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培养
浅谈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培
养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知识的传授,要如何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优良品行的健美少年。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内涵和培养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的策略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也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因此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是当前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更是老师们共同努力的方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知识的传授,更加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习策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的基础之上。课程目标结构图,说明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五个基础,这五个基础体现了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英语课程密不可分的两重性质。由此可见,核心素养应当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的与非认知的。认知方面指的是学术、知识,非认知方面则是指价值观、情感态度等。所以,“素养”并不是指向某一学科知识,而是强调个体能够积极主动,并且具备一定的方法获得知识和技能,它的目的不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更有助于追求具体生活目标,促进个人发展和有效参与社会活动。“核心素养”的含义比“能力”的含义更宽泛,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培养核心素养的内涵
21世纪技能可以包括三方面,即学习和创新技能,信息、媒介与技术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另外,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创造性的思考能力等等,也都属于今后培养核心素养中应包括的内容。很多人说外语无非就是一种工具,事实上,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英语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心智发展,塑造健康的品格,培养思维能力。我们现在的外语教学常常是模拟英语国家的环境和人物身份,与英语为母语的人交往,谈论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话题,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规范,设计所谓的真实性任务。所以交际语言教学开始时,很多人认为掌握英语就是为了跟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交往,我们所设计的真实任务都是以这个理念为基础,我们让学生学习外语并不仅仅为了让他能够与别人交流,而是要从各个方面改变他的生活,改变他的心智,这才是外语教学的目标。
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 素
养
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社会责任
1.诚信友善。2.合作担当。3.法治信仰。4.生态意识。国家认同
5.国家意识。6.政治认同。7.文化自信。国际理解
8.全球视野。9.尊重差异。人文底蕴
10.人文积淀。11.人文情怀。科学精神
12.崇尚真知。13.理性思维。14.勇于探究。审美情趣
15.感悟鉴赏。16.创意表达。学会学习
17.乐学善学。18.勤于反思。19.数字学习。身心健康
20.珍爱生命。21.健全人格。22.适性发展。实践创新
23.热爱劳动。24.批判质疑。25.问题解决。
三、培养核心素养的策略
英语新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形成能力,体验情感,感受文化的过程。因此龚亚夫先生创造性提出了英语课程的三维目标,并进行了细致地解读。他指出英语课程目标包括社会文化目标、语言交流目标和思维认知目标。社会文化目标包括:行为规范与伦理美德、社会知识与学科融合、多元文化与国际视野;语言交流目标包括语言运用知识、听说读写技能、语言交流能力;思维认知目标包括积极的思维方式、多层次的思维能力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应有这三个目标,即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同时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兴趣、态度和行为方式考虑到教学中,让这三个目标在真正的教学中可以融合在一个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们对语言进行建构与运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材进行单元统整与内容整合。单元单元统整与内容整合就是围绕核心,设计任务;围绕目标,逐步递进;围绕话题,整合内容。在PEP四年级下册Unit6 Shopping中,在课堂伊始就给学生呈现了购物商场的大情境,让学生了解,听懂商店名称的单词,同时能理解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场所进行购物。接着学习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句型,最后还把三年级上册Unit 6 Happy birthday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创设为了开生日party根据Money Chart去超市购物的具体环境,借助超市收银单来描述购买的物品及其价格,让学生产生大量的语言输出。同时在超市购物产生零钱之后该如何使用,引出课堂教学,学生的思维被不断激发,语言的输出得到更大强度的锻炼,积极思考如何合理消费,并且加强了学生按需购买的意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接触到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由此体现了学科素养的价值型态,培养了学生的价值观。
2.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独创性与批判性
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信心。英语新教材中蕴含着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很强的内容,我们要善于发掘这些素材,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结合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让他们的思维具有独创性与批判性。尤其我们老师经常教学生如何用英语表达开门、关门,如果此时我们同时教给学生在开门时要看一下门后有没有人,如果有人需要为他扶着门,这时就把三个目标融合成了一个教学任务。我们在教学中如果都能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就不用再刻意地去找情感目标,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形成国际通用的行为规范。教师在教生气的英语表达时,首先提问学生平常生气时会怎么做,然后讲做这些事可能会出现的后果,可能会对你自己、他人及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就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发泄情绪,学生可能会想到去跑步、踢球等,这时学生内心世界的东西、生活的东西、品格的东西,行为的东西全都融合到了语言教学的课堂中,这才是真正素养的培养。
在第八届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会中,来自合肥的葛靓清老师执教的PEP六年级上册Unit 1 How tall are you ? B.Read and write中采用了任务教学方法,通过Read for main idea,Read for information, Read for opinions三个不同的阅读策略让学生理解故事、获取信息、回答问题。在葛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有学科间的整合,尤其是关于shadow的形成与变化过程,葛老师充分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常识及经验或是学科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进行解答,体现了从英语学科转向学科英语的教学理念,同时更通过几个问题:Do you agree with Old tree? Why? Why does Old tree answer like that?鼓励学生大胆思考,说出自己的见解,提升了孩子们独创性的思维品质。
又如另外一节来自长安陈海燕老师《新维度》Book6 Unit 4 I am angry的课例,文本讲述的是喜爱运动的小朋友Tony因为同学不愿意和他一起玩,愚弄他并且嘲笑他而发脾气,但经过善良的好友Lisa劝解后,他缓解了愤怒的情绪的故事。陈老师在教学中通过逐步引导学生在感知、理解、体验、运用短语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尤其是在引导学生读图时,通过问题:What does Tony want to do? Does Tony do that? Why not?通过递进性问题,帮助小学了解故事的发展,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预测Lisa的建议,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通过听、看、说等感官器官的体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且通过完成Tony的“Not Angry Reminder”,引导学生深层理解文本的内涵,辨析适合Tony的舒缓生气的方法,发展学习的批判性思维,达到初步的语言运用,最后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⑴Give Tony more advice for his “Not Angy Reminder”,⑵口头Make your own “Not Angry Reminder”,并请求朋友提出更多的见解。⑶笔头结合实际完成自己的“Not Angry Reminder”,达到语言的真实运用,同时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促成情绪管理素养的形成。
3.学生文化品格的培养:中外文化的理解与认知
任何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不尽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是同时产生并相互依存的。而中西文化中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对西方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学生才能更快更准确把握英语的语言本质和思想内涵,才能更准确地学习和运用英语。在PEP三年级上册U3 Look at me中,翻阅整个单元教材,我们知道,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是句型How are you?及其应答I am fine, thank you./Very well, thank you.How are you?在英语国家的交流中往往没有什么特定的要求,它主要是作为寒暄或引出将要进行的话题语句。但是,中国学生通过学习,往往只会回答I am fine, thank you./Fine, thanks./Very well, thank you.若学生只会如此回答,在交际中是不合理的。教师应通过对输入内容的调整,让学生感受更多真实的表达,感觉很一般用All right./Not bad.感觉不太好用terrible等。同时,出于礼貌还会回问And you? 接着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情景表演,将语言内容和表达真正内化成学生以后在真实交际中可以使用的内容。
又如PEP六年级上册U5 What does he do?中我们能很快从主情境图中获知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职业;功能项目、单元主结构和核心语言都是围绕着职业来展开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些有关职业的英语表达方式并就此展开相关讨论,能够简单介绍人物职业,会询问他人的工作情况并给出相应的回答。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职业特点,能够根据自身的爱好为自己的未来设想职业并为之努力。文本主情境图飞行员的图片虽然没有详细的教学说明,但该图传递的信息不单单是介绍pilot这个单词这么简单,还从另一个角度让学生了解橙色多用于各国紧急救援的衣服和设备上,如:救生衣、救生艇、消防员的衣服、工程抢险车等。
其次,对于postman, businessman, fisherman这几个职业单词也应该了解职业特点及职业中名称对于不同性别的差异与表达:
postman—postwoman(复数postman—postwomen), businessmanbusinesswomen), fisherman—fisherwoman(复数fishermen—fisherwomen)。再如PEP五年级下册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中,我把该单元整合后分成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在Beautiful seasons的语境中,通过进行旧知整合,情感渗透,让学生感受四季的美好;第二课时以Colourful seasons为主线,让学生在熟悉、特定、开放的语境中积累更多的语料,不仅体会四季的美好,还感受它的多姿多彩;第三课时在My favourite season的语境中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在真实生活的开放语境中,运用核心语言进行交流。其中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不仅再构了Seasons in Dongguan的情景,通过学生的感受进行讨论,并且对比他们家乡的四季的变化,表达不同区域间的区别,从而更进
—
businesswoman(复
数
businessmen
—一步的延伸到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全球气候差异的不同等,从而引导学生做旅行计划时要关注天气等。以上种种,不仅让学生能聚焦个体,让学生在学习之余,了解季节不只是自然的场景,它在我们的生活和活动中也是充满色彩的,进而增强学生间文化素养的提高。
总之,英语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实际上它是一种习惯的养成,因此,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方式方法,为学生英语素养的提高提供条件,为学生创造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通过身体挖掘、文化挖掘、大脑挖掘、心灵挖掘等培养出sunny(阳光),happy(快乐),independent(独立),naive(天真)和excellent(优秀)的学生,做到“教书”的同时更加要注重“育人”,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提升他们的素质,提升他们和其身边人的幸福指数,让学生受用终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M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人民教育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 英语(PEP)(三年级起点)
五、六年级上、下册 [ 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3.龚亚夫 《英语教育新论:多元目标英语课程》[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4.朱浦 《教学问题思考》[ M ] 上海:上海教艺出版社 2015.
第二篇: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1.回归学习本质—解决问题。
2.学习方式改变—问题化学习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
3.教学模式的变革—“活动课程” 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学科活动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第三篇:如何培养小学英语核心素养?
浅谈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摘 要:小学英语学科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英语课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对英语学习的看法和心态,成功的小学英语教学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为他们今后更加深入的学习英语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作为小学生,无论从感知、感觉都与中学生存在差距。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和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注重教学不同教学环节得到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目录
一、前言
(一)什么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二)选题背景
(三)研究意义
二、现阶段核心素养要求下小学英语的现状
(一)学生口语能力不够
(二)忽略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忽略英汉思维的差异性
(四)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
三、培养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方向及方法
(一)尊重语言的双向性,鼓励学生进行交流
(二)将文化熏陶融入课堂教学
(三)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五、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遵循小学生教育教学规律
(二)尊重个体差异性
(三)结合本地区的实际
参考文献:
一、前言
(一)什么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意识和语感、语言技能、交际策略等等;思维品质是思考辨析能力,包括分析、推理、判断、理性表达、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等活动。文化意识重点在于理解各国文化内涵,能理解并尊重文化差异。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
(二)选题背景
1.政策需求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就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等基本理念,这些都与英语教学的核心素养相契合,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差异,要将这些理念贯穿进现在的教学活动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每个课程的目标,对现有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变革。
2.现实意义
现阶段的教学方式更多注重的是应试能力,对于国外思维、国外文化的教学较少,对于语言的输出、学习方法的培养力度不够。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试能力强,可是却忽略了语言最基本的功能——交流,以致最终学习的成果尴尬。学生不能学以致用,这样的教学与现实社会是脱节的,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观的形成,也失去了语言学习的初衷。因此教学方式的变革尤为重要。
(三)研究意义
教学方式变革是现在教育大环境下的必然,现在教育呼吁改革,尤其是课堂改革,改变原有的应试教育模式,真正将教育的意义体现出来。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进来,这将极大的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课堂效果,提高教师本身的核心竞争力
1.提高学生语言能力,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学生能够将学习的知识进行整合并且输出,能极好的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2.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每个国家的历史、社会、秩序、人文关系都是不一样的,这样直接决定每个国家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学生多接触外国思维,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一门语言。
3.形成优秀的文化品格,各地文化差异不同,为人处事、接待事物的方式就会有所差异,所以在小学阶段,多介绍国外文化,扩宽学生的眼界,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一门语言的理解。
4.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方式的培养远远比死学知识来的重要,提高学习能力,学生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这些可能会比学校学习的知识更加实用。
优秀的学习成绩应该是良好的核心素养培养下的产品,而不是应试教育枷锁下痛苦的产物。
二、现阶段核心素养要求下小学英语的现状
(一)学生口语能力不够
在小学英语新课标中明确,强调对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培养。但是目前体制下的英语教学强调了听与写,而忽略了对口语的培养,学生对于口语交际的意识也很薄弱。殊不知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已经进行了一个梳理和整合,这是对于语言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另外,目前英语的教学缺少口语训练的环境。语言的交际能力是在不断的运用过程中提高的,仅仅靠老师课堂上的互动是不够的,家庭、社会等环境也是很关键的。
(二)忽略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每一种语言的形成都跟这个国家的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历史有关,语言与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传播依靠语言。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了解国外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理解知识点,以及提高学生的阅读与交际能力。小学生对国外文化的了解很大程度来源于老师的教学,而且这些知识在课本上呈现的较少,这就很容易造成忽略文化的现状。
(三)忽略英汉思维的差异性
汉语与英语在表达方式、思维方式上是有很大差异的。最直观的一个反映就是句子的基本构造不同,汉语一般从人的角度出发,而英语的出发角度一般比较客观。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习惯还没有完全形成,学生会用定向思维去学习知识点,这都会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交流能力。
(四)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
中国传统教育更多的偏向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习无形之中就处于被动地位了。很多学校会因为学生年龄小的缘故而不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做法是有失妥当的。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中心都应该是学生,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是课堂主人的愿想就难以实现。
三、小学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方向及方法
(一)尊重语言的双向性,鼓励学生进行交流。
语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交流,因此老师特别要注意输出的过程。
1.老师实用恰当的课堂用语。教师用好课堂用语,无形之中就给学创设了一种语言学习的环境。让学生真实感受如何用语言进行交际、体会语言交际的趣味性和意义性,对语言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多鼓励学生开口交流,消除他们学习英语口语学习的胆怯情绪,帮助形成敢说、爱说的英语学习局面。尤其是对那些胆小内向的学生,教师更要多鼓励,帮助建立英语交流的自信心,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3.利用小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质,让他们多看国外电影,模仿经典片段并进行交流展示。也可以给学生录音让学生听自己的发音,对比音源不断纠正自己的发音。增强口语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口语学习的兴趣,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口语交流的勇气。
4.创设有利于口语交流的情境,延伸课堂教学。可以根据课本提供的场景,也可以设计一些比较实用的场景,让学生多接触不同场景之下,口语交流的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的交流活动。激发学生交流的热情,培养学生交流的兴趣。
5.在班级内可适当开展朗读、背书比赛、或者简单的演讲比赛。通过朗读和背诵积累学生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预感。通过简单的演讲比赛锻炼学生的胆量。
(二)将文化熏陶融入课堂教学
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是学好一门外语的必要元素,了解学习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理解和尊重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才能更好地达到国际间互相了解和信息交流的目的。
1.从细节出发,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文化的差异。如国外的聊天习惯性谈论天气而不谈论年级或者吃饭与否。以及称赞、道歉、感谢的方式,让学生在切实的知识点对国外文化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2.对比国内外的节假日学习不同的国外文化。由于跟生活的贴近度,学生对这个话题有很浓厚的兴趣,比如国外特有的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都是非常好的文化素材,对此进行适当的补充扩展,能很好的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国外文化。
3.利用好课本的阅读写作章节以及故事章节。这些章节设计国内外文化差异的很多,学生在对本单元内容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再学习这些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知识点。
(三)培养英语思维能力
在当下的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极其重要,即在使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时,第一思维是用英语,而并非先用母语理解再进行思维的转化。
1.利用课相关图片,创设语言情境,引发学生思维积极性。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对图片兴趣要远高于文字的兴趣。从这个现状出发,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可以增加看图说话的环节,鼓励学生尽量用英语描绘自己看到的图片,不管最终描述的正确与否这都有利于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能力,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强化英语思维。
单元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听、读能力的训练,输入越多,越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感,从而对语言掌握就越全面,运用也会自然而然顺畅很多。在听的方面,除用教师用英语组织教学外,课堂上还可以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资源进行模仿,小学上能的模仿能力都很强,多进行这项工作能能够对培养语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从小学生英语的知识面较窄,思维转化较困难的情况下,问题的设计必须从实际出发,要够精细。同时在教学过程之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进行思考,这样也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思维的创造性充分展现。
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比赛心理,充分挖掘我们的英语教材,扩展教材内容,细化活动步骤,在不同阶段抛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听取他们的思维成果。同时给机会让学生提问题,不管是什么角度什么方向,只要源于实际都应给予肯定。提出问题之后大家一起商议解决,只要是正确的解决思路都应该充分展示,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做好课堂“导”环节。
由于小学学习英语的特性,自学的难度较大,这就需要老师设计好导入环节,导入的节奏要把控好,层层递进,在引导学生不断思考解决问题的前提下,将难度大的新知障碍解决,这不仅能降低自学的难度,也能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2.立足自主学习的起点。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自主学习宜限定时间、给定明确的学习目标,问题的设置难易适中。设置的问题不宜过于简单,太容易得到答案的问题容易会让大多数学生无法从学习中体会满足感,反而降低了学习的兴趣。设置的问题不宜太复杂,百思不得其解会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自主地学习。所以这就要求教师立足于自己班上学生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群体的学生提出有阶梯意义的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这样会更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3.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教师的态度要以激励为主。我们作为教师要知道,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是独一无二,这才是思维的独特性,也是思维能有创造性的先天条件。尊重不同学生的情感、思维、兴趣、爱好,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看法,热情地鼓励进行思考,学生才能放心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一一呈现出来,才能更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设置科学的自主学习奖评机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建立起一套有效、长效、高效的评价激励机制,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需要。运用科学的奖评机制,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能够极大的激励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五、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遵循小学生教育教学规律
小学生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和顺序,只有顺应其发展,潜能才能得以挖掘。《学记》中记载过:“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因此顺应规律的发展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学生的发展亦是如此,如果违背了学生的发展其教学效果只会浮在表面,而没有看到根源,必定不能促进学生长远的发展,因此教师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每一个个体发展都有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作为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积极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充分的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这样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才是有利的。
(三)结合本地区的实际
每一个地方的情况不一致,很多教法、模式适应一个地区的学生却不一定适合另一个地区的学生,老师在设计教育教学方法和进行课堂改革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贴合实际的才是最实用的。
参考文献: [1][英]杰罗姆.布鲁纳,《教育过程》[M]上海人民出版社
[2]黄济、劳凯声、檀传宝,《小学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陈琳,《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第四篇: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本站推荐)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安达市昌德镇中心校:
刘坤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安达市昌德镇中心校
刘坤
核心素养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从化学学科来看,是学生在长期的化学学习中掌握的解决问题的化学思维能力。我国教育局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程改革方面投入了很大的心血,试图尽快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因此,化学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初中生的化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学会应用当前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化学思维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都是德育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就要在课堂教学中,用好化学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化学教育与德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国家民族培养“四有”新人。德育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德育为首”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本文主要谈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用化学史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
要勇于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并发展积极的人生态度,敢于实践,动手动脑,大胆尝试,不怕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周边的人和事,传递正能量。
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始人道尔顿,以“黎明即起,午夜方眠“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求真理,顽强不屈。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严肃认真,勇于创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全面研究了燃烧现象,彻底推翻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而英国化学家瑞利和拉姆基在测量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由亚硝酸铵制得的氮气和由空气分离所得的氮气密度不同,但是仅几毫克的差别。别人是容易忽略的,而他们却认真地分析研究,进一步地分离测量,最后发现了稀有气体。通过以上的事例,使学生明白要想成功,必需付出艰辛的劳动。
二、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应自尊自重,自立自强,拥有爱家人、爱家乡、爱集体、爱人民、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要有为社会服务和奉献的公益精神;要有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要有较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理解、尊重、包容多元文化,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平等交流,友善相处和交往。
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天津沦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工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探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候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隐藏起来。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而那瓶溶有奖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重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三、通过环境保护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全球,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国外,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哮喘及水俣病等,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造成的。在我国,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也相当大,而且有增无减。大部分城市出现酸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用好化学教材,对学生时行德育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古代化学史,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烧瓷器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节,也是我国成为文明三国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过一句话:在人类文明 的发展中,只有造纸、印刷术、火药和罗盘对整个历史的进程影响最大。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是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最好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学习报效祖国。
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例如:我国的化学家同生物学家合作在世界上着次人工合成有生命活力的结晶牛胰岛素。化学科学与化学工业上的成就保证了我国原子弹研制中有关化学材料的部分。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化学结构与天然相同的核糖核酸,为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迈出了新的一步。
学校核心素养是使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重点,是培养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化学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
杨小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下面就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以下做法和想法。
1.先备学生再备课
教育以人为本,教师的职责是教学生先做人,后求知。所以教师要用心备学生。想培养出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必须先了解你的学生离具备核心素养还差多少。目前很多教师的体验,都是用心备课,做好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心,轮带几届学生,基本都是同样的授课模式。教师备好课不容易,教好课更不容易。我们也许应该改变思路,在以人为本的课堂,备好学生才是事半功倍的方法。如果接手一个新班级,了解学生的性格、家庭及学习情况至关重要。在数学学习方面,可以从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几个方面对学生做初步评价,对某方面表现突出或者欠缺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在了解学生的途径中,可以以谈话的方式开展调查,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或者偏见需要正确的引导,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不排斥这门学科,慢慢地产生兴趣。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很重要,也是核心素养中的实践创新和科学精神的载体。每个老师应以人文关怀为起点,让学生健康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包括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和质疑的能力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预习的习惯,课前准备的习惯,主动发言的习惯,集中精力听课的习惯,认真阅读课本的习惯,认真审题和验算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勤于动手、团结协作的习惯,归纳总结反思的习惯等。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学生本人是主体,家庭环境和学校氛围是影响因素,所以做好家校合作是关键,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共同协作,保持交流探讨,才能助力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3.加强数学课堂的实践活动
数学学科的实践性很强,计算也具有很强的周密性,解决数学问题也需要严格的程序性。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布置课外练习时,应多提供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的思维过程中的漏洞,进而给予准确的指导。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多安排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要善于帮助别人,也要善于向别人学习,通过协作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思考问题、验证事实、解决矛盾等方面不断完善,实现数学知识体系的科学建构。下面列举几个教学实例:
数学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练习题,22页第4题。题目如下:我们班一共有20人,有14人在玩捉迷藏。外面有6人,藏起来几人?
此类型题是有多余条件的减法问题,让一年级学生去甄别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排除多余条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习题讲解时,教师可以先做一个情景安排,如安排20个学生为一组,本组学生再安排14人到教室外活动玩捉迷藏游戏,在室外活动的学生有6人在外面,其他学生藏起来。通过游戏体验,每个学生有固定的角色,游戏结束再回到课堂来解答这个问题,就相对容易很多了。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很清晰地找出多余条件,是“我们班一共有20人”。这是数学逻辑思维的初步培养,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全面思考能力。对低段学生来说,通过游戏方式引导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也是效果显著的。
4.帮助学生制作“错题集”
归纳总结的能力在数学学科中非常重要,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学会学习能力的必备素质。教师首先应该组织学生学会整理错题,同时高度重视学生错题集的使用,每学期安排几次全体学生的错题集展览。在数学学习中,通过错题集来提醒自己注意一些小毛病,或者积累一些解题方法,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题集的具体选题范围如下:尚未理解、掌握的习题;特别易错的习题;难记题;教师指定的典型例题,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应在其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补充对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培养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正确的心理素质很有作用的习题。总之,选题量不一定要多,选题要尽量具有代表性。在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先抄题目,留下足够的空间解题和注释。注释上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解题关键、原则、方法等。学生在整理错题集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很多纰漏和困难,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同时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和鼓励。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后,逐渐形成独立思考、思维缜密、不畏困难、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科学精神,在文化基础的积累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会学习的自主发展能力。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一些不良习惯,树立一种正确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意识到:做好、用好错题集是自主学习的迫切需要。
数学学科的教学需要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的结合,在严谨、缜密的文化基础上,要发展学生责任担当的意识和实践创新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健康生活,学会学习。核心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任重而道远,在教学研究的路上和学生共同学习,不断完善,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终身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