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据结构精品课程申报自评说明书
《数据结构》精品课程申报自评说明书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个人总结,仅供交流
个人总结
《数据结构》精品课程申报自评说明书
电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数据结构》课程组
第一部分
佐证清单和自评分 第二部分
自评分说明
第一部分
佐证清单和自评分 Ⅱ-1 职称结构
一、佐证清单
1、副教授:陈
珂,彭志平,陈晓龙,陈少波
2、讲
师:李云鹤,柯文德,朱兴统
二、自评分计算
1、A1表示正副教授在教师中所占的百分比,为4/7=0.571;A2为讲师、助教在教师中所占的百分比,为3/7=0.429。
2、A3为正教授分数,得0分;
故,该项为100分。Ⅱ-2 学历结构
一、佐证清单
1、博士:彭志平
2、在读博士:陈晓龙
3、硕
士:陈
珂,陈晓龙,李云鹤,柯文德
4、学
士:陈少波
二、自评分计算
=100分。
Ⅱ-3 重点培养教师
一、佐证清单
彭志平,陈小龙:“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
二、自评分计算
该指标打90分。Ⅱ-5 思想表现和师德
一、佐证清单
1、彭志平:2004年被评为茂名市优秀教师; 2003年被评为茂名学院优秀教研室主任; 2003年被评为茂名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2001年被评为茂名学院优秀教研室主任。
3、陈
珂:2003年被评为茂名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06年被评为茂名学院先进个人;
二、自评分计算
该指标打85分。Ⅱ-6 教学条件
一、佐证清单
1、教学大纲
2、实验教学大纲
3、大作业大纲
4、学期授课计划
5、学时授课计划
二、自评分计算
有完善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过程认真按大纲执行,其它教学文件(如实验教学大纲、大作业教学大纲)齐全。故该项打95分。Ⅱ-7 教材建设
一、佐证清单
1、严蔚敏主编,数据结构(c语言),清华大学出版社。
2、严蔚敏主编,数据结构(c语言)习题解答与上机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
3、殷人昆主编,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4、王红梅主编,数据结构(c++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5、王红梅主编,数据结构(c++版)习题指导与上机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
6、Ric
hard Johnsonbaugh、Martin Kalin主编,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In C++,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原版。
6、陈珂副主编,计算机信息基础教程。
7、柯文德编写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双语教学讲义,二、自评分计算
陈珂主编了1本教材,在茂名学院使用,本课程教材选用近三年全国统编教材。
故该项==70分 Ⅱ-8 多媒体教学手段
一、佐证清单
1、陈珂等主讲的《数据结构(C++)》电子课件。
2、彭志平主讲的《数据结构(C)》电子课件。
2、陈少波主讲的《数据结构(C++)》电子课件。
3、李云鹤等主讲的《数据结构(C++)》电子课件。
二、自评分计算
该课程均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且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故该项打优,即95分。Ⅱ-9 实践教学设施与基础
一、佐证清单
1、计算机专业实验室、计算中心机房、现代通信实验室,共有1100台微机,并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3、校内实习基地:软件实验室。
4、校外实习基地:茂名市信息中心;
茂名石化信息中心。
5、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
6、实习评价意见。
个人总结,仅供交流
二、自评分计算
个人总结
该课程实验使用的微机均是03年后购置的原装机,实验开出率达100%;在校外有茂名市信息中心和茂石化信息中心等2个固定的实习基地;在校内有软件实验室、现代通信实验室等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效果好。故该项打优,即95分。
Ⅱ-10 图书资料
一、佐证清单
1、图书馆配置《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等49种中英文期刊,具体目录参见申报书11页。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配有《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导论》、《visual c++程序设计》等50本参考书。
二、自评分计算
图书馆配备了《计算机学报》等49种中英文期刊,同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配有《数据结构》等49本参考书,能满足教学科研的要求,取得较好的使用效果,故该项打优,即95分。Ⅱ-11 教学质量
一、佐证清单
1、学生问卷调查:课堂教学评价表 实验教学评价表
2、校内专家评价意见
3、校外专家评价意见
4、实习鉴定表
二、自评分计算
校内
、校外专家对本课程均有较高的评价,平均按90分计算。在学生问卷方面,课堂教学质量平均为91.142,实验课教学质量平均为92分,实习指导质量平均为90分。故该项为0.5*90+(91.142*0.4+92*0.3+90*0.3)*0.5=90.53分。Ⅱ-12 优秀教学成果奖
一、佐证清单
1、彭志平,课程考核成绩分析系统,茂名学院教学成果奖,第一,04年。
2、陈
珂,课程考核成绩分析系统,茂名学院教学成果奖,第二,04年。
3、陈晓龙,本科教学观摩竞赛,三等奖,01年。
4、李云鹤,本科教学观摩竞赛,一等奖,02年。
5、柯文德,本科教学观摩竞赛,三等奖,04年。
二、自评分计算
E1、E2均为0,E3包括:
1、彭志平,课程考核成绩分析系统,茂名学院教学成果奖,第一,得1;
2、陈
珂,课程考核成绩分析系统,茂名学院教学成果奖,第二,得1/3;
3、陈晓龙,本科教学观摩竞赛,三等奖,得1;
4、李云鹤,本科教学观摩竞赛,一等奖,得1;
5、柯文德,本科教学观摩竞赛,三等奖,得1;
故E3为5.3,代入100×(E1+0.8E2+0.6E3)公式,得318,按100分计。Ⅱ-13 能力测试
一、佐证清单
1、课程考核成绩分析表
二、自评分计算
对《数据结构》考试分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03级,04级,05级《数据结构》考试,超过期望值的比例大于90%,故该项打85分。Ⅱ-14 教学改革
一、佐证清单
《数据结构》课程建设规划书
二、自评分计算
有规划、指导思想明确、措施得力、效果显著;所有教师参与改革。故该项打优,即95分。
Ⅱ-15 教学研究
一、佐证清单
1、发表的教改论文:
⑴彭志平,进程同步教学改革探讨,教学研究,国家级,2002年,第1。
⑵朱兴统,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陕西教育学院学报,省级,2004年,第1。
⑶陈少波,实时数据库CDB的实现方法 2004.6.新世纪教育科学,省级,第1
⑷陈少波,在线数据的采集及上网
2005.12.茂名学院学报,省级,第1。
⑸陈晓龙,成教排课信息系统开发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省级,2004年,第2。
⑹柯文德,高校双语教学探讨,高教研究,省级,2005年,第1。
⑺陈少波,企业信息系统评估方法研究
2007.10.东莞理工学院学报,省级,第1。
2、教学研究项目
⑴国家“十五”重点立项课题: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⑵茂名学院教改项目:课程考核成绩分析系统(2003年);
⑶茂名学院教改项目:软件课程体系规划优化研究
(2004年);
⑷茂名学院教改项目:基于建构主义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2002年);
⑸茂名学院教改项目:单片机实验模拟研究(2002年)。
二、自评分计算
有7篇教学研究论文公开发表,故F1=7;
有0篇教学研究论文没有公开发表,故F2=0;
承担了1项国家教学研究课题,故G1=1;
承担了0项省教学研究课题,故G2=0;
承担了4项校级教学研究课题,故G3=4。
代入公式,得107.14,按100分计。Ⅱ-16 教学管理
1、新教师听课记录
2、同行听课记录
3、教研活动记录
4、学期工作计划及总结 该指标自评分数计算
教学管理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其中新教师试讲、互相听课情况请参阅听课记录;,每学期均按学校要求认真开展教学检查;
定期开展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举行公开课、集体备课等,请参阅工作记录本;
每学期均有详细的学期工作计划和期末总结;
教研室活动有记录,请参阅工作记录本;
按学校要求,严格执行教师考核制度。
综上所述,本项打优,即95分。Ⅱ-17 科研水平与成果
1、省级科研项目(H2)
⑴彭志平,基于人工免疫系统的化工大机组智能故障诊断系统,广东省科技计划,2004年,排名第3。
⑵彭志平,基于无量纲指标免疫检测器的机组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广东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年,排名第2。
⑶陈晓龙,聚丙烯反应过程基于小波网络通用建模与控制优化方案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2004年,排名第3。
2、市(厅)级科研项目(H3)
⑴彭志平,邢馥生,陈珂,李云鹤,Multi-Agent(多智能体)的研究及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茂名市科技计划,2001年,项目主持。⑵彭志平,陈珂,李云鹤,彭志平,面向智能Agent的软件技术研究,茂名市科技计划,2002年,项目主持。
⑶彭志平,陈珂,李云鹤,面向Agent建模技术的研究及其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广东省教育厅,2003年,项目主持。
⑷陈晓龙,全自动足球机器人系统研制,广东省教育厅,2002年,排名第3。
3、校级科研项目(H4)
⑴陈
珂,面向网络的安全文件系统的研究,2003年。
⑵陈晓龙,城市电网年最大负荷概率分析的预测优化研究,2005年 ⑶陈晓龙,柴油加氢调合优化方案研究,2003年
⑷陈晓龙,柴油调和方案优化软件开发,2003年(茂石化横向课题)⑸李云鹤,基于树型结构的软构建技术,2001年。
⑹柯文德,基于多主体足球机器人智能对峙系统的研究,2002年。⑺朱兴统,面向XML的数据挖掘技术研究,2005年。
4、省级科研成果(I2)
个人总结,仅供交流
⑴彭志平,电力拖动智能控制仿真系统,2005年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已公示,http://www.xiexiebang.com/msg/dk/upload/tzgg/200512/20051229.xls,署名第7。
5、市级科研成果(I3)
⑴彭志平,面向智能Agent软件技术的研究及其在智能诊断仿真系统中的应用,2005年茂名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署名第1。
个人总结
⑵陈
珂,微机控制式GTAW刷度两用电源研制,2005年佳木斯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署名第2。
⑶彭志平,基于模糊推理动态调整遗传算法交叉率和变异率的方法,2003年茂名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署名第1。
⑷彭志平,一种基于NFCS形态的模糊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2003年茂名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署名第1。
该指标自评分数计算
国家级科研项目数为0,故H1=0;
省级科研项目数为3,故H2=3;
市(厅)级科研项目数为4,故H3=4;
校级科研项目数为7,故H4=7;
国家级科研成果数为0,故I1=0;
省级科研成果数为1,故I2=1;
市(厅)级科研项目数为4,故I3=4; 代入,得235.7,按100分计。Ⅱ-18 论文与专著(1)Peng Zhiping, An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 Based on a Cooperative Mode,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2005,12.(2)Peng Zhiping, An Improved Agent/Group/Role Meta-Model for Building Multi-Agent Systems, Proceedings of 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2005,08.(3)彭志平,一种基于AALAADIN元模型与AUML融合的MAS建模方法,电子与信息学报,2004,07。(4)彭志平,一种基于NFCS形态的模糊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2,11。
(5)彭志平,基于模糊推理动态调整遗传算法交叉率和变异率的方法,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2,12。
(6)彭志平,一种双边多议题自治协商模型的研究,电子与信息学报,已录用。
(7)彭志平,基于神经网络与模糊逻辑协同的智能诊断系统的研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3,09。
(8)彭志平,面向Agent与面向对象的软件技术,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5,03。(9)彭志平,一种快速生成面向对象模型的方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37。(10)彭志平,电子商务中基于AALAADIN元模型的分销管理MAS构架,茂名学院学报,2004,01。
(11)彭志平,MCS-51单片机可编程定时器初值的设置研究,茂名学院学报,2003,03。
(12)彭志平,MCS-51
单片机串行通讯波特率设置的误差分析,茂名学院学报,2004,05。
(13)陈晓龙,用Dephi开发高效率的分布式应用系统,微型电脑应用,2002,08。(14)陈晓龙,多线程同步资源冲突解决方法,微型电脑应用,2002,10。
(15)陈晓龙,完全发挥多线程系统的多层应用系统,茂名学院学报,2002,04。(16)陈晓龙,Internet Express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茂名学院学报,2002,03。(17)陈晓龙,基于内容的代理服务器高速缓冲器研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19。(18)陈晓龙,柴油加氢精制工艺的线性规划优化,茂名学院学报,2003,04。
(19)陈晓龙,基于兴趣替换策略的代理服务器CHACE研究,计算机应用,2004,12。(20)陈晓龙,一个柴油调合和加氢精制的双线性规划模型,炼油技术与工程,2004,04。
(21)陈晓龙,基于遗传算法分阶段快速寻优,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4,08。(22)陈晓龙,遗传算法的多样性合收敛性,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4,09。(23)陈晓龙,基于规则的自学习控制的柴油加氢优化,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4,11。(24)陈晓龙,遗传算法选择操作及MATLAB实现,微型电脑应用,2004,05。(25)陈晓龙,遗传算法变异,茂名学院学报,2004,01。
(26)陈晓龙,基于种群多样性指导的遗传算法,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11。(27)陈晓龙,基于CORBA对象的分布式系统远程调用的实现,茂名学院学报,2001,03。
(28)陈
珂,基于ROUGH SET的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06。
(29)陈
珂,L-拓扑空间的连通性,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2004,04。(30)陈
珂,相对积空间的OS-连通性,模糊系统与数学,2005,12。
(31)李云鹤,最优二叉树编译码确定的一种新方法,茂名学院学报,2003,04。(32)李云鹤,基于软构件技术的C#多任务编程研究,茂名学院学报,2002,04。(33)李云鹤,城市导游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新世纪教育科学,2002,04。
(34)柯文德,Reinforcement Learning in Robot Soccer,Proceedings of 2002 FIRA Robot World Congress,2002,05。
(35)柯文德,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分布式入侵检测模型,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4,08。
(36)柯文德,渡层厚度控制器,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6,02。(37)柯文德,遗传变异算法,茂名学院学报,2004,02。(38)柯文德,高校双语教学浅谈,茂名学院学报,已被录用。
(39)朱兴统,利用ASP开发网上考试系统,茂名学院学报,2001,04。(40)朱兴统,单片机模拟软件的研究与设计,茂名学院学报,2002,11。(41)朱兴统,基于Browser/Server模式的教学系
统开发,茂名学院学报,2001,04。
(42)陈少波,实时数据库CDB的实现方法
新世纪教育科学,2004.6.(43)陈少波,在线数据的采集及上网茂名学院学报,2005.12.该指标自评分数计算
共发表学术论文43篇,带入,得102.38分。故取100分 Ⅱ-19 课程特色
该课程为电信学院IT专业基础课,故J1=20分;电子信息工程等部分专业在现代通信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从事实践教学,故J2=30分;本课程具有以下特色,故J3=40分。
⑴教学体系结构新颖。跟踪最新程序设计动态,精讲算法设计思想,强化实验过程,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⑵采用基于案例和教学对象的方法和手段。
⑶人才培养与科研工作结合。让学生亲身参加科研活动,是人才培养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⑷学生具有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
■05年全国机器人足球大赛,荣获仿真组二等奖的好成绩;
■05年参加广东省“高校杯”软件设计大赛,荣获三等奖的较好成绩;
■05年参加第八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荣获三等奖;
■一些学生通过参加“基于移动Agent的智能商务系统”为第二课堂创新课题,综合运用了“Java语言”、“面向对象原理”、“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等课程的知识,通过阅读大量有关Web框架技术和Agent技术的外文材料,外语应用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增强了捕获前沿技术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增加了自信心,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该项得90分。
第二部分《数据结构》精品课程申报自评说明 Ⅱ-1 职称结构
1、A1表示正副教授在教师中所占的百分比,为4/7=0.571;A2为讲师、助教在教师中所占的百分比,为3/7=0.429。
2、A3为正教授分数,打10分; 故,该项为78.1分。Ⅱ-2 学历结构
=91.7分。
Ⅱ-3 重点培养教师
彭志平入选“千、百、十培养工程”的校级培养对象,故该项打90分。Ⅱ-4 外语、计算机及开课能力
所有教师熟练阅读英文、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能力、已开出两门以上课程;C4=1。故该项打100分。Ⅱ-5 思想表现和师德
彭志平:2004年被评为茂名市优秀教师;邢馥生:2000年被评为茂名市劳动模范。故该项打85分。Ⅱ-6 教学条件
有完善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过程认真按大纲执行,其它教学文件(如实验教学大纲、大作业教学大纲)齐全。故该项打95分。Ⅱ-7 教材建设
邢馥生主编了2本教材,参编人数为1;这两本教材分别在武汉大学、广东金融学院、茂名学院使用,故D1=2,D2=2;柯文德编写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双语教学讲
义,故D3=1。
故该项==197.1,取100。Ⅱ-8 多媒体教学手段
该课程均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且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故该项打优,即95分。Ⅱ-9 实践教学设施与基础
该课程实验使用的微机均是03年后购置的原装机,实验开出率达100%;在校外有茂名市信息中心和茂石化信息中心等2个固定的实习基地;在校内有软件实验室等教学基地;实践教学效果好。故该项打优,即95分。Ⅱ-10 图书资料
个人总结,仅供交流
图书馆配备了《计算机学报》等49种中英文期刊,同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配有《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49本参考书,能满足教学科研的要求,取得较好的使用效果,故该项打优,即95分。Ⅱ-11 教学质量
校内、校外专家对本课程均有较高的评价,平均按90分计算。在学生问卷方面,课堂教学质量平均为91.142,实验课教学质量平均为92分,实习指导质量平均为90分。故该项为0.5*90+(91.142*0.4+92*0.3+90*0.3)*0.5=90.53分。Ⅱ-12 优秀教学成果
E1、E2均为0,E3包括:
个人总结
彭志平,课程考核成绩分析系统,茂名学院教学成果奖,排名第一,得1;
陈
珂,课程考核成绩分析系统,茂名学院教学成果奖,排名第二,得1/3;
陈晓龙,本科教学观摩竞赛,三等奖,得1;
李云鹤,本科教学观摩竞赛,一等奖,得1;
柯文德,本科教学观摩竞赛,三等奖,得1;
邢馥生,优秀教学奖,一等奖,得1。
故E3为5.3,代入100×(E1+0.8E2+0.6E3)公式,得318,按100分计。Ⅱ-13 能力测试
02~03学年第二学期,由教务处组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与计算中心统一命题的02级《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统考中,超过期望值的比例大于90%,故该项打85分。Ⅱ-14 教学改革
有规划、指导思想明确、措施得力、效果显著;所有教师参与改革。故该项打优,即95分。
Ⅱ-15 教学研究
有7篇教学研究论文公开发表,故F1=7;
有0篇教学研究论文没有公开发表,故F2=0;
承担了1项国家教学研究课题,故G1=1;
承担了0项省教学研究课题,故G2=0;
承担了4项校级教学研究课题,故G3=4。
代入公式,得107.14,按100分计。Ⅱ-16 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其中新教师试讲、互相听课情况请参阅听课记录;
,每学期均按学校要求认真开展教学检查;
定期开展教学研究和交流活动,举行公开课、集体备课等,请参阅工作记录本;
每学期均有详细的学期工作计划和期末总结;
教研室活动有记录,请参阅工作记录本;
按学校要求,严格执行教师考核制度。
综上所述,本项打优,即95分。Ⅱ-17 科研水平与成果
国家级科研项目数为0,故H1=0;
省级科研项目数为3,故H2=3;
市(厅)级科研项目数为4,故H3=4;
校级科研项目数为7,故H4=7;
国家级科研成果数为0,故I1=0;
省级科研成果数为1,故I2=1;
市(厅)级科研项目数为4,故I3=4;
代入,得235.7,按100分计。Ⅱ-18 论文与专著
共发表学术论文41篇,带入,得97.62分。Ⅱ-19 课程特色
该课程为全校基础课,故J1=30分;电子信息工程等部分专业在现代通信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从事实践教学,J2取满分的一半,故J2=15分;本课程具有以下特色,故J3=40分。
⑴教学体系结构新颖。跟踪最新程序设计动态,精讲程序设计思想,淡化语言知识,强化实验过程,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⑵采用双语教学。既传授了课程知识,又提高学生外语水平。
⑶人才培养与科研工作结合。让学生亲身参加科研活动,是人才培养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⑷学生具有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
■05年全国机器人足球大赛,荣获仿真组二等奖的好成绩;
■05年参加广东省“高校杯”软件设计大赛,荣获三等奖的较好成绩;
■05年参加第八届“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荣获三等奖;
■一些学生通过参加“基于移动Agent的智能商务系统”为第二课堂创新课题,综合运用了“Java语言”、“面向对象原理”、“网络应用软件开发”等课程的知识,通过阅读大量有关Web框架技术和Agent技术的外文材料,外语应用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增强了捕获前沿技术的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增加了自信心,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综上所述,该项得85分。
个人总结
个人总结,仅供交流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
子
第二篇:课程建设自评
课程建设自评报告(B12)
学校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完善课程结构,建立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即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拓展课程三级课程系统,同时确立了“立足校本、抓住重点、全面开发、力创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最引人关注的一门新型课程,是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举措。枝江一中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突破口,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新课程的到来。在实施中,重点做好了以下工作:加强领导,统一组织,保证综合实践课程落到实处;创新评价,注重引导,促进综合实践课程实施;开放办学,专业引领,提升综合实践活动的水平;整体规划,因段制宜,构建完善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构建校园文化,搭建文化平台,活化延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资源,丰富内涵,努力提高实践活动课程的质量;分类指导,细化过程管理,有效推进综合实践课程。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分层推进,彰显校本特色。我校本着“开拓创新、彰显校本”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新思路、新方法,重点开发了以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社团活动三种形式为主体综合实践活动主导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频结硕果。该课程的开设有力的提升了我校的办学水平,2006年学校被评为“湖北省天文观测教学先进学校”,2007年学校被评为“宜昌市信息奥赛辅导先进单位”,2008年我校被宜昌市美术家协会授予“宜昌市漫画教学基地”„„;同时我们还自主研发一些贴近生活与学生实际,或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校本课程与教材,如《话说枝江》、《校园漫画创作技法》、《研究性学习》、《小帆》校本教材、枝江楠管、天文观测等;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和教师也获得了400多项奖励,科技发明成果更是锦上添花。其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有三百多项在各级创新大赛中获奖,四十多项已申请国家专利。2007年袁冬同学发明的板车式油菜田间脱粒粉碎机获“第五届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银奖、“湖北省青少年发明奖一等奖”;王舟等同学近几年参加湖北省乃至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达96人次。辅导员陈家喜老师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宜昌市科技标兵。2007年我校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了省级示范学校复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复评活动中新的亮点。
第三篇:2014平安校园自评申报
古固寨镇实验小学
2014年平安校园申报自评报告
古固寨实验小学现有14个多媒体教学班,学生706名,教职员工68人。学校学科结构合理、校园网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齐全。一年来,我校坚持走“创新课改、提高质量、内涵发展、打造品牌”之路,高举改革与发展的大旗,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学校全局,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强化师生队伍建设,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教育氛围。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把我校建设成为人文校园、和谐校园、活力校园、平安校园。学校先后获得“市级一类学校”、“省民办教育机构诚信办学先进单位“、“办学先进单
位”、市级“示范性学校”、“新乡县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食品卫生先进单位““校园安全工作先进单位”、获“新乡市首届学生合唱节二等奖”、“民办教育系统校园安全先进单位“、“河南省民办教育系统巾帼文明岗”、“全国养成教育实验学校“、“最具创新力榜样学校”“最具社会责任学校”等荣誉称号。
校园安全事关全体师生的生命和财产、事关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近年来,我校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以确保校园安全为目的,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从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强化学校安全管理入手,通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努力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
1、我校确定了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以树立安全意识为主线,以强化层层管理责任制为核心,以落实具体措施为重点,及时全面排查、清理和整顿校园内安全隐患,努力创建一个管理有序、防控有力、整改迅速、环境安定、校风良好的安全文明校园,确保学校在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及生活秩序中稳步发展。
2、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刘校长挂帅,统一指挥、协调各处室部工作的开展,第一时间传达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安全工作的指示、任务和要求;各处室部主任和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一线安全管理,明确分工和职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带队、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的原则,这样,进一步增强了每一个教师职工的安全意识,进一步调动干部教师职工重视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并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学习。
3、为确保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领导与各处室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与教职工层层签订了《校园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加强了有关人员的安全工作责任心,真正使学校安全工作落到了实处,杜绝了责任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我们意识到校园安全工作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近年来我们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
1、认真落实学法普法的基本要求。我们给教职工提供法制学习材料,开办法制讲座,结合教工政治学习、工会活动、广泛组织师生学习法律常识。
2、结合普法学习,大力开展“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活动。在教职工中还进行反盗窃、反赌博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师德水平。
3、着重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凡节假日、寒暑假和重大活动之前,都要普遍进行交通、防溺水、社会公德、卫生、防火、防盗、防毒等方面的教育,规定学生不看黄色书籍、不偷盗、不赌博、不打架斗殴、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不进“三室二厅”。在家长会上宣传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性。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工作。
三、措施得力,确保安全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务实有效。
为了使学校制定的各项安全工作制度落到实处,不走形式,不走过场,不停留在口头上,学校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1、严格实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使安全工作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凡因管理不善发生安全事故的班级,教师值周期间所在的岗位内发生安全事故的或因检查监督不到位,整改措施不及时的相关责任人,都将追究责任,情节严重,造成伤害的要承担相应的经济及法律责任。
2、组织学校安全保卫人员、总务后勤管理人员及政教处负责安全工作的领导,定期对学校的设施、场地、体育器材、消防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隐患。
3、及时对学校食堂定期检查,严禁采购“三无”食品和存放剩饭剩菜,建立台账,对所有材料的购进均索要发票。所有工作人员均得有效的健康证、培训证。
4、把加强学校门卫管理作为突破口,上班时间禁止教师和学生随意离开校园,学生有病需班主任批准由家长来接:严格实行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值班人员首先通过电话与领导或教师联系,得到证实和同意后方可进入,并进行认真的登记。
5、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作为加强学生纪律、安全教育月,加强师生的日常行为管理,并举行学生咬全上下楼演练,防止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紧急疏散。
6、加强行政和教师、学生会的值周工作,崔校领导亲自挂帅,每天安排人员在校门口、校园等巡视,指导学生文明活动,消除安全隐
7、学校每学期邀请交警、司法部门举办一次以安全为主题的知识讲座。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每周一次安全专题讲座,各班开展以班会、手抄报、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形式,让安全教育深入人心。
8、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和有关部门协商解决;节假日安排学校领导定点、定人、定时轮流值班,确保学校财产不受损失。
9、加强对住宿生的管理,每寝室均安排专职生活老师一名,夜间陪寝,并为每位学生建立床头卡,严格执行任课老师与生活老师的交接制度,确保学生安全。
确保学校平安、和谐是我们的责任。古固寨镇实验小学能在安全 文明校园建设方面取得今天的成绩,其中凝聚着众多人的心血汗水,这是教育局、中心校各位领导、社会各界长期关怀、学校全体师生共 同努力的结果。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勇于争先的精神,团结奋进、争创一流,在全校形成浓厚的安全、文明教育氛围,争取 工作更上一层楼,把我校创办示范性“安全文明学校”!
古固寨镇实验小学 2014年11月4日
古固寨镇实验小学 2014年平安校园申报
自评报告
古固寨镇实验小学 2014年11月4日
第四篇:《有机化学》课程自评报告
《有机化学》课程自评报告
有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相关性质,分子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有机分子的立体及构象关系,目标有机分子的合成等内容。教学内容为理论课100学时,实验课36学时。主要内容为绪论,烷烃和环烷烃-自由基取代反应,立体化学基础,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醇和醚,烯烃-亲电加成,炔烃和二烯烃离域键,芳烃-亲核上的亲电取代反应,醛和酮亲核加成反应,酚和醌,羧酸和取代羧酸-亲核加成-消除反就,羧酸衍生物,碳负离子的反应,有机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酶的化学,糖类和核酸,萜类和甾族化合物,周环反应等内容。教学方法有课堂讲授、换位式教学、探论式、辩论式、直观式教学与科研兴趣小组相结合,根据教学要求灵活采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图表,以有机化学官能团为主线,同类结构进行比较;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和主动学习,做到互动互学、教学相长;注意章节小结,强化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及教学中使用英语专业词汇,逐步向双语教学过渡。实验课是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相应的实验内容,使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验课中,逐步加入探索性实验,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枯燥无味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
一、师资队伍
1.1师资结构
课程负责人于2007年评为教授,毕业于赣南师范学院化学专业,1
毕业后一直在赣南医学院从事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教学效果良好。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曾主持省级课题2项,参与省级课题3项,发表教学论文和科研论文2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6篇,多篇论文被CA收录。
本教研室现有教师9人,其中教授3人,高级实验师1人,硕士3人,博士1人,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学队伍中既有有年龄较大的教授,又有年轻的硕士和博士,人员平均年龄37岁。已形成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梯队合理,并具有良好的科研团队精神的集体。
本教研室具有完整的师资培养计划,按学校要求每年计划派人外去进修,在教学过程中,有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以老带新,形成了良好的互帮互助的氛围。高级职称教师均参与任课,分别从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高级职称教师任课比例为100%。
1.2教学研究和改革
本教研室人员积极进行教学研究改革,近两年来申请获批的省级教改课题4项,校级教改课题6项。发表教学改革论文3篇,教学改革的成果正应用于实践教学中。
1.3科研与学术水平
本教研室人员锐意进行科学研究,具有很强的科研基础和科研能力,近几年来申请获批的省级课题11项,校级课题15项,项目总经费超过12万元。近三年来发表各类论文55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篇,中文核心期刊31篇,论文引用率均较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近三年来,本教研室人员参与实验教学教材编写3部,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设教材编写2部,其他教材编写2部。
二、教学基本条件
2.1教材建设
本课程本科«有机化学»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权威教材,专此教材在全国各药学专业使用,反映良好。本教研室人员参与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医用有机化学》教材及其习题的编写,使用效果良好。
2.2教学文件建设
有机化学课程有完整的教学大纲,本教研室有完整的教学文件与教学档案,教学制度完备,执行情况好。
2.2实践教学
有机化学学科依托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天然药物研究与开发,具有整套的有机合成,结构鉴定,成分分析等仪器设备300余万元,完全满足有机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和教师科研的需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设的实验均能正常开设。近年来,本教研室把教研成果应用于有机化学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不断开设有机化学课程的研究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管理
3.1教学手段
本课程均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有完整的本教研室制作的多媒体授课教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过程更加形象生动化,有利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3.2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使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增强,本课程主要运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些章节采用读书指导法进行教学;为了促进学生对前续知识的迁移,在课堂中穿插讨论法进行教学,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课堂生动,在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和动机等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元认识水平。
3.3双语教学
在教学中,凡涉及到专业名词和专门的反应,均使用英文标注。对于重点的知识点,采用英文和中文同时标注的双语教学,教学中加强学生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和学习,有利于后续课程药物化学和天然药药物化学中有机物质的学习。
3.4课堂教学
本课程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3.5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教学中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有机化学课程的实验主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有官能团反应,有机化合物的光谱特征等,所开设的学生实验均能成功,实验教学效果良好,并根据需要开设了研究性实验,有利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创新知识,并使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验中。
3.6课外
本课程每期均有辅导答疑安排,学生可以集中时间询问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学生作业有批阅。在教学之余,组织学生进行
课外科研,本教研室教师指导学生的课题有3项。
3.7考试
本课程考试为闭卷考试,由任课教师自主命题,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与往年试卷的相似度,有利于本门课程的考核。阅卷采用集体阅卷的形成,考试结果和试卷均有完整的成绩分析试题分析材料。
3.8教研活动
本课程所有授课内容均有集体备课记录,有集体备课的安排。按照赣南医学院课程评估指标体系评分结果,自评得分为97分。
第五篇:《国际金融》课程自评报告
《国际金融》课程自评报告
《国际金融》课程组
《国际金融》一直是由我系承担的一门课程,原为我校金融专业的专业课程。为适应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的了解和熟悉国际金融惯例的人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自1990年以来,我们便开始逐步面向全校经济类专业开设这门课程。目前《国际金融》不仅是我校金融、财政、国际贸易、国际经济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会计学、注册会计、统计学、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等专业的限选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层次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金融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为了搞好《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课程组在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师资队伍
目前《国际金融》课程组的任课教师有11人,这不仅是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而且是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
1.师资结构
——职称结构。现任《国际金融》课程主讲教师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者占课程组教师总数的91%;具有高级职称者占课程组教师总数的36%。
——学历结构。现任主讲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有2人,拥有硕士学位的有7人,两者占课程组教师总数的82%。此外,在读博士有2人,在读硕士有1人。
——年龄结构。《国际金融》课程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现任主讲教师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有2人,占18%;35~45岁的有3人,占27%;35岁以下的有6人,占55%。
2.教学水平
在教学中,课程组全体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和有关的专业理论,在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理论修养的同时,积极开展各项科研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教书育人。能结合教学普遍开展教书育人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绩。课程组教师中有1人参加了1999年学校“三育人”经验交流会,并在大会上作了主题发言。
——开课能力。由于《国际金融》课程涉及的教学层次多、教学任务重,开设该门课程的教师已达11人。在这些教师中,独立开设2门课程以上的教师比例达100%,开3门课以上的教师比例也高达100%。
——教学研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课程组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自2000年以来公开发表或完成的与课程教学有关的研究论文及课题共达58项(详见附页3),人均5.3项,其中有2篇论文获校级以上优秀论文奖;有一项课题获省级优秀课题二等奖;有两项教学研究成果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教学奖励。近三年内本课程组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成绩,课程组教师中有3人获2000年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有2人获2002年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有1人获“高克成优秀教师奖”。
二、教学条件
1.教材建设
——教材组织和教材质量。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我们一直非常重视教材的建设工作,一方面坚持3~4年更换一次新教材,以保证教材的适用性和新颖性,另一方面致力于组织任课教师编写教材,以便把国际金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以及我们自己的教学体会反映到教材中去,编写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教材。如2000~2002年在本科教学中所用的《国际金融》教材,就是由我们任课教师自己编写、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公开出版发行的。该教材共计40多万字,具有体例安排新颖、体系结构合理、内容全面充实的特点。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将当代国际金融的最新理论及其发展特点、国际金融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反映出来。《国际金融》一书目前已被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列入再版计划。2002~2003学年我们采用教育部推荐的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金融学》(裴平主编)。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将改用面向21世纪系列教材,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金融》(陈雨露主编),该教材荣获2002年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教学大纲。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我们不仅组织课程组教师积极编写新教材,而且还组织大家编写了符合学科要求的教学大纲,并且要求课程组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内容来进行教学。
——教辅资料。教学中,我们给学生指定了一些必读的教学参考书目和课外阅读文献,并在教学大纲中根据每一章的内容编写了各种类型的习题。此外,我们还根据函授教学的特点,专门编写了适用于函授教学的《国际金融》学习指导书。
2.教学手段
——自2000年上半年学校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以来,《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便充分利用了这一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课程组教师积极要求在多媒体教室授课,至今课程组的全体教师都运用过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授课,熟练掌握了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操作技术。为利用好多媒体教学系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课程组的大部分教师都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
三、教学环节及效果
1.教学要求
——《国际金融》课程有着明确的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和熟悉基本的国际金融原理和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一些有关的国际金融实务操作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确定了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详细的教学进度表,并要求课程组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准备
——课程组的每一位教师,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认真备写教案。在备课环节上,课程组也采取了一定的管理办法,一是检查新上课教师的教案,以了解他们的备课情况,也借以督促他们备好课,并及时解答他们在备课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帮助他们在上课之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二是定期组织任课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或集体备课,以协调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3.课堂教学
——教学态度与水平。课程组的每一位教师都能本着“教书育人”的思想来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做到态度认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同时,在课堂上,每一位教师都能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熟练讲授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技巧。由于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课程组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尽可能多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在《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大量运用“讲”“问”结合法、“问”“答”结合法、课堂讨论法、比较教学法、角色易位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来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课外情况
——课外作业。课程组要求任课教师在每一章内容讲解完后,都要给学生布置作业,并及时对作业情况进行讲评,全课程共布置和批改、讲评作业不少于5次。由于《国际金融》是一门核心课程,所以选课的学生比较多,教学班基本上是在100人左右的大班,这使得作业批改任务非常繁重,但老师们基本上都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
——课外辅导。由于《国际金融》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务操作,而且近年来国际金融领域的新问题、新现象层出不穷,而我们的教学课时非常有限,在课堂上无法向学生们面面俱到地介绍所有的问题和内容,为此我们采用了课外辅导方法,给学生们指定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参考读物,辅导学生们去阅读这些材料,并要求学生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此外,根据近年来报考国际金融专业研究生的学生不断增多的情况,任课老师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对考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给予了专门的辅导和热心的解答。
——课外活动与实践。为配合学校的学术节活动,促进国际金融教学的改革,我系自1996年以来一直坚持每年定期组织国际金融专业学生开办艾弗模拟外汇交易所活动。在这一模拟实务教学活动中,除要求国际金融专业学生必须参加以外,我们还要求学习《国际金融》课程的外专业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以提高学生对国际金融交易活动的感性认识,并借以提高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一活动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5.教学效果
——学业考评。
(1)考试命题。《国际金融》课程的命题建立有试题库,试题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题型科学规范,难易程度适当,考核基本原理的试题的比例一般在70%左右,测试综合分析能力的试题的比例一般在30%左右。试题重复率一般不超过5%。
(2)阅卷、成绩评定。《国际金融》课程的总成绩按照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两部分来评定。平时成绩一般要求任课教师根据作业、考勤、课堂测试、笔记等项目打分,而且要求任课教师在最后一次上课时要向学生宣布平时成绩。对于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的评定,我们一直是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在课程考试结束后、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任课教师实行密封流水阅卷。阅卷前,指定教师做出一份标准答案,然后要求阅卷教师根据标准答案来评分。可以说,我们的评分是客观、公正的,而且量分基本准确,没有出现过重大差错。
(3)通常情况下,在每次阅卷任务完成后,我们会对考试结果进行相应的总结,对优秀率和不及格率作出统计,以分析命题是否适当、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对哪些问题加以注意。
四、教学改革与研究
1.教学改革
在《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致力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国际金融》是研究国际间货币运动以及国际金融关系的一门学科,其研究范围十分广泛,而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金融活动也越来越频繁,遇到的国际金融问题也越来越多,如国际储备的管理问题、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问题、外债规模的管理问题、货币一体化问题、国际金融风险的防范问题等,这些都已成为《国际金融》
学科研究的新课题。教学中,我们积极研究《国际金融》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并尽可能地将国际金融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到教学中去,这集中体现在对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更新上。如在最初的《国际金融》教学中并无国际储备的内容,后根据国际金融发展的新特点,我们及时增补了国际储备的内容,并将之作为重点章节进行讲解。又如,随着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发展,欧盟国家如期推出了统一货币——欧元,因此对于欧元的起源、稳定及未来发展的研究也就成为了国际金融学科的新课题,同样我们也在教学中及时增加了这部分内容。
——教学环节及方法的改革。在教学环节上,课程组重点抓了三个环节的管理,即上课前抓备课情况、上课时抓教学效果、下课后抓学生练习,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同时,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我们也花了不少功夫,如前所述,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特别是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教师合理地运用一些国际金融领域真实的案例进行讲学,以便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准备讲解了“泰国金融危机始末”、“香港联系汇率制保卫战”等案例,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与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训练了学生们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和实务能力,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成绩评定方法的改革。在2001~2002学年第1学期,课程组对《国际金融》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法作了一次重大改革,将平时成绩由原来占总成绩的20%提高到30%,而将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比由原来的80%降到70%。进行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鼓励平时上课认真、学习用功的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2. 教学研究
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课程组还积极组织任课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至少每学期要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和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以促进任课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近年来,课程组的任课教师取得了较丰硕的教学研究成果,基本上每年都有多篇研究论文发表;《艾弗外汇交易实务模拟》获得了1998年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艾弗模拟外汇交易所——网络交易系统》获江西省教委教学研究立项项目,并在1999年4月顺利结题;在1999年学校召开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经验交流会上,课程组提交了关于《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经验的交流材料;在2000年全校教学工作会议上课程组有1人向大会提交了有关多媒体教学的经验交流材料;《艾弗模拟外汇交易所——网络交易系统》获得了2000年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谈多媒体技术在<国际金融>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获2002年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