑、塑料袋,有机地教育孩子“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提高了孩子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正如“道德,只有当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最后,我们在教室里开展了“汇报寻找春天成果”的活动。有的孩子带来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春景图;有的孩子带来了一张张美丽的照片;还有的把自己家种的花搬到教室里来了。还有的高唱一曲《春天在哪里》、还有的孩子吟诵起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正像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的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把课堂扩展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让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很多书本的知识,以及许多新的体验和感悟,还启迪了孩子的想象好奇心,开启了智慧探索的大门,活跃了思维,学会了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怀。于是,我告诉学生,写作文其实并不难,只不过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罢了,关键就在于你愿不愿意做生活的有心人了!这样一来,学生初步体会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我们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更宽、更广、更有新意,并不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烦恼。这时,我趁机要求学生养成写好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他们不断地积累材料,以备不时之需。
三、写作能力的培养。
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我就叫学生写日记。那个时候学生识字量还不是很丰富,我允许他们用拼音代替,也可请教别人。起先,我也允许他们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逐渐地培养他们写一件事,再是写一件有意义一点的事,然后叫他们写做这件事时,会想到些什么,逐渐培养他们把这件事写具体一些。到现在,学生已经三年级了,还坚持写周周记。从二年级开始,我把语文课中的看图说话提高到看图写话,在说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看到的图画,通过自己内心世界表现出来。三年级除了完成每单元大纲的写作要求外,常常补充仿写课文段落,如按事情发展顺序,按时间顺序,按先总结后分述,按并列段式等,及补充想象作文,如《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假如我是老师》、《假如我长大了》等等,给学生以想象空间,充分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平时,每学完一篇思想深邃,饱含激情的文章后,我总是让学生谈谈感受体会,让学生从中挖掘出写作素材,写读后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每当写大作文前,先指导学生说,然后再习作,使学生有话好写,以提高写作兴趣,每次是在自然而然地写作,没有给学生压力,学生就快乐作文。
四、改革作文评改方式,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古人说:“三分貌,七分扮”。用于作文中就是“三分文章七分改”。因此,评改作文成了促进作文能力提高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在新课标下,评改作文应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自改自评、小组评改、集体评改相结合。自评自改是在指导学生明确作文目标,牢牢掌握评改方式的前提下,进行成功评价与自我调整。先对自己的作文可取之处进行自我成功评价,并推荐自己作文中自认为写得成功的地方,供同学学习、欣赏,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子也可以。这样,无论作文能力如何的学生,他们都会毫无顾忌地推出,自认为可取之处。即得到同学肯定和赏识,又学到了别人许多长处,受到启迪的同时,便不知不觉地走出了“不会”作文的低谷,满怀信心地向成功迈进。因为成功是人人所企盼的,渴望成功,获得成功和体验成功的快乐,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最佳途径之一。小学生大多对自己充满信心,具有好表现的心理特征,时刻渴望得到老师肯定的评价。以人为本,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教师经常性的正面评价,是学生感受愉悦的根本所在,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环节。在自评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推出公认的写得好的作文,在多媒体展示台上展示,供人欣赏,全体学生用总目标、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对这些作文进行成功评价,大家都来赏识好作文成功之处在哪里?领悟好的表达效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作文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会更加各显风采;对作文不太突出的学生,也会增加作文灵感。小组评改时将学生按其写作基础,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都配有优秀生、良好生、一般生甚至后进生,突出以好带差,以优秀生为组长,人人参与评改,教师只是巡视,解决各组碰到的困难,必要时参与能力稍弱点组的评改。再由各组长上台在多媒体展示台上展示该组的习作,并进行解说优点与不足,最后由教师挑选优、良、一般的习作进行点评。
五、师生赏识习作,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对于学生的作文,我们应该允许有差异,允许失败,充分信任,热情激励。不要要求优生的习作都写得像优秀作文一样,也不要把后进生的作文和优生对比。教师应充分以赏识的心态和赏识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热情鼓励,促使学生找到“作文我能行”的感觉!
(一)、每月,我组织学生办作文小报,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作文、日记出成手抄报,自我激励,人手一份,各具特色,从设计、作文选材到排版,都须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
(二)、每期进行2——3次的编写作文集,不管是尖子生还是后进生,都编成“我的小作文”,精心设计封面,写几句编者的心里话,安排目录,配上优美的图画,使学生自感我的作文也挺不错的。
(三)、全班进行编写优秀作文集,收集本班的优秀作文,加上老师点评,编成集,每期编2——3本。力争每个学生至少有一篇编入班级优秀作文集中。
(四)、相互传阅《育心苑》校报、《我的小作文》、《班级优秀作文选》以及作文本上的作文,让学生发现他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激发学生阅读他人习作的兴趣,吸收他人的营养,自主学习,不断进步。
结 束语:作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每天的百字日记,组织集体阅读课外书,运用多媒体创设作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习作兴趣,重视课前3——5分钟的演讲等等。当然作文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有成效的,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坚持不懈地努力,点点滴滴地引导。总之,只要教师做作文教学中的有心人,耐心不断的摸索,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作文教学的质量定能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