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学新尝试

时间:2019-05-13 03:4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古诗教学新尝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古诗教学新尝试》。

第一篇:小学古诗教学新尝试

小学古诗教学新尝试

[内容摘要]: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教会学生学好古诗的基本知识外,着重引导学生去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理解古诗的哲理美,培养学生美的情操。

[关键词]:古诗 语言美 画面美 意境美 哲理美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生学习古诗,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小学语文新大纲在“附录”中推荐了80首小学生古诗词背诵篇目,说明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作为我国的文化瑰宝,其特点是语言凝练,意蕴含蓄,寓意深邃,体现出古诗独有的语言美、画面美、意境美和哲理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教会学生学好古诗的基本知识外,着重引导学生去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理解古诗的哲理美,培养学生美的情操。在多年教学中,我认为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应该抓住下面几方面。?

一、基本知识要少而精讲。

1、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简略

作者的身世及生活的年代离现在很遥远,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陌生,没有必要详细了解。因此,简单握要地介绍作者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就可以了。

3、古诗翻译时不要过死,教科书怎么写一字不漏就怎么传

教学中可通过口述的方法将诗意、想象、语言进行有机联系。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避免了就句诠文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的出现,从而使学生对口能力的提高,分析、运用的能力大大增强,产生较好的效果。

2、字词粗讲? 优秀的中国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讲究平仄,严于用韵,格律严格,魅力无限。小学生刚刚接触古诗,由于阅历和生活积累的局限,不可能“字求其训,句索其旨”。如果不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去精讲细究,咬文嚼字,必然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那么怎么粗讲呢?一是比较生僻的字词。如《清平乐 村居》中“白发谁家翁媪”的“媪”字;《游园不值》中的“屐”、“扉”字等。这些字词,学生一般没有接触到,对学生阅读诗句、理解诗意的有阻碍,所以首先要让学生认其形,晓其音,知其义。二是古今音变意变的字词。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这些古今意思有别或读音不同的字词,应该讲解。还有那些富于传神的关键性词语。如陆游《示儿》的“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态?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展现了怎样的春天景象?

二、着重培养学生体会古诗的“美”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把审美教育寓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通过创设情景,利用教材中丰富的美育因素去诱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

?

1、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美,对于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和写作艺术,以及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古诗的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协调劳动节奏和激发劳动热情的歌唱。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均衡。因此,诵读起来也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自然而然地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中一、二、四句的“晓”、“鸟”、“少”押韵,句内平仄交错,句间平仄相对,充分显示出语言的音韵美。阅读朗朗上口,读后回味无穷。古诗的语言显示出一种疏密相间、缓急交替、整齐匀称的节奏美。

古诗的语言美,还指语言的精确美、凝炼美。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用词精当确切、凝炼含蓄,包含极丰富的内容。残月、啼乌、浓霜、钟声、客船,环境冷清,不由使人增添愁绪,意念中的江枫和几处渔火,形象鲜明,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传来,更显出夜的宁静,景物与诗人缕缕愁绪交融,构成了一幅意境深远的秋江夜泊图。

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教师首先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出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进一步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2、启发想象感受古诗的画面美

诗与画有共同的审美特性,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因此,许多著名诗句,常常被人选作绘画的题材。古诗中不少堪称“诗中有画”的名篇。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着眼于六月夏天西湖的接天的莲叶的“碧”和映日的荷花的“红”景物的特点,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了充满生机,风光绮丽的风景画。又如《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诗人抒写深秋傍晚江边的景色,字里行间透露诗人赞美之情,从“瑟瑟”、“红”等关键词,以及“露”“月”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幅红日西沉,一弯月牙悄然东升,脚边小草清露滴滴,一派和谐、宁静的江边美景画图。

画是视觉艺术,诗是语言艺术。画,是用线条、色彩、形体、构图等来表现的,具有直观性;诗,是用语言描述的“无形画”,具有间接性,两者的审美特征也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必须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启发学生去想象,才能使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

怎样启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感受到古诗中的画面美呢?(1)、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幻灯片课件、挂图等辅助手段。这样能帮助学生感受诗中的画面美,加深对诗的理解。如教学《清平乐 村居》时,我先出示课文中的挂图,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图画,有什么景物?各人物在做什么?然后再学习古诗,学生能够以自己描述的情景为依据展开想象,进而很容易地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到古诗的画面美。(2)、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用人体感官去体会和感受。如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描绘的是“蓬头”小儿学垂钓的情景。教学时我启发学生联想自己垂钓时的心情,在脑子里再现垂钓的情景,联想成一幅画面。然后再观察挂图中路人问路和小孩垂钓及“遥招手”的姿态。学生会从想象和观察中感受到诗中的画面美。

3、理解词句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所谓意境,是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情趣、理想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就古诗而言,诗人往往将自己的感情、愿望寄托在所描写的客观事物之中,使自然事物好像也有了人的感情,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事物的情感是随着人的情感变化而变化的。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写了黄河之长,华山之高,然而,这雄伟而美好的山河,竟被胡人侵占,多么可悲啊!诗人用祖国的大好河山,衬托出自己渴望收复而又未能收复的悲凉心情。触景生情,构成了诗歌的独特的意境美。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领悟古诗的意境美呢?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披文入情”,才能使学生领会诗人的感情,进而领悟诗的意境美。具体说来,主要应做到以下二点:(1)、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动之以情,并感染学生动情,使他们和教师一起进入或欢欣愉悦或伤感悲戚的情态。这就要求教师讲课的语言、表情、动作等富于感情,教师把自身融入到诗人的灵魂中去,再现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2)、教师应该从诗的整体和某些特定的词句中,引导和启发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既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体会诗人通过赞美梅花表达了自己刚毅的气节,清白的人格,无愧于世的情怀。又要抓住“凌寒”、“独自开”、“不是雪”却有雪一样白,还有“暗香”飘来。让学生仔细品味,体会诗人的感情和用词之精妙。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其“境”,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4、探求意蕴理解古诗的哲理美

古代诗人在进行创作时,往往把自己的情操、理想等融入景物描绘之中,或给人以鼓舞,或给人以启迪,因而诗中暗含深刻的哲理。如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阴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首诗描写从山下远眺泰山看到的雄奇壮观的景色,但蕴含于景色描写之中有“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的深刻哲理。又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表面上写庐山,但只要我们深入思索,就能悟到这样一个哲理:对任何事物,只有全面观察、了解,不局限于一隅之见,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不少古诗往往通过抒情而言志,情中有理,理中含情。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感情,欣赏诗的艺术趣味,又要理解诗中情理交融的哲理美。

?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古诗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古诗既能培养学生的情操,又能使学生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能增强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标准》

2、广西出版社《小学语文古文读本》

3、广西民族出版社《小学语文古诗对照译》

第二篇:关于古诗教学的新尝试

《江雪》课堂实录

杭州市西湖小学

郑雪琴

一、课前准备:营造爱诗的氛围。

老师:刚才我们一起背了许多诗。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江雪》

二、整体感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老师:请大家翻开课本。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学生自由读诗。老师:谁来试一试?

学生:(读错了一个音)

老师:同学们听,有没有需要提醒一下的。学生:“径”不读第一声,应该是第四声。

老师:呵,你的耳朵真灵。我们一齐读。这个字的意思是—— 学生:“径”是“小路”的意思。老师:整个词呢? 学生1:许多路。学生2:成千上万条路。老师:刚好是一万条路吗? 学生:不是,这是一种夸张。

老师:是的,夸张是古诗常用的一种方法。这一首诗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手法? 学生:“千山”。老师:那么意思就是—— 学生:许许多多的山。老师:谁还想来读一读? 两名学生读。

老师:你们读得真流畅。尤其是读正确了一个新词“蓑笠翁”。学生齐读。

老师(指着课件):你看,他身上穿着的是—— 学生:蓑。

老师:头上戴着的是—— 学生:笠。

老师:整个词的意思就是——

学生:一个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翁。老师:我们一起来把整一首诗读一读。学生齐读。

三、试讲诗意:感受寒江独钓的氛围

老师: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通了这首诗。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 学生:弄懂诗的意思。

老师:怎样才能弄懂诗的意思?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1:多读几遍。老师:哦,朗读品悟。

学生2:可以了解一下诗人的历史情况。老师:对,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学生3:先理解重点词,再把它们串起来。

老师:这就叫“串词连句法”。但是碰到解决不了的字或词该怎么办?

学生1:查字典。学生2:找资料。学生3:问老师。

老师:其实古诗下面的注解也是你的好帮手。接下来,我们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己试着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学生试讲,教师巡回倾听。老师:谁来试着说说? 学生纷纷举手。

学生1:许多山上的鸟都飞走了,许多路上的人都不见了。只有一条孤单单的小船上,坐着一个老翁,独自在寒江上钓鱼。老师:看得出他的自学很有成效。谁还想来说一说?

学生2:千山万岭上的鸟都看不见了,许许多多的路上也找不到人的脚印。在孤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独自一人冒着风雪在寒冷的江上钓鱼。

老师:呵,进步很明显呢!你觉得他那些地方说得好? 学生1:“踪”是脚印的意思,这个字解释得准确。学生2:把“蓑笠翁”的意思说明白了。学生3:“冒着风雪”这个词用得好。老师:有没有不同的说法?

一学生犹豫举手:最后一句话应该是讲老翁独自钓雪吧?

众学生笑,老师却竖起大拇指:他说了一句大实话。你看,诗中不就是讲“独钓寒江雪”吗? 学生沉思。

学生1:可能是结冰了。学生2:要不就是钓不到鱼。

老师:还是让老师来给大家解开这个谜底吧。在古代诗歌中,为了使诗歌表达更精炼,读起来更上口,诗人常常使用 “倒置”的方法。在解释的时候,我们就要对诗的顺序进行必要的调整,你看—— 课件演示:把“独钓寒江雪”改为“寒江雪独钓”。老师:所以这句话在解释的时候就可以说成—— 学生:在寒冷的下着大雪的江面上独自钓鱼。

老师:看来大家很有收获。谁还想把整一首诗的意思再说一说?

四、意境探寻: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

老师:学到这儿,我们对这首诗的意思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现在请你静下心来,再细细地读一读。你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轻声朗读。

学生:我感觉这个老翁很孤独。老师:你的感受很准确。

学生:我觉得这个老翁很勇敢,这么冷的天还坚持钓鱼。老师:哦!你的感受比较独特。学生:我体会到一种悲凉的气氛。

老师:嗯,你很会品味。我们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指名读。

老师::嗬,好大的雪。我还看到了一个老翁,能读出他的孤单吗? 继续请学生读。

老师:哎,真是形单影孤。

老师: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1: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 学生2:难道他不怕冷吗?

老师:真是一个好问题。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 4 下。

学生1:因为家里穷,以捕鱼为生。(板书:

1、捕鱼为生)学生2:可能老翁想鸟都飞完了,这下没人和自己抢了。

老师:那就是说老翁在独自享受这一份清静呢!(板书:

2、独享清静)学生3:老翁可能是遇见了什么伤心事了。(板书:

3、排解忧伤)学生4:我想是他喜欢钓鱼,所以也就顾不上天的冷了。老师:那他就是一个真正的钓鱼爱好者!(板书:

4、喜爱钓鱼)学生五:可能是作者犯了错误,被流放在外了。老师:他也与老翁一样孤单了。(板书:

5、心中孤单)

老师: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 刚才有同学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那就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课件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

老师: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学生1:现在,我知道了这是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时写这一首诗的。学生2:我感受到,诗人是在借这个“蓑笠翁”表达自己孤傲的心情。老师:作者那种孤傲的心境与此情此景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课件展示动画与音乐。

画外音: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像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座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地飘下来,好像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

老师: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

老师:你看他一脸严肃,心里一定是有什么不痛快。再指名读。

老师:你看他抬着头,似乎有一股傲气。老师:能背出来吗? 三个学生分别背。

老师小结:刚才我们运用注释,通过朗读,特别是借助诗人的简介充分地理解了诗意。

五、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老师: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诗。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提出来。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壶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根据学生要求提供王士祯的生平简介。

老师:现在我相信每一个同学心中都有一幅图。谁来用语言为大家勾画这一幅《秋江独钓图》? 指名两个学生说。

老师课件出示简图。这符合你心中的那一幅图吗? 学生1:加一筐鱼。

学生2:最好在船上放一壶酒。学生3:在江边添上一些落叶。学生4:再画上几笔火红火红的枫叶。

老师:看来每一个的理解不同,心中画出的图景也不同,所以想象也是体会 诗意的一种好办法。

老师:那么,这一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我们四人小组来研究一下,看看一共可以列出多少条。讨论以后,请小组派代表发言。学生代表1:相同点:都在江上;都是一个人;都是一个披蓑戴笠的老翁;都在钓鱼。不同点:一个是江雪独钓,一个是秋江独钓。

老师:地点相同、人物相同、事件也相同,但是时间不一样。还有补充吗? 学生代表2:一个是“天寒地冻”,一个是“秋意正浓”。老师:也就是景色也不一样。

学生代表3:心情更不一样,一个是苦闷的,一个怡然自得的。老师:你的发言真有水平。你是怎么知道王士祯是怡然自得的?

学生: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一曲高歌一杯酒”,也就是一边唱歌一边喝酒,能不高兴吗?

学生:从诗人的简介中也可以了解。当时王士祯是刑部尚书,而柳宗元却被贬永州。可以说一个是官场得意,一个是官场失意。老师:人生经历不同,心境也不同。

学生:我感受到虽然都是独钓,但是他们表达的却不一样,前一首诗有一种“傲气”,后一首诗有一种“霸气”。

老师:你体会得更深了。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在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

学生带着不同的感受读自己喜爱的诗。

老师:我国古代描写钓鱼的诗词还有很多。你们看,老师从网上下载了那么多的资料。这些诗人,除了钓鱼,还收获了一些什么样的心情呢?请同学们到他们的诗中去寻找答案。

古诗教学的新尝试

沈大安

在浙江省第五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杭州市西湖小学郑雪琴老师执教的《江雪》深得好评。重读课堂实录,觉得这节课在古诗的教学上有所突破。

一、尝试自学,探究规律。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要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这节课的教学每一部分都是让学生尝试在前,学生能学会的就不教,确实不能学会的也先学后教。教师让学生尝试朗读,尝试讲诗意,尝试自己解答疑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说明小学生尽管年龄小,但也有自学的能力,何况他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并非“白纸一张”,我们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对他们的学习潜力估计太低,处处不放心,实在是不必要的。

自学,也要提高“含金量”,这个“含金量”就要让学生从中领悟一些语言文字的规律,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拿这节课来说,教师把“虚指”与“倒置”作为古诗学习的知识和方法点,让学生在试讲的过程中感悟学习古诗的方法,就使教材的教育价值得到更深的发掘。

二、自主感悟,多元解读。

古人早已认识到“诗无达诂”,也就是说没有唯一正确的解释。一首好诗,正因为他可以作多种理解,才让人觉得回味无穷。同时,由于读者的人生经历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作品也会有不同的解释。这一节课上,在“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这个问题上鼓励学生提出多种假设,就是为了让学生探讨答案的多样性。这种对作品的多元解读,有 8 利于学生从小就形成一种观念:问题的答案不会只有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这对学生的人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尊重多元解读,又要重视价值取向,这是阅读教学必须注意的两个侧面。拿“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来说,学生那么多的答案,有高下之分,教师不能简单全部肯定,而宜加以引导分辨。显然,“养家糊口”的解释不仅缺乏诗意,也有悖诗人的本意。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才出示柳宗元的简介,然后让学生联系诗人的经历来解读文本,使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达到了新的深度。

三、比较阅读,深入感悟。

学习的过程要让学生主动经历,学习的结果要让学生自主梳理。学完《江雪》后,要求学生自我小结,对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在小结的基础上,再推出清代诗人王士祯的《题寒江独钓图》,让学生比较阅读。这种同一题材不同意境的作品阅读,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比较的方法,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课堂教学难免会有遗憾。这节课在处理“钓雪”这一难点时,教师还是有点急于求成,未能充分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感悟古诗“倒置”这一常用手法,而直接把方法告诉了学生。此外,对诗中表现孤傲心境的关键词如“绝、灭、孤、独”等揣摩不够,如果能在理解了诗所表现的意境后再返回文字细细品味,语言因素和人文精神的领会可以更加深入。

第三篇:古诗教学的新尝试

古诗教学的新尝试

在浙江省第五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杭州市西湖小学郑雪琴老师执教的《江雪》深得好评。重读课堂实录,觉得这节课在古诗的教学上有所突破。

一、尝试自学,探究规律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要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这节课教学的每一部分都是让学生尝试在前,学生能学会的就不教,确实不能学会的也先学后教。教师让学生尝试朗读,尝试讲诗意,尝试自己解答疑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说明小学生尽管年龄小,但也有自学的能力,何况他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并非“白纸一张”,我们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潜力估计太低,处处不放心,实在是不必要的。

自学,也要提高“含金量”,这个“含金量”就要让学生从中领悟一些语言文字的规律,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拿这节课来说,教师把“虚指”与“倒置”作为古诗学习的知识点和方法,让学生在试讲的过程中感悟学习古诗的方法,就使教材的教育价值得到更深的发掘。

二、自主感悟,多元解读

古人早已认识到“

诗无达诂”,也就是说没有惟一正确的解释。一首好诗,正因为可以作多种理解,才让人觉得回味无穷。同时,由于读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作品也会有不同的解释。这一节课上,在“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这个问题上,鼓励学生提出多种假设,就是为了让学生探讨答案的多样性。这种对作品的多元解读,有利于学生从小就形成一种观念:问题的答案不只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这对学生的人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尊重多元解读,又要重视价值取向,这是阅读教学必须注意的两个侧面。拿“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来说,学生有那么多的答案,有好有坏,教师不能简单地全部肯定,而宜加以引导分辨。显然,“养家糊口”的解释不仅缺乏诗意,也有悖诗人的本意。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才出示柳宗元的简介,然后让学生联系诗人的经历来解读文本,使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达到了新的深度。

三、比较阅读,深入感悟

学习的过程要让学生主动经历,学习的结果要让学生自主梳理。学完《江雪》后,要求学生自我小结,对知识进行回顾和整理。在小结的基础上,再推出清代诗人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让学生比较阅读。这种同一题材不同意境的作品阅读,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课堂教学难免会有遗憾。这节课在处理“钓雪”这一难点时,教师还是有点急于求成,未能充分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感悟古诗“倒置”这一常用手法,而直接把方法告诉了学生。此外,对诗中表现孤傲心境的关键词如“绝、灭、孤、独”等揣摩不够,如果能在理解了诗所表现的意境后再返回文字细细品味,对人文精神的领会可以更加深入。

第四篇:小学古诗教学新谈

小学古诗教学新谈

80年代以来,随着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丰富和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发展,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其教学方法显示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心理学化的色彩越来越浓。小学古诗教学尤为突出,笔者作如下阐述。

一、形态为手段

古诗言简意赅,富有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三者又以形象感为基础,因此教者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加强视、听等感官形象性的刺激,以强化表象的建立、组合、转换,其教学手段形态化。

1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借助图画将古诗词语形体化,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蕴含的哲理。如教“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教者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让学生观看、比较;再诵读诗句,图文结合揣摩、推敲,使学生体味出多角度、多视野观赏庐山,其面目确是各不相同.2悦耳有时比悦容更重要,不能悦耳就不能悦容。特别是古诗教学,教者语言要绘声绘色,生动形象,并恰当地使用态势语言。教者的语感、态势给学生以声感、形感的刺激,使冰冷呆板的文字符号活化,学生获得形象化的感知。如教“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时,教者娓娓动听的描写以及遮眼远看,低头细看的动作,似乎使学生看到在丝丝微雨中,朦朦胧胧,隐隐约约看见一大片一大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但走近仔细看,地面上只是稀稀朗朗纤细的针状似的草芽,根本看不到青是什么颜色。学生进入了情境,感悟早春的美既柔嫩又富有生机。电化教学的直观性、形声化,表现手段的真切性、情感化,对小学古诗教学心理学化具有很大的优势。如《示儿》中的“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是全诗的诗眼、诗魂,如何使学生进入意境,升华情感,是本诗教学的重点、难点。教者在学生意读全诗后,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看投影,再仿谈遐想推敲,一遍两遍„„学生与诗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深切体味:这“悲”字是诗人悲自己终生的意愿没能实现,没能亲眼看到国家的统一;悲祖国大好河山破碎,中原人民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形声组合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增强了形象性的感知,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升华了情感,陶冶了情操。

二、想象的借助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这心理过程的作用,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

1古诗词语凝炼,跳跃度大,写法夸张。因此,小学教学古诗首先要使词语表象化,并使其强化(建立)、活化(转换)、优化(加工)。即在意读诗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将词语在脑海里形成主体画面。如教“遥看瀑布挂前川”这诗句,教者紧扣“挂”字,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似乎同诗人一同观赏庞然的瀑布凌空直泻而下,领略其雄伟的气势。2古诗是诗人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借物喻理„„富有高度想象力的产品。探究古诗创作的本原,小学教学古诗要借助诗人的想象,启迪学生思维,感悟其诗情画意。如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诗句,学生经过看录像和反复吟读诗句,悟出:这是诗人被大自然景色所陶醉,一种幻觉油然而生,从而吟出这千古佳句。教者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丰富联想,展开想象,领略诗人雄伟的气魄,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3古诗构思精巧,多处留有艺术的空白,言虽尽而意无穷。小学生学习古诗,借助想象、联想,补其空白,走进作者所描写的世界,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如《咏柳》,诗人采用自问自答:“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教者引导学生紧扣这设问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品味这无穷之意。

三、情感的纽带

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墨,着力写出千古传颂的诗篇,给人以意境美、情感美、情趣美„„教者要以情感为纽带,竭力缩短学生与诗人的心距,唤起情感的共鸣,促使学生从诗中感知美、理解美、评价美、分享美的蕴含。

1古诗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与其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披文入情,缘情融情,感悟一切景语皆情语。如《三衢道中》,诗人以新颖的构思:先记叙后描写,既绘色,写出了绿荫;又绘声,写出了鸟鸣。教者运用形态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迷人山区,观赏初夏的风光:梅子黄黄、绿荫重重、溪水淙淙、黄鹂声声。领悟诗人热爱祖国美好山河的喜悦之情,从而产生愉悦之感,与诗人一同感受意境美。2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纽带,更是一种活力。学生通过情感性体验,以自己就是诗人,参与情感的交流,把客观对象主观化。如教《赠汪伦》,教者借助投影、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汪伦送诗人李白的热闹、欢乐的场景,跟着一起跳一起唱,进而反复体味“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喻意,分享李汪之间的深情厚谊。

3作为高级情感之一的美感,是人对美的感觉和反映。众多的古诗以美为载体,以美为内容,以美为目标。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品味较高的一种艺术课型,教者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掘诗中的美、展示美、体验美,令学生赏心、悦目、悦耳,进而获得精神的愉悦,使古诗教学产生特有的美的教学效益。如《暮江吟》,是诗人抒写深秋傍晚江边的景色,字里行间透露诗人赞美之情。教者启发学生抓装铺“、”瑟瑟“、”红“等关键词,以及”珍珠“、”云“形象的比喻。想象红日西沉,一弯月芽悄然东升,脚边小草清露滴滴,一派和谐、宁静的江边美景,再指导学生以喜悦的心情,跳跃的节奏,赞美的语调反复吟诵,审美情趣油然而生,给学生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从而显示小学古诗教学以情感为纽带的魅力。

第五篇:幼儿故事教学新尝试

幼儿故事教学新尝试

幼儿故事是以幼儿为欣赏对象的故事。幼儿故事主题单纯,内容浅显,情节生动,富有儿童情趣,是幼儿接触最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一个好的幼儿故事,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良好的熏陶,可以为幼儿的行为、品德提供榜样。所以,故事教学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传统的故事教学模式单向于互动,倾听多于想象,不能很好地促进幼儿语言。因此,如何扬长避短的进行故事教学?如何运用故事教学的形式充分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如何充分挖掘故事潜在的教育价值?是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问题,在几次教学中,我对故事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发现了一些值得借鉴与应用的地方。

一,幼儿园传统故事教学存在的不足

1,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注重单向传输,缺少互动交流。传统的故事教学模式,还停留在“教师讲故事------幼儿听故事-------教师提问故事的名字、人物、情节与故事的中心思想”这种一贯的模式上。一讲故事,就是教师讲,幼儿坐这听,幼儿相对处于比较被动的角色中,使许多本来很好的故事变得枯燥乏味,幼儿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地集中在故事上,教师要花费很多时间组织教学,因此不能很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教师使用的导语雷同,提出的问题缺乏新意, 往往是教师先说“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名称叫×××”,接着讲一遍故事,然后让幼儿回答“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中都有些什么人”、“他们都做了些什么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等,如果幼儿回答不上,教师就代为回答,然后,教师再将故事讲一遍。由于传统故事教学模式中师幼缺乏互动、交流,使故事教学没有充分发挥幼儿语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以及广泛、深邃的教育价值。

2,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重倾听复述,少判断想象。

在传统的故事教学中,启发式的方法运用得比较少,一般是倾听和复述,很少让幼儿对故事的情节进行想象与预测,这对培养幼儿扩散思维是不利的,它影响着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及听故事的好奇感和敏锐感。

二、幼儿故事教学新尝试

(一)、注重幼儿的参与性,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提高幼儿参与的的积极性。

现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创设不断变化或富有新异性的情境,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内驱力,就能保持思维的持久性。创设情境,要善于运用引人入胜、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环境渲染、场景设置、实景体验、角色扮演等不断给幼儿新鲜感、惊奇感、回味感、满足感 „„让幼儿带着一种激动的、不亦乐乎的情感从事学习与思考。如: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屏幕上立刻呈现出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在清澈的河里游来游去。给幼儿带来视觉、听觉的冲击。于是幼儿个个来了兴趣,在声音、角色动作、变化的画面等信息刺激下,问题一个接一个:“这么多小蝌蚪聚在一起做什么?”“小蝌蚪游来游去在找吃的吧!”“他们吃什么?” “小蝌蚪为什么不跟妈妈在一起?”“这只小蝌蚪离队了?”等等。生动的画面既满足了幼儿好问的欲望,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又顺利地引出了课堂的主题。

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参与的主动性。

组织幼儿进行故事教学的方法有多种,根据教材内容可以采取幼儿情境表演法,游戏法、讨论法,绘画法,等多种教学的方法。如在故事《龟兔赛跑》中,我引导孩子以绘画形式边画边续编故事结尾;故事《三只蝴蝶》我引导孩子们通过情景表演的方法,感受三只蝴蝶相亲相爱的情感;《三只小猪》中,我引导幼儿讨论谁的方法最好,为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故事是一个蕴含着丰富教育资源的宝藏,只要教师勤于分析,吃透教材,勇于打破传统教学幼儿手脚的一套做法,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掌握挖掘的的正确的教学方法。将故事活动化,操作化,并与其他多种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能让孩子从中获取无限的能量,发挥故事教学的巨大潜能。

(二)、注重幼儿学习过程的探索与发现,尝试开放式教学。

1、引导幼儿自主阅读图片,促进幼儿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幼儿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因此幼儿园的故事教材内容大都以图画故事为主,在引导幼儿学习理解故事内容时,引导幼儿自主阅读故事,有利于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在故事《火焰山》中,通过观察图片请幼儿形容“这是一坐怎么样的山?”幼儿就运用“没有树的”“光秃秃”“红彤彤”等词汇,紧接着一个提问:“唐三藏来到这坐山会有什么感觉呢?”幼儿又运用了“难受”“辛苦”“炎热”等词汇来描述唐三藏的感受,为接下来的故事讲述进行了有效的铺垫。

在故事《笨笨猪》当中出示图片之后提问:“这是怎样的猪?”幼儿用了“可爱”“胖嘟嘟”“笑眯眯”“开心”等丰富的词汇来形容它,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形象。

可见,在让幼儿运用多个词汇形容画面形象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幼儿的词汇,更是逐步让幼儿懂得如何恰当使用各种词汇。这对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如果长期运用这种教育手法,使幼儿在不断应用---积累---再应用---再积累周而复始地学习与运用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了所使用词汇的意义,丰富了大量词汇,从中促进幼儿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教师一定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中主要形象的面部表情,只有仔细观察后才能使幼儿运用的词汇恰如其分。

2、引导幼儿预测故事情节,培养幼儿策略预备的技能。

南师大周兢教授在《我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几个新的发展趋向》一文中阐述了成为流畅阅读者的四大策略预备技能,即反思、预期、质疑、假设。要成为一个流畅的阅读着需要各方面的准备,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整合阅读内容的阅读策略准备,这是学前阶段儿童需要学习的,也是他们自主阅读能力的组成部分。如故事《火焰山》有三幅画,我们可以根据图画的内容分别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A:出示图一让幼儿猜想唐三藏去西天取经,途经火焰山但过不去心里会怎么想呢?他们会怎么做呢?

B:出示图二印证幼儿的猜想,让幼儿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让幼儿用好听的词来形容孙悟空的行为。C:出示图三再次让幼儿猜想“孙悟空去向铁扇公主借扇他能借到吗?他会用什么办法去借扇呢?

D:再出示图四印证幼儿的猜想。

在逐一演示讲述图片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步步进入故事情节的深处,牢牢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急于了解故事发展的愿望。而且在故事教学中是由幼儿自己通过图片观察,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推理、想象出来的。因此,幼儿的预期与假设得到了锻炼,又因为教师不间断的使用启发提问,也会对幼儿逐渐形成提出问题的习惯与能力,会不间断的对画面及故事情节提出质疑,从中促进幼儿策略预备技能的形成。当然,教师在预设活动时,必须细致考虑,什么样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联想能力?怎么样的提问能够让幼儿根据现有的经验推理出合逻辑的情节?惟有合理、有效的提问才能充分调动幼儿思维与想象。

在预测的过程中由于大量的发散性提问的运用,可能使幼儿的想象偏离整个故事的情节,一旦偏离就成了无目的的空想,因此,在允许幼儿合理想象的同时,更要用有效的提问让幼儿着预设的故事目标方向深入。如在故事《火焰山》中,唐三藏看到熊熊火焰时就想办法,想什么办法呢?幼儿看图后立刻有各种样的办法,“下雨”“119消防车”“孙悟空带师傅飞过火焰山”等等我在肯定幼儿想法之后,一边出示土地公公的教具一边说:“要过火焰山要去铁扇公主借芭蕉扇才能过去。”然后再引导幼儿思考:“孙悟空听了之后,是怎么想的?”这样既没有生硬的扭转幼儿想法,又把幼儿引领在预设的目标中,促进了幼儿的思维方式。

(三)、利用创造表演,加强师幼互动交流,发挥故事教学的作用。

故事表演一直是幼儿比较喜欢的形式,它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规范的口语练习的机会。再加上故事表演时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渲染,使幼儿的表演更加身临其境、兴趣盎然,于是我在故事表演时,对故事的内容或情节进行丰富的扩展。如故事《三只小猪》中我添加了另外两个角色狐狸和老虎,他们象大灰狼一样被三只小猪运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我只是采用了原故事的一小段,加入了老虎和狐狸两个新角色后,可以让幼儿在一次次的表演中,明辨善恶,多开动脑筋多思考,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在这样的表演中师幼互动,幼幼互动,从中促进幼儿运用语言的机会,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改变“教师讲故事—幼儿听故事—教师提问”使幼儿处于被动角色的传统教学模式,只有加强师幼互动、交流,才使故事教学在幼儿语言教育中充分发挥其重要地位与作用。

(四)、为故事取名,总结提升经验。

在故事完整欣赏完以后,请幼儿为这个故事取名,这样做法,有助于幼儿自己总结对整个故事的理解并通过思维的概括与提炼为故事命名。比如故事《火焰山》这一故事完整讲述之后,要求幼儿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为故事命名,幼儿为这个故事取名叫《芭蕉扇》《孙悟空大战铁扇公主》《孙悟空借扇》《火山》等,可见孩子们已经完全理解了故事中的内容和意思,接着引导和激发他们学习孙悟空遇到困难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种积极的态度充分体现了故事的教育价值。

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启发、设疑,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大胆地运用已有的词汇、言语经验进行表达与描述,有利于幼儿言语技能与经验的提升。注重幼儿学习过程的探索与发现,尝试开放式教学,通过教师提问与幼儿回答的多回合交流,教师不间断地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幼儿不断地多角度地进行思考,启发才智,拓展视野,促进幼儿的思维,有效的提升故事教学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我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几个新的发展趋向》

下载小学古诗教学新尝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古诗教学新尝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尝试

    浅谈小学作教学尝试 (新课标 人教版) 蒋小建(石塘镇青田中心小学广西全州 541504)关键词:小学作文 教学尝试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各种......

    小学古诗教学浅谈

    小学古诗教学浅谈 我国古代诗歌流传千年,是文坛上的一朵奇葩。 学习古代诗歌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丰富文化底蕴、提高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有着重要作用。然而......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模版)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 应城市实验小学李 志 梅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诗则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

    小学古诗教学

    小学古诗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警策着我们。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小学古诗教学

    小学古诗教学“三部曲” 内容概要: 文章阐述了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应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对于作为中华语言文学精华的古诗,可以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小学古诗教学

    让孩子自由翱翔在古诗词的天空 ——小学古诗词教学谈 宣汉县三河学校杨秀斌 诗词所包含的审美和精神世界气象万千,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宇宙的奥秘,生命的启悟,感受到瞬间对永恒......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

    浅谈小学古诗教育模式 古诗歌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怏怏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诗歌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字字珠玑,常常是一......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脍炙人口、引人入胜的古诗。每首古诗都有着自己的情境,诗人都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所以古诗教学是一种情境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