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关爱教师从心开始》心得体会
读《关爱教师从心开始》心得体会
瓦市中心校
王盈颖
健康是人类幸福生活的基础,健康生活已成为现代人日益关注的话题。职业本是人们维持健康生活、发挥个性才能的社会活动,一个没有工作的人很难保持其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工作时间在人生中的份额逐步扩大,许多人甚至退休以后还在工作。从这个角度来说,虽然人们的工作状况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心理健康水平,但同时,工作带来的压力也让那些过于投入工作的人难免遭遇健康的风险。
近几年,职业心理健康日益引起政府、企业等组织的重视。尤其教师职业,由于其职业特点导致的职业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对其自身有影响,而且可能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可以说,教师职业心理健康与否将关系到中国人力资源质量的高低,从而关系到国家整体的竞争力。与如此严峻形势对应的却是来自多方面对教师心身健康的忽视与误解以及教师群体本身缺乏相关的心理学常识。
教师的职责并不如大家想象中只限于堂上的几十分钟。教师除了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兼顾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外,还要组织学样安排的各类活动、家访、应付上级检查、搞教学科研等,长期超负荷工作,易导致其身心疲惫;现在的许多学校,实行了按绩取酬、末位淘汰等制度,这给教师心理上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许多教师缺乏心理学常识,调查发现,有61.2%的教师心理学知识达不到要求,这些都是使教师心理健康面临危机的原因。
国家为此出台了相关政策,如2002年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第十三条明确规定:“要重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许多教育机构已经意识到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开始对教师进行大规模的培训。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就是这样一个单位,张晓龙博士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便在该院从事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培训与研究工作。他编著的《关爱教师从心开始——教师心理保健》一书较有创建性地将健康心理学及职业健康心理学理念结合起来,对教师的心理保健问题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议。
第二篇:教师从修炼开始
教师,从修炼开始
———听王崧舟教育家讲座有感
邹武军
此行,我参加了广州永博明教育研究院的讲座。此次主讲人物是著名教育家、名师、特级教师、国家级学科带头人,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校长王崧舟。
他从再读《西游记》引出孙悟空这个主角名字的更换,悟出了人生的过程是积累和修炼的过程。把自己的感悟讲述于我们,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精神洗礼。
教师也需要修炼,而且要边悟边行,边行边悟。修炼,修是修改,改变过去的不足,提升自己;炼是行动,实实在在的自觉行动,很多事情只有行动才能出来。“每个教师都应该成为修炼者。”这个角度很高,好像很深奥,但并不是如此。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就是一种修炼。它涉及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方方面面。“给孩子一滴水,我们需要一条河;给孩子一桶水,我们需要一片海。”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老师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也包括老师一言一行。那么对于老师的要求就非常高,这种要求是自觉的,自己给自己动力。作为老师,应该自觉提升自身文化修养。“文化是安身立命之处。”老师是人类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只有努力提升自己,才能传授于学生。因为老师教的最终是文化。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是一位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发扬者和传播者,孔圣人的影响至今仍在。之所以我们敬仰圣人、崇拜圣人,就是学习圣人的那种精神,这种精神将给我们无限的动力。在孔子身上,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生学习。
感受王校长抑扬顿挫的语言,幽默风趣的话题,这本身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播。播洒到现场的每一位听众。
想想我们学校全体师生学习《弟子规》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具体学习,并在生活、工作中践行《弟子规》,形成了良好的氛围,这就是学校文化,这就是真正的书香校园。
二〇一〇年十月于赤小
第三篇:读《关爱教师,从心开始》有感
读《关爱教师,从心开始》有感
以前听到的,多的是教师春蚕蜡烛式的奉献,多的是教师获得了某某奖励或荣誉;而对教师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状态很少关注。印象里,教师好像不食人间烟火——很少有媒体或者个人去探讨教师的幸福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的理想是“让每一个学生终生都拥有幸福的精神生活”。说到学生的幸福,就不能不说教师的幸福。“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叶澜语)。换句话说,没有教师的幸福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
在我看来,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最重要的是教师这个专业适合你,你也最适合它,这就够了。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抑或多么无奈,我只要这个,这个最适合我——我想,你就可能获得最大的回报和最深的幸福。用叶澜先生的话,是从教师这一专业中获得职业的尊严和内在的欢乐。尊严和欢乐来自何方但正是我想跟诸位交流的。
一、每一天都阅读和思考 我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就是老师们越来越忙了。比如原先还能在学校批改作文,后来连备课都要带回家;原先还有双休日,后来不是被“辅导”掉了就是被“培训”光了。人都到了永远热闹忙碌的地步,怎么还有回首来路的心情和处变不惊的心态,怎么可能细细欣赏教育之河中激起的一朵朵浪花,去采撷教育之树结出的一个个果子?所以,困惑也好。幸福也好,都需要时间,需要一种良好的心境来体会。这就好比去旅游,再美风景,匆匆而过,美丽也是浮光掠影的。只有停下来,慢慢地品味,细细地欣赏,才能让你内心的那双眼睛看见风景。
最重要的,我以为是每天要有阅读的时间,要有思考的时间。阅读,让我们归于平静,与伟人、名人对话;思考,让我们穿越岁月的迷雾,锤炼教育的智慧。
1.名读教育经典
看多了教育报纸和杂志,往往眼花缭乱。这时我们就需要阅读经典,那些经过了岁月冲刷和历史考验的教育著作。教育的经典至少包括了教育经典和学科教学经典。以下是改变了我的思想和行动的教育书籍要目:(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本百读不厌的、把教育当作生命的智慧之书;(2)《学会生存》,让你跳出教育着教育思想之作;(3)《学记》,让我们清醒猛醒并自豪的中国经典;(4)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一个用西方教育思想改造中国教育的大师;(5)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第一个提出“非智力因素”的教授的心血之作;(6)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是少有的以‘“我”出现的充满激情和思想的当代教育学者;(7)袁振国《教育新理念》,学者型教育部官员著作;(8)于永正《教诲漫记》,让高深的理论变得亲切的文字;读这些经典,让我在糊涂的时候,在浮躁的时候,能分清是非。看清方向;读这些经典,更使我觉得自己的浅薄,看到自己的空虚,也让我发现某些争论或者争吵的盲目自信与可笑。肖川先生在《与经典为友》一文中说:‘“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些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这些年,泡沫学术、短命学科、虚假的理论、换汤不换药的改革见得多了,还是觉得‘老’的厚实、可靠。”这是说教育经典的价值。
2.找到百读不厌的一本书
我推荐《给教师的建议》。前几年,刚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很激动,我从来不知道教育可以这样做,还可以这样写。它激活了我对教育的思考,唤醒了我对教育的激情。古人说三十而立,我是三十读苏氏。在阅读的时候,常常觉得找到了一些认识的源头。比如于永正老师认为“差生要靠读”,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过:“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又如“情境教育法”,也汲取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智慧,你看,“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当你领悟到这可以与情境教育联系起来时,你内心的激动就可想而知了。
3.四个“永远不要”
永远不要等有时间才阅读,见缝插针,想读就读;永远不要坐进书房才阅读,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永远不要有用才阅读,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是妄想;永远不要嫌自己读得太晚,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对女教师来说,书籍是最好的美容品;对男教师来说,书籍是自己的一张挺刮的名片,所以热爱金庸先生的一句话:“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把它写得大大的挂得高高的,当一面镜子,每天照着自己在语文之路上前行,照着自己的灵魂不要迷路。
二、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 新课程改革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无疑是教育的理想,如何让每个人得到发展,我以为前提是每个教师都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没有教师的这种发展,怎么会有学生自由而允分的发展? 1.发现自己的特色,呈错位发展 每个教师都是独特的,都有着别人没有,或者别人弱一点自己强一点的潜质和本事。对善讲的老师来说,不要非得学习魏书生,你完全可以多讲,讲生动,讲得深入浅出,讲得学生津津有味,听了还想听;你是师哥靓妹,特别适合上课的,完全就多亮相;你擅长辅导学生,一年半载就能转变差生,能带着好学生发表作文、奥数获奖,你就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工夫。我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你自己,成为独特的那一个。哲学家罗索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每个人各尽其职,各得其所,有英雄用武之地,错位发展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一所学校将因此充满活力。
2.做研究者,教学做写思合一
教师即研究者是新世纪对教师提出的专业要求。教师的研究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研究,是对自己所进行的实践及其所依据的理论的一种思考和探究;是在教学中为着教学进行的研究,最终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熟练地解决种种教学困惑,减少无效的重复劳动,在不一定增加工作时间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率。
我个人所走的道路就是:教学做写思合一。说是个人的道路。其实很多人都这样走。我以为这就是教师的研究。这句话从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而来。
教是基础。教师都要教;教研员要听课,着眼点也是教。
学是构架。很多好的课,很多好的经验,你听听看看,太一般了,没有得到理论的滋养,没有获得提炼和升华,就不具备推广价值和学习价值。
做是建设。学了,理念有了;教了,实践有了,做就是教与学的结合点。这个“做”是改进教与学,提升教与学。
思是灵魂。无论哪一方面,都离不开思。思是思考,是反思,是思绪,是思想。写,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和化妆,不是聊以炫耀的工具,它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你教育生活和教育创造的体现。
教学做写思,五个方面,都值得大说特说。今天单讲写。因为写包容、促进其它四个方面。写不能不涉及教;写是思想积蓄和学习积累的倾吐,包含了学和思;写是做的产物,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提出的观点与建议。
①写就是一种研究
写,是教师所有工作中最自由最有创造性的。江苏吴江的一位语文教师说:上课提高慢,上台机会不多,即使上了,还要担心失败,一败下次就难说。文章不一样,你想写长就想写长,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放着,以后请人指教;可以投稿,退稿和石沉大海都不怕,因为没人知道你失败了。说这话的就是管建刚。目前,他已经在《人民教育》《江苏教育》等报刊上发表了近百篇文章,而且他以写、以研究带动课堂,已经评上了吴江市名教师,也开始到外面上课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写”也是成长的一条途径,是切入口和助跑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这是说给校长的,也是说给我们每位教师的。
(2)会写一篇文章
这“一篇”指的是论文和随笔,教育文章最常见的两种文体。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特长选择不同的写的道路:思想见长的可以从论文入手;长于感性的就从随笔着手,慢慢地摸透这些文体的性格。
一是学会写论文。论文追求“三有”:有价值,立足点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深度,起跳点是沟通教育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联系;有个性,亮点在于写出自己的思考与思想,用上自己的材料、自己的语言。
我的教育教学研究起步于吴江实验小学,从论文开始自己的研究之路。跟许多老师一样,每年两篇总结,不多也不少。后来我在学期初就定下要写的文章的题目。比如1996年获江苏省一等奖的《班主任写评语的艺术》一文,就是我前两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那时刚做班主任,期末写评语的时候,感觉流行的评语不大好,自己从小学一年级到工作,十几年里班主任换了好多,而自己得到的评语几乎千篇一律,都是“该生”如何如何,基本就是“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之类的字眼,最后是“希望戒骄戒躁,更上一层楼”等。这样评,没错,但年年这样,概念化,很不吸引人。所以当时我就做了一点工作,改为第二人称,拉近师生关系。评语尽量多一些描述,多一些细节,写得像这个学生,而不是另一个学生。当时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电视台的朋友碰到我,说我写他们主任的女儿写得很像。这么着,1995年秋季,这个班我继续带,学期初我就决定本学期的总结就写这方面的内容。有了这个想法,平时就多了一个心眼。如此经过一年的再实践,经验就很清晰了,评语一要有情,二要有益,三要有别。写的时候很顺利,没想到获奖了。现在想,当时无心,但很巧合地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解决问题来写文章。我现在仍喜欢“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著文追求有用,朴实,简练。
二是学会写随笔。
教育随笔可每天写一点,哪怕几句话。如果说论文是“有我”,那么随笔的特色就是“有文”,有文采,有情感,吸引人,触动人,打动人。苏霍姆林斯基
说:“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核式要求的官方文件,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 他进而说:“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我读到了苏霍姆林斯基在一个星期里所记下的5条笔记,它们是那么简短,而又真实,新鲜。
如:第2条——不应过分追求直观性。不要在儿童早已知道的东西周围“摆满”各种直观手段——这会阻碍抽象思维的发展。即使教师拿一只活猫到课堂上来,儿童对猫也不会有更多的理解。如果真的有必要讲到猪,那你就得想一想,怎么给学生讲一点完全新的东西。
又如第5条:记忆力过度疲劳——是智力衰竭的原因之一。必须特别细心地对待记忆力这件娇嫩而精细的东西。有一些思想和词组是特别难记的。无论如何不应当使儿童的记忆力过度疲劳。当你刚刚发现疲劳的征兆时,你就要设法给儿童变换一种不需要随意识记的活动去做。
这样的研究,谁都可以进行;这样的笔记,谁都可以写。随笔动情,往往触动了你,或者打动了你,激动了你,因此随笔灵巧,随笔讲究角度和题目,讲究语言的使用。没有文采的随笔、没有情味的随笔是不成功的。三、一定要及时记录、定时整理你的文字。
上课时,工作中,经常有些意外的东西,有些成功的做法,也有些无法处理的困惑,当时都觉得应该记下来。很多的思绪与认识,稍纵即逝,不记录再也寻不回。一般人常有这样的体会,读了别人发表的文章,就会说:怎么跟我想的一样?可惜了,真是可惜了。每个学期,我大概可以写10来个教后记,学生课堂表现让我难忘或激动,不得不写、一写就停不下来,洋洋数千言。写完了,赶忙批作业,赶忙找学生谈话。期未有空了就整理这些零散的文字。它们中间大多是璞玉,根粗糙,光彩还没有焕发。因此整理时,再三品味,发现亮点,读出新意,可以在题目中突出;有时谋篇布局不理想,也得改,一般都在5遍以上。
第四篇:关爱教师-从心开始。心得体会
读《关爱教师,从心开始——教师心理保健》
——心得体会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正如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我想正是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要求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在读了张晓龙老师的《关爱教师,从心开始——教师心理健康》一书之后,我更加意识到想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面就读书谈几点心得体会:
现今,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加大,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事物是相对的,那么教师的工作压力也就越来越大,教师自身的精神压力也随之增大。人们总是习惯让教师以有限的权利去承担无限的责任。将学生的成绩问题、生病受伤问题、心理问题、偶发安全事故问题等,不问青红皂白统统归咎于教师。因此,学校教师在工作中常常如履薄冰,以防事故的发生。教师的思想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心理如何健康得了?所以,如何转换好角色,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是教师应该要面对的课题。
首先,我认为教师在工作中广泛学习,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身为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必须熟知,并做到对各方面广泛涉猎。这样既能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对维护心理健康大有好处。再则,我认为,要培养有益于健康的兴趣爱好。有益于健康的爱好,能够在短时间转移人的注意力,让人忘却生活中的苦闷和烦恼。对于将“讲台”“办公室”作为主战场的教师,登山、郊游无疑是一种理想的爱好。三五两人结伴而行,在温暖的阳光下消减教书的压力,在美好风光中荡尽育人的疲劳。能让一切烦恼化为乌有。最后,我认为保护自身的心理健康要做到心胸博大,能够多角度看问题。教师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未成年人,这些孩子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无尽的创造力,也经常会出一些“小状况”。教师应该有博大的胸襟,保持乐观的心情,包容孩子们形形色色的“成长故事”。面对教育教学中经常发生的一些问题,教师有时可以改变思维方式,换个角度去考虑。必要时,还可以适当“阿Q”一下,寻求一些自我安慰。当孩子发生状况的时候,要主动站在社会、家长、学生等角度学会换位思考,冷静处理,心理也就容易释然了。正如教育心理学者张春兴所言:有些学生问题的“病因根植于家庭,病象显现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教师一定要明白:孩子的问题并非仅仅是教师教育失当那么简单的事,不必过分自责。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觉得要有意识的调节好的自己的心理健康。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情绪低落的时候。用平常的心态,心平气和地处理工作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我想就会把工作做的更好。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决定者,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所以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帮助每个学生得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关爱教师,从心开始
“如果生命是疾驰而过的列车,愿你经过的每一个驿站都是美好的,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一份真挚的祝福送给你,是一份难以抹去的记忆,一种无法忘怀的友谊。让祝福充满时空,把欢乐写进心灵。祝你生日快乐,健康幸福,家庭和睦!”当刘老师双手捧着贺卡,用略带颤抖的声音读着这段生日贺词时,我看到她的眼眶内闪烁的光芒,办公桌前的生日蛋糕,刘老师激动的诵读,也感染了我,从没有一刻像现在一样期盼着自己生日的到来,想象着生日那天沐浴着来自集体的温暖,心中就无比幸福。
在老师生日那天,学校领导给老师送上蛋糕和贺卡,送上学校的祝福,这是本学期学校领导班子的新举措,学校意在从点滴关怀老师,使老师们对学校对集体有归属感,让每一位老师在工作中享受幸福、享受快乐。其实,每个教师心中都有一团火,都曾经熊熊燃烧过,只不过有的教师心中的火过早的熄灭了。这其中有经不起岁月磨练的,也有受人为影响的。因此,关爱教师,从心做起。俗话说的好:“人心都是肉长的。”校领导对教师的关爱会让教师们感到无比温暖,更会让教师心存感激。
关爱可拉近学校管理者与教师的距离。“管理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人的问题,只有尊重每一个人的价值和贡献,才能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管理作为一种艺术和方法,就是要以人为中心,使职工有主人翁的责任感,有精神上的满足,能在工作中成就事业。”早上值班时经常能发现有的老师手拿早点踏着铃声走近校园,据了解,多数教师空着肚子上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学校领导决定每日供应“早餐”,目的是让教师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虽然早餐不是很丰盛,但能保证每位教师能按时吃暖吃饱吃好。学校的这个举措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管理”的理念,更是校园和谐、温馨的集中体现。
管理不是改造人,而是唤醒人,制度不是约束人,而是激励人。人性化管理,是在服务学校大局的前提,充分尊重每一个人的理想,化群体管理为自我管理,调动全体教师积极性和热情,是们追求的目标。因此每到老师生日的那天,我总是饱含深情地为老师们写下生日祝福:
如果人生的风景有无数,愿幸福高居生活的榜首;如果情感的历程长而久,愿快乐领跑在最前头!康姐的生日,有我们的祝福相伴左右!祝康姐年年青春永驻,岁岁幸福平安!
欢迎加入实小分校这温馨的大家庭,酒越久越醇,朋友相交越久越真,在你生日来临之即,祝事业正当午,身体壮如虎,快乐属于你,时时好心情!
有一份小小的歉意,是没有送出去的祝福,言语是贫乏的,关怀是真挚的;字符是单调的,祝福是多样的;虽然你的生日刚刚过去,但我真挚以及多样的祝福,你也会欣然接受的吧!祝你生日快乐!
工作时,您就以优异的成绩令人瞩目,返聘后,踏实勤奋的工作作风,不但影响了学生,也影响了实小分校的青年教师,您的态度就是实小分校宝贵的财富,在这个生日里,让我的祝福陪伴你,祝您身体健康、快乐永久、幸福无限!„„
虽然这些温馨暖人的话语来自于网络,但经过我的加工,加上魏校那龙飞凤舞、苍劲有力的亲笔书写,伴着蜜雪儿蛋糕,给老师们带来了甜蜜与感动。昨天,魏校上一年级的女儿在我办公室写作业,闲聊中告诉我11月11日是爸爸的生日,我们的魏校,年轻的80后,开学以来总是记得别的老师的生日,但自己的生日却没有跟我提起过,打开QQ,我也给他送去了温馨的祝福:“听你女儿说昨天是你的生日,你只记得别人的生日,自己的生日也不能忘了!愿你的快乐,如大海般宽广;你的好运,如星空般浩瀚;你的成功,如高山般厚重;你的幸福,如流水般灵动。愿我的祝福,如许愿般灵验:生日快乐!”想到魏校从今年八月份到分校来,三个多月过去了,为分校的付出我情不自禁地写下:“你的到来,拉近了实小与分校的距离;你的到来,给分校老师带来了温馨;你的到来,让分校的老教师们倍感温暖;你的到来,给分校的年轻老师们提供了成长的平台,悄悄告诉你,大多数老师都很喜欢你;偷偷告诉你,中层更喜欢你。昨天是你的生日,没有来及祝福,今天的祝福虽然晚了点,但祝福你生日后的每一天都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学校目前正在准备《江苏省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指标》的各项材料,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又接到了新的工作任务,让我们年轻的校长马不停蹄地运转,我想这则留言也许能给他带来些许欣慰,让他在紧张地工作中感受到我的支持和实小分校每一位老师的努力,虽然不能减轻他身上的重担,最起码能让他感受到他前进的路上有同行者的陪伴与鼓励。正如开集体大会时,我所说的,实小分校是个温暖的大家庭,只要来到分校,就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成员,快乐我们一起分享,痛苦我们一起承担,世上的人千千万万,我们有缘走到一起,为什么不珍惜这难得的缘分呢?愿实小分校的所有老师们每天都开开心心地工作,快快乐乐地生活。
第五篇:关爱教师,从心开始。心得体会
读《关爱教师,从心开始——教师心理保健》
——心得体会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正如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我想正是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要求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所以,在读了张晓龙老师的《关爱教师,从心开始——教师心理健康》一书之后,我更加意识到想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面就读书谈几点心得体会:
现今,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加大,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事物是相对的,那么教师的工作压力也就越来越大,教师自身的精神压力也随之增大。人们总是习惯让教师以有限的权利去承担无限的责任。将学生的成绩问题、生病受伤问题、心理问题、偶发安全事故问题等,不问青红皂白统统归咎于教师。因此,学校教师在工作中常常如履薄冰,以防事故的发生。教师的思想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心理如何健康得了?所以,如何转换好角色,调节好自己的心理状态是教师应该要面对的课题。
首先,我认为教师在工作中广泛学习,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身为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不断地接受新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必须熟知,并做到对各方面广泛涉猎。这样既能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对维护心理健康大有好处。再则,我认为,要培养有益于健康的兴趣爱好。有益于健康的爱好,能够在短时间转移人的注意力,让人忘却生活中的苦闷和烦恼。对于将“讲台”“办公室”作为主战场的教师,登山、郊游无疑是一种理想的爱好。三五两人结伴而行,在温暖的阳光下消减教书的压力,在美好风光中荡尽育人的疲劳。能让一切烦恼化为乌有。最后,我认为保护自身的心理健康要做到心胸博大,能够多角度看问题。教师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未成年人,这些孩子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无尽的创造力,也经常会出一些“小状况”。教师应该有博大的胸襟,保持乐观的心情,包容孩子们形形色色的“成长故事”。面对教育教学中经常发生的一些问题,教师有时可以改变思维方式,换个角度去考虑。必要时,还可以适当“阿Q”一下,寻求一些自我安慰。当孩子发生状况的时候,要主动站在社会、家长、学生等角度学会换位思考,冷静处理,心理也就容易释然了。正如教育心理学者张春兴所言:有些学生问题的“病因根植于家庭,病象显现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教师一定要明白:孩子的问题并非仅仅是教师教育失当那么简单的事,不必过分自责。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觉得要有意识的调节好的自己的心理健康。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情绪低落的时候。用平常的心态,心平气和地处理工作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我想就会把工作做的更好。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决定者,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所以教师要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帮助每个学生得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