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应用探讨

时间:2019-05-13 03:1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聋校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应用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聋校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应用探讨》。

第一篇:聋校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应用探讨

聋校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应用探讨

摘 要:建模思想就是将具体的数学上的数量关系巧妙地转化为一种人们容易理解的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易于接受且效果良好,数学教学中的建模思想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大、中、小学的数学课堂中。由于聋校的学生的特殊性存在,只有掌握好建模思想的应用才能保障聋校学生更高效地学习。

关键词:数学教学 建模思想 应用 聋校

数学这门学科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但由于聋校的学生特殊性,数学教学大部分学校都存在着教学效率不高、学生学习被动以及自我思考能力难以提升等问题。这样的数学教学现状使得学生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的数量和质量上效果不尽如人意,只是被动学习、机械训练。因此,数学教学中的建模思想在聋校中的应用为老师及同学们都带去了福音,掌握好正确的应用方法便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以提高学生上课听讲吸收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数学建模思想在聋校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1.专业教师资源短缺

在普通学校,对于数学教学的建模思想改革尚且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精力,对于聋校来说,更是如此。他们会面临许多的问题,其中首当其冲的,也是最重要的便是关于建模思想知识的教师资源的匮乏。在聋校进行数学建模思想教学除了要具备相当高的数学理论知识做基础,又要通晓与掌握建模思想的应用,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耐性,毕竟聋人教学不同于正常教学。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聋校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应用对教师有着极高的要求。[1]

2.教育资金不充足

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需要技术支持,资金的保障更为重要。比如,在进行数学建模思想教学时,教师需要电脑、实验室等一系列硬件资源的支持,但由于部分聋校经费不足,导致用于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实验室的设备相对滞后,这不利于聋校的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发展。

3.学生建模思想树立效果不佳

经过聋校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学习,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利用建模思想高效、准确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接触计算机数学软件的机会比较少,随话说得好:熟能生巧。当然,这也和聋校资金不足有很大的关系。但学校也应该注意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进行数学教学。

二、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类型

1.方程思想

在我们现在的聋校数学教学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要负责教会学生根据数学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方程组,进而通过解方程组的形式解决实际的具体问题。这就是将相对来讲比较抽象的关系转化为人们容易接受的、想象的关系的一种建模思想。教师要在这种建模思想教学的时候锻炼好学生寻找方程各个量的能力,这样才能进一步解方程和解决问题。比如,地上零散的摆着1000个羽毛球,每6个羽毛球装到一个袋子中去,装完以后还剩了4个羽毛球没有装,请问一共装了多少袋羽毛球?这个问题就是在考察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对数量问题的理解,进而通过设置未知量的方法列出等式。

2.不等式(组)思想

同理于上一小节的方程思想,不等式(组)的思想也是将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不等式(组)的形式以进行具体的问题分析。但是,我们都知道,聋校的学生本身在列方程的先天能力上是不及正常学生的,根据特定的题意列出特定的方程能力也需要慢慢培养,而这个培养就可以从教聋校的学生列不等式开始。不等式相较于等式教简单,将准确的等量关系先简化为比较宽泛的不等量关系,聋校的学生在初步掌握不等式列法之后再去进行列等式的训练能够夯实其列方程的基础。比如,地上有羽毛球1000个,分给若干个同学,若前面每个同学分给7个,则最后一名同学就分不到7个,则,最少有多少同学在分球?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还要从不等关系分析开始,提问聋校的学生们“分不到7个”是什么意思?是“小于7个”的意思,以此建立不等关系。

3.函数思想

我们都知道,每种函数都有着自己特定的曲线,在不同的取值范围内,曲线的走向、形状也有着不同的状态。因此,我们可以将实际问题中的具体数字的问题转化为某种函数的形式,通过转化,实现这个问题的发展方向的研究。其实,这些函数的图像本身就是各种数学模型,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只要将这些函数的数学模型记住,了解哪种数量关系应该对应到哪种函数模型上面去,就能将这个实际问题的模型模拟出来以进行解决。比如,一个两位数的个位与十位数字之和是6,十位与个位数字交换后所得的新两位数与旧两位数乘机是1008,求旧的两位数是多少?这个问题就用到了一元二次函数。[2]

4.统计思想

我??都说现在是一个大数据时代,而统计思想的出现使我们在庞大的数据面前将我们之前许多短时间内完成不了的工作实现了高效的运行。因此,在聋校的数学教学的建模思想应用上,统计思想占有很大的比重。比如:为了了解全校学生的身体状况,王老师量取某一天,每个年级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体温测量,用这些班级中同学的体温的平均值作为全校同学的平均体温,这样做能反映总体情况吗?这就是数学教学中用样本估计整体的统计建模思想。

三、聋校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设计更易于被聋校学生接受的框架以减小聋校学生的先天不足的影响,不仅仅要重视公式、理论的传授,更要加强实践意识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语

实践证明,在聋校的数学教学中开展建模思想的应用对聋校学生十分有利,只有控制好师资力量、财务支撑以及正确的方法与态度,才能使得聋校的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拓宽他们的视野。

参考文献

[1]宁宇.初探建模思想在聋校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445.[2]刘彩红.数学建模思想融入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合肥师范学院,2017.作者简介

林银斌(1986-12-)女汉籍贯:福建省泉州市,本科,研究方向:特殊教育。

第二篇:浅析ppt在聋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ppt在聋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新课改使得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转变,ppt成了课堂教学的必备“武器”。在聋校,ppt的设计和使用更要合乎常理、力戒消极信息的干扰,根据聋生特点恰当配合黑板和实物交替使用,凸显教学的主要地位,以最大限度的发挥ppt的辅助作用,从而促成高效课堂。

关键词:聋校 ppt 辅助 高效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课堂教学吹进了强劲的改革之风,教师的教学方法、方式也随之有了焕然一新的感觉。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小黑板悄悄躲到了角落里,ppt课件似乎也已经成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必备“武器”。

尤其在聋校,由于聋生的听力受阻,他们吸收信息几乎全靠一双眼睛。作为聋校的老师,以前我们常常感叹,手语有局限性,小黑板又写不了多少字,聋生理解能力又弱。这教学,难啊!这进度,慢啊!现在有了ppt,真是聋校老师的“救星”。多媒体课件代替了老师的描述和演示,不但方便了教师的操作,也提高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有利于激发聋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聋生的语言发展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效果。但是教师该怎样合理的运用ppt,又该怎样把ppt的辅助作用进行最大限度的优化呢?为此,笔者尝试通过下面教学片段的分析和大家共同探讨:

【案例1】《圆的认识》教学片断 师(出示ppt课件):一片草地,草地中一棵椰子树,一只羊拴在椰子树上。师:同学们,大家看看这幅图,试试能不能猜出一种水果? 生1:苹果!

生2:椰子!生3:„„

师:大家看看,这不是一只羊吗?羊会做什么?想想,快点!(因为已经快下课了,老师很着急,聋生也都锁着眉。)生:„„

(继续猜,但没有答对的。)

师:大家看,这是羊,羊饿了会怎样啊?吃草啊!吃的草越来越多,最后会怎样啊?

(老师更着急了,干脆比划着深入引导吧!)

生4:草莓!师:唉!对啦!

(老师终于舒了一口气,学生似乎恍然大悟。)

师:同学们,大家看,这只羊围着树吃的草是什么图形啊? 生5:圆!

师:那同学们看看羊吃的草形成的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啊? 生6:绳子!生7:半径!

师:对啦!圆的大小是由半径决定的。„„ 疑惑:

 草地、椰子树、羊,这三者放在一起合适吗?  椰子树起到什么作用?

 教师“先让聋生猜谜语再揭示知识点”、“先揭示知识点再让聋生猜谜语”哪种方法使教学效果更好? 反思:

1、ppt的设计要尽量合乎情理。

且不说“椰子树”在此起到什么作用,“草地、椰子树、羊”这三者放在一起合适吗?“草地”和“羊”似乎是草原的产物,“椰子树”更是海南的标志,把这三者安排在一起总觉得怪怪的。聋生在猜谜语的时候猜到“椰子”,感觉也是顺理成章的,椰子也是水果呀。所以在设计ppt的时候,我们教师尽量要遵循常理,这样也有助于聋生其他知识的积累。比如教师可以用ppt直接出示草地,然后是一只拴在柱子上的羊,虽然简单,但是合乎常理。如果自己觉得单调,也可以在草地的远方设计一个“小蒙古包”,聋生会从中习得蒙古族的简单知识。(聋生的课外知识本来就比较匮乏,我们各科都有责任帮助聋生习得各种不同的知识。)

2、ppt的设计要力戒消极信息的干扰

那么此处“椰子树”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本环节的教学重点是巩固“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椰子树”在此不仅对“猜谜语”起到反作用,对整个环节的教学也成了分散聋生注意力的消极信息。如果这个ppt中“椰子树”这一消极因素,相信聋生猜谜语会猜的快一些,聋生找和圆有关的因素(圆心和半径)也会更快一些。

笔者常常在听课的时候,发现有些老师做的ppt特别喜欢加一些花哨的装饰。比如有位老师想让聋生做一些判断题。ppt是这样呈现的:判断题的上面是一排星星在不断的闪烁,最下面是两只可爱的小兔子在不断地跑(都是动画)。我作为听课的老师都觉得晃眼,何况是二年级的聋生呢?

还记得有一次,笔者在徐州电教馆录一节课,我做的ppt里面的声音不知怎么回事放不出来了。

电教馆的老师问我:“你要这个声音对你的教学有用吗?”

“没用。他们也听不到!”我愣了一下说。

“那就可以不用放啦„„”老师的话让我心里着实一惊。

是啊,平时我们常常追求ppt的好看、好听,但是这对我们的教学真的有用吗?对我们的孩子们真的有帮助吗?还是我们为了某种目的所追求的虚荣?

徐州市铜山区教育局教研室孙景华老师说:“教学辅助媒体的使用,应有助于对教学主导信息的刺激,应力戒消极信息的干扰和泛滥。”(《徐州教育科研》2003第五期p36)我觉得孙老师说的很有道理,因为ppt做的再漂亮,也是为了教学服务的,我们要努力消除消极信息对课堂教学的干扰,让课堂教学的主要知识真正呈现出来。

3、ppt的使用要凸显教学的主要地位

教师设计“猜谜语”固然很好,激发了聋生的学习兴趣,消除了聋生的学习疲劳,但是 “猜谜语”毕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巩固所学知识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如果教师能先问聋生“羊吃的草会形成什么图形?”、“这个图形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然后再问:“同学们,这幅图其实还是个谜语呢,猜的一种水果。大家想想这是什么水果呢?”这样仅仅把问题的先后顺序交换了一下,但是对圆的知识的掌握和提高课堂效率都会有很大帮助。

【案例2】《分数的认识》教学片断 师(出示ppt课件):一盘桃子(共有四个)。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这一盘桃子分给四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也就是说把一盘桃平均分成()份,每份是这盘桃的()?

(ppt中三条虚线分开四个桃子。)生1:一个!生2:4份!

生3:四分之一!

师:对啦!我们把一盘桃子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这盘桃的四分之一。

1师:讲解怎样写。

4同上步骤教学“二分之一”。

同上步骤教学,但是增加桃子的个数(分别增至6个、8个、10个、12个)。„„

从课堂效果看,聋生对本节课知识理解的不是特别好,所以在练习中分12根小棒的时候,聋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疑惑:

 课堂教学中“ppt”PK“实物”,哪个更好?  聋校的教学可以完全效仿健听学校吗? 反思:

4、“ppt”与“实物”须择优而用。

聋生由于听不到,所以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也比较弱,作为聋校的教师就要多利用形象的、有趣的素材和方式帮助聋生理解、掌握知识。那么当“实物”遇到了“ppt”,我们是否就该摒弃“实物”了呢?笔者觉得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要权衡一下,对于帮助聋生理解知识“ppt”和“实物”哪个更恰当、更有效。

上述教学用ppt可以,但是由于聋生听不到,理解相对弱一些,如果老师能用一些实物(当然不一定是桃子,可以换成糖果什么的)来分析,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例如:用一个盘子,先放四颗糖,平均分成四份(让聋生自己分分看),老师赶快在黑板上板书“

”,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4”表示分成“4份”,4最后让聋生拿一份,赶快补上分子“1”。这样让聋生经历分数的知识形成过程,聋生心里对分数的意义就会比较清楚了。(虽然笔者没有教过这节课,但是我在很多聋生中做过尝试,效果很好。)由于聋生亲自去做了,在老师安排的练习时就会感觉很容易了。

5、ppt的使用要立足学生特点。

对于上述教学片段,笔者特意在课后和执教老师进行了交流。我说这课用实物可以吗?这位老师回答我说,她正好听了健听学校的好几节优质课,都是这节课,都是用这样类似的ppt。不错,他们的ppt几乎一样,但是他们都是健听学校,健听孩子的理解能力很好,他们一个班的学生也很多,用ppt(很多学校都有大屏幕)显示会很清晰,也很方便。而我们学校一个班的聋生很少(笔者听课的这个班有8个孩子),他们的理解能力也较弱,特别这个班有两个孩子平时反应非常慢,并且我们学校是用电视机来显示ppt的(屏幕稍小)。我们学校的这些特点和健听学校有很大不同,难道我们还要完全效仿他们吗?当然健听学校老师做的很多ppt是很好的,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性地使用,但是决然不能“一刀切”的拿来,因为我们聋校有聋校的特点,我们的ppt要立足我们聋生的特点。

【案例3】《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 师:按照ppt设计不断呈现页面。

生:遵循老师的思路,回答问题和讨论、练习。

黑板上从头至尾只有课题“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计算公式”写在黑板上,其他什么也没有。

【案例4】《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学

师:用ppt和聋生一起逐步分析、呈现例题。

师:再呈现和例题类似的练习。(此时例题分析已经没有了,已被练习覆盖。)生:回忆刚才例题的分析,尝试仿照例题做练习。疑惑:

 一直是我们课堂教学“主角”——黑板真的不好用了吗? 反思:

6、ppt不能全盘占据黑板的位置。

案例3中老师从头至尾只在黑板上写了课题和一个公式,这里老师和聋生确实是“减负”了,重点也突出了,但是聋生似乎一节课都在老师预设的圈圈里转,不能逾越丝毫,至于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就更谈不上了,学生一节课都在用手语比划,压根就没动笔。不知道这个计算类的课用这种形式上完以后,聋生课后练习会怎样。

案例4中教师和聋生虽然分析了例题,但是让聋生模仿做练习的时候,例题早就被练习覆盖了,“仿做”又从何谈起呢?其实数学教学中,很多例题都是需要老师和聋生一起探究的(也是算理和思维过程的呈现),而练习常常要根据例题的思路来做。有些特别优秀的聋生可能真正理解透了,不需要参考例题,但是多数聋生还是要依据例题一步一步来做的。特别是一些比较难、步骤比较复杂的题目,还有一些文字语言叙述比较多的题目,对于语言组织能力本来就比较弱的聋生来说,没有例题的参考,让他们独立完成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我们这时不能抹杀例题的“示范”功能,要在大黑板上和学生一起把他的“探究”过程呈现出来。

总之,“ppt”给我们带来了便捷,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使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但在具体的设计和使用中,我们要一定要遵循合乎常理的原则、力戒消极信息的干扰,要根据聋生的特点恰当配合黑板和实物的交替使用,凸显教学的主要地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ppt的辅助作用,促成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徐州市教育局:《徐州教育科研》,2003.5,p36.2.钟启泉、崔允漷.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三篇:浅谈聋校美工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浅谈聋校美工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单位:特教中心

姓名:靳玉霞

淺谈聋校美工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特教中心 靳玉霞

【摘要】聋生由于听力、言语上的障碍,认识事物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往往不能完全满足聋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使教学具体、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打破了“教师+课本+黑板”的教学模式,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补偿缺陷 主体意识 自主学习直观形象

互动平台 课堂延伸

美术课堂教学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授课,教学任务往往难以落到实处。而课堂上信息技术的运用,打破了“教师+课本+黑板”的教学模式。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应用于聋校教学中具有以下积极作用:

第一,补偿学生听觉缺陷,开阔学生视野的作用。

聋生因为听觉障碍,信息渠道闭塞,抽象思维困难。直观形象的视觉信息通过现代信息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能相对补偿听觉缺陷,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利用形象进行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拓展聋生的学习空间,提供无障碍交 流。

由于听力言语障碍,在对聋生教育教学时难免会带来沟通上的困难,但信息技术中的网络应用,为聋生与外界的交流提供了一条新的无障碍通道。

第三,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打下基础。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起到了丰富教学方式、拓展教学内容、改进学习方式和优化教学评价的良好作用,为提高学生对美感受,认识和创作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美术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合理利用对聋校美工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在教学实践当中的具体操作:

一、营造宽松气氛,培养主体意识

由于聋哑孩子有耳听不到,有口说不出,所以聋校美术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知识学科教育,每一堂美术课,不论是欣赏课还是创作课,我都会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充满美感的气氛——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的心理氛围条件。

在美术课上运用信息技术能制作出精美的动画课件帮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轻松自如引入新课学习。例如在上《美丽的四季》一课时,我用FLASH软件做了一个生动的课件。我说:老师这节课要带同学们到四个很美丽的地方,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猜一猜。当那些精美的图片出现时,同学们一下子被吸引了!学习情趣高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就开展得很顺利,同学们都很投入。聋哑学生相互间交 流还是比较方便的,所以在课堂上,我常常让学生互相讨论比较作品,提出各式各样的意见,有的作业(特别是一些手工作业),我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座位也可以自由安排,这样一来,学生上课积极性高,而且课堂气氛活跃,完成的作业内容丰富,质量很高。

二、打破局限,增强直观效果

聋生由于听力、言语上的障碍,认识事物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往往不能完全满足聋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有的学生不能够很好的理解教师手语的意思,教法生硬,引不起学生的注意等,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则在教学中大展身手,使教学具体、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使聋校教材更为生动形象;在《美术作品欣赏》中,我会这样设计课件,有画家的生平简介、代表作品、风格特点等,学生需要了解什么只需鼠标点一下就可以了,其作品不但可以展示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效果得到更好的情感教育,这种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喜爱,不但容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虽然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艺术的长廊漫步,在想象空间飞翔,审美教育于潜移默化之中。

三、发现问题,启发求异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其思路具有多向性。而聋哑孩子的思路相对要狭窄些,根据这一特征,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多方向、多 角度的观察与思考,还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以求获取更多的答案。

例如,在教授《手套的设计》时,我先展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手套,让学生自己去看,自己去尝试着画,结果是依样画葫芦,画出来的比较雷同而没有新意。学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他们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方法。于是我指导学生分别从形状、款式、纹样、颜色等多种角度去观察,并给他们展示一些同龄人的画作,要求学生设计时可以打破常规,运用夸张、变形、概括等手段,大胆想象,可以从观察中求异,从联想中求异,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了,学生的积极性高涨,设计出来的手套各式各样、款式新颖,非常漂亮,全班找不出相同的作业,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设绘画情境,激发学生想象

聋哑孩子对事物感受程度比正常儿童要浅,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想办法补偿、加深。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一个学生有兴趣、有情感的情境非常重要。

如何用学生熟悉的人、物、景来设置情境呢?在教学《海底世界》中我设计了这么一个课件:将搜集的海底的录像带剪辑加工,通过控制操作面版,给学生展现出神奇真实的海底世界。有时呈现全景,有时将贝壳定格,有时将有特征的鱼放大,有时又反复播放鱼群游动,还让潜水员、潜艇等来个局部特写,让学生不断地观察讨论。学生心中固有的形象立刻被崭新的视觉概念所替代。画出了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有的 学生还画出了海底的龙宫,自己则开着漂亮的潜水艇去探险。在讨论和创作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非常兴奋和积极的状态,争着和老师、同学讨论。有个学生刚想出一个情节,特得意,但在跟同桌讨论之后,马上又推翻了,重又进行新的补充和翻新。在上述的状态下的学习就是一种高品质的自主学习了。如果没有多媒体的加入,很难想象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五、降低教学难度,增强自信

结合信息技术恰如其分的声、形,常常能把学生带入美的氛围,信息技术在教学上大大强化了美术教学的视听效果,减少了教学的难度,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产生不可遏止的创作冲动,激发出创造力,而且能节省教学时间,实现精讲多练,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如《剪对称纹样》一课,应向学生说清设计时要避免的几个错误,我点击鼠标,出示一种错误的设计法,让学生讨论错在哪,如果这样剪,会怎样。并依次出示用此种设计法剪出来的错误图样,学生看了以后,很快掌握了方法。还有一些常见的方法比如通过“变色”、“闪烁”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注意。多媒体的应用使原来较难讲清的问题变得简单,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激发学生的信心,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效果自然好。

六、运用多种方法,丰富作业形式

在聋校美术课的作业形式似乎一个模式,那就是在纸上画——水彩笔、铅笔、颜料、毛笔墨汁,以及做——剪纸、泥塑、扎染等等。然而有些作品依靠电脑的操作会完成的更好。例如:画各种几何图形 的组合时要求非常规范、严格,填色技巧更是讲究,如果手工绘画,非常耗时费力。

然而,在电脑中进行图形绘制、着色、编辑和修改,方便快捷多了。因为软件中提供了大量的绘图工具和编辑命令供用户使用。多媒体的出现给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多媒体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形式,不会因为画不好而丧失信心,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如在《色彩构成》一课中的练习,更加显示了电脑操作的强大优越性。电脑中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色彩供选择,我们可以在选定范围内均匀着色,渐变填色或采用多种肌理填色,可以对色相、明度、纯度进行调整;可以随时掌握整个画面的色彩效果而作相应修改。可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但能优化美术课堂教学,而且使学生得到最充分的教育。

七、运用信息技术,提供互动平台

学生完成一张美术作业总有一种成就感,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学生完成作业后,我让学生把作业保存在网络教室作业区“美工作业文件夹”中,这样每个学生的作业就呈现在同一页面上,学生只要打开文件夹就可以欣赏到同伴作业,在班级学生都能欣赏到的情况下,老师及时选择典型作业展开评析,让作者讲述设计意图,分析设计主题,介绍设计过程,然后师生共同评议,相互沟通、促进。不但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

八、有利于课堂延伸

学生掌握知识的快慢程度不同,对于那些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课堂延伸这一块,例如,在《中国画――麻雀》课件中,我先讲了麻雀的结构特点,以及中国画中麻雀的画法,最后提出学生思考:其它与麻雀类似的小鸟应怎样画?让他们在网络上自己搜索其他鸟类的图片。最后得出:其它如八哥、山雀、翠鸟、鸽子等很多鸟在形体上和麻雀基本一致,只是在个体特征以及颜色上略有区别,掌握了画麻雀就可以学会画其它很多类似的小鸟,可以触类旁通。这样一来,学生学画的积极性高,加上动手动脑,学习中国画进步很快。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聋校的美术教师应充分挖掘教学的创新因素,结合聋哑学生的特点,有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让他们学会创造性的学习与思考,以适应未来的社会与生活。

单位:宁晋县特殊教育中心

姓名:靳玉霞

电话:***

第四篇:聋校数学教学生活化

聋校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把生活融入课堂,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实施“生活化教学”。作为聋校的数学教师,我们应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使数学问题生活化,数学教学生活化。那么,如何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聋生生活,从而培养聋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我是通过以下三方面进行的。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要想让聋生学好数学,关键是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多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心理状态。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动手操作创设情境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是通过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得以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将数学问题情境活动化。把数学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入到数学问题情境中去学习知识,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水平。如:教 “有余数除法”时,我先让学生拿出准备的小棒,引导学生按如下的方法进行操作:(1)6根小棒,每份3根,可分几份?6根小棒,每份2根,可分几份?学生边操作边回答。(2)7根小棒,每份3根,可分几份?余几根?7根小棒,每份2根,可分几份?余几根?学生边操作边回答。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1)、(2)两种分法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体会分东西的两种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有余,这个余下的数叫余数,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余数的概念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2、巧编故事创设情境

问题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源泉,是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欲望。如教“分数大小的比较”时,可以通过巧编故事来创设情境。“八戒买回来一个大西瓜,猴哥说:‘我们师徒四人,每人吃它的1/4,’八戒不同意,他说:‘不行不行,是我买回来的,再说我肚子这么大,我要多吃一点,我要吃它的1/5。’”1/4和1/5到底谁大?教师把这个悬念留给学生去思考,让他们想办法去解决这个问题。

3、模拟生活创设情境

如教“两步加减应用题”时,教师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邀请别组的同学参加,小组人数可以比原来的人数多也可以比原来的少。第一小组:我这组原来6人,走了2人,来了4人,现在有8人。教师问:谁能把第一小组人员变化情况列成式子?教师又问:谁把它编成求“现在有多少人”的应用题。第二小组:我这组原来6人,先来了2人,后面又来了3人,现在有11人。„„在学习“分数的意义”这节课,老师可以拿一个苹果,把它平均分成两份,问学生其中这一份应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通过创设简单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显然,数学不但要从生活中来,而且还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活背景,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生动有趣的内容,就必须做好精心和充分地准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实现数学教学的目的。

二、捕捉生活素材,感受数学问题

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越有兴趣。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1.利用生活素材,认清数学知识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作为聋校数学教师,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在教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一些物品的纸盒(如牙膏盒、肥皂盒、墨水瓶盒等),课堂上让他们拿一个长方体纸盒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课后布置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模型,加深对长方体的特征的认识,并为以后学习表面积做准备。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周围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帮助他们在形成知识、技能的同时,感受数学应用范围的广泛。

2.收集生活实例,领悟数学知识

教师要善于运用鲜活的实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来唤起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领悟并获取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周长”和“面积”是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为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概念,可以在教室地面上画几个平面图形,让学生沿着图形走一周,使之明白这就是“周长”,用扫帚扫,扫帚扫过的便是“面积”。这样,学生就很直观地感受到了“周长”与“面积”的联系和区别。例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让学生搜集学校几个月用电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班级、学生数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学校用电是否合理的判断,并提出今后如何用水的建议,既渗透了环保的理念,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通过捕捉生活素材,把现实的、有意义的内容作为学生进行主动观察、实验、推理与交流的有效载体,学生在生动、富有个性的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了对数学知识的体验与感受,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三、注重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地观察、思考、分析,揭示规律,再用于指导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诱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他们体验到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快乐。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大多抽象化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结合有关数学知识设计一些研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探究,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星期五学校准备去春游,全体师生共120人参加,可租的车辆有两种:1辆大客车可以坐40人,一趟需要120元;一辆中巴可以坐20人,一趟需要80元。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比一比哪种方案最合理?这样的活动,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考策略,要求学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过不同方案的比较,既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理财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份作业:周末我们准备对教室进行粉刷,请你帮助老师算一算,大约需要用多少钱买多少桶涂料?这份作业要求学生观察了解粉刷教室包括哪些部分,通过测量计算出粉刷面积后,还要去市场上调查,一桶涂料大约可以涂多少面积的墙面、涂料的单价等,解答这份作业,还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数学离不开实践活动,加强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措施。教学中通过设计深入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比较、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学会数学;另一方面,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才能,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索问题的广阔天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开展聋校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应用生活实际这块“土壤”。让学生在生活实际的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识水平,通过数学问题的解决,逐步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实现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第五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利用数型结合法解决实际问题

邹城市石墙中学 王保顺 2012年7月16日 11:06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中学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培养与应用是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呼唤数学应用意识,提高数学应用质量,已成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开展中学数学建模教学与应用的研究,对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初中建模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体会。

我在教学14.1.3函数的图像时,例如:

小明的父母出去散步,从家走了20分钟到一个离家900米的报亭,母亲随即按原速返回。父亲在报亭看了10分钟报纸后,用15分钟返回家。下面的图象中哪一个表示父亲离家后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哪一个表示母亲离家后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我要引导学生,把这一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即函数关系,通过学生动手画函数图像,在通过图像求函数解析式,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启发、引导、指导、辅导等方式与讲授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尝试、提问、讨论、反馈、练习等,经历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使其主体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从而使教学与学法能够较好的相融相进,同时,学生在此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和经历,可以使他们在后继的学习中,逐渐理解能力,掌握教学思维方法、学会数学思维。同时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下载聋校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应用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聋校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应用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思想 单赟涛 在《数学课程标准》有这样一句话——“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

    聋校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元素

    聋校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元素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把“课堂知识生活化”。聋教育的教师就要善于引导聋哑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同时运用所......

    多媒体教学在聋校中的应用综述

    《特殊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期末作业学 院 教育学部 年 级 2019级 专 业 特殊教育 姓 名......

    “竞争机制”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未来的时代将有更剧烈的竞争。要使聋生参与未来社会的竞争,必须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培养聋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把竞争机制引入聋校语文课......

    聋校数学课程标准

    转载:全日制聋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讨论稿) 关键词: 聋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目 录 第一部分 前言 一、 课程性质 二、 基本理念 三、 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

    聋校四年级数学

    2009——2010学年度四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试题 年级----------- 姓名--------------- 一、 口算(20分) 60×50= 75÷25= 480÷80= 430×18 193×27 900÷30= 12×40= 16×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从教十多年以来,深刻领悟到“授之以渔”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

    数学建模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建模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 教学建模是一个比较复杂和富有挑战的过程,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来指导小学数学教学,不同的年级、内容、学习对象应该体现出一定的差异,但也存在着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