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如何撰写教研论文
教师如何撰写教研论文
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每位教师都应积极投身于教育的研究和探索,以推动教育的健康发展和质量的提高,适应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搞好教育科研,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探索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促进教学改革,达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师的教育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如何将这种创造性劳动的成果使全社会均能受益呢?结合教育实际开展教育科研,撰写教研论文无疑是一种很重要的途径。撰写教研论文就是把教育、教学系统中累积的经验、方法与成果科学化、系统化地显现出来,交流出去,得到社会的认可。撰写教学论文有助于端正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一个优秀的中学教师应该具备教育科研的能力。因此,开展教育科研是教师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进行学术交流的需要。下面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教师应当怎样撰写教学论文。
总的讲,撰写教学论文,不外乎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二是怎样写。
一、选题
主题直接关系到作品的命运。选题必须有交流价值及实用价值。必须坚持客观性、现实性、可行性、创新性等原则。中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写作主题
各学科教学领域通常有六类写作主题。从学科分类角度可以归纳为四类:
1、学科教学论(如教学理论、原则、方法与媒体等)、2、学科课程论(如课程教材、课程改革等)、3、学科学习论(如学科学习的特点、途径、复习指导等)、4、学科教学测量与评价(如命题、考试等)。
1—3类理论性与研究性较强,4—6类实践性与可操作性较强,适合教研组和教师个人写作,是选题的重点目标。
(二)怎样选题
具有一定教学经验、有写作动机的教师,开始选题宜从两方面入手。
1、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和积累主题。(1)在备课中发现主题
备课,特别是集体备课,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设计教学方法与步骤。通过倾听大家的见解,思索别人的做法,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材中某个内容的教学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在备课的过程中发掘了主题。
(2)在课堂教学中发现主题
课堂教学系统中有教师、学生、教学媒体等要素。系统中的师生不仅有知识的传递,更有情感的交流,平时可抓住一个或几个要素来分析。譬如教师授课思路与教材思路不一致,是否阻碍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结构的构建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3)在学生的提问和作业中发现主题
学生的提问和作业中的问题,往往是教学中的疑点、难点,是学生认识的误区,这些误区恰恰是论文的题材。
(4)在考试中发现主题
对一些考试如期末考试、会考、高考等答错题进行统计分析,归纳错误原因,提出教学对策,便得主题。
此外还可在第二课堂科技活动与实验教学中挖掘主题,既可是心得体会,也可为经验总结。
2、在广泛学习研究中发现与积累主题。(1)博览群书,储存资料
人的一生应该是奋斗的一生,学习的一生。广泛阅读专业杂志,博览群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研究课题的过程。在广泛涉猎各种书籍的过程中,适当研究一点自然辩证法、“新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都能为写作奠定基础。中学教师要写出有价值的论文,必须认真积累素材,储存资料。积累资料的办法主要有:
①摘录:平时读的好文章、好题材、甚至包括某些“警句”都是摘录的内容: ②剪报并建立索引;
③订购资料:自己平时订购的教学杂志、报纸要注意装订成册,以备必要时查找; ④做笔记:学生是教师进行创作的素材源泉。平时教学中要注意记下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记下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记下批改作业中学生的突出问题——优秀解题方法、错解法,有些错误解法错得恰到好处,有利于错解析因。另外,记下自己对某一个问题的新认识,因为写教学论文也需要一定的灵感,有时忽然有了一个新认识、新发现,若不及时记下来,时间一长就会遗忘。古人云:“积学如储宝”。资料积累多了,材料也显得丰富了,就会下笔如有神。
(2)捕捉信息,瞄准方向
初学写作者期盼手稿变成铅字的心情一般都特别迫切,但有时“欲速则不达”。决定手稿变成铅字的因素主要有三:一是作者所写论文的质量,这是关键;二是所写论文是否具有新意;三是是否符合刊物的编辑宗旨。那么怎样才能使手稿变成铅字呢?
①常看栏目,寻找线索
每种刊物都有许多符合实际、内容丰富多彩的栏目,每个栏目有许多方面,每个方面又可以派生出许多小议题,认真研究栏目,可以找准写作方向,找到选题的方法和途径。
②注意发现各报刊杂志所开辟的新栏目。一般说来,各报刊杂志开辟较早的栏目稿源都较丰富,初学写作者想“挤”上去虽不是高不可攀,但是确有一定难度。而新栏目则恰恰相反:一是处于起步阶段;二是稿源窄。注意抓住这一信息是可以提高投稿命中率的。
③注意了解有关报纸、杂志的征稿简则。了解征稿简则,有助于掌握写作目的,控制文章的长短、文体及投稿的方向。只有了解征稿简则,才能使作者的写作方向明确,针对性强,投稿时有的放矢。
④注意阅读有关的报纸杂志。
阅读过程中需做到认真思考,仔细咀嚼。有些主题有很多人写,则只能借鉴;有些问题写得不够完善,则可以写出自己新的见解。只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写出新的见解,即成文章。且不会出现步人后尘,人云亦云,缺乏创新的现象。
(3)联系实际,扬长避短
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和经历都是有差异的。有的人擅长解题,则可以多写一点辅导性文章;有的人擅长理论研究、教法研究,则可以多写一点理论探讨及教法探讨方面的文章;有的人擅长实验改进,则可以多写一点关于实验改进方面的文章。总之,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扬长避短,不断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推陈出新。在撰写教学论文的过程中,既要有一种钻研精神,又要有一种敢写敢说的精神。写前人所未写,发前人所未发。即使是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及新的高度去进行分析,也能写出具有创造性的文章。
(4)坚持实践,不懈探索
实践出真知。教师的教学、教研实践是一项长期而又十分有意义的活动。撰写教学论文同样离不开实践。这里的实践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有意识的教学、教研实践活动。论文是教学实践和研究实践的结果,而不是闭门造车的空中楼阁。如撰写实验改进方面的文章,作者必须走进实验室,亲自动手实验,从诸多实验方案中选出操作方便、现象鲜明、安全系数大的实验方案。二是在此基础上的行文实践。一方面要将自己的“闪光点”反映在文章之中,另一方面要注意言简意明,文笔流畅,脱颖而出的研究成果常常是坚持不懈探索的结果。
(5)抓住“热”点,有感即发
高考、学科知识竞赛、教学方法的探究等都是值得研究的热点问题。如:每年的高考试题一公开,众多作者争相撰文,或进行“统计分析”、或进行“高考评述”、或进行“试题精解”等创作。高考年年有,文章时时新。此类文章前能总结经验,后能启发来者。
撰写“热”点方面的文章,要体现“短、平、快”的特点,走在时间的前面,有感即发。作者的超前意识和快创作行动也是提高投稿命中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6)考虑兴趣,发挥专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有兴趣的主题能激发研究者的激情,较易出成果。不过,选题也不能单从兴趣出发,因为在成年教师的心理因素中,与意志相伴的志趣比兴趣更能有力地影响智力活动,其中包括教学研究和论文写作。
另外,还值得注意的是,人的兴趣指向与专长并不能划等号。犹如篮球运动员自然对篮球运动感兴趣,但对篮球运动感兴趣的人却未必有打篮球的专长。所以我们在选题时,既要考虑兴趣,但更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专长。
(7)论题适中,便于挖掘
论题大小适中是就课题涉及范围而言的。已故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说过:“论文的范围不宜过大”。作者选题时,要以适合自己写作为宜。
怎样才能选题大小适合呢?一要能认识自己的教学专长和写作能力,二要学会在大论题的基础上一步步地缩小论题范围。例如:学习教学研究→计算习题教学研究→综合计算习题教学研究→……
将较大的论题经过适当次数的从总体到部分的缩小,或逻辑缩小(缩小论题外延),已能得到适合作者撰写的论文的论题,或已构成论文的题目了。对这样目标较为集中,便于倾心一役,从而有较深的挖掘,在小题上出大作。
(8)选好角度,推陈出新
选好角度是个看问题的立足点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说的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或者说只有善于从各个角度去看同一事物,才能得到全面而又深刻的认识。论文选题有时象摄影取景,需要有好的视角,角度选得好,易产生新意。
(9)了解行情,注视动态
了解行情,注视动态,对选题十分重要。美国一家钢铁厂里有一位化学家,选择了一项技改项目作为研究课题,花了不少时间,并耗资一万美元。到研究成功时,一位图书管理员告诉他,有人早已研究成功,有一份德国早年资料,只要花5美元就可以买到这份资料。为使选题符合中学教学实际和教研发展需要,就必须全面、清楚地了解本学科的教学行情,注视相关方面的教研动态。从而摸清自己研究的课题(或写作论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的进展、取得的成果、研究的盲点等)。这主要靠阅读有关文献资料,从而发现自己研究的创新程度。
(三)推荐主题
笔者认为,下列十六个方面都是教师可以深入研究的主题。
1、素质教育研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大政,也是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主导。中学教师应从社会变革、教育进步、经济发展和国家昌盛的大局出发,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改经验,更新观念,转变思想,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模式,以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当前更应着重进行本学科内如何进行素质教育的研究,这里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等和中学模块研究。
2、教材研究。教材的种类丰富多彩,更新的程度也大大加快,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注意学生实际和地方差异,加强对教材的整合研究,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精心设计最优化的教学过程,把知识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并注意信息反馈。
3、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统一起来,努力改变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要着重教会方法,教会思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
4、教育理论研究。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自己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提高教学研究的自觉性,减少就事论事的简单的经验总结,实现由理论→实践→理论的升华。
5、实验研究。实验研究要以学科实验为突破口,运用模型、图表和多媒体等,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6、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中学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都要求,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觉能力。观察是入门,实验是手段,思维是核心,而自学是方式。特别应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收集、选择、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生存能力”。
7、知识结构研究。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有关原理指导下,注意教学中知识结构和知识系统,把教学过程转化为信息变换过程,并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估。
8、学科交叉研究。截取学科中的某些横面,并尽可能与其他相关学科作交叉,将有可能产生新课题。比如,化学与数学结合、化学与生物结合、数学与物理结合、解题与心理学结合等。
9、学科与社会的研究。学科与社会的联系是广泛的,如化学与天文、地理、生物、军事、医药、卫生、环境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密切相关。就是说在整个社会这个大背景下,进行中学化学教学研究,必然能探索出新的成果。
10、学科考试研究。学科考试研究,大的方面包括考试的内容、方法、模式、命题趋势等的研究,小的方面有考点、热点、难点、试题的特点、试卷的结构、解题方法、区分度、效度,试题与教材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
11、学生心理研究。从分析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着手,注重学生积极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并注意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发展个性特长密切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12、学科竞赛研究。我国多次组队参加国际数、理、化奥林匹克竞赛,均获得了奖牌。学科竞赛虽在我国的中学教学中呈现出良好的运作状态,但学科竞赛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如竞赛的功能、竞赛的组织形式、教材建设、竞赛试题的特征、资优学生的培养、学科竞赛与学科教学的关系、我国学科竞赛与国际学科竞赛如何接轨等问题。
13、国外中学教育的研究。对国外中学教育现状、教材特点、课时安排、实验教学、学科竞赛、课外活动、成绩考核等进行比较研究,吸取其有益于我们中学教育的成份。
14、科学方法的运用研究。例如教育学生如何发现问题,预测、观察、实验、记录、分类、图表化、推论、形成模型、设立假设和验证假设等。
15、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方面的研究。促使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密切配合,共同发挥作用。
16、史料研究。通过对学科史、教育史的研究,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四)选题策略
成功选题对于写好教研论文是至关重要的,教学论文的选题的方法、途径、角度是相当多的,处于起步阶段的老师,还应多阅读他人论文,从别人那里得到启迪,抓住自己感兴趣、有基础的问题作进一步研究,逐步形成适合自己写作的论题,选题上的这种借“他山之石”,“攻我之玉”的方法常采用,且易奏效。总的来讲,应善于抓住下面三点:
一是热点选题。针对当前教学研究与改革热点选题。这些热点也反映在期刊杂志上,如学科素质教育,学科科技活动、课程改革(必修、选修与活动课)、能力培养等等。
二是特点选题。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知识经验选题。如擅长教学理论探讨和研究的,可多选教学理论方面的主题;专于实验的,可多选实验方面的主题;对学科史兴趣大的,可多选有关科学史的主题。
三是小点选题。选题宜小不宜大,小题可大作。比如“学科习题教学”,题目之大,教法之多,题型之广,思路之宽,一篇论文难以写好,若改为“某一类型题的错解例析”则易于写作。
二、查找资料
查找资料,搜集与主题相关的材料。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网络搜索,在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今天,各种网站上丰富的文献资料,为我们查找资料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利用网络迅速地进行文献查找。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缺点也十分明显,良莠不分,知识准确性、系统性不强。二是查阅相关专著和学科教育类期刊,查刊期可采用由近及远方法,先查近年期刊,再查远年期刊,有时为了寻找灵感,也可查相近学科的同类性质的期刊。这需要一定的条件,查找的难度较大,但可以学习到系统准确的知识。三是条件允许的还可以直接向专家请教。
三、认真写作
写作就是在选定主题后,围绕论题立论,运用论据,得到结论。写作方法与技巧是长期实践的结晶,因人而异,但教学教研论文有自身的形式和要求。
1、论文的结构形式: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邮编、摘要、正文、注释、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可根据情况有所取舍、文章的具体格式可参看近年教学杂志。
题目——文章的标签。同一主题可以有多个题目,题目既要与别人不重复,又要新颖,这样方能打动编读者心扉,论文稿一般要经过筛选、初审、复审、主审几关。筛选时,发现题目无新意或与本刊重复,文稿就会石沉大海,因而题目新颖性很重要。如将题目《试论化学教材插图》改为《化学教材插图面面观》顿觉新意多了。所以,人靠衣装,佛靠金装,题靠新装。
正文分开头(文章论点和目的)、中间(论证分析)和结尾(结论)。中间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可分多个小标题来分析论证,以求突出重点。
2、论文的一般要求
6(1)立意高、新。所谓高即理论水准高,认识程度深,如化学课堂教学程序是展示实物或做实验,观察现象、记录,分析得出结论。这实际是科学方法论的雏形。写文章若从科学方法论角度立论,“程度”立意就高。新则为意新,观念新,方法新,语不惊人誓不休。
(2)推广参考价值。对别人的研究或实践具有借鉴指导作用。
(3)抓住重点。范例典型,语言精炼,论证严谨。常用列小标题的方法突出文章重点。(4)首尾呼应,层次段落分明,结构和谐、优美。(5)字、文、图表、符号、标题序号等要规范。3、论文的修改
一篇文章的诞生,需精心策划,反复修改。在文章不太成熟的情况下,不要急于投稿。因为作者面对的是全国众多的专家、学者、老师和学生。作者心里要装着读者,本着对自己负责,对读者负责的精神将所写文稿反复修改。一篇优秀的文章应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创造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将手稿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修改,即能摆脱当时的思维定势,使文稿越改越好。修改的过程中,首先应考虑文章的科学性,即保证文章不出科学性错误;然后考虑文章的逻辑性,从整体到局部都得确保文章的逻辑性强。此外,在修改过程中还可参阅有关的文章和书籍,借用部分别人成熟的观点,但需注明出处,以防有抄袭之嫌,修改时包括字、词、句、标点符号都得考虑清楚。
四、巧妙投稿
投稿就像推销自己的产品一样,应做到“投其所好,门当户对”,即投符合期刊栏目的文章,若不符合,再好的文章也难以录用。这要常读各学科的有关期刊,明了各期刊的栏目,常刊登哪些文章,最好将近几年期刊各栏目及栏目文章数,所占比率进行统计分析,进而获得你期待的结论,为投稿提供指南。投稿时根据报刊的要求,或用A4纸打印,或通过发电子邮件。字数最好不超过两个版面,一般教学刊物要求最多不超过3000字,尤其喜欢1000字左右的文章。
撰写教研论文,到发表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的过程,要有不怕碰壁,敢于大胆尝试的思想准备。中学教师要多读期刊和专著,了解教研动态,激发写作动机和灵感,提高自己理论素养,多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论文的选题思路;多写心得总结、积极投稿,做到“三多”(多读、多想、多写),就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总之,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努力去挖掘基础教育各学科的宝藏,并通过筛选、琢磨,使其成为艺术品,然后将它们奉献给基础教育事业,为促进中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最大程度提高教学质量作出贡献。
第二篇:中学老师如何撰写教研论文1
中学老师如何撰写教研论文1——以永嘉县名师工作室论文为例
一、教研论文的意义
教师有两种:一是“用教材教”;二是“教教材”。前者是研究型老师,后者是“教书匠”式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当然欢迎的是“用教材教”的老师。谁都不愿意面对一个教案十多年不变的教书匠。就以语文教学为例,很显然,做一个“用教材教”的研究型语文老师,是在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对中小学语文老师提出的一项重要的专业素质培养目标。是对广大语文老师,尤其是中青年老师的一种期待。其它学科也是这样。著名的语文学家曾祥芹80年代,针对语文老师的科研能力状况,曾呼吁:“我们完全有理由向语文教师提出这样的口号──走教师学者化的道路!” 拒绝做“教书匠”,走教师学者化的道路,就涉及到咱们语文老师如何得心应手地将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中所获得的成果展示给人们。要想将自己的教学教研成果与别人分享,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撰写教研论文。对于语文学科是这样,对于其它学科也是一样。因而,培养和提高中学老师的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就十分必要。这是从教研上来说的,世俗的层面上,写教研论文还关涉到评职称。所以,这种素养对于大家来说就有十分迫切的现实需要。
一谈到论文,大家可能就觉得离自己很远,似乎就很高深,其实不然。本质上讲,论文就是一篇议论文。我们从初中开始就教学生写议论文。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运用种种论证方法等等。其实,无论多高深的论文,都得遵从这个基本的流程。只不过涉及到的问题要复杂一些,篇幅相应的也就要大一些。
什么是教研论文呢?
所谓教研论文就是发表教学实践和研究成果的文章,属于学术论文的一种,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实践性的特点。针对中学教学的特点,安徽省特级教师张斗和指出:广义的教研论文,大致包括六个方面:
1.教学改革和实验的论文; 2.教学理论的介绍文章; 3.教材研究和分析;
4.教学心得、体会的经验的总结; 5.教案和教学设计; 6.习题分析和研究。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写的层面还是非常丰富的。无论教什么,这些层面几乎跟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有关。而无论撰写哪种论文,它既是一个逻辑演绎过程,又是一个将思考进行条理化的过程,更是一个教师对研究对象认识深化的过程。教师学者化,撰写论文是一个无法绕过的途径。一个教师想在业务上不断提高自己,撰写教研论文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从阅读大家的论文来看,一些老师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已经非常深刻,见解也非常独到,让我大开眼界。我想,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的老师,在自己教学中面对具体问题一定会游刃有余。所以,撰写教研论文,对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毫无疑问非常有好处。
鼓励一线教师撰写教研论文,走教师学者化道路。首先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撰写教研论文的意义。在我看来,撰写教研论文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研论文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纯
有些老师可能有这样的经验,一谈到写论文便头疼,视为畏途,将论文看得很神秘,觉得那是专业研究者做的事儿,是教育专家事儿。跟一线老师无关。大家都知道,实际上,很多教育专家都是从一线教学上成长起来的。成为教学专家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人家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并能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发表出来,广为人知。
我想,还没有哪位中学教学专家,是直接从对教学的纯理论研究开始的。钱理群教授,之所以退休之后,又开始从事中学教学试验,其实,在于钱老师在北大读硕士之前,已经在贵州一个中学教了十八年书。有非常丰富的中学教学经验。教学一线的老师撰写论文,其实有非常得天独厚的条件。只是,因为我们缺乏研究意识,同时,也没有尝到科研的乐趣。只知道“已然如此”,而很少追问“何以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因为惰性和惯性,就把自己弄成了一个教书匠。
加之,总是将论文看得过于神秘,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写论文的积极性。事实上,教研论文远没有那么神秘,或者高不可攀。教研论文,是一个教师对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的结果的总结;同时,也是一个教师对日常教学中的零星思考、心得体会进行完善、整理或阐释的结果。很显然,教研论文形成于有目的的系统研究之后。是一个中学教师学者化的起点。这是一个自主的过程。只有在这一过程中找到了乐趣和成就感,教研活动就会很好地延续下去。
确定选题时,如果是导师给一个题目,让你去做,往往非常难受。也很难写好。因为可研究的东西很多,我和导师感兴趣的东西不一定相同。而一个选题,如果是自己发现的,有兴趣,自然写起来就有激情,效果会完全不一样。同理,一个中学老师如果硬着头皮去撰写一个别人给的命题,如同教师对学生的命题作文,往往难以取得好的效果。除非所选题目,正好也是自己的兴趣所在。所以,西方国家学生跟着导师攻读学位,往往要充分了解导师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大家在同一个课题之下开始工作。前提是,大家都对这个有兴趣。我想,中学的名师工作室,也应该是这个道理。我读了几个名师工作室送来的论文,大家的选题大致相近,这很容易共享经验,形成研讨,也容易出成果。论文说到底是长期思考的结果,如果平时没有留意,而为了某个目的去“硬写”,自然写不好。如为了评职称去硬“编”一篇,为了应付任务去硬“抄”一篇。出于这样的动机,写出的论文,显然没有什么价值,对自己的教学没有什么帮助,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2.教研论文是提高业务能力的捷径
所谓论文,是要解决问题的。有了问题,才写论文。这就是我们通常强调的“问题意识”。现在的中学课堂上,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张口闭口都是新名词,但是一旦涉及到教学还是老一套。我告诉大家,大学更是如此。其实我们煞有介事地所谈的都是一些“伪问题”。比如,我也经常听到中学老师将“文本”这个词挂在嘴边,事实上,似乎并不太清楚到底什么是“文本”。
我告诉大家,“文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叙事学概念,与“作品”相对。简单地说,如果贴合文章作者分析,那我们就面对的就不是文本,而是作品。比如,我们以前分析《故乡》的时候,老是将“我”和作者鲁迅等同起来。而我们口头上又不停地称“文本”。这就很可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就在于一些老师将理论和教学实践脱节了,看成了两码事。对一些现象没有深究。丰富的教学经验,不能适当提纯。也就是说,对自己的知识没有一个自觉性。
一个中学老师一边教学,一边写论文的重大意义在于:撰写论文,既能提高一个教师的理论修养和思维水平,又能提高一个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两种能力的提高,能够很快把自己从教书匠的队伍中脱离出来。而对自己教学更有自觉性。所谓教学自觉性,就是不仅知道“要这么教”,而且知道“为何要这么教”。这样,撰写论文就为在日后的教学中,对一些不足之处进行有针对性改进与提高积累了经验。通过写论文,将问题明晰化,毫无疑问是一个老师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最方便的捷径。因为,写论文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一个教师认认真真地写论文了,必然会有多方面的经验积累,必然促使他去关注更多教育改革的前沿问题,必然去捕捉教改的最新信息。同时,也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去丰富自己的知识。对于任何职业来说,“自觉性”都非常重要。一个成熟的作家自然知道自己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好。一个老师自然也会知道自己哪堂课讲得成功,哪堂课教得不理想。写论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反省契机。始终葆有问题意识,始终葆有自觉性,快速提高业务就不是难事。因为对相关问题有研究,教师讲课自然也就充满了自信。这样,课想讲不好都不可能。
既然撰写教研论文有这样大的意义,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目前中学老师撰写教研论文所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二、教研论文存在的共性问题 1.选题过大
现在写教研论文的中学老师多了起来。刚开始写论文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怕自己没话说。因而往往选一个比较大的题目。这样就容易凑足字数。其实,这是个误区。目前中国学术界同样也是如此,谈的都是一些大得吓死人的话题。这是学风空疏的表现。选题过大,是指在确定论题的时候,论域也就是论述的范围过宽,题目的外延偏大。为文章所定的题目,只是某个特定的研究领域,而并非是一个具体的问题。也就是,从题目上看不出他的问题。好的论文,是一眼就可以从题目上看出作者关注的问题所在。
这样的“大题目”,举例来说,比如《试论语文素质教育》《浅论语文单元教学》等。你看,“语文素质教育”和“语文单元教学”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研究的范围。这两个题目明显都定位在一个庞大的“面”上,看不到一个具体的“问题”点。大的问题不是不能写,只是,题目的论域大,需要足够的信息做支撑,涉及的层面也很多。而论文说话得有依据,就得花足够的时间去做调查,取得数据。有些课题的研究,还需要多个人合作,需要有资金支持,需要足够的时间。一线教师因为要从事教学,时间和精力有限,很难有全面、系统研究一个较大课题的理想环境和物质条件。而勉为其难地要写这样的论文,在一个小的篇幅内,容纳下一个大的问题,自然而然就会说一些“大”而“空”的话,泛泛而谈,浮光掠影。要么顾此失彼,难以自圆其说。
所以,初次撰写教研论文,选题时还是尽量从“小”处着手。教学一线的老师,其实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取得的点滴经验和体会,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尽量做到由小到大,由浅入深,这样的论文就会对教学实际具有指导意义。以我所见,很少有大题目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与此相反,我看日本学者的论文往往谈的都是非常具体的小问题。对一个问题的研究十分精深。而且,让你觉得人家研究的切切实实是“问题”。
如高双双老师的《“笑”动全文》,姑且不说他的论述过程如何,起码,从选题意识上看,我认为是可取的。选题着眼点就很小,从《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对“笑”的描写入手,分析曹雪芹塑造人物的高明。着眼点“小”,给人以启发,也给人以收获。还有一位老师从温州地区中考试卷中的一个问题来展开思考,如《关注事物联系,体现综合价值──从2014年温州中考社会卷第22题说起》,我也觉得起码从选题上还是很有新意。而有一位老师的论文题目是《浅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我觉得“教师专业化”问题就是一个比较大而复杂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是不能“浅谈”的。如果要谈这个问题,可以再细化,谈里边的某一个方面。一篇四千字的论文,而所谈的问题又非常复杂,所以,文章里小标题很多。每个问题都很难谈出新意。2.堆砌材料
对一个问题没有深入研究的时候,很难有观点。这时候,又要强写论文,一些老师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大量堆砌材料,来凑成一篇。
堆砌材料,是指在论文写作中,对所引述材料以及所举事例,不能合理选择,堆积得过多、过杂。只见材料不见观点。这也是一般初学写论文的人所存在的共性问题。作为语文老师大家都教过学生写议论文。刚才说过,其实,议论文就是微型论文。所谓论文,最重要的是亮明观点。引述的话和所举的事例,都只是为了佐证观点。但是很多人,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引述了张三怎么说,李四怎么说,最后,我最想看的是论文作者怎么说,却没了下文。也就是独不见作者怎么说。作者的观点往往淹没在材料中,有的压根儿就没有自己的观点。
在大家送来的论文里,也有这样的情形。现象的罗列和过程的描述,成了论文的主要部分,摆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大堆散乱的材料。而教研论文的重点是在亮观点,说看法,讲知识。论文是要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去反映客观事理,以理服人,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在论证观点时,需要举例,也是简单概括,而且能够跟说理密切关联,不能似是而非,硬塞进去。典型的例子只须一两个即可。如果举例过多且无关痛痒,那么论文就难以有见地。一篇论文对人有启发的,不是引用的那些名人观点或名言警句,而是,作者对某个教研领域某个问题独到的见解,和缜密精辟的分析,还有对相关问题的完美解决。观点需要鲜明亮出来,而不是要读者从大量的事理中去寻找、概括。
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情况,时表明,作者对所关注的问题,还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停留在感觉和印象上,没有从中发现问题症结所在。也就是仓促上阵,而好的论文,观点是自然得出的。
大家的论文里有一篇名为《“体验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科学课堂中的应用》,这个题目,在我看来还是有些大。我统计了一下,全文三千字,分为三个部分,每一部分举个例子然后展开论述。举例部分用楷体,论述部分用宋体区别开来。第一部分举例用了450字,真正的论述部分只有79字。第二部分,举例1200字,论述部分只有93字;第三部分举例248字,论述200字。通过简单的统计,就可以看出,这篇论文没能处理好“述”和“论”的关系。刚才讲了,不是不能举例,关键是要合理安排篇幅。论文不是调查报告。3.缺乏分析
与堆砌材料相关的就是缺乏分析。没有观点,自然无法真正展开论述。
分析,即论文的论证过程。而一些论文缺乏论证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任何一篇论文(包括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几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自然,分析问题应当占最大比例。如果,一篇论文缺乏分析过程,或者这部分过于薄弱,那么就必然会导致论文内容空洞,底气不足,难以服人。相反,如果一篇论文能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又整体到部分,由现象到本质地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透彻的剖析,也就是对“何以如此”的问题能够说出所以然来,那么,论文的含金量就随之增加。现在学界,学风整体比较空疏,人们除了喜欢做大的题目外,也喜欢抛出一些新名词,貌似高深。这样的论文,由于不能揭示教学规律,不能触及到问题本质,所以不可能起到指导作用。
论文缺乏分析,难以说出个所以然来,作者缺少充分的积累是一个主要原因。对与教育有关的一些基本理论十分生疏,对教育方针、教育政策、教育法规学习比较少。再就是,缺少思辨性的必要训练。这个就需要适当读一些哲学和逻辑学书籍,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学会从多个角度、不同侧面看问题能力。
一篇论文缺乏分析的论文外观上就可以看出来。显见的标志就是文中标题过多。一层层的标题,动辄罗列“一二三四”。这种现象在我看到的大家的论文里,比较普遍。我们要明白的一个问题是写论文不是学生回答问题,其
一、其
二、其三。更不是领导讲话,今天讲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包含三个小问题等等。(举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的例子)。
论文是要论,要分析,而有的老师只是描述甚至抒情。如有位老师的题目是《论班主任教师如何用纯净的爱来帮助学生成长》,4600字的论文分为五个部分,除去引论,每部分不足千字。篇幅短,涉及的问题多,分析就自然难以充分。因为谈的是“爱”的问题,文章每一部分的标题分别是:爱是一种依恋;爱是一种理解;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浪漫;爱是一种责任。我觉得作者概括得很好。但是,这不是论文的语言,而且,标题之下也多是对现象的描述。也就是标题是抒情的,内容是描述的,难以见到分析说理的时候。这样就不合适。一篇名为《旁观者与参与者》的论文,我对该篇的标题不是很满意。后边再分析。但是,作者有一点我觉得比较可贵,就是近三千字的论文里,能够紧紧围绕着一个问题来谈,分析的过程十分充分。
4.观点陈旧
现在各行各业都讲创新。
创新自然是一篇论文最为重要的品质。论文要出新,就在于观点新鲜。观点陈旧,人云亦云,自然就没有吸引力。
教师应该加强对语文教育领域中的现象、问题等的探讨研究,并把探讨研究的成果反映出来。如何让自己的探究出新意,以语文为例,不外乎这样几种情况: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的语文教育理论去解决语文教育中的具体问题;或者把语文教育的实践经验上升到语文教育理论高度去把握,从而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给读者以新鲜的认识和理性的启迪。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权威,善于发现新事物,捕捉新苗头,是撰写富有创见,有新意的论文的前提。
如何做到出新意?安徽的语文特级教师张斗和提到三个“特别关注”,我觉得讲的很有道理。虽然讲的是语文学科,但是对于别的学科同样具有启发意义。
其一,关注新背景 包括新的时代背景,新的教学形势。具体表现在,新的课标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十年课改的新问题层出不穷,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无法回避。这对于老师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样的新变化、新内容、新要求,无疑为广大一线语文老师搭建了最大、最好的教学论文写作平台。
其二,关注新题材
具体表现为:1.《语文课程标准》的认识和研究;2.新教材研究,包括文本解读、资料链接、新旧教材对比研究;3.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研究;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5.不同文体教学研究;6.由教学问题引发的课题研究;7.对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研究;8.试题研究,特别是中高考试题研究。
其三,关注新信息 1.要关注教改领军人物关注这些人物,就是及时了解教改方向,了解教改前沿信息,开阔自己的视野。除了老一辈的于漪、钱梦龙等,还有一些新秀。同时,也要注意一些大学教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看法。如钱理群、福建师范大学的孙绍振、南开大学的徐江,上海师范大学的王荣生等。这些大学教授能够带来新的观点,打开新的视野。
2.关注教学刊物如《语文学习》、《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等等。关注权威刊物,可以及时了解教改动态,相应课题、话题的研究程度,刊物的用稿风格等等。
3.关注文学新思潮、新动向
这里就是强调的是阅读的重要性。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不能只读教材和教辅资料,应该博览群书,热心文史。同时,适当读一些文学作品。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开阔视野。还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跟前边所讲的相关,其实,选题不合理,也容易造成观点陈旧。也就是俗话说的“炒冷饭”。刚才举了一个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论文。另有一篇题为《让爱一路相伴──浅谈班主任爱的教育》。这样的论题,我想很难出新。因为老师对学生的爱的教育,实在是一个太老旧的话题。要谈出新意来非常困难。需要有在这个大的论题之下的别样发现。同时,大家可以意识到班主任的爱的教育问题,同样是一个大问题,大问题就难以出新意。选题角度如果小的话,就容易将即便一个比较旧的话题谈出新意。
有一篇题为《以学评教,源于生本,活于课堂》,谈的也是一个教学法的老问题。我统计了一下,全文4400字,大小标题一个13个。观点陈旧,跟缺乏分析,堆砌材料等其它问题往往共生。
所以,以我的经验,如果论题出新意,还是要选题角度新颖。有了论述对象之后,在对相关问题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认真选择一个合理且新颖的切入角度。只有,角度有新意,才能分析论证起来才有热情。如有位老师的论文题目是《例谈中学语文课堂过渡语的作用及其艺术性》。我觉得文章选题就比较小,而且角度比较新颖。仅仅谈的是在课堂上如何使用好过渡语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举例也比较恰当,很能说明问题。
第三篇:如何撰写教研论文
如何撰写教研论文
作者:冬丛夏草发布时间:2011-09-01今天,有老师在QQ群中询问撰写教研论文的有关问题,觉得有必要对“如何撰写教研论文?”这一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思考。教研论文是指围绕学科教学的某个点,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可资借鉴或值得推广的做(想)法的文章。它既可以是自己经验的总结,也可以是其他老师做法的提炼,更多的是包括自己在内的众多老师的经验荟萃,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感性与理性交融的特点。与纯理论性的教育论文相比,教研类论文的撰写相对比较容易。但是,要写出具有较高价值的论文,也绝非轻而易举的事。
“如何撰写教研论文?”由于这一问题所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虽然以前曾经写过这方面的文章,博客中也有这方面的内容,但是,大多都是就事论事,缺乏系统性。10月26日陆敏刚老师的讲座,再次督促自己对“如何撰写教研论文”这一问题的思考进行了梳理,觉得要撰写好一篇教研论文,需要从“选题”、“技能”两个方面去考虑。
一、论文的选题
许多老师常常为不知道要写些什么而苦恼,其实这是一个选题的问题。写好一篇教研论文,关键是选题。其实,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
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样也存在着解决这些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这些“问题”、“方法”和“途径”就是教研论文写作的“源泉”。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论文写作的“选题”。只有挑选那些具有新意,又有实用推广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才适合作为论文写作的课题。为此,在选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时代性
所谓时代性,就是论文的选题要“与时俱进”。在职称申报和教师荣誉称号评选时,要求提供的论文都是近3—5年的,最初有些不解,难道教研论文也有“保质期”?后来,在翻阅自己撰写的一篇教研论文后,改变了这种想法。
这篇教研论文的题目是《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2000年10月参加江苏省初中生物教学与科学素养培养专题研讨会论文评比获得一等奖,也是仅有的2篇一等奖论文之一。按理说,能够获得省一等奖的论文质量应该是比较高的,然而,10年后的今天再来看这篇论文,没有一点特别的地方,甚至有种“拿不出手”的感觉。由此感叹,撰写教研论文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只有具有时代性,教研论文才有生命活力。
新世纪之初开展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科教学提供了许多全新的研究课题,也为学科老师撰写教研论文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正是乘着课改的“东风”,本人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在关注新课改实验的同时,撰写了多篇有关新课改方面的教研论文,其中有11篇在正式刊物上发表。
课改实验已经开展了7、8个年头了,研究的内容无论是深度和广度,都是课改初期无法比拟的。因此,现在老师在写有关课改方面的论文时,如果还是停留在“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转变教学行为”等比较肤浅的内容上,就会给人一种脱离时代的感觉。为此,老师们一定要密切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现状和动向,去研究一些具有时代性的,能够解决现实教育、教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这样写出来的教研论文才具有时代性。
2、新颖性
“文贵创新”,一篇论文有无创新,直接关系到本身的价值。因此,无论是教学研究,还是论文写作,都必须求异创新。选题时,要避免与他人雷同。当然,由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是大家共同面对和关注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也往往是大同小异(这也是许多老师看了别人发表的文章后经常会有“我也是这么做(想)的”感觉的一个原因),因此,刻意回避或远离他人选题的做法也有点不太现实。但是,相同的选题可以有不同的落笔角度。选取独特的落笔角度,应该是论文撰写的一个追求。
教育、教学类杂志的作者群体十分的庞大,稿源极其丰富。据《中学生物教学》杂志社麻志文老师说,该杂志社仅中学生物学教学方面的论文,每天可以收到几十篇。在这些“堆积如山”的来稿中,题目和内容相近的肯定不少。如果你的论文了无新意,就很难引起编辑的青睐。因此,从发表的角度看,确定独一无二的落笔角度,让编辑看了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也是十分必要的。
具有新意的写点有很多,主要可以关注这么几点:
⑴新热点:某种新的教学理论、教学理念被倡导之初,广大老师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困惑,针对某种(些)困惑开展解惑的研究和探索,再将这些研究和探索的具体做法加以提炼和总结,就可能成为一篇具有新意的教研论文。当然,能够抓住新热点,并能够在别人研究之前先行一步,需要老师们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⑵交叉点:一般老师都将自己关注的视线投向自己所教的学科领域,如果能够放眼到其他领域,寻找本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甚至教育领域与其他领域的交叉之处,也许会发现更多新的写点。比如,其他学科的新思想、新方法经过消化、吸收,可以成为本学科教学和研究的手段。前几年在高级教师申报论文鉴定时,发现一篇题为《由“疯狂英语”到“活力课堂”的思考》的论文就很有新意,这篇论文
鉴定的等地为“优”。后来几经查询才知道,原来是我们华士高中王天宏老师的论文。
⑶逆向点:在倡导推行某种理念或做法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操作层面的“误区”。从反面事例进行总结、剖析阻碍这种理念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及其原因,如《新课程教学中应避免的几个误区》,应该是寻找新的写点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的老师首先要有较强的反思意识,清晰地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摸清各自的长处和不足,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就有可能成为一篇富有新意的教研论文。
3、适当性
这“适当性”三个字,是想了好长时间才写上来的。虽然不是十分的适当,可除了“适当”外,暂时还没有想到更适当的词。
所谓“适当性”,就是选题的题目要适当。如果把题目定得太大,不是无从下手,就是泛泛而谈,这也是许多老师初次写教研论文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比如,把论文题目定为《试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属于选题切口过大。因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内涵极为丰富,里面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极其广泛。对于一般的学科老师来说,把它作为一个具体的论题显然是不合适的。
一般来说,学科老师教研论文的选题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选择一些大课题中的“小问题”来进行研究。由于“小问题”的口子较小,研究起来容易将其深化、细化,写出来的论文论点更明确,内容更集中,论述更深刻,读起来让人觉得更实在。教学研究和论文选题的要求,用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宁掘一口井,不挖一条沟”。例如,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个大课题,可以进行“微格化”研究。如《精心设计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这一选题就比《试论课堂教学有效性》来得适当。当然,选题的切口要小也不是越小越好。有些问题如果太小又过于具体的话,就会缺乏普遍意义,从而失去推广和借鉴的价值。
由此可见,教研论文的选题要兼顾各种条件,既要有新意,又要有实用和推广价值。选择一个合适的教研论文课题,确实需要老师细细琢磨。
第四篇:浅谈教师如何撰写教育论文
浅谈教师如何撰写教育论文
教科研能力是现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撰写教育论文,既是教师教科研能力的一种具体的展示,又是不断提升教科研能力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然而,不可忽视的现实状况是部分中青年教师对撰写教育论文认识不够、信心不足。因此,笔者——一个多次发表文章的一线教师,想与大家谈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粗浅认识,期望本人的拙见能对朋友有一点点启发。
一、对教育论文界定的认识
论文是指系统地讨论或研究某个问题的文章。讨论或研究就是论,论者,分析问题、说明道理也。通俗一点讲,你写的文章是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并说明为什么有这样的认识,这就是论文。如果研究的问题在教育教学的范畴内就称为教育论文。
部分教师之所以不敢写论文,无非是把论文看得太神秘,太玄乎,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其实,现在教育界对论文的要求并不很高,论文的内涵被缩小了,外延被扩大了,报刊上常见的教材分析、教法研究、学法研究、解题研究、课例评点、教学一得、育人一得等等,均看成是教育教学论文。
二、撰写教育论文的意义 1.教育论文是社会共享的精神财富
论文一旦公开发表,便立即产生它的社会价值。任何读者都可以看,都可以用,都可以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与伦比的价值作用。尤其是教育报刊的发行量很大,读者往往有几万,几十万之多,因而教育论文的宣传效果和教育效果更难以估量。高质量的教育论文不仅可以永载史册,而且也是为社会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对教育事业的贡献,是对人类进步的贡献。
2.教育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改革日趋深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对许多学校而言,“科研学校”、“科研兴教”已不再停留在空喊口号的层面上,明智的学校领导人重视教科研工作,奖励教师写教育论文,其目的是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是为了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无怪乎,时下媒体报道一所先进学校时,总少不了介绍教科研情况及论文发表了多少篇。3.教育论文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21世纪的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是教科研能力。面对未来的教育,我们广大教师应该向科研型、学者型、特长型的方向发展。撰写教育论文能加速这一发展的进程。写教育论文离不开教育教学的实践,离不开学习和研究,所以说,撰写论文的过程,就是教学业务水平、理论研究水平和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就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的过程;就是从经验型“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转化的过程。4.学生是教育论文的直接受益者
目前,广大教师所写的教育论文,大多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总结,或者是对教材教法研究的成果,从实践中来,又运用到实践中去,直接得益的首先是自己所教的学生。如果论文发表在以学生为读者的报刊上,无异于对几万、几十万学生做了一次辅导。
概而言之,撰写教育论文的意义在于社会受益、学校受益、教师受益、学生受益。
三、教育论文的结构和要求
教育论文一般由题目、作者单位、姓名、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等五个部分组成。1.论文题目
题目即论文的题名,它是论文的窗口,也称论文的眼睛。题目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论文通过题目传神韵、显精神、见水平。拟定 论文题目的具体要求是:(1)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使读者看到了论文 题目,就立即知道 论文的特定内容是什么。
(2)力求简括、高度浓缩。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字,若较长,可加副标题。
(3)书写要规范。论文题目写在页首,通栏居中横写,上下各空一行。要注意:论文题目中间可加标点(或以一空格代标点),题目末尾不加标点,题目较长转行时,不要把一个完整的词分割开,力求整体美,和谐美、对称美。2.论文作者
作者单位、姓名写在论文题目下方,最好在单位后面写上邮政编码。3.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但绝大多数报刊不作要求。4.论文正文
正文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
(1)引论就是论文的开头话,或叫起始段。引论的内容是交代背景、提出论点或论题。开头话不太好写,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论文亦如此。引论要写得简洁明了、独具风格、引人入胜,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引论不宜过长,通常不超过两百字。
(2)本论是论文的主干部分。写好这部分的关键在于论证,即以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论证引论中所提出的论点。理论论据要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科学性永远占主导地位。事实论据要可靠,要有说服力。论证中要特别详细阐明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求新、求异、求实是论文学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准。如果以理论论据为主,论文的理论性就较强,可称为理论型论文,如果以事实论据为主,论文的经验性就较强,可称为经验性论文。篇幅较短的论文,其本论部分可以一气呵成,若篇幅较长,则可设大小标题。
(3)结论部分必须概括论点,突出主旨,或者提出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文字不宜过长,要特别精炼,要画龙点睛,而不可画蛇添足。5.教育论文的参考文献
如果论文中引用了他人的重要论点或有关资料,就要在最后的参考文献中注明被引用的书刊名称、期号、题名及作者姓名。这有三个作用:其一,说明有可靠的依据,增强自己所写论文的说服力;其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第三,避免有剽窃之嫌。
上述五个部分中,通常可省去内容提要和参考文献,正文中的结论亦可略去不写。一般情况下,作为论文至少要有题目,引论和本论。
四、撰写教育论文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定题选材———注重实践性和针对性
教育论文的题材从哪里来?主要来自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和作者本人的实际感受。我们身在教学第一线,天天上课,天天与学生交往,只要做写作的有心人,题材多得很。讨论或争论一个问题、听其他教师的课得到的一点启发、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对教材教法的一种见解等等都是极好的写作素材。
第二步:立意定题———注重明确性和新颖性
立意就是确定论文的中心思想,即主题。主题是作者对材料意义的一种判断,也是作者通过材料要表达的认识和对论文中所提出问题的总评价。它是论文的灵魂。主题确定了,文章的内容就要紧扣主题,突出主题,服务主题。主题确定以后定题名。
第三步:谋篇布局———注重严谨性和技巧性
这一步的任务是设计论文的结构,确定层次顺序。通俗一点讲,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构思一个总体规划或叫框架。具体操作就是列 论文提纲。教育论文的结构等同语文中议论文的结构,有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四种。最常见、最常用的是并列式。
第四步:撰写初稿———注重层次性和独特性 在准备好充分的材料,拟定好论文提纲的基础上,便可按论文格式和写作要求撰写初稿。论文正文部分的撰写前面已作了说明,这里再谈几点具体要求:(1)即事论理。教育论文毕竟属于议论文文体,议论性是最起码的要求,切忌停留在干巴巴的条文式列举中,也不可满足于教学现象的描述,要着力提升议论的层次,从理论高度阐明自己的论点。最忌论证不足而妄下结论。
(2)突出主题。写论文最重要的技巧就在于使材料更集中,主题更鲜明。初写论文者要防止文不对题或离题太远。
(3)分清层次。论文不能繁琐冗长,东扯西拉。层次分明、前后呼应、首尾一贯、逻辑严谨是论文的基本要求。
(4)见解独特。高质量论文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要求我们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思考。“矮子看戏曾何见,都是听人说短长”,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无论如何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第五步:修改定稿———注重科学性和规范性
教育论文的初稿完成后要反复检查、修改,不要急于打印成文。主要检查有无科学性错误、题目是否贴切、材料与主题是否统一、结构是否严谨、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词语是否准确、行文是否规范等等。
恕我直言,大多数老师都不太注意行文的规范。那么,行文应符合哪些规范呢?主要有:(1)结构格式规范;(2)文字表达规范;(3)标号标题规范;(4)留空转行规范;(5)符号图表规范;(6)标点使用规范。这些规范的具体要求请参阅课本。要注意,平时写教案、写计划和总结、试卷编制等均要重视行文规范。
论文完稿以后,最好请别人看看。“自古学者必有师”,多倾听他人的意见,对提高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五、写教育论文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1.调整心态,树立自信。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写作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积极的思维,更需要积极的心态。心怀厌倦,浮躁不安,何来文思泉涌,下笔有神?广大中青年教师应挖掘自己的潜力,要看到许多有利条件。现在报刊杂志种类多,稿件需求量大,各种论文评比活动也很频繁,因此发表论文的机会也就多了。当然,重在实践,贵在参与,教育论文发表并非写论文的惟一目的。
2.持之以恒,必见成效。初写论文者,很难一下子就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来,也很难一投就中,这就需要恒心。要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理论水平,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写稿和投稿的规律,不懈努力,才会有所收获。
3.加强学习,重视积累。文笔优美、句式整齐、结构严谨、见解独特的妙文佳作是靠不断地学习学出来的,是靠不停地练笔练出来的。“高山不弃杯土,故能就其大;江河不涓细流,故能成其长”。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同样要靠平时悄声无息、天长日久的学习和积累。4.忙里偷闲,苦中寻乐。自古以来,做文章就是苦差事。曹雪芹写完《石头记》后叹曰:“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然而,苦中苦,乐中乐,没有苦就没有乐。要知道,苦和乐是推动人前进的两只轮子。当一篇论文完稿后,享受到的是创造之乐、成功之乐。在这种神圣的精神追求中,我们更能体味到人生的价值,又何乐而不为呢?
第五篇:教师如何撰写教科研论文
教师如何撰写教科研论文
卢晓江
【内容提要】撰写教科研论文是培养学者型教师、促进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工作繁忙,若要撰写教科研论文,首先要挤时间,勤思考,认真教学,勇于创新。其次要积极参加业务进修,刻苦学习教育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不断积累原始材料。最后要勤动笔巧训练,敢于投稿,虚心请教,不畏失败,坚持不懈,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好论文。
【关键词】教科研论文 时间 繁忙 积累 思考 总结 投稿 成功 实践经验 理论基础 改中求新 保质保量
如今的上班族中,天天起早摸黑的,非中小学教师莫属。每天一大早,当人们还在睡梦中时,无私的园丁们已匆匆忙忙赶到学校。经过一整天的忘我劳动,他们直到天黑才疲惫地回到家中。教师每天就是这样从早到晚地备课、上课、辅导、改作、为学生排忧解难,真可谓“诲人不倦”。工作繁忙时,利用晚上或双休日时间加班加点也是常有的事。当班主任的,还得为那些不懂事的弟子日夜操劳、牵肠挂肚,真可谓“呕心沥血”。
时下,每位教师要想获得相应职称,首先必须过论文关,否则不具备申报资格。要求教师写教科研论文,本身是一种促进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然而,教师留给自己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哪还有精力去撰写非一天两天就能写得出来的研究性论文。那么教师如何在百忙之中写出理想的论文呢?下面是根据笔者多年来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点滴体会,向各位同仁谈些自己的拙见,仅供参考。
一、不为娱乐所奴役,争做时间的主人
经常听见老师们说:“我天天忙着教学,累都累死了,哪有时间去写论文。”要说忙,我也算得上是个大忙人。我曾连续多年任教高三3个班的英语课,每周15节课,还兼班主任和英语教研组长工作。1997年担任学校政教处主任后,仍然上两个班的英语课,期间还要参加浙师大本科英语函授学习,完全是超负荷工作。但是,我却坚持做到不为娱乐所奴役,争做时间的主人,每天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娱乐和休息时间。具体做法是:
1、减少娱乐活动,学会苦中寻乐。我是个兴趣广泛的人。少年时代,我喜爱各种文体活动;中学时代,我擅长田径方面的运动,曾参加过县、市级的田径运动会比赛,并屡创佳绩。从事工作后,我仍然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运动和健美锻炼,曾参加过县级集体交谊舞大赛,并获得一等奖。平时,我酷爱游泳、旅游、欣赏音乐、看电影电视、集邮和收藏。但近10年来,由于工作繁忙,我不得不忍痛割爱,减少了不少娱乐活动,有时甚至放弃一些业余爱好。有的同事说:“你不打扑克,也不搓麻将,成天只知道工作,不觉得生活太单调吗?”对这种问题,我笑而不答。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就是利用这些时间学点有用的知识,写些专业文章,以增长自己的见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何乐而不为呢?
2、利用零散时间,弥补业余爱好。由于政教处工作特别繁杂,时间很难把握,经常安不下心来备课、改作,我只得借用晚上黄金时间来完成。因此,业余爱好只能利用零散时间来弥补。如午休前和晚上临睡前看看报纸、看书学习时欣赏音乐、晚上抽空看看电视中的精彩节目等。任务重时,就只看新闻节目,这样就做到工作娱乐两不误。
3、牺牲休息时间,解决当务之急。工作期间,经常碰到一些急需完成的任务,比如学校的军训活动、校运会、文艺活动、体育比赛、各种德育工作会议、以及国防、法制、安全、综治、健康教育等活动;还有学期初工作计划、教学计划的制定,学期末工作总结、教学论文、德育论文的撰写(学校硬性规定的任务),市教育局高中英语学科试题研究组的命题任务,报社的约稿,上级论文评审前的限期完稿等等,我就得利用双休日时间去完成任务,甚至牺牲晚上时间挑灯夜战。如果搞课题研究,更得牺牲假期时间去完成研究和撰写任务。写作固然辛苦,但当你的作品发表或得奖时,自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与自豪,这点凡是笔耕者必有同感。
二、积累实践经验,打好理论基础
一个刚踏上讲台的新教师,尽管在师范院校学了不少专业知识,但当你由一个学生变为一名教师时,角色不同了,你就会感觉力不从心。其实这时的你,缺乏的不仅是实践经验,而且理论基础和教学基本功也不够扎实。根据本人从教20多年的成长经历,我觉得一个青年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方面有所作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吃透教材,认真备课,提高教学水平。这一点是我们青年教师首先必须做到的,也是今后搞好教科研工作的基础。要上好每一堂课,只有吃透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做到教与学的结合,才能达到因材施教,教有实效,学有所得,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刻苦进修,钻研业务,不断超越自我。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你会发现自己过去所学的东西远远不足。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备有一桶水。而如今的教师,不仅需要备足一桶水,更应教学生学会如何自己去取水。因此,在工作之余,我们还需继续充电,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超越自己,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符合现代化教育需要的综合型教师。
3、学习理论,深入实践,吸取他人经验。在师范院校,我们虽然学过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但这些都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没有通过教学实践是无法运用到实际当中的,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挥它的效应。刚离开大学校门走上教学岗位时,我们都会重理论而轻实践。但经过几年的教学,就会逐渐淡化理论而注重实践经验,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往往会脱离理论的指导,变启发式为注入式,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大搞题海战术。此时,我们就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思想,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新时代的人,知识本身又在不断地更新。我们必须坚持以理论指导实践,深入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平时不管是县级公开课,还是市级教研活动,我们都要抓住机会,力争去参加,多学学别人的长处,多请教经验丰富的教师,积极吸取他人的先进经验,采纳优秀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为今后的论文写作奠定理论基础。
当然,学习教育理论是十分枯燥的,平时人们大多不愿意去学那些乏味的东西。我们不如学学《水浒》中梁山好汉“逼上梁山”的做法,每学期强迫自己至少写一篇论文。为了写出一篇有理有据、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你就会被逼着去查阅有关理论文章,通过写写查查,你自然而然从中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
4、善于思考,及时总结,积累原始材料。青年教师不但要备好每一堂课,还要善于思考,及时记录教学心得,多写教学后记,对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进行总结,不断积累原始材料,以备今后撰写教学论文时,有据可查,有材可写。
三、勤动笔巧训练,获取成功乐趣
不少教师因为拿不出合格的论文,而耽误了职称的晋级。过不了论文这一关,并非客观原因,而是主观所致。若说自己工作忙,这是事实,但要挤点时间并非不可能,关键是要克服“懒”的思想。一旦你开始动笔,而又不是应付了事,你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中,并为之放弃休息,暂停娱乐活动,见缝插针,直至大功告成,才能品尝成功的乐趣。下面就我个人的写作经验提几点建议:
1、敢于投稿,不懈努力,涉足特约行列。刚开始写论文时,不要长篇大作,而要“小打小闹”。经常写些教育心得、教学体会、教材评论、教法探讨、学法指导、知识归纳、精讲精练、习作评析、片言解惑等小文章,积极向报刊、杂志出版社投稿(当然投稿要讲文德,不能同时一稿多投,但在规定时间内未接到刊用通知时,可再向其它报社投稿)。
起初,你的投稿可能会石沉大海,录用率比较低,这是很正常的,可千万别灰心,否则,半途而废,将一事无成。因此,写作投稿必须有耐心和恒心,一开始写文章就想百发百中是不太可能的。平时要多多请教一些老作者,虚心向他们取经。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你的稿件录用率会越来越高,信心也就越来越足,同时也为下一步的论文撰写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1994-1998年的五年中,我在《学英语》、《英语辅导报》、《通讯员之声》、《中学英语报》等报刊杂志上就发表了30多篇文章。
如果你文章发表多了,在中学教育界自然就有了一定的影响。于是,许多报刊杂志会纷纷来信向你约稿,并聘你为报社特约通讯员等。这时,你就有更多机会与这些报社的编辑联系,从他们那里获取更多的写作信息和编辑计划,为你撰写论文、发表文章提供了有利条件。一般来说,报社向你特约的稿件都能百分之百发表。多年来,我先后被《学英语》、《英语辅导报》、《中学英语报》等多家报社聘为特约通讯员、特约编辑和特约记者,还连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和优秀记者。
2、立意新颖,搜集资料,做好写前准备。有了“小打小闹”的基础,你的写作水平已大有提高,这时就可着手酝酿你的大作了。有的老师常说没内容可写,不知从何下笔,这说明你没开动脑筋,平时不注意搜集信息与资料,工作中干得多,想得少。其实,我们教师是最有实践经验和感受,最有素材可写的。我们平时的工作总结、教育调查、教学随笔、学习心得等都具有科研性质,都可作为写作的材料。那么如何做好写前的准备工作呢?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我们开好头,接下来的工作就能顺利进行。写论文,首先要选题。选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题目要新鲜。题目是文章内容的中心,也是促使别人去看你全文的诱饵。出的题目如果 太通俗,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就会缺乏一定的吸引力。
(2)立意要新颖。如果你取的题目与他人大同小异,就必须从一个新的角度、新的思路去写。文中要有自己的新观点、新经验,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境界,就能给人以新的感觉、新的启示,这种文章照样可以标新立异。
(3)选题要创新。一篇文章如果没有自己的创意,只重复别人的东西,这样的文章就没有多大价值,也很难获奖或发表。要创新,就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紧跟形势,把握时代的脉搏,关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动向,认真研究本学科特点,努力捕捉各方面的信息,真正写出时代的特色来。
(4)角度要缩小。有些老师的论文选题过大,涉及面广,不着边际,往往难以下笔。如“素质教育之我见”、“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等等,这样的题目要写的范围实在太大了,更何况我们自己对素质教育了解不多,又没有经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培训。范围一大,文章就要面面俱到,结果是蜻蜓点水,什么都说不透。因此,选题角度一定要小,这样,写作内容比较具体,目标相对集中,材料容易选用,写起来就能得心应手。
选题定下来了,接下来的准备工作是:
(1)多去查寻跟你的选题有关的文章,了解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及结论,如果这一成果及结论已经得到公认,就不值得再去研究,而应另辟蹊径,去开创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2)有目的去查阅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及专业著作中与自己选题有关的内容,选择一些自己写作中要用到的理论依据,便于理论联系实际,把自己的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上来写。当然理论必须经过消化,不可随意乱套、任意搬用,要使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恰如其分。
(3)平时注意搜集资料,制作资料卡,并整理归类,到写作时就可随时取用。如果要在限定时间内赶写论文,而收集的资料又不够用,就得临时到学校图书室或县市图书馆去突击查阅有关文献,以备急用。
(4)写作前要拟出提纲,以保证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一旦正式开始落笔,就要一鼓作气将文章写完,免得断断续续,影响写作思路。
近几年,凡是获得市级一等奖以上的论文,我都是经过几个月,甚至一年多时间的准备工作,才开始动笔写就的。
3、从长计议,改中求新,切莫急功近利。现在不少学校都要求每位教师在学期末上交一篇教学论文或德育论文,为了“交帐”,有些老师只花一两个晚上就完成了一篇“大作”,写作速度实在“快”。其实文章不厌百次改,许多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而非一气呵成的。一篇好的教科研论文就象一件艺术作品,不但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花相当的时间去精雕细镂,更要经过后期的反复修改,才能改中求新,才会出精品。一般来说,若不是赶时间,最好将写完的初稿先搁放一些时间,即所谓的“冷处理”,再拿出来重新审阅,你就会发现论文中的许多不足。这时你脑子清晰,思路敏捷,能从更高更远的角度来审视你的作品,对不符合主题,与中心无关的部分,该删减的删减,该换的就换,不要心疼。经过一番加工处理、修改润色,文章会比原来更精彩、更有价值。
4、步步深入,保质保量,力求精品佳作。有了第二轮的修改,你的作品已基本成形。接下来就是对文中的段落划分、各段小标题的确定、用词的精确度,标点符号的使用等等进行仔佃推敲,反复斟酌,做进一步修改。如能请语文老师或同学科老师帮你从内容、结构、文字上进行修改,则效果更佳,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如果你是向报刊杂志社投稿,文章要尽量写得短小精悍,易于发表。若是参评论文,则不但要求质量高,份量也要足。我们有些老师写的论文,或者只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具体的实例;或者只有一些事例,而缺乏理论认识,没有将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或者字数达不到要求。这样的论文一般较难获奖。多年来,我那些获得市级一等奖以上的论文,都是花了至少半个月,甚至几个月时间撰写,并经过反复修改而成的。古人云:“十年磨一剑”也正是这个道理。总而言之,一篇高质量的教科研论文,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思想性:要求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教育教学原则,能够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解决教育领域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科学性:论文内容要求观点正确,立论客观,不带随意性,不含个人偏见;选用的数据、材料、实例要准确;论证思路要严谨,论据要有说服力。
(3)先进性:论文的指导思想要明确,起点要高,理论要联系实际;既要有先进的哲学思想来指导,又要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教育方针政策来武装,整篇论文的构思应在先进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进行。
(4)客观性: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就要求论文内容实事求是,反映客观事实,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论文的结论必须依据可靠数据和足够的资料,绝不能以点代面,找一两个例子或个别资料就做出判断。
(5)创新性:创新就是提出新的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只有围绕“创新”去写,教科研论文才有其生命力。一篇好论文往往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而不重复别人的做法或观点。虽然不可能每篇论文都有新发现,至少要着重在别人没有涉及到,或他人已经研究过,但深度不够、认识不足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6)逻辑性:教科研论文要求构思严密、层次清楚、结构严谨,充分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7)可读性:教科研论文虽然带有一定的研究性,但必须具有可读性,使别人觉得你的研究成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切实可行,易于操作,值得推广和应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位教师如能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坚持不懈地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定会硕果累累。笔者坚信:每位教师都可以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开拓出一片全新的天地。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课题研究》池方浩、池哲萍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
2.《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