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教外国人学习中文,如何让他们听懂和理解
对于大多数外国人来说,汉语学习属于外语学习,对某些人可能是第二外语甚至第三、第四外语。东南亚一些国家人民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中国教师到国外教授汉语主要对象是青年学生,而在国内教学对象却干差万别。无论国内、国外,对外汉语教学都必须遵循外语教学的规律,即重视母语对汉语学习的正迁移与负迁移的作用[1]。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以下问题值得探讨。
一、注重实用,教学不拘一格
由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文化基础与中国人迥然不同,他们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也与中国人大相径庭。中国人推祟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他们却不以为然。然而,汉字的书写与读音分家这一事实却使那些习惯了拼音文字的学习者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道理:学习汉语与他们儿时习得母语完全不是一码事,不下苦功背是学不好的。在他们心中,汉字难写难认,声调难读难记,短语难背,语法难懂。外国人,尤其是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学汉语时,学习首批汉字的确很难。但如果教师正视这个问题,处理得当,分散难点,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一工具,越过这个难关之后就势如破竹了。其中关键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要有信心。
汉字造字功能很强。近几十年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为表达这些新事物、新概念,英语每年要产生几千个新词,而汉语却几乎没有增加一个新字(广东、香港不规范方言例外)。用已有汉字,明白无误地表达这些东西,汉字看来是游刃有余。如在“机”这个词素上造出了诸如“电视机,计算机,手机„„”等词语,这不能不说汉语也有其易学的一面。
对外汉语教学现阶段的另一个特点是实用性。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汉语以其简练的形式、丰富的内涵闻名于世。历代骚人墨客和广大人民以书面和口头形式为我们中化民族留下了丰富的科学文化遗产,汉语的艺术魅力倾倒了各国汉学家。不少人以学习和研究汉语、汉文化为终身职业。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汉语是一门工具,是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钥匙,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媒介。为了就业,为了赚钱,他们选中了汉语学习。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必须在重视打好基础、循序渐进的同时重视实用。有的学员来华前曾用英国Longman出版社出版的Teach Yourself Chinese一书自学过汉语。初次见面,他们问的一些问题就是一些内行话,涉及面很广,诸如汉字框架结构、汉语节奏与重音与英语的区别、声调及变调等。对于这类对汉语显示出巨大兴趣的学员,完全用简单的听说法教学他们觉得不够味,提前讲一些基础知识,哪怕是用他们的母语讲解,也可以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增强汉语意识,说不定从此走上汉语研究的道路呢。这也是一种实用。
同其它外语教学一样,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的对象都是母语已经十分熟练的成年人,因此教学中应时刻防止母语的干扰。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注意扬长避短。由于学员的学习条件及教学条件的制约,很难给对外汉语教学规定一个固定的模式。工作繁忙的项目经理与来华照顾丈夫、孩子的专家夫人学习方法与进度大有差异。他们不习惯于中国人所喜欢的集体朗读的方式。教学语言当然应尽早使用汉语,这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语感。但在他们的词汇量和听力还不足以听懂汉语释词解文之前还得借助其母语,换句话说,我们得使用双语教学。这样做能帮助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如果把这种教学排斥在对外汉语教学之外,那是不公平的。我们不能等学员能听懂中文故事才给他们介绍故事背景,进行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可以从英语教学中汲取一些宝贵的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中国英语教师总结了不少适合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方法。关键是综合各种教学法的优点,结合学习者的特点灵活掌握。不同的学员乃至同一学员于不同的学习内容都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笔者采用最多的是听说法,它以句型操练为核心,但常做一些英汉互译练习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交际法、功能法也时时采用。急用先学,不拘于课文顺序,对学习者很有吸引力。语言学家向来强调语言学习要像学游泳一样,在游泳中学游泳,提倡学习者的参与,尽量使用所学的语言讲课,以培养学习者的语感,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成年人毕竟不像婴幼儿那样有那么多时间,那样大的热情,那样无拘无束,那样大的动力,那样好的记忆力。应充分利用成年人分析力理解力强的优势。因此,必要的理论讲解也是合理的。比如汉字的偏旁部首,一旦弄清楚了,对记忆理解汉字有很大帮助。实践证明,外国人对此很感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过去语言学家一致声讨teachaboutEnglish(指教师在课堂上大量使用母语讲语法和词的用法,忽略了语言的操练)。近年来国际语言学界也有人为之翻案。他们认为Languagecannotbetaughtbutlearned(语言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这派观点认为,“教”只能传授一些知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的学习主要靠“练”,靠教师指导下正确的实践。英语教学法的这一争论对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应有一定的启发。
二、汉字与词汇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第一个难点就是汉字。与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音、形、义的综合体,为方块平面结构,首要特点是“以形示义”,一字一音节,不少词可望文生义,不少形声字可推测其读音。在掌握好一些基本词后,给学习者适当讲解词的构成特点,对于帮助他们掌握词义,记忆、使用该词有很大作用。汉字不仅是书写的基本单位,也成了汉语组词造句的基本单位。现代汉语中不少汉字还保留了像形文字的特性,如:雨、门、口、羊等。而这些汉字又作为偏旁部首和词根可以构成大量其它汉字和词语。它们要么在字义上,要么在读音上与原始成份紧密相联,这也是汉字比拼音文字优越的地方之一。汉字一字一音节,与其它长达几个甚至十几个音节的拼音文字相比易学易记。对外汉语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意识地比较母语与汉语的异同,研究两种语言的字词结构,这样西方人认为的世界上最难的语言说不定会成为最简便易学的语言。
三、汉语语音教学
任何一门语言,都有一套独立的语音系统,其中包括语音、语调、节奏、重音、音长及音变等要素。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汉字的四声是汉字的组成部分,其变化有区别字义的作用。而其它很多语言,如英语,是无声调的语言,语调不属于单词的组成部分,语调的变化能改变说话人的态度,而不能改变词义。因此,以这些语言为母语的人在记汉字时总是不自觉地忽略汉字的声调,因而他们读出来的汉语句子带有浓厚的母语语调特征,这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汉语节奏同世界上其它许多语言也相差甚远。如英语,多音节词有的有一个重音,有的多一个次重音,与汉语—字一音节不同。根据英语节奏和重音的特点,有的单词在句子中失去重音,即没有句重音。有句重音的音节读得重,读得清晰,占的时间长一些。而弱读音节则相反。汉语节奏不那么明显,在外国人听了就好像打机关枪一样。中国人听英语,觉得很多音节一带而过,听不清楚,而外国人听中文却觉得听每一字都必须仔细听,很累,很紧张。
汉语中有轻音,读起来比其它音节短而轻,这与英语中的弱读音节很相似。但要注意轻音前一个音节的声调。英语民族总是习于使用降调。他们读“豆腐”(doufu)没问题,却把“哥哥”(gege)读成gege。在教授汉语声母和韵母的发音时,将它同学员的母语的音素比较有助于学员更好地掌握发音要领。以英语为例,中国学生学英语时发不好的音,英语民族在学习对应的汉语音素时同样有困难。集中体现在j,q,x,zh,ch,sh,r几个音上。详细解释舌位,反复比较,是教好汉语拼音声母的重要途径。汉语拼音中的韵母与英语元音相比较显得更极端,即前元音更靠前,后元音更靠后,英语元音比较靠中。英语民族在读汉语的“米”时可能读作/mI/,就是一例。虽然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位系统,发音不准会影响正确的表达,但在学习初期不能求全责备,因为这将增加外国人的畏难情绪。由于汉语与其母语的差异,要让他们马上学到地道的汉语发音是不现实的。想一想广东人说的普通话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
四、汉语语法教学
如果说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则是语言大厦的结构方式。企图靠背诵一个一个的词和句子来学习某一种语言的整体,显然是一种注定要失败的方法,甚至连年幼的儿童也办不到[2]。成年人学外语,语法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与语言材料的积累、句型的学习与操练相比,它又只是一种辅助手段。
语法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工作的成果,是人类思维所获得的巨大成功的指标。“语法把词和句子加以抽象化,而不管它的具体内容„„”[3]这就是语法的抽象性。掌握好一个抽象的句子结构,在此基础上可以造出无数个合乎语法的句子,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目的。语法的稳固性是由其抽象性产生的。语法是无数具体句型提炼出来的高度概括性的规则,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在短时间内同时改变这无数的句子结构是不可能的。但也不是说语法是永恒不变的。如传统英语语法认为“Heistallerthanme.”是错误的,但现代英语语法却加以认可,因为它广泛存在于英语民族,尤其是美国人的口语中。只有在“小心谨慎的谈话中,特别是陌生人或妇女之间,为着要防备别人的批评,才常用he,I之类”[4]。现代汉语中,“时不我待”之类的结构已不多见。
第二是语法具有民族性。英语民族学汉语对量词感到头疼,就是因为英语里没有量词这一词类。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注意把学员母语语法同汉语语法加以比较。不少学员还是在小学时学的本族语语法,现在几乎忘了,有必要帮助他们复习自己母语语法的一些基本知识。从这个角度说,一个好的汉语教师不一定能胜任对外汉语教学。这也说明了为什么目前大多数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原来都是外语教师。
第三是语法既有个性,也有共性。对外汉语教学教师都很重视语言的个性,经常比较不同的语言的句子结构,这无疑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不同的语言虽有各自独特的语法体系,但人类用来交流信息、表达情感的载体———语言———其深层结构都是相同的。了解各种语法的共性,与了解各种语法的个性一样重要。比如汉语的基本句型“主———谓———宾”、“主———系———表”与英语就大致相同。强调语言的共性,不但能帮助学习者解决畏难情绪,还能提高学习效率。
五、汉文化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解决的是说得漂亮不漂亮的问题,语法教学解决的是说得对不对的问题,功能教学要解决的是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的问题,文化教学要解决的则是”中国人为什么这么说”和“这么说的含义是什么”的问题[5]。从广义来说,重视学员母语与汉语的特征也属于文化教学内容,是民族文化的反映。尤其汉语的汉字和词法、句法本身是汉文化的载体,又是汉文化的体现,汉字的表义性,使它成为了汉民族的一种“认识能力”。词法、句法中的民族情感、习俗、“言外之意”等反映,是准确地理解和表达汉语的需要,也颇具趣味性,能引发学习兴趣,应当“雪中送炭”。至于“知识文化”,即语言的承载物,将涉及学习者工作、学习的专业内容,适时给予指点、引路,让他们自己努力,提高语言修养,作为“锦上绣花”,也是必要的。
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阅历。西方人受诸如弗洛伊德等哲学家思想影响及基督教教义的感化,中国人几千年受儒家思想及佛教的影响,无论在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上都有很大差别。对外汉语教学中两种文化经常发生碰撞。如中国人信奉“谦虚是美德”,西方人却不以为然。但认为中外文化只有碰撞没有交流,也是不对的。作为人类,他们之间的共性大大超过差异。我们都赞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社会的进步,传媒的作用使得人类彼此更加接近。现代中国人见面问好,握手,恐怕很少有人再叩头,作揖,道一声“万福”了。这不能不说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反之,中国文化对外国的影响也不可小看。中国的饮食文化在国外早已有口皆碑,中国“功夫”成了美国青少年的崇拜物,早已进了英文字典。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者个体的文化阅历差异较大,他们的宗教信仰,受教育的程度,性格特征等,都能制约语言学习。有的初次来中国,有的早已游遍了神州大地。很难设想,他们在学习诸如“否极泰来”这类成语时能有相同程度的理解。对外汉语教学者必须了解学员祖国文化背景,才能使语言教学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也是中外文化传播的使者。
六、汉语拼音的地位
关于汉字改革,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派意见认为文字的发展规律是向拼音化的方向发展,汉字必须走拼音文字的道路;另一派意见则相反。近年来兴起的对外汉语教学给这一争论提供了新的思路。外国人学汉语实际上也分为两派。希望在短期内听懂、能说出汉语的,多数希望能越过方块字,将汉语拼音直接与意义挂钩。前面提到的英国出版的Teach Yourself English一书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编写的。此书除了前言中用少量篇幅介绍汉字的笔划、结构外,其余全用拼音,不用方块字。据使用过这本教材的学员说,他们国家不少人用这本教材学汉语。由于不必认读方块字,他们进展都很快,短时间内就能用汉语同中国人交流了,他们读汉语拼音的速度甚至比我们中国人来得快。虽然在中国人眼里他们只能算会说汉语的文盲,但从实用的角度出讲,其效果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而那些青年学生,想全面提高汉语能力的人则必须下大力气学习读写方块字,动力不强者可能知难而退。由此可见,汉语拼音对中国人来说只是一根拐杖,需要的时候用一用,不必完全依赖它。英美人不会国际音标的大有人在,并不影响他们正确使用英语。对外汉语教学中,某些人可以用汉语拼音代替汉字。汉字的四声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是与无声调的语言(如英语)差别很大的地方。汉字的声调是拼音不可分割的部份,舍去不能称为标准拼音。遗憾的是,我国现今各大媒体使用的汉语拼音标题大多没有声调符号,令人看了不能立解其意。这样的拼音只能起一个装饰的作用,与广大人民需要的拼音相距甚远。
第二篇:如何教外国人学习中文,如何让他们听懂和理解讲述资料
对于大多数外国人来说,汉语学习属于外语学习,对某些人可能是第二外语甚至第三、第四外语。东南亚一些国家人民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中国教师到国外教授汉 语主要对象是青年学生,而在国内教学对象却干差万别。无论国内、国外,对外汉语教学都必须遵循外语教学的规律,即重视母语对汉语学习的正迁移与负迁移的作 用[1]。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以下问题值得探讨。
一、注重实用,教学不拘一格
由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文化基础与中国人迥然不同,他们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式也与中国人大相径庭。中国人推祟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他们 却不以为然。然而,汉字的书写与读音分家这一事实却使那些习惯了拼音文字的学习者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道理:学习汉语与他们儿时习得母语完全不是一码事,不 下苦功背是学不好的。在他们心中,汉字难写难认,声调难读难记,短语难背,语法难懂。外国人,尤其是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学汉语时,学习首批汉字的确很难。但如果教师正视这个问题,处理得当,分散难点,充分利用汉语拼音这一工具,越过这个难关之后就势如破竹了。其中关键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要有信心。汉字造字功能很强。近几十年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为表达这些新事物、新概念,英语每年要产生几千个新词,而汉语却几乎没有增加一个新字(广东、香港不规范方 言例外)。用已有汉字,明白无误地表达这些东西,汉字看来是游刃有余。如在“机”这个词素上造出了诸如“电视机,计算机,手机……”等词语,这不能不说汉 语也有其易学的一面。对外汉语教学现阶段的另一个特点是实用性。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汉语以其简练的形式、丰富的内涵闻名于世。历代骚人墨客和广大人民以书面和口头 形式为我们中化民族留下了丰富的科学文化遗产,汉语的艺术魅力倾倒了各国汉学家。不少人以学习和研究汉语、汉文化为终身职业。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汉语是一 门工具,是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钥匙,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媒介。为了就业,为了赚钱,他们选中了汉语学习。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必须在重视打好基础、循序渐 进的同时重视实用。有的学员来华前曾用英国Longman出版社出版的Teach Yourself Chinese一书自学过汉语。初次见面,他们问的一些问题就是一些内行话,涉及面很广,诸如汉字框架结构、汉语节奏与重音与英语的区别、声调及变调等。对于这类对汉语显示出巨大兴趣的学员,完全用简单的听说法教学他们觉得不够味,提前讲一些基础知识,哪怕是用他们的母语讲解,也可以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增 强汉语意识,说不定从此走上汉语研究的道路呢。这也是一种实用。
同其它外语教学一样,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的对象都是母语已经十分熟练的成年人,因此教学中应时刻防止母语的干扰。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注意扬长避短。由 于学员的学习条件及教学条件的制约,很难给对外汉语教学规定一个固定的模式。工作繁忙的项目经理与来华照顾丈夫、孩子的专家夫人学习方法与进度大有差异。他们不习惯于中国人所喜欢的集体朗读的方式。教学语言当然应尽早使用汉语,这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语感。但在他们的词汇量和听力还不足以听懂汉语释词解文之 前还得借助其母语,换句话说,我们得使用双语教学。这样做能帮助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如果把这种教学排斥在对外汉语教学之外,那是不公平的。我们不能等学员 能听懂中文故事才给他们介绍故事背景,进行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可以从英语教学中汲取一些宝贵的经验。在教学实践中,中国英语教师总结了不少适合中 国人学习英语的方法。关键是综合各种教学法的优点,结合学习者的特点灵活掌握。不同的学员乃至同一学员于不同的学习内容都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笔者采用最 多的是听说法,它以句型操练为核心,但常做一些英汉互译练习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交际法、功能法也时时采用。急用先学,不拘于课文顺序,对学习者很有吸引 力。语言学家向来强调语言学习要像学游泳一样,在游泳中学游泳,提倡学习者的参与,尽量使用所学的语言讲课,以培养学习者的语感,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成年 人毕竟不像婴幼儿那样有那么多时间,那样大的热情,那样无拘无束,那样大的动力,那样好的记忆力。应充分利用成年人分析力理解力强的优势。因此,必要的理 论讲解也是合理的。比如汉字的偏旁部首,一旦弄清楚了,对记忆理解汉字有很大帮助。实践证明,外国人对此很感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过去语言学家一致声讨teach about English(指教师在课堂上大量使用母语讲语法和词的用法,忽略了语言的操练)。近年来国际语言学界也有人为之翻案。他们认为Language cannot be taught but learned(语言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这派观点认为,“教”只能传授一些知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言的学习主要靠“练”,靠教师指导下 正确的实践。英语教学法的这一争论对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应有一定的启发。
二、汉字与词汇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第一个难点就是汉字。与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音、形、义的综合体,为方块平面结构,首要特点是“以形示义”,一字一音节,不少词可望文生 义,不少形声字可推测其读音。在掌握好一些基本词后,给学习者适当讲解词的构成特点,对于帮助他们掌握词义,记忆、使用该词有很大作用。汉字不仅是书写的 基本单位,也成了汉语组词造句的基本单位。现代汉语中不少汉字还保留了像形文字的特性,如:雨、门、口、羊等。而这些汉字又作为偏旁部首和词根可以构成大 量其它汉字和词语。它们要么在字义上,要么在读音上与原始成份紧密相联,这也是汉字比拼音文字优越的地方之一。汉字一字一音节,与其它长达几个甚至十几个 音节的拼音文字相比易学易记。对外汉语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意识地比较母语与汉语的异同,研究两种语言的字词结构,这样西方人认为的世界上最难的语言 说不定会成为最简便易学的语言。
三、汉语语音教学
任何一门语言,都有一套独立的语音系统,其中包括语音、语调、节奏、重音、音长及音变等要素。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汉字的四声是汉字的组成部分,其变化有 区别字义的作用。而其它很多语言,如英语,是无声调的语言,语调不属于单词的组成部分,语调的变化能改变说话人的态度,而不能改变词义。因此,以这些语言 为母语的人在记汉字时总是不自觉地忽略汉字的声调,因而他们读出来的汉语句子带有浓厚的母语语调特征,这是必须重视的问题。汉语节奏同世界上其它许多语言也相差甚远。如英语,多音节词有的有一个重音,有的多一个次重音,与汉语—字一音节不同。根据英语节奏和重音的特点,有的单 词在句子中失去重音,即没有句重音。有句重音的音节读得重,读得清晰,占的时间长一些。而弱读音节则相反。汉语节奏不那么明显,在外国人听了就好像打机关 枪一样。中国人听英语,觉得很多音节一带而过,听不清楚,而外国人听中文却觉得听每一字都必须仔细听,很累,很紧张。
汉语中有轻音,读起来比其它音节短而轻,这与英语中的弱读音节很相似。但要注意轻音前一个音节的声调。英语民族总是习于使用降调。他们读“豆腐”(doufu)没问题,却把“哥哥”(gege)读成gege。在教授汉语声母和韵母的发音时,将它同学员的母语的音素比较有助于学员更好地掌握发音要 领。以英语为例,中国学生学英语时发不好的音,英语民族在学习对应的汉语音素时同样有困难。集中体现在j,q,x,zh,ch,sh,r几个音上。详细解 释舌位,反复比较,是教好汉语拼音声母的重要途径。汉语拼音中的韵母与英语元音相比较显得更极端,即前元音更靠前,后元音更靠后,英语元音比较靠中。英语 民族在读汉语的“米”时可能读作/mI/,就是一例。虽然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位系统,发音不准会影响正确的表达,但在学习初期不能求全责备,因为这将增加 外国人的畏难情绪。由于汉语与其母语的差异,要让他们马上学到地道的汉语发音是不现实的。想一想广东人说的普通话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
四、汉语语法教学 如果说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则是语言大厦的结构方式。企图靠背诵一个一个的词和句子来学习某一种语言的整体,显然是一种注定 要失败的方法,甚至连年幼的儿童也办不到[2]。成年人学外语,语法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与语言材料的积累、句型的学习与操练相比,它又只是一种辅助 手段。
语法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工作的成果,是人类思维所获得的巨大成功的指标。“语法把词和句子加以抽象化,而不管它的具体内容……”[3]这就是语法的抽象 性。掌握好一个抽象的句子结构,在此基础上可以造出无数个合乎语法的句子,这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目的。语法的稳固性是由其抽象性产生的。语法是无 数具体句型提炼出来的高度概括性的规则,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在短时间内同时改变这无数的句子结构是不可能的。但也不是说语法是永恒不变的。如传统英语语法 认为“He istaller than me.”是错误的,但现代英语语法却加以认可,因为它广泛存在于英语民族,尤其是美国人的口语中。只有在“小心谨慎的谈话中,特别是陌生人或妇女之间,为 着要防备别人的批评,才常用he,I之类”[4]。现代汉语中,“时不我待”之类的结构已不多见。第二是语法具有民族性。英语民族学汉语对量词感到头疼,就是因为英语里没有量词这一词类。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注意把学员母语语法同汉语语法加以比较。不少学 员还是在小学时学的本族语语法,现在几乎忘了,有必要帮助他们复习自己母语语法的一些基本知识。从这个角度说,一个好的汉语教师不一定能胜任对外汉语教 学。这也说明了为什么目前大多数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原来都是外语教师。第三是语法既有个性,也有共性。对外汉语教学教师都很重视语言的个性,经常比较不同的语言的句子结构,这无疑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不同的语言 虽有各自独特的语法体系,但人类用来交流信息、表达情感的载体———语言———其深层结构都是相同的。了解各种语法的共性,与了解各种语法的个性一样重 要。比如汉语的基本句型“主———谓———宾”、“主———系———表”与英语就大致相同。强调语言的共性,不但能帮助学习者解决畏难情绪,还能提高学习效率。
五、汉文化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解决的是说得漂亮不漂亮的问题,语法教学解决的是说得对不对的问题,功能教学要解决的是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的问题,文化教学要解 决的则是”中国人为什么这么说”和“这么说的含义是什么”的问题[5]。从广义来说,重视学员母语与汉语的特征也属于文化教学内容,是民族文化的反映。尤 其汉语的汉字和词法、句法本身是汉文化的载体,又是汉文化的体现,汉字的表义性,使它成为了汉民族的一种“认识能力”。词法、句法中的民族情感、习俗、“言外之意”等反映,是准确地理解和表达汉语的需要,也颇具趣味性,能引发学习兴趣,应当“雪中送炭”。至于“知识文化”,即语言的承载物,将涉及学习者 工作、学习的专业内容,适时给予指点、引路,让他们自己努力,提高语言修养,作为“锦上绣花”,也是必要的。
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阅历。西方人受诸如弗洛伊德等哲学家思想影响及基督教教义的感化,中国人几千年受儒家思想及佛 教的影响,无论在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上都有很大差别。对外汉语教学中两种文化经常发生碰撞。如中国人信奉“谦虚是美德”,西方人却不以为然。但认为中外文 化只有碰撞没有交流,也是不对的。作为人类,他们之间的共性大大超过差异。我们都赞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社会的进步,传媒的作用使得人类彼此更 加接近。现代中国人见面问好,握手,恐怕很少有人再叩头,作揖,道一声“万福”了。这不能不说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反之,中国文化对外国的影响也不可小 看。中国的饮食文化在国外早已有口皆碑,中国“功夫”成了美国青少年的崇拜物,早已进了英文字典。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者个体的文化阅历差异较大,他们的 宗教信仰,受教育的程度,性格特征等,都能制约语言学习。有的初次来中国,有的早已游遍了神州大地。很难设想,他们在学习诸如“否极泰来”这类成语时能有 相同程度的理解。对外汉语教学者必须了解学员祖国文化背景,才能使语言教学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这个角度来说,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也是中外文化传播的使 者。
六、汉语拼音的地位
关于汉字改革,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派意见认为文字的发展规律是向拼音化的方向发展,汉字必须走拼音文字的道路;另一派意见则相反。近年来兴起的对 外汉语教学给这一争论提供了新的思路。外国人学汉语实际上也分为两派。希望在短期内听懂、能说出汉语的,多数希望能越过方块字,将汉语拼音直接与意义挂 钩。前面提到的英国出版的Teach Yourself English一书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编写的。此书除了前言中用少量篇幅介绍汉字的笔划、结构外,其余全用拼音,不用方块字。据使用过这本教材的学员 说,他们国家不少人用这本教材学汉语。由于不必认读方块字,他们进展都很快,短时间内就能用汉语同中国人交流了,他们读汉语拼音的速度甚至比我们中国人来 得快。虽然在中国人眼里他们只能算会说汉语的文盲,但从实用的角度出讲,其效果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而那些青年学生,想全面提高汉语能力的人则必须下大力 气学习读写方块字,动力不强者可能知难而退。由此可见,汉语拼音对中国人来说只是一根拐杖,需要的时候用一用,不必完全依赖它。英美人不会国际音标的大有 人在,并不影响他们正确使用英语。对外汉语教学中,某些人可以用汉语拼音代替汉字。
汉字的四声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是与无声调的语言(如英语)差别很大的地方。汉字的声调是拼音不可分割的部份,舍去不能称为标准拼音。遗憾的是,我国现今 各大媒体使用的汉语拼音标题大多没有声调符号,令人看了不能立解其意。这样的拼音只能起一个装饰的作用,与广大人民需要的拼音相距甚远。
第三篇:给外国人教中文
给外国人教中文
给外国人教中文的学校有很多,在上海的很多汉语学校中。但真正好的、为学员考虑的并不多。一个好的学校必然是一个真正能让学员学到更多知识,更好的从学员的时间等角度来看问题,安排。当然环境和老师等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因为这也会影响学习。
给外国人教中文的学校哪个好?早安汉语是较好的中文培训学校,早安对外汉语教师是专业的教师。都是比较喜欢教外国人中文,喜欢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人交流学习。通过教外国人中文,增长知识,丰富阅历。早安的汉语水平评定的考试HSK和BCT考试是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主办的考试,中国最权威的汉语考试。早安中文培训学校是孔子学院指定上海HSK和BCT考试考点。早安的中文课程设置是依据学员量身定制,满足不同的汉语水平需求,同时以学生为中心,全方位的服务学员,让学员的学习无后顾之忧。另外早安汉语在市中心静安寺这样更便于给外国人教中文,周边的法国人来这里上课都比较方便,如果实在走不开,我们还可以安排老师去公司或者进行家教等。
第四篇: 外国人来中国上海学习中文考HSK
外国人来中国上海学习中文考HSK
外国人有很多人在中国上海过圣诞节,因为他们居住在中国,已然成为在中国上海的居民。早安汉语中文学校有很多学中文的外国人,外国人来中国上海学习中文不但可以更好地融入到中国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同时还可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通过汉语等级考试可以提高入学和工作的机会。
外国人来中国上海学习中文,汉语等级考试课程对外国学生的帮助大不大?外国人的汉语需要达到什么水平才能够通过汉语等级考试?目前,最权威、最流行的汉语等级考试是HSK考试,该考试分为六个等级,主要考察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如果需要考察口语能力,则需要报考HSKK(汉语水平口语考试)。
如果学生需要通过HSK3级考试,那么课程一般情况下可以再三个月左右结束。因为,HSK3级以及3级以下,对学生的汉语水平要求比较低。对于很多参加HSK考试的学生来说,汉字是最让他们头疼的。因为3级以上的考试,对汉字掌握量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要考三级以上的学习者,要花费很多时间。
外国人来中国上海学习中文HSK考试的难度大不大?如果抛开汉字,汉语的难度并不是很大。不少来考HSK五级或者六级的考生,可以无障碍地用汉语进行沟通,但是,他们却可能连续考几次都无法通过考试,失败的原因就是汉字掌握得不够牢。
第五篇:中学观摩学习总结:理解教育 教在心灵
中学观摩学习总结:理解教育 教在心灵
林 湫
沐浴着暖煦的阳光,倾听着耳畔的清风,内心载着满满的憧憬,怀着对理解教育的渴望,我们踏上了学习了旅程。
从一开始对理解教育、自然分材的迷茫,到略知一二,心里揣摩的期待,再到渴望获得启发,并能做到真正信手拈来的急切。内心种种的情感,交织,汇合直至迸发,我犹如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等待拯救我的精神食粮。直到学校里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降临到我的身上,我深感其重要。正像熊川武教授所讲的:“育人教书天地宽”。我想,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如果自己的知识与教育理念还陈腐如初,那又如何带领学生走进更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所以,我们需要比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吸收更多的教育教学经验,方能头顶一方理念,脚踏一方知识,为学生拨开层层迷雾,使其获得精神世界的重生。我想,这也应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为之而奋斗的目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上海xx中学在教学上实施“自然分材教学”模式:在感情先行的基础上,学生自学、互帮,教师释疑、引领:“知者加速”、“惑者缓行”、“问题导向”、“巧妙跟踪”。教育上推行创意德育,校园营造了理解文化,即“理解自己,理解学生,理解老师,理解家长,理解他人”。这样的理解文化融入师生的学习生活中,激发了师生的自信心。他校利用三年时间,在熊川武教授带领的团队关于“理解教育”的指引下,学校上下齐抓学生素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点拨。在参观,听课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学生素质的提升。对于这次的参观学习,上海xx中学高校长也高度重视,教务处做了周密安排,上课的教师也认真对待积极参与,显示了很高的教研热情,现将这次活动做一简要总结回顾。
一、明确组内分工,积极合作。
自然分材,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组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分工,我听课的班级是高三(7)班,总共四个小组,每组由六个组员组成,学生针对教师的自学指导书,在课后做好充分的预习,并提出相关问题。各小组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学习成果时,就将组内分配到各个任务的同学安排好发言,展示的环节,并不是一个学生从头表述到尾。有出来提问的,有出来表述的,也有出来总结的。分工很是明确。而这样的分工也是建立在积极合作的基础上。经过课外询问,学生表示各个小组都有:发言人,任务分工,计划制订等相关职务。
二、优化班集体级建设。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适当的观察了各个班级的布局以及各个角落展示学生风采的图片。从许多小细节都可以看出xx中学在自然分材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小组显示板的摆放及运用,黑板上小组评分机制的设置比我校就全面许多。细节决定成败,所以还是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引荐的。
三、发展学生主观能动性。
教师以各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教学关键处给学生留足了空间,引发其创造的欲望等。有效的课堂容量应以有多少学生学会和学生学会多少来计算,而不是单纯看老师讲授了多少。发展学生个性既是主体性教育的体现,也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有些教师对发展学生个性给予了充分重视。既要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自由发展,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思路去思考,按自己的思考发表见解。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更多的自由空间,给学生更多的个性发展的机会。张杰老师的课教学中,先让学生充分自学,然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师生就个别重点问题共同讨论,效果很好。
四、教师具有课程资源意识,能够结合教材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
把学生从教材引向生活,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开发课程资源,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习内容。如政治课堂中,老师将自己孩子从出生到成长的照片做成ppT,来说明事物由量变到质边的过程,并让学生从生活实践中找出相关的例子,并举一反三。
五、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老师们在教学中注意情感目标的制定和实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质教育价值观教育。在政治课的教授课程中,施春红老师就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上的教学目标上就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唯物辨证法的发展观点和方法指导学习和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的精神,使学生切实认识到做任何事物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观摩学习活动虽然拉下了帷幕,但这不是结束,恰恰却是教学教研工作的一个新的起点,通过这次的观摩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为提升我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激励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增加对课堂教学的投入,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了示范作用。我希望,通过这次学习活动,能把好的教育理念带回学校,使更多的优秀教师从我校起步,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学校也可以成为一个展示的平台,把理解教育的理念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