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机智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时间:2019-05-13 03:3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教学机智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教学机智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第一篇:浅谈教学机智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

单位:镇原二中数学教研组 姓名:李海琴

内容摘要:教学机智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机智地,敏锐地去开发受教育者的自身潜能,提高人才素质,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关键字:教学机智 概念 特点 表现 建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机智地,敏锐地去开发受教育者的自身潜能,提高人才素质,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

一、教学机智的概念及其特点

所谓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通过敏锐的观察,灵活的思维,果断的决策对教学中的各种信息反馈作出有效的反应和机敏的处臵,以求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才智,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数学以其严谨的逻辑体系和抽象的思维特征区别于其他学科。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机智除了具有一般的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等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1、时间的及时性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许多反馈信息更多地表现在多向性思维方面,而较少的表现在知识领域方面。在知识领域方面的反馈信息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时间处理,可以即刻处理,也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创设时机再进行处理。但思维方面的信息则需及时处理,否则就会出现思维断层和阻塞。因此,要求数学教师在运用教学机智时一定要及时果断。当然,这里所说的及时性并不完全等同于即时性。在特定情形下,及时性还指在一定时间“度”内的及时性。

2、形式的开放性

数学教师在运用教学机智时要对反馈信息的特定角度进行“数学化”的处理。因为数学理念本身就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所以在运用数学理念处理反馈信息的过程中,教学机智也相应地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并且常常表现出一种“见仁见智”的风格形式。

3、内容的特定性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随时会接受到各种信息反馈,教师就应当根据不同的信息运用教学机智随机作出处理。但是对数学教师来说,尤其要注意选择反馈信息的特定角度,尽可能地用数学的理念来随机处理信息,使教学机智在内容上表现为“数学化”。

4、处理的巧妙性

数学教师在处理比较棘手的数学问题时,应变策略要巧妙。对一些“开放性”题、“典型”题的处理上,应做到方法巧、时机巧。既要做到因势利导,又能掌握好分寸,方能做到巧中见奇,奇中见功。

二、数学课堂教学机智的常见表现

1、恰当运用幽默,创设轻松氛围

数学是一门具有理性美的学科。但由于年龄特点,学生们往往不能欣赏这种美。在他们看来,那些数字、规律和法则都是比较枯燥的。如果在这枯燥而紧张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能适当加一些得体的幽默,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幽默精神。而学生的幽默精神正是学生心灵自由的反映,也正是学生创新的条件,因此,利用得体的小幽默,创设轻松氛围是数学教师运用教学机智的主要表现。

2、注重过程引导,充分把握时机

在教学中,学生总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就应当尽可能地考虑问题的内涵与外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或把学生的思维“聚焦”,引向问题深处;或把学生的思维“发散”,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去分析问题。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学生的问题契机,充分把握引导的时机,则是一个数学教师发挥教学机智的重要表现。当然,在很多情形下,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并不能立即作出准确的判定,立即进行解答,当然更不能引导探究。这时,教师就应该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或发扬民主,鼓励学生自行探索,协作解决问题,或在课后认真思考,及时作出解答。那种对学生提出的难题采取种种办法敷衍了事,避重就轻,左顾右言决不是我们所说的数学课堂教学机智。

3、灵活反馈调节,促进个性评价

数学课堂教学机智的运用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反应作出机巧的调节上。一般来说,学生在反馈中出现的问题往往是由于学生现有的数学思维结构不适应拓展新的数学思维结构的需要而产生的。这就需要教师能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反应,发现他们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继而对教学作出灵活机巧的调节,引导学生能创造性地从正反两方面去认识问题。而灵活的反馈调节常能使课堂教学起到化平淡为新奇,化消极为积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数学课堂教学机智表现之一的反馈调节决不是简单的错误评析,而是针对学生临时发生的思维障碍所采取的创新性处臵措施,目的不仅要使学生能认识错误,还要能多维度的分析错误。因此,灵活的反馈调节尤其能体现出因势利导,顺水推舟的效果。

三、正确运用教学机智的几点建议

教学机智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学技能,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智能表现,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是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的,只是需要教师灵活的加以运用。

1.爱心是前提——虚心,宽容地对待学生是教师机智地处理偶发事件的前提条件。许多教育实践证明。宽容比训斥更能感化学生,有利于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教师也只有给与学生更多的宽容与理解,才能使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

2.适度的原则——要机智地处理偶发事件,教师必须做到掌握分寸,宽严相宜。我们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要多理解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宽容与信任,但宽容不是软弱无能,无原则地迁就,也不是对学生的高度不负责任,更不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默认和纵容包庇。因此,在对待偶发事件时,教师在采取任何措施与手段时都要掌握分寸,宽严相宜。

3.方法多样——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多种方法,把偶发事件的影响控制到最小范围和最短时间之内。教师在处理偶发事件时,要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灵活地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要做到择机而教。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机智,巧妙处理。

4.态度诚恳——运用教学机智处理偶发事件,教师还要注意实事求是,切忌用一个错误代替另一个错误。老师的教学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劳动,其劳动对象是一群会思维、有想象、有语言的活生生的人。尽管老师在上课之前,认真准备,考虑再三,但在课堂上仍然会出现一些预料不到的自身的失误,机智的老师在发现错误时,不但勇敢地承认错误,而且还及时从学生身上得到反馈信息,把失误作为督促自身完善的动力,不但纠正了自身的失误,还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使他们不犯同样的错误。

综上所述,教学机智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运用教学机智,应处理好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把老师和学生的位臵放到恰当的角度去把握,老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的是主导性的作用,而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如何灵活地、机敏地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到极致,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只有从这一核心问题出发,处理偶发事件的随机性、果断性才有原则可循,其效果也才能达到最佳。

第二篇: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的运用

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的运用

`(河北省平泉县营子中心小学 河北?承德 067500)

摘 要 教学机智是一种智慧,更是一门艺术。是构建在对教育理论深刻领会之上的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能和技巧,是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让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例谈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的运用。

关键词 数学课堂 教学机智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上。课堂偶发事件的发生,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本文探讨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机智的运用问题。

1学生临时状况应对技巧

(1)老师要讲的内容个别学生已经知道了,而且课堂上发言积极,不断打断老师的授课,有些影响预先的教学设计。

(2)组织好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用适当的方式驾驭。预习是指教师在进行新课前让学生预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预习过后的学生,不仅对教学内容有了认识,还会有困惑和收获。课堂上,学生可根据预习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学生作为学习个体,本身就存在着差异,预习后的课堂面临学习差异可能更大。预习后的课堂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交流学生的预习成果,反映学生预习后的真实现状,切实把握教学起点。

(3)及时给学生补充课堂上要用但学生没学过或学过忘了的知识。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以及课堂信息的重组者,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具体就是及时深入的了解学生的知识层面,认知层面,备课时做全面的考虑,把学生需要的东西及时的给予补充。

(4)灵活回答课堂上学生提出的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作为教师要勇于直面学生的问题,积极地对待,冷静地处理,把学生的这些问题尽可能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资源。教师的备课不论如何周密,课时计划的编制不论如何详尽,都毕竟是事前的计划。在教学实践中,难免会碰到种种预想不到的情况,需要教师作出临时的修正和调整,用积极的,热情的态度去对待。

(5)充分调动课堂上经常犯错误的和启而不发的学困生的积极性。学生的错误,作为珍贵的教学资源,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是稍纵即逝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还要敏锐地发现学生错误背后的原因,挖掘学生错题的价值。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学生,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当学生犯错误或不能很快的回答问题时,一定不要用侮辱的语言,甚至不能不耐烦,要耐心的,不厌其烦的教他们,启发他们。

2沉着应对课堂失误

在教学中,教师因准备不足或临场发挥不好,或者老师由于紧张在课堂中讲错或说错的现象有可能出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冷静对待,注意处理方法。一般出现这种情况时,会有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老师话一说完或者板书刚写完,就已经意识到自己说错了或写错了。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只需要马上跟一句:“对不起,老师说错了”或“对不起,老师写错了”,然后马上重说一遍或者把板书改过来就行了;第二种情况是老师说错了或者板书写错了,自己没有意识到,但学生们发现了。遇到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该表扬学生说:“你们真了不起,老师说错了你们一下子就听出来了!那你们帮老师改一改,我应该怎么说就可以了。”或“你们真了不起,老师写错了你们一下子就看出来了!那你们帮老师改一改,我应该怎么写就可以了。”学生们一听说老师需要自己帮忙,那劲头就来了。这种将错就错的处理方法,巧妙地将失误变成教学机遇。也许此时老师的“装糊涂”会使自己的学生更聪明;第三种情况是老师说错了或者板书写错了,当时没有意识到,但当教学进入到下面某个环节时,老师突然意识到自己讲错了或写错了。遇到这种情况,老师首先不要慌,要找一个适当的机会进行补救,可以跟学生这样说“刚才老师在讲到某个地方时,我是这样说的,现在你们听一听这样说对吗?”或“刚才我们在学习某个知识时,老师是这样写的,现在你们看一看这样写对吗?”;第四种情况是,老师说错了或者板书写错了,老师和学生都没有意识到,但听课的老师们发现了。遇到这种情况往往下面的听课老师会有反应,也许会场会有一阵小的骚动。此时老师要有警觉,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哪句话说错了或哪个地方写错了?说不定台下的老师们会暗示你出错的地方。

3公开课心态调整策略

(1)一定要清楚自己每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做,应该达到什么目的。牢牢记住一些关键的教学过渡语,必要时可以写在教科书的空白处,万一忘记了,拿起教科书看一眼可能就回忆起来了。

(2)在制作课件的时候,设一个主页,主页和每一张幻灯片都要做一个超级链接,每个环节后,都能回到主页上,这样通过主页上按钮的提示,自己就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了。万一脑子里出现了空白,赶快返回主页,看一下就是了。

(3)还有一种解决办法就是,万一脑子了出现了一片空白,先临时给学生提一个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或者给学生布置一个临时性的任务,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赶快看一下教案就行了。

总之,教学机智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精深的思维能力、敏捷的反应能力。只有拥有优秀的教学机智,并让它时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才会将课堂演绎成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小世界──有和风细雨,有凉风习习,有浪花点点,有激流澎湃,这才是真正充满活力的课堂。

第三篇:浅谈教师在课堂中如何运用“教学机智”

浅谈教师在课堂中如何运用“教学机智”【摘要】一堂语文课里,教师和学生相互交际特别多,双边活动频繁,而此时课堂中出现的“意外”也会特别多,如果运用好这些“意外”,则会使课堂营造出宽松适度、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反之,则会出现教师课无法继续下去,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课堂效率变得极其低。这也考验了教师的教学技巧、应变能力,甚至教师心理素质和海纳百川的胸襟。这就需要教师付出很大心机和智慧。

【关键词】教学 课堂 氛围 话茬 对策 资源

一、教学机智的概念

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的处理偶发事件、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捕捉和发掘教育契机的能力和素质。作为一名实习小学语文教师,面对一群天真烂漫又富于好奇心的孩子及处于变革之中的新课标教材,教师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教学机智,否则纵然有充分的教学准备,也很难真正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机智并非天生的,而是在一定的理论修养基础上,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临场应变能力。它反应了对现场的敏锐的捕捉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得体合理的应付能力。机智同小聪明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运用教学机智的策略

教学的变化是多种多样的,教师机智应变的策略应有所不同。突发事件大体上有三类:一是教师自身失误;二是学生的质疑;三是学生的不良行为。对于不同类型的事件,处于不同的情境,教师所采取的语言处理也应该有所不同。1.教师自身失误的应对

尽管教师课前认真准备,深思熟虑,但是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课堂需要的是开放式教学。课堂是一个复杂的,充满变化的动态过程,所以课堂上难免出现一些教师想不到得失误,面对后一种失误,有人会轻描淡写地躲过去,其实这种失误往往是可贵的,教师要善于捕捉住这些失误,从容地对待,所谓“塞翁失

1马,焉知非福”,教师要做出恰当的处理以开辟一块新天地来扭转失误,圆满完成任务。例如:在此次南苑实习的时,给三年级得孩子上第一课时的《一面五星红旗》中,开头是教生字词这一块,在教“系”的多音字时,本身“系”有两个读音,在组“xì”这个读音时,我告诉他们组词有“系鞋带”,可事实上组“系鞋带”是读“jì”,当时有同学在讨论这个读音,可是我没有注意,继续教下去。当一节课上完后,指导老师也再次问我“系鞋带”到底是哪个读音。为了确定,晚上我查阅了有一定权威的字典,确定是读“jì”。为了弥补我的失误,在开始上第二课时的时候,复习完上节课的生字词时,我问同学们:“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上生字词的时候,老师故意读错了一个字,你们知道吗?”因为大部分学生不确定,所以说道:“老师注意到咱们班有一部分同学都知道了,有一些却不知道,知道的一些人里有一小部分同学做的很好,查了字典,可是另外的一部份同学却没有去证实,仅仅只是怀疑。昨天老师故意说错的词语是 ‘系鞋带’的系这个组词。同学们,学贵置疑啊!学习贵在会有所怀疑,咱们古今中外有多上伟人,如爱因斯坦,爱迪生,袁隆平等,都是因为他们有这种置疑精神,作为祖国花朵,中国未来脊梁的你们,更应该有这种‘置疑’精神······”就这样,教师偶然的失误被掩盖得严严实实。现在想来,如果后来我置之不理,那会因为我的小小失误给学生带来知识点的不扎实,而我这种处理失误的方法,也很顺势的给学生灌输了思想品德教育问题。不失为是两全齐美的方法。

2.学生质疑的应变策略。

现在的小孩子,对新来的实习老师都特别感兴趣,对新老师的课大多会积极主动配合,尤其是在有班主任在场听课的时候更是如此。在课堂上,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学生会想要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来一起完成这教学任务。但也存在一些故意刁难的。对于老师的提问,他们往往会突然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有些问题的提出是学生未深入思考,确实不懂而提出的,而有些问题的提出,或许带有故意为难教师的意图。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可以妙语反击,也可和学生一起切磋讨论等应变策略,这样不尽解决了课堂中出现各系列问题,也可以大大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3.学生不良行为的应变策略。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顽皮的学生,在课堂上出怪声音、搞小动作、交头接耳,甚至严重扰乱了课堂纪律。这些与教学主流不相符的行为,不仅影响了教师讲课的情绪,也扰乱了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比如:在实习的过程中,曾有一位男同学在给二年级上课时,坐在前排的一小男生在那节课特别的会搞小动作,经常前后转位子,老师多次提醒他都不听,屡教不改,甚至后来趁老师不注意的时候把红领巾系在头上,把头包起来,左右炫耀,最后该实习老师实在忍无可忍,就很粗暴把这行为不良的同学拉到角落里罚站。我想这个典型的案例也提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一味地对这些学生加以指责,那么不但消耗了其他学生的时间,还大大影响了教育情绪。有时,我们顺水推舟、因势利导、巧抛绣球,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化难为有利资源

对于课堂中出现的 “尴尬”、“节外生枝”、“突发事件”等,名师们到底是如何运用“教学机智“来从容应对这些问题的?那些原本让我们捏一把汗的“课堂意外”变成了一次次的锦上添花,有效地提高了课堂实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网上搜了一些资料,整理概况起来有以下几点:

1.学会倾听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当课堂中出现学生的行为使教师愤怒或使老师感到伤心时,教师尽可能地真诚和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感情,如老师可以说:“上课时你们讲话(令人讨厌地行为),打乱了我的讲课(后果),我感到很痛心(情感)”。教

师表达的这种信息在师生之间造成了一种亲切感,没有强制的味道。

2.教学机智体现在 “急中生智,坏事变好事”。

在教学中,尽客教师精心地去预设,也站在学生的角度反复考虑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例如:柏继明老师上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离下课还有两分钟,马上就在大功告成了,可柏老师问到:“哪位同学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李娟站起来说:“请问柏老师,我们能不能说正方形是由长方形进化得来的

3呀?”柏老师听了这句话,傻了眼,当时他只听说过达尔文的进化论,具体是什么意思不太懂,此时,柏老师立马警告自己要镇静,不要失态,于是,他立即调整了自己的情绪,微笑着问同学们:“你们有谁能回答李娟的问题?”结果有个被班上公认的小博士胸有成竹地说:“你说的是什么呀?进化指活的东西,长方形、正方形是死的东西,怎能说是进化呢?只能说是相互转化。”会场向起了热烈的掌握。柏老师马上说:“你这小博士名不虚传啊!小娟,你明白了吗?”小娟高兴地点点头。柏老师也松了一口气,转危为安了。

教学机智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经过艰苦磨炼和用心领悟才能形成。教师要在短暂的时间做出反应,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更不能寄托于教师随心所欲的“灵机一动”教师需要积累各方面知识,俗语说:“厚积才能薄发”。这就需要教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古通今,具有精深广博的学科知识。

总之,教学机智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精深的思维能力、敏捷的反应能力,还要求教师有乐观的情趣、开朗的胸襟、幽默的性格、丰富的阅历等品质。只有拥有优秀的教学机智,并让它时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才会将课堂演绎成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小世界──有和风细雨,有凉风习习,有浪花点点,有激流澎湃,这才是真正充满活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刘久贵.教师如何当好“主持人”[J].中学文科(教研版),2008,(1)

[2]教师·主持人·多角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J],2002,(1)

[3]刘庆泰.“导演、主持人、参与者”与“领衔主演”——谈“主体性教学”中的师生角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1)

[4]段晓丽.教师在课堂教学与管理中的多重角色[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4,(1)

[5]王雅玫.英语教师与主持人[J].太原科技,1998,(3).[6]赵友法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角色关系“

[7]名师工程.教学提升系列.名师最吸引学生的课堂切入点(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8]周娴华、周达章编著 班主任案头必备丛书.走进学生的心灵

⑼金文曦.与名师对话,学习用教学机智提高课堂效率(2010年)

⑽潘静薇 新教师课堂教学探析,2009年3月,第32卷,第二期。

第四篇:建构主义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特殊学校数学课程与教学

课程作业 建构主义理论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王娟娟)

摘要:数学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给受教育者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一种能力,这样就能使受教育者科学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得到培养。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建构主义理论在各类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它所强调的主动地意义建构过程,生活化、情景化的教学内容、合作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都对教学效果带来一定的提高,如何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来灵活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本文对其进行一定阐述。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学内容 教学对象 特殊教育

1.建构主义理论

1.1 建构主义理论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是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基本观点为:“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的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十分关注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个人建构自己关于主观知识和概念,使得它们与社会所接受的知识和概念相适应,这是建构主义的实质。1.2 建构主义观下的教育思想

基于对建构主义的研究,有学者就建构主义在数学中的运用提出了一些思想观念,主要包括对数学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的认识。1.2.1知识观

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知识一种解释、假设,不是最终答案。(2)知识并不是对自然法则的精确概括,我们必须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1.2.2 学生观

在学生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经验系统,所以在面对具体问题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依靠自己的推理判断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1.2.3 学习观

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传递和转移,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

[2] [1]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经验的双向作用,充实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建构者。1.2.4 教学观

建构主义基于自己对知识、学生、学习的理解,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模式: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认知学徒制,这些教学模式对数学、科学和语言等领域的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1.3 建构主义理论对数学教育的意义

张叶圳提出,所谓数学的绝对性证明或者普遍性接受的证明是不存在的,数学归根结底是人类的活动,它具有人类社会所创造文化的一切特点,决定数学合理性的不是某种基础理论,而是人类的实践的有效性。所以选择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数学教学和学习的指导理论,让个人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数学知识,是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人们的认知过程相符合的。另一方面,张业圳也在自己的论文中提出:选择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数学教学的基础理论是与教育观的时代发展和国际趋势相吻合的。现代教育越来越多的强调素质教育,即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而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所强调的正是学生在建构知识时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还是现代教育观的影响,建构主义作为数学教育的基础理论是有一定实践意义的。

[3]2.建构主义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在不同教学内容中的运用 2.1.1 形成数学概念中的应用

所谓数学概念,通俗来说,就是基本公式,基本定理等等。它涉及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等等的方面。就数学概念教学,有学者提出了数学概念形成的四个阶段:活动阶段、过程阶段、对象阶段和图示阶段。比如在初中生学习圆及其标准式的教学中,活动阶段就是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活动中,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与圆有关的一系列知识,也会找到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点;下一步就是对象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课件或实物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圆的形成过程,进而引出圆的概念,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来讨论总结圆的基本概念,教师加以总结;最后就是图示过程了。像这种由一般化的,生活化的,易引起学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到最后的抽象逻辑的教学,逐层深入,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

[4] 2.1.2 数学建模中的应用

从狭义上来理解,数学建模也就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就是对一些一般,实际问题加以归纳(或抽象),形成数学模型(如方程,不等式等),从而用来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

同数学概念的学习一样,在进行数学建模思想的学习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初级建模过渡到高级建模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原有经验,在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高级建模。在进行数学建模教学中,结合有关研究,主要由以下几个观点:(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这也是当今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同时也是建构主义的重要观点。(2)要注重情境教学。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活动;同时也要注意不能纯粹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设置活动,忽视了活动的真正目的,设置一些华而不实的情景。(3)关注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进行教学中,小组协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一个很好方式。2.2 建构主义理论对不同教学对象的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对建构主义的应用要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实时调整,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现有经验(知识)水平,所学知识特点实施教学。比如对于较低年级的学生,在进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时,有学者提出要多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要注意教学呈现方式不能单一化。对于教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多进行小组学习,重点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去思考,去发现问题,进而动手解决问题,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3 建构主义理论在特殊教育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虽然在特殊学校数学教学中并未直接提出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进行教学,但就我们可以了解到的实际情况而言,特殊学校中建构主义的身影无处不在。最突出就表现在特殊学校,无论是盲聋还是培智,在教学内容上都提倡的是生活化,这里的生活化和建构主义所提倡的情景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就其进行深入剖析,如果把特殊学校数学的教学理论简单的认为是建构主义,仍然是存在很大问题的。

首先,特殊学校,尤其是培智学校,他们对课程的生活化设置存在一定的误区,主要有:将生活简单化,将生活狭隘化,将生活机械化,将生活庸俗化。只是为了学而将课程进行了生活化,未能注意到实际效果,很多情况下学生虽然在学,但是并未达到真正的意义建构;其次,特殊学校数学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学生主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学生很多情况下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有什么用,也不能和他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联系,这也导致他们只是机械式的重复,而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一点也与建构主义理论是相违

[7]

[6]

[5]背的。再则,由于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性大,他们所拥有的原有知识经验各不相同,同时和普通儿童有很大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改进教材的使用,多开发校本教材,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实行个别化教育。以上几点,是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应该尤为关注并改进的。

3.总结

在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的学习目标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也要获得一定适应社会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经验。基于此标准,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3.1 数学教学必须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这一点在特殊学校课堂中尤为重要,比如就盲生而言,他们由于视觉通道受阻,所以在知识经验上,如几何图形的认识上,缺少一定的经验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设置各种情景,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补充他们原有经验的不足。

3.2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对学习内容进行意义建构。

无论在数学课堂上使用何种教学手段,教师必须遵循一点,即所有的活动都是为最终目的服务,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进而进行自我思考和探索。如在对聋生进行方程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原有知识出发,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引出一元二次方程,同时,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情景活动来促进学生思考。3.3 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课堂的主导者,组织者。所以教师要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就所学知识进行小组交流等的合作学习模式。

[8]参考文献

[1]

陈琦 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0-208

邹黎华.“建构主义”观下的数学教学.硕士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1

张业圳.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数学教学.硕士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1.2-5

李肖燕.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数学概念教学.硕士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07

李蕙萱.建构主义观点下的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研究与实践.硕士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3

庞蕙琳.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课例研究—基于建构主义视角.硕士论文.东北师范大[2][3][4][5][6]

学,2013:51-57 [7][8]

邓猛 景时 李芳.关于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思考.中国特殊教育,2014,12:29-30

数学课程标准.2011

第五篇:浅谈数学实验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浅谈数学实验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庆元县新村中学周立志

【摘要】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主体参与、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学习机会。运用数学实验开展教学是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一条全新的思路。本文拟从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背景、基本类型及运用等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数学实验教学基本类型创新思维应用意识

谈起实验,人们往往联想到“物理实验”,“化学实验”。说到数学实验,人们都会表现出茫然和困惑。在人们的印象中,数学是一门纯理论的科学,是一个离现实生活很远,深奥难懂,令人望而生畏的“幽灵”,很少有人做过“数学实验”。

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曾指出:“数学有两个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的科学,从这方面看数学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却像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 可见,数学教学既要充分体现数学的抽象化的一面,又要重视数学创造过程中的具体化的一面。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更应关注后者。

一、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施背景

过去学生的数学活动大多表现为以归纳和演绎为特征的思维活动,简约了数学的发现过程。传统数学教学常常把数学过分形式化,忽视了探索重要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实践活动,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数学实验教学是再现数学发现过程的有效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主体参与、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一条解决数学问题的全新思路。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更为数学实验教学开辟了无限广泛的前景。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把新的数学知识跟现实生活、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喜欢富有挑战性、新颖性、开放性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数学实验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数学实验教学的基本类型

数学实验与物理、化学实验、生物实验相比,不仅需要动手,更需要动脑,思维量大是数学实验的基本特征,根据实验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初中数学常见的实验教学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形式:

(一)、操作型数学实验教学

操作型数学实验教学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对一些工具、材料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的教学活动。这种实验教学常用于与几何图形相关知识、定理、公式的探求或验证。操作型实验教学的一般步骤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实验→观察分析→猜想结论→交流校正→验证或证明。

(二)、思维型数学实验教学

思维型是按照真实实验方式展开的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思维型数学实验教学是指通过对数学对象的不同变化形态的展示,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思维方式探究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的教学活动。

(三)、多媒体模拟实验教学

多媒体模拟实验教学指借助于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功能和图处理能力,模拟再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检验数学结论(或假设)的教学活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为教学活动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图文资料,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抽象的数学思维提供了直观模型,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三、数学实验教学的作用

(一)、依托数学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通常数学概念教学是教师给出概念,学生加以记忆,但学生往往对其本质属性理解不够,一知半解,更别提运用了。列夫托尔斯泰曾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新理念就要求教师在概念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生成,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出发,提供大量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与反思等过程,进而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案例1:无理数的概念教学

1、实验准备:课前准备一把剪刀、两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边长视为1)、计算器。

实验要求:

1、让学生利用这些工具剪拼出面积为2的正方形;

实验说明:考虑到本节课的特点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为此直接提出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拼得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能用分数表示吗?”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实验与探索,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在探索了以上几个问题的基础上,学生真实体会到了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不能用有理数来表示,但它确实存在,切身感受到除有理数外还有一类数——点出概念“无理数”。

实验结果:拼图对学生来说易如反掌,通过动手操作,班级交流,全班一致认为最容易、最美观的拼图是:

因为已经学习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学生马上就说出了大正方形的边长是但接下去的就有点困难了,教师提示:(1)输入大于1小于2的数,平方的结果比2大了,怎样调整?结果比2小呢?(2)我们能否找到一个有限的小数,使得它的平方刚好等于2?(3)大家有没有发现

1.4142„出现循环,那你认为在省略号的背后, 有没有可能出现循环?从而引导学生体验到:事实上, „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

在动手操作实验和展示结果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合作精神,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当然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运用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数学规律的抽象性通常都有某种“直观”的想法为背景。作为教师,就应该通过实验,把这种“直观”的背景显现出来,帮助学生抓住其本质,了解它的变形和发展及与其它问题的联系。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压缩了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往往造成感知与概括之间的思维断层,既无法保证教学质量,更不可能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新理念提倡重视过程教学,在揭示知识生成规律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自己去发现数学规律,从而理解更深刻。

案例2:浙江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材51页“探究活动”:

1、一张纸的厚度为0.09mm,那么你的身高是纸的厚度的多少倍?

2、将这张纸按图2-12的方法(图略)连续对折6次,这时它的厚度是多少?

3、假设连续对折始终是可能的,那么对折多少次后,所得的厚度可以超过你的身高?先猜一猜,然后计算出实际答案。你的猜想符合实际问题吗?

实验准备:全班每四人一组,每人准备一张A4型号白纸。

实验要求:让学生将手中的纸按要求对折,并记录每一次对折后纸张的层数,计算出它的高度,寻找出数据变化的规律,并解决上述问题。

实验结果:问题1学生很快就解决了。解决问题2时,学生列出了这样一份表格:

(三)、通过数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来自与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偏差”和好奇心。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表现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好奇心越来越弱,越来越顺着老师讲课的思维想问题,思维中的“偏差”越来越少,思维的亮点也越来越少。而实验教学恰恰是提供学生探索发现、尝试错误和猜想检验的机会,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捕捉学生思维“偏差”的契机,恰当引导,有时实验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3:在上一案例教学时,有一次,一个学生问:“我第7次折就折不起来了,纸这么小,要折到人这么高,该怎么折?”马上有很多学生也积极响应了这一疑问,也有学生说拿很大的纸就能折很多层。学生忽视了题中的“假设”,一个虚拟的问题变成了棘手的课堂突发事件。怎么办?

我马上让学生再用练习本的纸做折纸实验:四人分别用(1)练习本大小的纸(2)练习本一半大小的纸(3)练习本四分之一大小的纸(4)两张练习本大小的纸对折,看各自最多能对折多少次?

实验结果显示:按题中的方法对折,不论纸张大小,第6次对折都能完成,小的纸张第7次对折就比较勉强,第八次对折就难以完成了;大的纸可对折7次,第八次就难以完成,超过8次是不可能的。

教师趁机提问:一张纸对折了7次后,厚度是原来的多少?而宽度又是原来的多少?

学生再次实验后得出:一张纸对折了7次后,厚度是原来的128倍,而宽度则是原来的1,这样就接近了可以对折的极限。128

课堂实验后,我又布置了课外实验:找你认为很薄的纸和很大的纸,再做对折实验,探究纸张对折的极限。

实践证明:学生在思维“偏差”的引导下动手实验,学到了教材上学不到的知识,使学生通过学数学而变得聪明起来。

(四)、利用数学实验教学,深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数学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应用意识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设一种实验环境,使学生能受到必要的数学应用的实际训练,否则强调应用意识就成为一句空话。

案例4:学校每年要举行运动会,运动会后,我结合“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节内容编了这样一组应用题,作为拓展训练:

1、在校运会1500m长跑运动场上,起跑5分钟后,甲运动员比乙运动员多跑了一圈(假设本校操场一圈为200 m),假设两人的速度不变,甲比乙早多少时间到达终点?此时乙离终点还有多少米?

2、在3000m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乙的速度是每分钟80米,运动员甲的速度5是乙的倍,现在甲在乙的前方50米处,问:几分钟后甲乙两人相遇?他们会

4第二次相遇吗?全程比赛中他们一共有几次相遇?

表面上题目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题型,学生根据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分析出实际上是“追及”题型的应用题。这些应用到的数学知识虽简单,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却并不多,通过实验,使学生领悟到跑道上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激励学生多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学生在实验情境中的“做”中学,对知识形成过程,对问题发现、解决、引伸、变换等过程的实验模拟和探索,这种实验式的教和学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使他们的思维更有深刻性和批判性。同时,它不仅仅关心学习者“知道了多少”,更关心学习者“知道了什么”、“怎样知道的”。它追求的不仅仅是解决了

数学问题,更重要的是理解、发现和创造,是解决问题的数学精神和乐趣。这是一种新的求实精神,因而它更多的是对传统数学教学的矫正,至少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伴随着CAI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将逐渐增加,实验素材库将不断壮大,实验技术将更为先进与精巧,因而数学实验的教学思想和模式将具有更为广阔的天地、更为重大的作为。

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实验,能有效激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探索数学的新知识。让我们在教学中巧借实验这一“东风”,更好、更快地推动数学教学这艘大船前进!

参考文献:

1、《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陈志明,《中学数学教育》2005.112、《对数学实验教学的理解》林光来,浙江教育网。

3、《新理念下数学实验教学的作用及优化策略初探》,李莉,中学学科网。

4、《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实验的探索》胡敬民、林金云

5、《“数学实验”教学初探》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徐江培2005-1-

26、《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浅谈教学机智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教学机智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运用教学机智 处理课堂生成

    运用教学机智处理课堂生成 语文课题组徐跃前 我校市级语文课题 《小学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策略研究》已过中期,走过来的风风雨雨,实在让课题组的老师获得了很多的体会。本文......

    语言机智课堂组织中运用.(合集5篇)

    语言机智课堂组织中运用 课堂教学需要组织管理,这在中、小学教学工作中尤其重要。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的得力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话语......

    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教学[精选]

    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教学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乌兰镇小学 白彩霞 摘要:一直以来,存在着数学这门学科教师难教,学生怕学。加之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

    趣味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探究

    趣味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探究 [摘 要]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趣味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和探索,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大全)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 与问题情境教学 所谓的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指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问题氛围,让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最终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教学机智(合集5篇)

    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教学机智 所谓课堂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理有关教学的偶发事件地 能力,即应变能力,教学机智的实质是一种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教学技巧。......

    在数学课堂中感受现实生活(定稿)

    在数学课堂中感受现实生活 摘 要: 数学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数学课堂上要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体现数学的生活化、活动化、实用性。对于在初中数学中存在的知识与......

    信息化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信息化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对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