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对数字教育资源使用》的几点感悟
浅谈“对数字教育资源使用”的几点感悟
金鹅民族小学 翟义均 朱小容 自从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在农村小学普遍使用以来,得到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的确,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中多样的教学模式、丰富的媒体资源、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极佳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感受,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学生学习的轻松、快乐;老师教学的得心应手。现在本人就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情况谈谈自己对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中的几点感受:
一、数字教育资源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动力,源于对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效果也取决于对所学内容兴趣的浓厚程度。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了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课堂教学中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比如:《月球之谜》这一课,让学生体会月球的面貌,了解月球的魅力,学生开始一头雾水,但通过资源上图文并茂的动画情景再现时,这时月球的面貌已经深深地铭记在学生心中,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月球的真貌以及在月球上看到的神奇美妙的景色。这不但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数字教育资源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素材。
(1)数字教育资源配合课文内容拓展相关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农村孩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阅读资料少,“井底之蛙”现象比较严重,远程资源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拓展,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2)数字教育资源中的“生字教学资源”极其丰富,任你挑选。“生字资源”里,它分别从字的音、形、义、部首、词语、笔画等方面来介绍,教者可根据所教生字的特点,选择相关的内容点击,就可形象再现给学生。比如部首难的字,点部首后,不仅再现部首,还会配上部首的读法,这大大地简化了教师枯燥乏味的讲解,让老师变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有力的成为了教学的助手.(3)资源中“智慧乐园”、“习题精选”出现的形式新颖,贴近实际。对及时巩固知识有着很大的帮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作业。
三、巧用数字教育资源,升华学生情感,让课堂教学激情飞扬。情感就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的桥。唯有情感撞击,方有心灵对话。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巧妙利用丰富的媒体资源,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拨动学生心中的情弦。如:教学《可贵的沉默》在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时,由于农村孩子的父母多数外出打工,父母感情有点疏远,久而久之,母女情,父子爱也更加淡漠了。于是我利用资源中《烛光里的妈妈》这首歌曲和图片加上老师的解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也许,他们现在没能在我们的身边陪伴着我们,但身在远方的爸爸妈妈们却在时时刻刻想着你们,念着你们,你们永远是他们最大的牵挂。这感人的画面、饱含深情的话语把学
生带入到一个浓浓的父母情中,孩子们的心灵被唤醒,被爸爸妈妈的爱感动着,接着,我也被学生的发言感动着,这就是媒体制造的插曲,充分煽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课堂上与作者感情交融,浑然一体,有效的落实了本课的情感目标。这就是资源的魅力。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字教育资源,善于合理运用数字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资源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
第二篇:学校2013数字教育资源设备使用工作总结
学校2013数字教育资源设备使用
工作总结
远程教育是一种融自学、函授、电视广播、网络技术等多种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形式。我校的远程教育工作在县级领导的关怀下,工作开展顺利,效果明显。工作中,我们按照县教育局的有关要求,不断完善教学设施,注重教学过程的严格管理,促进教学活动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了远程教育手段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本期远程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设施,整合资源,创建优良的教学环境。
自从我校安装远程教育以来,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进行环境和资源建设。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远程教育工作小组”,并明确规定了职责和要求。学校设置了专门的远程教育资源接收编辑室和播放室,为了安全起见还装上了防护栏,学校投资购置了专用桌椅,还有的学校投资购置了扫描仪,为组织、管理、备课、辅导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二、形式灵活,方法多样,认真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为了有效地组织我校按照各学科教学计划听课、学习,我们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以学校为主进行远程教育教学研究。开学初,学校就制定了远程教育应用计划,我校在学校的基础上结合本校教师、学生、设施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远程教育应用计划。学校要求我校要保证师均每周一节远程教育应用优质课,每校每学期进行远程教育专题研究不少于两次。我校在教学中基本能够保证学校的要求,学校领导在远程教育方面的要求就非常严格。学校领导要求教师每周一节远程教育应用课外,年轻教每人再加一节,并且从教案中能够看到教师的确在备课时,不仅备了教材,备了学生,还认真观看了事先准备的音像资料,预先操作了课件,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学校教师在校长的领导下,多次开展了远程教育专题研究,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素质有明显提高,一批教师除能应用接收的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外,还能自制课件、剪辑音像资料,这样白桑学校的远程教育应用开展得红红火火。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初具规模,学校不仅有远程教育资源,学校还投资连接了英特网,教师经常在互联网上下载教学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学校远程教育应用效果。
统一的时间进行讲授。根据教师情况,我们选择了部分重点内容进行集中讲授培训,我们还安排那些在家里有计算机的老师在家里自学。为了防止硬件故障,我们将各年级课程全部下载,并制作成光盘映象,将课后练习题、复习题下载打印,建立了教学资料库。时间、人员、课件、练习四集中,极大地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三、扎实抓好培训工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整合各学科的教学,以信息技术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观念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关键。因此我校重视对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抓好教师的培训。本期以来我学校各学校远教骨干教师积极参加上级的培训活动。校本培训搞得轰轰烈烈,每周星期二的固定培训和星期四的自培都是微机室最热闹的时候。经过培训,现在我学校的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基本都能熟练地利用金山文字、word编写教案、编排试卷,会用电子表格统计学生成绩,会利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课件。
四、按时做好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和整理工作
为保证我校的卫星接收、电脑等远程教育设备正常运行,学校组织了一批责任心强、电脑硬件维护技术水平高的教师组成技术支持小组来管理,由技术支持小组成员分工包干,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使我学校各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时常运行在最佳状态。
五、组织开展运用优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与课程整合的研讨工作
在县电教馆的组织和领导下,我校积极开展运用优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与课程整合的研讨工作。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个学期听远程教育示范课不少于10节、参加远程教育研究活动不少于2次。学期初由学校安排,我校具体落实,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广大教师收看优秀课例,播放项目配套的多媒体教学光盘或将光盘有计划地发给老师拿回家去播放观看,运用卫星接收下来的同步课堂、示范课等优质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由骨干教师带头上远程教育移植课、示范课,带动广大教师参加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研究,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步伐。
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远程教育先进校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集中学习时的师生互动等方面还有待深入研究和加强。我们决心一如既往地强化管理,不断改善条件、改进方法,密切配合上级领导部门,使远程教育模式下的教育教学质量得以进一步提高。
第三篇:教学点数字资源使用总结
教学点数字资源使用总结
河北省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这一年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也有一些不足。现就这两方面的情况做如下总结:
在这一年多的教学工作中,积极利用本机所存的教学资源应用到教学中。如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数字资源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利用交互白板书写生字、词;在数学教学中讲解例题、绘图等,这些资源的使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丰富了课堂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形象逼真的动画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抽象的问题形象简单化,重难点变的更直观、易操作,解决了教师繁重的讲解,提高了教师的使用率、利用率。课堂上突显出人文本色,学生积极讨论,踊跃发言,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也有不足之处。如语文课的形式过于单一,每一课都是固定的模式,时间一长学生缺乏新鲜感,学习热情自然也就有所下降。
数字教学资源的普及,为我们这些偏僻的教学点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为学生的成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第四篇:数字教育资源工作计划
格里坪镇中小学校“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工作计划
为了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我校本部的教育教学质量,真正做到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于教学,让数字教育资源走进课堂。切实加强数字教育资源设备的管理,做到“专人管理,全员使用”。不让数字教育资源浪费掉,使其拉动我校教育的发展。特拟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实施现数字教育工程,深入落实教育局文件精神,充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设备为教育教学服务。切实做好师资培训工作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面貌,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
二、主要内容
首先, 组织教师学习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名称、背景、意义。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使教师不遗余力的去工作、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并在技术上最大限度的实现人与机器设备的有机结合。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其次,是对全体教师进行“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基本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让每位教师学会必备知识和技能。对“数字教育资源”设备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明了“数字教育资源”的类型、功能、使用方法等。教师必须掌握相关网络技术,了解设备的基本性能,对设备的各项技术参数和技术指标做到了如执掌。能最大限度的使用好设备,保护好设备,充分发挥设备和资源的作用。
基本技能方面,主要是熟练设备的操作使用和设备的一般维护。第三、管理人员要做好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工作。做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和维修,保证设备正常使用。
三、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组织,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数字教育”领到小组。对“数字教育”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和指导,为“数字教育资源”设备利用和开展教育教研活动、培训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成员由各教学点负责人担任,负责工作的全面协调。各教学点要做好本办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工作的组织分工,促使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
明确各自工作责任,做到奖惩分明。健全各项管理和考核制度,为“数字教育资源”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使这项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2、加强日常管理
“数字教育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而先进的手段,要与正常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本学期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在抓好“数字教育资源”的接收和光盘的使用工作的同时,要有计划的做好教学课件的制作和开发。通过加强档案管理、学习培训、教学活动等多种活动,使“数字教育资源”工作得以规范、高效、有序的开展。发挥其资源广泛和手段先进的优越性。体现其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每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有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意识。教案中必学体现出使用“数字教育资源”的内容,并且要有关于“数
字教育资源”的教学反思。各校也要在接收资源的同时,做好光盘的刻录和整理工作。把好的资源永久的保存下来。
3、抓好教育培训
采取自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是教师在工作中学习。教师要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学习中一定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学习效率,逐渐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通过学习培训,一线教师在这一年内要都能够熟练的上机操作,并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要能够正确处理所接收信息,深入挖掘数字教育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学校现有教育资源的不足,使我们能够尽早地更多地学到先进教育理论、教育模式、教学方法。使“数字教育资源”真正地为学生服务,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
4、建立数据库
数据库的建立对我校中老年教师更好的使用数字教育资源,来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利用数字教育资源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中老年教师较多,青年教师少的情况,所以我校的数据库建立就只有青年教师多担当一些,使数据库的资源更完善。
总之,我们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调动各种积极因素,高效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数字教育资源”真正成为学校的一朵奇葩,并使其绽放出应有的光辉与灿烂的色彩。
格里坪镇中小学校 2016年1月17日
附1:
格里坪镇中小学“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领导小组: 组长:罗文斌
副组长:张荣洪、李勇刚、伍从云
组员:
罗世友、胡德胜、何晓云、刘蓉、胡文华、钟世卫、丁付才、卢燕、贺伟
领导小组下设考核小组。组长:罗文斌
组员:所有校级领导。
第五篇:数字资源≠教育资源≠教学资源
数字资源≠教育资源≠教学资源
摘要:信息化环境下使用数字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我们已司空见惯。但数字资源、教育资源和教学资源是外延和定义都不同的三个概念,一线教师常常将它们弄混并不加区分地应用。本文从课堂应用入手,着重?U述了三者的转化过程及教学应用时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数字资源;教育资源;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12-0089-02
信息化时代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信息的数字化。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教学,不可能不使用数字资源,随着数字资源的不断丰富,哪些数字资源可以成为教育资源,哪些教育资源可以纳入课堂成为教学资源已成为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 数字资源≠教育资源
通常,把利用信息化终端设备看到听到的都称之为数字资源,可简单将其划分为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含动画)等。一般来说,一线教师除了手中有限的与教材配套的数字资源外,更多地是利用网络寻找自己需要的数字资源。听课中,笔者发现,教师将原生态数字资源放置在课堂中充当教育资源的情况比比皆是。
笔者认为,网络数字资源在升级为教育资源之前,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1.筛选。利用搜索引擎在网络上寻找所需教育资源是一线教师的常规做法。面对海量的数字资源,“选择”显得尤为重要。这里的“取舍”体现了教师对学科性质的把握和对教材的理解。一位教师在讲《满江红?抒怀》一课时,从网上下载了一个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中的音频来感受诗文的节奏,这个视频中的朗读是表演性质的朗诵,听着让人很不舒服。且不说提倡语文教师课堂上范读课文,单从数字资源的选取来看就很不恰当。
2.下载。确定数字资源并下载。文本、图片的下载比较简单,这里就不再赘述。视频下载是一线教师经常遇到的难题,笔者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种下载工具和下载方法。“硕鼠”“稞麦”是两款性质相同的下载软件,适用于国内大多数主流视频网站,具体使用方法感兴趣的教师可以自己下载摸索使用。另外,还可以等网上视频全部播放完毕后,在IE缓存文件中寻找视频文件。当上面的下载方法都无效时,教师可以使用“快剪辑”“喀秋莎”等录屏剪辑软件进行选择性录屏,这样可得到需要的视频。
3.处理。从教育资源专网上下载的可能是教育资源,但从公网上下载的数字资源绝不是教育资源,必须根据课程性质、教材目标、教学过程等需求进行技术处理才能成为教育资源,如截取、增效、重组等。将网络原生态的数字资源作为教育资源直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这是教育资源应用的大忌。一位教师讲《生物育种》一课,用下载的某日《新闻联播》视频导入新课,长达半小时的新闻联播中介绍我国生物育种发展状况的仅有几十秒。教师课前对自己提供的资源并没有进行截取,“东拉西拽”了一分多钟学生才看到了预定的内容。
这里的“筛选”体现的是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素养;“下载”和“处理”显现的是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那是不是经过了上面三个步骤后形成的教育资源就可以成为教学资源呢?答案是否定的。● 教育资源≠教学资源
可以把具有教育属性的数字资源统称为教育资源,但不能说“差不多”的教育资源就可成为教学资源。笔者认为,在将一个教育资源纳入课堂教学成为教学资源之前,必须做好以下三点。
1.审视。这是将拥有的教育资源纳入课堂教学之前必须要做的。首先,要审视教育资源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的契合度。这是资源应用的关键,契合度越高融合度就会越高。其次,要考虑教育资源的放置位置,是放在课前创设情境,还是放在课中优化课堂结构,或放在课尾梳理总结。不同的教育资源放置在不同的位置,作用不同,效果也不同。在听课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在应用教育资源方面都存在“跟着感觉走”随意使用教育资源的现象。在初中思想品德《自觉维护正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用《好汉歌》引入,并让学生找出《好汉歌》中反复出现的一句歌词――“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与教学主题“自觉维护正义”的教学目标是相悖的。这样不加审视地随意使用数字资源对教学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2.加工。一个教育资源在纳入课堂教学成为教学资源之前,教师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我要用这个资源?我用这个资源干什么?……使用资源的目的和作用等搞清楚之后,教师一定要动手对即将纳入课堂教学的教育资源进行适度加工,使之契合教学目标,将其提升为教学资源。即使使用《好汉歌》这样的短资源也不能让其全部呈现,应该截取与教学目标最相近的那一小节,大概就几十秒的时间。对于网上得来的较长的数字资源,按照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进行加工、重组的工作就更不能少。例如,在教学初中语文《阿炳与二泉映月》一课时,一位教师在网上找到了一个纪录片《二泉映月的录制过程》。此片以人物专访的形式呈现,时间很长,这位教师将此纳入教学过程中,但没有进行任何加工重组,而是边讲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拖拽”观看,将一个极具使用价值的教育资源分割得支离破碎。这样使用资源给教师的警示是:缺少加工的数字资源很难与教学目标直接融合。
3.诠释。教师将教育资源纳入课堂教学之前,首先要明确应用目的和作用,其次要做好资源的诠释准备工作。此项工作对从长篇电视连续剧中截取的视频资源来说尤为重要,某教师在教学小学语文《民族英雄戚继光》一课时,从电视连续剧《戚继光》中截取了一段大战前戚继光的阵前训话,时长约3分钟。学生看完后,教师问:“这是一支怎样的军队?”一个女生脱口而出:“帅气!”全班哄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究其原因是教师播放截取视频前,既没有对视频前后背景及截取视频本身进行简要介绍,也没有提醒学生看视频时重点观察什么。学生看到的只是1个年轻英俊的男演员在队伍前走来走去说着话。“帅气”的答案就不难解释了。课后调查更发人深思:笔者随意问了5位学生,“那个年轻的男演员扮演的是谁”?只有一位学生答出来了,还有4位学生竟然说不知道。
当教学中加入了“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这两个因素后,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变得比传统教学过程更难把控。笔者认为,教师恰当使用数字资源,必须提升两种能力:一是将数字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的能力,因为数字资源不等同于教育资源;二是将教育资源升级为教学资源纳入自己教学过程的能力,因为教育资源不等同于教学资源。当然,任何能力都是从失败中不断积累的,但关键是教师要学会反思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