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体育教学论文《浅析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与合作能力》
浅析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与合作能力
摘要:
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特性之一就是合作,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环境下的重要学习方式。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是学生走进社会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在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中,一要重视四个意识的培养,即主体意识、情感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这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二要加强合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合作的技能技巧,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学会微笑与倾听,做会说话的人”,这是与人相处的基础;三要重视学生的团队精神,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提升,让学生的身心和社会三个维度在学习中得到健康的发展,这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
合作学习
合作能力
过去的教学方式只注重教师的“教”,而不重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过余强调认知的价值,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性,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体现,学生在一种压力和感到威胁的环境中学习,学生的意愿、差异、情感态度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失败的体验多于成功,痛苦多于快乐。在新《课程标准》环境下,强调科学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尊重差异,关注个体已成为重要的学习理念。因此,在这种环境之下,研究和探索合作与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合作学习的价值(一)对合作学习的理解
合作学习是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之间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或任务,其合作者之间具有相互认同、接纳、独立平等和诚信的合作。(二)教学过程应是学生得到健康发展的过程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环境下的重要学习方式,在过去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也体现出了很多的合作学习方式,但往往是为合作而合作,流于形式的较多,其真正价值并没有得以发掘和体现。在新《课标》的实践中,对合作技能与技巧及其在学习中的运用,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与人格品质的塑造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并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和追求。对于教师来讲,不仅是一个教学方式问题,而是一个育人问题,学生不只是在身体方面得到发展,而是从健康上来理解教学过程的意义,这也是一种价值观的改变。
合作学习作为重要教学形式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学习,尊重学生的学习选择,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探索和掌握知识。其学习过程蕴含了知识、身心和社会三个维度的活动,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一方面,学生在合作体中讨论交流,有不同的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与探索,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动作技能的掌握,这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组成与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和运用一定的交际手段来与人合作,这对学生与人相处能力的很好训练,从社会维度发展了学生的适应性。
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是学会交流、交际、与人相处的过程。学会
用心
爱心
专心 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也是当今学生走进社会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由于中国独生子女的特殊国情,学生以我为中心强调自我是一个普遍现象,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之下,既交友,也是交流,有合作规则的约束,也有自主的探索,相互激励和影响,对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与民主精神、个人责任感以及人格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终身教育和终身体育的重要源泉。
二、合作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合作中经常有合作不顺,合作解体,或难以与他人合作相处,或合作组不和,组与组之间争吵,导致合作失败,或者表面是一个合作小组,而实际互不关心,貌合神离等现象。在问卷调查中,52%的希望在体育活动中与人合作,34%不知怎样与人合作,这说明不是学生缺乏合作的意愿,而是学生缺乏合作方法与技能。因此,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是体现合作学习价值的重要条件。
(一)合作意识的培养
合作意识应是个人意愿、感觉、情感、思维等过程的心理总和,主体意识、情感意识、参与意识是合作的重要因素,如果合作有意义,个人的行为、成功与荣耀与集体息息相关,个人成功与团体的成功同样重要时,那么,个人就会意识到合作的价值。
1、强化主体意识的能动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方面“人的主体性首先是指作为活动主体的能动性”,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一方面,要全面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善于发现和开发学生潜在素质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思维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并允许学生在发展程度和素质结构上存在差别,这即是对“人”的尊重,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和未来对人才素质的又一特殊要求,让学生感到自我价值与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用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来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如:在合作中的探索、创新学习的内容与形式,通过展示感受成功。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
2、重视态度情感意识的驱动性。
情感教态度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内容之一,它能促使人奋发,调整人的内在动力系统,砥砺内在的学习态度,促进人的成功。我们应把态度情感作为新教学的重要内容来实施,这是我们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因素,因为“科学教育不仅使人获得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人获得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方法的熏陶和培养,使人获得非生物本能的智慧,获得非与生俱来的灵魂”。这说明态度情感因素在教学内容中的重要价值。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发掘教学中能体现真、善、美的态度情感因素,并作为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一部分,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真、善、美的价值体验。
3、关注参与意识的积极性科学性。
“教学的本质是信息交互,是认识交换,是学生人际交往”。这些都与个体的参与息息相关,如果没有参与,就难以体现教学的本质。在《课标》中把“运动参与”作为重要的学习领域之一,而且它在诸学习领域中的载体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具有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注重兴趣、习惯和意识的形成;一方面是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强调理性参与。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的“参与”上下功夫,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带动别人参与学
用心
爱心
专心 2习,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精神。
(二)合作技能
技巧的培养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习小组合作不顺或者貌合神离,无话可说。美国青年研究中心对必要的社交技能进行了总结,认为“组成技能、活动技能和交流技能”是合作应具备条件。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本身就离不开合作、交流的形式和内容,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技巧上具有独到之处。
1、组成合作小组技能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很多的学生对分组或自己组合活动小组时往往不知如何着手,合作的第一步就卡住了。因此,我们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社交性语言的引导和要求,让学生学会沟通。如:“你好,合作愉快!”,打招呼互相问候,自我介绍,或微笑、握手、击掌等,创造一个合作氛围,这些常见的语言和动作是组成合作体的重要开端,在体育教学与活动中很容易做到,但又常常被教师和学生所忽略。
2、小组活动技能的培养。
一个团体需要凝聚力,有凝聚力的团体才有生命力,缺乏这一点,合作体就有可能解体,或流于形式。那么,这种凝聚力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它应是小组成员对共同目标的确认和激励。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和激励学生的合作,引导和鼓励学生互相积极评价自己和他人,表达感谢与应达感谢,倾听和尊重他人讲话,“鼓励他人参与及对鼓励参与的应答”,“尊重差异,善于从别人的立场看问题”对小组成员成功的赞赏,失败的鼓励等。以增强合作体的相互理解和友谊,逐步形成与人相处的技能,这也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3、交流技能的培养。
“交流就是彼此把自己有的供给对方”,交流的主要工具是语言,心理学家认为:“语言的第三个职能是交流的职能,即传达知识、态度和感情”。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合作体中彼此传达知识、态度和感情,活跃小组活动的气氛,积极提建议与应答,“询问原因和提供原因,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与不赞同的应答,或学会说服他人”“学会微笑与倾听,做会说话的人”等。教师应在语言表达上给予积极地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运用,形成习惯。
(三)合作精神的培养
合作是手段,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才是价值所在,它是民主精神、团队精神和力量的表现,是成功的重要条件。有人说“团队精神是学校体育的灵魂”,其实它更是振新中华的力量。在教学中,一是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的合作,新《课标》的实施并非教师就无所作为,而是大有作为。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设计与创造合作学习的情境,既是教育者,充分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是合作者,全身心地与学生合作,做好合作的表率。让学生在合作体中感到自己的成功与小组分不开,小组的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与成功,具有荣辱与共之感;二是要把合作精神渗透到整个学校体育中,课间操、课外活动、竞赛活动等应是教学的延伸与验证,学生的自主与合作意识和行为习惯,团队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才能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得到发展,这也是合作学习的最高目标
用心
爱心
专心 和终身体育的最终目的。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下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它与其他教学方式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与渗透。体育与健康课的合作的形式是丰富多采的,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合作的前提,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与人相处、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品质,健康地发展,才是我们育人的宗旨。
用心
爱心
专心4
第二篇: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内容提要:合作学习具有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合作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通过合作教育学会自我学习,更要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
关键词:体育教学
合作能力
培养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小学体育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合作教育,在合作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通过合作教育学会自我学习,更要学会合作学习,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合作学习能力应从小学,特别是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着手抓起。学生在学校不仅接受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还在学习的同时接受着各种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合作能力就是一种有必要培养与训练的能力。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氛围,以自我为中心好胜好强,不易与同伴友好相处,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也相对淡薄。而合作学习具有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观点,使小学生一起很轻松的进入新的环境,摆脱了原来旧的“单打独斗”的局面。所以使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增强。
一、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能力是指合作者为合作学习所具备的与人共事的各种能力总和。那什么是合作学习呢?从“合作”的意义和新《课标》的要求来看,“合作学习”应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为理论基础,以研究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为根本目标,以短时、高效、低耗、愉快为基本目的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同时,合作学习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主体相互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完善学校体育的德育内容、强化德育功能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作教育,实际上也就是对学生实施德育。学校体育具有较强的德育功能,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人格教育,树立高尚的体育道德情操。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有助于完善学校体育的德育内容和强化其德育功能。当合作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实施以后,又会使体育的德育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特别是协调功能的强化更加明显。合作教育的协调功能在于: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整各种心态。只要人与人之间具有合作精神,出于合作的愿望,就能恰当而合理地解决各种矛盾、问题和危机,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平与发展。
(二)有助于完成新课改的强烈要求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有很多的焦点问题和技术问题需要去探索、研究和实践。课改在教学策略与方法上的改革力度很大,也非常迫切,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过去的教学方式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认知的价值.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和社会知识性的发展,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体现,学生在一种压力和感到威胁的环境中学习,学生的意愿、差异、情感态度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失败的体验多于成功,痛苦多于快乐。当然不能否定在我们传统教育中仍有互帮互学的优良传统,但还很不够。特别是今天的中国“独生子女”的特殊国情,学生以“我”为中心,过分强调“自我”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就显得尤为重要。于是,在新《课标》环境下,强调科学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尊重差异,尊重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就成为重要的学习理念;在这种环境之下,研究和探索合作与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将具有深远意义。
(三)培养合作学习能力的现实意义
当学生具备合作学习能力,并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便可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学习,尊重学生的学习选择,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探索和掌握知识。其学习过程蕴含了“知识、身心和社会”三个维度的活动,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一方面,学生在合作中讨论交流,有不同的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与探索,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动作技能的掌握,这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另一方
面.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和运用一定的交际手段来与人合作,这对学生与人相处能力是很好的训练,从社会维度发展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正因为如此,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是学会交流、交际、与人相处的过程。故而,在合作学习的环境之下,既交友,也是交流,有合作规则的约束,也有自主的探索,相互激励和影响,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与民主精神、个人责任感以及人格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生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源泉。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在学习目标中体现合作意识
《体育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出了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已经成为体育课程标准五个领域目标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制定学生学习目标时,要有意识地将合作学习要求在目标栏体现。根据目标的达成统领教学内容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教材作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教学内容。
中低年级主要是一些小游戏为主的操作层次上的合作,有一些技术要求不是很高的项目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完成思维上的交流。如技巧上的滚翻动作。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然后小组合作通过交流和互相观察得出初步的动作要领,互相保护与帮助完成动作。教师通过巡视发现问题给予指导和纠正。
(二)在学习过程中强化合作意识
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需要长期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的精心组织,适时引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前应根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并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案,合理组织,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设法把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乐于参与,乐意接受的过程,真正做到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学有所好,学有所得。学习过程中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交往技能,在教给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也要教授有关的交往技能,通过严密的设计合作学习过程来引导学生去实践有关的交往技能;并且要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倾听、学会合作分享、学会互相帮助;同时要对典型事例生动活泼方式地评析使学生懂得某些道理,以评选奖励的办法强化明确合作意识和行为等。如:组织一些集体的小游戏、让学生到前面来发言,请学生示范。教师应在语言表达
上给予积极地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运用,形成习惯。
(三)在有效反馈中巩固合作意识
合作结束后,教师抓住时机及时总结反馈,表扬合作中积极讨论,互帮互助,敢思敢想,大胆探索的同学,让他们体会到合作的快乐。对合作中能达到活动目标并完成出色的小组、个人加以肯定,表扬和鼓励,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带来的成功感,成为下一次合作的动力。同时,合作中出现的不良行为提出改进意见,使他们在下一次合作中向正常化发展,激励其合作兴趣。
另一方面,制定合理评价方法。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有效的自评和他评,学生才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自觉地作出相应调节,坚持、更换或调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减少合作活动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提高合作活动的效率和成功的可能性。
总之,具有合作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努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学会与人相处,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品质,健康地发展,乃是我们体育教学育人的宗旨之一。而体育教学中的互动合作教学,不仅增强了师生情感交融,发挥了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调节了教学关系和相互作用,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加强了学生与情境的交互影响,推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使学生的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实践能力都得以充分的发挥,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体育教学还给了学生一个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合作能力的平台,让他们在众多的体育活动中尝试合作、学习合作、体验合作。在合作中找到自我、找到自信、找到快乐、找到独乐不如众乐的体验。愿我们的孩子在体育教学中收获更多合作体验。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竭力挖掘小组合作学习的潜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积极作用,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正如专家们所言的那样“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主动的、健康发展,提高学习效率,顺利达到标。
第三篇: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而合作能力是调整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能力。人如果不会与他人合作,就会限制自身的发展,也会妨碍个人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合作能力是人不断发展的社会能力。世界教科文组织把人际交往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也提升到一定高度。我们作为基础教育者,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
一、体育合作学习的内涵及其要素
合作学习是小班教学的主要策略,合作的客观基础是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合作的主观目标是缩短差距。体育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势,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自己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能力(领导或辅导能力)、个性以及认知倾向、思维方式等,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根据教师有计划地指导、调控,小组成员间展开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的合作性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在体育合作学习中有四个要素是不可缺少的。
(一)积极互赖: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们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
(二)相互促进:合作学习要求学生进行面对面相互作用,由此促进彼此的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
(三)个体责任:个体责任是指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
(四)小组自评:合作小组必须定期地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二、体育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一)小组成绩分工法
学生分成由几个人组成的学习小组。要求成员在成绩水平、才能倾向领导或辅导能力)、个性特征等上有异质性。教学程序是先由教师授课,然后学生们在他们各自的小组中进行练习。通过组员辅导与帮助,使所有成员掌握所教内容。最后,所有学生都就所学内容参加个人测验,此时不许他们互助帮助。学生的测验得分用来与他们自己以往测验的成绩相比,根据学生们达到或超过他们自己先前成绩的程度来计分。然后将小组成员的个人分数相加构成小组分数,达到一定标准的小组可以获得认可或奖励。例如:在立定跳远考核前的复习提高阶段教学时,教师根据以往所测成绩,把学生分成好、较好、中、差4个大组,然后在各组中挑出1名合并为4人一组的分组练习(在挑选时应考虑小组成员之间的异质性),练习后进行个人测试,规定不超过以往所测成绩者不得分,平以往成绩者得1分,超过以往所测成绩者得3厘米为单位递增一次加一分,最后算出合作小组的总分,总分多的名次列前,教师予以肯定或奖励。
(二)小组游戏竞赛法
此方法运用了与学生小组成绩分工法一样的教师讲授和小组活动,不同的是它以竞赛代替了测验。在竞赛中,学生们同来自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竞争,以便为他们自己的小组赢得分数,这种方法有一个“不断调整”的程序。它依据每次竞赛中的成绩到下课次竞赛时做适当调整,使竞争趋于公平。例如:在往返跑教学时,通过教师指导和学生练习,掌握一定往返跑与交换接力棒技能后,分4~6人一组合作练习,练习一定时间后,进行小组竞赛,成绩好(差)的对成绩好(差)的,获胜者得1分,以此激发学生兴趣,为争小组获胜而积极练习。
(三)小组共学法
就是将学生分成4或5人为一组进行练习,练习内容为一份“作业单”,然后小组共交一份“作业单”,依小组的成绩接受表扬或奖励。例如:在技巧前滚翻练习时,教师将学生分成4或5人一组,相互合作练习,练习后,按小组形式依次表演、示范,教师或学生做裁判,最后做出综合评价,得出优胜组。再如:在小篮球胸前双手传接球教学时,将学生分成4或5人一组,共同进行胸前传接球练习,练习后以小组形式进行表演、示范,按动作技能的正确性、动作熟练程度等条件评出优胜组。
(四)小组调查法
此方法把学生们组成2—6人的学习小组。学生们在小组中运用合作性探究,小组讨论和合作性设计展开学习活动,最后每个小组做一下介绍或展览,以向全班交流他们的发现。例如:在一次跳绳练习后进行放松调整时,教师布置学生6人分为一组,用绳拼图,自由组合,自由想象,时间3分钟,到时全班同学相互参观评出最佳拼图奖。分组后,只见同学们热烈讨论,有的出点子,有的在拼接,有的做修改……最后有的小组拼出“三角形、梯形”,有的拼出“小树”,拼出“班组名称”,拼出“各种小动物”……等形式各异的图形。看到学这样热烈的练习场景、认真学习的态度、融洽的人际关系后,教师真是由衷地高兴!
三、体育合作学习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具体表现
(一)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协作精神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个人所追求的结果不仅有益于他自己,而且也有益于小组的其他成员。合作的努力,使得学生们都卷入了一种追求互利的活动过程中,大家拥有一个共同的命运。在合作学习情境中,通过共同制订学习计划,协作互补,共同努力,共同提高,从而达到整体优势,况且在体育运动中,很多项目必须通过合作配合,才能够完成。因此,学生为了完成某个任务或达成某个目标,就必须具有协作意识。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自控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二)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为了共同争取小组的胜利或荣誉,就需小组每个成员都要进步,而这就是在小组成员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小组成员相互帮助并肯定在进步中小组每个成员的价值,致使差生受到了其他组员的尊重,提高了差生的自尊心,有助于学生,特别是差生尊重需要的满足。
(三)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他人平等相处的良好习惯
合作学习注重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在充满温情和友爱的宽松学习环境中互相交流,协作学习。通过学习活动满足学生的“乐趣”要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这样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和谐的。久而久之,对改善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养成与他人平等相处的良好习惯,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体育教学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在整个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学的重点是放在学生的“学”上。于是便有人认为合作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是无足轻重的,去不到主导作用了。其实不然,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更加注意了学生的活动,注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教师不再象过去传统教学想学法中那样照本宣科,手把手的教,手把手地练,稍有不对,就集体纠错,再集体练习。现在把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放开胆子充当自己的主人角色。当然不是放任学生自行肆意活动,自己消极被动,跟着学生跑。相反,在合作学习中,更需要教师的正确组织管理与指导,这就说明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更重要、责任更重大,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精心备课。备课的要求、标准需要考虑好任何才能将这些内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好学。
第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程度,钻研教材,准备好难度适中的问题,在根据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以便促使每个学生最大程度的获得发展。
第三、做学生的“参谋”。在学生练习时,教师却站在一旁,成了“甩手管家”,不能入到学生中去,这样既掌握不了学生对运动技术、技能掌握的真实情况,更不能及时地调整学生活动的情绪,久而久之,学生的兴趣便没有了。反过来,教师越是给予及时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并善于同学生共同探讨或直接参与活动练习,学生们就越感到自身价值的存在,学习兴趣也就越高。
第四、认可或奖励。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如能及时对学生或小组的活动给予认可或奖励,学生的积极性、兴趣就会更高涨,知识、技能掌握得也就更迅速主动。
实践证明,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充当学生的“管理者”、同时又要当好“顾问”,并且还要成为合作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主导作用。
第四篇: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在体育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使用让学生步调一致的机械似操练的教学方法,像“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导致一部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也吃不到”,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受不了”,大大抑制了学生学习与练习的积极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相处的氛围上必定是和谐的。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转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要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完全解脱出来,俯下身子,去用心聆听孩子们的心声。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他们同样是独立的、有人格的、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与学生只是在教学活动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并没有人格上的高低贵贱之分,必须平等地对待和关注每一位学生,了解并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差异。这样才能建立起新教育形势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形成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2.要关爱学生,以情动人
“感人心者,莫过乎情”。寓情于教,以情动人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纽带,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的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大胆地在学习中体验、创新、提高。要在教学中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沟通与交流。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蹲下和学生谈心,体贴、关爱学生,善于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多微笑、多表扬,表现出师爱的真情,克服过去学生惧怕体育老师的现象,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学生。
有了这样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到极致发挥,从而为“自主学习”奠定坚实的思想与心理基础。
二、改变教学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是学生的主动练习,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充分展示自己的运动才能,真正让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
1.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获取知识。”体育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形成“学会”到“学会学”的转变。例如传统的投掷内容的教学,如果让学生面对面站立进行投掷练习,几次练习后,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失去练习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进行投掷练习,他们有的选择正对投掷方向的练习,有的选择侧向的练习,有的选择助跑投掷练习,更有一些喜欢游戏的学生展开了投掷游戏大战,个个练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同时注意合理的分组,注重孩子们的安全。实践再一次证明,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可以克服传统教学的许多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既照顾到全体学生,又有利于学生个体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2.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般不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与练习的伙伴,认为自由组合练习小组易形成“小帮派”,扰乱课堂教学秩序,这是由于我们总是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身体和情感需要。在教低年级立定跳远教学时,我就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大多数学生会选择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同学在一起。他们一起练习、互相纠正,共同交流与总结,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证明,采用这种形式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合理多样地变换教学组织形式,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1.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认知与练习的兴趣
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学习场景,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情绪会变得高涨,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被激发。学习动力增强,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动作、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在三年级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我创设去“池塘郊游”的教学情境。在音乐伴奏声中,小朋友们来到“郊外”,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各种自己想到的跳跃游戏活动,孩子们在创设的“大自然”氛围中学习、体会并练习小青蛙跳的本领,情趣盎然,兴趣倍增。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情感的情景创设,促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引领学生观察、思考、练习,在学习模仿演练小青蛙的跳跃本领中,领悟并初步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通过情景教学活动,学生体会到了主动参与活动的快乐,学习效果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得到了充分提高。
2.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游戏
小学生是极其好胜的,对于各类体育游戏比赛他们往往乐此不疲,特别是当老师和他们共同作为参赛的选手比赛时,他们会异常地兴奋。师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能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多的互动时空。
体育课堂教学期待着自主性教育,只有学生学会了怎样学与练,体育课堂教学才会变得有序、有乐、有趣、有健康,才能让体育课堂真正成为孩子们生命活力的“健康之泉”。
第五篇: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要:素质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是近年来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利用体育教学的优势,因材施教,多渠道多层次的启发学生的思想,塑造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潜能,使他们的创新能力逐步得以培养。关键词:体育教学
创新能力
随着体育教育体制和理论体系的变革,目前的体育教学仍然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笔者就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点肤浅的认识,望能与同行商榷。
1、教师教法要创新
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能激活学生思维,从而培养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它是创造力的核心。任何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可能不采用一定的方法,只是由于学识、经验、风格不同,往往拘囿于某种特定方法罢了。教师一旦陷入某种缺少变化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去,就会严重束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教师在优选教法时,应首先研究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投入在教学活动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屏弃传统教学观念,勇于革新。
1)、创设教学情景,诱发学生创新“灵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是影响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少年儿童的学习活动,是通过客观环境的相互作用与自身活动中的自主性来进行的。心理学告诉我们:只有当教学活动对少儿的心理因素发生作用,才会产生一种积极地参加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才会寻找自我发展的途径。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理所当然要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也就是说,要在教学中正确应用人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精心创设学生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不同的情境中不断丰富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置身“景”中,不自禁,从而产生“灵感”,进行创新。其过程是“设置创造情景——好奇感、新鲜感——诱发创造灵感——激起创造力”可针对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天性,有意识地利用故事中的情境、语言的描绘、色彩的刺激、赛场的安排等多种形式,去诱发学生的创造灵感,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2)、运用创造性游戏,提高学生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对一个人的创造性活动有促进作用。创造性游戏是人们根据周围条件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靠游戏者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能力创造性地进行,的自主性。因游戏具有娱乐性、竞争性等特点,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快乐和满足。比如在课堂教学中,用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
“情”。在课堂上,它依充分体现参与者X人造型”游戏,“一次锻炼。
2、加强左侧肢体练习
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半球,根据大脑两半脑对身体交叉支配的特点,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左侧肢体部位的练习。如用左脚支撑的各种跳跃动作、摆动、踢腿、左手运球、投篮、打乒乓球等。实现对全脑的开发尤其是右脑的开发和左、右脑密切配合协调发展,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3、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一种沿着不同的方面思考、探索、追求多样性的开放式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打破墨守陈规,对某些知识、概念、技术,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像,提出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新见解,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这样,学生通过对事物内部本质属性的比较,思维的光点在各事物多角度的本质上游弋,就能增强识别能力,达到“从这一点想开去”,从而产生思维的顿悟和灵感,迈向创造性思维的境地。为此,我们的教学过程不仅要“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基本方法。
当前,素质教育已深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这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关注教育理论发展动态,研究自身,研究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新世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