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我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江西省浮梁县勒功学校
王建来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对基础教育重视不够。进入新世纪,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这一阐述,对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在农村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有一些认识与体会。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是与广大语文工作者分不开的。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它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语文教学主要为应试而进行
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制约下,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举步维艰,其教学工作依然摆脱不了应试的困扰。如:(1)常规教学,一切以书本为准,教师照本宣科地灌输与语文考试相关的知识,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2)狠抓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重复繁琐的机械训练,造成学生课业过重。(3)“哑巴语文”现象。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不平衡,说话能力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别说学生的交际能力,即使是有准备地讲故事,也难做到流利连贯,更甭说生动形象、绘声绘色了。(4)因为应试,忽视德育、美育的渗透。(5)轻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语文实践活动少而又少。如此种种语文教学现象,其背后只有一个目的:追求考试高分。其实,似这样重机械训练而轻思维引导,重知识积累轻智慧启迪的“语文教学”充其量只能算作“语文应试训练”,它是与语文素质教育相悖的。
2、机械的业务管理与片面的教学评价
语文教学的应试性缘于其机械的业务管理与片面的教学评价。长期以来,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业务管理与教学评价基本上沿袭应试体制下的一整套做法。其主要内容和方法可概括为“两规一考”:“两规”指教案的设计有规定的标准化程式,练习的布置与批改有规定的数量和要求;“一考”即一张试卷见分晓。据说这种管理与评价“便于操作,便于检查”,且“最能说明问题”。当然,即使是最先进的教育体制,也同样少不了管理与评价。问题是像这种教条式的管理与评价,一方面,由于它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妨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另一方面,由于“一张试卷见分晓”的局限性,导致对语文教学评价的偏颇,客观上造成教师安于现状,不思改革的思想,从而直接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不能说这不是一种遗憾。
3、教师基本素质有待提高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实际情况是,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变革过程中,不少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不尽人意。这主要表现在:(1)教育思想没有根本转变,对素质教育思想知之甚少或知之不多。(2)知识结构陈旧单一,缺乏丰富的文化科技知识,缺乏对现代语文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缺乏对语文教改的探索精神。(3)语文教学管理能力的缺失。缺乏对科学的民主教学管理的认识,重教法的研究,轻学法的探讨;重教师的指导,轻学生的主导;重课堂教学,轻课外实践。(4)语言的规范性、生动性、趣味性、幽默性和艺术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5)不能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多媒体)进行教学。
二、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1、转变观念,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
要走出语文应试的误区,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在语文教学改革中,要重视以下五个问题:(1)传授知识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对学生的考查评价,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弱化考试分数的作用。(3)加强说话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4)重视德育和美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5)重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学校和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2、业务管理与教学评价应遵循客观、科学、发展的原则
众所周知,业务管理与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指挥棒”,其作用非同小可。所以,语文教学改革首先是管理与评价的改革。我们应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与评价制度。新的管理与评价制度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1)客观性原则。管理与评价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成绩和教学效果。对教师的教改得失应公允评价。(2)科学性原则。语文是科学,其管理与评价应具有科学性。语文教学是以启迪并发展学生智力为目的的,它与体育达标(都有量化标准)不同,其教学工作不都是可以作量化要求,而是要改革“两规一考”的量化标准及其作用。教案、练习和考试应“不拘形式,讲求实效”。特别是考试,《语文教学大纲》(2000年版)第一次明确规定:“对教师的评估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惟一的评估依据。”1998年,上海闵行区就语文中考进行改革,“语文就考一篇文章”。这对我们应该是一种启发。(3)发展性原则。管理与评价应首眼于教师的教学改革和能力提高,着眼于学生进步和个性发展,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要强调评价的“教育功能”,要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切不可将它变为整人的工具。
总之,管理与评价应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帮助教师解除后顾之忧,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3、从我做起,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
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首先要转变语文教学观念,认识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教学观念正确,教学工作才有明确的方向和动力。其次,认真钻研语文教育理论、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拓宽文化视野。第三,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第四,练好“三字一话”基本功,为语文教学服务。
发表于《江西教育科研》2002年12期
第二篇:我看初中语文中鲁迅作品教学
我看初中语文中鲁迅作品教学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的三个月的国培顶岗实习很快结束,在此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不仅是专业知识的提高,还是为人处事方面。三个月的教学也让我重新了解了鲁迅先生。我们也都知道,从小学到大学,鲁迅先生的文章一直围绕着我们。这次从学到教的转变,让我懂得,读鲁迅先生的文章,不仅仅只是读文章,而是在读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让,我读出在那样一个时代,没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闲情雅致,也没有“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的恬然自得,有的只是“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慷慨就义,还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的抗争于付出。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以手中笔为矛,胸中志为盾,唤醒沉睡中的中国,铸就了一生的传奇。他的作品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改造国民性。下面我将就对鲁迅作品与中学语文教学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就初中语文教材版本而言,无论那个版本,六册书中都有鲁迅先生的文章,可以说没有那一个作家能与鲁迅先生媲美。其体裁分有散文、小说、杂文,可看出编者对鲁迅先生作品的偏爱不一般。但是,三个月初中语文老师的实习我发现,当代学生对鲁迅的作品有着很深的隔膜,甚至是莫名其妙的排斥心理,更别说鉴赏了,导致鲁迅的作品成为了教学中的烫手山芋,有时让我不知如何是好。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我这个实习老师所面临的,通过对其他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请见后,我发现他们有时也会面临同意的困惑。下面我将结合实习时所教授的《故乡》一文就中学语文课中鲁迅作品的教学方法谈谈自己的粗略见解:
1、比较教学法属于一种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不同,它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以及质疑的精神。比较教学是我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对鲁迅先生的作品我也有过一些尝试。如:首先,朗读比较法:再讲《故乡》一课时,学生对鲁迅刻画的闰土和杨二嫂两个形象二十年前后的变化不太理解,尤其是对作者倾注于两个人物身上的感情不能理解,我就安排学生先把对两个人物二十年前后的描写在书中画下来,然后大声的进行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人物性格的变化以及作者眼中如何杨二嫂的形象,通过反复的朗读,再结合时代背景学生理解就容易的多了。再则就是对主要人物态度的比照法:《故乡》中对闰土家境贫寒,却不贪婪,受人厚待,却不放肆,地位低下,却不自贱的同情、怜悯与对杨二嫂自私妄为的卑俗形象摒弃的对比。
2、吃透文本,把握和体会文章主题思想。要深刻理解鲁迅作品主题,第一要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让学生在细节中把握文本。如《故乡》中至今深深的印在我们脑海中的闰土的那一声“老爷”——读懂了这个细节,少年对未来、对人的命运的思考可能会有一种必要的沉重感。第二,要抓住鲁迅作品独特的创作手法。鲁迅作品的创作手法上不拘一格,非常富有表现力,运用了象征、暗示、对照和议论等多种写作手法。比如,《故乡》中关于“路”的比喻,结尾处把希望比作路,富于哲理,给人鼓舞和信心,深化了主题。
3、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语言入手,充分入境。鲁迅作品的语言极有个性,含义深刻隽永,其言外之意有时候师生很难领会,没要有丰富的学养、良好的语感和一定的阅历是不能完全理解的,这一定是公认的事实。如:《故乡》中闰土和杨二嫂二十年前后的肖像描写的作用等等。这些内容除了老师要进行一定的难点解析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理解鲁迅作品的语言风格,结合文章背景理解文章主题。“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虽然在某种角度上我不太同意这句话,但是在三个月的教学实践中,我还是经常用朗读感悟法,带着学生一起去品析语言,感悟作者。再如:《故乡》中对“神异画面”的描写,通过反复诵读,脑海中就会呈现出一幅美好宁静的景致与鲜亮明快的色彩构成的一幅精致的美丽的画面。
现代语文教学中彻底打破了过去定于一尊的解读模式,同时给教师教学和业务提高以帮组,当然,最主要的是通过讨论探究这种方式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上只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拙见,还有许多不成熟之处,还望指正。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苏教版参考书第一册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3年
3、钱理群,《关于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第三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袁建东
摘 要:语文教学,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对各科学习的基础性作用也显得必不可少,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实际操作中,有些问题却是广大教师容易忽视或者不愿意花心思去努力做到的,而这些又往往是语文学习所必须的,在此,想同各位教育同仁交流一下一点浅略的看法,望引起注意。
关键词: 经典文学阅读 校园文化体系建构与语文活动常态化以前常听农村语文教师抱怨,学生没有书读。的确,前些年农村中学的图书室条件太差,书没有多少,想开展课外阅读都不可能。这几年国家加大投入,农村中学的图书能够完全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那么现在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如何呢?我曾与很多初中学生做过交谈。就拿四大名著的阅读来说,初中毕业生读完四大名著的很少,尽管中考试卷有名著阅读考查(吉林省),语文教师只要到书店买一本四大名著阅读练习题做一做就万事大吉,更有甚者,有语文教师竟然把四大名著的所有人物的按照人物性格、主要事件等印发出来,让学生背诵,这就是学生的名著阅读。四大名著的阅读如此,更遑论其它经典著作了。学生所谓的课外阅读不过是看看娱乐性刊物和武打言情小说,大多如此。即使有学生读了,但也是放羊性的,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
课外阅读重要不重要?许多教师嘴上说重要,实际教学中却从不重视。很少有人去认真思考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正因为如此,关
于课外阅读教学的方法和模式极少有人去研究,去实践。尤其是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尽管语文课标中已经对课外阅读做出了量化规定,但很少有人去认真实行过,教师把精力几乎都集中在教材课文上。还常喊课时不够。“我把教材上的课文都教完了,可学生的成绩还是不如人意,主要是学生基础太差了”,这种说法有一定的代表性。还有的说:名著阅读没有用。教师只盯着几篇课文,没有课外阅读,作文没有计划,少写,还不判不改。几年下来,教师自己似乎确凿提高了,说话流畅了,能上几节自己满意的课了,如果再上几节校外公开课(不知练习多少遍的假课),俨然就是名师了,可是,公开课上得漂亮,学生的能力却了了。
语文教师也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溜”。语文教师之所以不去搞课外阅读教学,致使大部分的学校的课外阅读处于失控无序状态,我想原因不外乎是,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因为教师认识不清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的关系,怕搞课外阅读会影响中考高考。二不少教师没有读过多少书,又不愿读书。有的教师甚至四大名著都没读全,这种情况下又怎能指导学生呢?三对课外阅读没有把握,主要是缺方法,不知道如何去搞。
观念与实践:课文仅是一个例子,让学生愉快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才是我们的目标。
第四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教师教学课外阅读反思
以前常听农村语文教师抱怨,学生没有书读。的确,前些年农村中学的图书室条件太差,书没有多少,想开展课外阅读都不可能。这几年国家加大投入,农村中学的图书能够完全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那么现在农村初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如何呢?我曾与很多初中学生做过交谈。就拿四大名著的阅读来说,初中毕业生读完四大名著的很少,尽管中考试卷有名著阅读考查,语文教师只要到书店买一本四大名著阅读练习题做一做就万事大吉,更有甚者,有语文教师竟然把四大名著的所有人物的按照人物性格、主要事件等印发出来,让学生背诵,这就是学生的名著阅读。四大名著的阅读如此,更遑论其它经典著作了。学生所谓的课外阅读不过是看看娱乐性刊物和武打言情小说,大多如此。即使有学生读了,但也是放羊性的,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
课外阅读重要不重要?许多教师嘴上说重要,实际教学中却从不重视。很少有人去认真思考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正因为如此,关于课外阅读教学的方法和模式极少有人去研究,去实践。尤其是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尽管语文课标中已经对课外阅读做出了量化规定,但很少有人去认真实行过,教师把精力几乎都集中在教材课文上。还常喊课时不够。“我把教材上的课文都教完了,可学生的成绩还是不如人意,主要是学生基础太差了”,这
种说法有一定的代表性。还有的说:名著阅读没有用。教师只盯着几篇课文,没有课外阅读,作文没有计划,少写,还不判不改。几年下来,教师自己似乎确凿提高了,说话流畅了,能上几节自己满意的课了,如果再上几节校外公开课(不知练习多少遍的假课),俨然就是名师了,可是,公开课上得漂亮,学生的能力却了了。
语文教师也知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溜”。语文教师之所以不去搞课外阅读教学,致使大部分的学校的课外阅读处于失控无序状态,我想原因不外乎是,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因为教师认识不清课外阅读与语文学习的关系,怕搞课外阅读会影响中考高考。二不少教师没有读过多少书,又不愿读书。有的教师甚至四大名著都没读全,这种情况下又怎能指导学生呢?三对课外阅读没有把握,主要是缺方法,不知道如何去搞。
观念与实践:课文仅是一个例子,让学生愉快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才是我们的目标。
第五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调查报告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调查报告1
一、研究背景
我的家乡从20xx基础版画课程改革实验与现状:七年级到九年级的语文课程设计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现状;也会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沟通和合作的能力。为了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变化,初中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习惯较弱,所以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现状;初中语文学习可能会给学困生带来更多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将是课改实验区初中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本题目所指的学困生是指智力和感官正常,处于正常教学环境,但语文学习水平明显低于同龄学生平均水平,在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本课题主要研究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在课改实验中面临的问题及教学对策。笔者主要从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语文实践、多元化答案、新课程下的教学评价等方面研究语文学困生面临的学习困难。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试卷分析和讲座调查。孟珙镇有2500名初中生。笔者通过匿名问卷调查了该乡500名学习困难学生,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500份,占100%。希望通过调查研究,对学困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而找出新课改下农村初中学困生面临的新问题,进而探索相应的教学对策。
三、研究成果
(一)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1.自主探究学习方式对中国学困生学习的影响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0.5%的学生喜欢接受性学习,但只有10.6%的学生是由教师教的。46.4%的学习困难学生选择自主学习,只有13.5%的学生认为老师有指导。没有老师的指导,大多数学习困难的学生将无法从问题入手,这是部分学生学习语文困难的原因之一。当老师提问时,41.9%的老师要求学生立即回答。老师在教学中问简单的问题,就是不问。如果问题比较复杂,没有独立思考,学习困难的学生如何立即回答?结果,学生往往因为准备不足而在课堂上长时间沉默,这是教学中常见的现象。这也是新课程导致学生学业成绩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43.0%的学困生自主发现自己的问题,63.2%的学困生选择老师提示和引导他们回答问题。这说明学困生也喜欢独立思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但不喜欢老师直接给他知识;当问题无法解决时,希望老师给予提示和指导。如果长期接受老师的灌输,会造成学生的惰性,形成新的学习困难学生。43.6%的学困生选择先练后讲解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要对学生采取尝试教学的方法,让学困生能够深刻理解,记忆牢固。
2.合作学习对语文学习困难学生的影响。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对语文学习困难学生有什么影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2.8%的学生认为合作学习对教师来说是必要的,51.2%的教师同意这一观点,这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68.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后立即让学生合作学习是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这个时候,一些优秀的学生往往急于回答问题,而后进生还不明白,老师却认为学生什么都懂。这样下去后进生的学习热情会受到很大打击,自然会导致学生两极分化。39.5%的学习困难学生表示,他们只在合作学习中充当倾听者。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倾听,还要学会分享。如果只看或听一个好学生的操作或演讲,没有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分享,那么优秀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就很难共同成长。44.3%的学生认为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没有及时给予指导,68.3%的教师认为面试中没有必要给予指导。有些学生说以前我们还没来得及思考教学,老师就给我们灌输了问题。现在,我们提倡合作学习。经过独立思考,在小组合作学习还没有得出结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希望老师给我们指导啊!没有老师的及时指导,尖子生可能会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但是学困生往往是无知的,这也是学困生越来越多的另一个原因。
3.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对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影响
在问卷调查中,78.3%的学生认为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更有助于理解语文问题,51.3%的学生认为所学的语文知识可以帮助我解决生活中的语文问题。但是很多学生觉得语文在课堂上和考试时都是有用的,离开了课堂和考点就感受不到语文的趣味性和作用。因此,学生学习汉语越多,对汉语越不感兴趣,从而造成一些学生学习困难。
4.多元化答案对语文学困生的影响
调查显示,55.2%的学生选择最简单的答案。这说明学困生掌握一个简单的答案是好的,不要什么都贪。
5.教学评价对语文学困生的影响
调查显示,23.2%的学生认为老师有不切实际的表扬,61.8%的学生认为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们之前的研究课题发展性教学评价非常有效。大多数老师都可以从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少表扬学生不现实,多有针对性的评价学生。但8.9%的学生认为老师经常批评挖苦学生,33.0%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表扬我。
(二)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教学对策
针对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在课改实验中面临的新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五条相应的教学策略。
1.自主探究与启发式教学的有机结合
版画实践证明,教师的启蒙教学和学生的有意义学习一直是中国传统教学的亮点,在培养学生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教师的启发性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应该并存。对于一些定义、概念等已定义的知识,不需要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只会浪费学习困难学生的课堂时间;以及大量想想吧研究主题阅读材料实习任务都是学习困难学生自主探索的好学习材料。在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是适当的指导,把握好学位是最好的境界;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以及实践的机会。
2.适当的合作学习
(1)对于一些需要进一步探索的待定问题,学习内容比较难,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具有一定的探索和讨论价值,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容易出错,所以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以独立思考为基础。合作学习前,学生要独立思考问题,有了初步的思路后再相互探索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为学习困难、不爱动脑思考的学生提供了机会,有助于提高学习。
(3)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要学会倾听和分享。倾听就是倾听别人的意见。要了解问题的重点、难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在听的时候,要分析他的方法和思路是否与自己一致,以便改进和吸收。当别人的看法和我不同时,我反思他的方法是否正确。当他的方法比我好的时候,我吸收过来供我使用,从而分享别人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成果。
(4)教师应及时调整和控制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在小组之间巡视,及时引导学生提高合作技能,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和人际关系中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困生多思考,多说话,保证达到基本要求,加强对各个群体的及时调控,特别注意学困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有更多的发言机会。
3.语言与生活的恰当联系
数学怎样的教学才能与生活联系起来?作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使用生活场景包装中国人。第二是把语言包含在人生的游戏中。第三是学习使用汉语。愿景看生活中的现象。第四,教学内容求生活。
4.答案多种多样,对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倡导和鼓励答案的多样性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之一。因为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客观差异,思考问题也有差异,必然会有各种答案。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倡导多元化的答案。答案多样化并不意味着答案越多越好。更多的学困生接受不了。他们丢了西瓜,有时不能完全抓住一个答案;相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评价和体验,在感知到不同答案时,选择适合自己的答案。
5.教学评价的个性化
雕刻家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恰当,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教师能够及时、中肯地评价学生的做法,学生就会感到被欣赏和重视,感到快乐和积极,增强自信心。即使他们做错了,也不要全盘否定,更不要冷嘲热讽。相反,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在衡量他们的进步时,要因人而异,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如果这次考试比上一次稍微多一点,就应该表扬他们,让他们意识到努力就会有进步,同时也要提出新的要求,让他们在看到光明和希望的同时感受到压力。在课堂上,我经常看到同学回答问题时,老师会某某的答案是正确的(很好),让我们鼓掌这种评价性的语言被一些不理解问题的同学附和。这种讨论几乎流于形式,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热闹的是课堂气氛,凉的是学生的思维。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评价可以有更多鼓励性的语言。例如你的回答很独特,能告诉我们你的思维方式吗?你的想法很好。!转念一想,还有更好的想法。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个性差异和对学生的客观评价有利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心理学的健康发展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转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学会欣赏他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调查报告2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乡从20xx年开始全面进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七~九年级语文课程设计按“新课标理念”也将致力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要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初中学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困生而言,他们的自学能力和习惯本身就较弱,因此新课标所要求的“学习方式转变”,可能为学困生学习初中语文带来更多的困难和问题,而这些困难和问题将是课改实验区初中语文教师急待解决的。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所提及的学困生是指智力与感官正常,且处在通常的教学环境中,但语文学习水平又明显低于同龄学生平均水平,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合格要求还存在一定程度困难的学生。本课题主要研究课改试验中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面临的问题及教学对策。笔者主要从新课程下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语文实践、答案多样化、教学评价等方面研究语文学困生面临的学习困难。
(二)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试卷分析法、听课调研法。蒙公乡有初中学生2500人,笔者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了全乡500名学困生,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调查问卷500份,收回调查问卷占100%。希望通过调查研究对学困生问题加以定量和定性分析,找出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在新课改中面临的新问题,进而探寻相应的教学对策。
三、研究成果
(一)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1.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对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影响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30.5%的学生喜欢接受性学习方式,但在教师讲授式教学里只占10.6%。有46.4%的学困生选择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中认为老师有引导只占13.5%,如果没有教师引导,大多数学困生就会对问题无从下手,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学习语文困难原因之一。教师提出问题时,要求学生马上回答问题占41.9%。教师在教学中提出很简单的问题就等于没问,假如问题比较复杂,学困生没有经过独立思考怎能立即回答?喜欢其结果是:学生由于准备不足,无从下手,往往长时间课堂鸦雀无声,这种现象在教学中是常见的。这也是新课程造成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自己独立发现问题的学困生占43.0%,选择老师提示、引导如何解答问题的占63.2%。这说明学困生也喜欢独立思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而不喜欢老师把知识直接灌给他;在解决不了问题时,希望老师提示和引导。如果长期接受教师灌输性的学习,则会造成学生的惰性,形成新的学困生。有43.6%的学困生选择先练习,后讲解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让学生尝试性教学的方法,学困生才理解得比较深刻,记得牢固。
2.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对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影响。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究竟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对语文学困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问卷调查结果表明:32.8%的学生认为教师大小问题都要合作学习,有51.2%的教师认同这个观点,认为这样做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有68.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提出问题后,立即让学生合作学习是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在这个时候个别优秀生往往抢着回答问题,而后进生还不明白,但教师认为学生全懂了。长此下去,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自然就造成了学生的两极分化。有39.5%的学困生表明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只做听众。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求学生既学会倾听,更要学会分享。如果只看或听一位好学生的操作或发言,没有学生间的互动,不分享,优秀生与学困生就很难共同成长。有44.3%的学生认为,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在访谈中有68.3%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引导。有的学生说“过去的教学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思考老师就把问题灌输给我们了,现在提倡合作学习,我们经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还没有得到结论时候,是多么希望老师给予引导啊!”如果没有老师的及时引导,优等生可能靠自己的努力会解决问题,但学困生往往是一知半解,这也是学困生越来越多的另一个原因。
3.语文与生活相联系对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影响
在问卷调查中,有78.3%的学生觉得语文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更有助于理解语文问题,有51.3%的学生认为所学语文知识能帮助我解决生活中的语文问题。然而许多学生在课堂内、考试时才感到语文有用,走出课堂,离开试场后,就感受不到语文的趣味和作用。因此,对学语文越学越没有兴趣,从而造成了又一些学困生。
4.答案多样化对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影响
调查表明:有55.2%的学生选择最简单的一种答案。这说明学困生能掌握一种简单的答案已经是不错的,对他们不应贪多求全。
5.教学评价对语文学困生学习的影响
调查表明:有23.2%的学生认为教师有不切合实际的表扬,有61.8%的学生认为教师能中肯地评价学生。这个调查结果显示,我们前阶段的研究课题——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很有效的,广大的教师都能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不切合实际的表扬学生少了,中肯地评价学生多了。但还有8.9%的学生认为教师经常地批评挖苦学生,有33.0%的学生认为教师很少表扬我。
(二)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教学对策
针对课改试验中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面临的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5种对应的教学策略。
1.自主探究与启发式讲授有机结合
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启发性讲授,学生有意义接受学习,曾是我国传统教学的精彩之处,它在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启发性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并存的。对于一些定义、概念等已经定论的知识,就无需进行自主探究学习,这只会浪费了学困生的课堂时间;而教材中大量的“想一想”、“研究性课题”、“阅读材料”、“实习作业”等都是很好的适合学困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素材。自主学习中,教师的主导应是“适当的引导”,把握好“度”是最佳境界;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给予学生充足的实践机会。
2.适当开展合作学习
(1)对于一些未定论的,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学习内容有一定难度、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的内容,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的,问题有一定的开放性的,学困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应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的学困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人的学习是有帮助的。
(3)在合作学习中要学困生既学会倾听又要学会分享。倾听就是倾听别人的见解,要听懂别人说的重点、难点以及解题的方法与思路,听的时候还要分析他的方法和思路与自己的是否一致,从而改进、吸收。当别人的见解和我不一样的时候,我就反思他的方法是否正确,当他的方法比我还要好的时候,我就吸收过来为我所用,这就分享了别人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成果。
(4)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进行及时调控。在学生合作学习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困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要加强对每个小组进行及时调控,尤其关注困难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让他们多一些发言的机会。
3.语文与生活适当联系
怎样的教学才能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笔者认为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用生活情景“包装”语文。二是把语文“蕴藏”在生活的游戏中。三是学会用语文的“眼光”看生活中的现象。四是教学内容力求生活化。
4、答案多样化,事物的正确答案不只一个。
提倡和鼓励答案多样化,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之一。由于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客观存在着差异,在思考问题的角度上是有区别的,所以出现多样的答案是必然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答案多样化。答案多样化并不是说答案越多越好,多了学困生接受不了,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时连一种答案都不能完全掌握;而是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交流、评价、体验,在感知不同答案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答案。
5.教学评价个性化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重视,就会愉快、积极,增强自信心。即使他们做错了,也不要全盘否定,更不能讽刺、挖苦,而要就事论事,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鼓励他们想办法战胜困难。在衡量他们的进步时,要因人而异,捕捉其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如这次考试比上次多了几分,就要表扬,使其认识到有努力就有进步,同时再给他们提出新的要求,使他们在看到光明和希望的同时,也感受到压力。在堂课中,笔者经常见到:有位同学回答出问题,教师就“某某同学回答正确(很棒),让我们掌声鼓励”这样的评价性语言,在些学生在没有弄明白问题的情况下,也是茫然随声附和。这样的讨论几乎是流于形式,绝大多数学生并没真正参与进去,热闹的是课堂气氛,冷却的是学生思维。对学困生的评价可以多一些鼓励性语言。如“你的答案独特,能否把你的思考方法告诉大家?”“你的想法很好”!“再考虑一下,还有更好的思路。”教学实践表明,教师体现个性差异,客观地评价学生,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