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思想汇报

时间:2019-05-13 03:37: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握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思想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握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思想汇报》。

第一篇:把握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思想汇报

把握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思想

汇报(精选多篇)

尊敬的党组织:

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加强我们的思想建设有很重要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内在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具有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改造世界的功能和目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直接的实践基础。30年的改革开放,孕育形成了相辅相成、密不

可分的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从改造世界方面讲,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认识世界方面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有机统一,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与实践的辩证运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阶段,先后产生了***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它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这三大理论成果不断探索和回答了三大课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对这三大课题的探索和回答,又通过改革开放实践的纽带相互联系和贯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三位一体”,这也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的“三位一体”。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是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

条件下产生的,其三个组成部分都坚持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的新问题,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在改革开放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第二世界发展进步的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宽广的理论视野。任何一种划时代的科学理论的内容,不仅反映本国的实际需要,而且能敏锐抓住时代课题,充分吸收时代智慧的精华,集中体现所处时代的实践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吸收借鉴了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其实践基础并不仅限于在本国进行的最直接的实践,而且包括世界范围各国人民追求发展和进步的实践。一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经验教

训无比丰富,其中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经验已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成为其不可或缺的内容。二是各国探求发展道路的实践经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是具有历史视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发展理论,吸收借鉴了世界上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在发展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三是各国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虽然各个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执政党的性质、纲领、阶级基础、执政理念等千差万别,但作为执政党,在治国理政和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又存在一些共同的地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吸收借鉴了各国执政党在治国理政和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有益经验。

最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最鲜活的内容。理论与实践的辩证运动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它还要转化

为实践,通过实践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变为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并根据新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好实践,并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最鲜活的内容。当前,我们面临的新情况非常复杂,面对的新问题层出不穷。深入研究并科学回答实践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可以不断积累新经验、得出新结论、产生新思想,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完善,更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社会实践和社会需要决定了一种理论的地位和价值,是其产生的根源、检验标准和发展动力。我们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学好马克思的相关理论,这样才能帮助

我们更好的理解我党的发展和决策,才能帮助我们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最终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iexiebang

xx年xx月xx日

尊敬的党组织:

在我看来任何一种思想文化的产生,都有其一定的历史发展基础。正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有三大理论来源一样,我们今天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马克思主义一百多年来所创立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几十年来创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思想基础上所形成的。因此,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渊源。

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建设,必须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包

括历史的文化遗产和当今的文化创新,尤其要万分珍惜和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历史已经反复证明,丢掉自己的东西,是最没出息,也是最没前途的。创新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生命和不竭动力,而继承又往往是创新的基础。数千年来,哺育了中华儿女的优秀传统文化仍然是今天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生活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心灵相通的纽带不仅在于黑头发、黄皮肤这些表征性的东西,更是缘于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续。我们今天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不是摒弃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是要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新的时代要求,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继续发挥鼓舞人民、凝聚力量的强大作用。因此,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用科学的态度,用可行的方法,充分挖掘和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大作用,以传

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需要。国家的魂魄、民族的精神,始终是以文化为载体流淌在国人心中的。它直接影响到人的思维、行为及生活方式。一个国家的强大,其经济是与文化成正比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的创造和积累,积淀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因子,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势必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今后发展和繁荣的肥沃土壤。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发展中华文化的需要。民族的气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杨小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

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的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地党,如何建设党,实现什么的发展,怎样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智慧,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风斗的思想基础。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认真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不断深化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变化的认识,并始终围绕探索和回答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取

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展开的。我们党从新时期启动拨乱反正进而全面改革开始,从困境中重新奋起,勇敢的全面开创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在这个过程中创立的邓小平理论以及包含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正确界定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方位和主要矛盾,在这个过程中,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兴国之本,兴国之要,强国之策这一系列根本性问题。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不断探索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过程中形成的。新时期一开始,我们就启动了这一方面的探索和回答,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以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志,世纪之交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把握新的历史条件下变化了的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同时又开创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从而正确的界定了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并从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提出了坚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高党执政能力的课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不断探索和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国现代化,到三步走战略的部署、区域发展战略的两个大局。让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新世纪新阶段的全面小康,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

道路,直到以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标志,连同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等重大战略思想,明确了我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又进入到新的历史起点的发展方位,把发展的问题提到体现以人为本、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明确提出了发展之本、发展方式、发展规律这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它是我们对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活的运用,它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根本,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们深刻体会到;我们党在实践中的每一个重大发展,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在工作中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结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对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拓展,对建设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新认识,都是以坚持这一点为基础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科学的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

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实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

期,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国内外政治**,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紧紧依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中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坚定不移 的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和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个重要理论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其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现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

得出的科学结论。而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不断变化,时代在不断变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形成的理论成果和创新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范畴。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探求和发现规律,形成

新的观点,的出新的结论,创造出新的理论,把中国特色会主义理论体系持续不断的向前推进,同时我们还要看到,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对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新思路,新观点,新经验必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理论体系,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我们不可能封闭起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必须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外部世界,在世界各国的密切联系和频繁发展中发展自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同时吸收和借鉴全人类文明成果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今后随着我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我们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密切,中国特色为社会主义事

业必将具有更加开放的性质,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中国特色会理论体系也将具有更加开放的特点。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面

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只要坚持和发展这个理论体系,才能引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的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伟大旗帜和正确道路来坚持,作为共同理想来追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以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为指导,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色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思想汇报

党校第44期第3小组09级会计电算化 10 26 44 033刘嘉玲

尊敬的党组织:

今天我再一次学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与原来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认识。通过视频学习,我了解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而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理论,是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类解放最锐利的思想武器。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我们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过程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并且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七大把它们概括为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特点,从而展现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今天,我国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改革开放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进道路上,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我相信只要我们充分掌握了我党的历史发展,一定能够给我们的理论学习以一定的指导,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从而更好的实践。

听完刘教授的的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在我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接下来又进一步学习了“时代先锋,优秀共产党员”的焦点访谈。他的事迹,虽然,我对里面的优秀共产党员不是很熟悉,是从视频上侧面了解有关的记录片,很

遗憾只有片段,如果更详细的解读,我心中共产党员的事迹是莫大的震撼。

深刻的记得里面的优秀共产党员的大公无私,深刻地记得她为顾全大局,为社区1000多为老人服务而忍受被在做阑尾炎的女儿;深刻地记得90多岁的爷爷,仍然精神抖数的拿着钢笔,一笔笔的学习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理体系;深刻地在5·12大地震的他,挺身而出,救了成百上千的群众,唯一的遗憾就是来不及就出自己的父母······

学习到此,心中那种深深的感动,不知不觉,眼眶湿润了,他们是好样的,是伟大的,是值得我们每次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的·····

在今天,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向我们优秀的共产党员学习,也许他们的伟大我们在有限 的条件下难以实现,但我们可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而努力不断完善自己!

通过以上的学习,更加坚定了我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光荣而伟大的组织,希望党组织帮助我,指导我,早日接受我。

此致

敬礼

2014年11月29日

《毛泽东思想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说课

汽车运用工程系张永奇

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

将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课程设计、考评体系和特色创新五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

1、课程定位:概论课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职学院思想理论教育课程中的骨干和核心课程,该课程是大学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知识的主渠道,承担着帮助大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国情,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培养大学生讲实话、办实事,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求真务实精神;提高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性等功能。

3、课程目标:改变传统以知识目标为基础,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设置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的传统“金字塔”模式,改变成以素养目标为核心,以能力为背景,以知识为推动的环形目标模式,强调素养和能力的提高。

知识目标: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了解我国现代化现设取得的成就,关注当前改革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明确大学生的历史责任。

能力目标: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人际协调能力等。

素质目标:促进形成良好的思想政

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其他方面综合素质;以培养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教学活动中注重养成教育,为整体人格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

内容的选取

按照高职大学生将来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具备的职业素质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选取教学内容,我们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出发,确定了三大体系四大模块二十个专题的教学内容, 同时开展实践教学,把理论教学课外实践、校外实践相结合,构建了立体化教学模式。

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1、贯彻了“四让”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让学生喜欢,让学生受益,让学生成人,让学生成才”。

具体来说,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式,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喜欢上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贴近学生实

际,解决高职学生学习、生活及未来工作面临的问题,让学生受益;重视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让学生成人;重视职业能力培养,采用多种方法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人际协调能力,让学生成才。

2、在授课架构上,推行“五段式”的教学过程

通过实施任务驱动、课堂讲授、组织研讨、项目实践、总结提升“五段式”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做中学,学中做,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3、在实践教学上,实行“两结合”的实践方法

即课堂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在课堂实践上,我们每一专题都有对应的项目要求,在项目设计上,注重团队化、职业化和过程化。课外实践是课堂实践的延伸,在课内感知的知识要在课外活动中得以体现,教育的目的才能达到,为此,我们对不同的模块向学生提出不同实践要求,并通过考核加以督促。我们还注重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的结合,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校外活动,如参观革命纪念馆、做志愿者、社会调查、到工厂里实习等。在校外实践的设计中,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学生能力提高为本位。校外实践主要通过和院团委以及系部合作来实现。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理念:以项目为载体,体现职业性

课程突破传统学科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中以项目为载体,项目选择强化职业导向,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达到这一要求,我们设计的4个项目都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相关,改变原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政治理论知识教学” 的状况,把理论教学与实践项目相结合、理论指导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理论拓展与职业能力相结合,实现了知识传授、素质养成、能力培养的一体化。

课程设计思路:实施“1234567”教练式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性

一个目标: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二种途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三大理论板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四种学习渠道:课堂学习、网络学习、生活实践、作业答疑;五种实践教学形式:社会调研、公益服务、参观考察、主题活动、支教;六种教学方法:为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我们主要采用了六种教学方法。七种拓展资料:热点视频、经典影院、心灵感悟、名言启示、典型案例、社会聚焦、好书推荐。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创新提出五种实践教学形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 26 ~

化知识为行动,促进了知行统一。

主体化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练式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构建以项目为载体,以训练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具有深入互动特点的教练式教学模式。围绕生活实际进行理论指导、围绕专业特点进行能力训练、围绕社会现实进行人格培育。

四、课程组织与实施

以专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一节课组织教学为例:

第一步是,“任务驱动,提出问题”。

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基础,激发学生兴趣。组织活动1 ——“热点视频”,在此基础上,播放青年歌手丛飞事迹文字材料,提出探究问题:看了丛飞事迹你有什么感受?丛飞为什么要帮助他人?社会各界为什么要帮助丛飞?

丛飞的事迹包含了什么道理?

第二步,“课堂讲授,建构知识”。

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 27 ~

认识,理清本章知识脉络。通过学生对丛飞事迹的交流,教师向学生讲授本次课的第1个知识点:思想 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第三步,“组织研讨”。

这一步旨在培养学生获取、解读、交流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探究,目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为了突出这一教学难点,我组织活动 2——“社会聚焦”。我展示课前调查情况,这些并不陌生的图片归根结底还是要集中到这个问题上来:一部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缺失。我组织学生讨论发言,进行思维碰撞。设计这一环节,一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教育民主化的要求,引发思维碰撞,展开思想交锋,显示教育价值,使课堂充满活力。我首先让存在认识误区的学生发言。

在反面教材的铺垫下,进行正面引

~ 28 ~

导。启迪学生:显而易见,一个人如果不提高自身思想道德品质、不在意教导自己的老师、不感激自己的恩人,何谈今后关心民生、贡献社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这其中既包括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这里,我将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和教材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使本堂课虚实结合,有声有色。第四步,“项目实践,能力提升”。

我组织活动3——唇枪舌剑。我组织学生展开小辩论:长江大学3个大学生勇救落水儿童牺牲生命,值不值?辩论之前,显示视频长江大学大学生生命之链的背景材料。通过辩论,可以得出本次课第3个知识点: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第五步,“总结提升,行为引导”。

1.品味崇高。播放青年志愿者行动、捐助贫困大学生行动、名言,让学生的灵魂再次经受高尚精神的洗礼,品味平凡中的崇高。2.行为引导。让学生

~ 29 ~

制定“一件小事行动计划”,要求学生在本周内为父母、老师、同学、班级做一件具体的小事,并感悟其中的道理。写一则日记或随笔。

五、特色创新

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主要表现在教学理念的创新、教学体系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师生互动形式的创新。“四让”的教学理念,强调了知行统一。“1234567” 模块化课程教学体系,加强了实践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练式教学方式推行以项目为载体,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两结合的实践模式,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的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的结合,培养了职业能力。开通师生互动平台,体现了对学生的关爱。

以上是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介绍完毕,敬请各位专家指导,谢谢!

~ 30 ~

~ 31 ~

第二篇:把握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加强我们的思想建设有很重要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内在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具有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改造世界的功能和目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对于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直接的实践基础。30年的改革开放,孕育形成了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从改造世界方面讲,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认识世界方面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有机统一,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与实践的辩证运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阶段,先后产生了***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它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这三大理论成果不断探索和回答了三大课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对这三大课题的探索和回答,又通过改革开放实践的纽带相互联系和贯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三位一体”,这也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的“三位一体”。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是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条件下产生的,其三个组成部分都坚持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出发,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的新问题,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在改革开放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第二世界发展进步的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宽广的理论视野。任何一种划时代的科学理论的内容,不仅反映本国的实际需要,而且能敏锐抓住时代课题,充分吸收时代智慧的精华,集中体现所处时代的实践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吸收借鉴了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其实践基础并不仅限于在本国进行的最直接的实践,而且包括世界范围各国人民追求发展和进步的实践。一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经验教训无比丰富,其中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经验已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成为其不可或缺的内容。二是各国探求发展道路的实践经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是具有历史视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发展理论,吸收借鉴了世界上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在发展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三是各国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虽然各个国家的社会制度不同,执政党的性质、纲领、阶级基础、执政理念等千差万别,但作为执政党,在治国理政和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又存在一些共同的地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吸收借鉴了各国执政党在治国理政和执政能力建设方面的有益经验。

最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最鲜活的内容。理论与实践的辩证运动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它还要转化为实践,通过实践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变为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并根据新的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好实践,并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最鲜活的内容。当前,我们面临的新情况非常复杂,面对的新问题层出不穷。深入研究并科学回答实践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可以不断积累新经验、得出新结论、产生新思想,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加完善,更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社会实践和社会需要决定了一种理论的地位和价值,是其产生的根源、检验标准和发展动力。我们当代大学生一定要学好马克思的相关理论,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我党的发展和决策,才能帮助我们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最终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才。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iexiebang

xx年xx月xx日

第三篇:学习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心得体会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认真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作了进一步系统阐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总书记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内容。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国际战略、领导理论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它独创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既是我们党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举措,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清晰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的发展战略是立足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施“三步走”战略,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是是坚持改革开放,始终把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深刻理解这个论断,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的道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制度。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就是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实践和理论的主题。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段话是对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科学内涵的准确定位。为新形势下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思想上政治上理论上提供了科学依据,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通过第三阶段系统的学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论,使我增强了党性修养、坚定了信念、从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密切联系了群众,转变了工作作风,坚定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忠实践行者,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第四篇: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放性研究论文

摘要:开放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本文试图从历史和哲学两个角度来考察和揭示该体系具备开放性的根本原因,找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体系的落脚点。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放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Abstract: The tendency of open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eatures of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is article shows why this system should be built and how to improve it from the historical aspect and philosophical aspect.Key words: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endency of opening;Deng Xiaoping theory;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首先是邓小平提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在当时背景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主要是从实践层面进行阐发。真正从理论上实现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大体系整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先进行完整意义阐释的。这一理论体系,是在准确判断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它突破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难题,具有划时代的世界性的意义。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来都不是封闭的,也从不拒斥任何形式的先进文明成果,随着今后改革开放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步伐,它必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是由其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哲学基础所决定的。

一、从历史角度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

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等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已开始进行艰辛的探索。邓小平同志在前辈探索的基础,于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当时的背景是,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教条式理解桎梏还未完全破除。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至少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明确了我们要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的,而不是普适性的;二是对于马列主义也好,毛泽东思想也好,都应该紧密与中国的现实国情相结合,而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本本。1987年,党的十三大已经明确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个概念,十四大提炼该理论的思路则开始清晰起来。正如十四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归根到底“取决于党的理论和路线”,“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正确的,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的。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1997年,在改革开放即将迎来二十周年之际,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行动指南,“这是党经过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并认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3]这一提法将邓小平理论的本质、根基和地位做了明确定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起点。十六大要求全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号召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十六大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也成为了继邓小平理论之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形态之一[4]。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5]党的十七大顺应了十六大提出的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的理论创新要求,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整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种归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既体现出几次理论飞跃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它们之间共同的终极目标。

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有两个特点充分表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一是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产生了三大理论成果,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三大理论成果的核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者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发展逻辑,即首先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在此基础上,研究作为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政党应该如何加强执政能力,而无论是弄清概念也好,提高党的执政水平也好,始终都是为了发展。如果这其中任何一个理论成果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就断然不可能实现这样的逻辑链的。既然迄今为止的三大理论成果都不是封闭的体系,就没有理由推论,作为成果整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封闭的。二是作为开放体系的邓小平理论,孕育和发展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样的,作为开放体系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孕育和发展出了科学发展观。每一次理论的飞跃,都是对前一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且,三大理论成果都是从实践中获得,不断地为实践所检验,又服务于实践的,每一种新的理论的诞生无不打上“实践”的烙印。

从认识过程本身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从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起,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这说明这个体系还远远没有完善,必须在创新的基础上更加完善。具体到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人们所理解的社会主义,就是简单的平均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缺乏活力。到了九十年代苏东剧变,瓦解了社会主义阵营,促使一直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从多方面进行更为深刻和深入的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要继续毫不动摇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稳定了民心,明确了方向,促进了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健康的发展。八十年代末,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党内腐败现象增多,党的建设问题日渐凸显出来。江泽民同志洞察到这些问题,适时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严整党风,树立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理念。胡锦涛同志延续了这一做法,进行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践行了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思想,根据现实国情,提出科学发展观战略要求,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做到“五个统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此可见,与现实密切联系的三大理论成果,无一不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一不是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这一点,一个封闭的理论体系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的。

从总的脉络上来讲,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原创形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这一理论的“继发形态”,而科学发展观则是这一理论的最新成果,十七大论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对这前后相继的三个形态的一次大“整合”[6]。这个整合后的理论体系,显然,依旧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

二、从哲学角度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而这种哲学本身就是发展的、革命的、开放的,这直接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该具有开放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存在具有无限复杂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时间与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之所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就是要始终把这一体系的产生、完善和发展当作一个过程,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这是辩证法的要义。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从来不承认任何终级真理,它总是把发展的现阶段当作继续发展的起点,反对把自己的思想封闭在僵化的概念体系中。这个扬弃过程是在对客观世界充分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各种运动形式的抽象、概括和总结,并且随着运动变化而不断地变化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顺应了中国的现实国情而实现的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认为,同样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框架下,各国可以并且必须根据现实选择不同的建国和和治国道路,这体现了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在方法论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求用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观点看问题。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由多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素构成的矛盾统一体,发展就是这个统一体内部各种矛盾运动变化的产物,就是这些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旧事物不断被否定,新事物不断出现,只有这样,整个系统存在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这些都注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体系,封闭的体系没有发展,或者只是有限地发展。唯物史观认为,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这是因为,无论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还是以社会为环境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人为主体的,而人是不断发展进步的,整个社会处在动态的进程中,开放性是系统运动的重要源泉。并且,由于世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加上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各种文明形态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碰撞,无论是马克思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要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接受新鲜事物。从人的劳动实践出发,以人为本,坚持与时俱进,使社会主义先进的生产关系不仅适应、而且积极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大发展,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全世界取得胜利。换句话说,只有在全人类的意义上,共产主义才可能实现,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具体地说,就是在发展路径上,它总是不断地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民族文化的精华,从世界各国文明中吸收优秀的文明成果,特别是新的科技成果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它总是在同各种文化、社会思潮的碰撞交锋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理论内容,完善自己的理论形式[7]。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来讲,在阶级社会里,工人阶级是革命最彻底的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所以它不会停止在某一个既得利益阶段上,它总是在不断开拓前进的过程中为自己开辟认识真理、发展真理的道路。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允许封闭,也不能封闭。

总的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观、发展观、改革观、创新观和群众观,吸收了当代世界经济、科技、社会管理等学科的优秀成果,贯通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科技、外交等各个领域,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变化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新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前瞻性、实践性、系统性、稳定性和开放性特点的科学理论体系[8]。

三、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态特征,是其所具有的发展性和开放性。也就是说,这个理论体系不是凝固的和封闭的,它将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党和人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的过程当中,以及在融会、吸纳中外优秀文化成果进行新的创造的过程当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实现理论体系自身的丰富和发展[9]。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从不自我封闭,从不保守僵化,而是敢于和善于在开放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自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一种不断发展和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没有终结,也不会停滞,而是为后人对其进一步丰富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开放性地发展。牢牢把握开放性,是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性体系的秘密就在于:首先,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基础,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善于吸收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断地发展进步,本身就有开放性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加强理论研究,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一方面,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学习借鉴西方文明等各种先进成果。其次,根植于现实,而现实是千变万化的,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不断地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须在各项工作中,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从实践中学习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以现实国情为基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理论终归要为实践服务,而不是脱离实践的形而上学。再次,顺应时代的需要,而认清时代潮流本身及在一定前瞻性的基础上顺应,要求任何一个体系不能是独立的,而只能在全球背景下发展,这个前提体现在对于其他文明的态度。这要求我们要摒除民族偏见,克服地域歧视,以谦虚之心对待他人。同时,学会在繁杂的信息化浪潮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筛选有益元素,做到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团结和吸纳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归根结底,落实到为人民服务中来。在境界上,要求我们的人民,尤其是广大的党员,真正能拥有一种既能仰望星空、又要立足现实的积极生存状态,只有如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从理想走到现实。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p3.[2]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p10.[3]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p9~10.[4]齐卫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之基和思想之源[J].思想理论教育.2008(1).[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p11~12.[6]陆剑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次新的“正名”和“整合”[J].南京社会科学.2007(12).[7]梅荣政.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2).[8]范印华.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J].求是.2007(24).[9]赵存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0]包心鉴.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入解读[J].山东社会科学.2008(1).

第五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学习心得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发展是由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的,如果把这个观点扩大,扩大到全中国,那么就是每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都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每段砥砺奋进的征程,都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撑。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他的精神可以永垂不朽。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的信仰、希望、力量源泉,它将引导着我们向更光辉的未来行进。小编整理了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学习心得范文给大家浏览,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理想就是路线,失去了路线,只好停止前进。作为参政议政部的一员,我义无反顾的选择:爱岗敬业,让理想在民主党派的事业中闪闪发光!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搞好每一项内勤工作,做好每一次归档整理,填好每一张备案记录。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善小事,何以成大器。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兢兢业业完成民主党派事业的未竟之业!

当接到领导交办工作的时候,是讨价还价能推就推,还是尽职尽责努力完成不讲任何理由?当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是等待观望半途而废,还是自我激励攻坚克难无往而不胜?当你自觉晋级升迁没有达到期望值的时候,是牢骚满腹怨天忧人,还是自我反省加倍努力厚积而薄发?自从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后极大的改变了我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动力,鼓舞了我的士气,提高了自身的能动性,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增强了吸引力和感召力。

接人待物,为官处世,你是喜欢拿着放大镜百般挑剔找外因,还是常常拿着显微镜自我剖析找内因?也许有人会说,人之初,性本惰,能修炼到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境界,古往今来能有几人?我要说:非也!在我们民主党派机关工作中心,就有许多感人的例子,象全国劳模同志,十年如一日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努力为公司节约每一分材料费用。又如十佳员工师傅,甘当老黄牛在一线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我受益匪浅。使我明白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是人生进步的动力所在。我的价值观其实很简单:兢兢业业,用点点滴滴滴超越梦想。这就是我在平凡工作岗位上无怨无悔的动力所在。理想是一个人进步的动力,它孕育着荣誉,力量乃至生命,理想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它对人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要树立自己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火花;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

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理想是一股动力,引领我们走向梦想的彼岸;投身到伟大而神圣的住房公积金事业。

作为一名基层岗位的职工,我要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提升质量、服务奉献的精神,立足岗位、勤奋工作,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落脚到干好本职工作、提升办事效率上来,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来检验学习的效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我们在工作、生活各方面都要有所体现。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要认真学习全面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有这样,才能把国家兴旺、民族复兴与个人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仍然应把这千百年来的古训当作指引我们行动的准绳。因为“小事情”维系着“大荣辱”。作为民主党派机关工作人员,小事情上的失信行为,将会带来大事情上的不和谐,如果任其发展,就会对理想、道德产生不利的影响,带来思想上的混乱,甚至人格上的扭曲。这就必然对未来的工作造成不利影响。一个人的品德好坏往往决定他行事结果的正负。我们必须对机关负责,对人民负责,对祖国的未来负责,提高自身的修养,兢兢业业完成每一件事情。

在当代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也只有这条道路才能把我们国家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团结和凝聚起来。所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缩涵盖的内容,对于我们来说,无论从政治立场和政治信仰上看,还是从思想道德修养来看,都是必须人身学习和努力践行的。认真学习和努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必修课”!

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意识,争创一流业绩,是保持先进性的必备品质,是干事创业的应有作风。这不仅需要不断学习下去的勇气,更需要永不懈怠的精神,也是共产党人勇往直前优良传统的具体表现。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观念,以改革的精神去战胜困难,始终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下载把握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思想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握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思想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1.2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 党校第44期第3小组09级会计电算化 20 10 26 44 033刘嘉玲尊敬的党组织: 今天我再一次学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与原来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认识。通过视频学......

    中国当代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心得

    中国当代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心得 我们国家现在的国情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了解并学习我国的当代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可以帮助我们每个人认清......

    中国物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复习资料及答案

    0画 1.( C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系统阐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都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

    把握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主线

    把握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这一主线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与核心是人民当家做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我国宪法......

    社会主义就是把握人类集体力量

    社会主义就是把握人类集体力量,使得社会成为实现我们思想成果的有效率的有机整体。这是一种社会科学,她通过人类整体的全面提高的社会实践,改变人们对“自由”的观念,进而真正进......

    思想汇报社会主义荣辱观

    思想汇报 --------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 尊敬的党组织: 最近我学习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相关知识,现将学习心得和党组织汇报如下。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

    思想汇报(社会主义新农村)

    思想汇报最近参加了一个叫做美新路志愿者组织,参加了里面的一个项目——《大朋友》。它要求我们志愿者每个月写信给一个事先配对好的贫困地区的同性小朋友,并且至少坚持一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