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

时间:2019-05-13 03:1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

避免高科技下的“满堂灌”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教化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把电教化教学嵌入到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去,需要我们深刻领悟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心思想。新课程标准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标倡导主动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地理实践能力培养,关注过程的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新的课标下要求我们要切实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让电教化教学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提高我们教学效率,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避免把电教化教学做成一堂华丽的“满堂灌”

关键词:多媒体,引导,建模

电教化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是它可以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这对中学生的思维的培养和拓展有着十分积极地作用特别是地理教学中的“地球的运动”这种需要空间思维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一个简单的动画可以使很抽象的内容形象具体,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复杂的空间模型,这样,直观形象与联想、想象相结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课程中所创造的逻辑意境,迅速而正确地把握知识点的内涵,对学生的理解帮助巨大。

二是电教化教学可以使课堂的内容更充实有趣,教学效率得到提高。电教化对学生建立积极地学习心态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非常大的帮助。传统的课堂是一只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很多教学设想不能完全的呈现出来,如果课堂上再缺乏表演力,往往使得课堂很沉闷。学的听课积极性大大下降,很多学生会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效率大打折扣。如果我们可借助多媒体教学,就可以随心所欲的驾驭一堂课,把我们构思完美的呈现给学生,使课程了过程的转换更加灵活易于掌控,课堂内容的表现力通过我们精心设计得到了极大地加强,课堂内容会因为一张图片或一个动画而变的生动活泼。同时还可以节省出板书的时间让学生讨 论,思考「1」。把学生从压抑的灌输中解脱出来。把课堂的主体让给学生。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虽然多媒体教学有着这样那样的好处,可是我们在实际运用多媒体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过度的依赖电教化教学建模,电教化建模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们建立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自己建立模型的能力,可是有的时候我们把建模当成了一种主要的手段,不断地通过多媒体模型,一味的演示,对学生的想象力不很相信,反而抹杀了学生们自我锻炼空间思维与提升建模能力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大大的降低,空间想象也只是局限在我们建立的几个简单的模型上面,本应丰富多彩的思维变得千篇一律,想这恰恰是我们最不想要的结果。

二是过度注重形式忽略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一堂课如果缺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剥夺学生自我表达的课堂,不管有多华丽的外包装,都改变不了“满堂灌”的事实。教育的核心价值是教会学生学习,思考。学会一种终生学习的能力,不应该是为了解决几个知识点,考个高分为目的的。任何形式的改革,都不应该背离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这条主线。我国伟大的思想巨著《论语》它是以语录的形式向我们呈现的,其中的很多对话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鱼与水的关系。学生的疑问启发了老师的灵感,老师的回答启发了学生的心智,这是一种教学相长的过程,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离不开思想的碰撞,只有经过思想的碰撞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我们的课堂声、光、电,搞的很是精彩,学生看的也很过瘾,如果我们没有把它作为引导学生思考的手段,把灌输知识换成高科技的形「1」式,这样的课堂我们宁可不要。

三是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节奏过快带来的低效。由于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准备了大量的知识和课外相关内容,授课时又过分的追求教学效率,弊端也就很快的显现出来,由于多媒体的转换比较快,很多知识点在没有任何铺垫的前提下直接展示给学生,要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里消化,学生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由于学生没有思考时间,也就根本无法跟上教师的授课思维节奏,也就更无法让学生做好完整的课堂笔记,失去了课后复习的课堂笔记,也就无法系统地进行课后复习「3」。因此导致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把握不好整个课堂的节奏,忽快忽慢,忽左忽右,幻灯片已经打过去了而内容还没讲完或是内容已经讲完了 2 而幻灯片还没打出或是幻灯片放个不停可老师的讲解却是跟不上幻灯片变换的节奏。

因此我们在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避免形式主义。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始终反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凡是背离教学内部内容的,不根据教学的主体。只是把教学的内容排练成“供人观摩”“专门排练的集合”常常带有一种表演的性质,实际上还是让孩子们机械的熟背和重复那些看似华丽的词「2」句。这样的课堂形式对学习效率的提高没有任何帮助。我们只有深入到教材里面,把教材的核心内容提炼出来,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让课件彻底为内容服务,为学生服务。

二是课堂的设计要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切记生搬硬套。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的时候,仅仅从网上下载几个,简单的组合一下。自己的思路完全跟着别人走,自己擅长的风格往往无法很好的融合到课件里。给自己的感觉是肚里憋了很多东西没有拿出来。给学生的感觉是陌生的,和老师的一贯风格不相符。这样课堂效率是大打折扣的。这种认识过分依赖媒体教学,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不符合学生的的认知规律。最终还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面降低了课堂效率。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只有把现代教育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教师教学个人教学风格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一个整合,一个恰倒好处,才能真正把一堂课上好。因此,课堂的设计应该是我们自己独立的设计好课件的框架,哪里设疑、哪里解答、哪里有“包袱”。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会上的得心应手。才不会最后流于一种知识的灌输。

三是多媒体与最好板书相结合。多媒体使用最大的弊端就是知识点转化太快,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思维,不能很好的做课堂笔记,如果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模式,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将重要的知识点写在在黑板上,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内进行记录和思考,避免了知识在脑中一闪而过的现象,这样才能是重点得到突出,在学生的脑海中得到强化,避免一种学生拼命地追赶教师进度的情况,避免学生产生心理、视觉疲劳。利用板书的时间让学生的到一定的休息和整理,会大大的提高我们课堂的效率。

总之,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核心,以启发学生为目的。不要盲目的追求外在的形式,避免重蹈“满堂灌”的覆辙。

参考文献:「1」《教育与现代化》

「2」《苏霍姆林斯基选集》 「3」《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初探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初探

富县高级中学 李晓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各种技术手段较完美、较理想地融合到课程之中,是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的或取得某种教学效果,往往将多种教学方法、策略结合在一起,加以综合运用,如果这种运用方式趋于相对稳定,这就变成一种模式。对于地理学科而言,我们就应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去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结合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初步摸索信息技术课与地理教学 模式,以方便地理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成绩。

一、讲授演示型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堂上除了利用传统教学模式外,还借助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讲授和演示课程内容,是目前我们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方式。它的基本要求为:备课时,教师研究教学内容,利用现有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者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结合教学内容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和多媒体课件;也可直接从网上或者地理课程资源库中下载合适的课件。课堂上,教师利用备课制作的课件创造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演示课件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

例如,学习《地球的运动的地理意义》时,为学生创设这样一种情境:伴随着动听的音乐,一颗蓝色的星球由远及近向我们“走”’来,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随着一幅幅动画的展开,地轴倾斜的方向和角度、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昼使长短的变化,这些教学中的难点内容,无需教师费口舌,就都非常清楚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诸如地震火山的发生、褶皱断层的形成、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等教学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突破。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想像、记忆、思维等能力。这种模式的教学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适合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性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天气系统﹑气候的类型﹑地壳运动等;通过课件演示,再与讲授相结合,再现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规律,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二、探究型教学模式

课前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给学生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任务驱动下学生们相互协作,收集信息、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它的基本要求为:备课时,首先教师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或网页;然后教师向学生呈现教学资源并提出任务,让学生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自主探究,也可团结协作;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而教师从主机上观察(或课堂巡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如通过观察学生展示在电脑屏幕上的画面及声音,也可以对指定组或全班学生的预习内容进行轮流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辅导;再利用计算机进行及时反馈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进行观察和辅导;,对完成任务的情况应及时纠正和肯定,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总结教学任务。

这种形式的教学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感态度,适合于主题性的地理知识教学,如宇宙中的地球、大气环境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城市化特点、商业网点的分布、土地利用类型等。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有很大作用。

三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

学生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针对某一学习内容彼此合作,以达到学习、掌握该教学内容的过程。它的基本要求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5人以上)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相关信息,并制作成演示文稿,在课上分小组汇报、讨论。它适用于探究任务比较大,信息容量较大的内容。学生可以在课下上网查找资料,也可以在网络教室中进行教学,汇报时用一台计算机和大屏幕。在教学中,教师布置的探究任务不要过大,应以围绕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主;教师要提醒学生网络操作的注意事项,要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和有效合作。

如学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师生共同拟出学习提纲,分小组选择专题。小组内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本专题的信息查找、资料整理,最后制成PowerPoint幻灯片,派代表上台交流本组的研究成果。此举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在网上查找收集图片、文字资料、音乐,极大的丰富了教材内容。通过个体读、看、听、说、做,通过群体讨论、交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效果,而且不同的认知水平、不同的观点、视野在此碰撞,会擦出智慧的火花,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应视教学内容、学生水平而定。一般来说,对教材有一定难度、而学生的认知水平又难以达到其它模式学习要求的情况时,一般多采用讲授演示型模式。对学生能够通过自学和协作学习获得知识的,多采用探索发现型模式和小组协作型模式。为深化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人口观、资源观、价值观,还可能采用讨论型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和的深入开展,地理教学模式必定会超越课堂的局限,未来远程式教育、开放式教育都会成为地理教学的新模式。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以确保地理教学的不断升华。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之我见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之我见

钦州市钦北区青塘第二中学 区善森

[摘要]:人类已经迈进高度信息化的21世纪,信息成为构成现实世界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之一。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许多学校都建设了“班班通”,使信息技术应用于地理学科教育成为可行。加强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信息技术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下面,我就两年经验来谈谈运用信息技术在优化地理教学的几点做法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在讲《欧洲西部》一课的课前2分钟,先播放欧洲风光的一段影视片段,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有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用一段影视用来导入新课,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当讲到欧洲西部自然环境对人类有什么影响时,就播放一些欧洲西部的牧场和生活片段,启发学生讨论,这样学生可以得出气候对欧洲西部农牧业及生活的影响,即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大部分草场可终年放牧,适合发展畜牧业的发展。也适合水果、蔬菜、花卉种植;人们的饮食也以牛羊肉及乳产品为主。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运用好信息技术,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中,主要教具是挂图,课本插图,由于不能看到地理事物的运动变化,学生难以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动画模拟、过程演示,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从中观察到整个变化过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能动作用,使教与学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向纵深发展。地理课中有许多重点、难点,有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很费力,而信息技术地理教学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例如:在介绍大陆漂移假说时,它既是这一课的重点,又是这一课的难点。怎样解决这一重难点呢?首先将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用动画的形式展示故事情节,让学生在故事中知道大陆漂移假说产生的过程及内容,随后将书中的插图215、216、217,用移动的方法展示给学生,同时提出问题(1)拼和的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为什么会有古老地层相似?鸵鸟不会飞,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为什么分布在南美和非洲?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结论:大陆漂移假说是有科学道理的,同时知道,在科学求知的道路上,不仅要有钻研探索精神还要有献身精神。在此过程中,即培养了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对科学求真求实的态度。总之,信息技术的运用,使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能力及掌握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能力。

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贯于始终的基本技能。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地理知识,而且能帮助学生建立形象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会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地理教学中,它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全面的读图、用图乃的重要本领。例如:在介绍中东地理位置时,用闪烁来突出“五海三洲”之地。这样就可以克服了传统地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的弊病。在介绍中东石油分布时,用闪烁来突出世界石油储量丰富的区域--波斯弯、也可用其他颜色来表示主要产油国的位置。这样学生就形成比较鲜明清晰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

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教学整合可以完成了许多人力所不及的任务,有利于地理教学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它的优越性值得我们去继续深入研究,但信息技术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只有我们精心策划,细心制作,恰倒好处地使用,才能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收到良好的效果,信息技术才会对现代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 许骏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0(05)

2、《计算机应用基础》乔兰柱编著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09)

3、《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李子运著 中国远程教育,2010,(05).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

摘要: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师始终追求的目标。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涌现,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同时也使现代教育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信息技术拓宽了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意义,信息技术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整合模式作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 地理教学 整合 网络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崛起,不但给现代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给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使其产生了一次重大飞跃。如何把网络知识融入现代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丰富知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把微机知识教学和学科知识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已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所谓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相整合,就是以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地理学科中去,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形成整体,形成一种大容量、开放式,充分体现交互、合作、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适应校园网络发展的新形式①。但整合不等于混合、不等于替代。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教学,要应用于教学,使之既能增加教学良性效应,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的整合1、利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地理时空的广远性和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使得中学地理教学某些内容的时空跨度很大。许多地理现象无法或很难看得到,又不宜演示或实验。如天体运动、大气运动、洋流、火山地震等。采用传统教学媒体表现这些地理过程和现象,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还可能导致学生在听不懂的情况下,思想会游离于课堂之外,教学效率不高。而计算机却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弥补这一缺憾。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或网络资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更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外部特征,内部构造;化远为近,突破距离制约;化静为动,更易于观察事物的变化;通过图片、动画化小为大,利于了解微观事物;也可以观察远古地壳运动及生物变化,突破时间制约,观察动态变化,认识发展规律;观察整个宇宙及天体的运动,了解地理事物宏观的特征。如:地球的公转及其意义一直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以往,教师只用一个地球仪很难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奥妙,而利用多媒体把地球的公转、自转、太阳的高度及变化、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动态的演示出来,变抽象为形象、具体,学生就容易理解,容易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课件放在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上,以便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的巩固学习。

2、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网络上的信息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在学校地理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可通过网络选择或下载与地理科学相关的图像、文字、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完善自己的教案设计,既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敏锐观察、求异思考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如:旅游活动部分的教学,我们把一幅幅色彩绚丽、景象逼真的自然风光、旅游胜地、异国风情、世界奇迹画面展示在屏幕上时,学生的注意力便会全部集中于此;他们一边“欣赏”这些画面,一边聆听老师绘声绘色的生动讲解,心中便充满了神奇的遐想和喜悦之情,仿佛已置身于祖国瑰丽的山川,徜徉于世界广袤的大地,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利用景观的差异,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还能使他们获得理性的判断和规律性的认识。学生还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旅游中获得的知识与乐趣,这样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突出声、像、图等视听效果,体现出友好的交互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性,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整合

构建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电脑并上网操作,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也提高了信息检索技能。②

1、通过网络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课本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为学生广开知识渠道,培养学生主动从互联网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在现代教育网站中,有大量的政治、地理、历史等网络知识,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点击地理网站,从中获取自己所喜欢而又与地理学习有关的信息,通过最新的地理新闻、地理新发现、地理新观点等热点问题,加深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加大个人的信息储存量。比如,关于环境问题的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网站上收集一些具体的环境问题现象、资料、图片、视频,鼓励他们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再如,西部大开发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我们应让学生经常从网络上调查了解西部开发进程,了解西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特色,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网络知识丰富而又复杂,在学生提取网络上的知识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使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时,能对信息进行重新整理、优化组合和加工运用,将大量知识进行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从而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通过网络培养学生自我检测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不同层次的练习,放到学校的网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来检测自己当天的学习质量,通过网络让老师检查验收,过关后再选择难度较大的题做,以达到逐步提高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针对自己问题较大的地方,可把老师放在资源网上的教案或课件有选择地巩固复习。另外对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可鼓励他们从各地理网站的试题库,选出一些更深层次的适合自己的题去做。这样,既可以使好中差学生各有所获,也避免了“吃不饱,消不掉”的弊端,又可以快速、准确的让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教师的办公桌上减少了作业积压现象,也不用再为差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跟不上教学步伐而发愁。通过网络信息师生还可以及时了解地理的教学新动向,跟上改革的步伐。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实现了学习的自我反馈,就会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见,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资源引入地理教学活动中,合理机动地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视觉和听觉感受,丰富学生的想象,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总之,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使教学方式变革了,教学视野拓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这种整合作用巨大,意义是深远,我们应该大力推进这种整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地理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在不断提高本学科专业水平的同时,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卓有成效地开展现代化的地理教学,迎接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挑战。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南阳市宛城区瓦店镇第二初级中学

王爽 2009年4月

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就是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而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相整合,就是以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地理学科中去,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形成整体,形成一种大容量、开放式,充分体现交互、合作、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发展的新形式。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教学,要应用于教学,使之既能增加教学良性效应,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网络上的信息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在学校地理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可

通过网络选择或下载与地理科学相关的图像、文字、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完善自己的教案设计,既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敏锐观察、求异思考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如:旅游活动部分的教学,我们把一幅幅色彩绚丽、景象逼真的自然风光、旅游胜地、异国风情、世界奇迹画面展示在屏幕上时,学生的注意力便会全部集中于此;他们一边“欣赏”这些画面,一边聆听老师绘声绘色的生动讲解,心中便充满了神奇的遐想和喜悦之情,仿佛已置身于祖国瑰丽的山川,徜徉于世界广袤的大地,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利用景观的差异,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还能使他们获得理性的判断和规律性的认识。学生还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旅游中获得的知识与乐趣,这样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突出声、像、图等视听效果,体现出友好的交互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性,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充分发挥地理教学中的地图作用,达到图文相统一的效果。地理教学一刻也离不开地图,地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形象材料,是地理学科的骨架,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智慧。地理过程是复杂的也是抽象的,许多地理过程比较难以理解。计算机可以对那些难以理解的地理过程和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进行模拟,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如通过计算机演示地球的运动,学生就可以轻松掌握有关地球的运动和四季形成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强化学生对宇宙和大自然的好奇感。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地理时空的广远性和地理学科的综合性,使得中学地理教学某些内容的时空跨度很大。许多地理现象无法或很难看得到,又不宜演示或实验。如天体运动、大气运动、洋流、火山地震等。采用传统教学媒体表现这些地理过程和现象,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还可能导致学生在听不懂的情况下,思想会游离于课堂之外,教学效率不高。而计算机却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可以弥补这一缺憾。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或网络资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更直观形象地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外部特征,内部构造;化远为近,突破距离制约;化静为动,更易于观察事物的变化;通过图片、动画化小为大,利于了解微观事物;也可以观察远古地壳运动及生物变化,突破时间制约,观察动态变化,认识发展规律;观察整个宇宙及天体的运动,了解地理事物宏观的特征。如:地球的公转及其意义一直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以往,教师只用一个地球仪很难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奥妙,而利用多媒体把地球的公转、自转、太阳的高度及变化、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动态的演示出来,变抽象为形象、具体,学生就容易理解,容易掌握,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课件放在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上,以便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的巩固学习。

四、通过网络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课本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为学生广开知识渠道,培养学生

主动从互联网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在现代教育网站中,有大量的政治、地理、历史等网络知识,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有选择地点击地理网站,从中获取自己所喜欢而又与地理学习有关的信息,通过最新的地理新闻、地理新发现、地理新观点等热点问题,加深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加大个人的信息储存量。比如,关于环境问题的教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网站上收集一些具体的环境问题现象、资料、图片、视频,鼓励他们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解决问题的措施,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再如,西部大开发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我们应让学生经常从网络上调查了解西部开发进程,了解西部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特色,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网络知识丰富而又复杂,在学生提取网络上的知识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使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时,能对信息进行重新整理、优化组合和加工运用,将大量知识进行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从而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通过网络培养学生自我检测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不同层次的练习,放到学校的网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来检测自己当天的学习质量,通过网络让老师检查验收,过关后再选择难度较大的题做,以达到逐步提高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针对自己问题较

大的地方,可把老师放在资源网上的教案或课件有选择地巩固复习。另外对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可鼓励他们从各地理网站的试题库,选出一些更深层次的适合自己的题去做。这样,既可以使好中差学生各有所获,也避免了“吃不饱,消不掉”的弊端,又可以快速、准确的让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教师的办公桌上减少了作业积压现象,也不用再为差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跟不上教学步伐而发愁。通过网络信息师生还可以及时了解地理的教学新动向,跟上改革的步伐。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实现了学习的自我反馈,就会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见,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资源引入地理教学活动中,合理机动地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视觉和听觉感受,丰富学生的想象,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总之,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整合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但是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还只是处于个别学科、探索性研究阶段,还没有全面推广。当然,随着课程整合实验的深入进行,必将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大大推动中学教育改革的进程。我们应该大力推进这种整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地理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在不断提高本学科专业水平的同时,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卓有成效地开展现代化的地理教学,迎接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挑战。

下载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摘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整合,是在新形势下地理教师的一门必修课,通过场景播放,创设情境,动态模拟,网上探究,巧妙引入新课,轻松突破难......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整合 5篇范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整合 内容摘要: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利用教学技术和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地理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国......

    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案例浅析

    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案例浅析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地理教学,可以方便地向学生展示地理直观材料,模拟地理过程,创设地埋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生成个性化课程,......

    初中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初中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摘要:初中地理新课标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多角度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与初中地理课程进行有效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

    初中地理学习的内容时间和空间跨度大,长期以来依靠挂图、手画图等传统的教育手段进行教育,在突破教学重难点上有其局限性,现代信息技术爆炸性发展为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

    浅谈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 ----《常见天气系统》的教学反思 【摘要】:高中地理作为一门领域广、内容多、学科思维综合能力水平要求高的学科,那么在教学中采用现今......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的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的整合宾川县城镇中学谭金果摘要:在信息技术普及的今天,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地理教学的有机整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新一代地理教......

    加强信息技术与地理的深度融合

    地理学科是一门抽象的、空间感极强的、现实性更强的、兼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它总是站在一个比其他学科更高的角度来综合分析问题。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