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意义与策略

时间:2019-05-13 03:1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儿童诗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意义与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儿童诗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意义与策略》。

第一篇:儿童诗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意义与策略

儿童诗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意义与策略

作者:江西省南昌县莲塘三小 陈海燕

摘 要:本文在阐明儿童诗教学中情感教育策略运用的重要意义上,结合儿童诗课堂教学实践,从“以深情的叩问唤醒童心” “在切己中放飞想象” “在情景课堂中诗性大发”“在主题诗会中洋溢自豪”等方面来探讨了儿童诗教学中情感教育运用的策略。

关键词: 儿童诗教学 情感教育 意义 策略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诗人。”儿童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群体,他们总会有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创造出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儿童诗,生活气息浓郁,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琅琅上口,是儿童喜欢的文学体裁,也是表达儿童这种思维特征,抒发儿童的真情实感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儿童诗教学中情感教育策略的运用,可以激发孩子对儿童诗的热爱,促使孩子能主动去搜集、诵读更多课外的儿童诗,去想象画面、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并能从这些诗歌中找到一种“切己”感,进而想用诗歌的笔触去书写自己的童年生活。

一、儿童诗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策略的意义

(一)情感教育策略的运用有利于主动学习

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即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智力、体质、美感及劳动态度和习惯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儿童诗教学中情感教育策略的运用,可以激发孩子对儿童诗的热爱,促使孩子能主动去搜集、诵读更多课外的儿童诗,去想象画面、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并能从这些诗歌中找到一种“切己”感,进而想用诗歌的笔触去书写自己的童年生活。《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在心理学中通常被定义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其相应的行为反应。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唐白居易也认为:“感人心者莫乎情。”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些论述都指出了情感对人的行为动机有着密切联系。

(二)情感教育策略运用有利于智力开发

教育心理学表明,当学生心情平静、活泼愉快地学习时效率最高。因为这样的情绪有利于诱发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使学生思想活跃、联想丰富、注意力集中,易于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并有可能开展创造性的活动,有利于智力开发。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级,他们的情感容易被表象和情境感染。学生通过情感表达,体悟出作品更深的思想感情,使情感与思想认识结合起来,达到情操上的升华;同时又把学习、思考、表述和愉悦的情感建立了连接,使学习和思考是令人愉快的。让学生体验到求知过程中的乐趣和审美感、情操感,并获得信心、爱心和其他一些积极情感体验。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智慧活动,两者的关系是内在的、渗透的、互补的。情感是非智力因素活动过程中积极而活跃的因素。日常教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在心情良好的状态下,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而突然出现的紧张等不良情绪,则思路闭塞,操作缓慢。培养小学生积极的情感有利于智力开发。

(三)情感教育策略运用有利于人格发展

小学生有各种需要,有些需要跟小学生的情感有密切关系。这些需要的满足,对于成长发育中的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那么小学生有哪些需要?人的各种需要是由原始、简单、低层的生物性需要发展起来的。初生儿生物性需要占主导地位,3-6岁的幼儿游戏是最主要的需要。6-12 岁的小学生有哪些需要呢?有研究表明,小学生的需要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发展。低年级 6-9 岁的小学生生物性需要具有相当大的力量,但是占主导地位的需要是被别人所爱的需要,获得尊重的需要,受人赞许的需要,归属于集体的需要等。到了高年级 10-12 岁的时候,社会性需要进一步发展,交往、受人尊重、公正、友谊以及爱和美的需要比低年级更强烈,自我完善的需要己有一定发展。小学生的这些需要中有很多跟情感有密切的关系。如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等。这些需要的满足对于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十分重要。培养小学生高层次需要,满足现阶段合理的需要,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去喜爱和尊重自己的学生,对学生有着深重的感情,用眼神、言语和学生交流,表达老师对学生的接纳和喜爱。

二、儿童诗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策略的运用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实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儿童文学作品普遍进入了中小学语文教材,从目前通行的人教版、北师大版等小学语文教材来看,儿童文学作品已占课文的80%以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引导学生诵读儿童诗,感受语言的优美,展开想象后的初步的情感体验,并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真情实感。

童诗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而且在诗意语言的熏陶下,孩子们将得到更丰厚的人文积淀,传统的的语文课堂因为诗的介入变得情趣盎然,孩子们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中充分享受了语文的乐趣。

童诗教学也是学校进行德育美育的需要。学生读诗、写诗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美,捕捉美,创造美的过程,童诗的学习也是抵制灰色童谣的最有效的方式。如何运用情感教育策略让孩子爱上读诗、写诗,谱写他们的诗意童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以深情的叩问唤醒童心

儿童诗她以饱满的儿童情感、儿童式的丰富想象、新颖巧妙的构思、天真而精粹的语言、童稚而优美的意境吸引并感染着一批批孩子。在九月第一周的“和一年级说再见”的主题诗会中有一首诗《我比去年更快乐》,就以她独特的意境把孩子带回了他们那酸甜苦辣的一年级„„

可能有人会说“每个孩子都有童心!”可是,我们能大声地说每个孩子都保有一颗完整的童心吗?不,我们不能。在这个网络盛行、缺少真心交流,孩子们不停奔波在各种兴趣班的时代,他们很迷惘,他们甚至不知道“我这样是否算幸福,我的爸爸妈妈爱我吗?”他们也不知道该怎样去付出爱。

【片段回放】

师:“快乐”,什么时候你觉得快乐? 生1:收到礼物、得到表扬我最快乐了。

生2:我帮助了别人,别人对我说谢谢,我最快乐了。

……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小诗,诗里面的朋友说“我比去年更快乐”,是什么让她比去年更快乐呢?让我们一起在诗歌中寻找答案吧!

师:(配乐范读。)

生:(自由读诗歌1-2遍)

师:读了诗歌,你发现了是什么让她比去年更快乐吗? 生:我知道,我知道,他长大了。生:她比一年级有进步。

师:哦,去年她一年级,那今年呢?

生:二年级,二年级,他和我们一样,都是二年级!

谈心式对话唤起了孩子们对生活中所有美好的回忆,让孩子们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儿童诗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段优美的语言,而是在对孩子生命中所有美好的呼唤。

(二)在诗情画意中放飞想象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他们同情整天呆在天上的太阳,羡慕可以随意变化的白云,担心夜晚小鱼睡在哪里„„儿童诗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在生活基础上的大胆想象,依赖这种想象的巧妙构思,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变成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这就要求在儿童诗教学儿童诗要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让孩子在“切己”中大胆想象。如刘伟铭的《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诗歌起语就把孩子从现实引发到想象中的“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并在想象中完成“绿树”、“花儿”、“小鸟”等形象的再创造,展开丰富的遐思。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在于此,而是重点要引发孩子的“切己”感——“我到底做了什么?”,并把诗歌中的形象自我化,进而想象——“我要做些什么才能让全世界也对我微笑?于是便有了孩子们的诗《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

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

今天,我偷偷做了一件事

于是,全世界突然对我微笑起来 白云对我招手 太阳对我挤眼 知了在枝头知知叫 向日葵弯腰齐声问我好

而我只不过暗暗下了决心 从今要做个好孩子 就这样,突然间 全世界都在对我微笑

用故事、用对话激趣,用音乐和画面渲染,用表演重塑形象等策略唤醒孩子的想象,让孩子产生“切己”,童诗产生的“切己”,让每个孩子轻而易举地成为了小诗人,于是,一句句稚嫩而朴素的语言演化成了一首首小诗,谱上了音乐的旋律,也让孩子的童年充满了诗意。儿童诗中那天真独特的语言,会让每个孩子都认为这诗写的就是我。于是,从一首诗中就幻化出了无数个小小的“我”。最起码,写的也肯定是我们中的谁,于是又睁大了眼睛开始寻找“谁谁谁”了。

(三)在情景课堂中回归生活

由于儿童诗的涵盖面比较广,常常以诗的外壳包容儿童文学其他样式和内容。因此,可把儿童诗分为童话诗、寓言诗、科学诗、故事诗、讽刺诗、题画诗等等。打造各种情景课堂,让孩子在各种情景活动中享受诗歌所表达的美好意境和体会儿童诗天籁般美妙的文字语言。诗是生活的诗;生活是诗意的生活!

1.运用自然情景法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大自然之于人类心灵的影响,具有首位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不应固守课堂、固守课本,把自己封起来,而应有大语文观,引导学生走向课堂之外的万水千山,课本之外的万紫千红。我们应该常引导学生去看看月出日落、花草树木,从一朵野花里发现一个天堂。在教室里也可以营造一个“自然”,例如养一盆,养一群小金鱼,课间看看花草、金鱼,让孩子的心灵和花草、小鱼一起成长。如果生活是一条河流,那“自然”就是这条河流上最隆重的画展。如教学“春”之主题儿童诗:《春天在哪里》、《初春》、《花籽》、《春天被卖光了》、《蝌蚪》是一组描写春天的诗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可以选择在初春的校园,寻找春天的足迹,坐在那嫩芽下,打着瞌睡,感受着春天的诗意,并赞美春天。

2.运用生活情境法

还有一些具有很强生活情趣的儿童诗,如《春天的早晨》、《全都喜欢上》、《早安小松鼠》,这些作品描绘了一些很有趣的生活场景,如“春困”、“不挑食”、“问好”等,旨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可以运用情景表演法或故事法让生活情景再现,让孩子在角色扮演中,逐步养成不挑食、不赖床、有礼貌等好习惯。

3.课件辅助法

有些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充满了幻想和童话色彩,那这些诗歌的教学,就需要运用到多媒体的辅助。如诗歌《太阳的旅行》、《最亮的星星》、《爱读书的树叶》等这些诗歌充满了绮丽的想象,富有语言美,在多媒体手段运用下很容易激发孩子的诗情,让孩子想读、想写。

(四)在主题诗会中洋溢自豪

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情感;一个主题,就是儿童的一个智慧世界!主题诗会,是自信的展示;主题诗会,是童心的飞扬!主题诗会,学生从接触单元主题开始就积极准备,表演前,饱含期待;表演过程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表演后,还在回味、留恋。活动中诗意盎然,书声朗朗,情意浓浓。

自从开展晨诵以来,孩子们在每天课前“经典诗文3分钟”积累背诵,在每周“麦田诗会”中和诗人对话,在每月诗歌主题实践活动中成就自我,诗情飞扬。在二年级的9月“同一年级说再见” 中追寻一年级的成长足迹,发现“我比去年更快乐”;在“我和落叶有个约会”中去留住秋天,和落叶一起旅行;在“自然界里的奥秘”中认识大自然无比奇妙;在“我爱小雪花”中“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在“快乐六一童诗会”中感受童年的美好。

在这些童诗活动中,孩子的童心得到飞扬;在活动中,童年变得精彩;在活动中,生命被赋予真诚!

儿童诗教学是情感的教学,儿童诗所抒发的儿童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从中获得关心和愉悦,也能把孩子们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旧梦。儿童文学作家樊发稼老师说:“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一种契合关系。他们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所以这样的诗句,可以成为儿童内心世界的容器,成为儿童认识世界的道路和拐杖。”毫不夸张地说,一首契合心性的好的儿童诗可以为一个人的一生抹上一种色彩,燎上一个印记,带来一种节奏。老诗人圣野说:“一个自由受过儿童诗熏陶的人,长大肯定是各有是非观,有真情实感的好人。”世界本质是诗的,诗让我们的心灵世界充实,让我们的情感生活丰富,让我们的想象天地广阔。“少年若天成。”儿童诗它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在生活基础上的大胆想象,依赖这种想象的巧妙构思,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变成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

参考文献:

[1]陆志平等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 ]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电子邮箱:chenhaiyan1981c@163.com

(作者简介:陈海燕,女,本科学历,现年35岁,南昌市语文骨干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实践和研究近15年,多次参与学校市级课题和省级课题的实践研究,独立主持的市级课题《在儿童诗教学中情感教育策略运用的研究》已顺利结题。)

第二篇: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现状与策略

低年级儿童诗教学现状与策略

一、儿童诗教学现状

当前,儿童诗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当做“阅读课”教学。

低年级儿童诗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巩固汉语拼音,认识汉字,进行言语训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部分教师把儿童诗当成普通课文进行阅读教学,当做文章来分析讲解。教学中讲得过多过细,过于追求解释诗中原本朦胧、模糊的用词,将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破坏了诗歌的意境美和整体性。

2.缺少童趣

教学时,教师常常以成人的理解代替学生对儿童诗的感悟、体验。在教师的一连串提问下,学生不得不说出让教师满意的答案,而忽视了儿童诗是以儿童的视角去诠释世界,去表现世界的,即不能理解诗中所体现出来的儿童情趣,而以成人的审美趣味取而代之。

3.过于注重技巧。

教师常常把儿童诗当成古诗进行教学,朗读时过于注重技巧的指导,总是先过多地读,再让学生机械模仿,然后根据教师的思路写,方式过滥,不能凸显儿童诗特有的节奏与韵律。

4.当做“作文课”教学。

儿童诗的语言是浅显的,是孩子的话。台湾诗人黄基博认为:“儿童诗有韵没韵没关系,念起来很顺口,音调优美,文字有节奏感就好了。´‟而有些教师却把儿童诗当做作文课的“范文”进行教学,把儿童诗的模仿当成“文艺创作”,以高标准要求学生,如:内容要新颖、与众不同,构思巧妙,语言优美生动等等,而忽视了儿童诗语言的“儿童化”。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儿童诗也就丧失了兴趣。

5.积累少。

教师仅仅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了几首儿童诗,而没有让学生对儿童诗有更广泛的接触。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形成对诗的整体感受,更不能在语言上有所积累,语感上有所培养,想象上有所激发。

二、儿童诗教学策略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提出如下目标:“诵读儿歌、儿童诗(新增)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儿童诗教学,如何达到课标提出的有关“语言、情感、想象”的目标?教学中,我们又应当关注什么?下面,笔者就以《鲜花和星星》为例,谈谈儿童诗的教学策略。

1.指导孩子阅读,感受诗歌节奏。

儿童诗的阅读对象是儿童,它们读起来会让人感到朗朗上口,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阅读时让人产生和谐快乐的体验。因此,在教学时,让孩子感受到诗歌的节奏、音韵显得尤为重要。

《鲜花和星星》是一首非常优美的儿童诗,它简短凝练,节奏明快,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两样事物——鲜花和星星,并将二者巧妙地联系在了一起,体现了儿童生活的情趣,抒发了广大儿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纯真情感。诗歌语言的韵律和节奏很优美,语言的色彩也很美。在教学时,要抓住重复出现的“满地”“满天”“这里”“那里”“比……还多”等词语指导学生阅读,体会这首诗在结构上的旋律美,让学生在摇篮曲般的节奏中感受对自然的热爱。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花儿与星星,地上与天上奇妙地联系在一起。白日——星夜,繁花——密星,两个不同情境的对比,天衣无缝地糅合在了一起,真是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这样的结构就形成了一种旋律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美给朗读带来的独特体验,体会到了诗歌语言的精妙。

2.透过语言文字,走进诗中意境。

“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声之诗”,童诗亦然。作为适合孩子欣赏的童诗往往截取生活中最典型的场景、画面,用鲜艳的色彩、形象的动作、生动的语言来塑造文学形象,传达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物我相忘的境界。

《鲜花和星星》是一首意境优美的诗。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满地的鲜花”,这是一个多么五彩缤纷的世界啊:色彩斑斓,芬芳四溢……鲜花活了,如一个个美丽的精灵,从那绿叶丛中或探或伸,或张或望地显露着自己的美丽,甚至能听到她们“咯咯”的嬉笑声。读着“这里一朵,那里一朵”,你就不再是画外人了,你已经身在其中了。你刚被“这一朵”的绚丽所吸引,“那一朵”的舞姿又吸引了你的眼球,然后是再一朵……无尽的美丽,无尽的欣赏,无尽的发现……于是你也就有了“比天上的星星还多”的甜蜜。“到了晚上,花儿睡了,”一份迷醉的安详随之而来,而且如梦般进入了另一个境界:“我数着满天的星星:这里一颗,那里一颗,”有多少朵花儿就有多少个梦,有多少个梦就有多少颗闪亮的星星。那“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星星不也是孩子们脑海中那“一闪一闪”的智慧吗?它们不仅“比地上的花儿还多”,也和“地上的花儿”一样充满着芬芳。

诗歌是流动的画面,是动感的旋律,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透过语言文字去感受文字的画面美,去想象诗歌呈现出来的意象,激起孩子对诗歌的审美体验。

3.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想象。

儿童是最富有想象和联想的,在他们想象的世界里,大自然的一切都有了生命,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在教学儿童诗时,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融进自己的情感去想象诗句中“留白”的部分,丰富诗歌的内容,以“我”之心去体察诗人之心,以“我”之情去感悟诗人之情。从而使学生的心达到共振,情感产生共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鲜花和星星》第一自然段时,学生在欣赏了那一幅“满地鲜花”的画面后,配上优美的音乐,教师深情地说:“这时,一阵微风吹过,满地的鲜花像一个个小精灵翩翩起舞,不时还发出„咯咯‟的笑声,蜻蜓飞来了,蝴蝶飞来了,你不知不觉地来到花丛中,你想干什么呢?”这时,学生们的眼前仿佛都有了一个奇妙的世界,都被这满地的鲜花陶醉了,因此也有了飞驰的想象:“我仿佛也变成了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我低下了头,花儿好香啊!”“我觉得自己也是其中的一朵,在风中摇摆呢。”……学生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感受到了儿童诗想象的独特美感,感悟到了诗的主旨。

4.引导观察感受,发掘创作潜能。

金波老师说得好: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写诗是他们自由天性的表现,他们因快乐而写诗,因写诗而快乐。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让他们学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诗意,在平淡的事情中感受诗意,在瞬间的感动中发现诗意。

儿童诗的教学就要关注儿童,课堂上要让学生体会到儿童生活的情趣,引发学生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作了这样的设计。

课前,我带领孩子们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把自己观察到的“又美又多”的事物画下来。课堂上,我首先展示了这样一张合影:我的学生走进大自然,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们在大屏幕上见到了自己,个个情绪高涨,一首优美的小诗自然就生成了。

我最喜欢

小朋友满脸灿烂的笑容: 这里一个,那里一个,真比地上的花儿还多。

接着,我让学生们拿出自己的绘画作品,争做“小诗人”。因为这是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课堂上气氛活跃,学生们情绪高涨地写下了一首首小诗。

我最喜欢

满地奔跑的小鸡: 这里一只,那里一只,真比小河里的蝌蚪还多。我最喜欢

满树粉红的樱花: 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花丛中的蝴蝶还多。

当然,儿童诗的教学,单单依靠课堂,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儿童诗融入到日常的课外阅读和生活中。如举办诗歌朗诵会,为学生推荐优秀儿童诗作品,在报刊上发表学生自己写的诗等等,让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诗意中,以提高学生对儿童诗的兴趣。

第三篇:作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作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姓 名:李刚

摘要:作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作文教育应从情感教育着眼、着手,让学生真正站在人的角度去率性表达,真切说话,言而由衷地砌词造句。如果学生有了一颗丰富敏感的心灵,有一个健康多彩的情感世界,那么他的内心语汇肯定是缤纷的。

关键词:作文

情感 教育 生活

一、开放师生关系,建立释放情感的平台

“闲暇出真情”。有研究显示,人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时候是真情释放的最佳条件。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改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主张建立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不是学生情感的“裁判长”,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善于构建一个轻松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平台,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体验、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甚至学生的隐私性的情感,以保障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才能激活学生的情感,才能让学生的情感无负担地、毫无保留地充分地释放出来。“我的悄悄话”、“老师,这次您真的错了”、“还我一个我”、“成长好累”在这些文章里学生情真意切,大胆地诉说心灵的感受。有了民主的、和谐的情感释放的平台,学生才敢打开心灵的闸门,才能“我手写我心”。

二、开放阅读,开放生活,丰富情感体验

应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外书中那些文质兼美的作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语文教材本身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深具情感美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结晶。笔者在教学老舍的《我的母亲》时抓住文中动情之处,向学生畅开自己的情感,即兴地动情地叙述母亲二、三事,道出了母亲对自己的爱,在讲到母亲为了照顾我,在冬天睡了一星期的水泥地而落下腰痛的病根时,我的眼泪不禁夺眶而来;又从为人母的角度叙讲了对女儿的爱,学生的情感由此被感染、激活,纷纷讲起了自己的母亲,有同学讲着讲着就泣不成声了,于是我当即停止讲课,请学生当堂写作,就这样一篇篇真情之作显然纸上,平时需要二节课才能完成的作文一节课就完成了,平时才写四五百字的同学一下子写了洋洋三张,并对自己的作文爱不释手,他们这才感到原来自己也可以写出这样的好文章,只要情到深处,尝到了写作的淋漓之快。其实这样的题目学生在小学、初中都写过,但为什么都没有写好呢,其原因已显而易见。此外,教师还应把好的时文引进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到课外去汲取养分,丰富情感体验。确实,学生因为应试,不可能真正融入生活,以积累对生活的感悟。但可以“纸上谈兵”呀,让学生从书本中体验生活中还没有的滋味,让学生在心灵的碰撞中去理解人生,感悟人生的真谛,体验亲情、友情,感受各种生命中的伟大与跳动,自强不息,以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当然,在教学中不能采用说教的方法,而是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去感受生活,走进生活,积淀情感,拓宽写作。在大量“纸上谈兵”的体验积累基础上,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让他们充满情感地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校园,走进家庭,真切地感受一切,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笔触从学校家庭延伸向社会的各个角落,让学生走出无话可说,无题材可写的误区,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情趣。

三、开放多媒体教学,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真切感受

多媒体、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的“第二生存空间”,计算机网络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它是一种立体化的传播形式,信息量之大和知识面之宽是传统的印刷文明时代所不可比拟的。因此,开放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真切感受,让学生身临其境,情真意切地写作。如写对音乐的听觉感受,写作之前教师通过加工,对《明湖居听书》和《琵琶行》两文配置画面、音乐,让学生充分感受,内心被音乐所激荡,并随着音乐的激昂舒缓,展开丰富想象。在此基础上,拓宽对音乐的感受,让学生选听自己最喜欢的一段音乐,(也可以是教师安排)学习上述两文的写法进行写作。“今日聆听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先前悠然的心情早已风吹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凄怨和有苦无处诉的抑郁、愤恨。这曲子初一上来声音便很沉闷,只觉入耳愁苦万分,犹如巫峡猿啼,衡阳雁鸣,凄透人心;又如黄叶纷飞,哀草寒风,满目的萧瑟。过了一二分钟,曲子的响度节节高起,忽又陡然一落,我的心试着配合着,颤抖着,哭泣着······”这是一位平时不擅长写作的男生的当堂之作。有了情感的体验、积累,何愁没有美文佳作?

四、开放主题,自主写作,真情表达

“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者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蓄极积久。势不可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有了生活、阅读等多方面的积累,一旦心灵被某件事、某个物、某个人所触动,学生立刻就能纵横驰骋,无需模式,自主写作。自主写作的方式很多,自主命题,续写扩写,瞬间接词想象写作等等,这些方式既有师生的情感互动,更有学生的独创感受,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情勃然而至,写作时含情能达,会景生心,体物得神,有了情感便自有灵通之句,真正达到“不吐不快”的倾情写作的境界。如果教师逼作,学生憋写,学生主观上无意可达,无情可抒,没有写作的蓄情准备,终究不能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境地。我们曾经经历了一个活泼天真的小学生因在周记中写了“在升国旗的时候我看见一只可爱的小鸟”而遭受在全校大会上的严肃处理,我们侈谈“理想”到了极致,连小学生的作文都是“祖国·理想·人生”,假崇高、伪圣化便应运而生。因此,教师必须坚决摒弃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主题压真情的强暴教学。

五、开放评价,多方交流,升华情感

“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学生的作文都是为了表达某个中心或某种思想感情,但这种表达不像数学那样答案是唯一的。由于性格不同、情趣爱好不同、能力有差异,情感的体验也必然是不尽相同的。我们应允许学生有独特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学生写什么样的作文都是正常的。言为心声,只要是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教师都应该鼓励。“只有真实的表达才有健全的人格”。因此,作文评价应摒弃“一支红笔,一个分数(等级),几句评语”的传统评价。开放评价的方式多样,可以是学生大声读自己的作文;可以是以小组形式集体讨论、交流;可以编著自己的作文集;可以在班报、班刊上发表;可以借助计算机和美术,对文章的外观进行图片加工,积极的情感反馈能调动、促进学生一切可以调动的情感因素对写作投入更大的兴趣,对文章进行再加工。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

六、开放自我,提高教师自身的情感素养

很难想象一个情感冷漠、枯涩的教师能带出情感丰盈的学生。早在60年代,许多学者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个教师仅仅拥有知识和能力,也不足以成为好教师,“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影响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是情感因素”,因而教师自身是否具备情感素养是重要的条件。有见地的教师其高明之处在于:他有强烈的情感教育意识,并善于把握机会,以自己情感的火焰照亮受教育者的心田和他们人生的历程。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手段(电教手段和多媒体技术),调动自己积极的情感,善于巧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进入情绪体验状态。一篇情真意切的下水作文,一段精心设计的导入语,一个能激发学生真切感情的设问,一段充满感情的学生范文的朗读,还有一段声情并茂的评语,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情绪渲染的作用,能使学生较快进入情感体验状态。

总之,我们在作文教育中,要时刻想到这是在培养人,是对人的教育。作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和谐发展为本。作文教育应从情感教育着眼、着手,让学生真正站在人的角度去率性表达,真切说话,言而由衷地砌词造句。如果学生有了一颗丰富敏感的心灵,有一个健康多彩的情感世界,那么他的内心语汇肯定是缤纷的。“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因此作文教育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丰富、点燃学生的情感火炬。有了丰富健康的情感世界,学生就能“观山则情满山,观水则情满水”,可谓“心术既形,兹华乃瞻”。

第四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摘要: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情感教育的含义,说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指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音乐 教学 情感 策略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越来越凸现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应发挥出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情感和技能、品质有机协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积累和提升,使音乐真正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1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被人们称为音乐情感的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在人们的情感生活中起着主?ё饔谩K?们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往往紧密交织在一起,这些情感交织而成的综合体就是情操。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就是要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和促进学生的情感和情操来深刻地理解和表现所学习和演唱的音乐作品的艺术意蕴。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音乐教学就是技能、技巧教学,教学目标往往停留在使学生会唱歌、识谱、乐理等技能技巧的层面上,而忽视了对人的素质、良好的思想情感的培养。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感的途径在设计好科学的教育策略。

2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2.1创设情景,渲染气氛

情由景生,复制、模拟和创设一定的环境或情境是情感的催化剂。情境是音乐课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可以依据音乐审美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鸣中完成情感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陶冶情操。如欣赏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时,当学生进入到优雅整洁明亮的教室,先放上一段晚霞映入湖面,鱼儿欢跳的背景音乐,通过渲染气氛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和教育氛围,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活动中。

2.2巧设问题,激发情感

优秀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伟大的人品和感人的艺术美,它们都是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开展情感教学不可多得的教材。为此,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审美中逐步丰富和发展。如歌曲《摘草莓》是一首优秀的儿童歌曲,它以流畅的旋律,轻快跳跃的节奏,真挚朴素的歌词塑造并歌颂了一位农家姑娘拥军敬老的高尚品格。在学生学会了歌曲的演唱后,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歌词的内涵,引出“小姑娘为什么舍不得吃那鲜美的草莓呢?”是因为她要把这些草莓送给军属老奶奶。这时,学生明白了“拥军敬老”这一事理。再如歌曲《小松树》的教学,明朗的音调和琅琅上口的歌词,使学生感受到一种活泼向上,朝气蓬勃的情感,可适时设问:“小松树是怎样成长的?”进而明白新中国儿童茁壮成长是祖国“阳光”、“雨露”哺育的。

2.3诱发联想,熏陶情感

音乐,有着动人心魄的音响美,有的清脆,有的高亢,时而纤弱,时而浑厚,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将人的情感带入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欣赏课教学中,我们把有声的音乐变成学生无声的情感体验,这其中就需要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力,在聆听美妙的音乐之声的同时,陶冶内心的情操,熏陶美妙的情感。如《毕业歌》的欣赏,在这首歌中切分音、休止符及三连音的运用,使全曲慷慨激昂,似号角,像警钟,表现了当时的青年们走出课堂,积极投身到火热的抗日救亡中去的昂扬情绪。因为这种场景距小学生现实生活太远,很难引起学生共鸣。在教学中,可先简单扼要地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内容,同时展示一、二幅那个时期革命青年的图片,播放有关革命战争的录像,诱发学生的联想,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反复的听、想、再听,启发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共鸣,把歌曲反映的情感溶入自己的爱国之情。

2.4师生互动,交流情感

在音乐课中,教师的情感无疑是影响学生情感诸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师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以自己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来唤起学生们心灵中情感的共鸣。情感教育过程,如同其它教学活动一样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只有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整个情感教育过程才能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过程也是学生审美的过程,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示范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在想象性再创造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各种审美心理要素进入十分活跃的运动状态。当学生在教师的审美,诱导教育下产生不可遏止的审美期待时,就会调动起自己的感知、理智、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审美的心理要素。如,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有感情的范唱,有助力提高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准确理解,也有助于提高歌唱学习的兴趣。在《欢腾的大西北》这一单元时,要求教授一首歌曲《领唱秧歌》,因为是一首陕北民歌,大多数学生都不是很了解陕北民歌的特点。在教授之前,教师根据民歌的演唱方法进行有感情的范唱,并配合一些打腰鼓的动作,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陕北民间艺术的特点。不少学生就会在教师范唱的时候,跟着哼唱起来,在学唱的时候更容易投入到歌曲的情感之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渠道,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而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尽管不同,其主要教学思想是将情感贯穿于课堂教学的诸多环节,来感染教育学生,更突出地体现音乐的情感教育。

第五篇:诗歌教学的意义与策略(模版)

浅析小学诗歌教学意义与策略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歌是一种至纯至美的文学样式,中国有着灿烂而悠久的诗歌文化,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古往今来,中国古典诗歌对中华民族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国古典诗歌的教育意义仍不可忽视,如何将诗歌与教学相结合,在诗歌的教学中实现育人的目的,是摆在所有语文教学者前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长期的工具性观念影响下,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诗歌教学的方式并不完善,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师生对诗歌教学不够重视、诗歌积累过小、诗歌教学方式程式化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一)教学目的的功利化

虽然我国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是不可低估。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和学校升学率,一些老师只能全身心地致力于对备考知识的讲解和强化,在诗歌教学中,不是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而是一头扎进诗歌背诵、默写的海洋里,把诗歌赏析课变成背诵和默写课。而学生则急于提高考试成绩,往往偏爱英语和数学等成绩提升快速的学科,而诗歌学习的成效往往是隐性大于显性,因此在缺乏足够引导的情况下,小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往往并不浓厚。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就形成了一种现象:教师功利地教学,学生功利地学习。

(二)诗歌教学缺乏个性

目前,小学诗歌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诗歌教学形式化现象突出。《中国教育报》曾做过一项调查:‚目前语文教师的读书状况堪忧。许多教师只是在看一本参考书。一本参考书外加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师仿佛有了永远的看家本领。‛要将诗歌教学课程设计地生动而深刻,教师须占有丰富的材料,这必将耗费教师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客观上,小学语文教师工作繁忙,教学任务繁重,又面对着较大的应试压力,无法支配足够的时间在诗歌教学的课堂设计上,于是,在诗歌教学中,教师们只能唯教参是从进而导致诗歌教学缺乏个性。

二、加强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之策略

诗歌的鉴赏是一个综合的活动,涉及到诗歌的背景、朗读、解读以及写作等活动,只有把握好诗歌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立体地全方位地完善诗歌教学。

(一)重视诗歌‚背景‛的价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境 任何一首古诗,都有极其丰富的‚背景‛资源:诗人的生活经历与创作历程;与古诗密切相关的创作故事;古诗涉及的相关典故、传说;诗人的相关诗作;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的创作风格等等。如果联系特定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思想加以研究,就能走近诗人。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古诗的‚背景‛,体验古诗的内容、情感、思想。学生才能够真正地走进古诗中去,去领略古诗所表达的奇妙意境。如《江雪》一诗,诗人柳宗元通过自己的所见,展示了一位老翁在寂静、凄凉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诗人为什么写一个老翁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地方垂钓呢?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这时就应该让学生去搜集、查询作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了解柳宗元是巧妙地表达自己被贬后的那种失意寂寞的情怀和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

(二)加强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教学中要采取范读、独自朗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从而也就能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义和感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 读能力。

在教学中,对古诗词朗读的指导一般应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初步感受诗意的朗读。这一阶段应让学生把古诗读通读顺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理解注释,想象画面来要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在初读时就使学生的感情有所定向,有利于理解诗意。第二阶段,加深理解诗意的朗读。这阶段的朗读要设臵一些问题或引导学生发现一些问题,再与分析相结合,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巩固。

(三)创设情境,多向体验、感悟

‚情境教学是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使学生身处具体场境中,可以眼看、耳听、鼻闻、手触,通过各种感官吸收信息,从而获得生动的形象,丰富具体的知识,激发真的情思,学到活的语言,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协同作用,提高学习效果。‛在古 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更感性的认识。

①直观展示古诗的意境。小学生年龄较小,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要使学生领会诗的意境,教师在教法上应特别注意直观教学,运用语言、教具直观,启发学生想象。凭借丰富的想象,用夸张、对比等手法,创造出生动感人艺术画面,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例如,古诗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依据诗意作画,可以由教师进行深情的范读,并配合古典名画和名曲来激发情感,营造气氛,还可 以欣赏现代作曲家的演绎的古诗词乐曲及诗朗诵来激发情趣,帮助学生去体会古诗中的诗情画意。

②发挥想象,引导联想。一是发挥想象。‚想象是对过去经验和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构成新的意象和观念的心理过程。‛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往往配有插图,可以通过给插图补充内容的形式,让学生的想象与文本、与生活链接,勾画出更丰富的形象。比如《春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填补‚空白‛。想象作者的动作:睁开惺松的双眼,伸个懒腰,走到窗前,推开窗户;想象作者看到、听到的情景:花瓣飘落,小鸟鸣叫,空气清新宜人;想象作者的内心活动:昨夜一场风雨,打落了这么多花瓣,多么可惜啊!

(四)多元解读,尊重个性化理解,大胆创造 ①改写。小学阶段的古诗,大多是写景叙事之作,只要稍稍想象,都可以将其改写,或景物片段,或故事小品,如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可以让学生将彩云、江流、船行的变化以及猿猴在山上的生动情景加以描写,将一幅长江三峡的美景跃然纸上,《赠汪伦》、《望 庐山瀑布》等都可以这样做,这实际上是由读到写的转换,这对习作能力的提高有着现实意义。

②拓展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古诗教学不能就诗教诗,教师要把语文课堂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也就是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要和学生一道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如教学《示儿》一诗时,古诗学习完了,大部分学生心存‚诗人陆游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是否实现了‛的疑问。可以把这首诗的后几句告诉给学生:‚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已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我坚信,在小学诗歌教学中,只要教师结合教学大纲,肯去多读古诗、善思教法、联系学生、勤钻学法,一定会为古诗文的教学创造出一片蔚蓝的天空!

小学语文 左俊伊

2012年12月3日

浅析小学诗歌教学的意义与策略

左 俊 伊 二0一二年十二月三日

下载儿童诗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意义与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儿童诗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意义与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_通用版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通用版 一、从学情出发,不断创新语文教育管理模式 从传统的教学理念来看,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中主要是体现在......

    情感教学的策略

    情感教学的策略 摘 要:情感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有将情感教学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全过程,把知识的情感调动起来,以情感人、以......

    浅谈生物教学与情感教育

    浅谈生物教学与情感教育 刘海霞 【摘要】 在生物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创设积极健康的情感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认识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全......

    情感教育与主题教学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情感教育与主题教学 情感教育与主题教学 --读《情感道德论纲》 窦桂梅 "对教育要作完整的理解,不能回避、抽离......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 要:情感教育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快乐学好化学。关键词:情感教育;爱心真情......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刘艳龙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自始至终离不开认知和情感教育,二者密切配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拥有一个色彩斑斓的、扑朔迷离的情感......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多注重......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能逐渐提高学生的道德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青少年的未来成长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