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一点思索

时间:2019-05-13 03:4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一点思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一点思索》。

第一篇:关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一点思索

关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一点思索

分层教学思索

作者:刘斌 文章来源:原创 点击数:709 更新时间:2008-9-26

一、分层次教学的概念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和进行教学,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有针对性地实施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不仅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选择教法、布置作业,还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考”,因材施“分”,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总体教学目标。

二、分层次教学的背景

⒈现代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个体优势,最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圆满完成学业。新课程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大众化和平民化。在新的世纪,为了推行科教兴国的战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必须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因此,让每一位学生实现各自的完满发展是国民素质整体性提高的前提。在这种历史和社会的要求下,在个人能力有大小的现实中,有必要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主体要求,实施分层次教学。

⒉大家都知道,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是导致大批数学差生的根本原因。新课程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是建立在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适合于自身的发展机会的基础上的,因此,“大众主义”教育追求的教育机会均等是以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为前提的。追求平等并不意味着不管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而提供整齐划一的课程和教学,而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只有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机会以最大程度地促进自身的发展,这样的教育才是平等的教育,才是大众主义的教育。

⒊学生的经验不同、需要和兴趣不同,因此应尊重儿童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引导其不同的探究兴趣,这样才能促进其完满的发展。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关注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反对划一的、标准化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倡导多样化的、非模式化的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学校不是加工厂,学生也不是同质化的原材料,而是有着不同的文化家庭背景、不同的认知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心理特征,不问青红皂白“一刀切”,必然会抹杀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本来进校时有着各种差别的学生,从学校毕业出来后就成了模式化的产品,这何尝不是学校教育的悲哀!在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中,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保障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分层次实施教学。

⒋传统的教学与社会需要脱节,与数学发展相背离,与实现有效的智力活动相冲突,所以“一刀切”的教学,应从现实的教学中消失。主体教学和分层将把教师从课堂的“一言堂”解放出来。课上,教师将从“传授知识”转变到“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实践模式。学生将从注重模仿转变为注重理解;从缺乏创造转变为注重创造;从热衷于过多的常规练习转变到发展基础及宽广的数学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从接受性学习向发现性学习转变。接受性学习是一种封闭性的学习,而发现性学习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过程具有开放性。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师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三、分层次教学的依据

⒈分层次教学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生对知识、对社会、对他人和对自己的理解是建立在其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学生的认知决非无中生有,而是以一定的前提为基础,这种前提就是学生的经验以及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认知结构。从宏观来讲,人都是生活在传统之中的,生活在文化和情景之中的。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一降生就带有特定的文化印记,被带入一定的生长环境。这些文化环境就给予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和前提。对学生的教育也要建立在这些经验之上。具体来说,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建构需要其原有经验的支撑,对知识的学习如果抽掉了经验的支撑,那么知识只能成为抽象观念搭建成的空壳,意义无从产生。根据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只有把知识与其经验相联系,学生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他们的认知结构才能有意义地同化和建构知识,否则只能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学生的经验不同、需要和兴趣不同,因此应尊重儿童个性化的学习权利,引导其不同的探究兴趣,这样才能促进其完满的发展。

由于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及所受教育不同,学生的智力存在着个别差异。心理学和教育学明确指出,教师必须针对个别差异,进行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一方面在教学的广度、深度、进度上要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另一方面必须考虑学生个性特点,尊重个别差异。成功教育表明每一个正常儿童,只有采用适宜的教育手段,都会获得发展,取得成功。分层次教学正是从这些理论出发,选择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开发他们的潜能,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发展,最终达到人人合格。

⒉分层次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基础教育积极推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客观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育思想要有一个大转变,要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为目标,以促进全面发展为宗旨,以育人为根本,以因材施教为方法。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科类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不解决,活动类课程就不能正常组织,“面向全体”、“促进全面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分层次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从最关键的环节上,解决“教育目标的短视性”、“教育对象的局限性”和“教育内容的片面性”,是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必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⒊分层次教学是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需要

统观《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设计有一定的弹性,一方面,教师要按照《标准》中指出的要求,保证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与一定的训练;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和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教师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要体现一定的弹性,要充分发挥创造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具体的内容安排可以是就同一问题情景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性问题,以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选择阅读;习题可以设置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探索性问题等多种层次;在安排课题学习时,所选择的课题要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在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教师可以增加一些拓宽知识的内容,但应注意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与作用,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不应该片面追求解题的难度、技巧和速度。

四、分层次教学的原则 ⒈全体性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着眼点和着力点始终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促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促使每一个人都获得成功。这本是党的教育方针的一贯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但在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长期以来未真正落实。应试教育存在这样两个面向:面向少数人和面向少数学科。教育不是以素质培养为目的而是以考试为目的,考试结果是源源不断分流出差生,最后是向社会输送大批“失败者”。分层教学正是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为每个学生发展提供平等机会,把目光从少数人转向全体,把发展作为目的,考试只是促进发展的一种手段。偏爱优等生,是绝大多数甚至全体教师容易做到的,而要做到厚爱后进生,视他们为迟开的花朵,给予精心的哺育,却往往是不少教师不易做到的。鉴于此,我们应该借鉴魏书生老师的后进生转化奇招对后进生帮心、给法、树志,勾通师生感情,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不排挤、歧视后进生。

⒉保底性原则

人与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根据不同的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并组织数学教育活动是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因此,不应该也不能够用统一目标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分层教学中,对后进生适度降低教学要求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保护自尊心,但绝不是要降低《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所谓“保底”是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最终必须保证后进生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力争毕业人人合格,不向社会输送一个“失败者”。

⒊动态性原则 心理学表明,人们成长过程既有相对的阶段性和稳定性,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显然,对学生的分层也是一个相对运动的动态过程,切不可固定化。分层是因材施教的手段,促进最优发展才是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区别不同对象、不同时期及时灵活地调控学生的分层标准、各层人数的多寡、课堂教学的结构、作业和考查的尺度、辅导与评价方法,使学生潜在水平转化成新的现有水平,使每个学生随时处于一个充满活力的积极进取的发展变化过程,达到最优化发展。

⒋主体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灌输的过程。分层教学中从对学生的要求、课堂分合教学模式、分层评价等无论怎样细化的项目和对学生的要求,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被动的接受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教师给学生明确目标与让学生选择目标,在体现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积极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教学中要先确定好三类目标,然后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实际选择自己的要求,尽量让目标趋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教法适应学生自身需要,评价因人而异,师生情感相互沟通,因此,学生心里充实,学得轻松、愉快,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五、分层次教学的目标

⒈发展A层学生的学习品质,数学特长,培养并提高他们的知识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⒉提高B层学生,使他们牢固掌握课程标准、教材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努力争取成为A层学生。

⒊帮助C层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心理教育,严格要求,热情关怀,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质量,稳步发展成为B层学生。

第二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推荐)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与反思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许孟镇初级中学 郑德宝

一、分层教学的含义

分层教学是“着眼于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所谓分层教学(同班、同年级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对同一个班内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优、中、差生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合讲分练,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学有所得,思有所进,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同步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因材施教,因人而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也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并灵活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教师应从最低点起步,分类指导,逐步推进,数学课堂做到“分合”有序,动静结合,并分层设计练习,分层设计课堂,分层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各得进步。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依据:

1、社会因素: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很多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又加之因为新城改造的缘故,很多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父母对待孩子放任自流,疏于引导,上学无用的观念导致我校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数学整体水平不够理想,但现实情况是这些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自我意识明显,同时新课标又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因此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2、学生情况: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的三个目标,即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因为每个学生的天赋、品格、智能和体能等状况不尽相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及认知的多元化等因素决定于学生发展目标的分层,因此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本着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并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的原则,有意识地将平行班进行学生分层尝试,争取学生个体进步,推动学生的全面提高。

3、心理学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数学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4、理论依据:美国教育家布鲁明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的人,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的爱好,情感,动机和注重力等,智力因素相对落后的学生同样可以取得好成绩,我国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存在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的进行教育,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因此,只要把个性指标和成绩相近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鲜明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的布置,思想情感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指导之中,表现在学生身上的,好与差,快与慢等学习特征是可以改变的,而且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有很大的改善。从而让活泼的学生主动和协地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真正实现“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使分层教学得以实现并突显成效。新课标教学目标的六个理念之三: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这些理念表明了分层教学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

三、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数学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实现全体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领域取得不同的发展与进步。当今,教学方式仍为传统的“平行分班”模式,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潜在能力、学习方法、基础知识状况、学习动机、智力水平等存在差异,其领悟教学内容的情况也就参差不齐,并且每个班里学生人数数量太大,假如教师按照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那么长此以往,对于优秀学生来说其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对于后进生来说也赶不上教师的进度,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不能实现全体学生的素质整体提高的目标。因此,实施分层教学很有必要。通过之前实行的分层教学的实验教学,我们发现被试验的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的成绩,在优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方面均提高百分之十几。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方法的试验施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实现了我们教学中一直所追求的因材施教的目标。

四、实施分层教学的措施

1、对全体学生进行分层

在新学年开始,教师可以通过摸底考试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然后通过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个性特征、心理倾向等来判断学生的可塑性,通过两者相结合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师也可以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结合学生平常的学习主动性、平时表现、智力水平、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学生分为A、B、C组。一组学生可塑性好,基础知识也扎实;B组学生可塑性中等,基础知识水平中等;C组学生可塑性差,基础知识不牢固。而且B组学生所占的比例要占整体学生的一半以上,这样可以照顾到全班学生的心理感受。分组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重新调整,这样可以使C组的学生积极向上,争取到A组或B组。一组的学生会更加努力而不至于落入其他两个组,争取实现C组逐渐消失,B组逐渐壮大的目标。

2、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

A组的学生属于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扩展一组学生的思维;B组的学生属于需要教师点拨的类型,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多提问他们,与他们进行互动,逐渐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与能力,争取向A组靠拢;C组的学生属于依赖同学及教师型。教师可以在课下多提醒他们完成相应的作业或让A,B组的学生帮助他们,使他们理解教学内容即可。

3、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

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后作业实行差异化要求。对于A组的学生,教师应该严格要求,使其在完成课本习题、做配套的参考书练习之外,总结解题方法并将同类型的题整理到一个专用笔记本上,以有助于他们进行深入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要求他们做有关数学竞赛方面的习题,提高其创新能力,扩展其思维方式。对于B组的学生,教师就没必要要求其做数学竞赛习题,而应鼓励他们对知识进行总结并思考,争取进入到A组。对于C组的学生,完成课本习题,理解教师讲授的教学内容即可,从而不断树立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4、对考试试卷进行分层

由于对学生进行分层,为了检测出各个层次的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程度,教师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水平各异的考试试卷,以切实做到评价学生的真实水平,为下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分层调整做好准备。同时,对于进步大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表扬;对于完成情况不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并辅以相应的激励措施,保护其受伤的自尊心,使学生慢慢进步。

五、总结与反思

总而言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在学习道路上的指引者,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使之趋于完善。分层教学不仅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得到提高,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方法来达到提高自己学生水平的目的。

第三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云南省马关县八寨镇浪桥中心学校 蔡治焕

摘 要:

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后,小学生毕业生全部进入了初中,在我们农村初中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加上受班级授课形式的制约,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辅导、到评价,不能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接受能力差异,大多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法进行教学,常常是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吃不好。从义务教育的性质、任务来全面考虑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从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来说,分层教学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根据我多年从教初中数学的经验,对分层教学作粗浅探索。

关键词: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问题分层 教学练习分层 教学评价分层 教学辅导分层

正 文: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初入中学的学生在许多方面有共同点,但是他们也有明显的个性差异,这些差异分别表现在考试成绩、课堂接受能力、适应初中生生活、对社会的认知等方面。就课程学习能力差异来说,在数学、英语这二科的接受能力表现最为明显。当然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也势必造成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目前农村传统教法大多受大教学班(我校每班50人以上)、课时45分钟时间等限制,很多教师的教学切入点是中等学生(学习成绩、接掌能力中等),只用一种教法、一种作业和一种评估测试这种“一刀切”的教法,这种教法必然不能照顾各个层面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势必要求教师不但要在全面具体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有层次、有步骤地搞好面向全班学生的集体教学;而且还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的各个阶段提出不同的标准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是分层教学,目前分层教学的模式主要是两种:班内分层、年段某些学科的分层,这里我谈的主要是指班内分层教学。

一、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分层教学既是教学指导思想,又是行之有效的具体教学措施。在实验教学中,我的主要思路是:首先,将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思想来指导教学的全过程;其次,将分层教学转化为具体的措施来使各层次的学生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尤其是C组学生,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对学生进行分层,建立分层档案

科学的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设立学生分层档案是把本班学生分为A、B、C三层,(A层为高层学生、B层为中层学生、C层为低层学生)目的的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包括成绩和能力,跟踪实验过程中的每个学生的动态变化。分层的标准

1、课堂接受能力为主要分层标准

2、学习成绩为次要分层标准。

3、影响学习成绩的各项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为辅助分层标准。

(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分层教学

1、教学目标分层

课堂教学目标是支配课堂教学进行的主线,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材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如教材中的正文、练习题、复习题A组是每位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而“想一想”选做题、复习题B组属于较高要求是为程度较好的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学生装实际出发,同时要体现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可以分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两类。如在“直角三角形习题课”时制订的教学目标如下:

基本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看着图形正确叙述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重要性质;

(2)使学生能够直接应用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重要性质求解一步的计算题。

较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解典型的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2)使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问题的一些常用技巧,会添加辅助线和用分析法去寻求难题的解法。

要求A类学生达到“较高教学目标”,做相应练习,C类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B类学生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较高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2、提问、设问要有层次性、针对性。

课堂提问不仅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能启迪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乐趣。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使用权不同层面学生学有所得。对于基础题总是先让C、B层学生回答:对于逻辑性强、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则由A层学生回答,这样既能使用权提问有普遍性、针对性;同时采用四人小组集体讨论并由C层学生回答的方式激励各组相互竞争,增强他们的信心;特别是C层学生有了优先回答的机会同时得到了同组学生的帮助,以及教师的肯定与表扬,大激发了他们对学好数学的信心,由于A层学生负责本组的讨论、学习并对C层学生的指导与帮助他们感到有压力也决不敢放松,从面能达到较高的教学目标。

3、作业练习分层

(1)作业分必做和选做,否则会加重学生装课业负担、加重抄袭现象,作业本必做、同步选做、练习卷选做,并注明A、B、C。保证练习题效益;同时每周也可增加一些智力题、创造性作业供有余力的学生去做。

(2)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两类或三类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其中一或两类。两类题一般分基本题和提高题。

4、测试、评估分层

测试是对教学方面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达标、检测功能、矫正强化的功能、层次反馈功能等。我上的班级考试采用一卷盖三层,严格按ABC提早命题,A组全做、BC组折算后仍为满分、同时改革成绩册。这种分层命题多能化测试既不会使差生考得“灰溜溜”,也不会把优生考得“轻飘飘”。有利于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某些C层按传统的评价方式永远是不及格的,采用A、B、C分层试卷后可考到及格乃至80分以上,达到了自己的学习目标。这大大激发了C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鼓励B层学生向高一级努力,A层学生采用相互竞争与目标达成与否,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气氛。

5、课后跟踪辅导具体化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分层教学重要的一环,也是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有效措施。

(1)加强C层辅导,促差转优。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或者说实验的关键是提高后进生的学习水平。为此在辅导中首先要尊重他们人格、采用作业过关法、作业面批,成立课外补课小组等形式,及时做好矫正和补救来消除他们学习上的障碍,同时利用四人合作小组学习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2)强化A(B)层辅导,促优拔尖。对B层学生建立自学小组,参加补缺活动,加强变化题指导;对A层学生成立数学兴趣小组通过各种活动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加强竞赛辅导,发展其个性特长,A层同学间开展数学对抗赛;同时使他们成为一名数学“小教师”协助教师做好辅导工作。

二、分层教学效果及长处

(一)强化了学生主体作用

分层教学的落脚点是建立在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只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分层教学中就能事半功倍,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听课、练习、作业测试等环节学习知识并在课堂上找到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同时结合四人学习小组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尤其是C层学生)改变了以前有少部分参与而大部分学生做“观众”的课堂氛围,进而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具有针对性

在集体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各环节以照顾到班级中各层面的学生,有利于提高整体的课堂效率,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最大的“回报”,使学科成绩有较大幅度提高。初一编班时4个班级数学平均分相差在0.4以内,及格人数相差1~2个,优良率0.3%,因素也做到尽量均衡。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我任课的两个班(50班和51班共99人)2006~2007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时平均分高出其他二班平均分8.35分,及格率高出7.63%、优良率高出8.41%、较差率低于其他各班平均的3.28%。

(三)在分层教学中,分层档案的动态管理并建立相应的升降级制度,自律目标的制订都是激励学生的手段,这些手段在分层教学中必不可少。

(四)分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特别强调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师生之间要努力建设融洽的双边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兴趣、良好的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都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条件,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耐心指导学生,要经常对他们讲“你行,你有进步”;包括在作业中、测试时的评价语要以激励为主,这一切都可能成为他们学好数学的动力。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是实现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重要保证。实行分层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改革,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还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让分层教学更趋科学化、合理化。

参考文献:

1.因材施教的深入思考.东方艺术: 2004;09 2.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策略.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02 3.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附: 作者简介:

蔡治焕,1976年8月出生,女,汉族,云南马关县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就职于云南省马关县浪桥中学,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14年,历任班主任,数学教研组长,基层工会委员等工作。联系地址:云南省马关县浪桥中学 邮编:663709 电话:***

第四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天山六中 裴焕民

一、分层教学的含义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区别地设计教学环节进行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实施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不仅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法、布置作业,还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发展,从而达到不同类别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是“着眼于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所谓分层教学(同班、同年级分层次教学)就是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时,对同一个班内不同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的优、中、差生以相应的三个层次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进行合讲分练,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学有所得,思有所进,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同步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应从最低点起步,分类指导,逐步推进,做到“分合”有序,动静结合,并分层设计练习,分层设计课堂,分层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各得进步。

二、分层教学必要性分析

1、教学现状呼唤分层教学的实施

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学习,这样,在同一班里,学生的知识、能力参差不齐。但是,应试教育留下的种种弊端抑制了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整齐划一的教学要求,忽视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为了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减轻部分学生过重的负担,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又要使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必须实施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社会培养各种层次的有用之人。

2、新课程改革呼唤分层教学的实施

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实施,而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课程改革归根到底是要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包括教学方式的转变——从“教”到 1 “引”;知识技能掌握理念的转变——从“满堂灌”、“书山题海”到“在亲身经历中体会、理解、掌握知识技能”,强调自我的情感体验;教材观的转变——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材变成我们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工具之一;评价机制的转变——从“唯分数论”到“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发展”,这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原动力,但也是现今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

在新课改中实施分层教学法的目的是逐步树立学困生学习的信心,激发中等生的学习潜力,扩大优生的学习面。为了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要采用针对性的矫正和帮助,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及时反馈,从中探索出一条教学改革的新路子。

3、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是存在的,特别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造成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学生的先天遗传因素及环境、教育条件都有所不同,还有社会因素(即环境、教育条件、科学训练),这些原因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学生所表现出的数学能力有明显差异也是正常的。

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存在着个体差异

(1)智力差异。每个学生因为遗传基因的不同,智力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愚钝,有的人形象思维强;有的逻辑思维强;有的人记忆力超人,但推理能力较差;有的人记忆力较差,却推理能力过人。

(2)学习基础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小学的数学状况不一样:有的学生数学十分优秀,有的学生数学学习基本还没入门,两极分化相当严重。

(3)学习品质差异。有的学生学习数学十分认真,有一套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学得轻松愉快;而有的学生因为没有入门,数学学得十分艰难,部分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丧失了信心。

4、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的数学教学采用的是统一教材、统一课时、统一教参,在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产全“顾中间、丢两头”。如不因材施教,就使部分学生就成了陪读、陪考。数学能力强的学生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能力稍差的学生就可能变成了后进生。有研究结果表明:教师、2 家庭、社会、学生、学校等方面的因素都有可能是形成后进生的原因,其中有50%的原因是来自教师在教学中的失误。我们的基础教育既要注意确保学生的共性需求,又要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进行分层教育确有必要。

5、分层次教学能够有效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

按照教育家达尼洛夫关于教学过程的动力理论之说,认为只有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与对他们的要求是一致的,才可能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从而加快学习成绩的提高,而这两者的统一关系若被破坏,就会造成学业的不良后果。学生的学习可能是由他们生理和心理的一般发展水平与对某项学习的具体准备状态所决定的,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构成因素中既有相对稳定的因素,又有易变的因素。相对稳定的因素,决定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可能达到的学习水平的范围,决定了学业不良学生要取得学业进步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易变的因素,使学生能在: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下提高或降低自己的实际可能性水平,从而促进或阻碍学习可能性与教学要求之间矛盾的转化,加快学习成绩提高或降低的速度。由此可见,分层次教学是着眼于协调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的关系的一种极好的手段,使它们之间能相适应,从而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

三、分层教学研究的目的意义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十七世纪提出来的班级授课制以其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学校工作的计划性和实际社会效益风行了三百多年后,其固有的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因材施教等种种弊端与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起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日益进步,教育资源和教育需求的增长和变化,班级授课制在我国做出辉煌的贡献后逐步显现出其先天的严重不足。教师在班级授课制下对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欠佳的学生“吃不消”普遍感到力不从心。分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成为优化单一班级授课制的有利途径。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 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

1、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主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学习内容”。“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

2、教学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的核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分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

3、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数学课程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不仅为数学教学内容的设定指出方向,而且考虑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数学的需求,并为学生学习数学可能产生的差异性留有充分的余地。

五、分层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首先,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 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应该向学生宣布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以统一师生认识;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脸面”,自尊心也不至于受到伤害,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次,在分层教学中应注意下列原则的使用:

①水平相近原则:在分层时应将学习状况相近的学生归为“同一层”; ②差别模糊原则:分层是动态的、可变的,有进步的可以“升级”,退步的应“转级”,且分层结果不予公布;

③感受成功原则:在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方法、练习、作业时,应使学生跳一跳,才可摘到苹果为宜,在分层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④零整分合原则:教学内容的合与分,对学生的“放”与“扶”,以及课外的分层辅导都应遵守这个原则;

⑤调节控制原则:由于各层次学生要求不一,因此在课堂上以学、议为主,教师要善于激趣、指导、精讲、引思,调节并控制止好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做好分类指导;

⑥积极激励原则:对各层次学生的评价,以纵向性为主。教师通过观察、反馈信息,及时表扬激励,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调到高一层次,相对落后的同意转层。从而促进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随时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与措施

(一)分层建组

把学生分层编组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基础。学生的分类应遵循“多维性原则、自愿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教师通过对全班学生平时的数学学习的智能,技能、心理、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层次的学习小组,让 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学困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数学各项知识的同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在这部分知识上可以超出课本的范围,这是符合个性全面发展规律的。同时师生要共同树立好对教学的乐观主义态度和信心,并使学生明确这种分组方式的意义。教师掌握各类学生层次后,学生的座位按优中差搭配的原则编排。这样便于学生互助互学,同时便于组织优良生辅导中差生活动,教师能巡回了解到中差生的学习情况及优良学生的表现,使各类学生生活在和谐平等友好的学习气氛之中,共同奋发进取。

对学生的分层应注意:其一,不能根据学生的一两次考试成绩而定。即在看学生平时成绩的基础上,更要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想表现等;其二,分层不能一成不变。即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在的层次,可把学生的自愿选择和教师的初步确定层次结合起来,以使学生能接受为原则。因此,在实践中,我把原来一贯使用的学生花名册更换成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数学小组积分簿,按全班48人分12个小组,横向从左至右分别是A、B、C,从上而下同是A的在同一列,左右上下48位学生情况一目了然。在编排座位时,四个人(1个A层、2个B层、1个C层)为一个学习小组,设一位同学为组长,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体现“优势互补”。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作必要的层次间的升降调整,激励学生上进,最终达到C层逐步减少、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二)分层备课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思路

心中有课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当准确、适度。心中有学生:学生的经验是教学的出发点。

心中有数学:数学内在的逻辑发展是数学学习最主要的线索。“新三观”——新教学观、新学生观、新教材观。

新教学观:“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的、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机械 6 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往的能力”„„ 新学生观:“学生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学生有探究的需要,有获取新的体验的需要,有获得认可的需要,有承担责任的需要” 研究学生,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

新教材观:“教材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更不是把教科书奉为圣旨,要做到‘用好教材、超越教材’” 研读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准确的学习材料„„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前提。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学困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学困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新课标,超进度学习。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降低新课标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如要求学困生掌握主要知识,学会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中等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探究能力等。要求优生深刻理解知识,以及基本知识所反映的基本数学思想。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探究和创造能力、发展个性和特长。

如以“一元一次不等式”为例,可制定以下目标:

(1)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2)进一步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3)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培养分析和建立不等式模型的能力。再如“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次函数”一节中可制定以下目标:

(1)、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会运用不等式解决函数有关问题。(2)、通过具体问题初步体会一次函数的变化规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联系。

(3)、感知不等式、函数、方程的不同作用与内在联系,并渗透“数形结合”思 7 想。

(4)、训练大家能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5)、体验数、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这里(1)、(2)是基层目标,(1)(2)(3)是中层目标,(1)(2)(3)(4)是高层目标。这样课堂教学目标细化到层,避免以往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存在随意性、模糊性和单一性的弊端,强化了针对性、具体性,使教学目标得以具体化。

(三)实施分类指导异质学习的学习模式

与组织形式相配套的学习模式是“分类试学──分层指导──异质学习”。分类试学是指学生在接受新的学习任务后的一种学生个体或组内群体的自主探究或合作研讨学习;分层指导则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试学情况,视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而给予不同水平的指导。这种学习共分6个环节,即复习铺垫──尝试练习──分类自学──分层点拨──反馈评价──回顾思考。

复习铺垫环节包括复习铺垫、情境导入。通过复习旧知,为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奠定基础。同时,在复习时还要注重思维方式和方法的铺垫,以帮助学生掌握认知策略和方法。尝试练习是在复习铺垫后进行的,学习水平较高的同学,通过复习旧知能够顺利地完成知识的迁移,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则有可能受阻。在尝试练习后,能解答出尝试题的同学再通过自学例题验证尝试的正误。分类自学是尝试练习后的自学例题和小组研讨交流的环节。在尝试练习后的基础上自学例题,学生必然目的明确,积极性高。分层点拨是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点拨。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要在知识的生长点及疑难处进行较为详细的辅导,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则要侧重于算理的点拨与学法引导。反馈评价要求用不同的命题,以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要彻底改变以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在智力、水平等方面千差万别的学生的现象。课堂回顾与思考要全班学生同时进行,要让学生充分畅谈收获和体会,以培养学生自我反馈的意识与能力。(1)概念教学分层

分层次教学中如何处理概念教学,是实验中的一件棘手的工 作。我们知道作为教学的数学不同于科学的数学,作为教学的数 学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教学性,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 优劣,会总结解题规律。

(四)分层质疑

分层质疑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有效行为。教学设计中将难点知识分成若干个有梯度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学习活动逐步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把握提问的策略。让各类学生均有输出信息的机会。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使学生各有所得。

例如,在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对于学困生,我希望他们能独立完成下列填空及类似习题:

(1)已知:5>3则:①5+4____3+4;②5+(-7)____3+(-7);

③5·(+3)____3·(+3);④5·(-3)____3·(-3).(2)已知:a>b,则:①a+2____b+2;②a–2____b-2;

③a·(+2)____b·(+2);④a·(-2)____b·(-2).对于中等生,要求他们能够根据上面的式子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并用文字语言进行概括。

对于优生,要求他们能够用数学式子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表示出来。

(五)分层练习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差异性,分层教学的字眼在各种报刊杂志时涌时现,非常抢眼。但当前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仍然按一个标准盲目地机械重复练习,仍把自己摆在传授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接受书本中知识的容器,使课堂变成了灌输知识的“殿堂”。课堂练习老师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围绕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差异,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及形式,既要整体考虑练习的形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内容,把握好练习的质与量的关系,做到难易适中,兼顾两头,同时体现练习的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思考性等一些特点,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分层作业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有效手段。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设计分类练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再 12 对综合知识运用能力进行训练,编制练习时教师应注意对时间、题量、难度等方面作合理的安排,保证各类学生练有所获。

1、设计趣味性练习,让每个学生享受成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近代心理学家研究告诉我们: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对“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更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素材的选取到呈现,从练习活动的安排到组织,都应从学生感兴趣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取讲故事、做游戏、模拟场景、比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变“要我练”为“我要练”。

案例1:《闯关大比拼》。

在《闯关大比拼》中,我会根据教学内容设计3~4关,这里以闯三关为例:顺利完成第一关就记B,过了第二关就记A,如果能攻下第三关就记A+,如果介于它们之间就分别记B-、B+和A-,在每一关题目的设计上是有讲究的,第一关是最基础题,基本上有85﹪~95﹪的学生能独立完成,第二关是在第一关的基础上将题目的难度加大,但保证60﹪~85﹪的学生能独立解答,第三关是变形题,有一定的挑战性,可能只有15﹪~25﹪的学生能完成。例如:下面是《运用公式法》一节中的练习环节——《闯关大比拼》。我设计了三关: 第一关:

1﹞下列多项式中,哪些是完全平方式:

(1)x2+10x+25(2)9a2b2-3ab+1(3)x6-10x3-25(4)x2-x+ 2﹞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2-12xy+36y2(2)1-6y+9y2(3)﹣2xy-x-y(4)a- a+1 第二关:

1﹞将4-12(x-y)+9(x-y)2分解因式。2﹞利用分解因式计算:(﹣2)101+(﹣2)100

3﹞如果x2-2(m-3)x+25是完全平方式,则m=()。第三关: 213 1﹞将(x+1)(x+2)+ 分解因式。

2﹞当x取何值时,x2-12x+25取最小值,并求出它的最小值。

反思:数学教学中,少不了练习这一环节,特别是一些计算题的教学,练习显得更为重要,学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和加强,而一成不变的重复式练习,久而久之会让学生产生疲倦感,如果在教学中我们能变换一些练习的形式或出题的方式,使学生在一种竞争的氛围中展开练习,这样无疑可以刺激学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对于这种分层次的练习,是基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的,我们平时布置的练习,更多的是考虑班上中等面的学生,这就使得一些学困生面对题目无从下手,而接受快的学生又感到题目没有挑战性,现在我将书上的题进行改编或重新调整,按难易分成三关,学生每过一关,都会有成就感,特别是对学困生来说,每天都能做出几个题,这样日积月累也会有所收获的。

2、设计生活性练习,提供每个学生发展的空间。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感受、解决数学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大都是以系统化、标准化的纯数学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可能如此单一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可能如此社会现实中去观察、分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抽象概括出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再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显然学生获得的就不仅仅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智慧。如学生学习了统计后,要求学生课后统计课间十分钟的活动项目。实现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2:《频数与频率》第二课时的教学,可以这样安排的:将全班分成六个小组,每组抓阄决定小组讨论的题目,然后就是分组合作、讨论。在这里我精心设计了六个题。

(1)请你调查一下本班同学所穿鞋子的尺寸,将统计数据用适当的图表表示出来,并计算出它们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请你设计一个方案,了解长沙市开福区所有八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学科。(3)请翻开你的语文课本,统计第6页、第52页和第100页“的”和“了”出现的次数,并分别求出它们的频率。

14(4)看图回答问题:(投影P164的图片)

请你帮李大爷想想办法,让他的雪糕不要出现这种“不够卖,又卖不完”的情况。(5)请你向办公室的老师做一项调查,了解他们学生时代最喜欢的学科,将统计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并分别求出这些学科的频数和频率。

(6)老师让学生们了解自己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小明、小芳、小华三位同学各自做了以下调查:

小明:在公园里调查了1000名老年人。小芳:在医院里调查了1000名老年人。小华: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1﹞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

2﹞要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

反思:教学中,若能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课堂组织形式,如分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借此调节一下较为紧张的情绪,有些学生在大课堂上没有机会发言,那么在小组中就可以畅所欲言了,不仅学生学得轻松,而且从教学效果上来看,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如《频数与频率》这节课,有些组员在完成了自己任务后,又参与到其它组的讨论中去,最后通过倾听其它组的的汇报,一节课下来,相当于每人完成了六个问题的解答,这可是大课堂解答问题的2倍还多。

3、设计开放性练习,发展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

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于这一认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尽可能让学生留有思考余地和表述空间,留有充分的思维空间和多种思维途径。

案例3:《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教学中我设置了两个这样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导入新课时:

师:这是一个广场俯视图(投影:教材P85的广场俯视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然后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争着回答:五边形、圆、六边形。

师:同学们都说得对,这里三种图形都有。现在请同学们再思考,对于五边形(手 15 举一个五边形),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第二个问题是在教学“五边形的内角和”时:

师:这节课我们首先来研究五边形的内角和,你们猜猜看五边形的内角和会是多少? 学生自由发言:270°,540°,360°,480°„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请小组合作学习,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得到答案。

反思: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给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就会有异想不到的收获。就像我在上面提到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学生就对以下几个方面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生1:我想知道五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生2:我想知道五边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生3:我想知道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生4:我想知道五边形有多少条对角线。

生5:我想知道五边形的对角线将五边形分割成了怎样的图形。第二个问题学生就给出了10种以上的方法,这里摘录了其中7种方法:

(1)180°×3 = 540°(2)180°+360°= 540°(3)180°×5-360° = 540°(4)180°×4 -180°= 540°(5)360°×2-180° = 540°

(6)将每个角度量出来,得到内角和等于540º。

(7)将每个角剪下来,通过拼凑可得到它的内角和(还没来得及操作。)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

4、设计综合性练习,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高低之分,接受能力有强弱之分,而数学题型也有难易之分。这样,我们可以在学生和作业题之间建立一个一一对应:A类学生(有学习兴趣、钻研精神、反应敏捷的学生)必做A类题型(超越课堂、有难度、灵活性、拓展性、解法不唯一的题型);B类学生(有兴趣模仿但钻研不够、应变能力不强的学生)必做B类题型(类似于课堂示范例题、有一点综合性、有助于巩固新知识的题型);C类学生(有接受能力但学习不主动,稍一放松就会掉队的学生)必做C类题型(完全雷同于课堂示范例题,纯粹是巩固新知识的题型);另外鼓励不同类型的学生相互选作对方的作业,还可以自编自解数学题,乐在数学中。这样的作业布置,就能使A类学生“飞”起来,B类学生“跑”起来,C类学生“站”起来。

案例4:布置一些特殊的作业:《学习评价报告》和《错误分析报告》 对于新接手的班级,开学1~2周后,我会布置这样一项家庭作业,让学生写一份《学习评价报告》,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对自己原来的数学学习作一个自我评价,(2)对一周来的数学学习情况作一个小结,(3)对数学老师一周来的教学作一个如实评价,(4)对这学期的数学学习成绩给自己一个期望值,(5)说出你希望的数学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错误分析报告》是在教完一个单元后,让学生将这一单元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分析,要求:(1)写出原始的解答(也就是错误的解答),(2)分析导致错误的原因,(3)对错误的题进行更正,对于那些至今仍不知道解答的问题写在问题栏中,并说出你希望获得谁的帮助。

《学习评价报告》2~3周进行一次,内容可以根据情况作适当的调整;《错误分析报告》基本上是一个单元教完后学生要求做的。

反思:学生的《学习评价报告》,内容可谓丰富,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一眨眼,开学有一个多月了,在这一个多月里,我过得很充实,也很快乐。我喜欢数学,也非常喜欢上数学课。尤其喜欢小组大比拼这一活动,每小组首先得完成必答题,答对的那组就加10分,答错的不记分,接着就是抢答题,答得又快又对的组就可以加20分,答错的就倒扣10分。对于这样的活动,我很赞同,也很喜欢,我觉得这不仅让我们学到了知识,也体现出我们各个小组的团结精神,真是一举两得。所以我希望杨老师今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还有学生写道:“我觉得 17 我开始有点喜欢数学了,有时在上课之前,我还会去看看今天要讲的内容,尤其对于课堂上的练习,我更是喜欢,当杨老师问:‘下面我们进入《闯关大比拼》,你们准备好了吗?’我总是大声回答:‘准备好了!’杨老师您的教学方法也可称为‘简单式’,虽说简单但也很容易让我们理解,很快的消化。”学生在《错误分析报告》中也有不俗的表现。

学生的《学习评价报告》和《错误分析报告》,为我拉开了一扇通向学生学习心路的大门,在这里我更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学习上的困惑和他们学习上的需要,以及他们对我教学的评价,借此我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同时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漏补缺。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科学地设计课堂练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

(六)分类辅导

分层辅导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关键。辅导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一方面侧重于完成现阶段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类辅导以不增加课时,不搞全班性补课为原则,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具体地说,对学困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提倡“三超”,即旧知超前铺垫,新知超前预授,差错超前抑制,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中等生相互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生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主要通过成立数学兴趣小组,组织参加各种数学竞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不受新课标约束。另一方面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兴趣、爱好,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创造才能。对中、差生主要让他们参加动眼、动口、动手能力;而优生主要培养其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

例如,练习卷的讲评可采用分层小组辅导法,即让几个较高层次的学生组合成一组,针对较少的错误直接讲评,同时指出易犯错误,这样既精炼,又不含糊;对中等层次组的学生,注重学生自己的订正与反思,并在学生一一订正之后指导复查;较低层次组的学生,可组合后再给予必要的知识点分析,理清分析过程,养成正确思考的习惯,巩固好每一节的内容。

(七)分层作业

分层作业是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有效途径。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设计的,面向中等学生,学困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C组习题或设计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学困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缓和了学困生学数学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学困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八)分层考查

分层考查是衡量分层教学、分类指导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查。每份数学试卷都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是学困生选做,中等生和优生必做的;深化题是供中等生选做,优生必做的。三类题的比例是基本题占85%,提高题占10%,深化题占5%。分类考查后,根据数学考查的不同结果,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对没有过关的学生,除通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帮助外,还组织平行检测,对在平时检测中达标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确保各类学生都能达标。如在考查“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时,设计: A层次:B层次:C层次:

(九)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是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重要环节。考查之后,要给学生于适当的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 。

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评价的基础上,每学期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分析两到三次,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七、分层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分层教学优点很多,但对其工作的难度应当有充分的估计,且认真加以研究,寻找有效的对策。就目前实施的情况看,有以下一些问题:1.分层教学的动态管理。2.分层教学时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家长的疑虑。3.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4.实施分层后的评价方法

第五篇: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范文]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指在根据因材施教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的教学方法。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法无疑是对数学教学方法的积极探索,也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方法的发展。近年来,本人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对分层教学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下面就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实践模式的操作谈谈几点浅显的看法。

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它的终极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递进教学”是一样的。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另外,对于农村初中,以中考升学(一级达标高中)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的优劣的观念至今未打破,甚至越来越严重。而且现在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毕业生都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于是,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使大多数学生,陪同小部分“有希望”的“尖子生”,为之而“奋斗”,这样就使大多数“陪读生”“劳师无功”“,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在课堂内外四个方面全方位地实施分层教学,确保全体学生的基本水平,正视每个学生的原有水平,提高共同水平,发展不同水平。

一、学生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在编排座位时,最好四个人(1个A层、2个B层、1个C层)为一个学习小组,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竞赛,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注意分组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作必要的层次间的升降调整(一般是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次),激励学生上进,最终达到C层逐步解体,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二、学习内容分层设计

学生学习数学不仅是在数学课堂上,在生活中,他们也在不断地积累数学知识和经验,因此,只有尽可能地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心中有数,做到准确、恰当的预设。

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我通过对学生的课前测查了解到已经有部分学生知道了圆面积公式。面对这一事实,我设计了两种教学方案:对未知计算公式的学生,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对已知道计算公式的学生,该如何引导学生进一步确认并追溯公式的来源。由于每个人的视角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在推导、验证公式时又出现了多样性,有的学生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有的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有的转化成三角形、梯形……这样的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各有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加上教师从旁点拔与指导,使一部分学生能脱颖而出。

三、课堂提问逐步深入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四、课堂作业分层设计

课堂作业的要求分层次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诸如知识的多少、思维成分的多少等,而且也包括质的方面,诸如知识的深浅、思维水平的高低等。在具体操作中,我采取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同一练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对学困生只要求作一般解答,对学优生的要求则不但要解答是什么,更要解答为什么。如在“勾股定理” 第一课时后,分别设计了下面的作业:

①熟记勾股定理,并对照图形默写两遍。

②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的未知边。

③矩形的周长为34,长为12,求矩形的对角线长;

④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求△AOB斜边上的高。

要求:A层次同学要完成全部题;

B层次同学要完成①、②、③题;

C层次同学只要完成①、②两题。

总之,运用这个方法进行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与每位学生面对面的讲解、沟通,为形成相通、相融、充满民主氛围的宽敞自由的人际心理空间创造了条件。良好的心理气氛胜过任何教育技能。感情的共鸣,信念的确定,行为的顺应,目标的认同,达到教学活动的同频共振,在教学这个复杂的双边活动中,学生是属于决定地位的主体,谁赢得了学生,谁就赢得了教育。

下载关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一点思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一点思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首车职中 李冬艳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从实际出发,将一个班的学生按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风格、个性特长等分为几个层次,老师给予具体的有效指导,使每个学......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朱红林 (江苏省泰兴市北城初级中学,江苏泰兴 225400) 摘要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观和课程观赋予当代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一个根本要求,就是必须把素质教育作......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分层练习教学反思 在分层教练习中,强化了学生主体作用分层教学的落脚点是建立在学生主体的基础上,只有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分层教学中就能事半功倍,各层次的......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之初探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之初探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初中数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能够有意识地促进各层次学生内在潜能的充分发挥,不同层......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

    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 ——燃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希望 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大都存在着,重视优等生的拔尖,忽视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培养;或仅按中等生的程度施教,仅考虑大纲的基本要求......

    浅谈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

    浅谈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摘要] 分层教学是借助教学平台完成分层教学,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学习习惯存在的差异程度,利用教学平台等技术,有针对地加强对不同类......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佚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以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初探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初探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