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实践与尝试(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20:0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实践与尝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实践与尝试》。

第一篇: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实践与尝试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实践与尝试

网络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交互功能强、多重感官刺激、操作方便、声像同步、动画演示等特点。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创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可以突破教室空间与教学时间的局限,扩充学生的信息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情趣,成功地营造一种乐学的氛围。近年来,我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进行了网络多媒体环境下辅助教学的探索.在教学策略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在小学低年级开展语文网络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体现趣味性、形象性

针对低年级学生新奇、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缺少丰富的人生体验的特点,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运用集文字、图片、影像、声音于一体的网络多媒体教学,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从听觉、视觉多方面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大脑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上课时,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我认为,要达到此效果,在制作网络课件及教学设计时要考虑使用对象的心理、生理特点,体现趣味性、形象性。

1.趣味性。在教学设计上.教师要多运用构思巧妙、制作新颖、富有变化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知识传输、能力训练与感情陶冶的教学目的。为此,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之中包含的情趣,用风趣、传神的语言创设一个和谐、温馨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主动获取 知识的愿望。

一般来说,要多选用音乐、图片、视频来衬托主题.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有效地接收屏幕所传达的信息,为认知能力的发展架设桥梁。否则。只能激发起学生浅层次的兴趣,反而构成学生思维发展的障碍。例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会设计与生字交朋友的游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初步的分析能力: 今天中(午、舞)下起了倾盆大雨。丽丽跳(午、舞)可真好看!,'学生选择正确答案后电脑马上会出现相关的画面。这一类的游戏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的,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收获也大。

2.形象性。网络多媒体的多重感官刺激、操作方便、声像同步、动画演示等特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学习意识。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教学语言和网络环境的形象性。不仅要教学语言准确简练,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而且要网络多媒体环境形象生动、便于操作。在网络环境中教师运用绘声绘色的讲解,力求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例如在教学《春雨的色彩》这一课时,我一边有感情地范读课文,一边让学生进入网络欣赏春天迷人的景色。学生们一下子就感受到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从而达到对春天这个季节的直觉感受。

(二)将语文学习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进行有效整合

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则具有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语言学习为中心,以语言能力的获得为目标,将语文课程的特点和 网络多媒体教学的特点进行有效整合。

1.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网络多媒体促使学生左右两个脑半球同时处于兴奋状态,加上信息传输的速度比较快,信息容量比较大,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有利于学生迅速感知、充分感知、高容量感知和深刻理解,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低,光凭语言的描述难以奏效,而网络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则可以显示其独特的优势。例如对写字教学时的指导,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用红色的线条滚动出生字的笔顺,把整个书写过程展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而且记忆深刻。

2.感受语言、体验情感。语文教学要求学生多读课文,此时.网络多媒体可以使学生获得对课文的直接感受,从而达到对文章情、境的整体把握,陶冶情感,增强语感,积累语言。例如在教学《四个太阳》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通过网络媒体欣赏四季的美景,再设计出多种形式的朗读。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感受了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此外,我们还利用网络媒体信息量大、交互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外阅读,供学生根据个人能力、爱好进行选择性学习,从而积累语言。

3.拓展训练,提升能力。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语言的应用练习中合理运用网络多媒体,不但能使学生获得语言的运用能力,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教《柳树醒了》一课时,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后,我先让学生阅读、观看有关春天的网络资源,再请他们仿照课文续编诗句,如: 春天跟说话了,说着说着。结果.学 生的思维一下子开阔了,大家畅所欲言,写下自己的发现。随后,我又让学生在网上交流作品、互相评价,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仿写,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从而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真正做到了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相互促进。

(三)打破学习空间、学科之间的局限性

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目前来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要着眼于改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合作探究获取知识,让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1.打破学习空间,体现合作学习。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媒体的优势。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变得轻松、自然、深入,提高效率。通过网络多媒体的运用,学生可以实现范围更广和质量更高的合作学习。例如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个人、结对、小组、集体等灵活多样的分组。这种分组可以根据学习的不同时期,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要求。

在借助计算机网络的合作学习中,教师更多的作用是向导和监控者,而学生可以充分地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能动的。例如我在教识字环节经常使用网络合作学习的形式,采取在留言贴上与好朋友交流你识字的方法,有些生字经过集体的创造学习可以有六、七种的记忆方法。这种学习方式不但吸引学生,也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学生各种学习方法。借助于网络多媒体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 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有助于学生适应班级教育以外的校外学习与远距离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同时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2.打破学科界限,体现学科间的融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该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学科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可以建设一个开放而又活力的语文课堂。将音乐、美术引入课堂,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里学语文、用语文,同时使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相互促进。例如我在教学《四个太阳》一课时,让学生在电脑画板上画一画我心中的太阳,并对自己的作品给予解说。

结果,学生想法新颖独特,发言也很积极。有的学生要画七彩的太阳,有的学生要画紫色的太阳,还有的学生要画透明的太阳。不一会儿,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想象画已跃然纸上.从他们的解说中我听到了许多美好的心愿,发现了学生金子般的心灵。这种寓话于画,把视觉、想象、语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寓话于画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的思维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教学中,我将学生们的电脑绘画作品展示后,又和学生们唱《种太阳》的歌曲。诵读、画画、唱歌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课堂的生命活力,开阔了学生眼中的语文世界,从而使学生形成了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放飞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更为深刻地关注亲情、关注自然、关注人文。

3.提供学习时空,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过程的自主是学生获得愉悦感受的重要因素。在网络多媒体的学习环境下,教师可以循着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课,让学生在网络多媒体的辅助下,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自主识字、自主读文,教师适当点拨、鼓励、引导,使学生学习的情绪不断高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同时为形成有主体精神的创造型人才打下基础。

二、网络环境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教师引导与学生发现的关系

网络环境下的低年级语文教学要以教师的引导为手段,以学生的发现为目的,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要在教师引导下,在高度参与之中,通过多媒体网络,自主地发现、探索、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教师的帮助与引导提出诘问和异议.不把教师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且成为学生平等对话的伙伴。

从而形成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强调主体发现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师引导 的作用。低年级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注意力容易分散,就更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精心制作网络教学平台、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在趣字上动脑筋,使学生爱学;精心安排教学结构,在导字上下功夫,特别是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使学生会学:精心设计练习题,在活字上做文章,使学生学活。课堂教学过程要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

(二)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学生和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各位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这样做对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无疑是有效的。

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因而还必须寻找其他的方式,例如安排有不同特长、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这样做使学生在相互影响中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省时、省力又见效,同时也弥补了教师时间和精力有限的不足。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注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家庭间的结合等多种多样的相互交叉配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丰富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学习方式的转变与学习习惯的养成的关系

网络多媒体的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大不同.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才能保证网络多媒体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强化学生信息技术的使用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和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协助者和支持者。据此,教师要在日常学习中积极创设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语文网络环境.注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的整合,利用网络环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信息获取和选择能力、自我建构能力的获得。

第二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心得体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是导致教育领域彻底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它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手段、方法、模式甚至教学思想、观念、理论,乃至体制的根本变革。但是,如果教师处于缺乏创造性思维的状态,要让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是不现实的。同时,如果没有一个鼓励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社会环境,不考虑社会环境的现实特征,学生在学校学得再好,也是不可能对社会的发展起多大作用的。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如此发展、E环境强烈冲击和改变我们 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环境的今天,创新能力是与信息的获取、加工、分析、处理等方面的能力密不可分的。

因此,研究信息技术背景下,特别是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人们在对语文教学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口诛笔伐之后,开始了冷静而深刻的思考。便是面对时代挑战作出的积极回应。面对语文教学的重要变革,该如何做出自己的应答,是摆在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的现实课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

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进行了一次系统而大胆地变革。它吸收了现代课程论的最新成果,对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新的理念需要有富有胆识、敢于创新的人来实践它。它在呼唤着能够对课程标准的理念进行准确诠释,以新型的教学方式完美实施课程标准的新一代名师。

当代,具有新新人类特征的学生已不再迷信教参上对教材的一成不变的传统的权威理解,他们渴望着有着独特个性和人格魅力的教师给他们一个全新的解读,渴望阐释自己的独特体验,渴望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在观点的碰撞交流中去共同完成对那一个个文本的理解。顺应这一潮流,倡导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个性必须靠个性来培养。这必然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个性,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只有这样,也必须这样,我们的语文教育才能冲破传统的羁绊,走向自由的天地,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和独特的魅力。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的自尊和自豪,我们教师也定能成为学

生崇拜的大师。

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知识,能够对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还要能够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以往语文教师的老学究形象。

那些只具有语文学科知识的所谓名师将不再适应新的语文教学。而那些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关注社会变革、不断学习的新型教师如能在教学方式上创造出适应语文学习的新的教学方式,必将成为时代需要的新型名师。

[教师范文吧HTTP:///为您编辑]

第三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古诗教学改革尝试

达州市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大赛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古诗教学改革尝试

——《鸟鸣涧》教学例谈

开江县实验小学 李国林 蒋家琴

内容提要:

小学古诗教学中,引进信息技术,按“创境激趣,轻叩诗扉——营造氛围,入境悟情——搭建平台,迁移应用”进行教学,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突破了“讲解法”旧窠。理念与技术的相得益彰,可以让渐行渐远的古诗文走近学生,嵌入学生脑子,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关 键 词:

古诗教学 创境激趣 营造氛围 搭建平台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尤其是在唐朝进入登峰造极的境界。古诗有其特殊的格式及韵律,用语凝炼,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它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注重形象塑造、意境构建,熔铸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千百年来,它以其精湛语言、深邃意境、美好情感,滋养着炎黄子孙。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语言素养很有帮助。古诗学习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1]

一、古诗教学现状

2014年,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主席到北师大看望教师学生。在考察过程中,习主席最关心两个问题,一是传统文化,另一个就是师德。此前一些地区的一年级语文课本删掉了旧版本中全部8首古诗,引起争议。习主席表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一些地区的一年级语文课本删掉了旧版本中全部8首古诗”一定层面折射出“厚今薄古”。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视角更多地关注到现代文化与西方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几乎无暇顾及。传统文化的湮灭,人文精神的缺失,令人不禁扼腕痛惜。除此之外,也与古板的教学方式不无关系。当今,绝大多数教师沿袭传统采用“讲解法”,即“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谈思想,齐背诵”,亦步亦趋解剖古诗词。如此教学,重内容、轻意蕴,重讲解、轻感悟,重背默、轻吟诵。诗文的意蕴、情趣、美感荡然无存,课堂了无神采、索然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厌烦之,老师敬畏之。古诗文难教、教不好,干脆就拿掉。

为此,学校专门进行了古诗文教学探究,以突破“讲解法”旧窠,摸索出情趣盎然、妙趣横生的教学方式。

二、《鸟鸣涧》教学探究

(一)创境激趣,轻叩诗扉

开课时,播放舒缓优美的古筝曲,课件一一呈现悠悠山谷、皎皎明月、潺潺溪水、飘飘桂花,教师伴之以深情叙述:让我们随着低回婉转的音乐,去沐浴一片月色,去聆听几声鸟鸣,去感受缕缕清风,片片落花。此时,学生进入了一个唯美的情境,强烈的学习欲望被唤起。

紧接着,老师以“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就一句。”打开学生情感和思维的闸门,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又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陶醉”。老师顺势导入:是呀,身临其境,能不陶醉吗?同学们,唐代诗佛王维沉醉于这样的美景中,挥毫赋诗一首——《鸟鸣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画一般的《鸟鸣涧》。

古诗教学伊始,没有让学生匆忙解诗意,也不必带着问题。读就是读,自由地读,让学生自己读通读顺全文,读得字正腔圆。学生可以摇头晃脑,可以拈须吟哦,可以引吭高歌,可以自顾欣赏,可以邀伴唱和,全凭他们喜欢。此时,老师既要放得开,也要巧于引领。如通过师生合作分开读前俩字,后三字来感觉和感受其节奏,通过男女生前后两句一唱一和来感觉和感受诗文平仄,直到学生有点感觉地囫囵吞枣似的背诵诗文。

看似简简单单、平平淡淡,实则意味深长,让学生获得对于诗文节奏与平仄的“口感”。此处让学生“好读书,不求甚解”,待到“徜徉诗境”或是“品悟诗情”时“每有会意,便欣然吟诵”。[2]

(二)营造氛围,入境悟情 1.移步换景,徜徉诗境

诗扉在师生“初读入味”中被轻轻叩开了。师生将在接下来“质疑贴境”、“想象入境”、“行至境深”、“境出诗外”教学环节中徜徉诗境。

承接学生能有点感觉地囫囵吞枣似的背诵诗文,让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或疑惑之处。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认知发展说认为,问题就是已知到未知的不平衡。学生“我有疑惑”要比老师“我告诉你”更能激发其主体探究欲望。基于这种认识,针对《鸟鸣涧》的诗文特点,给学生提供的是不带任何注释的“裸文”。不出所料,学生就“鸟鸣涧”、“闲”、“空”提出疑惑。

“鸟鸣涧”的理解,先让学生分析是什么给难住了(肯定是“涧”),然后在引导学生从部首试着估计字义基础上,展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涧就是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可以组词:山涧、溪涧。于是乎,学生轻松理解到“鸟鸣涧”就是鸟儿在山涧中鸣叫。老师相机介绍:王维当时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借居在朋友皇甫岳云溪别墅(今绍兴县东南五云溪),与青山为伴、涧水为友,写下了一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鸟鸣涧》为其中的第一首。

“闲”的理解,在学生略加思考后,让学生试着给“闲”组词,如:闲静、空闲、悠闲、游手好闲等,然后联系当时背景和结合上下文,学生很快理解到“闲”有空闲、闲静、悠闲之义。“闲”义之惑就在扩字成词中迎刃而解,此所谓“四两拨千斤”。至于“空”的理解如法炮制,只是存在一个比较而已,因为当时有学生扩词有:空气、空闲、天空、空旷、空荡荡,在结合上下文中自然是空旷、空荡荡。

此时让学生自己提出疑惑之处,能较好地促进学生“贴境”,扫除诗文理解之字词障碍。

扫清诗文理解字义障碍后,让学生闭眼聆听诗歌朗诵,插上想象翅膀来到云溪旁,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实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数管齐下形象感知古诗文,让诗文在学生想象中“读肥”。学生的回答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甚是美妙动人。

诗的声、色、光、味儿全在学生的咀嚼中呼之欲出。于是,让学生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说出读诗的最大感受,促使学生行至境深,对诗进行整合理解。学生有说“醉”,被桂花飘香、春山空旷、月光皎洁陶醉了;有说“静”,从花落、山空、月升、鸟鸣足以看出山涧之静。老师相机点明:花落、月出、鸟鸣看似动景,实则静至极致!鸟鸣山更幽。这就是我们曾经在《山雨》所学过的“以动衬静”的方法。更为出奇的是,一位学生用一个“闲”字说出读诗的最大感受。她如是说道:因为闲,心里才会静;因为闲,才能留意到米粒般大小的桂花飘落;因为闲,才能感受到春山的空旷;因为闲,才能发觉月亮升起惊动山鸟。

(三)搭建平台,迁移运用

经过把诗读肥、读瘦之后,接下来的“境出诗外”,让学生尝试写现代散文诗,让诗文美景跃然纸上,不失为一种大胆尝试。从学生说,他们有自由表达之学习愿望,自由活泼就是诗,散文诗恰好能承载学生的这种学习需求。其二,六年级上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让学生尝试写诗歌,如此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之?!学生们俨然一位位初出茅庐的小诗人,一首首小诗在孩子们激越的笔尖轻轻流淌,或清新淡雅,或瑰丽别致,或朴实真挚。一位学生如是写道:

夜,静极了!桂花,徐徐飘落,余香清幽沁人。山,空荡荡的。一轮明月,冉冉上升,月色如水。鸟儿,被惊扰,时而鸣叫,余音回荡在山涧中。

因为相信、尊重、唤醒、引导,学生的散文诗作真令人意想不到!散文诗与古诗两相呼应,课堂摇曳生辉,恰似“湖光秋月两相和”。

三、教学改革启示

“创境激趣,轻叩诗扉——营造氛围,入境悟情——搭建平台,迁移运用”古诗教学法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课堂中,学生饶有诗味儿地反复吟咏,轻而易举地理解诗义,依次经历“读肥”诗、“读瘦”诗,最后在诗歌创作中“读美诗”,整个学习就是一种享受。《鸟鸣涧》教学改革的成功既取决于教学理念的更新,也得力于信息技术的支持;若缺之古诗教学则捉襟见肘。

(一)信息技术令学生先读为快

古诗中所描绘的人、事、物与学生相去甚远,加之其用语凝炼,具有很大的跳跃性。如果仅凭一张嘴、一支粉笔等,是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久之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味同嚼蜡。《鸟鸣涧》的开课恰当借助音乐、视频,配之以老师的旁白,诗意盎然的情境令学生先读为快,学习也就在“转轴拨弦三两声”中欣然开启。

(二)信息技术让学生思接千载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2]作为小学生相关古诗贮备不多,让其凭空“寂然凝虑”是难以“悄然动容,视通万里”、“ 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的。如果借力信息技术,那会是另一番景色。譬如“想象入境”时,学生置身“如水音乐,晓月正从幽静山谷中款款升起”所营造的教学情境中,纷纷谈到:

“我仿佛看到微风中,粒粒桂花徐徐飘落;月亮慢慢爬上山头,山中飞鸟被惊醒„„” “我仿佛听到桂花落地,山中飞鸟清脆的鸣叫,溪水潺潺„„” “我闻到了桂花的香味儿。” “我感受到了山间十分幽静!”

(三)信息技术让学生心有灵犀

学生用一个“美”字、“静”字、“醉”字来谈自己读诗的最大感受,或许是“哈姆雷特”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信息技术的催生下,说一个“闲”字谈最大感受可称得上与诗佛心有灵犀,参悟了“诗中有禅”的意境。王维中年以后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

(四)信息技术让学生妙笔生花

教学中,舒缓优美的古筝曲、悠悠山谷、皎皎明月、潺潺溪水、飘飘桂花等营造出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心驰神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学生写的散文诗精彩纷呈,前面已举一例,此处不再赘述。假使没有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难以“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的[3]。

古诗教学中引进信息技术,学生好看、好听、好学,甚而好玩。理念与技术的相得益彰,可以让渐行渐远的古诗文走近学生,嵌入学生脑子,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3]刘勰《文心雕龙》 [4]毛亨《毛诗序》

第四篇:信息技术环境下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方案

新安县正村镇白墙小学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赫斯特(Hisrst)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着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新课程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许多要求,如何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型教师,这是应该引起广大教师思考的问题。

通过校本教研,我校的教师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在主动探索、主动反思方面还不是很理想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课题研究来大溜提高教师们的教育科研意识,使每个老师都成为学习型的几哦爱护司,做反思型教师,做合作型教师,从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二)课题选题的意义

(1)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边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学生系的策略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任,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亮点所在。

(2)文课堂有效策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教育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在“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成长”,是教学过程中的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的价值,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注意学生的意义的建构,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全体”“全面”“全人”的发展。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从教学理论上看,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更新教育观念,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策略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建立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既具体、简明,可操作,又具概括、完整和系统性,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试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

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将不断促进“教学策略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为教学策略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2)实践价值

本研究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一线教师提供可供操作的有效策略,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从而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课题研究目标

1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造生动有趣的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一种自主探索创造的过程。2 通过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形成一套系统的形成学生学习方式的策略。

(二)课题研究内容 1教师教学策略的研究

2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

3初步建立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4初步建立远程教育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多元开放学习模式

(三)主要观点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进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拓展新空间。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作,”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创新之处

(1)、利用我校班班通优势,创设符合我校校情的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探究、合作的课题教学模式。(2)、实现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3)、建设理想的教学环境。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课题研究思路

1、调查参与研究的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根据调查结果举办计算机知识讲座,为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2、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学习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生自主学习方法,提高理论修养。

3、建立新型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立足课堂主渠道,以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合作学习为手段,将学习环境转到多媒体教室。

4、以案例研究为主,积累资料,提炼有价值的信息撰写研究报告,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需采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即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答、个案研究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成果。

(1)前期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从多方位、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语文课堂中教学策略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准突破口。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高效的教学策略。

(3)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法,评价学生素质和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形成研究报告。

(三)技术路线

1、班班通建设到位-----学校提供研究的软硬件,对广大教师进行计算机实用技术培训;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2、通过专题讲座、集体备课、研讨课,听课、评课等形式开展教研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举办优秀课件、论文、教学案例评选等活动,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

3、建立校园课题研究网,及时总结好的做法与经验,在校期间,区域间交流推动,形成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应用模式。

4、建立档案,重视过程性资料的收集。

(四)实施步骤

1、课题申报:2016年5月,制订课题方案,完成课题申报。

2、课题开题:2016年6月,完成课题开题报告,送市、区专家进行课题论证。

3、课题实施: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进行课题探索、中期研究,预计2017年进行中期研究情况评估汇报。

4、课题总结:2017年3月—6月,完成研究报告,成果鉴定与结题。

(五)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论文集

2、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着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上新台阶。

3、我校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及语文素养得到增强;参研语文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具有较大转变;我校的办学品位得到提升,学校特色得到增强。

第五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实验小学

孙洪美

摘要: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所以小学数学应该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信息技术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遵循课堂教学环节,灵活利用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在引入时激活学生探究动机;在探究时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在练习中提高学生学习实效;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发挥数学学科优势,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促进学生主体全面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对于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很多优势:首先是多媒体情景优势,它以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及影视等多种视频信息与音乐、解说、拟音等多种音频信息相结合,将枯燥的数学语言还原成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其次是具有多媒体信息同步呈现的优势,它可以使学生眼看、耳听、脑想、手动、口述等感官同时开展活动,学生身临其境于生活中,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可以将枯燥抽象的概念、复杂曲折的思维过程,以直观形象的教学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选择、自主探索,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此,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的有力武器!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知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因此,数学教学的内容应当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让学生熟悉亲近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信息技术对教师的教也将产生深刻影响,有利于教师对数学语言文字、符号、图形、动画、实物图像、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能使过去难以实现的教学设计变为现实,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有机地结合,用信息技术手段模拟生活故事,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把枯燥的数学语言变为生动、形象的贴近小学生活的直观语言,将大大改变现有数学课堂呆板、单调的课堂结构,教师教起来有激情,学生学起来有动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一)贴近生活实际——情景引入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问题情景。小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喜欢多变、宽松的教学环境。静态的文字、课本及教师的口语则满足不了学生比较活跃的心理需求,他们在安静的教室里,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认为老师是演员,自己是观众,是旁观者。因此,思想容易开小差,使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了

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教学中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利用现代技术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接通生活的源头活水,可以让原本枯燥的知识鲜活生动起来,使学生情感上产生共鸣,情绪上得以共振,为学生自主探究做好铺垫。

例:在《小数加法》课例比较研究中,由于我校没有标准的运动场地,原设计用教材中掷实心球情境学生虽然经历过,但不熟悉,尤其是用小数以米作单位表示的数量,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部分学生难以理解这些数量表示的真正含义。改进设计后我们采用上超市买东西的场景,孩子对上超市买东西的场景是再熟悉不过了,他们通过平时日常生活中的购物也熟知以元作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意义。因此从捐物献爱心入手,带学生进入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出小数的加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设置问题情景

问题情境既要有趣味性又要有启发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但是仅有趣味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启发性,还必须能够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例: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创设这样一个虚拟的场景:六只小动物在动物乐园举行骑车比赛,这些车的轮子有的是长方形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椭圆形的、圆形的、不规则形状的。随着发令枪一响,屏幕上出现各种车开动的动画,很多车子上下颠簸,车上的小动物苦不堪言、丑态百出,只有坐在圆轮车上的小猴美滋滋的、四平八稳舒服极了。这时画面嘎然而止,老师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谁能夺得第一名呢?”学生在开心、诙谐的情境中兴致盎然,在笑声中他们不禁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圆轮的车子跑得既快又平稳,而其它的车子却不能呢?这样就揭开了问题探究的序幕。

二、利用信息技术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我们都知道: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个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使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单凭板书、讲解、操作的方式是很难做到的。多媒体计算机以其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智能模拟能力、易于操作等优点,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例: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时,首先让学生动手将学具拼成平行四边形、矩形、三角形、梯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怎样由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三角形、梯形。最后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这些图形的割补变化,推导面积公式。这样处理这个教学片段形象生动直观,学生手脑并用、乐于参与,对所学知识易于理解吸收。

例:在教学立体图形的体积时,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圆柱的概念,可以让学生想象以长方形的长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图形是什么? 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想象不出所得的旋转体是什么,直观教具演示也很难帮助学生形成具体的表象,教学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多媒体课件便能够发挥它的优势,通过Flash动画演示,显现出长方形旋转时的轨迹,从而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迅速找出问题的答案。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一堂课是否成功往往看老师对重难点的处理是否恰当,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处理好教学重难点呢?由于多媒体具有极为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静与动、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相互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克服了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扩大了学生的认知时空,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通过向学生展示丰富的、典型的、具体的经验和感性材料,突出观察点,揭示现象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减少思辩的困难。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正确率。

例:在《相遇问题》中,用速度和乘以两物体共同行的时间,求路程和比较抽象,学生难于接受,于是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4分钟相遇的画面;然后用线段图表示两人走的路程和;接着闪现两人每分钟走的路程,并把它们合并成一条小线段,即速度和。走了4分钟,有4个这样的小线段,它们的总长度也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教师无需更多的语言,只要借助计算机所显示的图像,便无声地传递了教学信息,将不易表述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于学生面前。而这种传递又是那么有吸引力、有启发性,使学生丝毫感觉不到由于思维产生障碍可能带给他们的心理压力,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轻松快乐。

例:“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面积公式的推导,如何突破难点呢?运用课件演示,首先把一个圆进行平均分割,分割的数量从4份、8份、16份、32份到任意份,每次分割后计算机便很快把它们拼合起来,并在屏幕上展现出相应的近似长方形。通过对这几个近似长方形的分割拼合演示的观察、比较学生不但直观地感受到,而且也深刻的理解到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形状就越近似于一个长方形。这样教学将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通过分割、拼合展现出来,减缓了学生推理的难度,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也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通道。

四、利用信息技术增加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堂课的教学效果怎么样,关键看学生能力素质是否得到发展提高,对教材内容是否理解掌握。因此,对学生的能力训练也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是形成技能,培养创新能力的有力手段。

例:教学“两步应用题”时,例题学完之后,还有“想一想”:改变例题中的某一条件后,该怎样解答?如果按传统方法一一出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最后列式解答,一节课就会很紧张,巩固练习也很难完成了。运用多媒体演示可以很快在例1的基础上改变第三个条件、绘制线段图,让学生根据题意和线段图自己尝试解答,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灵活解题能力。由于有了多媒体的帮助,使课堂教学时间显得很充裕,不但可以较快完成教学内容,还能对教材适当补充变式练习内容,既节省了时间,又丰富了教学内容,既加大了练习密度,又变换了练习形式,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利用信息技术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数学内在价值。

学以致用,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意识地集中组合,沟通儿童生活的源头活水,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起来也感到亲切、自然、轻松。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加强知识的建构,可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能力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例:在五年级《可能性》中,在练习时老师先用媒体补充生活例证,请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如乌云密布,燕子低飞;小学生在马路上踢球,迎面开过来一辆汽车;大力士韩智磊和徐豪迪拔河比赛„„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对可能性这种一种不确定的思维方式和辩证的思想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

总之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把教学内容在大与小、远与近、虚与实、部分与整体之间相互转化,可以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使数学规律形象地显现出来,从而缩短认识过程,起到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的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时代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 1 ]

数学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 2 ] 徐斌.推敲新课程课堂[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3 ] 李克东,谢幼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 [M].培训教材,2002.作者简介:

孙洪美:小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为数学教学。

下载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实践与尝试(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实践与尝试(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所谓信息技术,就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

    语文教案信息技术环境下[精选5篇]

    [语文教案]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摘要 协作学习目前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络环境下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求民思维、批判思......

    b6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初探

    知识改变命运百度提升自我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 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 本文为本人珍藏,有较高的使用、参考、借鉴价值!! 现代信息技术环......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 临澧县新安镇中心小学涂杰 [内容摘要]: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逐渐普及和新课程理念的更新,推......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信息技术环境下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河北省隆尧县固城校区小孟实验小学 杜兵杰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近十 多年来,语文教学已在黑板、教科书等传统教学媒体的基础上,融入了幻灯、投影、录音、电影、录像等大量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现代信......

    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与教学实践[范文大全]

    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与教学实践反思 摘要:信息技术环境下人们获取知识方法与途径的研究,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教育科学前沿课题之一。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尝试小结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探究 坡家初中:李生德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它有教学容量大、形象直观、能通过查阅大量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等诸多优点,但目前网络环境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