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古典舞教学中手臂的训练
中国古典舞教学中手臂的训练
摘要:中国古典舞教学是舞蹈教学中比较难教的舞种之一。手臂的训练又是中国古典舞教学中最重要的核心之一。笔者在长期的舞蹈实践与教学中,总结出一套针对中国古典舞手臂训练的教学方法。此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已有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从手臂的基本位置、指的训练、腕的训练、肘的训练、肩的训练五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中国古典舞教学尽自己的一点儿微薄之力。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舞蹈教学手臂训练
中国古典舞的手臂是―个复杂而极富表现力的部位。由于手臂具有运用灵活、支配自如的特点,使得它成为整个身体动作中被发展得最丰富,也是最优美的一部分。“手臂动作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在传情达意方面有着极为细腻的表达方式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并且,还有着自己独立而完整的表现程式。尤其在古老的东方舞蹈中,这一特点更为鲜明”。①我国戏曲艺术中对手臂动作的发展和运用,其形式之多,让人眼花缭乱。仅手掌运动的形态描述就有各种各样的形容。如:切、分、盖、推、摊、提、压、撩、绕、盘、转、抹、劈、托、穿等等。著名戏曲表演大师梅兰芳就总结出上百种手的造型。通过若干表演艺术家的积累、总结发展、越发使得戏曲舞蹈中的手臂动作多姿多彩,在表现力上独占优势。同时也增强了它的表演难度。一个没有经过专业化训练的演员,是不可能很好地支配和运用于臂动作的。身韵在吸取大量的戏曲身段和武术的同时,训练上要根据舞蹈发展的需要,从科学性、系统性及训练性等方面去重新认识和整理传统中的手臂动作。比如传统教学中的许多口诀,体现了在审美上、动体现范上以及动作方法上对手臂的严格要求,是供我们研究分析、建立手臂训练教材的极好基础。“六方圆满、三节白然、手、眼相随、大方舒展”这是对手臂动作的总的要求。还有很多很细致的要求如对手臂的形,讲“形圆”,动作过程则要“残圆”,“形圆接线圆,线圆落形圆。”避免僵直,但又忌过于弯曲,要做到圆而舒展,又如对“劲”的要求,“虽发力于腰,必须达于梢”。意即在动作过程中,力量要一直贯通到手指尖上,反对将力量停留在肩或大臀上,形成笨拙、僵硬的状态。
一、手臂的基本位置
要使学生树立手臂在运动过程中基本位置的正确概念,必须从一开始学习舞蹈时就教给他们,并反复进行练习,形成习惯,直到巩固下来为止。准备位:双背手,两手手臂在身后轻靠于髋骨上。下侧位:简称―位。手垂于体侧,离骨盆约12公分。平侧位:简称二位。手在体侧抬与肩平,开度与胸平。上侧位:简称三位。手上举于体侧上方,离头约16公分。体前位:简称四位。手位于胸前,高度抬与肩平,与胸形成90度直角。肋旁位:这个手位男性应用多于女性。手臂在以上位置上有两类基本造型。一类是圆式,一类是直式。圆式手臂的造型又根据肘关节的旋内和旋外分内外两种。直式手臂同样有两种,一是保持手臂的自然伸直状态,肘与腕关节无任何动作。例如在翻身一类的技巧中,大都采用这种直式手臂的造型。另一种是肘关节外旋时,这种直式手臂的造型在―些舞姿造型中也常运用。但圆式手臂在训练中应用最多,因为这类手臂造型变化多而复杂,不容易定型。学生掌握起来困难比较大。另一方面,圆式手臂又突出地反映了古典舞手臂造型的风格特征。所以,作为基础训练应多练这一类型。下面将圆、直两种手臂在几个基本手位上的造型举例如下:
第一,一位。肘内旋。手臂呈半圆弧线,两手握拳或做掌、伸腕。简称“圆一内”,俗称提襟。肘外旋,肘关节微弯称“圆一外”。第二,二位。肘内旋,手臂呈半圆弧线,伸脆翘指,简称“圆二内”,俗称山膀。肘外旋,肘关节微弯,伸腕翘指。简称“圆二外”。第三,三位。肘内旋,手臂呈半圆弧线,伸腕翘指,简称“圆三内”,俗称托掌。肘外旋,肘关节微弯,伸腕翘指。简称“圆三外”。第四,四位。肘关屈,内旋、手掌于虎口处对身体正中,手腕无屈伸动作,简称“圆四内”,俗称按掌。肘关屈,外旋,手拿的外侧(小指)对身体正中,手腕无屈伸动作,翘指,简称“圆四外”。“直一外”至“直四外”的手臂形态,除了在位置上有所不同外,只要把肘关节外旋即可。
二、指的训练
指的训练主要针对转指、轮指、翘指三方面进行:
1.转指:是手指末梢神经的一种意识训练,它可将动作的延伸感贯串到指尖,尤其对于初学者,采用单指在胸前进行立圆的转、绕等练习,可为整个手臂动作起到领法儿的作用。使之在今后复杂的手臂运动中,手指能有意识地、积极细腻地参与工作。转指练习可做单一的。如单指向左或向右做立圆的环绕,也可同整个手臂一起练习。与小臂(肘关节为限)、大臂(以肩关节为限)做中的和大的立圆环绕。另外,以后再与身体其它部位一起训练。尤其要注意同头、眼一起做“点”、“线”的练习。通过在不同运动线上做跳跃、延续或停顿等各种练习,从而加强手指在运动中所起的引导作用。
2.轮指:这是训练手指灵活、运用自如的素质练习。在所有腕关节的动作中,如盘腕、转腕、绕腕,都有一个轮指的过程。它能使手掌动作显得圆润、丰富,从而增强手掌的表现力。它一般与转腕一起练习。例如:往里转腕时小指带,其余四指依序收拢。向外打开时仍由小指带。如果先往外转碗,则由拇指带其余四指。
3.翘指:是加强手指关节活动的幅度,使手指造型优美、修长,手的动作更加清晰的一种练习。它一般与屈伸(提压)腕、转(推摊)腕在一起训练。也可以让学生两手交叉压指关节,来加强手指的柔韧性。
三、腕的训练
腕的训练主要针对提压腕、推摊腕、盘腕、小五花四方面进行:
1.提压腕:是腕关节的屈伸运动。一般同翘指―起训练,屈时手指放松,自然下垂。伸时手指上翘,这个动作要做得脆而小,有寸劲。提压腕可在手臂的任何一个位置上做,也可在各位置之间的连接过程中做,它还可以同头、眼及腰部的提、沉、冲、靠等元素进行综合练习。
2.推摊腕:是腕关节旋内与旋外以及屈伸的运动。一般同翘指、轮指一起训练。旋内时经过轮指的过程,然后屈腕,再伸腕翘指,用手掌向外推,强调手指根部关节下压的感觉。推腕和压腕的结束动作一样。旋外时手指自然放松成握拳状,然后再打开伸腕,手掌向上顶,手掌形态同托腕。这个动作要做得有柔劲,它可以同间头、眼及腰部的提、沉、冲、靠等元素进行踪合练习。
3.盘腕:是腕关节的环线运动。手腕在空中如同画一个立体的8字,往外环绕时由小指主动带,经轮指打开后,同时手腕伸,即托腕。往里环绕时则由食指主动带,手腕屈,即掏腕,它可同头、眼的弧圆线及腰部的含仰、旁提、拧等元素一起练习。以上动作可单手做,也可以双手同做。
4.小五花:即双手相配合做盘腕。两手手背相对,尽量屈腕,一手向外环绕;另一手向里环绕。行走路线可做上下直线,也可做8字线。与腰的提沉、含仰及旁提、拧等元素相配合。做小五花这个动作时,要求两手对衬,腕子转的幅度要大,转的过程要圆。
四、肘的训练
肘的训练主要针对提压肘、转肘两个方面进行:
1.提压肘。即传统中的“三节”(腕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练习。肘关节主动提起再落下,肩、腕、指相随,整个手臂如波浪般运动,这个练习能使手臂动作柔和连贯。
2.转肘。是肘关节的旋内及旋外的运动。一般通过穿手、中云手等动作进行训练。第一,穿手。穿手可在上方、下方、前方、斜前方、斜后方及侧几个不同的方向上做。上穿手,“圆二内”(山膀)准备。右手掏手后在胸前屈肘,肘关节外旋,手指尖向上。左手由“圆二内”(山膀)变为“圆四内”(按掌)。然后右手指尖向上穿,仿佛要刺破天空,拉长右手臂及右侧背肌,接着右手肘内旋,手心对旁,手臂由上向旁或旁下打开。旁穿手,分正反旁穿手,顺时针方向的为‘正”,逆时针方向为“反”。正穿手可单手做,也可双手配合做,通常与腰“移”的元素相联而进行训练。传统中称之为掏手和抽手,掏手即正旁穿手,抽手即反旁穿手。正旁穿手,以右手为例,双背手准备。右手外转腕掏手后,双手在肋旁位,右手经胸前平穿到左旁,与左手在体前交叉。然后再从左向右平行拉开。单手做时,左手后背即可。仅旁穿手,以左手为例,左手在直二外推备,从左至右平行至胸前时,进行屈肘腕旋内掏手,手的位置在肋旁。然后向旁伸直手臂,并注意在伸直手臂的同时,肩、肘至腕关节都最大限度地内旋(但不能耸肩),手心向上。后穿手,可单手做,也可连续地双手交替做,通常与腰部的台、腆及旁提拧等元素交织训练。以左手为例,左手在直二位准备,从左走上弧线至右上方时,屈肘、腕旋内掏手,经腋下向体后穿出。
第二,中云手。这个动作是双手保持一定距离交错做盘腕。也可以说它是“小五花”在动作上的放大,因为云手在幅度上可大可小。小至双手紧贴变成“小五花”,大至双臂完全舒展开带上胸腰做大云手。中云手的手臂动作主要体现在肘关节及其以下的部位。有人将这一动作形象地比喻为“揉球’。幅度过大,手臂分得太开就不成其为揉球了。例如:左手在“圆四外’、右手在“圆二内”准备(山膀)。左手做下盘腕的内环绕,右手同时做上盘腕的外环绕,双手在胸前有一个上下交错的过程。然后右手开始做下盘碗的内环绕,左手则做上盘腕的外环绕。两手不断上下循环反复。双手之间始终保持约一篮球大小的距离,动作过程要连贯、流畅。在训练中进行严格的区分,真正达到每个功作的训练效果。
以上是手臂基本动作的介绍,主要是说明这些动作的做法和基木规格以及它们的训练目的。总之,对于中国古典舞的手臂训练主要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就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有时候需要靠整体的演绎来进行,切不可过份强调部分,忽略整理。走入盲人摸象的极端误区。
注释:
①张娜.中国古典舞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P58.参考文献:
[1] 张娜.中国古典舞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2] 刘丽敏.古典舞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郑伟.中国古典舞教程[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刘欣.中国古典舞[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
第二篇: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
《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
—— 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为什么要开展中国古典舞训练课程)
幼师专业舞蹈教学是幼师教育的重要专业课程.必须从教育目的和实际出发,遵循幼师舞蹈教学大纲,以基本训练、民族民间舞蹈风格特色的掌握与训练、幼儿舞蹈的训练与创编为主体内容,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同步提高,重点培养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中国古典舞训练是幼师舞蹈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与芭蕾基训组成了舞蹈基本训练中的两个版块。其中芭蕾基训是以训练人的身体形态为主要目的,民族民间舞是以训练人的上下身协调性以及掌握我国各民族舞蹈的风格为训练目的,而中国古典舞则是以训练人的气息,韵律和肢体表现力为训练目的,而在舞蹈表演中,舞蹈表现力是最不容易掌握的一个元素,因为中国古典舞是从中国的戏曲舞蹈中演变过来,讲究的是身体韵律,内在气息以及手眼身法步的配合。正因为中国古典舞有着这样的优势,所以它带来的训练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对培养学生的乐感、舞感和动作表现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是舞蹈训练中的必要手段,在舞蹈课堂训练中,中国古典舞的训练就占了整个训练内容的一半以上。而这次的新课内容是中国古典舞中的手眼练习及综合手位组合,是学习中国古典舞的最基本训练,学生只有掌握了基本手位和手位之间的常用变化,以及身体的一些基本动律,做到灵活运用,自主运用才能为今后学习中国古典舞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中国古典舞因起源于中国的戏曲,所以其风格特点在与一个“圆”,在某种程度上和我国的另一种国粹“太极拳”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古典舞中,任何动作,任何动作变化都离不开圆,“平圆”“立圆”“8字圆”而正是这个圆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韵律所在——眼随手走,欲左先右,起于腰、奔于肋、行于肩的舞蹈风格。所以学生在学习基本舞步和基本动作变化时,至始至终都要贯彻这个“圆”字,只有掌握了园的规律,才能把握好中国古典舞的风格特征。
三、教学难点分析(学生比较难掌握的内容)
本节课学生比较难掌握的部分就是在跟音乐做动作时,要注意音乐的感觉,根据音乐给出来的感觉来做动作,要让音乐与感情融合,与动作配合,化成整个肌体的动力抒发在流动的形体线条之中。让情感随着音乐而流动、延伸、转换、发展变化。在音乐中发挥丰富的想象。这种构成情感的音乐性舞蹈训练不是一节课或两节课就能解决问题的,它必须靠学生不断地去练习,不断地去体会,不断地磨合,不断地去感受才能找到最佳状态。所以这种训练是本节课也是整个中国古典舞课程中的难点。
四、教学方法(怎样调动学生的学舞积极性)舞蹈是美的,但舞蹈的训练过程却是枯糙而乏味的。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舞蹈的美需要平时百遍乃至千遍的练习才能达到。所以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古典舞的时候不感到枯糙而乏味,始终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到课堂是这次的首要问题。
在舞蹈界有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一个舞蹈的音乐选得好,选的适当,那这个舞蹈就已成功了一半,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一点都不假。一般训练课(如芭蕾训练)的音乐是用钢琴伴奏的多,比较单一,而对于并非专业舞校的幼师学生来说,这种千篇一律的音乐不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这样就难免在训练过程中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对以后的学舞非常地不利。所以我认为在舞蹈课堂上特别是中国古典舞课堂,音乐的选用也是非常地重要,对学生是否能很快地进入舞蹈状态,是否能准确地把握舞蹈韵律起着关键的作用。特别对初学的学生来说,旋律优美动听的音乐是激起她们学习古典舞兴趣的第一步。因此我选用了唐诗新唱的歌曲村居和音乐优美的梦江南,村居音乐轻快,节奏明朗,正是练习花邦步中所需要的感觉,干脆、清晰。《梦江南》音乐柔缓,有一种抒发情怀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正是手位组合中的软亮相、眼神的收放等动作元素所需要的。
其次在时代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形势下,我在舞蹈教学中发扬“主动参与,即兴创作”的精神,不断发展学生即兴创作能力,实现创新教育.因此我在梦江南舞蹈编排中空中一段让学生自由组合创作造型,让学生用自己已经学会的手位来进行即兴表演。即可以避免学生一味跟学,又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一、基本功练习:基本功练习是舞蹈课程中的必需品,塑造一个优美的舞蹈形象完全来自于扎实的基本功。在这节课中是新课前的热身运动,主要让学生的身体各部位得到充分地活动,既为后面的习舞打下基础,又可以减少受伤的可能性。
二、精品欣赏、导入新课:让学生欣赏两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古典舞,是让她们通过直观印象首先在头脑里产生一个美的概念。激发她们内在的爱美之心,初步引起她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再通过欣赏芭蕾舞片段和老师的讲解,初步了解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常识和其韵律特征,为下面的学习作铺垫。因为只有理解了才能实践。
三、学习组合:这里是本节课的核心。手位组合和步伐组合都是古典舞中最基本但又最常用的元素之一。基础打不好,就容易出现歪份儿、错份儿,就影响了古典舞的韵律特征。所以在学习组合时,必须将动作分解开来做,直至每个单一动作学生都掌握了以后,才可以串连合音乐。
四、分组练习、纠正错误:在集体训练后,把学生分开练习,让他们相互观摩。一是可以让教师的注意范围缩小,更精确地注意到每个学生身上易出现的错误。二是让学生通过观摩自己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在这一节我还运用了专业学校的方法,用摄象机将学生分组练习的情况拍摄下来,这样在下一节课的时候反馈给她们,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是记录她们的原始资料,让她们有个可比性,可以比将自己前后几次的练习情况做个比较,看有哪些进步了,哪些还做得不够,下来加强练习。第二是对自己有督促,谁都不希望自己比别人差,利用每个人都有的虚荣心,爱美之心来督促自己做得更好。
五、背向练习、巩固提高:这一节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克服依赖性。让每个学生真正的做到掌握每个动作,每个要领,每个组合。
六、行礼下课、布置作业:规范学生的课堂习惯,培养她们的舞蹈修养,提高她们的学舞自
信心。督促她们课后练习
第三篇: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重点
舞蹈活动课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男子)执教年级:青少年。教学目标:
1、通过舞蹈基本知识的讲授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基础理论,常用术语,并能在舞蹈学习实践中应用。
2、舞蹈基训部分,即对学员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如:发展学员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本学期舞蹈基训主要是中国古典的基本手型、脚型、手位、脚位以及手臂的基本姿态。
3、提高青少年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学生对动作的理解能力和动作到位程度。
教学重点:想办法运用不同部位移动身体,开发学生的创新技能。
教学难点: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到位程度。教具准备:音乐 排练厅。教学过程:
一、教学任务
1、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和舞蹈的基本技能,可以训练学生感受美、体现美的能力。以活跃青少年的生活情趣,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由于青少年舞蹈的主题、体裁、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在学习、排练、表演的过程中,表现力和创造力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功能。
通过舞蹈基础的教授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进本动作,根据学生的特点,初步掌握基本动作、基本能力、训练过节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使学生身体运动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如:通过对学员基本能力的训练,使其身体运动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以适用各种类型动作,发展身体个部分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各种技巧动作
2、交流活动。
提出问题:“该动作的要求以及训练目的。”(屈膝、弯腿、直腿、勾绷脚等)。师生共同小结身体不同部位的作用。
二、探索活动
1、古典舞技巧。(蹦子、大拉腿)
1)学生一次探索。
教师示范技巧以及告诉要领,师生交流。
2)学生二次探索:在老师的带领下模仿。
教师深入提出问题: 蹦子的发力点在哪?连续的蹦子应该怎么做?这时教师需观察、启发、引导辅助,发现不同的方法,以语言点拨、肢体动作、表情激发保持学生活动兴趣。
交流分享,请个别学生示范有代表性的技巧动作,集体练习。教师亲切地帮助个别动作发展差的学生。
教师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发现好的方法及时请学生交流分享。
三、放松活动
1、提问:“大家觉得基本功在技巧中起到什么作用”老师同学相互交流。
2、小结:基本功在舞蹈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四篇:试论中国古典舞技巧训练中的腰部训练
吉 首 大 学
JISHOU UNIVERSITY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
题目名称 : 试论中国古典舞技巧训练中的腰部训练
学生姓名: 朱祥虎
学 号: 20084092009 学 院 : 音乐舞蹈学院
专业年级 : 舞蹈学专业2008级
指导教师: 李开沛 职 称: 副教授 填写时间: 2011年12月——2012年5月
目 录
摘要„„„„„„„„„„„„„„„„„„„„„„„„„„„„
关键字„„„„„„„„„„„„„„„„„„„„„„„„„„„
Abstract…………………………………………………………………………………
Keywords………………………………………………………………………………
前言…………………………………………………… ………………………………1.中国古典舞中技巧训练和腰部训练的主要内容………………………………… 4 2.腰部训练在中国古典舞技巧训练中的重要性…………………..…………….……… 5 3.中国古典舞技巧训练中腰部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5 3.1对腰部训练的意义认识不够…………………………………………………….5 3.2对腰部训练的具体位置不够清楚……………………………………………….6 3.3对腰部训练的基本规范把握不够……………………………………………… 6 4.对策与建议…………………………………………………………………………….6 3.1充分认识腰部训练在中国古典舞技巧训练中的重要意义…..……………….7 3.2准确把握腰部训练的具体位置…………………………………………………
3.3按照腰部训练的基本规范进行训练并掌握……………………………………
4.结束语………………………………………………………………………………….9 5.参考文献……………………………………………………………………………… 9
试论中国古典舞技巧训练中的腰部训练
作者:朱祥虎
指导老师:李开沛(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中华民族的舞蹈艺术历来十分重视舞蹈的技巧性,常常把技巧性的高低作为评价一部舞蹈作品或舞蹈演员演出水平的重要因素,自然中国古典舞也不例外。然而我们又不能简单地把高难度技术动作和舞蹈艺术技巧画上等号,显然这不同于武术、杂技中的技术。而要把舞蹈艺术技巧看作是舞蹈家对生活,对社会的评价和审美理想,因为它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社会风尚和审美情趣。所以我们对于技巧的深入探究不容忽视,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在校学生,都是需要去学习和实践的。本文通过多年习舞生涯,深知技巧训练中腰部训练的重要性,在对舞蹈艺术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许多教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主要针对地方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对技巧中存在的腰部训练的主要问题深入研究,从中国古典舞表演的审美特征出发,探究出其腰部训练的必要性,特殊性和创新性,并整理出其腰部运动规律和训练方法。旨在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技巧能力,使之符合专业舞台表演的审美规范。
【关键字】中国古典舞;腰部训练;中国古典舞技巧;划圆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men skills training in the waist training
Writer: Zhu xianghu Advisor:Li kaipei
(Jishou University School of music and dance, Hunan Jishou,416000)
[ Abstract ] the Chinese nation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art of dance skills, often put skill level as part of the evaluation of a dance or dance performers levels are important factors, natural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is no exception.However, we cannot simply take a difficult technical movement and dance art equate, obviously this differs from martial arts, acrobatics in technology.To the dance skills as dancers to life, to social evaluation and aesthetic ideal, because it represents a nation's social customs and aesthetic appeal.So our deep research for skills should not be ignored, either teachers or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learn and practice.Through many years of dancing career, well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training skills training waist, in the art of dance theory knowledge the study, many teachers on the basi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mainly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ance students(boys), on the skill in the presence of the waist training main problem in-depth study, from the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of aesthetic features, explore its waist training necessity, special sex and innovation sex, and sorted out the waist movement rule and the training method.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dance students(boys)skill ability, so as to meet the aesthetic norms of professional stage performance.[ Key words ] Chinese classical dance;waist training;Chinese classical dance techniques;circular;strength rhythm;中国古典舞是集审美性与技巧性于一身的舞种,我们在欣赏中国古典舞作品时往往被演员精湛的技艺所折服。由此可见,“技巧对一个中国古典舞演员来说是一项必备的基本素质,而技巧的完成质量一定程度上又取决于腰功的好坏” [1]。中国古典舞技巧训练课中也有腰部训练这一块,但是对于很多地方高校初学者来说,依然还没弄明白其腰部训练的重要意义,没能掌握其训练方法,所以很多的毕业生仍达不到舞台表演的要求,可能还会影响到今后的就业。
所以腰部训练对于技巧的重要性,正是这次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希望可以有效的解决在古典舞技巧中充分运用腰部功能,提高技巧能力,高标准完成舞蹈作品所要体现的审美价值。
一、中国古典舞中技巧训练和腰部训练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典舞技巧就是表演中国古典舞中所要具备的的各种基本技巧,它主要包括“跳、转、翻”三个方面的技巧,并体现在“基训”课程中跳得高、转得多、翻得快、控得稳”的标准。而所要学习的男子技巧种类可以分成三类:单一性技巧、复合性技巧、和个人特殊技巧。
单一性技巧一般是指在一种状态下,完成的一个或连续性的跳、转、翻的技术动作。其中一些常见的单一性男子技巧有射雁跳、分腿跳、单腿变身、飞脚、旋子、吸腿转、跨腿转、探海转、扫堂和侧空翻等。“单一技术技巧的完成质量好坏在于技术动作起、行、止的规格和技术动作的难度系数和数量” [2]。
“复合性技巧一般是指在不同状态下完成的两种以上的技术动作的连接。其样式可以是跳跳的结合,或跳转的结合,或跳翻的结合等等” [3]。例如,蹦子类技术一般是跳转的复合,空翻技巧类一般是跳翻的复合等。其中几个常见的男子复合技巧有旁腿转接旁吸转、串翻身接绞腿蹦子翻身、转体横飞燕、旋子接旋子转体 360 度、拉腿蹦子接云门大卷、摆莲接侧空翻等。复合性技巧的技术要点就是要把握上一个动作结束与下一个动作开始之间的衔接能力,必须具有单一技术技巧质量的保证,才能将不同的技巧有机的、完美的组合起来。“在讲求数量和难度的同时,又要关注动作的姿态造型、节奏疏密、动势转换的和谐统一” [4]。
“个人特殊技巧是根据个人的技术特长而开发的具有个性化的、与众不同的技巧动作” [5]。通常体现出个性化特点,也能使观众喝彩一番。例如单手斜小翻一圆圈路线,一般演员可能就只是正小翻斜线路线,而这种技巧需要演员惊人的臂力,一般的演员是没有的,或很难达到的,那就形成他个人的特技了,这跟个人的先天因素是分不开的,也有在极其刻苦下所练就的,这只是少数,不过舞者需要这份执着的精神。
二、中国古典舞技巧训练中腰部训练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中国古典舞基训课堂里,对身体正确的形态、肌肉力量、软开度、技术技巧和艺术表现力等一系列的教学环节中,腰关节作是学生要解决问题的关键。因为腰部动作时腰部的力量是一种适度的控制力量, 并且是 连接上下身的枢纽, 脊椎的连接方式体现出在牢固成蹲的动作的同时, 腰部要基本上保持直立并控制整个人体的同时又能使身体各部位灵活运动的特点。那么腰部是使舞蹈中的人体动作具有美感形式的最基本的条件和主要因素。而在技术技巧这一环节,腰部训练本身又是中国古典舞技巧训练中的重要内容,如果不注意腰部训练,整个技巧训练就无法顺利开展,技巧也无法完成。
技巧训练中腰部训练又具有特殊性,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男性的弹跳力比女性的强,而女性的柔软性要比男性的好。男女各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其训练中表现的较为突出。所以在技巧训练中,男生的腰部训练是既要有必要的基础训练,又要有其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练习目标。
技巧训练中腰部训练的方法各异,目标各异,并要有所创新。不仅仅因个人条件、能力有所因材施教,自我启发,而且大可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比如从体操技能训练中提取元素,丰富其腰部训练资源,提高其训练质量,扩大其训练成果,最终形成新的技巧。有继承,有创新,才有技巧的发展。
三、中国古典舞技巧训练中腰部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腰部训练的意义认识不够
首先由于我们舞蹈专业学生大多很重视平常的基本功练习,只要有时间,也愿意花时间在舞蹈训练房里辛勤苦练着。这本是一项基本的必要的学习态度与途径。但是却忽略了其中理论因素的重要性。实践出真知,而理论又指导着实践,舞蹈课也必然如此,在我们训练中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舞姿的同时,头脑里也就需要理论概念的引导,这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理解舞蹈这门艺术所舞出的奥秘。对于舞蹈技巧这样的高要求,那可能对于理论的把握也就会更高,更透了。一些学生在技巧训练中,对于腰部训练理论意义认识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对于腰关节在作为整个身体运转的关键枢纽性认识不够。有的学生手技巧训练中,依然把握不住身体的游走趋势,难以保持全身的重心和平衡。因为腰的动作是掌握繁难技术技巧的动作基础,腰关节的活动自如、控制力量, 直接影响动作的流畅性,在训练中达到了腰力决定着学生完成动作和技巧的程度。尤其是男子技巧,大部分是在极高速运转条件下去完成它,这个时候对于腰关节的控制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第二,对于腰部的区分不明确。在我们的训练中,学生往往都是片面追求腰部关节、韧带的柔韧性越好,幅度越大就种极端,这样的理念是难以轻松驾驭腰关节的。所以在技巧练习中难以充分运用所需要的各个腰部位。中国古典舞表演及教学中腰部是分为胸腰、中腰、板腰三个部分的”[6]。而这三个部分力量运用的不同则表现的技术技巧也将各不相同。所以有些学生因为对于这部分的疑惑,也会导致各
个技巧训练的障碍。
其次在我们教师对于教学过程中,也往往单纯强调其腰部的实际操作,忽略了对学生腰部训练理论意义的传输,因为学生很多时候是从教师身上所获得各种知识,尤其是舞蹈专业的学习。
(二)对腰部训练的具体位置不够清楚
从刚刚所分类的技巧中,发现出技巧种类样式是纷繁纵多,所以有的学生望而生畏,但是作为舞者肯定是需要全面了解的并掌握的。而根据学生们所反映出来的 基本上有这么一个通病,这个技巧关键是不知道训练哪个位置,或者说某时间能够轻松完成,某时间又毫无头绪,全凭感觉了,所以各类技巧难以去把握运用。例如点步翻身和串翻身这种技术是要求控制好中腰和板腰,在胸腰绕立圆的基础上去完成的,往往同学们都只有整个腰板的运动,没有区分出其各个腰部位的不同变化,是难以完成好一个点步翻身或串翻身的。
从教师角度出发,对于这些从小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的学生,虽然从某个部位去出发学习,尚有为时以晚之嫌疑,但是这样一个步骤还是必要的,不能缺少这一环节,尤其是腰部训练,腰部各个部位的训练,这一点不容置疑。
(三)对腰部训练的基本规范把握不够
在理论认识明确的基础上,要学会理解中国古典舞技巧中腰部运动的基本规范,这一点在舞蹈技巧里面颇为重要。在中国古典舞运动的过程中, 强调腿控制动作的时候, 腰关节与肌肉起保持直立的 “ 承转” 的作用, 就是以腰部为力量的转换点, 由于力态的同时, 以强度的控制并协助其他身体的各个关量在腰部的这种转化从而形成了中国古典舞中所特有的技巧动作。使其区别于芭蕾舞、民族舞等其他的舞蹈艺术技巧形式, 并形成独特的有中国古典舞特色的体态和韵律。
学生们往往难以掌握到一个技巧的精髓,即风格和内在意义。从不同的技巧到不同的作品,所需要的技巧表现也是不同的。在某些技巧表现同时,往往与其他学科相混合,或与杂技技巧等雷同,显然有技无艺,意义不大。教师在教授技巧时,也不得把各种风格所等同,往往忽略了技巧之源——社会生活的提炼,审美趣味的方向。
技巧对于腰部训练方法,没有特定的一套体系,但是也有它必要的练习步骤。那就是腰部必要的软开度和合理的力量运用。学生大多明白这种要求,可具体的也说不说个所以然来,对于某个技巧的运动规律与艺术体现更是模糊不清,所以就很难把握中国古典舞技巧独特的芬香,所以据此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四、对策与建议
(一)充分认识腰部训练在中国古典舞技巧训练中的重要意义
而中国古典舞本身也有其自身的理论训练体系,所以这方面的理论知识也是必须要学习的,而且也可以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像武术,杂技等。所以我们学生要更多地去学习舞蹈艺术的理论知识,比如平时上理论课时教科书的一些基本内容,不仅要学懂,还要学以致用,尤其是对于舞蹈教师在课堂上讲到的理论要点,更要时时铭记于心。搞懂腰部训练意义有哪些,分清腰的区分,“只有先解决了这个连接上下身的枢纽力关键性要素的理论知识,才能进一步解放和提高我们腰部力量的运用和控制的实践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技巧能力” [7]。而教师也只有在认识并掌握腰部意义的前提下,去进一步传达给学生,所以也要勤学深究其书本理论知识,丰富自身的理论素材,积极指导学生的理论教学,意义阐述,学生有问必答,有问也能答。
(二)准确把握腰部训练的具体位置
首先要抓基础,先解决学生腰部的软度问题,从具体位置出发,胸腰、中腰、板腰三个部分一一克服。胸腰,这一节“开”的幅度很重要,胸腰主要依赖开肩训练——肩关节外旋,胸锁关节打开,肩胛骨后缩,胸部上挑,如此来增大胸腰的运动幅度,所以学生需要每天重复这一练习。中腰指胸以下、胯以上这一节,在中国古典舞的训练中中节可以说是能够最大幅度运动的关节,各种拧腰的幅度,中节是起决定作用的。所以需要用到下、耗、甩、涮等训练方式来加强同学们腰中部的灵活性和力量。下节即板腰的能力,许多造型、舞姿技巧需要很强的板腰能力,也需要必要的软度和力量练习。学生要从严要求自己,教师也可把这部分内容加入平时毯功课中,并强调其具体的训练位置,对各个学生一一落实,只有在学生自己明白理解腰部的具体分区段,并解决了基本的腰部软功和力量后,才能往下进行一系列的技巧训练。
这里需要略谈到其男女生之间的差异性,其中女生弹跳力差是因为腰以下部位负担较重所致,是先天不足造成的。而训练实践中,女生总是偏爱自己的软度而忽视了力度和强度,其结果使她们的柔软度因缺乏控制力而显得松懈,使舞姿缺乏力量的美感。女生这种先天性不足,必须在训练中采取措施给予弥补,加些适当的力量动作的练习,或者与男班同时上课,让其感受到期男孩子的训练方式使其感受其氛围。对于男生软开度差也要在训练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这部分极需要教师的指导和方法,教师首先得明白这种差异性,本身这是学生的难点,也是一直一来难以解决的,需要教师更多的教学经验去缩小这种差别。所以在男生腰部训练时要讲究重劲力、重巧功。不仅要有高强度力量练习,也要有虚实相生的内劲训练。可以添加些体育训练里的某些训练项目,不仅仅局限在纯舞蹈动作里,如引力向上等增加其中腰的力量和耐力。
然后,则可把一个技巧分解成几个部分,然后析解出每个部分腰部的具体位置的运动情况,最后自己总结出这个技巧的具体训练位置或要点(前提是这个技巧是在教师已经教过,自己课下进行巩固训练的情况下进行)。那么如果把握了腰部具体位置的调控,可想而知腰部功能提上去了,技巧的大部分问题也都解决了。说一个简单的侧手翻,在起法接力后,脚步起跳的同时,这时重在胸腰中腰的控制,要高,控稳,加上侧腰的提劲,板腰的翻身,最后到落地也还有整个腰部的控制才能完成。所以说一个技巧里,要了解到各个身体部位的运动位置,再加上课下的具体部位的训练,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到一个技巧了。其实刚刚所分类的这些技巧,大多是具有有通性的,例如蹦子类技巧,大多是在控制板腰的基础上去完成的,此时的胸腰,中腰也只是与其控制在一个平面上运动的,注意把握到这一点,那么这类技巧也都能够掌握。
(三)按照腰部训练的基本规范进行训练
其实就是腰部力量的合理运用,这是难点,又是重点。“腰部力量的运用更加突出了中国古典舞表演的审美特征,直接决定了舞蹈的风格和舞蹈的种类” [8]。刚刚谈到的从其理论意义的学习再到具体位置的训练,这些都还只是技术层次上的一个铺垫,要想升华到舞蹈艺术技巧这样的境界,这个问题是必须要探讨研究的。那么腰部力量的合理运用可分为以下几点要素:
第一,“以腰为轴” 的动作原理依然贯穿于腰部运用中。腰部作为连接整个人体上下身的重要枢纽, 由此发力使上下身的体态发展产生变化, 这种运动的方式和由此而产生重心的变化特点,从而形成丰富的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样貌,并各呈其特点。如旋子旋子转体 360 度和飞脚,前者运用腰部为轴,上下身空中形成“拧绞”状,故而完成其审美要求,后者在腰部为轴的条件下,上身转体同时下身两腿片盖划起而完成审美,这两种技巧固有异曲同工之妙,显然腰轴的功效是不容忽视的。
其训练关键是要保持在平时训练中,不可松腰,保持腰部肌肉的持续绷紧,注意腰部是发力之源,即重在一个“紧轴”的练习方向。另外,实践证明,把下大踢腿是培养人体腰、背以及小腹韧力的途径,综合则是对于腰轴的基础练习,只要坚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方法,就能为腰关节的灵活运用打下深厚的基础。
第二,中国古典舞技巧中腰部运动最基本的元素就是 走“划圆”的运动路线。有平圆、立圆,与地面平行的圆圈运动路线即“平圆”,与地面垂直的圆圈运动路线即“立圆”。“ 动作中有了“圆”的迹象,我们就会感到一种独特的美,因为它在舞姿中所体现的是饱满的,也是完整的” [9]。在动作中,它的美可以照顾到各个方面,给人的视觉感既韵味浓厚又干净利落,那么技术就不只是技术了,应该唤之技艺了。倘若动作与动作之间没有了联系、没有了圆,它便会显得僵硬、空虚,这种动作既没有外在美,也缺乏真实的内容,那么又只能是技术而已了。如此看来技术技巧不仅是体现在动作上的形式美,而且形成了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
教师在教授技巧时,对于每个技巧的运动路线要有明确说明,不能只是整个身体,而要局限到身体的每个部位,尤其是腰部的运动路线。教师需要动作示范来让学生了解其运动路线,学生在平时训练中,也需特别注意腰部也有其划圆的路线过程。如吸掖腿类、端跨腿类旋转腰部需要在保持直立的情况下,进行平圆运动,再如四位旁腿转接探海翻身,是在腰部走平圆后紧接着转向立圆路线,再加上动力腿圆线和弧线的摆动,简直是完美结合,精彩绝伦。这的确符合中国古典舞体态特征的“拧、倾、圆、曲”的曲线美。
第三,则是腰部合理、融动的劲律处理,“劲”即力、气的调度,“律”即自身的律动性。“力、气的运用在中国古典舞中是极其重要的,技术中亦然”。各类技术必然是气导之、力驱之,有的学生整个技术完成下来没有丝毫声响,全然一气呵成,而有的学生确是脚底生砖,如雷贯耳。这里就有个合理的问题,所以技术讲究飘、轻,就离不开这个问题。“律”来源于“音律”一词,而律动中心在于动,有节奏的动,动融于律,那么腰部律动就平添了更多的技术审美标准。所以舞蹈技术不同与武术绝技或杂技特技,因为多了份舞蹈美感。
在训练中根据不同的技巧要求,教师可选择不同的音乐教材进行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节奏能力,而且在动听的音乐氛围下,训练了其技巧动作的动态,动律,调动了学生课堂积极性。学生更多地是要在平常的练习中时刻保持动作的劲
律性,多模仿,寻规律,多听音乐找节奏。比如说拉腿蹦子和大蹦子,拉腿蹦子常常出现在较为舒缓的音乐中,以柔和而有控制的形式出现,在动作的过程中注重“线”的延伸,使动作达到最大限度的舒展;而大蹦子则是干脆有力的,在音乐的重拍中一拍到位,强调“点”的运用,所以要把握好腰部劲律的处理,是对技巧中腰部训练的最后一个重要内容。
“舞蹈艺术构成的物质材料是运动着的人体,而人的腰部的运用是一种适度的控制力量, 并且是连接上下身的枢纽,腰部要基本上保持直立并控制整个人体,同时又要使身体各部位灵活运动” [10]。那么在千变万化的中国古典舞技巧领域里,腰部训练的重要性绝不可忽视。随着对训练中存在的问题的探究,相应的训练方法也随之出来了,只要学生,对症下药,一一对应去勤加苦练,教师一一对应去言传身授,那么我们的技巧课,技巧表演也将不再是难题了。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技巧中腰部训练重要意义的阐述,对腰部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研究、并整理出其腰部训练的一些方法,旨在提高地方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技巧能力,帮助完善其中国古典舞表演的技艺要求,使之符合专业舞台表演的审美规范。
参考文献
[1]王伟.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1 [2]唐世伟.舞蹈筋斗基本训练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03-01 [3] 马云霞.《民族舞蹈技术技巧》.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10-1 [4]约翰•马丁.《舞蹈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5]王佩英.《古典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4-1 [6] 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7]唐满城.身韵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1 [8]丁莉莉.浅论中国古典舞中的腰部训练,2004(4)
[9]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10]唐满城.身韵教学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9-1
第五篇:中国古典舞身韵在教学训练中的价值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教学中的价值
摘要
中国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舞的基础上,经过历代舞蹈家的提炼、加工和创造而逐渐形成的舞蹈种类,它充分体现了舞蹈“形、神、劲、律” 的高度融合,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其身韵的出现作为一项重要的中国古典舞成果,使中国古典舞的艺术形式更具规范化、舞种化。形成了集创作与表演相互统一的中国古典舞审美特征的体系,其表演风格独特,富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和生活联想。本论文便是从中国古典舞的灵魂--“身韵”出发,并探讨其在中国古典舞蹈教学中的价值。
关键词:古典舞;身韵;教学
Abstract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it is on the basis of the national folk dancing, after successive dancer, refining, processing and the kinds of dance creation and gradually formed, it fully embodies the dance “shape, spirit, strength and pitch” highly integration, which is the important expression means of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body rhyme.The emergence of body charm as an important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make the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art form more standardization, dance.Formed a set of creation and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performance each other unified system, its unique performance style, full of rich artistic imagination and association of life.This paper is from the soul of Chinese classical dance-“body charm”, and to explore its value in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teaching.Key words: classical dance;Body charm;teaching
目 录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来源及其发展...............................................3
二、中国古典舞身韵审美............................................................3
三、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原则及特点...............................................4
(一)古典舞身韵教学的基本原则及其要点.................................5
(二)古典舞身韵教学的特点..................................................5
四、古典舞身韵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6
(一)身韵注重呼吸的运用对肢体的作用.....................................6
(二)提升学习者的审美水平..................................................6 结束语.................................................................................7 参考文献..............................................................................7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来源及其发展
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艺术灵魂之所在1。中国古典舞“身韵” 课程是古典舞“身段” 的更新换代。“身韵” 作为“身段” 的新一代课程,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继续和研究传统的身段、从训练的科学角度来提炼教材、从舞蹈自身的特征和时代精神的要求加以发展演变的结果。进入80 年代以来,建构者们认识到“文革” 前(1954―1966)的12 年,主要是对戏曲舞蹈加以整理、规范、分类和组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构者们认为舞蹈的民族传统的风格既不是不可知的,也不是简单模拟戏曲或武术就能解决问题的。因而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开始了从形式上继承传统转向了从审美性上去继承传统的思路,开始了从“套路” 上和动作上去整理传统转向从提炼训练元素来建设教材的设想2。
二、中国古典舞身韵审美
身韵,就是身法和韵律的合称。身法,是指中国古典舞中的各种技术和技巧;韵律,则是这种身体的率所体现出的一种精神、气质和内涵。两者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中国古典舞风貌和审美的精髓,更是成为了中国古典舞审美所不可或缺得的重要标志。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特征和训练,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即“身、形、劲、律”,这四个字是对中国古典舞审美内涵的高度概括,也只有做到了这四点的融会贯通,才智充分的表现出古典舞身韵的审美特征3。
张林仙.舞蹈基础--中国古典舞身韵[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
赵丽敏.中国古典舞神韵在教学训练中的价值[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
(1)形。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是古典舞舞魅之依附,是古典舞之美的传达媒介。中国古典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如秦汉舞俑的“塌腰蹶臀”、唐代的“三道湾”和中国民间舞“胶州秧歌”的“辗、拧、转、韧”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
(2)神。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身韵强调内涵的气蕴、呼吸和意念。在形与神的关系中,把神放在了首位,“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正是此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韵”。“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所谓“心、意、气”,正是“神韵”之具体化。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传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运动,而恰恰是受内涵的支配和心理的节奏所表达的结果,这正是说明神韵是支配一切的。“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这一口诀形象准确的解释形和神的联系。
(3)劲。“劲”要培养舞蹈者在动作时力度的运用不是平均的,“劲”在结束动作时的劲是十分重要的。中国古典舞有如下几种典型的亮相劲头:“寸劲”指体态、角度、方位均已准备好,运用一寸之间的劲头来“画龙点睛”;“反衬劲”指给予即将结束的体态造型的一个强度很大的反作用力,从而强化和烘托最后造型;“神劲”指一切均已完成,而用眼神及肢体做延伸之感,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
(4)律。包含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两层含义。一般来说,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这“顺”是律中之“正律”,“反律”也是古典舞律动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如“双晃手”,当臂向左晃时,身要有向右拉之势,才能显示动作的圆润与韵味,可以产生奇峰叠起、出其不意的效果。一个动作和动势的走向分明是往左,突然急转直下往右,或者由向前突变向后等等。这种“反律”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产生人体动作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动感。无论是一气呵成、顺水推舟的顺势,还是相反相成的逆向运势,都是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圆、游、变、幻之美,这正是中国“舞律”之精奥之处。
三、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原则及特点 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古典舞身韵课,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 已逐渐为中外舞蹈界和学术界所认识4。1993 年, 它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列为优秀教学成果而获得奖励。北京舞蹈学院李正一和唐满城两位古典舞老教授, 毅然整理、创建了古典舞“身韵”课, 既强化了传统舞蹈的风格, 又具有创造性的形成了一门独立的新课, 为古典舞找到了出路。
(一)古典舞身韵教学的基本原则及其要点
“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 “韵律” 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 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 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 身心并用, 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 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身韵, 虽然风格源是明显的, 但它已不能再冠以戏曲舞蹈之名, 它的从戏至舞的蜕变已基本完成。它已摆脱原戏曲舞蹈对角色行当的千变万化, 然而不管怎样变, 又是万变不离其宗, 这个“一”和这个“变”都是一种艺术难得的性格, 也是一门艺术的美学的要义。
中国古典舞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 同时也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形, 即外在动作, 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神, 即神韵、心意, 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劲, 就是力, 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律, 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 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 内外统一。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这都是精辟的概括与提炼。而这些文字又与元素性动作高度统一、谐调, 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学理论。
(二)古典舞身韵教学的特点
现在的古典舞教学一般是将基训与身韵作为两门课程安排,不免会给人一种错觉,即片面认为基训是主科,身韵是副科,基训是学生训练的关键,身韵是为加强风格而设立的点缀课。假如基训课和身韵课体现的是各自的质,而不是统一 4 张蕊,同祖同根, 相得益彰--谈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训中的运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 的质,那么就形成了“两层皮”的局面,很难形成一个统一于一体的古典舞风格,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片面追录古典舞的形,却忽略了古典舞的神,而我们要求的恰恰是形神兼备。只有劲与律的协和统一,才能全面的达到古典舞训练的基本要求,这才是二者训练所要求的一致标准5。就是要求在基训课教学中的每个动作、每个过程、每个细节、每个过渡的环节动作,静与动的变化,技术与技巧的操作,都要由身韵的“神、形、劲、律”来统帅,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即使是两门课的设置与安排,也能达到合二为一的效果。就目前而言,两门课程的安排要求我们任课教师把握一个标准,在基本训练的教学过程中,将身韵渗透到基本训练的全过程,在课堂中体现中国古典舞的精髓。
四、古典舞身韵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一)身韵注重呼吸的运用对肢体的作用
舞蹈艺术前辈非常重视舞蹈中气息的运用,吴晓邦前辈就曾把气即“呼吸”归结为舞蹈艺术的三个元素之一。舞蹈节奏是舞蹈动作在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能量的增减以及幅度的大小、浮沉等方面的对比和变化,这与呼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呼吸有长短、动静、轻重、缓急,这里面也就包含着节奏的性质。练意、练气就是练习内外力量,内外节奏,达到内外和谐统一,运用自如,按我们的需要随心所欲。中国古典舞身韵在众多的节奏变化中,净化提纯以三种节奏为主,即满、赶、闪。“满”的呼吸舒缓,有序,吸如流水,呼如抽丝,外化的动作节奏是缓慢、平衡的,易做控制类的动作。控制好呼吸的大小,可以运用它来贯穿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找到运动的“延伸”,帮助四肢完美地做出各种舞姿,从而淋漓尽致地表现舞蹈作品。一名优秀的舞者除应掌握对外在肢体的表现外,更应注重对内在呼吸的正确掌控,这样才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舞蹈的深刻内涵。
(二)提升学习者的审美水平
“身韵”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换句话说,5 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 , 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身韵,虽然风格源是明显的,但它已不能再冠以“戏曲舞蹈”之名,它的从戏至舞的蜕变已基本完成。它已摆脱原戏曲舞蹈对角色行当的千变万化,然而不管怎样变,又是万变不离其宗,这都是一种艺术难得的性格,也是一门艺术的美学的要义。一个成熟的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形、神、劲、律”作为身韵的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
结束语
综上所述,身韵不但是中国古典舞重要的表现手段,而且还是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从当前的教学来说,对于身韵本质、作用和价值的理解,还处于一种模糊状态,教学中还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更没有将其充分的深入到教学的每一个以环节中。本文通过对古典舞身韵审美特征的总结和分析,就是希望能够在古典舞教学中树立起一种“身韵”意识,这将是古典舞风格训练和技术训练一个最佳的契合点。
参考文献
[1] 张林仙.舞蹈基础--中国古典舞身韵[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10 [2] 赵丽敏.中国古典舞神韵在教学训练中的价值[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 [3]赵丽敏,中国古典舞身韵在教学训练中的价值[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 [4] 张蕊,同祖同根, 相得益彰--谈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基训中的运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 [5]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 , 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6]于平, 风姿流韵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M]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唐满城.论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