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2019-05-13 09:0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建模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建模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

第一篇:数学建模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建模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

教学建模是一个比较复杂和富有挑战的过程,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来指导小学数学教学,不同的年级、内容、学习对象应该体现出一定的差异,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关联性。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他们经历将实际问题初步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对数学和数学学习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数学学习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描述数学问题产生的背景。情景的创设要与社会生活实际的各种因素相结合,让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可操作,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要求。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学生的头脑中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也容易使学生用积累的经验来感受其中隐含的数学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感知数学模型的存在。

任何规律、知识的发现和形成,只有经历探索过程,数学的思想、方法才能沉积、凝聚,从而使知识具有更大的智慧价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主动、活泼的、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发现主动归纳、提升,力求建构出人人都能理解的数学模型。学生的问题不是一步到位的,通过不断地猜测、验证、修订实验方案,再猜测、再验证这样的过程,在主动探索尝试过程中,进行了再创造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时独立思考,有时小组合作学习,有时是独立探索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学生在新知探索中充分体验了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

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来解答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体验到所学知识的用途和益处,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实际应用带来的快乐。解决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布置数学题作业,如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等;二是生活题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通过应用真正让数学走入生活,让数学走近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拓展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的形成,使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认识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自己的智力系统。

通过建模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第二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利用数型结合法解决实际问题

邹城市石墙中学 王保顺 2012年7月16日 11:06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中学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的培养与应用是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呼唤数学应用意识,提高数学应用质量,已成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开展中学数学建模教学与应用的研究,对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全面推进中学数学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初中建模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体会。

我在教学14.1.3函数的图像时,例如:

小明的父母出去散步,从家走了20分钟到一个离家900米的报亭,母亲随即按原速返回。父亲在报亭看了10分钟报纸后,用15分钟返回家。下面的图象中哪一个表示父亲离家后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哪一个表示母亲离家后距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我要引导学生,把这一实际问题转换为数学模型,即函数关系,通过学生动手画函数图像,在通过图像求函数解析式,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启发、引导、指导、辅导等方式与讲授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尝试、提问、讨论、反馈、练习等,经历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使其主体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从而使教学与学法能够较好的相融相进,同时,学生在此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和经历,可以使他们在后继的学习中,逐渐理解能力,掌握教学思维方法、学会数学思维。同时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数学的能力。

第三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从教十多年以来,深刻领悟到“授之以渔”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小学生形成数学建模思想的思考。

一、积累表象,感知数学模型

感性材料是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因此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多侧面、多维度、全方位感知某类事物的特征或数量间的相依关系,为数学模型的准确构建提供平台。如“表内乘法”模型构建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感知、积累的过程。首先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算法,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能用找规律的方法算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感知乘法口诀的来源及编制的方法;接着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学习“

7、8的乘法口诀”,进一步引导学生感知归纳法、演绎法更广的适用范围;最后学习“9的乘法口诀”,运用以前已有的思想和方法灵活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充分体验了“表内乘法”的内涵,为形成“表内乘法”的模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参与研究,构建数学模型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主动、活泼的、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发现主动归纳、提升,力求建构出人人都能理解的数学模型。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时独立思考,有时小组合作学习,有时是独立探索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学生在新知探索中充分体验了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

三、联系实际,应用数学模型

从具体的问题经历抽象提炼的过程,初步构建起相应的数学模型,还要组织学生将数学模型还原为具体的数学直观或可感的数学现实,使已经构建的数学模型不断得以扩充和提升。如“鸡兔同笼”的问题模型,是通过研究“鸡”、“兔”建立起来的,但建立模型的过程中不可能将所有的同类事物一一列举。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继续扩展考察的范围,分析当情境、数据变化时模型的稳定性。可以出示如下问题让学生分析:“两车共有126人,如果从一辆车每8人中选一名代表,从乙车每6人中选一名代表,正好选出17名代表。甲、乙两车各有多少人?”这样,使模型的外延不断得以丰富和拓展。

第四篇: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

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中学数学要讲背景、讲应用。我们的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要教会学生今后如何运用数学。于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加强学生在数学建模中的主体作用。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思想;素质教育;数学建模意识

作者简介:郑来兵,1977年生,任教于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一、数学建模与数学建模意识

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完全纯粹的只用现成的数学知识就能解决的问题几乎是没有的。其中的数学奥妙不是明摆在那里等着你去解决,而是暗藏在深处等着你去发现。也就是说,你要对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关系或规律,把这个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这就称为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的这个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著名数学家怀特海曾说:“数学就是对于模式的研究”。所谓数学模型,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研究对象,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在做了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并通过数学语言表述出来的一个数学结构。数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都以各自相应的现实原型作为背景而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各种数学公式、方程式、定理、理论体系等等,都是一些具体的数学模型。

举个简单的例子,二次函数就是一个数学模型,很多数学问题甚至实际问题(自由落体运动)都可以转化为二次函数来解决。而通过对问题数学化,模型构建,求解检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方法称之为数学模型方法。我们的数学教学说到底实际上就是教给学生前人给我们构建的一个个数学模型和怎样构建模型的思想方法,以使学生能运用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必须首先通过观察分析、提炼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再把数学模型纳入某知识系统去处理,这不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而且要有相当的观察、分析、综合、类比能力。学生这种能力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把数学建模意识贯穿在教学的始终,也就是要不断地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表示各种事物的关系、空间关系和数学信息,从纷繁复杂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我们熟悉的数学模型,进而达到用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建模意识成为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习惯。具体的讲,数学模型方法的操作程序大致上为:

??? 实际问题→分析抽象→建立模型→数学问题 ?↑↓ ???检验 ← 实际解 ← 释译 ← 数学解

二、在数学建模活动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自主地发展,是现代数学课堂的重要标志,是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中学数学建模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是建模的主体,学生在进行建模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主体性表现为自主完成建模任务和在建模活动中的互相协作性。中学生具有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思维开始从经验型走向理论型,出现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表现为喜欢独立思考、寻根究底和质疑争辩。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充分进行自主体验,在数学建模的实践中运用这些数学知识,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拨指导,但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和主体意识,不能越俎代庖,目的是提高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处理好数学建模的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我国的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情绪体验,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数学建模活动是一种使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受到数学教育的学习方式,是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把数学探究、数学建模的思想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在各模块和专题内容之中,突出强调建立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和方法,增进对数学的理解,体验探究的乐趣。比如正方体截面切割的形状,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截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学习目标:通过想象和操作,探究正方体截面的形状。

问题串:

1.给出分类的原则(例如:按截面图形的边数分类)。按照你的分类原则,能得到多少种不同的截面?设计一种方案,找到截得这些形状截面的方法,并在正方体中画出示意图。

2.如果截面是三角形,你认为可以截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3.如果截面是四边形,你认为可以截出几种不同的四边形?

4.证明上面的结果。

5.截面多边形的边数最多有几条?请说明理由。

6.截面可能是正方形吗?可能有几种?画出示意图。

7.如果截面是三角形,其面积最大是多少?画出示意图。

8.你还能提出哪些相关的数学问题?

这个问题就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利用土豆、萝卜或橡皮泥通过切割实验进行研究;用透明材料制作一个中空的正方体,留出注水口,注入有色水,通过观察水面形状的方式进行实验研究;利用电脑或图形计算器。借助某些软件(如几何画板,Z+Z智能平台)进行模拟实验研究;空间想象;证明你的结论。

四、数学建模教学与素质教育

数学建模问题贴近实际生活,往往一个问题有很多种思路,有较强的趣味性、灵活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触发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不同层次上的创造性,使他们有各自的收获和成功的体验。由于给了学生一个纵情创造的空间,就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其创造才华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中学素质教育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1.构建建模意识,培养学生的转换能力

恩格斯曾说过:“由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不是无聊的游戏而是数学的杠杆,如果没有它,就不能走很远。”由于数学建模就是把实际问题转换成数学问题,因此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注重转化,用好这根有力的杠杆,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创造性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解题速度是十分有益的。学生对问题的研究过程,无疑会激发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且能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教材的每一章都由一个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入,可直接告诉学生,学了本章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后,这个实际问题就能用数学模型得到解决,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创新意识。

如新教材“三角函数”章前提出:有一块以O点为圆心的半圆形空地,要在这块空地上划出一个内接矩形ABCD辟为绿册,使其册边AD落在半圆的直径上,另两点BC落在半圆的圆周上,已知半圆的半径长为a,如何选择关于点O对称的点A、D的位置,可以使矩形面积最大?

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好时机,要注意引导,对所考察的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新旧两种思路方法提出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失去“亮点”。

这样通过章前问题教学,学生明白了数学就是学习、研究和应用数学模型,同时培养学生追求新方法的意识及参与实践的意识。因此,要重视章前问题的教学,还可据实际需要及学生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补充一些实例,强化这方面的教学,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重视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

2.注重直觉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史上不少的数学发现都来源于直觉思维,如笛卡尔坐标系、歌德巴赫猜想等,应该说它们不是任何逻辑思维的产物,而是数学家通过观察、比较、领悟、突发灵感发现的。通过数学建模教学,使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和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如善于发现问题,沟通各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核心。七年级的教材里,以游戏的方式编排了简单而有趣的概率知识,如转盘游戏,扔硬币来验证出现正面或反面的概率等等。通过有趣的游戏,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了解到概率统计知识在社会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3.灌输“构造”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个好的数学家与一个蹩脚的数学家之间的差别,就在于前者有许多具体的例子,而后者则只有抽象的理论。”我们前面讲到,“建模”就是构造模型,但模型的构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又需要有足够强的构造能力,而学生构造能力的提高则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基础:创造性地使用已知条件,创造性地应用数学知识。

当然,数学建模在现在的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但究竟如何在中学搞好数学建模活动,更好地发挥数学建模的作用,仍将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是我们广大中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所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思明.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8.[2]冯永明.中学数学建模的教学构想与实践[J].数学通讯,2000(4).[3]苏筱丽,杨首中,张述孟,高维宗.高中学生数学应用与建模能力的培养与探索[J].数学教学研究,2004(8)。

On the Penetration of Mathematics Modeling Ideas in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Zhang Laibing Abstract: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of mathematics in secondary schools has explicitly put forward that we should focus on the background and application while teaching maths.Now that mathematics is play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our teaching?should not only teach students the mathematical knowledge, but also?teach students how to use mathematics.Thus, in the normal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ultivate students’ mathematical modeling awareness and strengthen students’ subjective role in mathematical modeling.? Key words: mathematical modeling;mathematical modeling?ideas;quality education;mathematical modeling awareness?

第五篇: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

高等数学教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

林江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福州 350003)

摘要:当前,数学建模倍受青睐,它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数学应用的传统领域如物理、力学等学科,而且也成为一些过去数学应用不太多的领域如生物、经济、地质、人文等学科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思想是时代的需要。高职院校的数学教育应调整教学内容,适当向学生介绍数学建模知识,灌输数学建模思想。突出数学思想及实际应用。

关键词:数学建模;教学改革;翻译;联想;实际应用

一、数学建模及其重要意义

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叫做数学建模,数学模型是指“对于现实世界的某一特定对象,为了某个特定目的,做出一些重要的简化和假设,运用适当的数学工具得到的一个数学结构,它或者能解释

[1]特定现象的现实性态;或者能预测对象的未来状况;或者能提供处理对象的最优决策或控制。”这个表述告诉我们,数学模型的对象是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本身是一个数学结构,它可以是一个式子,也可以是一种图表。数学模型的作用或目的是对现象进行解释、预测、提供决策或控制。

数学是在实际应用需求中产生的,要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需建立数学模型,从此意义上讲数学建模和数学一样有古老的历史。例如,欧几里德几何就是一个古老的数学模型,牛顿的微积分也是数学建模的光辉典范。另外数学中任何一个做过的应用性题目的解答,也是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之所以倍受青睐,是由它的特点及其重要意义决定的。首先,对数学应用的传统领域,如物理、力学等学科,数学的许多概念、公式、定理都是以这些学科的问题为背景产生的,因而数学模型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就是当今这些学科许多问题解决仍归结为一个数学模型,所以数学模型过去现在将来都是这些学科的得力工具。其次,对过去数学应用不太多的领域,如生物、经济、地质、人文学科等,近来为使其研究定量化,用数学语言去描述并分析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数学模型,已成为这些学科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这些年的某些学科诸如生物数学、数学生态学、数量经济学、数学地质学、人口控制论等交叉学科的出现,就是很好的证明。数学“由研究到工业领域的技术转化,对加强经济竞争力有重要意义”。“数学科学对经济竞争力是生死攸

[2]关的。数学是一种关键的、普遍的、可以应用的技术”。可见数学建模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均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很有帮助,正因为这样,数学建模才能在国内外蓬勃开展起来,也正因为如此,专家们才普遍认为在数学教育中,加强数学建模的思想,是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二、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1、灌输数学模型思想,增强学生数学建模意识

数学模型它是自然或社会现象某些特征的本质的数学表达式。从不同的角度可将数学模型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例如连续型与离散型、静态型与动态型等。高职高等数学中所涉及到的仅仅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类型,我们在此强调的不是介绍全部数学模型,而是数学模型意识。

[例1]讲“函数”这一章,过去仅仅是把它作为中学知识的复习,单调乏味。现在我们可以赋予其新的思想,即从数学模型的观点来看,对实际问题中不同变量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函数关系,事实上就是构造相应的数学模型。如自由落体运动,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为

s12gt 2这就是一个刻画自由落体运动的数学模型。同时指出,构造数学模型往往要忽略一些次要因素,作一必要的简化假设,上例中其实隐含了这样一个假设:空气阻力忽略不计。经过这样处理,既向学生灌输了数学模型的概念,又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2]功的定义。什么是功?这一物理上的力学概念其实在中学里并没有真正弄清楚,我们只是被告知,当物体只受常力作用(力的大小及方向均不变),力对物体所作的功等于力乘距离。如果力的大小及方向均在变化,此时变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是什么?仅从物理上是无法解释清楚的。当我们讲到曲线积分时,我们终于弄明白了:变力沿曲线所做的功就是变力(函数)对坐标的曲线积分。由此可见,借助于数学模型,我们就精确地表达了功这一基本的物理概念。中学里计算功的公式只不过是上述模型的一个简单的特殊情况。

象上述这些体现数学模型思想的例子,在高等数学中很多,经过这样重新处理后,就能逐步培养起并增强学生数学模型的意识。

2、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建模能力

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模型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数学模型能力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应当在全面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基础上,发展他们与数学建模密切相关的一些初步能力。

培养双向“翻译”能力。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其原始的描述通常是用非数学语言来进行的,如何将那些用物理的、化学的、经济的等待语言提出来的问题用数学语言描述,又怎样将一个数学表达式的实际含义“翻译”回去,这是建立与运用数学模型的基础。为了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每引入一个新的数学概念,都向学生讲清楚该概念的实际背景、几何意义或物理意义,同时讲清楚它们之间的转换过程。我们也可以给学生出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练习这种“翻译”能力。

22[例3]函数f(x,y)=(x2)yx2(y1)2 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并求f(x,y)的最小值。

[解答] f(x,y)是动点M(x,y)到两定点A(2,0)和B(0,1)的距离之和。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当动点M在线段AB之内时,其距离之和最小,且最小值=|AB|=21 =5。

上述的解答在正确地将f(x,y)“翻译”成它的几何意义后,巧妙地运用几何模型简便地求出了它的最小值,如果按通常的求导方法也可以得出结果,但比较麻烦。同此亦可见使用数学模型的优越性。

培养联想能力。联想力是指在两个或多个表面上没有联系的事物中,找出它们之间蕴含的内在联系,这是一种内在本质的类比。这是数学建模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高等数学中也有发展学生联想能力的素材,就看我们如何利用。

[例4]试用数学方法证明:如果某人第一天上午八点从山下出发,下午四点达到山顶;第二天上午八点从原路下山,下午四点达到山下,那么必然存在某一地点,该人两天在同一时刻到达。

[证明]问题可以转化为:甲、乙两人同时相向出发走相同路线,一个上山,一个下山,很显然必有某一时刻甲、乙两人在某一地点相遇。下面我们再用介值定理严格地加以证明:设甲、乙的运动方程分别为S=S1(T)和 S=S2(T),由题意可设S1(0)=0,S2(0)=S及 S1(T)=S,S2(T)=0其中t=0为出发时刻,t=T为到达目的地时刻,S为单程路长。作函数f(t)= S2(T)-S1(T),显然它是连

22续的。因为f(0)=S>0,f(T)=-S<0,故由介值(零点)定理知存在时刻0

S2(t0)=S1(t0),这表明甲、乙两人相遇,证毕。

此例表面上看题目与介值定理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是通过联想巧妙地将原问题转化连续函数的零点存在性问题,从而得到完满的证明。

3、调整教学内容,突出数学思想及实际应用

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要想教出特色,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当前三年专改两年专,数学课时大量减少的形势下,首先要考虑尽量减少甚至删去不必要的理论上的推导,降低理论重心,不过高追求理论上的严密与完整,切实贯彻“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把教学重点放在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方法、运算技能的掌握以用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其次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重点和学习要求,突出应用性,尽量结合实际进行讲授,具体落实“够用为度”的原则。例如:电类各专业应加强微分方程、级数、曲线积分和积分变换等内容的教学。经济类各专业应加强线性代数、线性规划、数理统计等内容的教学,微积分则简略甚至删去。计算机专业可增加离散数学的内容。将那些技巧性高而应用价值很小的用某些过于高深的内容删去。而对那些应用价值高的内容则突出讲授。同时补充一些新的教学素材如拓展习题类型以训练各种能力,融入高新技术内容以开阔学生视野等。与此相适应,教师要逐步收集素材,建立教学插件档案,利用这些材料向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数学建模教学,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经济发展规律、适合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新路子。这样学校才会发展,才会得到市场的认可,才会在日益增强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姜启源.数学模型.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4 [2]邓越凡.数学科学技术•经济竞争力.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8 [3]杨启帆、边馥萍.数学模型.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5 [4]国家教委高教司.高等学校、工程专科基6,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996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Permeation of Thought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in the Mathematical Teaching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Lin Jiang Fuji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bstract: At present, mathematical modeling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It’s generality and importance is embodied in the conventional field of mathematical application such as physics, mechanics etc.It has also become an effective measure of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like biology, economy, geology and the humanities, in which mathematics used to be less applied.In the mathematical teaching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it is the need of our time to permeate the thought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So it is necessary to adjust the content of courses in order to introduce to students the mathematical modeling, to imbue them with it and place an emphasis on its teaching thought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mathematical modeling;mathematical innovation;translation;association;practical application

下载数学建模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建模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一、了解《大纲》要求,把握教学方法所谓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所谓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程序,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反映。数......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

    美国教育心理家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利于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有意识地向学生......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思想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建模思想 单赟涛 在《数学课程标准》有这样一句话——“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模型思想“数学模型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 它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品质, 相对于数学模型而言,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模型思想更加关......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 一、数学模型的概念 数学模型是对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依存关系概括或近似表述的数学结构。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公式和理论都是由......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灵活地借助数形结合思想,会将数学问题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挖掘数形结合思想并适......

    浅议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初中教学中的渗透(精选合集)

    浅议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初中教学中的渗透 初中数学教育论文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

    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的反思(合集)

    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的反思 王华锋(2011—2012)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我始终辛辛苦苦地在讲台上一年又一年,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自己熟悉的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在这几年国家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