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语文本真寻求课改突破[模版]

时间:2019-05-13 03:4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恪守语文本真寻求课改突破[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恪守语文本真寻求课改突破[模版]》。

第一篇:恪守语文本真寻求课改突破[模版]

恪守语文本真寻求课改突破

——记淄博市初中语文学业考试专题学习研讨会

崔雪梅

刘卫华

2013年10月25日,坐落于临淄城区中心的临淄第一中学,迎来了全市600余名初中语文教师参加的淄博市初中语文学业考试专题教学研讨会。

本次会议旨在提高毕业班的教学效率,推动毕业班的专题教学研究。有2位特级教师——张店八中的赵敏丽老师和临淄皇城一中的葛小丽老师,以及临淄一中的教学新秀潘秀华老师,分别执教了3节专题研习课。市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崔雪梅老师做了题为《守正与创新》的专题报告。这次研讨会,在改变毕业班传统的复习思路,探索主题研习式教学方面做了卓有成效地创新性探索。

目前,语文教学改革正在一步步践行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到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主题式学习将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

3位老师分别选择了3个有代表性的语文学习专题,并以她们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与会的师生同飨了一顿充盈文化气韵的“语文大餐”。

第一节课是张店八中赵敏丽老师执教的《印象鲁迅》,这是一节围绕文学大师进行的主题阅读学习课。赵老师先播放了一段用中学学过的鲁迅作品编辑而成的数字故事,让学生与鲁迅展开时空对话。通过“重温经典”“走进鲁迅”“走进生活”等环节引领学生深度感知文本,走进大师心灵,然后联系自己,回归生活,在关照现实的阅读思考中,让鲁迅的思想沁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第二节是皇城一中葛小丽老师执教的《叙事类作品中的表达艺术》。葛老师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起世人关注的现象导入课堂,借鉴电视节目中“概念印象”“课堂书简”“作品讲坛”等栏目,渗透“生活处处有语文”的语文学习理念。葛老师通过富有幽默感的讲解点拨,从明晰基本概念入手,通过学生们自主合作,将星散棋布的零碎知识点与能力点整合系统化,达成系统建构知识的学习目标。

第三节课是临淄一中潘秀华老师出示的《从王开岭作品谈散文阅读》。潘老师的课平实自然,她以优秀散文作家的作品为例让学生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这节课从学生的展示开始,听课老师们无不感慨这些孩子们语言功底之深厚,而这种功力自然源自于课前的深入阅读与思考。

3节课各具特色,有的像一部文质兼美的名著,有的如一坛陈年醇厚的佳酿,有的似一杯淡淡芬芳的绿茶,从不同角度向我们呈现了当下语文教学回归文化,关注能力的改革趋势。

下午,市初中语文教研员崔雪梅老师作了题为《守正与创新》的报告,为我市初中语文教学,尤其是毕业班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崔老师首先对2013年我市语文学业考试进行了全面分析。从“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到“作文”,从命题原则到得分率及归因分析,详细地剖析了考试中呈现出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改革思路与策略。

崔老师指出当前我市的初中语文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教学过于功利,导致学生语文知识掌握得不全面不扎实。许多老师过于狭隘地理解语文的“积累”,认为积累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从而忽视了对知识的内化。还有一些老师不重视教材,总是想当然的以为“考什么就教什么”,而不去考虑所考的能力应该从哪里来,致使学生方方面面的积累都比较单薄,不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

二是文言文教学偏重记忆,忽视文本的丰富内涵,导致学生的古诗文素养降低。许多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过于机械单一,背原文,背译文,背课下注释,背文学常识,背课后练习,而对于古诗文中所蕴含的情感与审美价值则视而不见。导致学生的眼里只有知识,没有文化,他们看不到这些经典中所蕴含的人格之美、情感之美、伦理之美、艺术之美„„学生头脑中装了一堆死的东西,见了文言文就头疼,更奢谈去主动阅读古典名著。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学生的古诗文素养决定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目前,老师们在文言文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很多,在复习中超过三分之二,但投入越多效果反而越差。主要原因就是机械记忆式的学习让学生对古诗文失去了兴趣,学习古文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

三是过于关注答题技巧,忽视了阅读本身,导致学生缺乏深度阅读。初中高年级段,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原本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的黄金时期,但受应试教育影响,有些老师让学生把精力都花在短文时文的快餐式阅读上,花在答题技巧和答题模式的反复训练上,致使学生的视野越来越狭窄,思想越来越肤浅,表达越来越模式化。其结果是不但没有培养起学生的阅读能力,他们的写作能力因为缺少了经典的滋养也随之下降。阅读的核心是理解,考察阅读也是为了考察其借助语文经验和生活经验的理解能力,仅仅依靠答题模式而对文本没有真正的理解,是不可能得到高分的。而这种偏重传授和训练答题技巧、模式的教学也弱化了学生真实深入的思考。这种舍本逐末的作法,既无法应对考试,更无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谓与教学目标背道而弛。

四是以技巧为主的考场作文训练,扼杀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与灵性。作文教学也存在着以急功近利的应试技巧训练代替真实写作的问题。初中起始阶段的作文教学往往以放为主,学生有充分的写作自由,有充足的时间去观察体验生活,教师对学生写作的风格也较为包容。到了高年级,尤其是毕业班的作文教学则以收为主,教师设置了许多的条条框框,在字数、结构、主题、风格等方面都做了严格规定,在这样的训练之下,学生的写作犹如戴着镣铐跳舞,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灵气日益减少,考场作文几乎是千文一面。

针对以上问题,崔老师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改革思路: 一是变“复习”为“研习”。“研习”就是主题研究性学习,即在初中段语文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拓展和提升。“研习”是在“语用”层面学习语文,更强调“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复习知识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学生培养语文能力奠定基础。方式以专题研究为主,如针对初中教材中出现频度较高并在文学史上有较大影响力的作家的研究专题(如鲁迅、苏轼、李白、杜甫等),以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力为主的文学鉴赏专题(如古诗词鉴赏、小说鉴赏、某一风格流派的作品鉴赏等),以系统归纳整理知识为主的知识专题(如比喻的妙用、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常用文言现象梳理等)。专题学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化,思维的深刻化,有利于对某一领域的内容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更为深入的认识。

二是变“记忆”为“建构”。目前通用的初中语文教材都是文选式的,留在学生头脑中的是一篇篇的文章。学生头脑中没有“史”的线索,因而难以梳理出文学演变的过程,也难以发现汉语言演变的规律。我们知道一部文学作品必定带有时代的烙印,不了解时代背景,就无法真正读懂作者的思想。如何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篇章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地掌握一些文学文化知识,理解一些文章所蕴藉的文化内涵,是毕业班教学应该完成的一个任务。如学习完八年级的文言文后,关于“贬官文化”就该有个大概的了解,而构成这一文化的相关文人其性情、思想、人生经历也该建构到自己的阅读经验中。要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阅读有关文学作品,加深对这些文学大师的了解。最好能在初一到初四年级形成一个大师课外阅读系列,让学生能通过这些课程真正建构起自己的语文或者文化基因。

三是变“重技巧”为“重理解”。现代文阅读复习的现状已经在前面做过分析。简单重复、标签式、概念化的教学已根本满足不了应试的需求,更满足不了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提升的需要。教阅读的实质是教理解,学生理解文本需要的一方面是人生经验和其他阅读经验,另一方面应该是相关的“学科知识”。就像阅读《孔乙己》我们就必须得借助叙事学的知识,只有明白了“我”是“小伙计”而不是别人,我们才能读懂文章中“笑声”里的“悲凉”,才能读懂不动声色不着痕迹里批判和悲悯;就像解答考场上的17题就必须得知道小说中的“对话”或者“语言描写”对展示人物心理所起的作用,就必须知道文学的特质就在于“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教“学科知识”怎么“教”?《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随文而教”,叶圣陶先生也说“不要抽出而讲之”,也就是我们必须利用好经典文本。可以说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不同的文体阅读聚焦的点是不一样的,所需要的学科知识也不一样,但是这些知识就藏在经典文本中,用好了你的阅读教学和复习才能事半功倍。不然机械重复的训练只是扼杀孩子做题的兴趣,浮躁他们的心态。

四是变“约束”为“创新”。应试教育下的毕业班教学重在“规范、约束”,而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育必须是开放的、民主的。在语文教学中过于强调“规范”,不仅违背语文学习的规律,也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挑战自我,去阅读一些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在写作教学中,更要提倡学生勇于直面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即使有些看法还不成熟,但创新思维的萌芽也正孕育在这些尚显稚嫩的想法之中。可以说,没有情感与审美的体验,语文就失去了语文味儿,没有继承与创新,语文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第二篇:课改论文新感受新突破

课改论文新感受新突破

南安武荣中学:陈永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已在全国38个实验区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课改实验区的一线教师,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推动历史课改的发展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去传统教学常常出现的重“主导”轻“主体”,重“学会”,轻“会学”,重“结论”,轻“过程”等弊端,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历史学科课程改革实验适应了这一要求,“改变学生死记硬背教师传授的历史知识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探究历史发展规律、在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过程中掌握历史知识和学习历史的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树立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正确的国际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全新历史教育”。①通过半年的实验教学,我由衷感受到:历史课堂变了,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历史教材也有了新突破。

一、把握《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态度有很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新课程所产生的新的教育理念的变革,往往会和教师的传统固有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发生矛盾,短期内使得教师的教学过程出现不适应情况,这是经常出现的现象。但是从教育的前瞻性考虑,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考虑,教师必须在心态上、在行动上支持目前推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有多么大的困难,也应该想办法去克服。对于历史教师来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把握新《历史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一)《历史课程标准》 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②,为此,历史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创新活动,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提倡科学的创新思维活动。

历史教学要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育新理念。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叶圣陶曾说“老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③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都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如教师在上“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这一课时,课堂上让学生讲成语故事并辅以播放背景音乐,因为就本课整体来看,说明性语言较多,趣味性不强。这样处理就可以达到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将小组讨论式学习引入课堂,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教师变教为导,克服包办代替。

(二)《历史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历史教学应该关注“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④,为消除传统历史教学过程中重“教”轻“学”的弊端,历史教师要在历史教学中关注对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做到“正确公正客观评价历史人物”,如“评价秦始皇”、“评价汉武帝”、“评价唐太宗”等等。这是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在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论”上的指导。历史上重要的人物难以计数,但历史课堂的时间不允许对每一个人物都予以评价。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取得高效率的教学效果。

如评价历史人物,可以采取分类法,即把历史人物参与的重要活动进行分类,然再予以评价。一般可以分为政治、思想、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也可以采取分期法,即把历史人物的重要活动一般分为前、后期两个阶段分别予以述评。这个标准,可以是教师预先设立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由师生的双边互动来进行补充和完善;也可以经过学生的评价活动过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归纳出来。

又如学生写《我看秦始皇》这一小论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秦始皇正反两方面的材料,使学生能从秦始皇的功和过两个角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有的学生虽然行文较少,但却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有的学生观点单一,只看到秦始皇残暴的一面,没能看到他的历史功绩,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只能根据自己所观看的一些有关秦始皇的影视作品或文学作品来进行评论。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在批改后及时指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我们要看他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推动历史的进步,还是阻碍历史的发展。以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使用历史新教材的新感受

(一)新教材的编制,突出体现了“义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避免课程的专业化、成人化倾向”的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课程的“繁、难、偏、旧的现象,降低了学习难度。” 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减轻了学生的过重负担,把学生从沉重的学业包袱中解放出来。

(二)新教材的实施,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活动空间、创造空间,有利于培养创造性及开拓性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教材的实施,使教和学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转变了,由老师是主体变为学生是主体了。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根据这一精神,我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勤于动手,乐于动脑的意识和习惯。比如说:上“破解彩陶之谜”这一课时,让学生在课堂上用事先准备好的橡皮泥模仿做陶器,在做的过程中亲自感受古代人做陶器的苦与乐,领悟到我们祖先的聪明和智慧。同时要求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去制作各种样式不同用途不同的陶器,然后写出制作小论文。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十分丰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把一个个多姿多彩的艺术制作展现在我的眼前,叫人大吃一惊,简直难以置信。看着那一件件精致的小作品,又看看文章中学生丰富的想象。你不由想到,若干年以后,他们中间也许会出现一个艺术家。这样的新感受让你回味无穷。

三、历史课堂教学形式的新变化

作为历史课程实施主渠道的历史课堂教学,必须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构建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改变“满堂灌”的教学动运作形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科学化。

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的教法单一,手段单一,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学校则加上了一些现代教学手段和学生活动为点缀,但教法往往并没有摆脱过去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方法则以知识点掌握为主,以大量的重复练习为手段。在这种教法和学法下,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在课程改革实验中,教学双方更要注重探究性学习,语言的表达锻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在探究活动中带着愉悦的情绪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

比如历史新教材“第8课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本课的课程标准是:“以都江堰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对此笔者认为可以这样教学:(1)学生回顾:大禹治水为什么能取得成功?(2)播放有关都江堰的专题资料片,为学生创设情景,然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假如自己是李冰的话,将怎样修建都江堰,请把自己所设计的都江堰的蓝图画出来,并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来了解李冰父子在水利工程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加深学生对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的感性认识,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改革师生互动方式,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历史课堂教学与时俱进,教师与学生建构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为师生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如教材中有很多“想一想”、“议一议”等小栏目,针对这一特点,我总是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进行议论、争辩,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与学生平等参与到互动互惠的教学过程中去,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这样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变得开阔了,富有独特性和创造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历史教学存在的弊端之一就是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而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学习。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改革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将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课程改革的教学方式下,要求学生动脑动手的多了,如学习“ 秦帝国的兴亡”一课时,既要求认识秦王扫六合的恢宏气势,又要研究赫赫一时的秦帝国迅速灭亡的原因,还要动手复制《秦朝疆域图》,使学生的思维在动脑动手的时候不断得到开发。半年来在历史新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已进行过几次社会调查。如应用区分传说与历史的方法调查古丰州的历史,运用调查法来了解泉州的历史,用调查法来了解身边人口流动的情况及其对本地经济的影响。在调查活动中,学生分小组进行,小组内收集资料分头进行,资料收集齐后小组成员共同整理分析资料并写出调查报告,然后各组再进行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收集、整理、分析资料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总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自我提高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托尔斯泰曾说:“对教师来说,最可怕的是墨守成规,思想懒惰。”面对新的课程改革,作为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不断通过进修和自我学习,才能够担当起时代发展所赋予的重任,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的。

第三篇:四语课改总结

四年级语文学科实施课改的总结与反思

本学期,为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扎实推进课改,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四年级语文学科做了一些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与提升

开学初,我们年级组教师再次深入学习、研究新课标,进一步领会课标要求及语文课程理念,明确了本年级段具体的教学目标和重点。与此同时,积极参加集团、校内外各种形式的教学观摩及学习培训活动,听取名师的报告、讲座,不断增强课改意识,不断吸取新的教学理念,多渠道获取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方法、新路子。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为推进本年级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保证。

二、加强集体备课

在每周四下午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学科组教师都能集中研究教材教法,针对每篇课文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我们不仅明确并统一每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更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与思考。扎实有效的备课保证了每节常态课的教学效益。

三、积极参与校内听、评课及教研沙龙活动

学校安排的语文公开课、研讨课及每月一次的教研沙龙,我们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每次听课后,都能集中评议,并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在网上与其他教师对听课的感受进行互通、交流。通过评课交流及沙龙研讨,既能学到许多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也提高了我们“看”课的标准,提升了各自课堂教学的研究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四、大胆尝试“活动导学”的教学模式

根据学校提出的总要求,我们学科组积极尝试并运用以“活动板块”形式来安排课堂教学的各环节,每节课上以“学生自主活动”“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每个环节均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一理念。课堂上,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只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与实践,本年级语文课堂几乎不见过去那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讲解式”“问答式”教学现象。取而代之的是老师讲得少,问得少了,学生活动多,也主动多了。

五、积极开展学生课外实践活动。

结合学校“读书节”、“校园文化艺术节”、“主持人大赛”等活动有效组织学生的语文实践。如“好书推荐会”、“读书讲故事”、“我当主持人”等,通过在班级上向他人推荐好书、讲书中的故事等实践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这将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

六、努力改进评价方式

教学中,我们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努力尝试用多种方式从多个层面来评价学生。比如,有反应学生语文能力的听、说、读、写不同内容的学习评价,也有多种形式的自评、他评、教师评等不同主体的评价;有平时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也有期末的终结性评价等。通过科学的评价充分调动每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每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反思: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一、教师的专业水平跟不上课改要求。实施课改对每位教师来说,既要有丰厚的学科基础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既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要有轻松驾驭课堂的教育教学能力及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为此,教师的专业成长还需学校进一步加强引领。

二、以活动“导”“学”这一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尝试还停留在一般层面,有流于形式倾向。在许多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仅仅是做做样子,多数学生不会学习,也不能按“活动要求”通过自主思考,小组成员合作去完成学习任务,到后面的检查、交流环节时,老师依旧亦步亦趋地“讲”,这样的课堂,其效率并没提高多少。

三、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制约着课改的推进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实绩的评价都是以所任学科班级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依据,这让教师不得不在平时的教学中重点关注“考查内容”及“考试方式”,而对那些在考卷上出现不了的有关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形成等教学内容则不加重视,甚至干脆不教或不加训练。如此一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又怎能落到实处,学生没有能力又怎么会学?教学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师生都会失去“热情”,课堂也就不会出现生机与活力。

第四篇:寻求农业产业化经营新突破经验总结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工程来抓,确立了瞄准国际市场抓调整,立足农民增收建协会,围绕主导产业搞加工、建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思路,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机制,制定政策,积极引导,有力推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增长*;农业增加值*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亿美元,增长*%;农民产业化经营收入达*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围绕思路抓调整,在优化布局和园区建设上求突破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围绕市情调整思路。我市把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外向型农业作为突破口,优化产业布局,建设特色园区。一是突出“外向型农业”发展思路。**市人多地少,水资源比较贫乏,三分之二的土地属丘陵地区,土地产出率较低,农业基础比较脆弱。但我市地处沿海,地理位置优越,铁路、公路等交通网纵横交错;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较多,农民商品意识浓厚;自然资源丰富,大白菜、马铃薯、大椒等农副产品驰名中外;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市委、市政府立足优势抓调整,摆脱传统农业工作方法,跳出农业抓农业,本着立足资源、发挥优势、面向市场、加快发展的原则,通过抓园区、办协会、扶龙头、建基地、促出口,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二是突出“三区一带”发展格局。拥有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品种,形成相对稳定的生产基地,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赢得外向型农业发展主动权的前提条件。近几年来,我市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壮大花木、蔬菜、畜牧、水产等特色产业,形成了“三区一带”的农业发展格局。在营海、铺集、里岔等西南部丘陵地区建设畜牧养殖区,积极发展奶牛、肉牛、奶山羊、商品瘦肉猪等养殖业,建成了新雅、开开加、丰益园等畜牧养殖出口创汇基地。围绕城区5个办事处和胶西、杜村、胶北等中部镇,大力发展农产品出口种植基地,建设了蔬菜出口基地20万亩,花生出口基地1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2万余亩。在马店、胶莱、李哥庄、胶东等东北部地区发展创汇农业加工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以胶东镇大椒城为中心的辣椒加工区、以胶莱镇为中心的花生加工区、以大洋、福生等企业为代表的蔬菜、水产出口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我市临海优势,积极建设沿**湾水产养殖带,开发滩涂和淡水水面,为我市的水产出口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供应。三是突出农业园区建设。自2000年以来,我市坚持“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利益直挂、企业运作”的发展措施,采取市办重点园、镇办特色园、依托大企业办园、引进外资办园、民营大户办园等多种形式,在全市建设了一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农业示范园区,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嫁接、财政扶持等形式,为我市农业的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今年我市重点在提高规模和档次上下功夫,进一步巩固李哥庄大沽河农科园、北关鑫昌花卉苗木园、营海畜牧养殖示范园3个青岛市级以上农业园区建设成果,突出抓好杜村(韩国)花卉大世界、里岔东山花卉基地和马店罗瑞花卉园三处花卉基地建设和营海镇宝荣水产科技示范园高密度大棚养虾基地和杂色蛤育繁基地建设,同时规范和提升胶西、胶莱两处重点万亩蔬菜园区和胶北、铺集两处重点果品园区建设质量。全市新建和完善农业园区*处,新建扩建*万亩,总面积达到*万亩,上半年全市农业园区完成建设投资*亿元,实现经济效益*亿元。

二、围绕市场竞争抓质量,在“三品”工程上求突破

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要有竞争力,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我市从品种、品质、品牌抓起,注重培育特色优质农产品,以质量促竞争,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一是抓品种引进。我市通过多渠道引进优良品种,~年通过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科研单位引进蔬菜、果品、粮油名优新品种68个。建设了蔬菜育苗基地、苗木基地、大椒良种繁供基地、土豆繁育基地等7大良种繁育基地,全市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率达到100%,专用率达到40%以上。二是抓品质提高。重点是围绕我市作为农业部确定的第一批全国百个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示范基地县和50个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县建设,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2002年至~年,我市按照国际市场标准,共制定发布了36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其中:种植业29项,畜牧饲养4项,水产2项,林业1项。同时积极搞标准化示范点建设,确定了9个示范基地、4个示范镇、68个示范村、3个示范加工企业四个示范层面,实行专家包基地、包项目、包示范点制度。建立了全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和重点农贸市场快速监测点,提高了全市上下标准化生产的意识和水平。全市无公害种植基地总数达到61个,规划总面积达到51.89万亩。组织胶西、胶莱、胶东、洋河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15处,申报洋河地瓜、花生,胶西、胶莱马铃薯、大葱及大白菜等农产品认证21个。三抓品牌培育。我们围绕国际市场需求,突出地方特色,努力提高各级品牌意识,重点培育了**大白菜、羊角辣椒、北梁蜜桃、**湾杂色蛤等特色产品,扩大品牌效应。去年我市对“**大白菜”进行了种质资源保护与培育开发,在胶东镇建立了**大白菜保种繁种选种圃,在原产地南三里河安排了封闭式高标准**大白菜生产示范基地30亩,并成立了“**大白菜”协会,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产地证明商标注册,实施原产地保护。这些工作将极大提高**大白菜的产业化开发力度,并有望使“**大白菜”品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产品弛名品牌。

三、围绕提高组织化程度,在新型合作组织建设上求突破

培育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推动小生产与大市场紧密结合,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的有力举措。近年来,我市坚持“示范先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普及”的原则,重点发展了五种类型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一是依托技术骨干,大力发展技术推广型经合组织。我市以农村具有种植、养殖专业技术的能人为带头人,发挥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的主体作用,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一片兴一业,组成经济联合体。洋河奶农协会,会长葛玉钦原为洋河镇畜牧兽医站站长,高级兽医师,他凭借畜牧养殖方面的专业技术199

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制定鼓励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定期召开全市产业化发展调度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今年,我市先后出台了一些相关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关于鼓励扶持优强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等,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加强了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为我市农业产业化的深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大投入,配套基础设施。坚持把资金投入作为扶持重点,从市、镇两级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组织及龙头企业的扶持。今年全市新安排财政资金10万元,扶持协会对“里岔黑猪”、**大白菜”等优特品种实施改良;安排45万元,加强市农产品检测中心的建设,为生产优质农产品提供技术支撑;安排100万元科普经费,配合协会开展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安排1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信息、市场营销等服务;在品牌农业方面规定,每获得一个青岛以上农业名牌、取的一个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的,奖励5万元。各镇、办也加大了对协会的扶持力度,洋河镇在自筹95万元基础上,争取上级资金65万元,帮助**市农牧产品研究开发协会建设培训中心及购置设备;张应镇投资330万元,扶持臧家庄蔬菜协会对基地内的路、电、水利设施进行改造;胶莱镇争取世行贷款及上级扶持资金1100万元,帮助菜农协会改善水利设施条件。三是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效率。市委、市政府在发展外向型农业的过程中,逐步摆脱传统农业生产观念的束缚,牢固树立“农业要增收,必须抓外经”的思想,积极开展以“爱商、为商、安商、富商”为内容的“四商”活动,深入开展 “外商投资服务月”活动,积极推行服务承诺制,专门设立了行政服务大厅,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理和一条龙服务”,降低了收费“门槛”,简化了办事程序,在用地管理、登记注册、电价、农产品流通环境等方面,均建立了最宽松的环境。通过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协调和服务,我市现已基本建立了“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农户,农户自主决策”的新机制,克服了强迫命令、行政干预等陈旧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法,使我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各位领导,我市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虽然作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兄弟县市相比仍有许多不足,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城乡互动的发展战略,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使我市农业产业化程度有进一步的提高。

第五篇:寻求农业产业化经营新突破经验总结

寻求农业产业化经营新突破经验总结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战略工程来抓,确立了瞄准国际市场抓调整,立足农民增收建协会,围绕主导产业搞加工、建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思路,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机制,制定政策,积极引导,有力推进了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2004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增长*;农业增加值*

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增长*%;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亿美元,增长*%;农民产业化经营收入达*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围绕思路抓调整,在优化布局和园区建设上求突破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围绕市情调整思路。我市把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外向型农业作为突破口,优化产业布局,建设特色园区。一是突出“外向型农业”发展思路。**市人多地少,水资源比较贫乏,三分之二的土地属丘陵地区,土地产出率较低,农业基础比较脆弱。但我市地处沿海,地理位置优越,铁路、公路等交通网纵横交错;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较多,农民商品意识浓厚;自然资源丰富,大白菜、马铃薯、大椒等农副产品驰名中外;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市委、市政府立足优势抓调整,摆脱传统农业工作方法,跳出农业抓农业,本着立足资源、发挥优势、面向市场、加快发展的原则,通过抓园区、办协会、扶龙头、建基地、促出口,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二是突出“三区一带”发展格局。拥有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品种,形成相对稳定的生产基地,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赢得外向型农业发展主动权的前提条件。近几年来,我市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壮大花木、蔬菜、畜牧、水产等特色产业,形成了“三区一带”的农业发展格局。在营海、铺集、里岔等西南部丘陵地区建设畜牧养殖区,积极发展奶牛、肉牛、奶山羊、商品瘦肉猪等养殖业,建成了新雅、开开加、丰益园等畜牧养殖出口创汇基地。围绕城区5个办事处和胶西、杜村、胶北等中部镇,大力发展农产品出口种植基地,建设了蔬菜出口基地20万亩,花生出口基地10万亩,花卉苗木基地2万余亩。在马店、胶莱、李哥庄、胶东等东北部地区发展创汇农业加工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形成了以胶东镇大椒城为中心的辣椒加工区、以胶莱镇为中心的花生加工区、以大洋、福生等企业为代表的蔬菜、水产出口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我市临海优势,积极建设沿**湾水产养殖带,开发滩涂和淡水水面,为我市的水产出口企业提供充足的原料供应。三是突出农业园区建设。自2000年以来,我市坚持“政府引导、多元投入、利益直挂、企业运作”的发展措施,采取市办重点园、镇办特色园、依托大企业办园、引进外资办园、民营大户办园等多种形式,在全市建设了一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农业示范园区,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嫁接、财政扶持等形式,为我市农业的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今年我市重点在提高规模和档次上下功夫,进一步巩固李哥庄大沽河农科园、北关鑫昌花卉苗木园、营海畜牧养殖示范园3个青岛市级以上农业园区建设成果,突出抓好杜村(韩国)花卉大世界、里岔东山花卉基地和马店罗瑞花卉园三处花卉基地建设和营海镇宝荣水产科技示范园高密度大棚养虾基地和杂色蛤育繁基地建设,同时规范和提升胶西、胶莱两处重点万亩蔬菜园区和胶北、铺集两处重点果品园区建设质量。全市新建和完善农业园区*处,新建扩建*万亩,总面积达到*万亩,上半年全市农业园区完成建设投资*亿元,实现经济效益*亿元。

二、围绕市场竞争抓质量,在“三品”工程上求突破

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要有竞争力,必须形成自己的特色。我市从品种、品质、品牌抓起,注重培育特色优质农产品,以质量促竞争,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一是抓品种引进。我市通过多渠道引进优良品种,2004年通过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科研单位引进蔬菜、果品、粮油名优新品种68个。建设了蔬菜育苗基地、苗木基地、大椒良种繁供基地、土豆繁育基地等7大良种繁育基地,全市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率达到100,专用率达到40以上。二是抓品质提高。重点是围绕我市作为农业部确定的第一批全国百个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示范基地县和50个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县建设,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2002年至2004年,我市按照国际市场标准,共制定发布了36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其中:种植业29项,畜牧饲养4项,水产2项,林业1项。同时积极搞标准化示范点建设,确定了9个示范基地、4个示范镇、68个示范村、3个示范加工企业四个示范层面,实行专家包基地、包项目、包示范点制度。建立了全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和重点农贸市场快速监测点,提高了全市上下标准化生产的意识和水平。全市无公害种植基地总数达到61个,规划总面积达到51.89万亩。组织胶西、胶莱、胶东、洋河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15处,申

报洋河地瓜、花生,胶西、胶莱马铃薯、大葱及大白菜等农产品认证21个。三抓品牌培育。我们围绕国际市场需求,突出地方特色,努力提高各级品牌意识,重点培育了**大白菜、羊角辣椒、北梁蜜桃、**湾杂色蛤等特色产品,扩大品牌效应。去年我市对“**大白菜”进行了种质资源保护与培育开发,在胶东镇建立了**大白菜保种繁种选种圃,在原产地南三里河安

排了封闭式高标准**大白菜生产示范基地30亩,并成立了“**大白菜”协会,向国家商标总局申请产地证明商标注册,实施原产地保护。这些工作将极大提高**大白菜的产业化开发力度,并有望使“**大白菜”品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产品弛名品牌。

三、围绕提高组织化程度,在新型合作组织建设上求突破

培育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推动小生产与大市场紧密结合,促进农村产业化发展的有力举措。近年来,我市坚持“示范先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逐步普及”的原则,重点发展了五种类型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一是依托技术骨干,大力发展技术推广型经合组织。我市以农村具有种植、养殖专业技术的能人为带头人,发挥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的主体作用,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一片兴一业,组成经济联合体。洋河奶农协会,会长葛玉钦原为洋河镇畜牧兽医站站长,高级兽医师,他凭借畜牧养殖方面的专业技术1997年成立了洋河镇奶农协会,并带动一大批致富能手、专业大户纷纷加入协会,通过科技推广,提升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洋河镇由1997年的17头奶牛,发展到现在的1800头,每年增加收入300多万元,奶业总收入1400多万元,实现了农业由二元种植向三元种植结构的转变,畜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达56。二是依托“两委”组织,大力发展基层组织牵头型经合组织。我市结合当地的主导产业,由村“两委”牵头成立协会,上联龙头企业,下联农户,引导农民发展主导产业,而村“两委”以协会名义收取管理费和检测费,实现了单一产业村庄农民致富、农业税费取消后村集体增收双“破题”。张应镇臧家庄村“两委”,成立了蔬菜协会,规划实施万亩出口标准蔬菜基地,并引进青岛福生食品有限公司和青岛亚是加食品有限公司作为基地“龙头”企业,实施订单种植,农户亩均收入达3000元,高出传统种植1倍以上。村集体以协会名义从中收取管理和检测费用,2004年实现村集体收入20万元。三是依托营销大户,大力发展大户带动型经合组织。我市充分发挥农村营销大户和经济人的资金实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牵头建立经济协会,把分散的农户联系起来,达到生产虽然分散,但销售联合的目的,形成闯市场的合力。胶西镇蔬菜协会,最初由12位营销大户自发组成,带动农村经济人300余人,建立了占地40亩的苑戈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招徕各地客商400余户常年在此设摊收购蔬菜。他们与农户签定供销合同,在胶西镇推广种植无公害蔬菜3万亩,年交易量达20万吨,实现交易额1.2亿元,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四是依托种养大户,大力发展产业拉动型经合组织。我市突出规模、特色、效益,由农村种养大户牵头,充分发挥其技术、管理经验及资金、销售网络优势,吸纳农民种养户参与而共同组建的协会。营海镇养猪专业大户郑方玉,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其经营的鑫玉良种场发展到存栏母猪170头、年出栏生猪2万头的规模。为带动农户共同致富,于2003年吸纳其他养殖户成立了**市养猪协会,推广应用新型技术、饲料,提高了养猪效益。目前该协会拥有会员120余个,遍布青岛市8个区(市)、25处乡镇。五是依托科研项目产业,大力发展项目主导型经合组织。我市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先后引进多个高新科技项目,在其带动下组建了多家协会。依托青岛畜牧研究所开发的肉羊科研品种,成立了**市肉羊产业化协会,建立了万只规模的核心育肥基地2处、可存栏200只的村级育肥基地40处,还将带动全市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发展优质肉羊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依托青岛农科院开发的马铃薯新品种,成立了胶莱镇马铃薯协会,给农户提供良种、技术指导及市场销售等服务,带动农户种植马铃薯面积达5.5万亩,占全镇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74,带动农户人均增收500元以上。截至目前,我市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涉及到蔬菜、养殖、科技等各个生产领域,共带动农户6.8万户,占全市农村总户数的36.2,会员人均增收7080元。2002年我市被确定为全省农村经济协会培育发展工作八个试点县(市)之一,2003年在全省培育发展农村经济协会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交流,2004年被青岛确定为农协复查登记试点市,并在全国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现场会议上做了书面交流。今年5月份,青岛市在我市洋河镇召开现场会,对我市农村新型合作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推广。

四、围绕主导产业兴龙头,在增值带动上求突破

建好一个龙头企业,就可以带动一方经济、富一方农民。我们始终把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关键环节来抓,重点培植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小城镇和工业园区集中;扶持一批发展前景好、实力较强的规模龙头企业,向组建企业集团方向发展;辐射带动一批生产、加工、销售相关产品的连锁企业,实行多层次系列化开发,努力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多次增值增效,初步形成了外向型区域化集聚膨胀的格局。据统计,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累计达361家,其中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的43家。2004年完成总产值119.9亿元,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33;实现销售收入110.4亿元,出口创汇2.1亿美元;全市加工能力达到174万吨,实际加工137万吨,占全市常年农产品总量的54.8。全市农产品出口总值的83是加工企业创造的,特别是福生、加进、农心、柏兰、大洋等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对我市农产品出口创汇和带动农户方面都发挥了龙头作用。在发展产业龙头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形式:一是立足资源优势建龙头。充分利用我市地方名、优、特农产品丰富的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针对我市大椒在国际市场十分畅销的优势,近几年来,先后建立了大椒加工龙头企业50多家,大椒干也由初级加工逐步发展到大椒碎、大椒面、大椒酱加工,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将全市的大椒全部就地消化,而且还辐射到周围县市。二是依托专业市场引龙头。以农产品专业市场为依托,完善市场环境,发展农业中介组织,培育经纪人队伍,不断汇聚洼地效应,吸引客商来胶从事农产品专业加工。以胶莱马铃薯批发市场、胶西蔬菜批发市场、南关批发市场等为重点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达到15个。胶东镇于家村大椒城年交易额达6亿多元,已成为江北地区最大的干制椒出口集散地。随着大椒城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客户前来投资设厂。目前已有31家内外资企业落户加工贸易区。三是培育骨干企业促龙头。积极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培育发展前景好、实力较强的骨干加工企业,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一批生产、加工、销售相同或相关产品的企业形成出口产品企业群。山东大洋公司和福生公司已成为国家级龙头企业,青岛顺通公司成为省级龙头企业,青岛品品好粮油公司也已申报省级龙头企业,青岛柏兰食品有限公司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为全国标准化生产示范企业,青岛福生公司、青岛丰年公司被列为青岛市出口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示范企业。

五、围绕管理体系建设,在扶优扶强上求突破

我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促进其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职能部门强化服务,进行大力扶持和帮助。一是完善管理机构,制定配套政策。市成立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导小组,由市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有关部门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产业化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制定鼓励产业化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定期召开全市产业化发展调度会议,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企业排忧解难。今年,我市先后出台了一些相关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见》、《关于鼓励扶持优强企业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等,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加强了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为我市农业产业化的深度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大投入,配套基础设施。坚持把资金投入作为扶持重点,从市、镇两级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组织及龙头企业的扶持。今年全市新安排财政资金10万元,扶持协会对“里岔黑猪”、**大白菜”等优特品种实施改良;安排45万元,加强市农产品检测中心的建设,为生产优质农产品提供技术支撑;安排100万元科普经费,配合协会开展农业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安排1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开展信息、市场营销等服务;在品牌农业方面规定,每获得一个青岛以上农业名牌、取的一个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的,奖励5万元。各镇、办也加大了对协会的扶持力度,洋河镇在自筹95万元基础上,争取上级资金65万元,帮助**市农牧产品研究开发协会建设培训中心及购置设备;张应镇投资330万元,扶持臧家庄蔬菜协会对基地内的路、电、水利设施进行改造;胶莱镇争取世行贷款及上级扶持资金1100万元,帮助菜农协会改善水利设施条件。三是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效率。市委、市政府在发展外向型农业的过程中,逐步摆脱传统农业生产观念的束缚,牢固树立“农业要增收,必须抓外经”的思想,积极开展以“爱商、为商、安商、富商”为内容的“四商”活动,深入开展“外商投资服务月”活动,积极推行服务承诺制,专门设立了行政服务大厅,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理和一条龙服务”,降低了收费“门槛”,简化了办事程序,在用地管理、登记注册、电价、农产品流通环境等方面,均建立了最宽松的环境。通过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协调和服务,我市现已基本建立了“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农户,农户自主决策”的新机制,克服了强迫命令、行政干预等陈旧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方法,使我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各位领导,我市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虽然作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兄弟县市相比仍有许多不足,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城乡互动的发展战略,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使我市农业产业化程度有进一步的提高。

下载恪守语文本真寻求课改突破[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恪守语文本真寻求课改突破[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老李小语组课改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总结 语文组 李雪飞 我校小学语文科组在小学办公室领导的直接关怀下,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更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深入......

    小 学 英 语 课 改 总 结[推荐]

    课 工 作 总 结 固安县宫村镇大杨先务小学吴静 改 小学英语课改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三至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学校组织多次对于课改教学的学习和交流,让我慢慢对课程改革有......

    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寻求五大突破 体现五大特点大全

    1 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寻求五大突破 体现五大特点 深圳市政府机构改革寻求五大突破 新华社深圳8月3日电(记者 王传真)深圳市近日启动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围绕政府职能转变这一......

    找准症结寻求突破理清思路促进发展

    找准症结寻求突破理清思路促进发展 ——子长中学当前存在问题及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子长县人大代表白金梅 为全面了解我县子长中学发展现状,以便找准制约发展的症结,寻求发展......

    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寻求突破再塑辉煌

    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寻求突破再塑辉煌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首先我要代表公司向在座的党员、党务工作者,并通过你们向公司各个岗位上辛勤工......

    2013年度课改

    陈家滩小学2013--2014小学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

    课改材料

    理念引领教学模式导引课堂 阳城三中是省级示范初中,担负着阳城县初中教育示范的重任。实施新课程以来,全校师生群策群力,潜心实践,多年来,我校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办人民......

    课改范文大全

    课改 催生教学新常态 ——仙源学校2014年教学工作总结 2014年,仙源学校教学工作的总目标是:巩固、扩大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强化“激情、高效、精细”课堂建设,推进“三步·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