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看农村派出所工作
我看农村派出所工作
底店派出所——孙斌强 两年前我大学毕业,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彬县公安局,成为一名农村派出所民警,从此开始了我的从警生涯。对于农村派出所的工作,我有我的认识和理解。
公安派出所是整个公安工作的基石,是公安机关的门面,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关系着公安机关的声誉,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中国又是一个拥有7亿多农民的大国,因此,农村派出所的建设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两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发现当前我县在农村派出所的建设和发展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现行体制与其承担的责任和任务不相称。目前双重关系的领导体制在农村派出所身上表现出了较多问题,主要是农村乡镇党委、政府把公安派出所混同于自己的一般职能部门,经常要求民警参与拆迁、征地、典礼、陪同领导检查等非警务活动。这样一则牵扯了原本就很紧张的警力,影响了民警的本职工作;二则,在很多事情上使公安民警扮演了政府打手,领导保镖的角色,将民警推到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
二、业务管理范围与职责权力不统一。生活中很多本应
由乡镇司法所解决的民间纠纷都一并归到了当地派出所。
三、派出所工作条件,装备水平不能适应当前的工作需求。单警装备、警官证、警服的发放比较缓慢,有工作两、三年的民警没有警服、单警装备以及警官证的情况。好多民警出警时面临着装不规范、证件不齐全、装备不到位的问题,处于既尴尬又危险的境地。
四、派出所的职责任务与现有警力不适应。农村派出所民警加班加点已经成为习惯。有些民警积劳成疾,还坚持带病工作。责任区民警严重不足,仅六人的派出所设一名所长、一名教导员、一名副所长、一名文秘内勤、一名户籍内勤,剩下的责任区民警只有一名。
五、相关培训不足,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犯罪的形式和手段也在不断变化,法律法规也在不断修改、增删,所以应该对民警定期进行相关培训,提升民警素质,以便更好的适应环境和完成工作。
农村派出所占据着公安派出所的绝对多数,它既是公安机关打击和预防犯罪的前沿阵地和坚实堡垒,又是公安机关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建设和发展好农村派出所任务艰巨,但意义重大。
第二篇:强化农村派出所基础工作初探
强化农村派出所基础工作初探
2006年是公安部提出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的“基层基础建设年”,下面就强化农村派出所基础工作相关的内容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农村派出所基础工作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
长期以来,对什么是派出所基础工作存在着两种认识,其—认为派出所所有的工作都是基础工作,其二认为是包片民警下片所从事的基础调研工作。列派出所基础工作缺乏权威的定向,使基层民警无章可循。凭感觉抓基础,凭自觉抓基础的现象较为突出。一些单位对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错误认为这项工作是软任务,可有可无,且难度大,不容易出成绩,因而重视不够,摆不上应有的位置,在部署工作时措施不力。由于对基础工作没有形成长期发展的良性格局,紧一阵、松一阵,时紧时松的现象较为普遍。目的不明,收效甚微。主要表珊在就基础抓基础问题突出,对基础工作为谁服务、怎么服务、女口f可提高其开发价值的问题认识不清。现实工作中。由于工作缺乏计划性,基础工作涉猎的内容存在片面性,有的民警对基础工作抓什么、怎么抓不是很清楚。现今的社会是动态的。经过工作获取的基础资料必须要随时校正、更新。而目前我们的工作中,“一次调研管用半年”的情况十分突出,与客观真实的启标相差甚远。开展派出所基础工作的方式方法同样需要与时俱进。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已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情况下,这一点尤为重要。
二、禁锢和影响农村派出所基础工作的因素分析
受重打击、轻防范,重管理、轻服务,重形式、轻实效,重自身效益、轻社会效益等诸多主观意识及客观环境的影响,同时经常性地控制上访、处置群体性事件以及农村派出所民警时常要被动地从事一些非警务活动,有时往往站在了群众的“对立面”。派出所民警在辖区群众中的影响力趋于弱化,群众对民警的理解、信任、支持的程度大不如前,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事实和不容回避的现状。长期以来,公安机关在制定派出所考核机制、奖励措施时,多偏重于破案打击处理工作,把能多破案和能多处理人作为衡量派出所以及民警工作的主要硬指标,这样的机制和习惯做法,误导了民警工作的侧重点。
派出所基础工作的核心是人口管理。农村派出所从事基础工作的强度要高于城市地区。同时,近年来农村人口分离的情况十分突出,而对游离出去的人口基础情况的掌握基本上处于“撂荒”状态。一方面警力不足的问题成为长期困扰农村派出所基础工作的“瓶颈”,形成警力配比的巨大反差。另一方面,随着疲于奔命式工作方式的日积月累,派出所民警主动抓基础工作的意识消退,不愿做、不善做、不会做基础工作的现象比较突出。
三、强化农村派出所基础工作应立足的着眼点
(一)以调动积极性为突破口,坚持完善机制、落实保障。要强化农村派出所基础工作。必须坚持从解决思想性、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问题入手。首先,要在全局范围内明确基础工作的战略地位,切实将基础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其次,要坚持将办案民警从社区民警中分离出来,明确社区民警专抓基础工作的职能定位,以实现基础工作有人管。第三,分局要有计划地为派出所补充警力、经费、装备等,切实体现出倾斜力度,提高派出所民警的政治、经济待遇,增强吸引力。第四,根据派出所基础工作范围,设定标准,单独实施考核。对基础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民警进行表彰和奖励,真正使派出所成为有志民警施展才干的广阔天地,培养、锻炼干部的摇篮。
(二)以科技手段为依托,坚持继承和发展的思路。随着社会的动态化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对派出所基础工作的获取方式、应用空间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对传统方式方法赋予新的内容。以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需要,必然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对警力紧张的农村派出所而言,解决好方式方法问题更显刻不容缓。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充分借助信息社会的资源,为我所用,变“点对点”为“点对面”、“点对线”,扩大获取信息渠道,实现信息获取的全面和鲜活。同时,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言息平台,将民警通过基础调研获取的信息输入计算机管理。同时,要从基础工作应用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出发,消除各自为战的误区,避免信息„孤岛”问题的出现,认清资源整合的重要性,为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扫清障碍、打下基础。
(三)以计划、目标为先导,坚持循序渐进的长远发展观念。基础工作的概念和内涵决定了抓基础工作必须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要按照头年抓重点、次年抓完善、三年抓提高的思路,科学制定出派出所基础工作三年规划,明确出每年工作达到的目标。要坚持根据需求定范围,根据现状和民警的承受能力定任务,根据检测完成情况定调整,以此保证基础工作稳定发展、持续发展、协调发展。
(四)以熟悉、占有情况为核心,坚持突出重点,力求基础工作效果。农村派出所底子薄、条件差、警力少,在基层基础年,更应树立倾斜式推进的思路,有选择性地抓住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集中人力、智力有序推进。就选择的重点环节上,要优先考虑急需或重点需要解决,并通过该“点”上突破能较大程度推动整体效益提升的领域。要坚持把有限的警力和精力放在与维稳、打击、防范、管理等主要业务关联最为紧密的基础情况的占有和熟悉上,以服务现实斗争的水平为检验标准,着力克服摆“花架子”倾向。
(五)以提升群众工作水平为根本,坚持扬长避短避短、借船出海。在当前的工作环境下,充分发动群众,激发和引导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管理的积极性,是缓解农村警力不足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尽管客观上农村派出所基础工怍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也要看到,农村居住环境相对固定,群众之间相互了解,这些独有的优势蕴含着农村派出所民警开展基础工作的巨大潜力。要实现村源出所基础工作有所作为,关键就是耍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上做文章。要把融洽新形势下的警民关系作为常抓不懈的—项重要工作内容,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群众的宣传工作力度,增进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扩大群众对社会治安的参与度。(曹学建
现任天津市公安局蓟县分局局长)
---摘自《人民公安报》
第三篇:我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我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江西省浮梁县勒功学校
王建来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对基础教育重视不够。进入新世纪,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改革与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这一阐述,对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笔者在农村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有一些认识与体会。
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是与广大语文工作者分不开的。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它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语文教学主要为应试而进行
在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制约下,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举步维艰,其教学工作依然摆脱不了应试的困扰。如:(1)常规教学,一切以书本为准,教师照本宣科地灌输与语文考试相关的知识,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2)狠抓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重复繁琐的机械训练,造成学生课业过重。(3)“哑巴语文”现象。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发展不平衡,说话能力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别说学生的交际能力,即使是有准备地讲故事,也难做到流利连贯,更甭说生动形象、绘声绘色了。(4)因为应试,忽视德育、美育的渗透。(5)轻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语文实践活动少而又少。如此种种语文教学现象,其背后只有一个目的:追求考试高分。其实,似这样重机械训练而轻思维引导,重知识积累轻智慧启迪的“语文教学”充其量只能算作“语文应试训练”,它是与语文素质教育相悖的。
2、机械的业务管理与片面的教学评价
语文教学的应试性缘于其机械的业务管理与片面的教学评价。长期以来,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业务管理与教学评价基本上沿袭应试体制下的一整套做法。其主要内容和方法可概括为“两规一考”:“两规”指教案的设计有规定的标准化程式,练习的布置与批改有规定的数量和要求;“一考”即一张试卷见分晓。据说这种管理与评价“便于操作,便于检查”,且“最能说明问题”。当然,即使是最先进的教育体制,也同样少不了管理与评价。问题是像这种教条式的管理与评价,一方面,由于它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妨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另一方面,由于“一张试卷见分晓”的局限性,导致对语文教学评价的偏颇,客观上造成教师安于现状,不思改革的思想,从而直接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不能说这不是一种遗憾。
3、教师基本素质有待提高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是非常高的,实际情况是,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变革过程中,不少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不尽人意。这主要表现在:(1)教育思想没有根本转变,对素质教育思想知之甚少或知之不多。(2)知识结构陈旧单一,缺乏丰富的文化科技知识,缺乏对现代语文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缺乏对语文教改的探索精神。(3)语文教学管理能力的缺失。缺乏对科学的民主教学管理的认识,重教法的研究,轻学法的探讨;重教师的指导,轻学生的主导;重课堂教学,轻课外实践。(4)语言的规范性、生动性、趣味性、幽默性和艺术性等方面还存在不足。(5)不能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多媒体)进行教学。
二、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1、转变观念,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
要走出语文应试的误区,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在语文教学改革中,要重视以下五个问题:(1)传授知识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对学生的考查评价,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弱化考试分数的作用。(3)加强说话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4)重视德育和美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5)重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学校和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
2、业务管理与教学评价应遵循客观、科学、发展的原则
众所周知,业务管理与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指挥棒”,其作用非同小可。所以,语文教学改革首先是管理与评价的改革。我们应积极探索新的管理与评价制度。新的管理与评价制度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1)客观性原则。管理与评价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目的,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成绩和教学效果。对教师的教改得失应公允评价。(2)科学性原则。语文是科学,其管理与评价应具有科学性。语文教学是以启迪并发展学生智力为目的的,它与体育达标(都有量化标准)不同,其教学工作不都是可以作量化要求,而是要改革“两规一考”的量化标准及其作用。教案、练习和考试应“不拘形式,讲求实效”。特别是考试,《语文教学大纲》(2000年版)第一次明确规定:“对教师的评估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惟一的评估依据。”1998年,上海闵行区就语文中考进行改革,“语文就考一篇文章”。这对我们应该是一种启发。(3)发展性原则。管理与评价应首眼于教师的教学改革和能力提高,着眼于学生进步和个性发展,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要强调评价的“教育功能”,要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切不可将它变为整人的工具。
总之,管理与评价应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帮助教师解除后顾之忧,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3、从我做起,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
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首先要转变语文教学观念,认识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教学观念正确,教学工作才有明确的方向和动力。其次,认真钻研语文教育理论、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拓宽文化视野。第三,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第四,练好“三字一话”基本功,为语文教学服务。
发表于《江西教育科研》2002年12期
第四篇:派出所工作
派出所简介
多扶派出所位于国道212旁多扶场,距南充20公里,西充15公里,正式成立于1982年,是西充的东大门。所内现有民警6人,(辅警3人),其中所领导3人,全所民警均为大学本科文化,均为党员。所辖多扶镇、扶君乡、东太乡、金山乡、永清乡,面积97.5平方公里,有一个居委会,61个行政村,539个居民小组,人口5.7万余人,其中城镇居民5600余人。周边与南充共兴、黄金、同仁及西充晋城、莲池、金泉、仙林、华光等场镇相邻,公路四通八达,治安状况复杂。建所二十五年来,我所先后被评为南充市优秀基层单位、南充市优秀派出所;荣获“四川省三级公安派出所”、“西充县人民满意基层单位”等称号;所内先后有30人次立功受奖,近年来,我所在辖区党政及县局党委领导下,与时惧进、开拓进取,坚持从严治警、依法治警,以人民满意为目标,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并通过进一步强化警务规范建设,落实基层基础工作,切实为多扶片区的繁荣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营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一是写的能力。作为内勤必须具备写的能力,从简单的收文批办,到通知、报告、调研文章和宣传材料等等,无一能够离开写,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字功底,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不然就连几句话的一个简单通知,磕磕绊绊半天缕不顺话句,就是缕顺了,还得领导在用词上捉摸、批改半天,不但浪费自己的时间,而且写出来的东西不能用,那你的工作任务就难以完成,工作肯定就做不好。特别是刑侦内勤,对这一点要求更严,因为刑侦工作千头万绪,从协查通报、通缉令、受案、各类法律文书的填写、提请报告、移送起诉书、破案报告,到请示、专题报告、专项行动方案等等,都离不开写。因此,刑侦内勤必须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
二是说的能力。作为一个部门的内勤,也可称作是该部门的守门人,尤其是刑侦部门,在这一点上更加突出,平时大家都出去搞案子了,家里就剩你一个人,如果单位有啥事情安排下来,或者是你接待了一个上访人、受理了一起案件,你需要及时的向领导汇报,或者向同志们通知,干这些工作就需要言简意赅,用词精当,表达准确,要不然你吞吞吐吐,不但浪费时间,就连对方也很难弄清楚你在说什么,这就需要相当的语言功底。
三是熟知能力。刑侦内勤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比如,有群众上访或咨询案件情况要你接待时、领导询问某阶段或某项工作的重点和基本情况时,你必须具备包括常用的法律规定、办案程序和追逃、命案、扫黑除恶、两抢一盗等必须具备的经常性知识,更需要掌握一年中和一个专项行动中从上到下的安排部署是什么,我们的重点工作是什么。你必须在自己的头脑中时时装有本辖区的命案发破案数、逃犯数、逃犯中命案逃犯的数量、打击处理数和某项工作的核心内容。这样你才能做到情况明,底子清,才能对答如流,才能确保万无一失,才能做到称职。因此,刑侦内勤必须具备熟知能力。
四是分析研判能力。刑侦内勤必须经常性的对刑侦MIS系统中的案件进行分析、评判,从中寻找出本辖区或某一地区某一时段发破案规律,从而为领导决策提供可行依据,以便更好的开展阶段性专项行动。同时,通过分析、评判,可以发布预警信息,从而做好预防和打击的很好结合,减少某
案件在某辖区某时段的发案率。这就要求刑侦内勤要具备一定的分析、研判能力。
刑侦内勤只有具备了以上四个能力,才能做好本职工作,才能称职。
第五篇:浅谈基层派出所如何做好农村矛盾调解工作
浅谈基层派出所如何做好农村矛盾调解工作 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村民因责任田的田界、宅基地的墙界、田地浇水等一些鸡毛蒜皮小事和口舌之争引发的矛盾纠纷。这些事情虽小,但如果不及时化解,很可能转化为治安、刑事案件。笔者结合派出所工作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一、坚持“一个原则”。调解民事纠纷的范围一般包括婚姻、家庭、继承、抚养、赡养、邻里关系、债务、农业承包及劳务合同等,在农村主要是家庭、赡养、邻里关系、农业承包合同的矛盾纠纷。警官在做调解工作时要坚持“合理合法、公平公正、事实清楚、及时灵活”的原则。合理合法就是要站在双方当事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既要合符乎情理,又要以法律为准绳,严格执法;公平公正就是处理问题一视同仁,不偏向某一方,一碗水端平;事实清楚就是要以事实为依据,全面真实地查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性质、情节、动机、原因等,掌握确凿证据;及时灵活就是针对不同的纠纷,要采取不同的调解方式,根据当事人的性格特点、脾气、文化程度等选择合适的地点、场所,做到快调解、快处理,避免引发其它矛盾。
二、找准“两个结点”。一是找准矛盾的焦点。对发生的矛盾纠纷,要在全面调查了解事件经过的基础上,从中发现主要矛盾点,通过说服教育,引导当事人多从自身查原因,使矛盾双方认识到个人存在的问题,从而相互谅解,达成调解协议。二是找准法与情的结合点。
充分发挥法律与道德规范的双重作用,如婚姻家庭类纠纷,在法制教育的同时,重点进行家庭道德教育;对债权债务类纠纷,着重进行公平公正教育和法律义务教育。
四、把握“三个环节”。一是把握调解工作的规范环节。做调解工作,不能一味的讨好双方,说软话、和稀泥,也不能高高在上、以权压人。要始终保持中立态度,依法公正地做工作,充分尊重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同时语言要文明、举止要得体。对涉及实物纠纷的,在口头调解达成协议之后,要协调村委或司法部门尽快提供书面意见书;对不属于调解范畴的案件,一定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避免出现乱调解、乱作为的现象。二是把握调解工作的细小环节。在调解工作中要注意细小的举动,往往细小的举动能反映出双方真实的态度和意愿,要留心观察,不放过任何一次调解的机会。三是把握调解工作的善后环节。村民之间矛盾纠纷的产生与村民的个人素质、文化程度和脾气性格紧密相关。有的矛盾调解之后反复性比较大,这就要求在调解工作结束后,继续加强疏导教育,对发生矛盾的村民多走访、多宣传、多了解,从根本上防止矛盾的反弹。
五、运用“四个方法”。一是隔离法。在调解过程中,由于双方当事人的情绪都比较激动,要想办法把双方当事人隔离开,使双方暂时脱离接触,避免受到来自对方的直接刺激。让当事者首先冷静下来,对双方进行有关的法律、公德教育,继而能够理智地分析和面对眼前的问题。与此同时,则通过各个劝说的方法,使双方逐步缩小意见差
距,在双方意见接近时,再提出调解方案,促成调解成功。二是感化法。调解工作中的感化法,是指警官运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当事人施加积极的心理影响,或是引导当事人之间情感的相互沟通,从而使矛盾、纠纷得到化解。在人的心理结构中,情感与认识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当事人之间情绪障碍消除,才能使人恢复理智,才有利于调解信息的输入。三是震慑法。震慑法是利用当事人的趋利避害心理,“明之以害”,唤醒恐惧,使其心理受到震慑,从而使某些当事人履行其角色义务或停止侵害行为。警官通过现实案例讲解或有关法律使用解说,使当事人感到,如果不接受调解人员的劝告,一意孤行,将导致“苦海无边”;而如果接受劝告,则“回头是岸”。通过震慑达到使当事人听从调解人员的劝告,避免震慑后果发生的目的。四是权威法。古人说:“人微言轻,人贵言重”。说的是具有权威性的人所说的话可信度高,别人容易认同。因此,为了做好调解工作,警官一方面应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提高自身在当事人心目中的权威性。同时,还应邀请就近德高望重的长者或者社会团体的负责人参加调解工作,利用这些“权威人士”的影响力,对当事人进行疏导、规劝、批评,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