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心理描写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心理活动的描写,旨在深刻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让读者感到更具体、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一、心理描写的要求
(1)人物的心理活动要符合人物的性格;(2)符合文章表达和表现中心的需要;(3)要配合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二、心理描写的方法(1)内心独白。
就是自己对自己讲的无声的话。人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对自己讲不同的话,这就能反映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把特定状态下自己对自己讲的话详尽地描写下来就能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
例: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安徒生《皇帝的新装》(2)环境衬托。
如在《社戏》中,鲁迅先生是这样通过景物描写来衬托“我”去看戏途中的心理的:
例: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了歌吹了,还有几点 火,„„也许是渔火。——鲁迅《社戏》(3)行动表现
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在体现。刻画得好,往往能从侧面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例: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样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都德《最后一课》(4)直接刻画
这是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采用这种方法,一般常用“他感到„„”、“他觉得„„”、“他认为„„”、“他想„„”、“他回忆„„”、“他思索着„„”等关键的字眼作为明显的标志。当然,也可以不用这些词语,直接通过文章中人物的内心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心理描写的方式:
一、直接描写式
这是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关键的字眼作为明显的标志。“想”字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前,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后。“想”字后有的用“逗号”,有的用“冒号”等做标示。
二、抒情独白式
这种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是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
三、梦境描绘式
这是一些学生容易忽略的心理描写法。梦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现,它同样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题等。梦境描绘的文字一般较多,下面选一较短的进行说明。
四、心理分析式
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在西方的一些小说中很常见。即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
五、神态显示式
这种描写法是通过写人物的神情来显示人物内心的感情。
六、环境衬托式
在小说、戏剧、散文和记叙文中,环境描写是不可缺少的。恰当的环境描写既对刻画人物、反映主题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能增添文章的美感。同时,还能衬托出人物的心理。
七、幻觉展现式
这种人物心理的描写,是通过对人物幻觉的展示,来刻画人物的心理,能揭示文章的主题
进行心理描写应注意掌握以下三个原则:
第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应写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必然产生的心理活动,不能为心理描写而进行心理描写。如大雪寒天里,一般人想的是驱寒取暖,可是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就不一定如此想。
第二,写心理活动,要防止左一个心理活动,右一个心理活动。只有在关键的情节、动作、表现出现时,才伴之以心理描写。第三,写心理活动,要努力写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例如高尔基的《母亲》最后一章所写尼洛夫娜发现暗探时一刹那的动摇、害怕,以及内心冲突,直到坚定、沉着。
第二篇: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
夜晚微凉的风夹杂着初秋银桂丝丝缕缕的甜香抚过我的脸颊,忍不住从繁重的辅导书中抬起头,贪婪地享受着难得的宁静。
进入初三后,学业仿佛无形中增长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压得我喘不过气,每天家中的灯光伴着月光的银辉度过了一晚又一晚,辅导课、作业、复习。。。没完没了。就连唯一的休憩时间只有这一瞬桂香的陪伴。
心下烦躁,扔掉了手中捂得发热的笔,推开房门。隐约闻见忽而及其香浓又忽而清新淡雅的香气,一缕缕,将我吸引到厨房。厨房中,母亲宁静地注视着锅里被水猛烈袭卷的红茶叶,一波一波,似乎能感觉到萦绕在身边的或清或浓的香气。在翻滚的“巨浪”最猛烈之际,母亲姿态轻柔地将手边的一袋鲜奶缓缓注入,“浪花”渐渐平息,香浓的奶香气将红茶清澈的气息冲尽,使整个人都腻在另一种极端的香浓之中。小火苗忽隐忽现,红棕色与象牙白渐渐相融,散发出一种馨香中带着清雅的轻柔的香气,静静地温暖着我的心。母亲拿着勺子静静地搅动,不知怎么,我心中的烦躁全都消失不见,只想站在那儿,静静地看。
母亲关了火,将温热的奶茶倒入我的瓷杯中,转身便望见在门口怔愣着的我,微微惊讶地说:“什么时候站那儿的?也不说声。”说着,将瓷杯轻放在餐桌上说:“凉凉再喝,刚煮好的。”我微微点了一下头,端起杯子轻轻抿了一口,袅袅白烟熏染着我的眼睫,想到每天母亲都会早起给我做早饭,想到晚上就算到11点,母亲也会等着我作业写完才睡觉,想到每晚一杯据说能使睡眠好的奶茶。我感觉,温热的奶茶突然变得很烫,烫到我永远都不会感到内心冰冷。
母亲的陪伴,就如一杯馨香的奶茶,静静的,从不过多言语,却丝丝缕缕温暖着你,让你知道,她一直都在。
我捧着奶茶,看着渐渐模糊的母亲的脸,静静微笑,母亲也望着我,静静微笑,相对无言,却胜千言。
第三篇:作文-此时无声胜有声
风,无声,吹绿了大地;爱,无言,滋润了心田。——题记
“看你考的……真没出息,才这么点分,怎么学的……!”老师把卷子摔给了我,“回家让你爸签字!”浓浓的火药味充斥着教师的每一个角落,老师无情而尖锐额话语深深地伤痛了我的内心深处。
我的眼前罩上了一层灰纱,一丝银光在眼中闪现,从那层灰纱中,渗透出了一些晶莹的东西,顺着脸颊,缓缓地流着。我心里十分难受。我心里十分难受,做好了十二分的准备,回家被训斥。
低着头,递给了父亲,怯怯地说了声:“签……签字。”半天没有声音,微微抬头看了一眼父亲,只见父亲的脸上写满了失望与无奈,窗外,皎洁、明亮的目光像流水一样倾泻下来,映在父亲的脸上,满是苍白和忧伤,宁静的夜晚,再听不到花欣然未放的声音,取而代之的是池塘间青蛙的呱呱叫声和知了烦躁的嘈杂,一阵风吹来,窗外的槐树沙沙作响,父亲拍了拍我肩膀,拿起笔,若大的房间里,只有父亲笔划过试卷的声音,声音中充满着严厉与鼓励。
虽然父亲一言未发,这无疑是对我内心更大的谴责,似乎这无声的批评比大声的训斥更有力量,它鞭达着我。我知道,我要努力,我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我要认真对待每一天的功课,学习不再是一件“喊口号”的事情,而是默默地,默默地去追逐着你的目标……
一个月后,在我的不断努力下,我又恢复了全班第一的好成绩,我高兴的拿着我的成绩单,想回家给爸爸炫耀一番。
故作镇定的我将单子递给了爸爸,准备好了被他大大的表扬一番。阳光透过窗户,倾泻下来,映在父亲的脸上,只见父亲的脸上,只见父亲的脸上多了一份欣喜,少了一份烦恼;多了一份自豪,少了一份疲惫;多了一份微笑,少了一份心酸,父亲拍了拍我的肩,他有力的手上充满了赞许与鼓励。这次,我领会到了,我领会到父亲无声的赞扬,父亲赞扬的不仅是我的进步,更是我领悟困难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曾经以为,父亲是个沉默的人。
小时候放风筝,捡风筝的是父亲;学习骑自行车,扶我的是父亲;闯了祸,打我的是父亲;举办生日聚会,吹气球的是父亲;手指感染,紧攥着我一声不吭的是父亲……
一次次无言的教导,引领我走向人生的道路,掠过满路的荆棘;一次次无言的帮助,让我渐渐体会到这浓浓的父爱。
光无声,照亮了大地;爱无言,温暖了心田。
第四篇:此时无声胜有声演讲稿
当你走进一个房间,便立即知道那里所有的人都在向你行注目礼,感觉是不是很好?当你走进某人的办公室,便能肯定对方将面带愉悦的笑容,然后伸手按下对讲机上的键,对秘书说:“我暂时不接听电话。”此时你的感觉是不是妙不可言?在一次公司会议上,当与会者为某个议题争论不休时,你说了一句:“我是这样认为的。”整个会议室立即鸦雀无声。你当时的感觉又是怎样的呢?
那就是工作中的领导魅力,一种特殊的才能。它赋予你捕获他人想像力的能力,为你赢得支持和百分百信任。它是权威的一种形式,就像法律和传统令人产生敬畏一样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如何拓展领导魅力,使别人知道你有多可亲,并且被你所吸引呢?和任何一种商业技巧一样,你可以学习和培养领导魅力。
下面一些策略,可以帮助你打造神奇的领导魅力:
保持标志性仪态
在你走进某个房间的那一刻,屋里的人就开始审视你。他们观察你走路的姿势、你的神态,他们注意你的穿着。这也许看起来有些可笑且毫无意义,其实不是。在你开口说话之前,你所表露出来的整体气质意义深远。
据个人形象专家介绍,别人对你的的第一印象一半以上受你的外在形象影响。产品经理花费数百万美金和成千上万个小时为他们的产品寻找合适的包装,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而你的形体就是你的产品包装。
“任何一个做市场的人都会对你说,第一笔生意的成交85%受产品外观的影响,同一产品第二笔生意的成交85%受产品质量和内涵的影响。所以,首先是包装,其次才是内在的东西。我们就像摆在货架上、装着麦片的包装盒,你得问问自己怎样才能让别人把你从货架上挑下来,而不是摆在你旁边的那些包装盒。"制胜之道公司(the winning way)的创始人苏珊?斯克里布纳(susan scribner)博士解释说。
培养一种让你自己感觉舒服的个人风格,这种风格能恰当地表达你,以及你想展现的形象。你的个人风格和你的企业密切相关,是你公司的象征。当你已形成自己的风格,每个人也都看到了你的这种风格,它也就融入了你的外表之中,成了你的商标。
塑造得体的仪态,关键在于确定你希望你的风格表现出一个什么样的你、什么样的公司形象——你想要展现出高贵、老练的气质,或者想成为别人眼中严肃的总裁?
以眼神建立特殊联系
眼神也许是帮助你与他人建立特殊联系的最重要因素。富有领导魅力的人都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眼神,使自己看起来就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物一样。
没有什么比跟一个人说话,对方却拒绝直视你的眼睛更让你觉得侮辱的了。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谈话对象身上以示尊敬,并表明你对话题有兴趣。避免盯着地板或天花板,不要扫视房间以期找到一位更重要的谈话对象。
与人直视表现出一种自信,而大家都喜欢自信的人。同时,这也表现出你的正直与诚实。
展现平易近人的一面
当你面带笑容时,你的心情不会差到哪里去。当你面对一个笑容满面的人时,你也很难不对他报以微笑。微笑使人觉得自己受到欢迎,心情舒畅。但对人微笑也要看场合,否则就会适得其反。有时候,微笑让你看起来紧张、无助,特别是在笑得太夸张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使用幽默也能令你显得平易近人。幽默可以用于表达看法,显示信心,舒缓气氛。salsman lundgren***公司的艾里斯?塞尔斯曼(iris salsman)说:“幽默能治万难,在生意场上同样如此。它迫使你退后一步,做一次深呼吸,并最终明白整件事情有多可笑。如果在某个生意场合上气氛非常紧张,或者其局势不是向着你所希望的那个方向发展,这个时候你就得机智一些,插入一些非正式的或是古怪的东西来缓和气氛,也就是不能让自己显得太严肃。” 如果你担心某个幽默会冒犯到某人,那就别提它。种族、宗教或是****都不受欢迎。因此要始终保持尊敬他人和职业的精神。
自如掌控肢体语言
塑造一个标志性的仪态只是拓展领导魅力的第一步。你还必须敏感地注意你的肢体语言所传递的信息。如果你的肢体语言表现出缺乏自信,你的信誉和专业精神都将受到质疑。
人际交流专家、女性总裁组织(women presidents'organization)的总裁马莎?费尔斯通(marsha firestone)博士说:“一个特定的信息可以由多种非语言的行为来传递。如果在一次特定的交流中,持续出现一种表达积极信号的非语言的行为,那么这次交流肯定是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这种非语言的信号有可能在几秒钟之内摧毁你的成功。
例如,紧张得坐立不安是很多经理人都存在的问题,这令他们看起来缺乏信心,而这个形象难题是很难克服的。
“研究表明,当一个人不停地摆弄他的手脚,便意味着他想逃离这一交流现场,”费尔斯通博士说,“这是一种透露出胆怯、不安、害怕的信号。”
当你带着一种“我能掌控这里”的态度走进一个房间,并对自己的表现感觉很放松,这种坐立不安的情况几乎就完全消失了。随后,你就会传递一个你能应付一切的信息。同样的,这种掌控原则也可应用于你在列席一次会议时,或是参加一次谈话的情景。
本文导航
1、首页
2、称赞别人以赢得称赞
称赞别人以赢得称赞
养成诚恳称赞别人的习惯并不像它听起来那么难。你可以这样想:称赞只是对另一个人说他想听的一些话。
有的时候,人们不愿意直接称赞另一个人,其中原因与他们的自尊心有关。他们陷入了这样一种思维陷阱,“对方为什么要在乎我是怎么想的?我又不是什么重要人物。”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不可能赢得朋友。
不能优雅地接受称赞是一种无礼且令人不悦的表现。当别人称赞你的时候,你报以不以为然的态度,这便显得你在贬低自己并且在向对方传递这样一条信息: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
称赞让我们觉得开心,并且我们不时需要这样的感觉。所以,当某人称赞你的时候,微笑着,优雅地说一句:谢谢。坦然接受这份礼物吧。
把握言语时机和内容
在提及他人的负面信息时,仍尽量使自己显得若无其事,这是经理人可能会做的最具破坏性的事之一。富有领导魅力的人从不降格去做这样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好心也没好报。如果你说不出什么好听的话,那就一个字都不说好了。
你认识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点。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优秀的品质上,如果你一时想不起,那就别开口。你贬低他人,只会使自己显得渺小、可怜。
此外,富有领导魅力的人似乎总是知道该说什么和什么时候该说。他们说话时从不吞吞吐吐或是拼命地找词,他们用词精确,发音清晰,显得威严、有力。但是这种令人羡慕的表现并不是机会所赐,而是精心准备的结果。
要想表现一个职业及自信的形象,事先排练是关键。不管你是去参加一次重要的会议,作一次陈述,还是到一个商界聚会上结交朋友,你都得花时间去思考你将说些什么。下点功夫,了解谁会参加这次活动,你们的主题是什么。事先作些记录,把你要说的几个要点先排练一下,试着估计别人对此的评价以及他们的提问,为对方的反应做好准备。为你的发言准备论据,这样你的思绪就能有条不紊。如果你花了时间去排练和准备,那些话语就会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你绝对不会顾左右而言其他了。
要移情,不要同情
移情与同情有天壤之别。有意地表现出同情就有屈尊之嫌,有怜悯的意思。没有人愿意接受这样的同情。相反,移情是让你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感受他们的感受。
是否需要我简单解释一下移情与同情之间的区别?同情指的是当你在船上看到一个晕船的妇人时,你走过去用手臂揽着她以示安慰。移情是指你走过去和她一起吐个天翻地覆。
现在花点时间去想一想某个富有特殊魅力的人。当你和这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是什么令你感到舒服?不要描绘那个人给你留下的印象,而是要说出为什么你和此人在一起的时候感觉如此舒服。当然,在你心情愉快、乐观的时候,与一个心情与你相似的人交流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其中的奥秘就是人们总是会被有着相似情绪的人所吸引。要成为一个真正富有领导魅力的人,你必须学会扩充你的内心世界。但是,仅仅是内心情感丰富还不够,你要学会如何把这些感受传递给这个世界其他的人。
第五篇:此时无声胜有声介绍
此 时 无 声 胜 有 声
——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 青铜峡市三中 王荣
首先,请允许我对艺术教师的现状进行一个归类:(1)“睡着的”教师
颓废型的艺术教师:没有追求、不关心任何事,包括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及自己的工作前途,甚至也不想评职称,上课毫无精神,不学习也不研究,混着过日子。缺乏事业心、责任心和进取心。毫无参加教研活动兴趣,不想听别人的课,也不会听课,年龄较大的教师想早点退休。教学效果极差,误人子弟。
(2)“躺着的”教师
懒散型的艺术教师:整天抱怨学校领导不重视艺术学科,其他教师也瞧不起艺术教师,自己怎么努力也没有成效,感觉没有前途、没有希望。缺乏事业心、进取心。尚存一些责任感的、被动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对自己还有些关心,只要符合基本条件了,还是想评上相应的职称,同时,会作一些努力,但评好职称后即会回复到原状。部分教师忙于“家教”赚钱,甚至想调换工作。教学效果很差,浪费时间。
(3)“站着的”教师
观望型的艺术教师:感觉中小学艺术教育方向迷茫,没有主见,有一些工作积极性,但不知怎样的课才是好课。怎样的教育教学才是优质的。会参加被动的学习活动,但不会主动地去研究艺术教育教学工作,也缺乏研究水平。常常埋怨学校领导不重视艺术学科工作,把责任推给客观原因及学校领导。教学效果一般,无效教学。
(4)“走着的”教师
责任型的艺术教师:有一定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会按照一定的规则、坚持着自己的努力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能认真上好课,做好份内事,完成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能认真参加业务学习,有一定的教学研究水平。但常常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精神。教学效果较好,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5)“跑着的”教师
积极型的艺术教师:孜孜不倦地努力追求,有独到的见解和较高的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很重视自己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努力工作,精神状态饱满。常受社会浮躁现象的影响,由于立竿见影出教学成果的困难,有时会有挫折感。教学效果良,有效教学。
个人认为每门学科中都会存在这样五种类型的老师,我们所要做的是明确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取长补短。而我们艺术学科的教师相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师优势在哪呢?就是我们自身的体态语言,善于运用丰富的语言、表情、动作来表现自己。教师从某种角度看,可以说是表演艺术家、演说家和诗人:在每节课中,教师教学中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自然流露出的艺术情趣,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而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信息传输系统,是一个人际信息交流的过程,这个传输系统是以教师的教学语言为媒体来运转的。其中教师的口头语言是主要的,它的中心任务是掌握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传授知识,交流思想感情。为更好达到这一目的,教师的教学除了用“口头语言”、“书面语言”(板书)外,还有易被忽略的教学语言——体态语言即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变化运用不同的体态语言来配合口语,用非语言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更生动地传授知识和交流情感。任何教师在讲课时都不会、也不可能使用绝对单一的语言方式表述思想、传授信息。教师在讲课的同时,常常伴随着相应的手势、表情、动作、眼色等等,借以加强表达的效果,加深学生的印象,或者弥补口头语言的某些不足。这种教学中的手势、表情、动作、眼色,也是信息传递不可忽视的方式和手段。体态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与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一起成为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人际交往、人际沟通的信息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而有效地运用体态语言,对增进师生交流、确保信息传输、提高教学质量将大有裨益。
一、体态语言及其特点
1、什么是体态语言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而语言则是维系这一活动顺利进行的纽带。在教育、教学理论界,我们说到教学语言,它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诉之于听觉的有声语言,还有一种则是无声的语言,即体态语言。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言语的特定身体态势。这里的“交际”是广义的交际,它包括交流、沟通、传播等多种含义。这种特定的身体态势既可以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地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具体说来,体态语言就是指人们借以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表示某种意义的信息系统。它主要包括头语、脸语、眼语、手语、身姿动作等几个方面。例如,用力挥手表示肯定、坚决,点头微笑表示赞赏,眉头紧皱表示问题严重,以及愉快时的微笑、羞愧时的脸红、欢乐时的手舞足蹈,愤怒时的捶胸顿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应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指那些动态的有形的体态语言,即头语、脸语、眼语、手语、身姿等,它在传递信息、影响学生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教师的体态语言还应包括那些静态的、无形的体态语言,即指教师的仪表风度等。教师的仪表风度是教师崇高的思想感情、气质性格、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德、才、学、识、体等各种素质在社会交往中的综合体现;它直接参与教师的劳动过程,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着教育效果,促进着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2、体态语言的特点
体态语言作为一种无声语言的特殊表达形式,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种非言语的表达方式既有人类非言语表达的特点,又有教师使用非言语表达的个性。
体态语言的形象性和表情性
体态语言作为口头语言的必要补充,也有自己语言表达的物质外壳,即以人体本身的动态、静态形象来表情达意。运用体态语言,可以使人们产生一种直观形象,一种动态的和变化的感觉,增强人们的感性体验。如用手势或眼神示意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可以制止学生的分心现象,使学生认真听课。另一方面,当语言与非语言表达相互矛盾时,人们往往更相信非语言表达。因为它能更真实可信地反映一个人内心感情世界的微妙变化。有关身势学的研究表明,一切面部表情都与各种具体相同的感情联系,充满了感情色彩。这种表情性特点告诉教师:只有感情丰富的人,其体态语言的表达才能以情感人,离开感情基础去单纯追求表情技巧,乃是舍本逐末。
体态语言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体态语言所包含的几个方面的表现形式,其表达的信息量是非常丰富的。据心理学家研究,人的可观测的脸部有25000种,手势有7000多种之多,眉毛可有40多种动态,眼皮的闭合,眼球的转动所表达的意思有几十种之多……。另一方面,体态语言表达的词汇意义在不同的情境下或者对于不同的接受对象来说,又可表示不同的含义。因此它又是灵活多变的。例如,老师在讲课时发现有一个学生在做小动作,老师并未停止授课,而是边讲边走到这个同学身边,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在这里拍肩膀有批评的意味,而在一些情况下却表示关心和鼓励。
体态语言的伴随性和情境性
早在两千年前,古罗马政治家和雄辩家西塞罗就说过:“一切心理活动都伴随有指手画脚等动作。双目传神的面部表情尤为丰富。手势恰如人体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甚至连最野蛮的人都能理解。”在教学中,教师体态语言的表达,主要是伴随着口头语言的表达同时出现的。它是对口头语言表达信息量的重要补充,是帮助口头语言以引起学生注意,从而增强语言表达说服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有口头语言而没有体态语言伴随,就显得呆板而无生气,效果就不会好。但是,教学体态语言表达在伴随性的基础上,也有其相对独立性。如,当学生迟到而进教室时,为不影响讲课,教师可用眼神或手势示意学生到座位上去,这样做可避免因个别学生的问题而导致全班学生分心的现象。教师和学生通过体态语言达到沟通,是在一定情境下实现的,而具有表达不确定性的体态语言在一定的情境下其表达又往往是确切的。因而要确切地分辨,判断其具体符号意义,不仅要综合身势情态的各种符号信息,还应体察表现的环境,如果孤立地解释某一种符号,就会出现曲解、误会以至完全理解错误的失误。可见,教师与学生只要掌握了在教学这种特定情境中的暗示性,就能够心领意会了。
体态语言的差异性和约定俗成性
教学中体态语言的表达有其差异性。一方面是指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由于文化背景、历史传统、行为习惯等的原因,存在许多明显差别,具有不同的表现意义。另一方面是指教师个体,由于生理、年龄、经历、气质、性格、性别、地位等的不同,在体态语言的表达形式上有其个别差异,这种差异性对每个教师来说都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所以,离开特定的对象和社会文化环境,就很难理解体态语言的含义。而这恰恰又体现了体态语言约定俗成的一方面。它是某些特定群体共同认可、形成习惯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都能领会、接受、掌握并运用的,同时也必须是符合本民族或本地区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的特定非言语行为。
二、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体态语言的意义
1、丰富课堂信息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信息容量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教师教学信息的发射量,另一个就是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接收量。而学生对教学有用信息的接收量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的重要指标。如果教师在保持有声语言发射信息量的同时,恰当运用体态语言作用于学生视觉系统,这就扩大了对学生感观的刺激面,容易引起和保持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增强他们接受系统的摄取功能,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普遍公认的非言语沟通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伯德惠斯·戴尔就人际交往中非言语沟通发生的数量进行过推测,它认为在两个人的交往中言语传递的信息不到全部信息的35%,而65%以上的信息是通过非言语形式传递的。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蒂·霍尔在其《无声的语言》一书中也说过: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而且深刻的多,因为有声语言往往把所要表达的意思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隐藏起来。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赫拉别恩经实验也得出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尽管他们所提到的有关定量数字未必是完全准确可靠的,但三位专家的论述不难使我们看到体态语言对增加人际交住中信息传输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样,作为教师,师生之间虽能一时停止言语交流,却不能停止发出信息,这时体态语言正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体态语言在师生交流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增进师生间信息的交流,增加课堂信息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调控课堂教学气氛,增进师生之间感情
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管理,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在课堂上,如果仅有教师干巴巴的讲解,无表情的说教,很难想象会形成令人满意的课堂气氛,而如果教师能注意将体态语言引入课堂,在教学中灵活、机智地运用各种必要的体态语言,就可能创造出一种轻松活泼、昂扬振奋的课堂气氛。此外,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是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智力环境的重要因素。通常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中,教师的表情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特殊的作用,同时教师的情感也会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学生可以从教师的微笑里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因而他们会喜爱老师,又会从喜爱老师这个人进而延伸到爱听老师的课,再到欣然接受老师的要求和教育,从而营造一个令人满意的课堂气氛。
3、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体态语言在此方面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的体态语言能够改变、扩展、加强、否定或增进课堂口头语言的信息和信息量;能把学生的视听有机的结合起来,用视听两个方面的刺激作用于学生的感觉,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增大学生接收的信息量,并且同时具有重要的强化作用。
其次,教师的体态语言还可以节省用于组织课堂教学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给学生下达指令或要求时,有时无需详细讲解,而只要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即可让学生意会并立即执行;当课堂中出现种种轻度问题行为时,一些教师也无须停止讲课,花过多精力过长时间专门处理类似事件,他们的一个简单体态语言或许即可使万事大吉,这些都节省了课堂管理时间,相对延长了学生学习时间。
最后,教师体态语言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及时巩固与强化,便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接受信息时,如果只用听觉则在事后大概能回忆其内容的15%,只用视觉则能记忆25%,而同时能兼用这两种方式接受信息则能记忆65%。【7】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恰当运用,使教师的教学不仅“有声”,而且“有色”,使学生在接受语言信息的同时,又看到了生动的形象,从而便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及时巩固与强化。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倘能做到口头、书面和体态语言的综合运用,让学生声形并茂地感知知识,显然会使他们在同样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教学内容。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展示自己的体态语言
社会心理学认为:几乎一切非语言的声音和动作都可以用作沟通的手段。而联系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运用表情、目光、身势、手势、头势、空间、仪表风度等体态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他们的具体运用方法如下:
1、表情语言 表情语言是体态语言中最基本的一种,它是教师向学生施加心理影响并产生积极作用的手段之一,是向学生传达思想情感的桥梁,它可以把某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准确地表露出来。因此,教师的面部表情首先一定要准确,要让自己的内心活动与外在表情相一致,面部表情的变化既要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又要与教育意图相吻合。教师要避免言行不一,那种“愤怒显喜色,哀痛露笑容”都只会导致学生惊疑不安、无所适从。其次,教师的面部表情还要温和、亲切。当教师在课堂上表情温和、亲切、平易近人时,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会缩短,学生的思维就会非常活跃,接受信息速度就快。反之,如果教师面孔冷漠,则会使学生产生惧怕心理而妨碍师生的感情交流,阻碍学生的思维,从而给学生心理和学习带来不良影响。再次,教师的表情也须讲究分寸,不温不火、适可而止。在课堂上咧嘴大笑、瞪眼咬牙、尖酸刻薄,或做鬼脸都属过火之举,它们只能适得其反,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目光语言
眼睛具有出色的表情达意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目光进行心灵的沟通。通常正视表示肯定、鼓励或期望;斜视表示景仰或思虑;俯视表示羞愧或内疚。工作中,教师应用眼睛正视学生,这既表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又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使自己的目光与全班学生的目光保持交流,既不要长时间直视某个同学,也不要使任何一个学生有被忽视、被冷落的感觉。同时还要用眼神的变化,以目光语言随时对学生施加影响,从而维持有序的课堂教学过程。讲课前,教师以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视全班一周,可以振奋学生精神,稳定教学秩序;讲课时,教师“眼观六路”,以柔和、热诚的目光表示对学生的热情、赞许、鼓励和喜爱,以严历、责备的目光表示对学生的不满、气恼、批评和制止。此外教师的目光一定要充满自信,不能东张西望,游离不定。
3、身势语言
教师良好的身姿要求是举止得体,庄重潇洒,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我们知道教师的身姿语言主要有站姿和走姿两种:第一,站姿。“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教师在学生面前应表现出优美、自然的站姿,给学生一种正直挺拔的感受。第二,走姿。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的要进行走动。这时要做到步速适中,步履以慢、轻、静为宜,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不同姿势会向学生发出不同的信号,无论是站着还是走动,教师的姿势都应表现得精神饱满。在目前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关身势语言有下列“八忌”需要我们克服。所谓“八忌”,即一忌手插口袋、二忌双足交叉、三忌身体过分前倾、四忌肘倚讲台、五忌频繁走动、六忌足尖着地、七忌身体摇晃、八忌两眼望天花板。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易出现的不当体态语言,需要每位教师在平时多加注意,尽量避免这种不恰当体态语言的出现。
4、手势语言
手势语具有“形象鲜明、醒目和动作大”的特点,它在课堂教学中是辅助教师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有力方式。教师的手势语言主要是通过手掌、手指、拳头、手臂以及手与其他官能和部位的配合运用来完成的。教师常用的手势语言主要有三种:第一,情感型手势。如赞许用大拇指,鼓掌表示欢迎或鼓励,在适当场合轻拍学生肩部表示对学生的信任与关怀。第二,模拟型手势。教师可用手势模拟出事物的形状和大小,以加深学生的印象。第三,指示型手势。可用手指指向板书、教具、试验等,以引起学生对他们的注意和感知。教师在运用手语时应注意手势与表达内容的有机结合,一定要做到大方、潇洒、稳健、自如,要轻松自然,不要给人以做作的感觉。例如:抬手动作包括单手上抬、双手上抬。单手上抬一般代表“起立”或“要求做某事”。双手上抬一般也代表“起立”,但使用更庄严、正式。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常使用“单食指指点学生起立”,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命令、强制之感,容易导致学生的关系疏远。而使用单、双手上抬表起立则更显示出教师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从中让学生体会出教师的坦率与真诚,再加上亲切的微笑,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更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又如:鼓掌一般代表着教师的赞许、欢迎之情,是课堂中学生有了出众的表现,教师给予学生的较高奖赏。在鼓掌中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赞赏,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但对学生进行鼓掌次数不宜过频,过频使用会使学生产生轻易就能得到的感觉,而不利于学生付出更大的努力。教师在用掌声对学生表示赞扬、欢迎之外,还应注意另一种情况,即学生在付出很大努力力后仍未取得满意的成绩时,教师也要及时地使用掌声对学生的努力予以肯定,号召全班同学学习其努力精神。因为,评价应注意其实效性,而且,小学生的意志力较差,情绪不易控制,一次经过很大的努力后的失败如未得到及时的安慰、鼓励,会给儿童的心理抹上一层阴影,而老师和同学的掌声会给他一种动力,使他感到付出努力的价值,重塑信心。在某些特殊学科中,鼓掌也有其特殊作用。如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经常使用击掌打节来渲染课堂气氛。儿童的模仿性很强,但克制力、注意力不够,老师采用边唱边击掌形式,可以使学生在较强的节奏感中掌握乐曲,融入情感。此外,教师要注意手势的文明,背手、双臂交叉于胸前、用手指直指学生的鼻子、讽刺性地鼓倒掌、宣怒地拍桌子等消极性的体态语言都应该尽量避免。
5、头势语言
通过头部运动可以表达特定的含义,一般分为点头、侧头和摇头三种:第一,点头。这是一种表示肯定意义的体态语言,教师可以此来表示对学生的称赞或同意。第二,侧头。通常表示“感兴趣”或“怀疑”的意思。教师侧头并配以微笑的表情可表示对学生的谈话感兴趣,用侧头和皱眉等表示疑惑的表情可表达怀疑的含义,这可以委婉地表达出对学生的否定。第三,摇头。其基本含义是“不”,教师应慎用这一体态语言。如果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摇头应坚决有力,而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评价时则不宜幅度过大,以免造成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伤害。
6、空间语言
心理学和近体学研究表明,人际距离是人际关系亲疏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人们之间的关系与人在空间位置上保持的距离有着一定联系。爱德华·蒂·霍尔教授在其研究中把人际距离分为四个区域:亲密区、个人区、社交区和公共区,随着人际关系的逐步疏远,一般可接受的人际距离由50厘米以内、50~125厘米、125~350厘米、350~750厘米递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可在个人区和公共区域内与学生接触。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中也可不断变换空间位置。例如,为了造成正式、严肃的课堂气氛,教师可站在离学生较远的讲台上,以树立起教师的威信;为了提醒那些课堂上的“捣蛋鬼”,教师则可以走近他们,以引起他们的心理防御;而对于那些较好的学生教师有时也可出现在他们身边,以示对他们的关心和器重。走动是教师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如果一个教师一节课只是一种姿势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课堂就会显得单调而沉闷。相反,教师适时地在学生面前走动,而又没有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动作,课堂就会变得有生气,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注意。教师在课堂上的走动大体有两种:一种是教师在讲课时适当地在讲台周围走动;另一种是在学生做作业、讨论、实验时,教师在学生中间走动。从讲台上下来走到学生中间,这种空间距离的缩小,带给学生的直接影响是与学生心理上的接近。因此,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可以密切师生关系,加强课堂上师生间的感情交流。同时,在走动中教师可进行个别辅导,解答疑难,了解情况,检查和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课堂上走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走动要有控制,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为了做到这一点,一是控制走动的次数,不能一节课不停地走;二要控制走动的速度,身体突然地运动或停止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是缓慢地、轻轻地走动,而不是快速地、脚步很重地走动;三是走动时的姿势要自然大方,不做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动作。(2)走动或停留的位置要方便教学,当组织学生进行问答练习时,以在讲台周围走动为宜。在学生中间边讲边走动时,不要停留在教室的后端,因为这样对学生来说教师的声音是从后面传来的,对学生听课有一定的心理影响。(3)教师的走动时间要符合学生的心理。一般说来,学生在做练习或答试卷的时候,不喜欢教师在他们中间走来走去,更不喜欢老师在自己的身后或身边停下来。因为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需要进行紧张的思维活动。而教师的走动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一旦在他们的身边停下来,又往往会造成他们情绪紧张,破坏他们的正常思维过程。如果你要观察整个考场的情况,最好走到教室的后边,这样你能看到整个教室,而学生却看不到你。(4)教师在学生中间走动进行个别辅导,解答疑难的时候,要注意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所有的学生给予同样的热情。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个问题,只把精力放在少数人身上,那么大多数学生就会认为“老师不喜欢我们,老师对我们不寄予希望”,就会伤害多数人的积极性。但有一点需注意的,当学生在碰到智力难题时,教师不应长时间地靠近他们,此时教师所具有的权威性往往使学生产生拘束、压迫感,进而使他们难以尽快地摆脱面前的困境。
7、仪表语言
仪表,就是人的外表,主要包括一个人的相貌、衣着、发式、装饰等,同时还与人的风度即人的性格、气质、品质、文化修养等有着密切关系。“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仪表是自身综合素质与个性情感的外在表现,是外表和内涵的统一,它对学生有较强的示范作用。教学中教师的仪表要整洁大方、庄重典雅,给学生以朴素自然之美。过于花俏的打扮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视觉疲劳,使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所以教师不要过分追求衣着的华丽和装饰的新奇,穿着打扮应该符合年龄、性别、性格、气质、体态等特点,力求做到活泼而不失庄重、清新而不失淡雅、时尚而不张扬、简约而不奢华。总之,令学生感到既满意又容易接受的仪表,就是最得体、最优美的打扮。风度上教师应当尽量做到:稳健、大方、优雅、亲切、正直,既要有学者的风范又要有师长的气质,给学生以信赖和爱戴感。
四、课堂教学中教师体态语言运用的原则
从当前各类学校教师上课的实际情况来看,课堂教学中体态语言的运用普遍存在着个人习惯性和随意性,多处于自然形态,问题较多,直接影响到信息的传递效果。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类型的弊病:一是乱。即体态语言的使用混乱。课堂上常常出现一些对有声语言没有辅助作用、不包含“有语义信息”的人体语言。比如,有的教师讲课时,爱习惯性地在讲台上来回走动,这只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讲课时还习惯地将两眼望着天花板,或者一边讲一边眺望窗外,造成学生精力不集中等。这些体态语言不仅无助于有声语言的表达,相反对信息的传递起着阻碍作用。二是滥。有些教师使用体态语言过于频繁,手势、动作太多,给人以手舞足蹈、眼花缭乱之感,不利于学生的思索与信息的反馈。三是俗。即体态语言的设计和使用粗俗,缺乏高雅沉稳之感,难登大雅之堂。根据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以及体态语言自身的特点和性质,教师在课堂中要能正确运用体态语言,发挥体态语言的积极作用,就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原则性要求:
1、辅助性原则
教师的体态语言虽然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不能完全取代言语行为而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否则,便如聋哑学校的教师给学生上课一样,比比划划,有许多麻烦与不便,那样又给人以过犹不及的感觉了。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虽然它也能在特定情境下独立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但其作用的发挥更主要的是体现在与言语行为的配合上,千万不能以体态语言代替口头语言来进行“哑巴课”的教学。
2、准确性原则
准确,是体态语言的“生命”。如果体态语言失去了准确性,便没有了任何交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准确性原则来运用体态语言。这一原则有三方面要求:首先,表露情感应准确。对某个学生的进步满怀喜爱,脸上却冷若冰霜;对某个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却喜笑颜开,这都属于对体态语言运用的严重失误。其次,象征性动作应准确。如翘起大拇指表示赞扬,点点头表示对学生肯定或应允,这些象征性体态语言的意义都是固定的,是约定俗成的,是大家都可以理解、明白其含义的。如果翘起除拇指外的其它某个手指表示赞扬,摇摇头表示肯定,那么学生会如坠五里云雾之中,不知师之所意。再次,运用说明性体态语言说明事物时应准确。教师在运用体态语言进行辅助说明时,一定要恰当、贴切。恰当、贴切的体态语言能使学生更容易地接受教师所要传输的信息。反之,如果说明不确切,则会把学生的认识引向一个错误的方向。
3、共意性原则
教师运用体态语言也是为了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理解与接收。如果教师运用的体态语言学生不能理解,或者师生双方对同一体态语言有不同的理解,这都将有碍于课堂中信息的传输。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应当遵循师生共意性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体态语言必须是师生双方都能接受、领会、掌握并合理运用的,必须是符合本民族或本地区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的.当然,教师在教学上可以有自己的独特方式和风格,也可以有自己的“特殊规定”,但这些也首先须与学生达成默契,方才有效。
4、和谐性原则
体态语言只有和谐、协调,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才能发挥其最佳效果.为此,教师在选用体态语言时,应当注意与特定的课堂气氛、具体的教学情境、不同的教学对象相协调,否则,教师的体态语言就可能是画蛇添足,大煞风景。如全班同学都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教师不可在讲台上来回走动,冷眼相看;在很热烈、愉快的课堂讨论中,教师不可突然拉下脸来严厉训斥某个做小动作的学生。此外,教师在同时运用多种体态语言时,必须注意最佳组合,注意和谐一致,那种拖泥带水、画蛇添足之举往往只能让人感到费解或可笑。
5、灵活性原则
教师体态语言既有约定俗成的一面,又有灵活变化的一面。所以教师在运用体态语言时还应遵循另一原则--灵活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是教师教育机智、教学灵感的体现。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选择不同的体态语言;不同性格、性别、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应选择不同的体态语言;不同的教学时机,应选择不同的体态语言;不同的教育教学情境,应选择不同的体态语言。这些都是灵活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如果违背了这些要求,体态语言不但不能发挥积极的效应,反而会给教育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五、教师体态语言的训练与养成
俗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体态语言的训练与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体态语言对于教师工作的重要意义,要求广大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训练自己的体态语言,不断提高自己的体态语言修养水平,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掌握丰富的体态语言词汇
身体动作,人人会做;面部表情,人人都有。但是人人会做的动作和人人都有的表情与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的体态语并不完全相同。因此,作为教师必须熟练掌握丰富的体态语言词汇。那么应该如何掌握丰富的体态语言词汇呢?我认为大概有两种方法,首先应该在生活中注重观察、注重体会、注重积累。其次就是阅读有关描述人类体态语言方面的书籍,从他人的研究成果中丰富自己的体态语言词汇。
2、在实践中提高体态语言表达能力
掌握丰富的体态语言词汇,是为了在教学中运用,而熟练的运用依赖于反复的练习。只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刻苦训练,才能使体态语言表达能力有扎扎实实的提高。这也就是俗语所云: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真诚亲切的目光、自然大方的微笑需要训练,而恰当的手势、优雅的举止、标准的动作、协调的姿态、丰富的表情这些体态的方方面面,无不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洒下辛勤的汗水才能获得。
3、加强各方面的素质修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的外在的体态语言反映着人的内在的道德、文化、气质等多方面的素养。因此,提高体态语言修养水平还必须加强其他方面的修养,使体态语言的发展具有雄厚的基础,丰富的底蕴。首先要加强道德修养。加里宁曾说:教师仿佛每天都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敏感、善于窥测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眼睛,在不断地盯着他。因此,教师必须加强道德修养,拥有一颗善良、正直、美好的心灵,这种心灵才能外化于教师的行为,才能得到学生们的信任与爱戴。其次要加强知识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底蕴、系统的教育理论,三者合一才构成了教师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具备这三方面的丰富的知识修养,教师在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气质动人;才能举止得体,气度儒雅。相反,若学识浅薄,课堂上必然捉襟见肘,疲于应付,反映到体态语言上,也常常是抓耳挠腮、手足无措、眼神空洞。最后还要加强美学修养。马克思曾说过:“社会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教师应当加强美学修养,确立高雅的审美情趣,力求美的心灵和美的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的和谐统一,从而引发学生积极而愉快的情绪体验,并使学生产生敬爱和模仿的心里倾向。从而有利于他们逐渐形成教育所期望的良好的心里品质。审美趣味低下的教师,反映到体态语言上,必然是举止猥琐、鄙俗的,这也很难产生良好的教育效应。
教学工作,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而如果离开非言语表达艺术,教师的教学艺术就很难达到完完美的境界。教师的体态语的正确运用,要做到清晰而不乱,适度而不过,高雅而不矫,自然而不拙,这不是短时间能领悟并掌握的,需要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用心感悟、反复实践后方能习得的。体态语言是一种爱的表达,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善于使用这种语言,可以使师生的心灵与心灵之间架起又一座沟通的桥梁。
此 时 无 声 胜 有 声
——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运用
青铜峡市三中 王 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