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怀希望的教学读后感
心怀希望的教学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读后感
2016年,我迈进了教学工作的15个年头,回首曾经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激情澎湃,也曾困惑迷茫。一路上满怀激情、也满怀希望,然而有时面对学生纯真的双眼时,一种莫名的恐惧悄然袭来。恐惧什么?就像书中所说恐惧自己久而久之会产生职业倦怠,恐惧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恐惧自己达不到家长、社会的高要求,恐惧教育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我的内心暗涌起伏,我无法揣摩作者是何等细腻的人,能如此体谅到我内心的不安并给予答案,让我们这些在成长路上的“新人”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相信这对于任何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都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精神之旅。而我在其中收获的不仅是经验和勇气,更是一份对教学事业日益坚定的决心。现将读后心得梳理如下,可能对像我一样还在成长中的“新人”有一些启示。
一、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
书中有句很有哲理,也很经典的话是这样说的: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这句话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第一次静下心来,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审视和重新认识作为教师的自己。
如作者的观点——当我们不了解自我时,就不能深入的了解所教的学科,也不能教好我们的学生。相信很多教师的第一节课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总是试图模仿他人,却把自己迷失在一种不属于自己的自身认同中。就像刚刚工作的我,只是一味的崇拜和模仿前辈,或者觉得这个环节好用一下,那个环节好用一下,完全丢失了自我,结果拼凑成一节花哨而又不实际的课,我的不是我的了,别人的我也没做好。所以说,我总结出来不要刻意的模仿别人,要寻找一种与自己的个性更契合的教学方式,建立自己的教学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用你的个性魅力吸引学生,为学生打造一片别样的天地。X教授的导师之所以有魅力,也是因为他的教学方式和他自身之间找到了一致性。我们应该去理解作为一个教师我所拥有的个性,并展示而非掩饰自我的个性。将自己、所学学科和我们的学生编织成相互联系的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去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
二、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
相信每位老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像“有问题背景的学生”中那个被称
作“来自地狱”的学生,让我们手足无措,甚至愤怒。让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做的——“这尽管不容易做到,但却是值得的。当我开始渐渐地理解学生的恐惧时,我能让我的教学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我不再把学生看作是无知的,我不再那样不准确、自私地评价学生。相反,我体谅他们恐惧的心灵而倾心教学。而且,当我能这样做时,学生的心灵能健康的成长。”
沉默、退缩、玩世不恭都是恐惧产生的行为,而这些行为背后是想去发现他们自己的声音,想让人们听见他们的声音。而一个好老师是要能够倾听学生甚至尚未发出的声音。就像幼儿园的小朋友,当你说“安静!坐好!”时,总有一个不安分的声音和一个调皮的小脸蛋,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他宽容一定要宽容到让他自己故意破坏一下,去感知对错,这时我们一笑了之就行了,或将其抱入怀中说:“你知道的,那样对不对?”孩子就笑了,他知道你理解他。
真正的倾听学生,不要匆忙的用可怕的语言去填塞学生的沉默,也不要迫使他们说我们想听的话,走进和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像有首诗写到“要看到一粒沙中的世界,要看到一朵野花中的天堂,将无限紧握于你的掌心,将永恒捉住在片刻之际”,与学生默契地共享心灵之旅,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引领他们编织起心灵世界。
三、爱学生,心怀希望的教学
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在家长的眼里他们都是最好的,教育是个良心活,选择教育,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即使力不从心也仍然能够坚持,不光是教学的勇气,更多的是因为心中有爱,心怀希望。“教师这个职业需要心灵、意志,精神要不断地更新,以获得力量和勇气。尽管这个工作经常给教师带来疲惫、无助甚至伤害,但优秀的教师不会放弃„„”我相信每一个想成为优秀教师的人,都不会放弃,我们会用心中的爱点亮孩子们的世界.
第二篇:心怀感恩 放飞希望1
心怀感恩
放飞希望
——幼儿园2013届大班毕业典礼
活动目的:
1、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一切关心自己的人。
2、表达告别老师和同伴的依依惜别之情,激发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3、以此活动为契机,向社会展示我园“环保”特色的成果。活动时间:2013年6月28日上午 活动地点:一楼操场
参加人员:大班全体幼儿、家长、教师及家长委员会成员
活动流程:
8:30——9:00
幼儿化妆,由中、小班教师配合,(家长不允许进入班级)9:00——10:30 毕业汇演 演出流程:
一、教师带幼儿走红地毯入场,家长夹道欢迎。(幼儿两两配对,手持鲜花,行走过程中将鲜花递给父母。)
二:节目秩序(家长坐家长席,每家限一人参加,凭邀请券入场,幼儿站立舞台。)
1、主持人开场白:
2、书记讲话致辞
3、配乐诗朗诵:《毕业诗》
(大班全体幼儿)
4、家长代表讲话(抒发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过程中,对幼儿园、老师的感激,对孩子的希望之情)
5、环保时装秀表演(组织人旁白,介绍时装制作由来)(大二班)
6、童话剧:《海洋探秘》
(大一班)
7、舞蹈《宝贝树》(大二班)
8、歌表演:《毕业歌》
(大班全体幼儿)
9、舞蹈《荷塘月色》(大一班)
10、歌表演:《最好的未来》
(大班全体小朋友)(音乐间奏同时主持人旁白)
11、教师感言,一句话表达对孩子们的情感。(幼儿给教师献花环,所有教师上场)
12、歌表演:《感恩的心》
(各班派代表上台表演,所有幼儿在台下呼应,音乐间奏同时幼儿旁白,第二段开始送感恩丝带给父母、老师,音乐完时回原位做好)
13、由园领导向各班幼儿代表颁发毕业证
14、主持人结束语,祝福孩子拥有美好的未来。
人员分工及演出前准备
人员分工:策划组织:魏红
舞台监制:刘萍
主持:王春玲
音乐:刘萍
录像:邹玉梅或外请(外请人员王春玲联系)
拍照:蔺金兰及本班教师(保证拍摄效果,但不要挡住摄像机)
收票:2名保安(8:40凭邀请券入场,就坐家长席)
安全、联络: 保安(嘱咐门房不放外人进场,注意巡视,保持联络)场地布置(周四到位):舞台布置:书记组织党员(幕布)
观众席: 刘萍 蔺金兰(椅子摆放)
幼儿化妆 :中、小班班长协助大班化妆及演出时班级幼儿管理,大一班: 小
一、中一 大二班: 小
二、中二
备 注:
1、给家长发放邀请函即入场券
2、主题 横幅
3、制作绘声绘影、4、购买化妆品、丝带等。
5、刻光盘
6、照毕业照2张,洗10寸,附字
7、租服装2套
第三篇:《心怀感恩,成就梦想》读后感
读《心怀感恩,成就梦想》有感
149班 李正情 指导教师: 秦平
书是我成长道路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亲密伙伴。在假期里我阅览过许多的书,但其中有一本让我受益匪浅.读完《心怀感恩,成就梦想》这本朱天虎笔下具有黄土的朴实无华、白杨的刚直不屈的青少年促学读本之后,让我懂得了感恩的含义,懂得知恩图报,不忘国之恩、党之恩、社会之恩、老师之恩、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帮扶之恩……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不但要有高智商、高情商以及勤劳,还须有一颗会感恩的心。感恩是人类在生命延续过程中的心灵之花,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这也使我明白了无论我身处何地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社会角色,都要持有一颗感恩的心,而这份爱的包容与信任足以埋藏任何人的埋怨及声讨。如果世人都持有一颗关爱之心,就不会有路边行乞,卖红薯冷到昏死的老人,也不会有那些手握木棍将自己家里的老人赶出门的恶性事件,让我明白社会的冷暖、善恶丑美。
感恩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修养。鲜花感恩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恩长空,因为长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恩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感恩只需一句关怀,一个行动,它存于我们的生活中,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因为感恩让我明白了生命的真谛。感恩似春天的一缕轻风,吹拂时,带给了脸孔一丝滋润;感恩似冬日的云彩,飘来时,点缀了天空的美丽;感恩似春天里的一 丝阳光,照射时,带来了温暖和享受。将感恩化为行动,以关爱之心、温暖他人在爱的大熔炉里大爱无边。因为感恩,才有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有了世间的种种真情。
鲜花为感激夏的到来竞相开放;硕果为感激秋的到来满挂技头;雪花为了感激冬的到来把大地母亲银装素裹。读罢掩卷沉思,如果人人都拥有这本《心怀感恩,成就梦想》拭去我们的心灵雾霾,代之以爱和感恩这个世界将是阳光普照,一片祥和。
因为持有感恩之心,我们将会像小草一样在爱的氛围里茁壮成长,老人们也将在春光般温暖的环境中安度晚年,而大人们面带善意的微笑,也将如同蒙娜丽莎般永恒。
第四篇:《希望教室》读后感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更何况我们选择的是教育这份职业,是从事培养人的职业,这就更坚定了我们要终身学习的目标。在《希望教室》这本书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有些东西也在平常的教育中进行着,疏于不知对错,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才知道我的做法与苏老师相类似,这就更加坚定了我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书中更多的是苏老师独到的教育策略,读着能让我的教育思路豁然开朗。正如苏老师在书中说到的:“喜欢上阅读是,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你可以从书本中,得到许多的乐趣。而那种乐趣,是你明白了、重视了作者的意境,并且在故事中完成了一趟精彩旅程的乐趣。”我觉得这种与大师心灵交流的过程,的确能让人有一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希望教室》这本书以教给学生成长的36种能力为主轴,另附“用爱救回孩子” 两个记录问题孩子成长的故事和“父母SOS”老师与家长亲情互动的内容,为我们娓娓叙说有关“希望教室”的故事。
读这本书,我惊叹于苏老师文学底蕴的深厚,遣词用句的精当。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他的36个小故事能写得如此精彩动人,用爱救回孩子写得如此推心置腹,父母SOS考虑得如此面面俱到,很多语句我觉得是那么脍炙人口,而在他的笔下也许信手就能拈来。我就把这些经典的话语划下来,细细品味其中的滋味,希望今后在自己的故事中能应用,并能应用自如。(我喜欢他的话语:
1、用“阅读”的方式,反过来治疗“没有耐心、注意力不够集
中”的孩子,这招叫做“以彼之道还治彼身”。
2、好的学习课程,总会激起良善的涟漪。
3、这两个孩子,像是悬在我心头的天秤,永远在摇摆、晃动中。期待他们能顺利站在正确的支点,学习如何取得人生的平衡!
4、虽然未来的变化很难说,但是我的内心却是感动莫名,澎湃万分!
5、任何一位成功的人其实都知道:“读书”只是一种工具,让我们站在比较好的位置的一种工具。于是为了我们更好的未来、更好的梦想,再痛苦、再辛苦的历程,也都得撑过去。)
读这本书,我佩服于苏老师教育的睿智、幽默、明快与轻松。这36种能力中,大部分是直接教给孩子的。如为了让孩子们懂得感恩,他让孩子们整天在胸前背一个重重的书包以体验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为了学习贴近父母的心,他设计了为父母洗脚活动用来触发孩子对于孝顺本身的极大共鸣;为了让孩子们拥有同理心,他设计了以“假如我没有双手”为主题的体验活动;为了让孩子们学会自我解压,他设计了搞怪的作业 “大笑三分钟”……他的这些活动与作业天马行空,给孩子们生动的教诲、动人的回忆。其中“倾听,让关系更密切”主要是教给父母怎样去关注孩子的,孩子有时限的成长期需要父母的陪伴,如果父母忽视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也就浪费了上天赐给他们享受美好幸福的机会。还有好几种能力虽是教给学生的,但我看主要还是先得教给老师,是老师用怎样的一种心态来面对学生,就会出现学生向怎样的方向发展,如让孩子保持积极的想法,一天一天慢慢进步,就看老师用怎样的方式来处理学生答错题的方式;记得微笑,尝试驱
散所有负面情绪,面对任何苦闷,作为老师也不能情绪进课堂,展现在孩子面前的应该是微笑,保持好心情……
读这本书,我感动于苏老师博大的爱心教育,在苏老师身上教育的大爱精神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苏老师对成绩再糟糕的孩子,他都会反复向孩子表述:“老师没有放弃你,所以你也不可以放弃自己!”因此他每天放学后一个小时给上不起补习班的、数学成绩差的孩子免费补习。对品行再不良的孩子,他都会用自己的行动去挽救他们,苦口婆心地劝导、真心诚意地安抚,面对两位逃学学生,苏老师虽然也被搞得心力交瘁,但苏老师一如既往的坚定性终于让两个孩子有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那位女学生,从最后一名越到了中等水平,先前逃学混混的生活习性也荡然无存了,但孩子是发展中的人,要彻底改变自己,还需要挑战自己的极限。虽然那时孩子已离开苏老师进了中学,但苏老师仍然继续关注着这位女孩,这是一种爱的延续。
掩卷沉思,我思绪万千,读这本书我收获的不应只是感动,要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很多东西还是需要在自己的教学中践行的。只要心中充满爱,我想我的教室里也能像苏老师的希望教室一样飞出最美的天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生注定了我们的生命就在“希望教室”里,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撑起我手中的那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将是我永恒的足迹。
第五篇:《希望之路》读后感
~-5-14 字数:884有一个朋友在给我们赠送这本书的时候说,这是给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看的。所以他只给在座的大本以上学历的人送了。我哑然失笑,为他的固执和偏激。
当天晚上,我以大本学历持有者的身份展阅了这本书,果然酣畅淋漓,不亦快哉。无花果的文笔洋洋洒洒,一气呵成,评点历史,批判现实,古今中外,教内教外,凡与信仰与宗教有关者几乎无不触及,激情与理智碰撞,历史与现实互证,他的博学和思辩能力以及洪水决堤般的行文,不知老一代“尔林”们如何看待,给我个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服”。
曾经创造过辉煌历史的伊斯兰世界何以衰落至此?中国穆斯林的社会为什么总是这样纷纷争争,不亦乐乎?清真寺为什么充满着野蛮粗俗和狭隘的偏见?信仰的方式为什么变得如此虚假、僵死?伊斯兰的凝聚力和文化渗透力为什么这么缺乏底气?令人眼花缭乱的表相背后隐藏着怎么的无知和私欲?许许多多的问题被提出来,提得尖锐而且刻薄,如芒刺背,如针贬骨。无花果杂文式的评说解析读来令人如沐春风,同时也如坐针毡,从伊斯兰的学术历史、政治历史、文化历史到教派的诞生、演变、争执,从功利主义、形式主义到宗派主义、民族主义,作家试图通过引证古兰、解析圣训、评点林林总总的教法学派来求真证伪,正本清源,甚至不惜矫枉过正。对许多既定的规则提出质疑和分析,对许多荒谬的做法大加嘲弄和挞伐,对许多被奉为圭臬的东西进行无情的批判。即使作为观赏性的文本,无花果的这本著述也是令人赏心悦目,而对于忧教忧民的学者和圣职人员来说,他所提示的~足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
我想,批判是享受文化的重要方式,批判也是重构体系的重要前提。对这本书,穆斯林读者大可不必满怀敌意,上纲上线地横加指责以维护自己的体面,甚至像无花果所批评的那样怀疑他人的信仰和举意。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发现这个时代不再沉默的一代青年是如何发展伊斯兰的。
“穆斯林的希望之路”是一个比较乖巧的书名,作家对“希望之路”的指示明显比较匆促,也许这正是一个尚待认真思考的问题。最近网上正在刊登他的最新文章,也许在未来的新书中,他对“希望之路”的指示会从容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