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古诗教学改革尝试

时间:2019-05-13 03:0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古诗教学改革尝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古诗教学改革尝试》。

第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古诗教学改革尝试

达州市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大赛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古诗教学改革尝试

——《鸟鸣涧》教学例谈

开江县实验小学 李国林 蒋家琴

内容提要:

小学古诗教学中,引进信息技术,按“创境激趣,轻叩诗扉——营造氛围,入境悟情——搭建平台,迁移应用”进行教学,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突破了“讲解法”旧窠。理念与技术的相得益彰,可以让渐行渐远的古诗文走近学生,嵌入学生脑子,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关 键 词:

古诗教学 创境激趣 营造氛围 搭建平台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尤其是在唐朝进入登峰造极的境界。古诗有其特殊的格式及韵律,用语凝炼,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它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注重形象塑造、意境构建,熔铸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千百年来,它以其精湛语言、深邃意境、美好情感,滋养着炎黄子孙。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语言素养很有帮助。古诗学习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1]

一、古诗教学现状

2014年,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主席到北师大看望教师学生。在考察过程中,习主席最关心两个问题,一是传统文化,另一个就是师德。此前一些地区的一年级语文课本删掉了旧版本中全部8首古诗,引起争议。习主席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一些地区的一年级语文课本删掉了旧版本中全部8首古诗”一定层面折射出“厚今薄古”。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视角更多地关注到现代文化与西方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几乎无暇顾及。传统文化的湮灭,人文精神的缺失,令人不禁扼腕痛惜。除此之外,也与古板的教学方式不无关系。当今,绝大多数教师沿袭传统采用“讲解法”,即“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谈思想,齐背诵”,亦步亦趋解剖古诗词。如此教学,重内容、轻意蕴,重讲解、轻感悟,重背默、轻吟诵。诗文的意蕴、情趣、美感荡然无存,课堂了无神采、索然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厌烦之,老师敬畏之。古诗文难教、教不好,干脆就拿掉。

为此,学校专门进行了古诗文教学探究,以突破“讲解法”旧窠,摸索出情趣盎然、妙趣横生的教学方式。

二、《鸟鸣涧》教学探究

(一)创境激趣,轻叩诗扉

开课时,播放舒缓优美的古筝曲,课件一一呈现悠悠山谷、皎皎明月、潺潺溪水、飘飘桂花,教师伴之以深情叙述:让我们随着低回婉转的音乐,去沐浴一片月色,去聆听几声鸟鸣,去感受缕缕清风,片片落花。此时,学生进入了一个唯美的情境,强烈的学习欲望被唤起。

紧接着,老师以“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就一句。”打开学生情感和思维的闸门,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又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陶醉”。老师顺势导入:是呀,身临其境,能不陶醉吗?同学们,唐代诗佛王维沉醉于这样的美景中,挥毫赋诗一首——《鸟鸣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画一般的《鸟鸣涧》。

古诗教学伊始,没有让学生匆忙解诗意,也不必带着问题。读就是读,自由地读,让学生自己读通读顺全文,读得字正腔圆。学生可以摇头晃脑,可以拈须吟哦,可以引吭高歌,可以自顾欣赏,可以邀伴唱和,全凭他们喜欢。此时,老师既要放得开,也要巧于引领。如通过师生合作分开读前俩字,后三字来感觉和感受其节奏,通过男女生前后两句一唱一和来感觉和感受诗文平仄,直到学生有点感觉地囫囵吞枣似的背诵诗文。

看似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实则意味深长,让学生获得对于诗文节奏与平仄的“口感”。此处让学生“好读书,不求甚解”,待到“徜徉诗境”或是“品悟诗情”时“每有会意,便欣然吟诵”。[2]

(二)营造氛围,入境悟情 1.移步换景,徜徉诗境

诗扉在师生“初读入味”中被轻轻叩开了。师生将在接下来“质疑贴境”、“想象入境”、“行至境深”、“境出诗外”教学环节中徜徉诗境。

承接学生能有点感觉地囫囵吞枣似的背诵诗文,让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或疑惑之处。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认知发展说认为,问题就是已知到未知的不平衡。学生“我有疑惑”要比老师“我告诉你”更能激发其主体探究欲望。基于这种认识,针对《鸟鸣涧》的诗文特点,给学生提供的是不带任何注释的“裸文”。不出所料,学生就“鸟鸣涧”、“闲”、“空”提出疑惑。

“鸟鸣涧”的理解,先让学生分析是什么给难住了(肯定是“涧”),然后在引导学生从部首试着估计字义基础上,展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涧就是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可以组词:山涧、溪涧。于是乎,学生轻松理解到“鸟鸣涧”就是鸟儿在山涧中鸣叫。老师相机介绍:王维当时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借居在朋友皇甫岳云溪别墅(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与青山为伴、涧水为友,写下了一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鸟鸣涧》为其中的第一首。

“闲”的理解,在学生略加思考后,让学生试着给“闲”组词,如:闲静、空闲、悠闲、游手好闲等,然后联系当时背景和结合上下文,学生很快理解到“闲”有空闲、闲静、悠闲之义。“闲”义之惑就在扩字成词中迎刃而解,此所谓“四两拨千斤”。至于“空”的理解如法炮制,只是存在一个比较而已,因为当时有学生扩词有:空气、空闲、天空、空旷、空荡荡,在结合上下文中自然是空旷、空荡荡。

此时让学生自己提出疑惑之处,能较好地促进学生“贴境”,扫除诗文理解之字词障碍。

扫清诗文理解字义障碍后,让学生闭眼聆听诗歌朗诵,插上想象翅膀来到云溪旁,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实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数管齐下形象感知古诗文,让诗文在学生想象中“读肥”。学生的回答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甚是美妙动人。

诗的声、色、光、味儿全在学生的咀嚼中呼之欲出。于是,让学生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说出读诗的最大感受,促使学生行至境深,对诗进行整合理解。学生有说“醉”,被桂花飘香、春山空旷、月光皎洁陶醉了;有说“静”,从花落、山空、月升、鸟鸣足以看出山涧之静。老师相机点明:花落、月出、鸟鸣看似动景,实则静至极致!鸟鸣山更幽。这就是我们曾经在《山雨》所学过的“以动衬静”的方法。更为出奇的是,一位学生用一个“闲”字说出读诗的最大感受。她如是说道:因为闲,心里才会静;因为闲,才能留意到米粒般大小的桂花飘落;因为闲,才能感受到春山的空旷;因为闲,才能发觉月亮升起惊动山鸟。

(三)搭建平台,迁移运用

经过把诗读肥、读瘦之后,接下来的“境出诗外”,让学生尝试写现代散文诗,让诗文美景跃然纸上,不失为一种大胆尝试。从学生说,他们有自由表达之学习愿望,自由活泼就是诗,散文诗恰好能承载学生的这种学习需求。其二,六年级上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让学生尝试写诗歌,如此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之?!学生们俨然一位位初出茅庐的小诗人,一首首小诗在孩子们激越的笔尖轻轻流淌,或清新淡雅,或瑰丽别致,或朴实真挚。一位学生如是写道:

夜,静极了!桂花,徐徐飘落,余香清幽沁人。山,空荡荡的。一轮明月,冉冉上升,月色如水。鸟儿,被惊扰,时而鸣叫,余音回荡在山涧中。

因为相信、尊重、唤醒、引导,学生的散文诗作真令人意想不到!散文诗与古诗两相呼应,课堂摇曳生辉,恰似“湖光秋月两相和”。

三、教学改革启示

“创境激趣,轻叩诗扉——营造氛围,入境悟情——搭建平台,迁移运用”古诗教学法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课堂中,学生饶有诗味儿地反复吟咏,轻而易举地理解诗义,依次经历“读肥”诗、“读瘦”诗,最后在诗歌创作中“读美诗”,整个学习就是一种享受。《鸟鸣涧》教学改革的成功既取决于教学理念的更新,也得力于信息技术的支持;若缺之古诗教学则捉襟见肘。

(一)信息技术令学生先读为快

古诗中所描绘的人、事、物与学生相去甚远,加之其用语凝炼,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如果仅凭一张嘴、一支粉笔等,是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久之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味同嚼蜡。《鸟鸣涧》的开课恰当借助音乐、视频,配之以老师的旁白,诗意盎然的情境令学生先读为快,学习也就在“转轴拨弦三两声”中欣然开启。

(二)信息技术让学生思接千载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2]作为小学生相关古诗贮备不多,让其凭空“寂然凝虑”是难以“悄然动容,视通万里”、“ 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的。如果借力信息技术,那会是另一番景色。譬如“想象入境”时,学生置身“如水音乐,晓月正从幽静山谷中款款升起”所营造的教学情境中,纷纷谈到:

“我仿佛看到微风中,粒粒桂花徐徐飘落;月亮慢慢爬上山头,山中飞鸟被惊醒„„” “我仿佛听到桂花落地,山中飞鸟清脆的鸣叫,溪水潺潺„„” “我闻到了桂花的香味儿。” “我感受到了山间十分幽静!”

(三)信息技术让学生心有灵犀

学生用一个“美”字、“静”字、“醉”字来谈自己读诗的最大感受,或许是“哈姆雷特”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信息技术的催生下,说一个“闲”字谈最大感受可称得上与诗佛心有灵犀,参悟了“诗中有禅”的意境。王维中年以后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

(四)信息技术让学生妙笔生花

教学中,舒缓优美的古筝曲、悠悠山谷、皎皎明月、潺潺溪水、飘飘桂花等营造出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心驰神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学生写的散文诗精彩纷呈,前面已举一例,此处不再赘述。假使没有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难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的[3]。

古诗教学中引进信息技术,学生好看、好听、好学,甚而好玩。理念与技术的相得益彰,可以让渐行渐远的古诗文走近学生,嵌入学生脑子,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3]刘勰《文心雕龙》 [4]毛亨《毛诗序》

第二篇:信息技术环境下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方案

新安县正村镇白墙小学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赫斯特(Hisrst)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着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新课程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许多要求,如何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型教师,这是应该引起广大教师思考的问题。

通过校本教研,我校的教师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在主动探索、主动反思方面还不是很理想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课题研究来大溜提高教师们的教育科研意识,使每个老师都成为学习型的几哦爱护司,做反思型教师,做合作型教师,从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二)课题选题的意义

(1)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边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学生系的策略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任,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亮点所在。

(2)文课堂有效策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教育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在“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成长”,是教学过程中的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的价值,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注意学生的意义的建构,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全体”“全面”“全人”的发展。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从教学理论上看,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更新教育观念,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策略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建立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既具体、简明,可操作,又具概括、完整和系统性,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试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

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将不断促进“教学策略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为教学策略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2)实践价值

本研究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一线教师提供可供操作的有效策略,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从而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课题研究目标

1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造生动有趣的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一种自主探索创造的过程。2 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形成一套系统的形成学生学习方式的策略。

(二)课题研究内容 1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

2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

3初步建立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4初步建立远程教育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元开放学习模式

(三)主要观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拓展新空间。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作,”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创新之处

(1)、利用我校班班通优势,创设符合我校校情的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探究、合作的课题教学模式。(2)、实现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3)、建设理想的教学环境。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课题研究思路

1、调查参与研究的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根据调查结果举办计算机知识讲座,为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2、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学习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提高理论修养。

3、建立新型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立足课堂主渠道,以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合作学习为手段,将学习环境转到多媒体教室。

4、以案例研究为主,积累资料,提炼有价值的信息撰写研究报告,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需采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即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答、个案研究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成果。

(1)前期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从多方位、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语文课堂中教学策略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准突破口。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高效的教学策略。

(3)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法,评价学生素质和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形成研究报告。

(三)技术路线

1、班班通建设到位-----学校提供研究的软硬件,对广大教师进行计算机实用技术培训;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2、通过专题讲座、集体备课、研讨课,听课、评课等形式开展教研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举办优秀课件、论文、教学案例评选等活动,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

3、建立校园课题研究网,及时总结好的做法与经验,在校期间,区域间交流推动,形成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应用模式。

4、建立档案,重视过程性资料的收集。

(四)实施步骤

1、课题申报:2016年5月,制订课题方案,完成课题申报。

2、课题开题:2016年6月,完成课题开题报告,送市、区专家进行课题论证。

3、课题实施: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进行课题探索、中期研究,预计2017年进行中期研究情况评估汇报。

4、课题总结:2017年3月—6月,完成研究报告,成果鉴定与结题。

(五)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论文集

2、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着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上新台阶。

3、我校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及语文素养得到增强;参研语文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具有较大转变;我校的办学品位得到提升,学校特色得到增强。

第三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分析

对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本文以高职数学的教学模式改革为出发点,对高职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得出在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数学教学应多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从而利用计算机强大的网络资源,建立更为高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职教学;教学改革

前言: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高职数学教学信息化也就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信息化不仅要求高等学校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还要求其推行积极的对策。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对高职数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培养出适应信息化潮流的新型人才已经势在必行。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目前高职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一)高职数学教师不适应信息化的教学理念

由于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脱离时代进步的要求,其教育理念仍然是教师为主、学生为次,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重视成果、功利化。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守旧滞后

由于教学内容并不能体现最新的数学学术发展成果和思想,仍然是依照旧式的演绎方式而忽视了并非严格、并非演绎的最为重要的内容;教法墨守成规,忽略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功能,只讲授教科书范围内的知识;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养成机械、死板的思维定式,而并不能培养其独立思考、实际灵活运用的能力。

(三)教师团队不适应新环境下科学灵活的考核方式

长久以来,大多数高校的考核方法都是“1张纸加1支笔”的应试方式,因此产生了“六十分万岁”等消极学习现象。这使得学生难以提出新想法和独立观点,限制了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陈旧的考核方式在信息化技术环境下已经不再适用。

二、运用信息技术,对高职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一)提升信息化意识,改变教学观念

信息化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领域的应用,从根源上改变了课程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理解方式,成为高职数学学习中的有力工具。所以,高职教师要提高信息技术技能,增进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在实践中坚持“自身主动和政策激励”,“以自学为中心和学校辅助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只有教师队伍强化了信息技术化的意识,发挥主观思维,才能够有效的提升信息技术的选取、获得、开发、整合资源与应用理论的能力。

(二)加强融合了信息技术的高职数学教材建设

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数学教材的改革,要使教材内容与科学的发展、社会及经济建设的进步相适应。在教学实践中,首先,要将信息技术选入到整个教材体系当中。以基础模块为例,其内容主要包括一元函数微积分以及MATLAB软件应用,一共是六十学时,MATLAB的内容占十四学时,在每章的最后安插一到两个相关的实验;再者,以高职数学优质课程为平台,建设形象具体的教材内容体系。

(三)利用信息化的思维,改善教学方式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应多使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从而让教学内容更加形象、易于理解,也可以结合相关的教学软件来增强授课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将课堂转移到网络计算机机房,或者将授课计算机与投影仪、电视连接起来。在这样的模式下,抽象问题会变得具体,平面问题也能立体化。比如说,可以用PowerPoint配合讲解课程,其通用性强,界面简明易懂,这使数学教学实现图文并茂,数形结合,创建视觉听觉两方面的有趣教学情境,这样能使学生多感官感受,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效率,加深对课程知识点的记忆,因而可以极大地提升对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四)采用适合信息化技术的考核方式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以往的评价考核方式已经不再适用,考核方式必须改变。不能只以期末考试分数为依据来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怎样建立一种关注学习过程的评价方法来评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信息技术环境的发展和多媒体教学的推广使改革传统考核方式变为可能。传统考核方式,以具体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分割知识”并且“分离技能”。信息化考核方法改革要以“素质、知识、能力全面考核”为目标。因此,要多采用科学灵活的方法来考核,比如“知识点加能力”,“论文加面试”等方法。以此全面检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信息化高职数学教学实践

为了验证以上改革建议的实效性,笔者选用《高等数学》课程进行了实践验证。

实验对照组是两个相同专业的班级,其学生都是刚入学的大学生,录取成绩平均分相同,而且数学成绩也无差别。在接下来的一个学期,对两个班级采用两种教学方式:一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二班则是采用多媒体信息化教学,充分结合多媒体和教科书,在讲课过程中融入数学文化、小组讨论等元素,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并且结合实践中的问题对课程内容进行讲解。课后的时间,教师在微博、QQ空间、贴吧等互联网平台上与学生们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一个学期后,两个班级的学生表现出了两种不同的状态:一班的学生,上课时沉闷、没有积极性、鲜有提问,甚至出现逃课现象;二班则截然不同,学生们表现出较强的自学能力,并且在实际问题中可以熟练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在解决问题时相比一班的学生更具想象力和创意。一班的平均数学成绩为66.60分,二班为83.47分。二班的教学成效明显优于一班,由此可见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结论:综上分析可知,把信息化数学教育模式和传统的数学教育技术良好的整合并进行优化,会发挥出更好的教育效果。这对新型创新人才的培育大有益处。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相关的探索实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笔者的探究能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王继宏.大学数学考核体系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0,(16):2-5.[2]徐宗本.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数学教育[D].吉林大学,2013.[3]王鹏远.信息技术的引入为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了什么[J].教育技术通信,2012,(4):40-41.作者简介:

田荣(1972.8~),男,民族:汉族,籍贯:甘肃兰州,职称:副教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第四篇:新课改下推进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若干尝试

新课改下推进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若干尝试

羊山新区白高庙小学 曾艳

【内容提要】:本文针对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其主要做法;一 通过更新观念,挖掘教材趣味因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二 拓宽学习渠道,通过开展活动、留心生活、敞开记忆、多读多听等途径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三 从训练的内容、层次、量和手段等方面,改革训练,培养写作能力;四 变换评改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词】:小学作文

教学改革

尝试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其基本任务是以口语训练为基础,提高学生用书面语表达情意的能力。小学作文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的语言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因此在当前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深入推进的新背景下,推进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是,教师命题,学生苦于“无米下锅”这种做法使学生作文水平难以提高。两年来,为设法摆脱小学作文教学的困境,改变传统的“课前指导、学生习作、改后讲评”的作文教学模式,努力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本人在此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现浅谈如下:

一、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写作兴趣

教师要想克服学生对作文怕写、厌写的畏难情绪,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就必须创设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写作心理环境。

1、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沟通师生情感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转变、更新作文教学观念是推动作文教学改革的原动力和支撑点。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促使语文能力与健全人格平衡发展,培养学生“人性”个性与“文章”个性。在这样的大语文教学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师必须抛弃传统的“以文治人”的旧观念,将写作教学的着眼点由“文”转到“人”,发挥学生这一写作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要营造和谐的写作心理场,不以权威自居,不以学生的评判者自居,可启发学生自由讨论,促使其自我感悟,发散思维。如去年冬天下了近年来罕见的大雪,我就让学生去雪中亲身感受雪、体验雪,回到教室请学生写一篇写景之作——《看雪》,不料,有几位学生提出不想写这样的记叙文,能否用诗的形式来写。我考虑到学生的创作冲动,当即赞赏应允。过不久“片片小雪花,天外飞来客,我把窗门开,伸手把它劫„„”等诙谐风趣而极富个性化的语句跃然于纸上,作后我还在讲评中让其他学生欣赏。一些写同学的写人的文章,又打破了传统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创作,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2、挖掘教材趣味因子,诱发写作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推动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语文学科的教材优势,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子,以多种形式去引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一方面,在平时我有目的地收集课本上有关作家、诗人的生活经历、写作成就的故事、特写和日记,利用读报写字课或自习课,向学生介绍并让学生联系作家、诗人的成才之路,学习名人的精神,设计自己的未来,从而激发写作热情。如讲到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名句,我就适时穿插了诗人数词锤炼字词的故事,让学生在体会一个“绿”字的经典之处的同时,学习作者创造性的写作表现手法,意识到反复修改文章、仔细推敲字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依据教材中给出的环境、情节、人物,有时配上乐曲,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故事续尾、诗歌改写、切换角色等富有个性新意的作文创作。如续写《凡卡》,《小杨科来到我们中间》„„从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很好地引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改革训练方法,培养写作能力

小学作文训练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提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培养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传统的程序化、封闭式、单一性的作文训练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桎梏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写作水平难以提高。我们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跟上教育改革步伐,努力在以下几方面深入探索,扎实实践,有所作为。

1、变单纯“写”的训练为“听说读写”一体化训练。作文能力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因此,作文教学绝不是单纯“写”的能力,它是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综合产品。听,可锻炼思维,提高辨析能力,获取写的第一手材料;读,是写的基础,只有“劳于读书”才能“逸于写作”;说和写更密不可分,先说后写是一个整理思想、疏通思路的过程,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教师在作文训练中千万不要忽视听、说、读的训练。在小学阶段,不少语文教师对早读课、自修课、读报写字课、听力训练课、课外阅读课等往往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或疏于对学生的指导,或流于表面形式,有的甚至随意占用或挪移专块时间,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极为不利,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难得以提高。我曾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查阅当地的有关资料文献,听听长辈的有关介绍,说说各自小区的变化或当地的人文景观、风土特产等,学生全身心投入该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最后的作文突出了“特”字,写出了新意,教学效果明显。

2、变单纯的语言表达训练为观察、思维训练并重的同步训练。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提到:“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认识生活的重要途径。但光观察还不行,还必须通过头脑加工,在这思维过程中确定中心,谋篇布局,最后才能写成文章。作文语文教师,要敏锐的抓住思维科学的新发现,将其用于作文教学。一方面要利用思维活动选择作文材料,另一方面要利用思维活动来组织材料,这样才能做到文能达意,富有文饰,作文才显得有条理。如我在教写《我最喜欢的活动》时,就精心设计问题:学校组织过什么活动?你最喜欢哪一项?为什么?有的说喜欢参观工厂和农业示范基地,可以了解他们的发展经历;有的说喜欢登山,可以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他们觉得写作不再是“苦差事”,有东西可写,也知道怎么写了。

3、变训练量。在落实“减负”的大前提下,在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的同时,适当加大习作训练量是很有必要的。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很少有写日记的习惯,同时也了解到很多同学都喜欢养花种草、饲养小动物时,我在作文训练中就因势力利导,指导学生写一些观察日记,把自己的点滴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一篇篇充满童趣和生活气息的日记便油然而生。让学生写随笔,结果却写出了不少别具一格的文章,久而久之,不少学生就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

4、变教学手段。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将现代化教学手段恰当的运用于作文训练,既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又可提高作文的教学质量。如看完电影让学生写观后感、影评,让学生即兴创作,想象成文。以上仅仅是个人在初步教学实践中所积累的点滴体会,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探索与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1)《教育心理学》程功主编(2)《还语文教学以本来面目 探索小语教改新路》敢峰著(3)《着眼学生终身发展需要 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刘克著(4)《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6)《中小学教师教学方略》开明出版社

第五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阶段性研

究计划

第一:课题情况分析:

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加以有机整合,近年来国内已有许多地区、许多单位在不同的学科领域进行试验性探索,并已在不同程度上取得效果,其中有些效果还相当突出,很令人鼓舞。合肥市蜀山区教体局在“十一五”期间开展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所导致的后果,都集中反映在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上。

2、选题意义

近年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见成效,而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有待提高,如果缺乏符合本校实际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应用研究,必将制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效益的发挥。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具有紧迫性和实用性。本课题的实施对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效益,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促进课堂教学的转变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3、研究价值 借助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促使教师确立现代化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彻底转变陈旧的教学方式,努力创设高效课堂,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学习过程中提高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培养。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也将实现教师专业化的自身成长,形成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研究性格,有利于促进课程改革持续、和谐、健康的发展。

第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交互情境、自主合作探究、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

通过课题研究,发现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课堂教学中具有的普遍性和规律性的因素,构建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体系,在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模式或操作程序。

第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构建和谐课堂,实施因材施教,挖掘潜能,彰扬个性,提高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发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探索、建构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第四:研究的具体措施

1、学校成立了课题组组织机构,吸收了部分信息技术专门人才加入。制定措施,成立了后勤及经费保障小组,以确保课题组的正常工作。加强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联系,做到“软件不软,硬件更硬”。

2、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各类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校老师、学生及家长全员参与,积极行动,配合课题研究。

3、充分发挥学校数字图书馆、多媒体互动平台的作用,让信息技术深入课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信息技术下乐学、好学。

第五:具体活动安排 2013年3月

1、回顾去年取得的成绩,奠定这学期努力的方向。

2、学校投资经费购买相关书籍,教师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知识的理论学习。

3、开展教师微型课课堂评比活动。2013年4月

1、派课题组成员外出学习,总结学习心得,指导课题组其他成员开展活动。

2、开展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2013年5月

1、请校信息技术老师指导教师制作课件。

2、开展优秀教学课件评比活动 2013年6月

1、整理微型课课堂评比和优秀教学课件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总结这学期所取得的成绩。

合肥市绿怡小学

2013年2月

下载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古诗教学改革尝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古诗教学改革尝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实践与尝试(合集5篇)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实践与尝试网络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交互功能强、多重感官刺激、操作方便、声像同步、动画演示等特点。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创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小学古诗教学新尝试

    小学古诗教学新尝试 [内容摘要]: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教会学生学好古诗的基本知识外,着重引导学生去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理解古诗的哲理美,培养学生......

    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作为英语教学的 必要辅助手段,被广大教师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小学英语 教学要培养学......

    信息技术下的作文教学改革试探范文合集

    信息技术下的作文教学改革试探 吴江市黎里中学梁平[摘要]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在具体贯彻落实《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大前提下,高中作文的传统教学模式也到......

    我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教与学模式的尝试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尝试 摘要: 本文试结合扇形统计图这一节的有关教学,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在课堂中实施教与学的问题谈自己初浅的看法。 关键词: 扇形统计图、Inter......

    网络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尝试论文

    网络环境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尝试 摘要:1、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培养学生感受乐器音色和理解音乐形象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渗透音乐相关文化 3、利用电......

    信息技术环境下备好一节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备好课,而且备课要素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要求教师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备......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德育教育_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德育教育【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使现代教育面临一系列的改革,信息技术在学校德育教育和教学方面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也给学校德育的发展提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