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初探
初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初探
盐亭县金孔镇初级中学
廖先才
摘 要:在我国教育模式由原来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成为工作重点。初中化学作为学科体系中一门重要的科目,有必要以化学学科出发探究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初中化学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相关化学问题的思维与能力。这就要求化学老师在教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本文浅析了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希望我国初中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稳健提高。
关键词:初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我国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学理念逐渐转变,教育方式也在逐步转型。教育的重点不仅只是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即学生学习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培养的是一个学生的品格、能力,形成好的核心素养不仅对当下的学习成绩有帮助,更对未来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育人心,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萌芽期,是十分重要的时期,学校的教育和正确引导对其形成积极阳光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人格的形成与每一个学科、每一个细节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化学学科也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处于转型期的我国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现状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输出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就会造成学生对于知识点的难以理解,只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不能够理解消化知其原委的问题很容易在记忆时出现混乱且记忆不深刻,当有新知识或相似知识进入时,极其容易发生记忆混淆,不但无法做到触类旁通,反而将脑中的知识体系打乱,无从下手整理学习。这时学生的畏难、厌学等不良情绪会相应出现,渐渐对化学学科失去学习兴趣,觉得自己学不会,落下的知识越来越多,导致很难再弥补的局面。
教师的教学目标除了将各自学科的学科知识内容传递给学生,使其理解并掌握足够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育人,在初中阶段树立起学习、生活、做人的正确观念,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更需要教育者提高重视。
一、发挥教师亲和力和专业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学科
师生是知识传递的最直接主体,教师的亲和力能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知识的顺利传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教师的专业业务水平也十分重要,教师自身的化学知识与视野关系着学生所接受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搭建桥梁,为他们指明方向,提供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从各个方面关心帮助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让他们认可老师,认可这门科目,并对这门科目树立正确的态度,认真学习。
二、借助实验教学发挥学科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学科是一门源于实验,注重实验的学科。通过参与实验的设计、设置实验装置、识别添加化学试剂、最后检验生成物并记录以及最终计算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结论整个过程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书本上较为抽象的、晦涩的、难以理解的理论概念和结论。同时,动手操作的课程相对于枯燥的文化课更加生动有趣味,这是化学学科本身的学科魅力。对于青春好奇的初中学生来说十分具有吸引力,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化学学科理论课与实验课,使学生充分领略到化学的趣味与魅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就疏通了知识传播的道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大大提高,效率与呈现的结果也十分可观。
三、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能力
我国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已久,學生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思维习惯会使知识的接受度和被理解度大大降低,达不到好的教学与学习效果,学习效率也不高。为改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勇于尝试翻转课堂的模式,引导学生形成课前预习提出问题、课上带着问题听讲解决问题、课后复习重难点掌握知识的学习思路。学习小组也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将不同化学基础、不同性格的学生组队编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团队意识、写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教师在知识获取的道路中由直接给予转变为引导监督,答疑解惑,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逐个解决疑难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独立学习、积极钻研进取。
四、完善教学设施,增强教师业务水平
完成化学实验最基础的就是硬件支持,我国学校的扩招计划逐年加大力度实施,学生逐年增加的同时学校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可能并没有匹配提升。而化学是一门注重动手实验的课程,想在这一点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必须增强学校的基础设施投入。教育部门应加大对此的经济支持、政策支持,并可以充分调动社会资源,鼓励关注教育,大力支持各中学完善其实验教学设施设备。
硬件设施提高的同时,教师的业务软实力也要相应提升,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科学成果借助精密的设备不断出现。学校的教学也不能只拘泥于课本教材,而要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抬头放眼世界的变化,展望未来的无限可能。
总的说来,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积极学习领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自学方式、思维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形成高素质核心素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二篇:初中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初探
初中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初探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英语教师应树立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意识,通过有效策略,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同时,还要艺术地处理好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为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县东宝中学
【作者姓名】:林楠
【关键词】:初中英语 核心素养 策略
时代的发展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学科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如何使得学生具有出色的英语水平,具备较高的英语素质,成为未来合格人才,成了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在具体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要求初中英语教师具有自主的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教学意识,从提高学生的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等具体方面,着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同时,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还要艺术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由此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奠定较好基础。
在明确了初中英语核心素养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就要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实际,采取扎实有效的策略,明确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关键、提升、突破的着力点,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全面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1.语言能力是英语核心素养的基础,让学生开口“说”
语言能力相当于英语核心素养的“工具性”构成。没有语言能力作为基础,其余三个要素基本“形同虚设”,如同空中楼阁,没有基础,无从谈起。在明确语言能力是基础的前提下,反观我们的日常英语课堂,就会发现,年级越高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表现的越沉默,课堂越来越沉闷,学生基本处于集体“失语”的状态。形成这样的局面,与课业任务越来越重、教师的教法有很大关系。要打破学生的“失语”状态,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和组织大量的专项或综合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开口说”构建情境,搭建桥梁,鼓励学生大胆张开嘴,使用英语、操练英语。构建具体情境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具体教学实践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予以讨论。笔者阅读过这样的教学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值得英语教师学习、借鉴。即在讲授Teenage problems一课时,教师就根据教学需要,在讲解主要句型“Do you have any problems in your daily life?”(在日常生活中你有什么问题?)的基础上,与学生展开对话,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说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倾听了学生的心声;同时又循循善诱,鼓励学生找到减压舒缓的方式。在这样的情境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营造了较好的语言学习具体环境,为后续的英语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计轻松的英语游戏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使用英语。可以说,一定要鼓励学生开口讲英语,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整体素养。[1]
要做到创设情境合理、有效,教师应该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每一位学生的都不放弃,用教师的真心和热情,激发起学生学会英语、学好英语的信心。
2.学习能力是英语核心素养的关键,让学生愿意学
学习能力是提升初中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就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笔者的经验来看,当学生对一门学科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之后,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将会相对轻松、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要相信主观能动性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并加以好好利用,使学生好学、善学、乐学。
要着手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足见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促进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养成。“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然处于成长阶段的初中生,对教师有信任感和依赖感,从情感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打破学生对英语学科的畏难情绪。实践证明,学生在初中阶段,情绪化倾向明显,如果其对科任教师有信赖感,就会加大该学科的学习投入力度,也会对该学科有兴趣,良性循环。
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利用英语语言本身的美感,例如英语诗句、英文歌曲赏析等,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培育了文化意识,还提高了学习兴趣,一举多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学生更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学会“放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学生置于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在学生学习能力之内的知识点,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放手让学生自主去学,超出学生学习能力范围的,教师及时“出手”,做好引导和点拨。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多给予学生鼓励,善于欣赏学生,点燃孩子学习英语的内驱动力。
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养成。合作与分享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合作学习可以主推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培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上述学习能力的培养,符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需要,应注意推广利用。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通过创设趣味性情境,强化学生的有意注意,形成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和意识,加深对英语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英语课堂的“视觉效果”,提升课堂的活泼度,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
3.思维品质是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让学生逐渐养成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英语核心素养的提升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在正确理解原文含义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知识进行创新和迁移,进一步深挖文本内涵,启发学生形成对文本的独特见解。教师应巧设问题,牵引学生思维,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回答、发表见解,达成学习目标,并且有效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写作是语言运用的书面表达,是思维表达的“外化”。教师要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鼓励学生完成由说道写,完成英语的学习过程,实现学习的“闭环”;鼓励学生敢用下笔去写,从最简单的句子写起,找到英语写作的“手感”。体会英语思维与母语思维的不同之处,逐渐形成用英语思考、写作的思维品质。
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思维品质的逻辑性、创新性、批判性等有所掌握,要求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和文化的规程中,对英语文化的、语言的现象进行分类概括、辨析接受。教师在抓好阅读和写作两答提升思维品质的途径的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品质的特点,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模式和接受水平的教学模式。在课文导入、文章细节等方面,均可以做文章,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思维发展,逐步培养起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理解探究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其思维品质。[2]
4.文化品格是英语核心素养的突破,让学生学有所悟
英语课本身就具有介绍异国文化的使命和特质。目前广大英语教师也通常用文化导入来实现文化教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般都是先让学生了解、熟悉单元的话题,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但这种背景知识的介绍和接触,对学生而言,是零散的、破碎的。更多的文化知识附着在字里行间、句子篇章之中,这就要求教师要润物无声、见缝插针地对学生进行文化品格的渗透。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让文化的交际、交流“动起来”,通过文化体验、文化交流等多种渠道,使学生了解异国文化,体验和感受跨文化交际交流的魅力,对外国文化有自己的感悟。具体可以通过讨论、演讲、阅读、欣赏影片等教学方式实现跨文化的交流。
归结起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养成文化品格的有效途径还有: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逐步吸收原汁原味的英语文化;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通过大量阅读,提升学生对西方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的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还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英语学习的提高。
总之,英语核心素养的四个层面相互依存、互相配合,初中英语教师要结合实际,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为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翠娥.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9(2).[2]姚飞.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J].英语教师,2017(06):129-131.
第三篇: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本站推荐)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安达市昌德镇中心校:
刘坤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安达市昌德镇中心校
刘坤
核心素养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从化学学科来看,是学生在长期的化学学习中掌握的解决问题的化学思维能力。我国教育局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程改革方面投入了很大的心血,试图尽快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因此,化学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初中生的化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需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学会应用当前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化学思维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都是德育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就要在课堂教学中,用好化学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化学教育与德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国家民族培养“四有”新人。德育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德育为首”要求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任务。本文主要谈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用化学史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
要勇于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并发展积极的人生态度,敢于实践,动手动脑,大胆尝试,不怕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周边的人和事,传递正能量。
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始人道尔顿,以“黎明即起,午夜方眠“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求真理,顽强不屈。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严肃认真,勇于创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全面研究了燃烧现象,彻底推翻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而英国化学家瑞利和拉姆基在测量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由亚硝酸铵制得的氮气和由空气分离所得的氮气密度不同,但是仅几毫克的差别。别人是容易忽略的,而他们却认真地分析研究,进一步地分离测量,最后发现了稀有气体。通过以上的事例,使学生明白要想成功,必需付出艰辛的劳动。
二、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应自尊自重,自立自强,拥有爱家人、爱家乡、爱集体、爱人民、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要有为社会服务和奉献的公益精神;要有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要有较开阔的国际视野,能够理解、尊重、包容多元文化,能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平等交流,友善相处和交往。
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天津沦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工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探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候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隐藏起来。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而那瓶溶有奖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重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三、通过环境保护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全球,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国外,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哮喘及水俣病等,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造成的。在我国,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也相当大,而且有增无减。大部分城市出现酸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用好化学教材,对学生时行德育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蕴含着许多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古代化学史,我们的祖先取得了许多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的发明和运用分别比欧洲早10个世纪和5——6个世纪,造纸术烧瓷器和火药是我国古代的重要的化学工节,也是我国成为文明三国重要的化学工艺,这些技术也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过一句话:在人类文明 的发展中,只有造纸、印刷术、火药和罗盘对整个历史的进程影响最大。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是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最好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学习报效祖国。
在近、现代化学史上,我国的化学家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建国后,我国在化学工业上成果显著。例如:我国的化学家同生物学家合作在世界上着次人工合成有生命活力的结晶牛胰岛素。化学科学与化学工业上的成就保证了我国原子弹研制中有关化学材料的部分。我国化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化学结构与天然相同的核糖核酸,为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迈出了新的一步。
学校核心素养是使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重点,是培养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化学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第四篇: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能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并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能认识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物质的变化是有条件的;能从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关注化学变化中的能量转化;能从不同视角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能用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和动态平衡的观点考察、分析化学反应,预测在一定条件某种物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能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证实或证伪假设;能解释证据与结论之间的关系,确定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能认识化学现象与模型之间的联系,能运用多种模型来描述和解释化学现象,预测物质及其变化的可能结果;能依据物质及其变化的信息建构模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
4、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能尊重事实和证据,不迷信权威,具有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的创新精神。
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崇尚真理,形成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深刻理解化学、技术、社会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化学过程对自然可能带来的各种影响,权衡利弊,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决策。
第五篇: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教师应该把物理本身的基本概念、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物理的价值观等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精髓,实现物理教师的目标和价值。
关键词: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在多元化的今天,学生学习知识不仅仅只限于课堂教学,必须以一种开放、灵活的态度培养学生。在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以及各个学科的目标和任务。因此培养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便在教师中掀起阵阵热潮,而构建核心素养所要面对的问题也应该积极应对和解决。
一、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
培养物理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物理的根基,对物理的研究和发展做出分析,学到其中的精髓,在课堂中彰显学科的价值,促使学生领会精神,并将其发展成为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有效化的学习。即让学生掌握物理核心知识,形成核心能力,拥有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形成自己的物理核心素养,为进入社会后自主、更好的发展做准备。
二、培养物理核心素养重要性
在高考指挥棒下,有的一线教师,教学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而是为了实现学生考试高分的目标,教育教学中存在较多功利性的弊端。教师只重视知识与技能,完全忽视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如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容易得高分,学生为了做大量的练习,学得非常辛苦,影响了身心健康,但是对于学科知识和研究方法却没有真正的提升。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的最关键的一种素养。由核心素养的内涵可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的是综合能力,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结合。而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有利于学生的求知欲增长、积极性有效提高和发散思维,物理的内涵才能够充分体现,也才能够被学生充分理解。二者相互促进且相互补充,提高学生的物理能力离不开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离不开物理这门科学性极强的学科支持。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才是正确的教学方向。
三、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围绕物理核心概念开展教学
物理的核心概念就是运用,因此教学的重点就是把传授知识变换成使用知识,促使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构成和内在联系。
例如,教师在传授质点的问题时,质点的概念就是“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在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可以忽略物体的本身大小,也就是把物体当成质点”,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往往存在一些假设物体可以看为质点或物体平动时也可以作为质点,但质点的核心概念还是前面所描述的,因此老师应该围绕核心本质去讲,和学生探讨后面情况发生的原因,围?@质点的核心展开讨论,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然而,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老师为了应付考试的需要,注重质点的关键考点,而忽略了其他的事实和结论,学生也因此只能对质点的核心问题认识到表面性的事实和结论,最后因为没有深刻的印象而逐渐地遗忘,造成课堂的教学效率低下。
(二)让学生有自主思考的机会
思维素养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环。因此教师在课堂不能一味的讲解知识,而要通过实验或者情景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思考这些物理现象发生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是站在一个引导的角度,帮助学生得出正确方法和结论。
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探究中,通常老师会提出问题:探究力与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之间定量关系,在学生猜想问题的关系时,老师会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的过程,最终得出实验结论。这一过程看似注重了学生思考能力、实验猜想等方面探究的培养,但教师在教学的实际情况中,并没有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机会。
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应该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思考“如何控制实验变量,如何在实验中控制物体拉力、质量大小”,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认证,在实践中得出实验的结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达到了教学目的,让学生对实验结果印象深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努力地探索教育新模式,琢磨教育新方法,让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更好地体味学习的乐趣和奥妙!
(三)充分运用物理学史
物理的发展历史充分地体现了科学态度和求真精神。教师在授课时可充分利用真实的物理发展史,影响学生价值观。
例如,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时,教材中写道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维持了近两千年,直到伽利略在三百年前发现问题,并提出了新的观点。有的老师会让学生讨论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注重强调伽利略站在巨人肩膀上,殊不知,这样的断章取义,往往造成学生只记得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而忽视去感悟、领略伽利略勇于质疑的精神品质。
因此教师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从牛顿第一定律的发展历史讲起,在伽利略之前,就有许多科学家质疑过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并进行了批评,不要忽略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让学生认识到伽利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真正涵义,从心里领略伽利略不迷信权威,实事求是地实验求证精神,体会伽利略和牛顿对科学的巨大贡献。这样学生不仅了解物理学的过去、体验物理学的今天,更能预知物理学的未来。
(四)联系生活,充分利用第二课堂
物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生活中挖掘素材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是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情感、形成物理科学素养的鲜活源泉。因此教师可以拓展第二课堂,如组织开展“鸡蛋撞地球”“水火箭制作”等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团体合作能力;引导观看“新闻大求真”“是真的吗?”等电视节目,拓展视野促使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积极的学习习惯,成为一个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用之才。
对物理核心素养认识及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思考、实践。不管是在学校教学还是生活中,都应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科学态度和求真精神,教师应该探寻出更多的物理教学策略,将之用到课堂上去,实现物理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翟爽.高中物理核心知识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5.[2] 林明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途径[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4-6.作者简介:何茂魁,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