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语文教学的本真

时间:2019-05-13 03:4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追求语文教学的本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追求语文教学的本真》。

第一篇:追求语文教学的本真

追求语文教学的本真,我一直在努力

听余映潮老师讲课有感

宝丰县二中牛凯辉

一直想参悟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追求语文教学的本真。听完余映潮老师的讲课后,感受到真的可以简简单单的教学,扎扎实实的收获。

2016年12月15日有幸听了语文教学泰斗余映潮老师的精彩授课,受益匪浅。现在不少名师上公开课不是把劲儿用在“教什么”上,而是全花在了“怎么教”的技术性问题上。一味使用所谓的“最好”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希望教学能够出彩,结果把语文上上成了艺术课。而余老师的课却让我想了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凡做一事宁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我们常说“教无定法”,但余老师的“贵在得法”,努力追寻最简便,最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方式让人印象深刻。在执教《天上的街市》这课时,余老师始终把“读”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因为语文教学教学离不开读,余老师在阅读上下透功夫了。自我感觉本课的最大亮点就是善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参与到读中,实现读与思考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余老师让学生反复整体读文本的形式,使每个学生读的充分,读出来真情实感。一吟在“节奏”;二吟在“停顿”;三吟在“重音”;四吟在“押韵”。使学生进入一种舒缓,浪漫,悠远的意境。通过读体味音乐美,学生在一遍一遍的诵读中渐入佳境。第二,于老师始终把课堂练笔作为教学的一种习惯,本节课上,余老师借助一个话题“天上的街市真美呀,你看”,提供可以选择的雅词,启发学生动手描述画面,这些雅词的提供,给学生一个可供创作的平台,学生既克服了写作的恐惧感,也有“米”可以“下锅”,这才是老师的匠心独运。而我最佩服的是余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句句简洁明了,句句深入生心,没有重复,没有做作,而是句句激励,句句中肯,如春风拂面,舒服。由此可见真正的好课是在读、说、写、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自然催生出来的。可以说语文教学要有硬功夫,余老师的教学看似简单,实际是不简单的,它充盈着其一生的教学智慧。简单的实际是最深刻的。是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后的深入浅出,是对教学升入后的准确把握,是对精心预设之后随机生成的正确引导。余老师曾说过:为了备好一节课他曾挑灯夜读十万字,如此精神让人折服。我们的简单是为了让学生更轻松一些,让学生感受更深刻一些,对于老师怎能简单!

语文教学的追寻的精彩是一首精巧的诗,而非一壶平淡的酒。余老师以他丰富的教学阅历和刻苦的钻研为我们创作出了一篇篇美丽的诗篇。他以简明、简洁的实践教学再次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追寻的精彩,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体现。

对于“简简单单”的教学,我知道我要走的路还很长,那么姑且,一直前行在路上。

第二篇:坚守语文本真,追求教学质效(定稿)

坚守语文本真,追求教学质效

——观摩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活动有感

柳州市景行小学 吴帆

一、大赛情况概述。

两年一届的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赛讲课牵动了多少语文教师的心,记得《少年闰土》的执教者江西的熊海滨老师有这么一段感言,96年他参加了全国第二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的观摩活动,那时他就立志,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够走上那样的舞台,在2006年10月11号的那天,他终于站在了山西赛区的讲台上,最终他以精彩的课堂教学博得了在场所有老师的掌声。为了这个愿望,他整整奋斗了10年。我这次千里迢迢远赴山西观摩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的赛课活动,确有不少感慨和收获。下面与老师们分享这次山西之行的学习情况和体会。

本次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赛教课共32节课,分两个会场进行比赛,每个会场16节,其中第一会场是主会场,开幕式和闭幕式都在第一会场举行。参加本次观摩活动的不仅有来自全国各省市的一线教师,教研员和国家级名师,还有全国小学语文学会会长崔峦老师、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教育学会秘书长、台湾大学教授赵镜之以及新加坡的专家。观摩活动上课的教师分布全国31个省市;出席的代表总数超过五千人。

32个做课教师都是各个省选拔出来的优秀教师,从8月份在重庆的抽课到10月份的山西赛课,历时两个月的时间,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不仅体现了自身教学素养和个人魅力,也直接反映着各个省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通过近三天的比赛,两个会场共有16节课获一等奖。

第一天的开幕式上,小语学会秘书长赵闻先给到会的老师们提出了四个引领:思想的引领,学术方向的引领,科学的引领(特别强调的是创新),学风和教风的引领。他的讲话中还指出了目前语文教研中存在的三个普遍现象:会议多,课题多,实验多。作为小语界的专家,他说从某种角度来看是这似乎是一个好现象,但群众性的研究水平不高,存在功利,浮躁的问题,粗制滥造的东西多,这一点应该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二、大赛评课标准

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课标准:

1、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突出语文学科特点,提高课堂的时效性。

2、教学目标明确,并落实在教和学的过程中。体现年段特点,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参与面广,效果显著。

3、从教师引导出发,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恰当处理阅读、感悟、质疑、运用之间的关系,听说读写的训练扎实。

4、从教学年段、教学过程着眼,教学过程合理、简约,教学手段简便、实用。

三、执教老师做课情况及本人听课感受

此次教学观摩活动是各地不同教学风格的展示,是不同教学方法的促进与交流;观摩课上,从理念到过程到策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两个会场的参赛教师执教的课文内容来看,第一会场主要是人教版中高年段的课文,第二会场大多是苏教版低中年段的课文。由于这次大赛不提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所以所有做课教师只能上课的前40分钟,不能跳过第一课时。下面重点介绍我所观摩的第一会场的教师做课情况和自己听课的感受。

第一会场的16节课给我的感觉是,第一,男教师不仅比以往多了,而且课堂教学能力非常突出。第二,都体现了近年来提出的“倡简务实”的教学思想。课堂上老师们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简单就是以简驭繁,返璞归真,追求的是一种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理想。教学上追求形式的东西少了,老师有效地指导多了。很多老师都能根据学情来开展教学,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引导学生,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特别是对课堂上生成的内容,老师能非常机智从容地加以引导。因而这些课无论是从兴趣的激发,思维的拓展,还是心灵的交流,方法的点拔以及信心的培养,很多细节都闪烁着做课老师的智慧。

在这里有这样几堂课值得一提,获一等奖的西藏自治区选送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节课,无论是从老师的基本功,还是教学思想,都向前迈了一大步,在教育教学相对落后的西藏自治区,我们看到了他们惊人的跨越。还有湖南省周奇老师执教的《学弈》,江西的熊海滨老师上的《少年闰土》,广东省的汪秀梅老师执教的《鸟的天堂》等,让我们看到了教学艺术之美,语言艺术之美,人文美,人情美。他们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趣为先,以读为主,以放为旨

文言文文章入选小学教材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文言文的公开课较早的出现是支老师的课,随着上届的深圳刘小伟老师的《两小儿辨日》,到本届的周老师的《学弈》,无一不是在探讨文言文教学的特点,勇气令人佩服!对文言文的教学目标,也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有的说重其文字的解析与内容的理解;有的认为是偏重于学法的指导.细想起来,都似乎有些道理.但我在看完崔峦理事长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06年第十期的一篇讲话后,清楚地意识到:文言文的教学对内容以及字词准确的理解固然重要,但不可忽视的是小学安排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我想,在小学教材中安排文言文的章节,不是为了作秀,为了教材的完整性.虽然有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目的,但我认为,在初中的教学中,文言文的学习是个难点,学生掌握难度较大,提前让学生在小学不是特别紧的教学时间中挤出一些时间来提前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和初步学会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可能是更主要的目的!湖南的周奇老师执教的《学奕》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学习上会有一些困难,但老师引领学生“披文入情”,通过欣赏、品味和诵读,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感官去触摸、品味古文,体会汉语言文字的美。教学时,周奇老师用他富有磁性的声音配上古乐带着学生读古文,让学生找读古文的感觉.然后告诉朗读的诀窍(读文言文讲究断句,如果在断句的地方把声音拉长,读起来就更有感觉了.)在引导学生理解古文的意蕴时,他不拘泥于文本,让学生用各种方式表达一个意思,既是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深化了课文的思想内涵,再通过学奕的动画片让学生配乐学古人吟诵这篇古文。他对学生说,短短的70个字就将《学奕》这个故事生动地展现出来,至今还影响着后人,这就是古文的魅力。假如你就是私塾里的老先生,或者是准备进京赶考的学生,或者你就是孟子,你会怎样的吟诵呢?这一情境的创设掀起了课堂上的一个高潮,学生读得有滋有味,有模有样。最后的拓展,他以孟子原文中未编入教材中的一句话,放手让学生交流,更是有着意味深长的感觉。总结起来,他整节课的教学步骤是:激趣导入--试读质疑--研读交流--吟诵体味--拓展延伸,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何尝不是学习一篇文言文的步骤呢?(附课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下面举例说他这节课的一处巧妙的设计:

周老师通过反复几次有层次的指导朗读,将课文内容和字词问题解决后,将重点放到了对学习文言文方法的指导上,以“之”的不同用法做切入口.设计是这样的:同学们有一个伟大的发现——课文当中,“之”字用得很多,数一数,有多少之字?能说出“之”的意思吗?说一个两个都行。生:第一个是“的”的意思。

老师:不太准确,关于这里“之”的意思,同学们到初中再正式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通过理解一句话的方法理解“之”字。

第二个“之”字注释有。师:对照注释,是理解句子的一个好方法.第三个:生:是天鹅。师:这个书上有注释吗?(没有)你说说你是怎么样知道的?(联系上下文知道的)师: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又一个新方法。板书:结合上下文。

我们知道语法的指导是枯燥的,但周老师意不在此,利用这个切入点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确实是比较到位,颇具匠心的!恰恰为延伸拓展埋下了伏笔(这节课快结束时,教师进行拓展延伸,放手让学生运用前面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自学孟子原文中的一句话):

师:大家感觉到了文言文学习的滋味了吗?其实原文前面还有一句:“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能自己理解一下吗?学生交流情况不太好。

师:你们需要什么?生齐答:注释。出示注释,学生自学,全班一起交流。

师:我对这句话有了一些改动,看能否懂,懂就自己给自己鼓掌,让我们把这句话记在自己的心中。来,一起读:专心致志,则得也,则大有可为也。

可以说,如此这般,整个教学过程解决了文言文教学一直争论的两个极端问题,巧妙地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了起来!这样的课虽然未必气氛很好,但实际效果---学生受益的角度,一定是可观的!那就是:扎扎实实地落实文字训练,实实在在地进行朗读指导,真真切切地体验文章情境。〈二>.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江西的熊海滨老师老师上的《少年闰土》,老师的语言基本功扎实,教学机智和处变不惊的课堂驾驭能力让人欣赏开课时,老师抓住课文开头“月夜刺猹”的描写让学生初识闰土,再通过让学生说感兴趣的内容走进少年与闰土相处的一段经历,教师自然地引出这么一句话,“这些有趣的事情你经历过吗?如果让你和闰土一起去,你最想和他干什么?你们猜老师最想做什么?”由于老师十分善于捕捉教学契机和启发学生,所以很快把学生带进故事中。接下来,他直奔看瓜刺猹一节,指导朗读体会,又回环朗读开头关于闰土的肖像描写,使人对这少年印象之深。教学中,他抓住闰土与“我”的对话,让学生读出闰土是津津有味,绘声绘色地说,“我”则是聚精会神,十分好奇地听,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同桌对读,模仿对话,老师不时失机地点拨“你读得那么大声,早把猹吓走了?”这些精彩的点评足见老师的内功。特别是在感悟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环节中,老师用一串简洁的引读,引出了学生精彩的对白。“当闰土夜晚看瓜刺猹时,‘我’ ;当闰土日里到海边捡贝壳时,‘我’ ;当闰土在雪地里捕鸟时,‘我’。”难道当少爷的还不如农村的闰土吗?面对聪明能干的闰土,见多识广的闰土,我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此时学生的齐读真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三>.高效整合的语文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请看浙江省的蒋军晶老师执教的《月光曲》一课: 老师:同学们好。请坐。刚才我们已经了解贝多芬是一位非常伟大的音乐家,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之一,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大家已经预习了,对吧? 生:对!

师:我们先来听写一组词语,请大家准备好。(生准备)哪位同学愿意到黑板上来听写,有吗?好,那位女同学,在黑板上写字可以稍微把字写大一点。[听写词语] 师:这篇课文是一个传说,请写下(传说),这个传说啊,讲的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怎样谱成的,第二个词语(谱写),一笔一画工整有力。下面听写一组词语,注意几个词语的笔画,先听后写。(一组词语:盲姑娘,蜡烛,琴键。)

师:这组词语里面,盲,蜡,键,都是生字。(生写)师:行,同学们抬起头来,和这位同学一起看,写的对吗? 生:对。

师:写的时候注意这个“蜡”字,很多同学误认为它跟“烛”一样是火字旁,其实是虫字旁,“蜡”字最初的意思是动植物的油。这个“键”她写对了,但我观察了一下,笔顺不是很规范,左中右结构。最后写“建之”,明白吗? 生:明白。

师:最后一个词“清幽”。(学生写)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清幽的月光是怎样的月光? 生:就像轻纱铺在地上一样,非常渺茫的那种感觉。师:非常善于联想。

生:我认为清幽的月光是皎洁的月光,是宁静的,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师:给人感觉宁静的月光是皎洁的月光。

生:我觉得是特别轻柔,特别柔和让人觉得舒服。

师:恩,蒋老师课前还特地查了一下字典,发现这个幽字有三种解释,(出示解释)你们觉得清幽的幽应该取哪一种解释呢? 生:第二种。

师:第二种,清幽的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沉静的安闲的。同学们,这个传说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呢?请你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来说一说(刚才所听写词语),请大家先自己准备一下,说一说。(生小声说。)

师:没事儿,放出声音也没关系。师:同学们,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贝多芬谱写《月光曲》时被人们说成是一个传说,因为他谱写月光曲时,借着清幽的月光,因盲姑娘对音乐的执着的感染,没有蜡烛的时候,月光是清幽的,这也是贝多芬当时的心情,所以他按动了琴键,让思绪跟着月光飞扬,所以创下了这首不朽的月曲——《月光曲》。

师:说得真不错,他说的时候强调了《月光曲》形成的原因和当时的情境,谁愿意再说说,把这个故事简单地讲一讲。

生:就是当贝多芬在莱茵河散步时,听到了兄妹俩的对话,贝多芬被盲姑娘热爱音乐的情感感动了,受到了感染,于是按动了琴键,创作了这首《月光曲》。老师:是吗?我们再来一起回顾故事内容。有一天傍晚,贝多芬走进了一间茅屋,贝多芬弹了一曲又弹一曲,这后一曲就是著名的——(生齐:《月光曲》)

在这一段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指导学生正确记忆字形,教学生如何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给生字选择恰当解释,如何运用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概括主要内容。整合了语文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

闭幕式上,上海徐秘书长在第二会场做了精彩的点评。他说这次大赛的参赛课多媒体不再喧宾夺主,而是为教学服务。板书在课堂上有了地位,并且成为大赛的亮点。课堂上保留了有质量的合作学习,取消了形式主义的小组学习,非语文的教学现象少了。教师的表演退出了课堂,学生的个体学习和读书活动代替了集体讨论。其次,拔高教学要求的现象少了,现在的课堂渐进的多了,为学生铺路搭桥的多了。特别是,课堂内,堆砌课外资料的现象少了,文本的学习多了。最后,他还有这样一个感受,就是语文课更象语文课了。

第三篇:常态化:追求语文教学的本真

常态化:追求语文教学的本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当前课堂教学特别是公开课、展示课,大多存在着形式主义、功利主义,“做课”、“秀课”不厌其烦,表面热闹,片面注重生成,追求完美„„笔者遵循张庆先生强调的语文教学“倡简、务本、求实、有度”原则,提出“语文课堂教学的常态化”,追求教学的真实,凸现个性;追求教学的生成,注重预设;追求教学的质效,崇尚思考;追求教学的完美。允许缺憾,以达到语文教学的“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程红兵早就提出公开课“常态化”的理念。何谓常态课?常态课的关键在于真实有效。教材资源的开发应放在突出位置,充分利用教材这一重要课堂资源,挖掘教材的“趣味点”,研究教材的“发展点”。拓宽教材的“生活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有力的凭借,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和真实性。

一、常态课堂追求真实,凸现个性

新课程需要真实、有效的课堂。呼唤体现教师个性化的教学。个性化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师将自己的精神、理想、思想以及专业知识融汇贯通地“化”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实践中体验、创造智慧。它是教师知识、素养的综合表现;是情感、意趣、人格的集中展现;不为教参、教材束缚的课堂觉醒;是不一味迷恋技法、克隆模仿的可贵探索:是教师个体生命自我实现的必由之路。于永正、李吉林、魏书生等名师的课堂教学.极少运用多媒体。没有开口闭口的“你真棒”,没有肤浅、敷衍的掌声,更没有带着小礼品走进课堂,但在他们的眼神中、话语间无不流露出对学生的关注与爱护,允许学生说不会.允许学生答不上来;课堂教学更是各具特色.或机智幽默、清新自然,或激情四射、情意绵绵,或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开启心智、获取知识。

课堂应成为教师展示个性化风格的舞台,尽情展现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只有在张扬教师个性的同时。教师的创造性才能得以极致发挥,学生才能真正有所裨益。

二、常态课堂追求生成,注重预设 追求动态生成的课堂。是新课程改革倡导下的一个新理念。常态课堂,是学生自主体验、发现的过程.课堂活动的主体一学生是开放的、创造性的存在。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元性和复杂性,从而产生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教师在教学中,应“与时俱进”、“与境俱进”,及时抓住并灵活处理具有“生成性”价值的问题、回答、细节、情境等,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精神的交流、理性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促进学生自主和富有个性化的创造性学习。如江苏省特级教师周益民在教学《鹬蚌相争》一课时,学生的质疑“蚌夹着鹬的嘴,它们怎么开口说话”,让周老师遭遇“意外”。欣喜的是,周老师紧紧抓住这个“意外”,顺势组织学生对“生成”的对话资源加以讨论,又让学生写信与编辑对话„„学生的质疑让周老师改变原先预设的方案,以学生即兴生成的问题为生长点,鼓励学生向权威(教材)挑战,帮助学生完善教材,让他们体验思考的快乐。在这种充满探究意趣的平等对话中,课堂不断生成新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走向课外,回归生活,有效拓展了课堂教学。

当然,新课程把“生成”作为一种追求.用“生成”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但真正的新课程并不排斥、摒弃预设。预设与生成是一个问题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课堂教学离开“预设”。就会“随意生成”;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有效生成。

1. 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 “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进行充分预设,即全方位解读教材;精心设计目标流程;分析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估测学生交流的偏差、课堂教学可能产生的走向及相关的应变策略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及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和创见的精彩瞬间,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浪花闪耀、高潮迭起。

2. 生成是预设的精彩延续

有人说.预设是为了防止课堂教学出现某些意外.防止教师在课堂上“卡壳”,其实不然!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变化的动态过程,其间可能会有教师预设意外的“始料未及”,这就要求教师能像周益民老师一样,及时调整课堂预设,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挑战与创新。更好地引导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课堂教学生成。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不断跳跃,火花不断闪现,课堂始终洋溢鲜活的生命力。

三、常态课堂追求质效,崇尚思考

记得小时候.老师要求学生双手平放、身子坐直、举手发言、不得离位,整个课堂安静有序。而今,新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象:学生胆大了,想说就说,想动就动;课堂热闹了,掌声、表扬声一声高过一声,课堂上小手林立,还伴着“我说我说”的声音:学生们讨论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声音此起彼伏这样的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然而,不少课堂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闹,师生为活动而活动,难见成效。因此,课堂教学应动静结合,不可走极端。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理解.需要学生对文本静思默想、细品慢析,要求学生用眼看、用嘴说、用心想。正如《康德论教育》中所说:“人的教育不能只是简单地、机械地接受训练,最重要的是要使儿童学会思考。”只有通过学生思考的真实性,才能证实教师思考的真实性。教师不能替学生思考,也不能把自己的思考强加于学生。因此,教师应竭力构建有利于学生细细品味、静静思索的环境,让学生潜心文本、沉入文本、精心思考。就像特级教师孙建锋执教的《最大的麦穗》一课,学生心灵感悟和精彩发言主要是依靠默读批阅、潜心涵咏得来的.做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气势,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四、常态课堂追求完美,允许缺憾

随着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课堂呈现得越来越多彩,越来越新奇。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教学氛围、教学效果等方面追求完美,这无可厚非。完美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应追求的目标,在完美的教学艺术中,让学生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和人格的完善则是更高的目标。但常态课教学,甚至是公开课、展示课,怎么可能十全十美呢?程红兵校长曾强调,一堂课永远会有缺憾。这是由课堂教学不可预测的性质所决定的。

1. 教学尝试留有缺憾

书法艺术讲究章法,以奇崛为妙,结构布局,造险破险,则妙趣横生。同样,课堂教学也应如此。课堂要有波澜,要有创新,教师必然要敢于尝试,以求变通。教学尝试或许不全面,或许不成熟,课堂上出些意外,留有缺憾,也在所难免,这是对教师的考验,也是创新尝试的结果。

2. 真实展示存在缺憾

叶澜教授曾说过,只要是真实的,总会有缺憾。有些完美的公开课、研究课,听起来没有一点问题,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恰恰是这节课的重点问题或关键问题:学生的回答如出一辙,精彩、有创意。这难免会让听课教师想到是执教者课前的精心安排,而这样的“精彩”对学生有害无益。因此,常态下的课堂教学应是真实的.是有待完善的,必然会有缺憾。

3. 缺憾促进教学反思 教师应了解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什么,除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还应注重教师的成长。新课程提倡教师成为反思型、科研型教师,正是因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憾,才让我们课后有所反思,有所重建,才能促进教师快速成长。

第四篇:坚守语文本真 追求教学质效

坚守语文本真 追求教学质效

-------我对新课标下,追求自然、真实语文教学的思考

桃舟棠棣小学 张克佑 张文感

11月23日,我来到泉州聚龙外国语学校,参加了“新课标、新思维、新探索------十四省市32校小学语文联合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这短暂的一天学习时间里,使我有机会认识了语文出版社王旭明社长,还有贾志敏、戴建荣、梁艳等好几位小语界的名师,聆听了他们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解读:我们的语文课,要姓“语”更要姓“文”,因此呼吁少用ppt和其它光电设备,这些东西破坏了学生对语文的感受,使本来完整而美妙的语文变得支离破碎,所以与会的代表专家呼唤要真语文课、真语文人,真学语文,真爱语文,回归真实的语文教学。这使我受益匪浅。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的话,揭示了教育的职务:教做真人,学求真知。

真实,真而不假,实而不虚。做人需要真实,因为,真实是一个人活在世上的理由;课堂需要真实,因为,只有真实,才有生命。真实,是“真诚、真爱、朴实、扎实”;真实,是“真情实况”、“真情实感”、“真心诚意”。

一、真实的课堂教学,追求自然、朴实、扎实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课堂本是一个充满遗憾的地方。真实地上了一节课,遗憾的地方必然一大堆。面对这自己的缺陷,我们需要的是反思:究竟是哪儿出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是认识上的不足?还是对学生准备不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一次次的打拼中成长起来。其实学生的问题也就是老师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教学设计的问题。可是谁又能在课前把所有的都想得面面俱到呢?所以面对上课的老师的缺陷,听课的老师要表现出足够的宽容,宽容别人,也是告诫自己。其实,假如自己去上,未必能比上课老师做得更好。

说到自然、朴实的课堂,不得不说到贾志敏上老师,听了贾老师《普罗米修斯》一课后,我有这样的感受:“课就应该这样上”“公开课也可以这样上”“这样的课我也能上”。说“这样的课我也能上”者,似乎有一种失落感,来听贾老师上课前,把贾老师的课想象得多么精彩,听了之后有一种“不过如此”的感觉。正是从“公开课也可以这样上”“这样的课我也能上”中,我们看到了贾志敏老师的气魄,看到了贾志敏老师的非凡,看到了贾志敏老师的“课观”——既关注学生,又关注老师。“关注学生”是说在贾志敏老师的课上,无论是识字、解词,还是阅读、理解或者其它什么,贾志敏老师上得都是那么自然、实在,毫无牵强、斧凿的痕迹。看他上课,就像看厨师做菜,不是“全席”,不是“珍馐”,但对学生的胃口,学生吃得轻松、吃得满意。在教学《普罗米修斯》时他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学生就开始集体读和拿腔拿调读。贾老师立刻止住,说“不要拿腔拿调,就要按照正常人说话那样读。”他又点了几个学生来读。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发出的不是假声,而是真声,是活生生真人真生活中的样子,真好。“关注教师”是说贾志敏老师在准备课的时候就考虑课堂教学不能大动干戈,个性成份不能太多,要上家常课,要上老师们能够借鉴、能够模仿、能够迁移的课,上老师们拿回去就能上的课。

在今后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大力提倡实践“精致的家常课”,真实是“精致的家常课”的本色,朴实是“精致的家常课”的特征,扎实是“精致的家常课”的目标,丰实是“精致的家常课”的境界。要知道,最平凡的往往愈是最美的。

二、真实的课堂教学,追求“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反映教的依据是学,即把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表现为“以教为中心”“以教为基础”,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新课标使我们认识到“学”不是静态的学生,而是发展的学生,是差异的学生。我们要兼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即教的起点,学生的发展目标即教的方向。有了起点和方向,教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做到以学定教。实践“以学定教”,务必非常重视学情分析以及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寻求适合学情的教学方式。

让我们记住贾老师以及他的语文教学观:老师上课,就是借教材的课文,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写话训练。课堂上太多的资料补充,太多的媒体演示,太多的“泛语文“活动以及太多的形同虚设的小组讨论等,都或多或少地减损了语文学习的功能。

时下的一些教学观摩活动正趋向于商业化操作,而且规模越来越大。课堂变成舞台,执教者由于在意听课者的反应而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这样,恰恰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注。于是,“课堂教学“演变成”课堂表演“。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不同:前者,追求”真“,后者,追求”美“前者表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后者展示演员排练的结果。教学不是表演,不能变味,更不能异化。课堂上,要关注的始终是学生。

三、真实的课堂教学,追求一种对学生的真实真诚的爱。

爱事业、爱学生是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原动力。只有播下爱的种子,才能得到真的收获。作为一个小学语文教师,爱的落脚点在哪里?我认为,除了要全面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外,更多的是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的、欢愉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毫无精神压力的气氛中学习并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变“要他们学“为”为他们自己要学“。

我们在听课中经常见某些老师在上课前说“老师爱你们,老师喜欢你们,你们喜欢不喜欢老师啊“之类的问答,矫情做作又让人想笑。贾老师没有这些废话,直接讲课、直接入题。伴以在学生中间走动,不时抚摸下孩子头,纠正坐姿。当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他会走过来倾听,“嗯,不对,这里应该是......”好,很好,这句特别妙......“学生每念一句,贾老师都及时指出其字句的优点和不足,一字、一词、一句地指导修改。在听学生回答时,他经常用手按男学生的肩膀,嗔怪着,”你刚才没听好,你要听啊。“遇到好句子,他不吝赞词,抬高声调的夸。正是在这表扬与批评、宽与严之间渗透出一种真挚的爱。我一向以为,赏识教育不是对学生一味说言不由衷的好话,甜得发腻的夸奖,真正的爱应该是严格加赏识,表扬与批评,而贾老师的课堂上充满了这种严格教学和慈悲关爱相结合的真爱之氛围。

课改的路还很漫长,课改的路还很艰辛,课改的路也很幸福,我们要在实践中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回归常态语文教学,追求”真实、朴实、扎实、丰实“的最高教学境界,追寻像贾老师那种对教育虔诚、对学生真诚,淡泊名利,无私”忘我“的心。因为真实是课堂的生命。

(本文获2012年安溪县小学语文科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

关于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9989 有奖投稿关于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自觉动机,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旦学生“乐知”,兴趣被激发出来,语文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指出要: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的学习情绪在课堂上始终处在最佳状态,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应当努力达到的。

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高低,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满腔热情,还需要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艺术上进行充分的挖掘和有效探索,全方位、多角度、更深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总之,就是教师要有良好的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乐此不疲”。笔者在近十年的语文教学中,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现归纳为以下五点,希望通过对本文的研究和探讨,对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方面能有一定的帮助。

一、教学主体上,教师要有张扬个性,激情教学的素质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双边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①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教师个性的张扬。个性通常是指一个人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个性心理特征调整着个体心理过程的进行并对他人产生着影响,在语文教学上,教师的个性对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实践证明,教师个性的张扬,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个性的张扬包括静态的个性张扬和动态的个性张扬。静态的个性张扬是指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浓厚的兴趣、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格等在教师身上内在体现的外化。动态的个性张扬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和行为发挥。学生都是十分关注自己的老师,每一个学生在潜意识里对老师都有一种期待,因此,教师无论是静态个性张扬还是动态的个性张扬,都对学生的视觉和思维产生强烈的震撼,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激起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欲望。

那么,如何促使语文教师个性得到张扬呢?

首先,教师要自己努力,自我完善,增强自我修养意识,这是最根本、最关键的。教师要主动地自我教育,健全良好个性;要努力地完善自己,积极展示良好个性;要注意发扬民主,充分发挥个性影响力。

其次,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重视和尊重教师个性,给语文教师创造健康、和谐、宽松的环境。

再次,积极开展语文教师的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健康教育。

最后,有条件的话还要对语文教师进行必要的心理测量,使语文教师能全面了解自己的心理特征,便于有目的地调节心态,扬长抑短。

二、教学理念上,教师要有融入情感,赏识学生的素质

梁启超说过:“用情感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份量磁便引多大份量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所以情感这东西是人类一切动作的原动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实践证明,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而对赏识却欣然接受。因此,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要融入情感,赏识学生,实施情感和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激情。情感和赏识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首先,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理解和热爱学生,对教师来说,大而言之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小而言之则是教师的修养,是师德。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和赏识,这种出于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这种“赏识”的对象包括各类学生学习语文的各个方面。比如说朗诵、写作、阅读等,在表达形式上,可以在接触、交谈(交谈环境要适宜,气氛要和谐)中,对他们表示一种信任和赏识,以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随之要给予具体的、有效的指导或帮助。一旦发现学生取得教师所期待的进步,教师要及时地表示肯定或赞同,以便为下一次新的进步作好心理准备。

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应实施“倾斜政策”。当然分寸要得当,要使全班同学理解教师的用意和诚心。如果在尊重这部分掉队学生自尊心方面处理得慎重、科学,不但能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而且能自然地融洽师生之间、差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当然,决不能因此而对他们有所迁就和放松,相反的更应该从严从实要求。而这个“严”“实”又是植根于教师对学生纯真的爱和高度的责任心之中,使学生也能理解和接受,达到动之以情的效果。

再次,应充分运用表扬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由此必须充分运用表扬的方法,激发学生产生乐于学习语文的心理,从而重视语文学习。同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消除语文难学的偏见,尽快摆脱学习语文束手无策的困境。

三、教学形式上,教师要有实现互动教学,活跃课堂的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特别是年轻人,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要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单项施教的方式,实施教学过程的互动,活跃课堂,让语文课“流动”起来,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活力,碰撞出思维火花,激起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

互动教学的实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互动教学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互动方式。实现师生互动,首先,教师的备课要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而目前教师的备课大多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当然,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是需要的,但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更为重要,而且任何方法的运用要取得好的效果,都必须将这种方法内化为学习者的一种习惯和技能。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共同探讨之中。善于提出问题和善于分析问题是一个人思维独立的表现,而独立性是主动性、创造性的基础,课堂上学生提问是极为可贵的,教师应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再次,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大胆打破原定的教学方案,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二)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意即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语文学习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行为,感知、理解、顿悟,无不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建立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生生互动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宽松和充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发言机会多于师生交流,更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社会交际和情感交流的发展。生生互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互动。在分组学习交流中,教师可通过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创设民主、平等的思考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进行多向思维。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与发散性,在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2)设计比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互动。好胜是学生重要的心理特点。把竞赛穿插于教学之中,对学生来说,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一种享受。在比赛中,同学之间或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竞争,组内同学相互激励,从而在竞争与激励中得到共同提高和进步。有时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比赛,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起不同见解的争论。(3)组织生生学习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互动。依据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由学生之间开展互相评价,这是一种即时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中,常会有来自同伴赞赏的声音,他们会指出哪个同学发言最积极,谁提出的办法最妙等,为争取能在小组中有所发现或表现,这个欲望大大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三)生本互动

生本互动是指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交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生本互动体现在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中,其中的理解是能动的、带有创造性质的。学生和文本达到真正的互动,就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体悟文本,与作者、作品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在日常的教学中,课本剧表演是生本互动最突出的代表。课本剧的表演提供了学生揣摩角色心理机会,通过表演,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同时,教师要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将它创设成为一种具体可感的情境,并对一些情境优化、筛选出最适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并将他们引入情境,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到乐趣,从而保持思维的敏捷,使他们对文本的探究能不断进行。

四、教学内容上,教师要有充分展示语文独特魅力的素质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②走进语文,可以把你引入民族与世界、古代与现代思想文化的宝库,与百年之远、万仞之遥的大师巨匠,与古代最出色的哲人,与现代第一流的学者进行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人们对语文的魅力已经描绘得惟妙惟肖,语文的独特魅力无与伦比。

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充分展示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带领学生走入精彩纷呈的语文世界,让学生充分领略语文内在的特有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真正的兴趣,对语文产生持续的不懈追求。语文既然有这么独特的魅力,语文教师就要教会学生“审美”:(1)可以通过图画、音乐、戏剧这些艺术的直观与老师的语言描绘相结合,来再现教材描写的、表现的、蕴涵的美,让学生感受作家创作时或编写者撰写教材时进入的那个情境。这样,教材所表现的、所阐述的、所涉及的相关情境,就通过图画中的色彩、线条、形象,音乐的节奏、韵律,表演中的角色、情节等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2)善用具有美感的教学语言。语言对学生的感知活动、思维活动、情感活动都起着主导与调节支配的作用,学生心中的琴弦,往往是美的语言拨动的。在教学中具有美感的教学语言,往往是再现了语文描写的情境。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要么让学生感受到美;要么让学生联想到美;要么引导学生去追求美;要么启发学生领悟到美,从而展示了语文的魅力。

五、教学艺术上,教师要创设情境,快乐教学的素质

“一片风景是一个心灵的结晶。”外在的自然风景与内在的心灵相互叠印,相融为一,这即是意境。创设情境可让学生很好地品味文中的意境美,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可以很好地激发和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如教柳永的《雨霖铃》时,可先通过语言描述,接着,用《雨霖铃》的教学磁带,先读后唱,民乐伴奏,在悠扬悦耳的萧笛声中,学生倾听着凄楚婉转的女高音歌唱,眼看着课文注释,很自然地进入词的境界。创设情境,将把强制学生有意接受知识变为无意而轻松地获得,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情境,包含创设观察情境和创设想象情境两个方面。(1)创设观察情境,培养观察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多“看一看”,多“闻一闻”,多“摸一摸”,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观察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2)创设想象情境,激发想象。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过:“想象是创造力。”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想象情境,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想象,积累学生的语言,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世界里快乐地学习。例如:

在学完朱自清的散文《春》一文后,我问学生:“课文里描绘的春景美不美?在你的心目中春天又是什么样的呢?”让学生们尽情地发挥想象力,于是学生们踊跃发言了。“浅浅的绿意渲染出浓浓的生气,淡淡的花香装点出烈烈的诗情。” “刚刚抖落冷酷的冰雪,刚刚穿越逼人的寒风,春天的微笑还很矜持。”“春天似乎突然给久久郁闷在冬天里的人们一个明朗的心情,并给肃祥的世界一个暖暖的美景。”„„更有一位同学细致地描绘了“春雨图”——“几许轻微的水滴声,清晰、动听,仿佛一首有着轻快旋律的歌曲,又像一位满腹心事的少女诉,说着自己的心事„„”说得多好,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说出来了,把积蓄在心中的感想说出来了,把学习发言的积极性、生动性调动起来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也随即被激发出来了。

虽然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并非朝夕之间便可达到的,但只要教师的素质到位,能从以上几个方面落实个人的技能与教学技巧,而且能正视学生的实际,积极探索教学捷径,在生活体验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这个老师的带领下,自觉主动地走上学习语文的康庄大道。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http://

第五篇:还原语文本色 追求本真课堂

还原语文本色

追求本真课堂

阳邑中心小学

王旗慧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叫王旗慧,是阳邑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从教13年来,我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2008年被评为武安市骨干教师;连续多年年终考核优秀;2014年9月获得武安市第三届小学语文名教师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同事的帮助。

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学习我很荣幸,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之中为我搭建这样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也给了我一次锻炼的机会。

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还原语文本色,追求本真课堂》。新课程所倡导的语文生态课堂是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语文课堂的培养目标,还原语文课程的原点。用简单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随着多媒体的出现和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语文教学出现了将信息技术的优势泛化、甚至滥用的现象,使得原本的语文课堂丧失了真实的面貌,让学生的说读能力减退。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语文呢?让语文还原本真,让学生品味语言。必须重视语言教学,必须以读为本,必须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下面是我在语文教学中的点滴做法:

一、以文本为主

陈钟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达出语言深处的美。”的确,学生面对的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范文,教师应带领学生学习、揣摩、品味、吸收其语言精华,让学生受到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信息、人文精神的熏陶。特级教师洪镇涛更是把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回归到语文学习的本体——学习语言上来。

课文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文本语言的赏析,品味作者创设的意境,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这需要教师聚焦语言,引导学生品读文中关键词,揣摩感悟玩味,从而领略语言的魅力。如在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抓住“不可估量”一词让学生体会圆明园的价值;在教学2段中抓“拱”字,来了解圆明园的分布;在第3自然段中抓重点词“金碧辉煌、玲珑剔透”来体会圆明园的宏伟。语文教学不能脱离文本更不能冷落文字。

二、重视诵读,多读,反复品味

我们强调阅读教学的根本在于对语言的研习,那如何带领学生去“理会语言,体悟语言”?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条是多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可以让学生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一篇课文如果不读通读透,而忙着去操作电脑,带领学生看画面、听音乐,课堂上没有了琅琅书声,也便没有了语文味儿,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就没了,语文素养也无从谈起。

三、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感悟语言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感悟语言,成功突破教学重难点。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课文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圆明园辉煌的过去,为的是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过去的美好,把美好的东西毁灭,更能激起人们的痛惜与仇恨。从而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和使命感。然而,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已不复存在,只能通过阅读课文感悟、想象等在脑海中再现昔日的景观,对此,我让学生认真读书,有重点、有层次地理解感悟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首先引导学生感受圆明园宏大的布局,然后重点感受圆明园宏伟的建筑。当学生抓住“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等词语来谈自己的学习体会时,适时引导学生或联系生活经验,或展开想像来理解金碧辉煌的殿堂大气之美和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秀气之美。

以上是我在语文课堂中的点滴探讨和做法,对于语文教学,我还会一边学习,一边摸索,努力打造适合我们学生学习的有语文味的本真语文课堂。

下载追求语文教学的本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追求语文教学的本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追求本真,本色语文教学的永恒魅力(定稿)

    追求本真,本色语文教学的永恒魅力 福建省德化县第八中学 陈敦继(***) 【内容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道出了教育教学的本......

    语文教学的本真是什么(本站推荐)

    语文教学的本真是什么? 语文的本真是什么呢?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积累字词、品味语言、感悟内容、学习写法”都是语文的本真,都是语文课......

    回归语文教学本真

    回归语文教学本真 ——多读书 多积累 多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

    语文教学的本真是什么

    语文教学的本真是什么 宁城县特殊教育学校 侯晓敏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语文教师在教......

    本真语文(范文)

    “本真语文”,我们要做什么? 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 居法元 2012年11月,我和我校的三位老师有幸参加了福建泉州的一次语文活动。会上,特级教师贾志敏提出了简简单单教语文,语文,应恢......

    本真语文

    学语文学什么 积累掌握语言材料和运用的经验感觉 1.学习凭借:沉淀语言 精华(文选、名著) 2.学习过程:感受、理解、领悟、积淀 3.能力形成:熟读成诵,量变质变 4.学习渠道:自读、教读......

    向本真语文教学迈进

    江苏南京市百家湖小学 (210000) 王林 本真语文是指语文这一学科的根本目的和真正的内涵。语文这一学科的根本目的是文化传承,强调语文思维的训练,要体现工具性。目前我们语文教......

    语文味,语文教学的本真

    语文味,语文教学的本真 钦州市第一中学李爱红 【摘要】多年来语文教学存在这样的弊端:追求热闹、追求形式、小组讨论虚设,多媒体滥用等等,掩卷而思,到底怎样的教学才是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