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准记录客户信息能力的实训教学研究
精准记录客户信息能力的实训教学研究
在《呼叫业务执行与考核》课程教学中,精准记录及核实客户信息是提高坐席员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基础。计算机录入速度及准确度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精准记录客户信息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录入能力,作者按照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并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出了“强基础、重速度、大综合”的技能训练方法,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强基础:练好基本功――键盘“盲打”是基础
没有规范的基本操作,计算机录入速度和准确度就无法保证。正确的坐姿,标准指法是提高汉字录入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严格要求,督促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具体做法是理论传授、教师示范、上机操作、逐一纠正。其中最重要的是纠正阶段,因为有的学生并未意识到正确的坐姿、指法的重要性,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往往容易忽视。教师在学生训练时就多注意观察,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及时纠正。当学生们的指法标准,训练有速,速度达到每分钟100个字符,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盲打,不用看键盘只看屏幕就可以进录入了。不看键盘录入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浪费时间,提高录入速度,达到“盲打”。
在学生“盲打”训练中,教师还要随时纠正学生击键不规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快速击键训练。在反复、持久的练习过程中,教师还应及时肯定学生的训练成绩,培养学生顽强的训练作风和良好的耐力。
二、重速度――看屏幕录入速度是“听打”的保障
有了“盲打”的基本功,学生们要进行文字的长篇文章的录入练习,想要录入速度达到高水平,要从思想上引导和情绪上稳定,因为打字速度的练习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训练,有时学生会停滞不前,不愿意训练。这时教师应找一些有趣的文章让学生练习,让学生在趣味训练中不断提高汉字的录入速度。同时帮助学生寻找练习方法的缺陷,如在眼、脑、手的快速反应方面,由于心理紧张导致错误率高的问题,不注重用词组录入而使速度难以提高的问题等等。
另外,在“看打”阶段,教师还需要根据不同学生采取适当的措施,分阶段、分层次设定教学目标,即根据学生的录入速度进步情况,制定分层加码的目标:每分钟60个汉字为及格,每分钟80个汉字的学生为成绩良好,个别优秀的学生要求到每分钟100字。这一考核目标随着学生训练程度的不断加深而提高,直至及格的标准都在100字以上。只有看屏幕录入达到了每分钟100字以上了,才能进行“听打”的训练。
三、大综合――循序渐进安排训练内容,是“精准录入”的主要措施
客户信息精准录入,要求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要边听着别人说的内容,边进行记录,并且保证客户信息的准确性,达到速度与质量的双重标准。为了实现这一的教学目标,在前面基础训练及分层训练的基础上,必须科学合理安排综合训练内容,才能让学生达到速度与质量的高度统一,实现训练的目的。
1.由简到繁,由浅入深
在听打训练中要合理安排训练内容,要从常用字、常用词、常用短语到常用句子,循序渐进。听打训练的录音的播放速度要慢,让学生能够适应,做到“听得清楚、打得准确”。一般说来,在实训教学的开始,可以进行单字听打,语速放慢,约每分钟20字即可;在熟练准确进行单字听打录入训练后,可将录音播放速度调至每分钟30字、40字,逐渐加快大脑反应速度,加大录入内容的难度。这样的训练方法能够让学生感觉不到压力,让他们能够适应边听边录入的工作内容,并且在头脑中形成 “听清、拆准、敲击键盘”的反应链,并逐渐加入学生重复录入信息、与同学老师进行互动,真正进行“信息准确记录、业务熟练处理”的同步模拟实训。
2.要安排专业相关内容训练
在进行信息精准录入实训过程中,除了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听打录入训练外,必须将实训内容与学生未来实习就业岗位、工作内容结合起来就业通信专业的学生主要向各大呼叫中心就业,从事岗位以座席员为主。岗位需求就是以记录客户信息居多,在听打训练时要加入百家姓、全国省市主干街路地址、门牌号、电话号码、邮箱地址的录音进行的听打训练。
3.创设工作情境,进行仿真综合训练
方法一:在实训过程中播放各种情境的呼叫中心录音,让学生在录音对话中记录客户的主要信息,适应听打录入的大环境。逐渐适应从教学录音到真实情景的转变,适应客户的不标准发音、熟悉各种专业语言,提高听的能力,训练准确打字的能力。
方法二:教师给出规定情境,学生分组进行话术编写、模拟对话情境,分配角色进行客户信息服务的情境再现。训练同学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反应速度。其他同学在情境再现中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客户信息及业务内容、处理过程的记录。
方法三:教师给出业务内容和场景,由学生进行情境模拟,不设置固定话题,即兴进行发挥,展现客户服务的真实对话内容。如让二人做“三星手机使用情况的电话回访”的情境摸拟,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要完成回访记录单的录入。
通过系统地教学实践,我校通信运营服务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录入速度和精准录入客户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极大地锻炼和提升,为将来进入坐席员工作岗位,提高业务执行能力与水平,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注:本文为吉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基于真实工作情景的通信运营服务专业实训模式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第二篇:会计综合实训教学研究论文
高职院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一、高职院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的的教育、教学模式仍然延用模拟和仿真的教育教学模式,教材的采用只能选择适用《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等教材,教学方法也只能停留在理论与模拟教学之中,基本上还是从书本的理论教学到书本的模拟教学,教师和学生接触和学习的技能只能是模拟和仿真的,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不能辨认和识别真假原始票据,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的习惯,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信心,更不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导致学生对专业技能认识的肤浅和倦怠,最终的结果导致学生无法胜任《会计》专业技术工作岗位。
基于我自身从事《会计》专业多年的实践总结,现在又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职责考虑,也为国家《会计》专业建设的发展考虑,认为当前《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尤其重要,为此,我总结了多年来积累的社会实践操作经验,摸索《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上的利弊得失的原因和矛盾,对《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研究,希望能够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共鸣,也希望能够对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教学有所帮助,更希望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和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专业技能人才,满足企业和社会的总体需求,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存在的困难和矛盾
1、学生不能理解和接受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会计》专业的教学一直遵循高等教育--即科研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学生已普遍接受这种学习模式和方法。这种方法一般情况下各科目课程的学习都是教师教授学生听课记忆而已,即使有些专业技能的操作那也是仿真或者模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没有较大的区别。更何况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学生基本上没有经过慎重的思考和辨别,只有盲从和记忆,最终上交经过教师指点后所做的“正确”的经济业务记账凭证和有关账簿。学生在学习与操作的过程中没有真正感受到企业或者公司的环境和工作氛围,也不能真正地体验工作的艰辛和对真实原始资料的辨别,没有压力和也就没有动力,学生学习时比较轻松,而现在一旦将教学方法改革,首先不能适应和接受的就是学生,他们没有体会过有压力的学习和实践,从心理的角度就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
这种现状的持续存在势必会影响《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先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改变其学习实践操作技能的方式和方法,并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2、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难以满足教学
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注重高校教师科学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忽视对各类专业技能的支持和培养,尤其是忽视了对《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支持,因为《会计》专业的特殊性高职院校的教师基本上没有机会或者很少有机会去进行社会实践操作学习,相对而言有社会实践操作经验的教师很少,即使少量有实际经验的也是学校在近几年来重新招聘的,要么是只有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要么就是有专业技能却没有教学经验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高职院校具备“双师型”条件的教师少之又少,甚至到了严重匮乏的地步,如果说教师自身都不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那么又如何能够胜任专业技能教学工作的角色,又如何能够培养出高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说,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难以满足目前教学的需求。国家目前急待解决的就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问题!!
3、教学的环境不能满足专业教师教学的需求
以往的《会计》专业教学是以理论加模拟教学为主,其教学基础设备和设施都是按照过去的模拟教学模式设置的,基本上不能满足现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的教学与要求。因此,《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的改革和创新,需要设备及环境等硬件设施的配备和完善,这就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和设施资源,即需要国家政策上和资金上的大力扶持,以满足当前《会计》专业技能教学的迫切需求。这是基本国策,应尽快落实和实施。
4、教材的适用不能满足专业技能培养的需要
《会计》专业教材一直以来都是专家及学者独著或者合著的,这些专家、学者在学术上都有很深的造诣,但正因为如此,他们之中有很多人没有从事过系统的专业工作,或者有个别的有实际工作经验,但也因为脱离专业技能岗位的时间较长,因此,在编著《会计》专业教材时有些内容脱离实际工作较远,或者说不太符合实际工作需要,有些甚至是先后工作顺序颠倒,这种现象的存在也是导致影响培养高级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因素。还有个别出版社,出于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编写教材时间短暂仓促,校对等工作不够认真仔细和具有专业性,原则上的差错特别多。这种教材的泛滥,在扰乱了教学资源市场的同时,还加大的教师的工作量(要提前认真审查教材的错误),更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惑,难以分辨哪些内容是正确的哪些内容是错误的,大量浪费教师和学生的宝贵时间,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长此以往,我们的国家又如何能够培养出具有高级专业技能的《会计》专业人才?国家又如何能够更好地发展经济?
再者就是教材中的原始凭证和票据缺乏真实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分辨和识别各类原始资料的真假,特别是《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这门专业技能课程,它的本意是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可不能分辨和识别真假原始票据,又如何能够掌握专业技能?又如何能够胜任《会计》专业技能工作岗位?
《会计》专业的教材及辅助资料对于高职院校的师生来说尤其重要,只有选择适用的教材和辅助资料,才能满足《会计》专业技能培养的需要。
三、高职院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教改的措施及方法
1、采取设置自身账簿真实体验财务工作的方法
对于新入学的《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求必须设置自己(相当于一个单位)的两个账簿,真实的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让其在登记账簿的过程中理解其中原理,熟悉基本账簿的登记、结账、对账的方法,掌握收入与支出的管理和控制,以自身的经济内容扩展到公司的经济业务,更好地把握经济内容的实质,更扎实地了解和识别《会计》上所采用的原始资料,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我已经在本院的大一学生中尝试过,效果很好)希望能够在高职院校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2、以真实的原始票据取代模拟仿真的原始资料
对于《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的实训部分,以往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模拟仿真教学法,基于本专业的特殊性,只是模拟学习之后仍然不能识别和辩认真实的票据及其资料,不能识别和辨认就意味着不能确定其存在的真实性,也就不能完全正确地做好财务核算工作。为此只有学习和使用真实的原始票据和资料,才能将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操作之中,才能很好地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才能真正掌握专业技能。
因此,要想培养出高技能的《会计》专业人才就必须变更以往模拟仿真的教学方法,使其成为用真实的原始票据和资料进行“实际工作”的教学方法。
3、先进行会计核算再对其问题进行指导的方法
过去的教学模式无论是理论型的还是技能型的都是以教师教授学生为主,学生没有压力只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和记忆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长此以往,就会培养出成绩优秀的“乖学生”。但是,这种优秀的“乖学生”真正走向社会的时候就会力不从心,难以胜任《会计》专业技术岗位,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独立核算的经验和自信心。
因此,让学生自己先对公司的账务进行熟悉,独立完成整个会计核算过程:从审核和填制原始凭证开始,编制记账凭证、进行成本核算、实施财产清查、结账、对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等一系列工作。教师再对其学生操作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实施个别讲解重点辅导的原则,这样才能够培养出符合当代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实践经验表明,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关键优势在于: ①能够促使学生亲自去感受工作环境和真实的岗位工作。②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浓厚兴趣。③能够分辨和识别真实的原始凭证、票据和财务资料。
④能够独立完成整个会计核算工作程序,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⑤能够踏实地掌握高级《会计》专业技能,胜任工作角色。⑥能够增强高度责任心、坚定的自信心、社会的认同感。⑦能够完善学生角色和工作角色的全面转换。
因此,只有改变过去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为符合现在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才能更好的培养新一代《会计》专业高级技术人才。
四、高职院校《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完善实施 1.政府给予教师和学校更多的扶持
高职院校的生存源于政府的政策扶持。目前我国专业技能人才的缺乏与政府的相关政策有关,各级政府部门对于高职院校的重点始终放在科研成果方面,而忽视了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和扶持,尽管出台了一些有关实践教学的政策,但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且真正实施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尤其是没有给予很好的资金上的支持,这在高职院校是很大的困惑。因此希望政府能够给予更大的政策扶持和媒介宣传,建立相关的政策和运行机制,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更希望政府给予高职院校更多的经费扶持,让高职院校的教师有机会去实践和掌握《会计》专业技能,更好地教授于学生、服务于学校、得益于社会。
2.社会各行各业提供社会实践场所
高等院校的学生来源于社会的每个家庭,他们在学校经过学习和培训之后,就要为社会服务。学校是学习知识的殿堂,社会是掌握专业技能的基地。学生在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之后,还要很好地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专业技能不是在学校就完全可以学习和掌握的,它需要走出校门到社会真实操练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的技能操作和演练,才能够完全掌握专业技术及技巧。因此,只有在政府的相关政策的出台、扶持和宣传指导下,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共鸣,并得到社会各行各业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才能给予学校师生提供实践操作技能的专业学习场所,才能真正为高职院校脱困解忧,才能使高职院校进一步实施专业技能教学,培养出得到社会认可的高级《会计》专业技能人才。
3.教学安排满足当前技能教学需要
学校的生存在于政府的扶持,社会的支持和自身的贯彻实施。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只有在资源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够生存和发展。高职院校应该妥善安排学生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时间,切实解决学生的生活问题,让学生没有后顾之忧全力以赴的学习和“工作”(技能学习),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掌握最佳的《会计》专业技能。为了更好地完善和实施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在整合资源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现有“双师型”教师资源,培养更多能够胜任《会计》专业技能教学的师资队伍,以适应当代高职院校的需求,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和造就出现代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会计》专业人才。
目前,各类高职院校均已具有相当数量的“双师型”《会计》专业专职教师,但《会计》专业技能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发展,针对企业及社会的需求开设实践操作性较强的《会计》专业技
术课程,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银行及机关事业单位专职监督人员和各类专业事务所的行业资深人士来担任授课教师,和企业建立学生实践的专业培训基地,通过这种理论教学和亲身实际操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
第三篇:实训三客户信息的调查与管理
目标客户: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学院概况: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位于美丽的钱塘江畔、杭州下沙大学城,前身为创办于1975年的国家级重点中专浙江银行学校,2000年升格为高职学院。先后获得“全国金融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浙江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是浙江省省级文明单位、全国金融职业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经济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浙江省职业技术院校党建研究会会长单位、浙江省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高职分会会长单位。2006年12月,学院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2009年底,以优异成绩通过示范验收。学院占地面积518亩,建筑面积逾20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近500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100余人,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全国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省教坛新秀多人。学院设有金融系、保险系、会计系、经营管理系、国际商务系、信息技术系、人文艺术系(社科部、体育军事部)等7个教学系部,成立明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以及专门为金融系统订单培育优质人才的“银领学院”,开设金融管理与实务、保险实务、会计、国际贸易实务、计算机信息管理等26个专业,在校生近7000人。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建有20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国家级实验实训基地2项,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1项,同时建有遍布全省的校外实习基地272个。在国际贸易实务和投资与理财等专业开展中澳合作办学。学院正确把握“传承行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培育实用人才”的办学定位,坚持“就业立校、服务强校、合作兴校”办学方针,积极构建“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办学模式,扎实推进“诚信文化、金融文化、校友文化”三维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努力探索“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成立产学合作二级学院8家,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学院独资的杭州资信评估公司和控股的浙江众诚资信评估公司,以及浙江金苑培训中心是学 院服务社会的主要窗口。
学院发展战略:
“十一五”时期,是学院发展建设的重要时期,科学地制定学院在“十一五”时期的发展规划,明确学院“十一五”时期的工作目标、工作要点和主要工作措施,是学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发展基础和规划背景
(1)“十五”时期,学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制定并实施了《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十五”发展规划纲要》、《浙江金融职业学院“358工程”建设纲要》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关于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若干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指导学院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规划,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质量,真心诚意爱学生,同心同德干事业,意气风发奔小康。学院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以省政府正式批准建院为标志,实现了由中职教育向现代高职教育的平稳顺利转轨;以下沙新校区一期项目建成为标志,学院的发展具备了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以办学水平评估获得优秀为标志,实现了办学升格、管理升级;以连续获得省级文明单位和平安校园为标志,创建了平安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以在校生超过5000人为标志,提前完成了“十五”期间学院发展的规模目标,以“三五八”工程第二阶段目标初步实现为标志,学院形成了办学新特色;以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示范性院校建设单位
为标志,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基点上。
(2)“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教育部实施的高职示范性工程、卓越工程,我省实施的教育强省和打造高职教育品牌战略,以及浙江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施的新型工业化建设、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城市化建设、服务业大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战略部署,为学院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有
利条件, 带来了新的主要客户:广大学生
学院发展理念: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是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公办省直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由省教育厅管理,其前身为久负盛名、享有盛誉,被誉为浙江省金融界黄埔军校的国家级重点中专——浙江银行学校。经过几年的实践,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已经发展成为以金融类为核心,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主体,信息技术和人文学科也有一定发展的,主要为全省银行、保险、证券行业和现代服务领域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技术学
院。学院设有金融、会计、保险、经营管理、信息技术、国际商务六个教学系,开设金融、国际金融、投资理财、会计、财务管理、保险、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商务英语、计算机信息管理、信息安全技术、电子商务、医疗保险、社区管理、房地产经营、文秘等近20个专业,并在投资理财、国际贸易两个专业开展中澳合作教学,现有在校生5600余名,教职工400多名,以博士、硕士、教授、副教授、优质双师为主体的专职教师330余名,各系部均有教授或博士领衔。
学院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运行规律,坚持贯彻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确立了“做学生欢迎之师,创社会满意之校,育时代有用之才”的价值理念和“就业立校、服务强校、合作兴校”的发展方针,努力实践“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关爱学生进步,关注学生困难,关心学生就业”的工作体系,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了学院整体、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于2003年全省首家获得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优秀等级。学院践行“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高职办 学院发展特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理念,抓质量,拓市场,强管理,树形象,加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力度,全面完成学院“十五”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和“358”工程第二阶段推进任务,完成建成特色金院的总体目标。学院发展方向:进一步展示和提升学院形象;产学合作出现新的局面,金融系统巩固深化,外部市场有效开拓;专业特色化建设步伐明显,课程建设基础进一步夯实,教育改革与
创新出现更多亮点和成果;科研工作再上新层次新台阶,核心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超过100篇,重大课题研究有新突破;教职工综合素质提高工作卓有成效,教授、副教授等高职称教师大幅增加,青年教师基本功达标活动深化;办学总体效益进一步提高,教职工收入保持稳定;文明单位和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扎实有效,保持省级文明单位称号,争取获得平安校园称号;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教风学风校风进一步优化,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的改善,特色项目又有增加,社会工作取得更大进步,学院功能进一步得到有效发挥。
周建松个人信息
1、基本资料: 男,1962年1月生,汉族,教授,浙江海宁人。
2、教育情况: 中共党员、硕士。
3、事业情况: 1981年起从事金融教育工作,1993年起先后任浙江银行学校副校长、校长、党委书记,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首任院长,2011年5月任学院党委书记,主持学院党委全面工作。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第二届黄炎培杰出校长,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人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金融学会理事,教育部高职高专经济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职高专经济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地方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金融学会副会长,浙
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理事长,浙江省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高职分会理事长,浙江省金融教育基金会副会长,浙江省经济学会理事。担任嘉兴市、台州市政府特邀咨询委员。在《金融研究》、《财贸经济》等刊物发表金融学术论文300余篇,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等刊物发表高职教育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2余部。
4、公司的关系情况: 1993年起先后任浙江银行学校副校长、校长、党委书记,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首任院长,2011年5月任学院党委书记,主持学院党委全面工作。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负责师资队伍建设、管理队伍建设、科研、教学督导评价、高水平示范性院校创建工作。
5、阅历情况:主持学院行政全面工作,负责师资队伍建设、管理队伍建设、科研、教学督导评价、高水平示范性院校创建工作。2003年入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06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在《金融研究》、《财贸经济》等刊物发表金融学术论文近300篇,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等刊物发表高职教育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2余部,主要执教《货币金融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管理》等课程。
与本公司的关系情况
第四篇:能力拓展实训总结
能力拓展训练总结
队名:狼之队
口号:唱梦想,聚能量,勇夺冠
队歌:《我相信》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为期四天的能力拓展训练已经顺利结束。通过这次训练,我们玩得很开心,从中也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使我受益匪浅。以这之前我对“拓展训练”并不是很清楚,之前也只是听大三的学长学姐说过一些,通过这几天的拓展训练,我了解到这种训练是一种考验人的意志和智慧,挖掘人的潜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游戏。
在训练开始之前,我们便听从老师安排,按次序分成6队,然后每队各自为自己的队伍起一个队名、口号和队歌,并确定各队的队长和副队长。在这次拓展活动中,每个项目都是团队项目,不是单凭一个人的智力、体力和能力就能很好的完成。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群策群力,一个人的成功不能代表整个团队得成功,只有各个团队中的每个队员相互团结,相互帮助,相互信任,才能共同完成团队的目标。在本次拓展的过程中,每个队的队员之间最关心的都是如何组织、协调及配合好,而不是只要自己做好了就可以了,队员对团队的关注已远远超过了其自身!团队合作的精神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特别是在“月球行走”这个项目上,要求一个团队的所有人拉住绳子,并派一个人在绳子上走一圈,这个人的脚不能着地,且绳子是
离开地面的,用时最短者胜利。全队10个人团结一心,互相帮助,目标一致,勇于奉献自己。我被团队体现出来的集体荣誉感所感动。当我看到大家拉起绳子做好支撑,让队友踩着绳子行走一圈,当我听到项目完成后我们发自内心的欢呼时,我为能身处这样的团队而骄傲,一种强烈的集体归属感深深影响着我。换一个角度考虑,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如果没有队员的支持配合,鼎力相助,也许自己根本无法完成。鲜花和掌声的背后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任务的决心。团队精神,不仅是我们学习生活中必须发扬和应用的精神,也是一个单位,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
这次拓展训练给我留下的印象极深,得到的知识与心得体会也非常丰富,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分层管理、明确领导极其重要。每个人的岗位职责确定之后,各司其职,有利于明确责任,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既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又思考怎样做好。
2、做事要先做计划,再开展行动。
3、在工作中,各单位之间需要沟通和信息的共享,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形成力量的整合才能完成共同的任务。
4、知识和技能还只是有形的资本,意志和精神则是无形的力量。拓展训练就是开发出那些一直潜伏在你身上,而你自己却从未真正了解的力量。
这次拓展活动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团队协作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学会了如何突破自己心理的极限,可以说是一次非常
难得的经历。与此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个人能力的发展潜力。证明了自己,超越了自己。游戏过后的讨论,也使各个小组的成员成为一个真正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战略团队,大家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拓展项目中寻找合作的黄金点,不断形成一种默契,这种关系由原来松散的个体磨合成为一个能够冲破任何防线的组合体,团队的每个成员在项目进展中都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提高了面对困难却能坚忍不拔进行到底的决心,更可贵的是锻炼了每个团员的胆识,也克服了有时只凭感觉行事的思维定式。没有不可能,超越自己就能够创造奇迹。
我很感谢能通过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有这样一次深刻的体验和有意义的经历。我也为我能处于这样一个有默契的团队而感到荣幸,我相信,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不论我们接下来会面临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能够手牵着手共同去克服,因为我坚信:团结就是力量!
第五篇:信息检索实训报告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检索
实
训
报
告
题目:互联网的现状与未来 指导老师:文冬林
成员:唐苹容、柏琴兰、李冬明、龙俊荣、宋元
姓名:李冬明
班级:网络310-1班
信息检索实训
实训题目:互联网的现状与未来
实训内容:
中国于1994年联入国际互联网(Internet),1995年出现商用互联网服务,至今已有5年的时间。这五年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化之路可以说历经坎坷、苦盼正果:在经过了最早一批运营公司付出高昂代价进行互联网应用与普及教育以后,社会经济力量开始逐渐熟悉和认识互联网对产业经济的重大影响,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产业在近年才得以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之路。
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业务和应用包括移动环境下的网页浏览、文件下载、位置服务、在线游戏、视频浏览和下载等业务。随着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Web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将成为继宽带技术后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使得互联网更加普及,并以移动应用固有的随身性、可鉴权、可身份识别等独特优势,为传统的互联网类业务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同时,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为移动网带来了无尽的应用空间,促进了移动网络宽带化的深入发展。从最初简单的文本浏览、图铃下载等业务形式发展到当前的与互联网业务深度融合的业务形式,移动互联网业务正在成长为移动运营商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
1、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特点不仅体现在移动性上,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享受互联网业务带来的便捷,还表现在更丰富的业务种类、个性化的服务和更高服务质量的保证,当然,移动互联网在网络和终端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其特点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终端移动性:移动互联网业务使得用户可以在移动状态下接入和使用互联网服务,移动的终端便于用户随身携带和随时使用。
(2)终端和网络的局限性:移动互联网业务在便携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网络能力和终端能力的限制:在网络能力方面,受到无线网络传输环境、技术能力等因素限制;在终端能力方面,受到终端大小、处理能力、电池容量等的限制。
(3)业务与终端、网络的强关联性:由于移动互联网业务受到了网络及终端能力的限制,因此,其业务内容和形式也需要适合特定的网络技术规格和终端类型。
(4)业务使用的私密性: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时,所使用的内容和服务更私密,如手机支付业务等。
2、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世界各国都在建设自己的移动互联网,各个国家由于国情、文化的不同,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上也各有千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一些移动运营商采取了较好的商业模式,成功地整合了价值链环节,取得了一定的用户市场规模。特别是在日本和韩国,移动互联网已经凭借着出色的业务吸引力和资费吸引力,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移动互联网发展非常迅猛,以娱乐类业务为例,目前,基于手机的娱乐内容已经创造了一个数百亿元的市场,成为运营商发展的重要战略。2007年初,和记黄埔旗下3集团在全球主要市场推出的以X-Series命名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中就包含了大量的娱乐类服务。○日本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
日本可以称得上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其移动数据业务收入约占全球40%的份额,接近三分之一的日本人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其中80%在3G终端上使用业务。除了数据接入费和广告费之外,来自移动内容和移动商务的收入超过10亿美元(以上数据为2007年6月底数据),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728万,占移动用户87%的比例(2007年底数据)。
根据Wireless Watch Japan 2007年9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日本移动运营商提供的主要移动互联网业务包括移动搜索、移动音乐、移动社交网和UGC、移动支付和NFC应用、移动电视、基于位置的服务和移动广告等。
日本移动运营商采取的包月资费方式,以及用户终端性能的提高、双向高速移动网络的发展,促进了日本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从最初的信息服务、图铃内容下载,到目前具有移动Web 2.0特性的新业务,日本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日本三大移动运营商致力推动的移动互联网和固定互联网的互通与融合将进一步丰富移动互联网的业务种类,用户从中可以真正享受到无处不在的接入与服务。○韩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
韩国是全球移动互联网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根据韩国互联网发展研究机构(NIDA)的调查,2007年6月,韩国共有3.4亿互联网用户,其中 46.8%的用户使用手机上网。使用过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在移动用户的比例为51.3%,比2005年9月的统计提高了10个百分点。
自从2002年韩国移动运营商把CDMA网络全面升级到CDMA2000 1x EV-DO以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SKT和KTF分别推出了包括一系列高端移动多媒体应用和下载服务在内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双向高速网络进一步带动了具备移动Web 2.0特征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用户市场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从铃声下载、新闻服务等逐渐向移动多媒体、移动社区、移动UGC等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转移。据估计,约50%的韩国人口都是SKT的移动赛我网注册用户(Tekes & Finpro Global ICT Team 2007.9),在线交易类业务也极大的冲击了离线业务市场,如移动拍卖等。
根据NIDA在2007年9月发布的最新调查,韩国用户数最多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包括移动多媒体服务、移动音乐门户网站服务、手机游戏、移动购物、手机银行以及包括移动搜索、移动社区等在内的无线和固定互联网互通服务。○我国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现状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应用与日韩不同,采用的是WAP协议。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多数采用WAP接入的方式。根据CNNIC的调查,截至2007年3月底,我国WAP活跃用户数约为3900万人,具有独立域名的WAP站点数量约为6.5万个,WAP网页数量约为2.6亿个。根据用户规模、网站数量以及用户特征等方面综合判断,目前WAP在我国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相当于传统互联网2000~2001年间的发展水平。
与日韩两国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的使用状况相比,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最感兴趣的还是手机图铃业务、音乐和游戏业务。而2003年前后,韩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最感兴趣的业务是图片、音乐和游戏,日本的音乐和游戏类业务也在移动互联网开始起步后的2~3年左右最受用户欢迎。目前日韩用户的兴趣点已经从图片和音乐下载类业务逐渐向具备Web 2.0特征、体现移动和固定互联网融合的业务转移。预计在今后的1~2年内,随着我国移动网络带宽的增加,用户对业务的需求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从信息量少的内容获取类业务向视频
类业务、体现移动网和互联网融合的业务转变。为了适应未来客户需求可能发生的变化,我们认为移动UGC、内容共享/下载、移动游戏等移动互联网业务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发展趋势分析
(1)实现技术多样化
移动互联网是电信、互联网、媒体、娱乐等产业融合的汇聚点,各种宽带无线通信、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都在移动互联网业务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从长远来看,移动互联网的实现技术多样化是一个重要趋势。
1网络接入技术多元化 ○
目前能够支撑移动互联网的无线接入技术大致分成三类:无线局域网接入技术Wi-Fi,无线城域网接入技术WiMAX和传统3G加强版的技术,如HSDPA等。不同的接入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场所,使用户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下接入相应的网络,这势必要求终端具有多种接入能力,也就是多模终端。
2移动终端解决方案多样化 ○
终端的支持是业务推广的生命线,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逐渐升温,移动终端解决方案也不断增多。移动互联网设备中最为大家熟悉的就是手机,也是目前使用移动互联网最常用的设备。Intel推出的MID,则利用蜂窝网络、WiMAX、Wi-Fi等接入技术,并充分发挥Intel在多媒体计算方面的能力,支撑移动互联网的服务。2007年11月初美国亚马逊公司发布了电子书阅读终端——Kindle,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从亚马逊网站下载电子书、订阅报纸及博客。
与此同时,手机操作系统也呈现多样性的特点。诸如微软的Windows系统;Linux操作系统、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统等都在努力占据该领域魁首的位置。
3网关技术推动内容制作的多元化 ○
移动和固定互联网的互通应用的发展使得有效连接互联网和移动网的移动互联网网关技术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采用这一技术,移动运营商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并更有效地管理网络。移动互联网网关实现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网络侧的内容转换等技术适配web网页、视频内容到移动终端上,使得移动运营商的网络从“比特管道”转变成“智能管道”。由于大量新型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移动网络上的流量越来越大,在移动互联网网关中使用深度包检测技术,可以根据运营商的资费计划和业务分层策略,有效地进行流量管理。网关技术的发展极大丰富了移动互联网内容来源和制作渠道。
(2)商业模式多元化
成功的业务,需要成功的商业模式来支持。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新特点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空间。目前,流量、图铃、广告这些传统的盈利模式仍然是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的主体,而新型广告、多样化的内容和增值服务则成为移动互联网企业在盈利模式方面主要的探索方向。
广告类商业模式是指免费向用户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而盈利则是通过收取广告费来实现,典型的例子如门户网站和移动搜索。
内容类商业模式是指通过对用户收取信息和音视频等内容费用盈利,典型例子如:付费信息类、手机流媒体、移动网游、UGC类应用。
服务类商业模式是指基本信息和内容免费,用户为相关增值服务付费的盈利方式,例如即时通信、移动导航和移动电子商务均属于此类。
(3)参与主体的多样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融合的时代,是设备与服务融合的时代,是产业间互相进入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移动互联网业务参与主体的多样性是一个显著的特征。
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产业间、以及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技术和资金门槛,推动了传统电信业向电信、互联网、媒体、娱乐等产业融合的大ICT产业的演进,原有的产业运作模式和竞争结构在新的形势下已经显得不合时宜。在产业融合和演进的过程中,不同产业原有的运作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都在改变,产生了更多新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为了把握住机遇,相关领域的企业都在积极转型。他们充分利用在原有领域的传统优势,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争当新型产业链的整合者,以图在未来的市场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在终端制造领域,领头羊芬兰诺基亚公司于2007年8月29日推出了名为Ovi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目标是以其在全球十数亿手机用户为基础,全力拓展移动互联网市场。2007年11月,Google组建了开放手机联盟(Open Handset Alliance),来推广其基于Linux的开源手机软件平台——Android。直接挑战微软的Windows Mobile的商业授权模式。美国苹果公司2007年1月携iPod在数字音乐下载市场成功之势,发布了音乐手机iPhone,正式进军移动通信领域并取得了惊人的销售业绩。
总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信息产业运作模式正在被打破,新的运作模式正在形成。对于手机厂商、互联网公司、消费电子公司和网络运营商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他们积极参与到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市场竞争中。
收获和体会:
通过一个星期的《信息检索实训》,让我感觉既快乐又充实而且有收获。一次实训能够让我学到很多东西。让我受益匪浅。
一、我粗略的了解了远程教育和移动互联网,丰富了我的知识,促进了我的学习积极性。
二、通过每个同学的同心协力,互相学习,使我明白了团队的重要性,走集体线路。
三、增强了责任心,让我知道老师布置的事情必须得做好,还在积极督促小组成员。
四、学会认真负责的对待每件事情,凡事无大小,用心才可以。
五、使我学到了大量的知识,可以做到学有所用。
希望这样的实训有很多,感谢文老师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