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
武陟县大虹桥乡阳城一中 武丽平宋小军
【摘 要】 新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乐于接受知识,研究课堂教学艺术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 教学艺术 导入 朗读 提问 互动 结尾
英语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中学众多的科目中,它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中招考试中分值和语文数学一样都是120分。然而在我和宋老师一年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各类考试和竞赛中,英语的平均分,合格率以及优秀率远不如语文数学。相比较来说,县城中学的情况比农村中学稍好些。不少学生都给我们诉苦,英语枯燥难学,提不起兴趣。英语学科的学困生达到50%。还有一些农村中学英语学困生甚至达到60%。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渠道。这使我很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需要改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课堂教学艺术是建立在一定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非正规化、非程序化、非模式化的有创造性的教学技能。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是英语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声音、图片、形象、表演和活动等一系列能使学生感受到美和体会到满足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艺术风格;即使是同一位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各自有不同的教学艺术特色。下面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我们在实践中总结的英语教学艺术。
一、导入艺术——精于开头、吸引学生
课堂导入艺术是指在新课开始或某一教学阶段之前,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教学任务之中,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建立起前后知识间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入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
(1)谈话导入法。
由老师设置话题,通过谈话自然引入新课。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大胆参与讨论,同时还可以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例如:我在讲七年级下册Unit 2 Why do you like koala?时,设置了talk about the animals 这一话题。要求学生们自由说自己所了解的一些动物,说出他们的特点。这样很自然的导入新课,还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2)介绍名人轶事导入法。
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与体育明星、历史名人等有关,教师课前可准备一些趣闻轶事讲给学生听,如在讲when was he born?这一话题时,就给学生讲述了姚明和邓亚萍的一些故事,并告诉学生名人的付出的艰辛要超出常人,还给他们说了英语谚语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学生听后,触动很大,也积极开始了新课程的学习。
(3)音乐导入法。
好的音乐、歌曲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又能使人振奋,催人上进。所以,几分钟的音乐欣赏会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学摇滚乐来华演出的文章之前,播放著名的英国BEATLES所演奏的歌曲,从学生对歌曲的感受中导入要讲的主旨和内容。
(4)小游戏情境导入法。
教师可以借助于表演、游戏等形式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可设计这样的情景:上课铃响后,教师拿着听诊器,背着药箱,不断的咳嗽着等,这是由表演导入新课,使学生恍然大悟,顿觉新鲜有趣,新课的主题也就一目了然了。
(5)设疑法。
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首先从设疑开始,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一定会激发学生思维,顺利进入课堂学习。例如: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一开始就可以提出几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文中寻找答案。提出问题可以用口头形式把英语读给学生听,也可以是把提出的问题用粉笔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一目了然。这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而定。例如在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2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中,一上课,假设自己的书丢了,问:Where is my book?并做出寻找的摸样,多问几个这样的问题,最后把这个句型写在黑板上,说明是要学的重要句型,学生从真实的设疑中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效果很好。
这种方式导入新课,学生们将积极的参与,对展开后面的教学内容,他们这时是兴趣盎然,并且作好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
(6)故事法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初中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占主导地位,他们对形象的、具体的生动的事物感兴趣,而对一些抽象的东西不愿意接受。故事导入新课即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使他们愉悦主动地投入教学
活动。例如在学习Merry Christmas这一篇课文时,在上新课之前,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 Christmas(圣诞节)这个单词的来历。那就会涉及到讲述耶稣的故事。学生们对耶酥的故事非常感兴趣。故事讲完,接着导入新课,象这样利用故事法导入新课,不但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教师们不仿多采用这种方法,它的教学效果一定很好
(7)直观导入法
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录音、录像、动画等手段,或者向学生做示范性实验,导入新课。这种方法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往往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种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感性认识的不足,适用于各年级。在上八年级上册Unit 6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时,我故作神秘地说:“今天我给同学们引见几位名人,请大家根据我的介绍对号入座,猜猜是几号人物?”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许多歌星、影星和球星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我的描述从外貌、性格等方面找出正确的人,从而引出比较级的教学
导入新课可以不拘一格。但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应视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出发,不能只图导课形式的新鲜而搞花架子,造成课堂热热闹闹、课后空空洞洞,使导课形式与教学内容的需要出现不和谐,使其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偏离英语教学的主旨。
二.朗读艺术——重视朗读,这是学习英语语言的必要手段.英语教学要充分重视朗读,这是学习语言的必要手段。朗读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学英语就要注意语音、语调,大胆效仿,及时纠正口型和舌位,才能讲出标准的英语。朗读能培养语感。良好的语言习惯,指语言运用纯熟而自然结合度几乎近于本能。英语教学的真谛不在于让学生明白,更在于引导学生去应用。比如:“你不会找不到的”,说成“You can’t miss it.”不说 “You are thought to find it.”通过朗读这些简单而流畅的语言,让学生感觉到美的语言不须刻意雕塑,得体、流畅、上口便好。
(1)演示性朗读,也就是领读。领读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奠基石。这是教师语言艺术的充分体现,教师从抑扬顿挫的语调、快慢适中的语速,板眼分明的节奏读给学生听,并讲究领读技巧。
在领读短句时,开始几遍可以放慢速度,待学生初步熟悉后,可突然加速,增加学生跟读难度,用不同的语调同读一句子,表示不同的情感和语气,如升调、降调,使整个课堂气氛充满生机与活力。领读长句时,化整为零,集零为整。将一个长句分为若干个意群,该停顿的地方停顿,待各意群读熟了以后再读整个句子。
(2)实践性朗读。这是学生的学习、模仿过程,是学生单独进行训练,达到巩固、效仿和流畅为练习的目的;也可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读,教师听后指点,或者教师领读,学生跟读。要求学生认真模仿,体会到“语音”的艺术性。应当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调习惯和英语语言的节奏感。
(3)检测性朗读。这是教学的检查过程,是师生情感的再交流过程,这种朗读是学生读、教师听,可在课堂上进行也可在课后进行。如果条件有可能的话,可以采用事前录音的方法,这样学生可以听到自己的朗读录音,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教师除了授课中的朗读指导活动之外,课外还可以通过组织故事会、演讲会、专题辩论会、诗歌朗诵会、课本剧等多种活动来强化学生的朗读能力训练,让他们有直接的感受。
学生朗读课文作为“教”的一种,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使学生通过口、眼、脑等器官的活动,去充分理解课文,产生良好的语感效应。
三、课堂提问的艺术——艺术性地处理提问,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问是课堂教学最常采用的教学手段之一。艺术性地处理提问可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提问不仅是诱发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英语教学中实现英语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我们要注意提问时的艺术。
1、眼看全班学生
提问时不要盯住将要或可能要叫的学生,那样,问题便起不到让全体学生思考和准备回答的作用。目光要均衡地一边扫瞄到另一边,就个别学生回答时也要在看着他的同时注意全班。
2、先提问后叫人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每一问题都产生群体效应。有时叫举手的,有时叫未举手的,二者结合,就是鼓励和督促结合。
3、回答机会均等
班上每个学生被提问的机会均等,就不会产生偏向问题。当然应该按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提问的难易程度和回答顺序。基础好的学生提问时问困难一点的问题,基础差的学生提问时问简单的问题。使用这种方法,基础好的学生就不会因问题太简单而产生骄傲情绪;基础差的学生不会因问题太困难而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总之一句话,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知识,学习知识,从而掌握知识的运用。
4、多鼓励学生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的面部表情要放松,亲切,还要不时地点头,不时地说:“Good、yes、OK、Wonderful;excellent”“等词,即使学生答错了,也可以说:“Good、but„”。如果说:“No”,也用降升调说,而不用单纯的降调冷冰冰地说。
课堂上提问的形式不是单一的,而应是多样的。一是教师问学生,引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怎样回答问题。二是生生互问,教师当“裁判”,正确的给予肯定、鼓励,错误的给予指正、纠正。三是鼓励学生大胆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和学生互换角色,在和谐的氛围中提高思维能力和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课堂互动教学艺术——英语中的互动练习是实现“能讲”、“会说”的最佳途径。
学英语跟学语文一样,最主要的是会说、会写、会运用于日常生活工作之中,而互动练习是实现“能讲”、“会说”的最佳途径。
(1)营造师生互动氛围。初中英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师生互动氛围是指能激发, 推动师生互动的课堂环境,它是一种民主的交际氛围, 也是一种心情舒畅, 充满真实,相互关心和理解的心理氛围。当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一个典型代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思想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安全感”, 他信任学生, 同时感到学生同样也信任他, 不能把学生当成“敌人”倍加提防, 课堂中的气氛必须是融合的, 诚意的,“开放的”, 相互支持的。
英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消除语言学习和表达的恐惧心理, 使他们认识到语言表达中的错误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一种正常现象。鼓励他们用英语表达自己,让他们懂得只有通过多练, 多说才会减少错误,达到语言表达准确流利的要求, 让他们在语言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增强自信心。英语教师应善于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学习的环境, 帮助他们最大限度的发展自己的潜能。
英语教师应该让学生们认识到学习是相互依赖的行为,应该在相互合作的环境中进行。每个学生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可以依赖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 也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去帮助别人, 学生在付出的同时也获得收益。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语言, 肢体语言, 实物演示, 音乐, 图片, 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手段营造一个能够给学生积极暗示的环境, 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激发学生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英语课堂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 但总是体现听, 说,读, 写, 译五项技能的训练, 要实现师生互动, 课堂活动必须遵循师生双向或多项交流的原则。例如英语课堂上常见的听写练习, 传统的做法是老师读出一些词, 词组, 句子学生把它们记录下来, 这个过程信息的流动是单向的,没有师生的互动, 学生往往感到乏味, 厌倦, 但是如果换一种做法, 例如设计出一些能够使用这些词, 词组, 句子的具体场景, 通过师生, 学生之间会话, 讨论的形式, 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 这个过程体现了师生互动的要求,效果会更好。
英语教师在课堂起的作用不是“教”学生, 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促进学生自己学习, 即组织学生开展交际活动。要想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做到师生互动,重视情感交流,才能促进教学实效的提高。
(2)合理划分教学层次,推动学生互动交流。
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生生互动的条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划
分教学层次,并进而划分合作互动学习小组。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应遵循以下原则:无论小组成员多少,都力求在学业成绩、性别、性格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和互补性;要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并在新学期树立自己努力的目标。合作互动学习小组有几种基本形式:第一种也是较常用的一种,是同桌为一个学习小组,其优点是随机进行,便于操作。第二种是四人小组,可由前后四人组成,也可由相邻两对同桌组成。这种形式同样利于操作,尤其是连锁回答.对句型的巩固操练,有实效性。第三种是以课桌的一竖行为一组,这种形式在单词复习中更有挑战性、复杂性。如拼单词“invent”由Dl、D2、D3、D4..这种座位次序转换的形式,每人拼一个字母,并且要求不停顿、不重复、无错误,这就无形中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自己熟拼单词,才能灵活顺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奋点。第四种是竞争学习,这也是合作互动学习的一个方式。无论小组、横排、竖排、同桌、四人或随机叫排、叫组等组合形式的运用,都会收到学生的积极参与、兴趣高涨的良好效果。
(3)创设教学情景,实现人景互动。
情景教学不但可以极大地调动初中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积极思维,对学英语产生极高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其运用语言的能力,使课堂成为实践英语的园地。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如图片、实物、卡片、多媒体及形象生动的体态语言等进行生动的演示,为学生提供学习语言的环境,有效地实现人景互动。当学生学会了一些日常用语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引导,使其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加以应用。这种做法对初中学生的语言实践帮助极大,能使他们认识到在课外讲英语也是一件光荣而有趣的事。这样,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就会
不断增强。最终,他们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遇到各种情景,就会从有意识到无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英语口头交际。
五、结尾的艺术——结束时应该是高潮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结尾更讲究艺术,它可以使知识得以概括深化,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密,紧凑,凸现出课堂教学的和谐、完美,更会使课堂高潮迭起,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深入的探求。一堂课犹如一出戏,结束时应该是高潮,但实际做起来不易。结尾的艺术表现在:
1、以乐曲结尾,陶冶情操
对于一些课文来说,宜采用以乐曲结尾的方式。一则可让学生的情操在优美感人或雄壮威武的乐曲中得到陶冶,能更好的感受文中蕴涵的“情韵”二则可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营造一种氛围,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注意,使学生的情绪迅速达到达到最佳状态。同时,课堂结束前几分钟是学生最疲劳的时候,这时他们对新授知识的新鲜感已渐渐消失,如果还一味地朗读,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有些呆滞沉闷。此时教师教学一首英语歌曲巩固知识,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显必要。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歌曲,旧曲新唱也不失为一种非常不错的做法。比如我在教七年级下册七单元《What does he look like ?》时,就将重点句型“What does he look like ?He is heavy.He has curly blonde hair.”等配上《两只老虎》的曲子,学生没学两遍就会唱了,而且兴致盎然,争抢着要上台比试唱功。
2、采用表扬和批评的艺术
表扬可以激励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成就感。这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学好外语。表扬对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当孩子们开始咿呀学语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一听到孩子们说出来的一个词、短语、简单的句子或者一
个完整的句子,就感到很高兴,都会表扬他们的孩子说得好。从那时起,他们每天都在进步。孩子们以模仿词、短语、半句话和完整的句子,甚至讲故事,直至最后他们长大成人能做演讲。因此,没有任何进步是能与孩子们的父母和老师们的表扬分开的。我们的英语课堂上为什么需要表扬英语学习者也需要和母语学习有着同样的过程,对学习者的及时表扬就显得更为重要。
结束课时采用一两句话表扬课上发言积极,学习努力的学生,但在批评上课不认真听讲的个别学生时,要采取委婉的方式,例如说:某某同学脑子灵活,老师讲的接受的快,利用一切时间自己学习,不信下一节上课我们提问他,人家肯定会,这一种方式,既让他感谢老师,又让他下课弥补所学内容,一举两得。
3、展示自我结尾。
一节课即将结束,给学生留几分钟时间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表演才能。展示的形式可多样化,例如:根据所学内容自编自演小品,展示自己所编的对话,给图画配音、朗读等。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和交际性。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同时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记忆与巩固。
4、激励式结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智慧的源泉。教师在教学结尾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用英语进行练习的机会,如:会话、歌曲、谜语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够较自如的运用所学语言,为自己能够表达某种目的而感到愉快,愿意继续学习。
5、归纳式结尾。一节课讲授完毕后,教师可以用精练的语言高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使整个教学过程首尾呼应。这样的教学安排一方面可以
强调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从整体上体统地把握知识要点,提高其综合和概括的能力。
结尾的方法多种多样,一堂课具体采用哪种方式结尾,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而定,结尾不能背离教学的主旨,而另搞花样,应根据实际需要扬长避短,加以优选,给课堂增添光彩。
总之,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是在用智慧和艺术充盈教室,教学过程处处洋溢着温馨,充满着激情,师生共同享受着课堂,享受着学习。是师生心与心的互动,情与情的交融,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天地。用艺术的力量装点课堂的美丽,在给学生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无穷的快乐。
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学更是一门非常讲究的艺术。英语是一门语言,英语是一门学科,同样,英语教学就是一门艺术中的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艺术的方法在于不断更新,艺术之路在于不断探索。
结束语:
通过这一年的研究,我的收获颇多。英语作为一种语言进入课堂,特别是农村中学课堂,孩子学习的兴致不高伴随着每个英语老师。但这一年来,我带的实验班的多数孩子在英语学习方面都有所进步,课堂上孩子的兴致基本上能被调动起来,好多孩子能用英语交谈,英语课不再枯燥乏味,而是笑声不断,孩子能在愉悦中去学,由以前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课堂效果的有效性的到大幅度提高。在新的世纪中,社会的进步对未来一代的素质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应当比他们的父辈更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在学习成为一种高度个性化智力活动的今天,新时代的英语教师要善于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开展教学创新;善于引导学生创造
性地进行学习以及不断完善自己的道德及专业技术素养。只要我们永远有梦,有理想,有追求,面对现实脚踏实地,从平时的工作着手,创新教学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前途就会愈加美丽,英语教学事业将逐步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第二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1、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没有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就没有教育的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45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单位时间效率等提法并没有过时。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密切关注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讲效率,要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率,力争用最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走“轻负高效”之路。
2、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有的英语课只重形式,不讲教学的实效。有的不顾当地的实际,不看学生的实际,片面地学习模仿某一形式,或简单利用某一教学手段,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轰动效应”,背离了课改的初衷,降低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目前有的课教学目标不集中、不明确,有的脱离课标,转移目标,课堂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的现象普遍存在,这长期困扰着我们的课堂教学。因此,研究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尽量减少英语课无效的或低效的劳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轻负高效”的英语教学之路,是我们英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工作量),面向全体学生,遵循教学规律,以学定教,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结构,研究有效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行动策略,努力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确保有效,增加实效,力争高效”是本课题研究的行动口号。
2、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把本课题研究融入常规状态下的校本教研。围绕“有效和高效”认真开展一堂好课的说(说课)、讲(上课)、评(评课)、思(教学反思)教学研究活动,引导教师通过经常性地研究,自觉加强教学反思,努力提高教师有效课堂或高效课堂教学的自我觉察水平。
3、大力加强有效课堂教学自我评价研究。通过三年的研究,拟达到“三个提高”:一是努力提高教师教的效率。强化目标(整体目标、阶段性目标和一课书至一节课的目标)意识,在单位时间内,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使课堂上的“劳动付出”与教学目标规定的“达标”效果成正比。二是努力提高学生学的效率(通过教师的教,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能力,激发起学习热情,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三是努力提高教师和学生自我诊断、自我觉察、自我矫正能力,尽量减少低效或无效劳动。让每一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都能完成预设的学业目标(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学生有收获、有进步和提高,是衡量有效课堂的标准”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总课题指导下,拟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如下专题即子课题研究:
1、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2、新课引入的有效性研究;
3、初中学生学法的有效性研究;
4、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5、课堂作业的有效性研究;
6、教材及各种资源的使用与处理的有效性研究;
7、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性研究;
8、课堂教学师生互动与对话的有效性研究;
9、新课程下如何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调控;
10、新课程下有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
除上述所列专题外,学校和教师可根据自身实际自拟专题。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突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以学生英语素养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为宗旨,树立“一切为了师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师生的发展,为了师生的一切发展”的意识,在不违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鼓励教学创新或推陈出新。
2.发展性原则。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导向等有效功能,注重用客观的、动态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主体,以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3.开放性原则。不同学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情,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年段有着不同的要求,很难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去穷尽可能发生的一切。所以课堂教学评价应是开放的,要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的实际留有一定的空间,搞好自我反思,不搞“一刀切”和硬性规定。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分析法:深入课堂,听常规课。听课时既要看老师的教,更要看学生的学;既要看“过程和方法”,更要看“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要认真做好听课笔记,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2、案例研究法:抓好教学案例研究,从教学案例中总结有效课堂教学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要把听课、说课和评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和诊断能力。提倡开展“同课研究”(同年级或同学科教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先开展集体研究或集体备课,然后各人按照自己的思路、风格参加学校举办的“同课擂台赛”,同科老师互相听课、评课,使每一课都成为不断探索的研究课)。
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对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研究,是从改善社会情境中行动质量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一种研究取向(约翰·埃里奥特)。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自然、真实、动态的工作情境。对我们来说就是活生生的课堂,即常态课研究。
4、调查研究法:实验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教学质量调研、个别谈话和学生座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实际思想、需求和学生的心 理特点等现状,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
5、文献资料法: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拓宽思路,为教师提供更为完善的方法。
6、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方法,积极撰写论文、报告,形成丰富的课题研究成果。
六、主要措施
1、县成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组(组长覃鸿海,副组长韦家利、班小民,成员分别是各实验学校子课题研究主要负责人),由课题组全面负责本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2、课题组下设实验学校(学校以教研组与教师个人相结合)。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把理论学习、教学研究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3、课题组按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办法对实验学校进行跟踪研究、指导与服务。
4、把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联片教研结合起来。把课题中的子课题纳入校本教研专题,做到有计划地开展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2008年8月—10月)
⒈成立课题研究工作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及相关制度,确保工作有章可依。
⒉讨论制定《象州县教育科研管理办法》、《象州县学校校本教研管理方案》、《象州县校本教研基地发展规划》。
⒊总课题组成员系统学习校本教研相关理论及实践经验,研究总课题实施方案。
⒋召开课题启动会,开展学习培训,提升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认识。
⒌以学校为单位或教师个人申报子课题,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学校组织教师认真系统地学习校本教研相关理论及实践经验。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
⒍开展调查研究,建立课题研究档案,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分解研究内容,申报子课题,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等。
实验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9月)实验第一阶段(2008年11月——2009年3月)
⒈教学实验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载体。组织听课、评课、座谈等活动。
⒉收集各方面的反馈信息,及时分析总结,以便纠正实验的偏差,在实验过程中控制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如不能增加课时量等。采用谈话、观察、问卷等方法收集实验对象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测试成绩等方面的材料,收集学生在作业、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及在县、校组织的各学科教学竞赛、展示等活动情况等可量化的数据。
⒊学校、教师对前一阶段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查找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逐步使校本教研规范化、教学研究日常化。
实验第二阶段(2009年4月—9月)⒋举行实验观摩活动。对实验进行分析、总结,构建教学模式,撰写论文、实验总结。深入开展实验研究,印证实验效果。
⒌举办全县课题实验经验交流研讨会。总结阶段(2009年10月—12月)
八、课题研究成果及表现形式
本课题属于应用性研究,遵循边实验、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在我县的学术期刊《象州教育》开辟课题实验报道专栏。预期成果为:实验方案、教学论文、实验报告、教学实录等。
各实验学校整理研究成果、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根据本校实情申请结题鉴定;县教研室组织专家组的课题进行结题鉴定,编辑《初中英语有效性教学评价优秀案例》和优秀论文专集
九、课题研究的管理
1.本课题将在全县范围内展开研究与实验,经学校自愿申报后纳入县教育科研课题管理。
2.本课题研究纳入县教研室科研计划管理,由专(兼)职英语教研员负责全程指导。为确保本项课题研究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实验学校可成立分管教学领导+英语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课题研究小组负责组织实施。
3.各实验学校除积极有效地依据方案有序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外,原则上至少每学期应开展一次教学研讨活动(活动有记载、有报道); 县课题组每学年组织一次“有效课堂教学”交流或研讨活动。
4.县总课题组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平台,为各实验学校开展课题研究交流与展示提供优质服务,及时上传课题实验工作情况以及各实验学校的经验、做法,积极创造条件,大力表彰课题实验学校先进单位和实验教师。
第三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2008年12月05日
《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立项单位:河南安阳市文峰区教研室
课题类型:河南省基础教研课题
实验单位:河南安阳市文峰区教研室
“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课题从2007年9月开题,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现将实践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一、开题背景:
新课程的改革正在不段的深入,深化。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扎扎实实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很严峻的话题。从课堂入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探索交流,思考合作,实践综合中改革,让学生主动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乐于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教师的课堂作用便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成为教的主体,也就是是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不能丢,但是教师的引导便越发的体现在艺术性上。名师出高徒,高徒的成功应在课堂上去实现,优化课堂,让语文课堂亮起来,动起来,在民主平等中让学生去探讨语文的精髓,感受语文的魅力,课堂艺术将是我们永远的追求,不断追求,让课堂永远精益求精的发展。
改变传统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验语文的快乐。改变传统课堂学习,让课堂在快乐民主,平等对话的气氛中进行。课堂的艺术或技巧在课堂中的运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优化了课堂,在教学环节上更科学,更严谨,更自然,引导学生爱语文,学语文,用语文。
课堂上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语文就是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在语言文字中感受文学的情感熏陶,热爱自己的民族语。用教师的课堂艺术去组织课堂,扎扎实实进行语文训练。训练是教师指导下的练习,语文课堂就是师生文本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语文学习功夫在课外,强调了语文的生活化和积累的重要性,而课外的“大语文”则是语文课堂的延伸和迁移,只有通过有序的,科学的语文课堂学习,学生才能把生活当做语文,处处有语文,有章可循,有法可学,有知可用。那么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便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区对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已全面展开,并且在逐步深入,区教研室语文教研员柳老师特别注重全区语文教师的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各种各式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全区语文教师在百忙中严格要求自己,挤时间,找时间,苦练基本功。柳老师首先从“课堂教学”做为突破口,通过“公开课”、“特色课”、“研讨课”、“说课”、“优质课”等形式,不断锻炼语文老师的课堂能力,特别是柳老师精道独辟的点评是一语中的,使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受益非浅。但是关于语文课堂艺术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都还比较零散,没有系统化,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往往是死搬硬套,邯郸学步而不得其要领。如何把语文课堂艺术系统化,具体化,整体推进语文教学,把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灵活机智的艺术的带领学生在语文课堂遨游成为了我们迫切要研究的课题,这就迫切地需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研究。基于此咱现状,我区开展了’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的课题研究。
语文教学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语文课堂不能没有艺术,否则学生上课的兴味就减去了一半,听一堂好课是一种艺术享受,这是对课堂艺术重要性的强调。课堂艺术的恰当运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让学生真正的喜欢语文,走进语文,融入语文,那么它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理念。一直以来,我们一直在高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往往是不知所措。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充满个性的个体,面对随时可能出现意想不到问题的课堂,为了掌握和调控课堂,语文教师往往小心翼翼的去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不敢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怕出现自己无法调控甚至无法收拾的局面。于是便想方设法在“新理念”下依然独霸课堂,牢牢地控制课堂,让学生在自己预设的套子中钻来钻去,而少了一份课堂思想碰撞的精彩。课堂艺术的研究就是要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去阅读,主动去感受,主动去体验,而教师则要艺术地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全面而有深度的形成智力挑战,挑战学生的思维假定,进行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课堂艺术的研究其实就是对新课标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的研究。通过课题形式进行探究,一定会使理论体系更具体,更明确、更易于运用和操作。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学生有时并不是不喜欢语文,更是不喜欢语文课,语文课被我们的语文教师给上的索然无味了。课堂艺术则首先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艺术性的让学生在课堂兴致勃勃的去思考,去阅读,去创造。课堂的艺术从各个环节艺术性地激发学生兴趣,处处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和入手,巧妙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激活动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真善美的陶治中不断提高能力,形成健全人格。
三、有利于优化各个教学环节,提高课堂质量,传统教学的模式是固定化的,单一而单调的。课堂教学艺术则要打造精品课堂,要求教者潜心研究教材,先学后教,先体验再传授,这样便于教者能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和接受的程度,并且推敲各个教学环节进而选择和优化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精彩异呈。
四、有利于教师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主题,也是教师课堂的永远追求,因为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便也永无止境。教师要不断的读书,充实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语言,灵活自己的思维,以充满激情而又流畅的语言去震撼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博学多知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灵活机智去调控课堂,所以唯有教师素质的提升才能有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断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长期来人们对语文教学艺术一直有着不同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
1、激励乐学说。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师教育指南》)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的艺术》一书中认为,教育的艺术在于能激发出学生心灵的感情,而且这种工作做得愈细致,愈有感情,从孩子心灵深处涌出的力量便愈大。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指出:“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教他以研究学习的方法”。叶圣陶先生也一贯主张“教是为不教”,其目的也在于使学生会学、善学、乐学。
2、创造活动说。李密先生在《课堂教学艺术通论》一书中论证指出:“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张武开先生在《教学艺术论》一书中认为:“教学艺术是使用富有审美价值的特殊认识技艺进行的创造性教学活动。”苏灵杨先生也认为:“教师之所以称为艺术家,是因为教师的劳动本身就是创作,而且比艺术家的创作更富有创造性。”(《教师——塑造新一代人的工程师和艺术家》,《教育研究》1981.3)
3、审美说。阎增武先生认为:“借助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感,可以给教学艺术下一定义:教学艺术是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得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浅析教育过程的审美感》,《教育研究》1987.2)
通过学习理论,再联系我们的教学实际,我们认为,语文教学艺术是指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真善美的陶冶中不断提高能力,形成健全人格的教学活动。其核心是情感性、创造性。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论据
(一)知识的充实
在日常教学中,部分学生,甚至个别老师对知识的学习在认识上往往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偏面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以知识为学习目的,把知识作为穷究的对象;二是偏面强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轻视知识的学习。我们认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只有学好知识,才能有效地提高能力;知识不是终极目的,学知识是为了运用。掌握知识的关键是如何学,要“既进得去,更能出得来”。
1..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知识繁杂、零散无序是语文学科的一大特点,如果不对它们作科学的整合,学生将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严重影响能力的发展。为此,在教学中,我们重视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
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始终以个体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当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趋于一致时,学生就会把外来的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而获得新知;当外界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一致时,学生就会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或者产生抗拒,或者对外界刺激进行鉴别、改造,重新组织,一边摒弃旧知识,一边吸收新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根据这一理论,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衔接起来,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同化新知识,迅速地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例如,我们在学习中国文学作品时,指导学生从已掌握的知识出发,构建以文学发展史为纲,融文体、作家作品、艺术风格等为一体的知识网络,使新旧知识很好地衔接了起来。丰富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始繁者终必简,始晦者终必明,始乱者终必整,始艰者终必流丽明快”(袁宏道语)。心理学研究指出,唯有结构才具有最强的迁移性,学生在知识网络中学习课文,思维宽阔,不仅利于“接纳”新知识,所学的知识也容易转化能力。
2、让学生尝到运用知识的“甜头”
获取知识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也只有让学生在运用中尝到“甜头”,才能更好地维持强化学习兴趣。例如把握词义是语文阅读能力的最基本要求,学生如能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通过分析结构推断词义,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重视新的知识结构的建立,重视知识的运用,知识就能变为能力。学生学得积极,学得充实。
(二)思维的快乐
通过反思,我们认为教学过程中严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遭到极大的扼制。由于缺少思维快乐,本应充满勃勃生机的学习变得了无趣味。为此,我们作了如下尝试:
1、以“发现学习法”思想为主设计课堂教学结构
中西方教育相比,中国多用“接受学习法”,西方多用“发现学习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从培养创造能力而言,当推“发现学习法”。我们认为以“发现学习法”为主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更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明确学习目标——自己鉴赏——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迁移运用”这样的教学流程。我们注意引导学生把课文前的提示(因为太详细了)放在后面作参读材料,抛却以往的根据课文提示中的“结论”去“图解”文章的阅读思考模式,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才会砥砺自己的思维,真正有所得。新版人教社教材(试验本),已把过去课文前的关于内容、写作特色的详细提示,换成了“训练重点”,我们认为这更利于“发现学习法”课堂教学结构的实施,也提醒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维空间,切莫用“先入之见”把学生变成思维懒汉。
2、养成“披文入情”的阅读习惯
创造精神源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需要载体的。心理学研究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文学作品中,作者常常是“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因此,读者必须通过作品中有限的语言去体会作者“十分”的用心,甚至超出这“十分”,才会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这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所以,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创造力,就必须纠正“天马行空”式的分析,引导学生养成“披文入情”的阅读习惯。
3、掌握科学的思想武器
学生分析自己语文水平不高时,常常归因于语言积累。以为肚里的“优美词句”太少。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却发现,对中学生来说,制约语文整体水平提高的“瓶颈”经常表现为不科学的思维方式。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处于青年时期的中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力求用理论分析概括事实的思维特点。因此,我们注意引导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思想武器,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作辩证分析。联系语文学科特点,我们尤其重视以下的思维方法:排除经验干扰、避免复制性思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牢固树立语境观念,由整体看局部;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多角度思考;由表入里作原因分析;纵向横向的联系比较。学生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武器,其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现创造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思维训练,让学生学会思考,主动思考,学生自然会感到学习的无穷乐趣。
(三)情感的陶冶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的产物和表现,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以情动人,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叶圣陶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发自内心,能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障碍,对整个行动起动力调节作用。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要摒弃只重视理性分析,而置文理情思意境的美和作者的性灵情趣不顾的教法,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
(四)成功的激励
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真教,学也不成为真学。”在“做”上用功夫,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它能极大地激发强化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从写作角度理解吸收知识,让学生们在“联系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中感受“人生的需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1、重视“神似”。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不能只局限于借鉴文章思路和表现手法,而要深入领会文章思想内容,对文章内容和形式作辩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写作训练中力求“神似”。
2、感受生活。歌德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一千个人之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思想情感上完全协调。”所以,阅读教学后提供的材料或习作参考题,除了能很好地迁移所学的知识外,一定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要能引导学生像课文作者那样积极观察,深入思考,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灵去感悟。学生在用心感受生活中,思想会变敏锐,情感会更丰富。
3、鼓励创新。写作训练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辟蹊径,努力写出构思巧妙,立意新颖,有新鲜感受、独到见解的文章。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一个人、一种行为、一种现象、一种事,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任何时候也不要去努力猜测别人听了你的话会对你怎么样,这种猜测会使你变成虚伪的人,阿谀奉承的人,甚至卑鄙的人。”要求学生忠实于自己的精神,对学生习作中的个人感触、偏激想法,作辩证分析,肯定其闪光点;对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的做法,要充分鼓励。这样,学生就敢于冲开固有思路的框架,敢于摆脱思维定势的羁绊,写出富有创新精神、独树一帜的好文章。学生在实践中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语文教学的各项活动就会形成良性互动的态势。
我们认为知识的充实、思维的快乐、情感的陶冶、成功的激励,较好地体现了语文教学艺术的主要内容。教学中围绕情感性、创造性,把这四个方面作有机的整合,将形成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合力,学生将在快乐中学习,和谐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重点探究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实施教学艺术。
1、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内容:
A、沟通学生心理的艺术,课堂艺术其实就是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艺术。在师道尊严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仰视教师,敬畏老师,无形之中师生之间就产生了一道隔膜。学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就是创设和谐课堂,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便显得无为重要。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中平等民主参与的一员,放松而轻松地去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B、课堂导入的艺术。开头要恰到好处,切忘千篇一律,好的开头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是成功的一半。开场道白,犹如乐器定调。奥地利乐团指挥韦勒说,这个调定得如何,将决定全部演奏的成败。语文课上攫人心魄、富于魅力的导语,就是一首交响乐中美妙绝伦的序曲。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导语的。
C、提问的艺术
所谓教学艺术,从某种意义说,也是提问的艺术,提高方式的巧妙与笨拙,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成败。唤醒学生读书,思考的欲望,许多时候必须借助课堂上的巧妙提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得笨。”这番说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巧问”。“巧问“的”巧“,主要表现在提问的时机恰到好处,难易把握准确,有较强的启发性,当然提问不能满堂问,不能用提问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恰时提问,提出符合中学发展水平的问题,我们提倡“深题浅问”。
D、课堂对话的艺术
阅读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是隐性的,是不需语言,靠心灵的理解和体验去交谈的。这就需要教师作为平等的一员去参与,民主地让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以致产生思想的碰撞而激溅智慧的火花。在平等交谈中,让学生摆脱被“牵“的处境,拓宽思维空间,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受到鼓励,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善于点拔,善于调控,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生成的问题。教师必须潜心研究导课的艺术,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激励者,就不能硬“牵”和强制,是传授者,就不能当讲不讲。教师越是导之有方,学生的主体作就越能充分发挥,课堂对话就越民主、平等、和谐。
E、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
语文教师就是要用语言来感染学生。语文课堂语言应该是充满激情,能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和学生在语文世界里同乐同悲,语言要么高昂,要么激愤,要么低沉,要么沮丧……其次课堂语言应该是丰富的,富有文采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再次课堂语言应该是简练的,不能嗦嗦,开宗明义,一针见血,恰到好处。
F、课堂结构的艺术 课堂结构艺术主要表现在课堂结构的序列性和波动性组合设计上面。课堂结构指的是教师和学生信息交流的组合形式及序列。课堂教学的序列性要求师生信息交流程序清晰,步步紧扣。如果课堂上只有序列性,它给予主体的刺激和振奋就会减少,学习主体精神上的满足程度就会降低,课堂就会出现沉闷。这就需要一种波动性来调节。教师通过波动性,把课堂教学从直线引入曲线,从平衡引入不平衡,从沉闷走向振奋,然后又走向序列。教师要从学生心理出发,寻找突破口,设计波动点,把信息交流活动从一个高潮引向另一个高潮。
G、教学方法的艺术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组合,也是一门很重要的课堂教学艺术。方法艺术要因文而设计,因人而设计。但不管怎样,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融合下面几种教学方法:(1)传授知识和训练思维相结合。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在讲课文时,一要善于设疑、启疑、激疑,善于启发学生质疑、析疑、辨疑。学生要在一系列的释疑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二要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尽量多地提供学生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训练语文能力。三要精心设计有一定思维深度的训练题,让学生在解题中训练思维,培养思维的习惯。(2)传统教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学习语文的特点重在感悟、领会,因此传统的诵读、背诵、评析指点等方法不能少。但现代教学呼唤教学手段的改革,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把传统教法与投影、录音、电视电影、语音室、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手段结合起来。(3)教法与学法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那么这种学法指导本身又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很广,包括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的各个学习阶段。但学习方法指导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要把学法指导变成学习过程中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
H、课堂激励的艺术
课堂激励能够树立学生自信,激发学生的自信,但激励的方法多种多样,能够唤醒学生激励学生。激励的艺术就是给学生自信的艺术,也是融洽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而和谐的课堂的艺术。
I、板书的艺术
板书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课堂教学的“眼睛”,更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艺术创造。板书当与否,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板书作为一门艺术,它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运用板书有助于提纲挈领,突出教学重点,剖析教学难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概括的表达能力。板书艺术的正确运用,不仅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过程,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是教师教案由制定到实施的有效体现。好的板书,能给人以鲜明突出的印象,给人以艺术美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发展学生智力,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目的。一个好的板书,就是一幅精美的文章结构图,它是文章结构教学的有效手段。通过板书,可以指导学生从“视读”学写作,理解、掌握课文的行文线索、层次结构、表现方法,理解作者的逻辑思维和形成思维过程,指导学生审题立意、编拟提纲,增强写作能力,真正实现“以读导写,以读促写”。精美的板书设计,具有强有力的示范作用。许多学者认为,一名教师的“硬功”之一,就是先要会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所谓“漂亮”,就是字要写端正大记,匀称清秀,同时,板书设计要规范合理。只有教师养成了这样良好的习惯,给学生以“规矩”,才能使学生“成方圆”。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良师出高徒”,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就有这样的感受,听一位优秀教师的课,欣赏优秀教师优美的粉笔字,简直就是一种多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
2、课题研究的方法
A、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学习教育家的经典名著,学习其思想理念,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B、研究观察名师的经典课堂,分析其课堂教学艺术,在具体实践中如何落实理论的,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打造自己的经典课堂。
C、实验法。用自己的实践去践行理论,运用课堂教学的艺术去上每一节课,多让专家进行评课。
D、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资料,提供素材。
E、经验总结法: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实践运用,总结经验,再以课题的形式理论和实践为一体,上升为理论指导实践操作性强的体系。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课题实施之前文峰区语文教研室多方面准备为课题的开展实验作准备。
1、对全区语文教师进行新课程理念的通识培训。
2、对课题级成员进行教科研方法指导、培训。
3、各校深入开展“理想课堂”的理论总结和实践指导的活动。
4、搜集名师的课堂实录、讲座、书籍。
(二)课题起动阶段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学习理论知识,研讨课题实施的策略。明确分工,并撰写开题报告。
(三)实验阶段
课题实验在文峰区八所中学同时进行,2007年10月各校确立了以教研组长为主导,语文教师全体参与的校课题实验小组,其中由教研组长负责课题的布置分工,监督、考察、汇总、评解,各实验教师分工明确,从不同角度,对同一课题内容进行搜集、汇总、实践、比较、总结。课题组的研究成员既独立又协作,搜集资料,分析研究,课堂实践理论总结,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摆出来,课题组成员共同讨论,共同解决,在展示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
八所中学既独立协作,任务分明明确,分别从:语言的导入,课堂的结构,课堂的提问,课堂的语言,课堂的心理艺术及评价,课堂的对话,课堂的师生的地位等方面展开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各实验小组合作交流,分别把研究的小课题搜集资料,在课堂实践中运用理论然后再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理论性的科学的独创见解,以论文的形式把研究的结果表述出来,同时要把实验过程的课堂实录记录下来,一个一个环节进行分解、分析,论述课堂艺术在课堂实践中的体现,努力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理论本系,便于更多的检验和推广。
2007年12月各实验小组把阶段性研究报告汇总、展示、交流。全区实验小组成员寻找研究中的共性,提出见解,讨论异点。在区教研室的主持下,各实验小组,把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进行修改、完善。
(三)深入研究阶段
2008年1月――5月,继续实施完善后的课题方案。2008年3月,在全区举行了“文峰区中学语文理想课堂暨教学艺术展示”公开课,并进行了课题研究总结。实验教师都积极参加,协商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撰写课堂教学艺术的专题文章,多发表在“洹语在线”。
通过本阶段的深入实践与控究,实验教师一致认识到: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首先要研究课堂上师生的关系,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着眼点应着眼于学生的学,教是为学来服务的,学生是课堂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去读,去说,去听,去思,去辩,去写,不管采用那种方式,什么方法,课堂的主体不能变,形式要为内容来服务,但学习的方法又直接影响着学的质量,让学生的在语言文字的熏陶和感染下提升自我,提升境界,提高语文素养。但是教师的作用又是不可缺失的,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的限制:是“指导”而不是“灌输”,是“引导”而不是“牵就”。导者,因势利导也,就是要求教师顺着学生个性发展之“势”指导、引导、辅助、启发;教师“导”之有方,学生学之得法,才能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认知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组织教学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求知活动始终围绕主要目标进行并收到最理想的效果。
(2)引导、启发,帮助学生不断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
(3)激励作用,随时给学生以鼓励、督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传授知识,把握学生认知的的需要讲授有关知识(如与课文相关的知识,关于方法的知识以及教材中的难点等);
是组织者,就不能“放羊”;是启发者,就不能“填鸭”;是激励者,就不能硬“牵”和强制;是传授者,就不能当讲不讲。
教师明白了自己课堂的主体作用,就不会迷失就不会彷徨,更不会徘徊。简言之就是组织、引导、启发、激励、传授。
所以教师要讲究课堂的艺术。
中学语文课堂学习的方式是在平等民主的对话中进行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堂对话的艺术首先是和学生进行的心理沟通的艺术,走进学生的心灵,起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信任,俯下身子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敢说,能说,这要心启学生的心扉,让学生尊其师,信其道。其次,课堂对话的主体地位要平等,教学相长,师生双言的人格尊严,地位是平等的,不能以师尊压人,不能强霸,不能搞一言堂。第三,课堂对话教师的引导是不可缺的,教师要把问题抛给学生,然后师生校在对话沟通中,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牵引,牵引课堂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教师要激励学生去控索,去思考,去发现;教师学要解疑,在学生疑惑不解时教师要去解惑;教师要设疑在无关之镍设疑在平淡处设置障碍,把学生的思考引向纵深。第四,课堂对话要给学生以更文阔的思维空间,对于课文的阅读要让学生关于去发现疑惑,去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去思考、讨论、解决,同时,教师提供给学生以“话题”要比提出“问题”更具有思考、讨论的价值,思维空间更加广阔,而不被标准答案禁锢。
七、实验阶段的主要成绩:
1、把玩教材,梳理整合的能力得以提高
这是一种对教材、对教学资料进行细化与深化研究的操作方式。把玩教材不只是对一篇一篇的课文进行分析与欣赏,它是对教材进行梳理整合,梳理整合的着眼点教材的编排体系,教材的训练要点,每册、每个单元的教材特点,教材的某个集合的内部规律等。面对全套教材,以不同的线条入手,进行系统的搜索、整理。
具有了阅读课文、钻研教材的素养,我们在使用教材时才会有一种居高临下、运筹帷幄的清醒感觉,才会懂得怎样合理地、科学地、有选择性地运用好教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我们就能够在课文的海洋中游弋,有目的、有顺序、有效率、有趣味地组织起教学的内容。
通过课堂艺术的研究,教师认识到,要想在课堂上如行云流水、融会贯通,收放自如,就必须具备把玩教材的能力和素养,把教材熟记于心,随时科学、合理、灵活地进行教材的分散、拆卸,然后再进行拼合,从而形成新的内容板块。同样一篇课文,我们可以这样教,也可以那样教,一课多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调控课堂,灵活的运用预设的课堂设计,这就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高艺术,它是一切课堂技巧的根本。
例如在苏教版教材中我们可以把单元后的口语交际分解组合,重新编排,这样学生就容易化零为整。把七、八年级的知识系统化,有一个整体感,而一致于感觉学习的东西零乱不堪而收效甚微。通过单元式组合后,口语交际的学习训练就更集中,呈阶梯状上升,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还有《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篇文章有其相似之处,便可以比较性阅读;从人物的身份、性格、经历、遭遇、命运等方面进行辨析阅读,这样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认识的更深刻一些。当然《孔乙己》一课也可以“一课多案”,一种视点变化,多角运思的研究方法:
1、品“手”的描写。
2、体味孔乙己“脸色”的描写;
3、理解孔乙己的“偷”。
4、说说丁举人拷打孔乙己。
5、品味理解小说中的“笑”。
6、小说中的对比。
7、孔乙己的形象塑造。这都是以一个问题,从某个侧面切入,来带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只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教者是可以找到、找出和拎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索,从而进行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的。
2、掌握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发展的首要任务,这对教师个人的发展及业务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3、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让语文课成了一种享受,学生爱上语文,感受到了课堂艺术的魅力,在别具匠心的课堂设计中学生轻松愉悦地提高了语文的素养。
4、实验教师设计的课堂案例,及对课堂艺术的研究在《洹河在线》上发表后受到致好评。
5、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实验成员吸收积累了大量的有关课堂艺术的材料,并努力运用实践,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6、培养了一批语文骨干教师。
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索,实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理论水平和教学艺术水平都明显提高,成为我区语文教育改革的又一批中坚力量。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发现,教师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对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课题研讨、活动研究,对新课程理念及课堂艺术的理论和实践的理论认识得到了升华,大大改变了教师头脑中旧的教学观念,彻底扭转了原有的重课本轻生活的旧做法,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自觉重视给学生创设活动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动口说一说、动脑想一想外,还把语文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语文因子进行指导,让学生自己真正认识到生活是个大课堂,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另外,课题组教师多次荣获市区级奖励,论文也多人次获奖。
7、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经过一年的实验,我区初中实验班学生的语文素养明显优于对照班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2)即席发言能力、写作能力明显增强。(3)运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明显提高。为这部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艺术的运用还不很好,不娴熟,教师调控课堂、随和应变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2、教师的基本功还很不扎实,要加大课堂语言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多读书,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3、一课多案,一课多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让一课多案更科学?
4、激趣是课堂的首任,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潜在的激情,让语文课“动”起来,“活”起来,“深沉”起来是一个重要问题。
九、需继续探讨的问题:
1、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处理好讲也练的关系?
2、如何开展作文课堂教学?
3、如何因课文的不同即设计不同的思路?
4、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
十、结论:
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是成功的。从实践层面上看:它丰富了我区教师的课堂实践经验,拓展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路,加快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锻炼了一批语文骨干教师,使语文教学改革深入人心。从理论层面上看:本课题研究形成了指导我区进一步开展语文课堂艺术的一系列理论,虽然还不够系统化,不够完善。
第四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内容摘要:我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进行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目的和意义依据内容和方法过程成果和结论
我从2013年7月开始,对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进行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现将实践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的深入,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稳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严峻的话题。但一直以来,在课堂上学生或埋头品读,或奋笔疾书,或掩卷沉思;而教师或循循善诱,或春风化雨,或激扬文字。学生求知的眼睛,盯着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教师。这似乎成了一种理想的课堂模式。然而,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体会,我逐渐明白: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是一个僵化的模式,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
1从课堂入手,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在探索,合作,实践中改革,让学生乐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课堂作用便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便越发的体现在艺术性上。优化课堂,让语文课堂亮起来,动起来,在民主平等中让学生去探讨语文的精华,感受语文的魅力,课堂艺术将是我们永远的追求。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改变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让课堂在快乐民主,平等对话的气氛中进行。2教师要认识到课堂上应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语文是一种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在语言文字中感受文学的情感熏陶,热爱自己的民族语言。用教师的课堂艺术去组织课堂,扎扎实实进行语文训练。训练是教师指导下的练习,语文课堂就是师生文本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3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不断发展创新的主题,也是教师课堂的永远追求,因为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教学艺术的追求便也永无止境。教师要不断的读书,充实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语言,灵活自己的思维,以充满激情而又流畅的语言去震撼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博学多知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灵活调控课堂,所以唯有教师素质的提升才能有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断发展。所以,课堂教学艺术在课堂中的运用,是一个必须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在日常教学中,有不少学生,甚至个别老师对知识的学习在认识上往往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以知识为学习目的,把知识作为穷究的对象;二是强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轻视知识的学习。这两点必须统一起来。首先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知识繁杂、零散无序是语文学科的一大特点,如果不对它们作科学的整合,学生将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严重影响能力的发展。为此,在教学中,我们重视帮助学生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始终以个体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当教师讲授的知识内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趋于一致时,学生就会把外来的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而获得新知;当外界的知识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一致时,学生就会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或者产生抗拒,或者对外界刺激进行鉴别、改造,重新组织,一边摒弃旧知识,一边吸收新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根据这一理论,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衔接起来,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同化新知识,迅速地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其次、要让学生尝到运用知识的“甜头”。获取知识不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学习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也只有让学生在运用中尝到“甜头”,才能更好地维持强化学习兴趣。例如把握词义是语文阅读能力的最基本要求,学生如能运用所学的语法知识,通过分析结构推断词义,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重视新的知识结构的建立,重视知识的运用,知识就能变为能力。学生学得积极,学得充实。再次、要以“发现学习法”思想为主设计课堂教学结构。中西方教育相比,中国多用“接受学习法”,西方多用“发现学习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势,从培养创造能力而言,当推“发现学习法”。我们认为以“发现学习法”为主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更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了“明确学习目标——自己鉴赏——讨论交流——归纳总结——迁移运用”这样的教学流程。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才会砥砺自己的思维,真正有所得。第四让学生的情感受到陶冶。“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的产物和表现,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以情动人,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叶圣陶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发自内心,能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障碍,对整个行动起动力调节作用。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要摒弃只重视理性分析,而置文理情思意境的美和作者的性灵情趣不顾的教法,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最后,要让学生能够享受成功的激励。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多方面的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课堂提问时分层次,让各类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有所知就有所答,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好极了!”“就是这样!”“我为你自豪!”“棒极了!”“真是不可思议!”“真不错!真有你的!”“精彩极了!”这些美好的话语,我毫不吝啬地献给学生。就这样一来,以鼓励为主尽快树立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找回自信心,让学生心里明白,老师不放弃他,他没有理由不听好,不认真学习,所以也就不敢有所松动,也就不至于和其他同学相差很远。课后,我常去教室转转,辅导学生,和学生多沟通,认真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听取学生对语文课的意见和评价,认真对待学生反馈的信息,让学生了解到老师认真教学,从而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学生,更应该认真学习。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我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不满足自己的现有知识,建议他们多听广播,多看名著,拓展自己的视野。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让语文课堂充满勃勃生机,寓教于乐,最大限度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课堂教学艺术化,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让学生喜欢语文课,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让教师也认识到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锤炼教学语言的重要性,更新教学观念,把语文课堂营造为艺术的舞台。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课堂导入的艺术。课堂教学的导入要恰到好处,不能不根据课程情况而千篇一律。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开头好了,自然可以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的导入是否精彩,直接影响着这节课的成败。因此,我们在一起讨论分析,达成共识,就是上课开始,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导入,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角色。一节成功的课的开场道白,犹如乐器定调。奥地利乐团指挥韦勒说,这个调定得如何,将决定全部演奏的成败。语文课上富于魅力的导语,就是一首交响乐中美妙绝伦的序曲。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离不开引人入胜的导语的。
2、课堂与学生交流的艺术。课堂艺术其实就是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艺术。在师道尊严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仰视教师,敬畏老师,无形之中师生之间就产生了一道隔膜。学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也就是创设和谐课堂,与学生进行心理的沟通便显得无为重要。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中平等民主参与的一员,放松而轻松地去感受语文课堂的魅力。
3、课堂提问的艺术。课堂上提问方式的巧妙与笨拙,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成败。唤醒学生读书,思考的欲望,许多时候必须借助课堂上的巧妙提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得笨。”这番说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巧问”。巧问的“巧”,主要表现在提问的时机恰到好处,难易把握准确,有较强的启发性,当然提问不能满堂问,不能用提问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及时提问,提出符合中学发展水平的问题,我们提倡“深题浅问”。
4、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就是要用语言来感染学生。语文课堂语言应该是充满激情,能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和学生在语文世界里同乐同悲,语言要么高昂,要么激愤,要么低沉,要么沮丧„„课堂语言还应该是丰富的,富有文采的,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再次课堂语言应该是简练的,不能啰嗦,要恰到好处。
5、处理课堂突发问题的艺术。很多时候,课堂上会出现一些教师备课所不能预见的问题,怎样恰当面对并解决,值得深究。因为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导致一节课的失败。
6、恰当使用先进教学资源的艺术。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当多媒体教学技术和影视艺术教育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时,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此,我们积极倡导本组教师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载体,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追求最大教学效率。这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针对教师偏重课文,学生视野狭窄的现象,我们还应联系学生生活、学习和教材内容的实际,充分运用生活素材,大力开发教学资源,使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不断输入课堂,从而达到将语文教学延伸到生活实际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学习教育家的经典名著,学习其思想理念,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风格。
2、研究观看名师课堂,分析其课堂教学艺术,在具体实践中如何落实理论的,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打造自己的经典课堂。
3、实验法。用自己的实践去联系理论,运用课堂教学的艺术去上每一节课,多让专家进行评课。
4、经验总结法。通过收集资料,学习理论,实践运用,总结经验,再以课题的形式理论和实践为一体,上升为理论指导实践操作性强的体系。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组成课题研究四人小组,针对六项课题研究的内容做进一步的了解,搜集名师的课堂实录、讲座、书籍。
2、研究阶段。实验教师积极参加,协商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并撰写课堂教学艺术的专题文章。通过本阶段的深入实践与控究,实验教师一致认识到: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的研究,必须要研究课堂导入的艺术,课堂与学生交流的艺术,课堂提问的艺术,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等。但首先要研究课堂上师生的关系,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着眼点应着眼于学生的学,教是为学来服务的,学生是课堂主人,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去读,去说,去听,去思,去辩,去写,不管采用那种方式,什么方法,课堂的主体不能变,形式要为内容来服务,但学习的方法又直接影响着学的质量,让学生的在语言文字的熏陶和感染下提升自我,提升境界,提高语文素养。但是教师的作用又是不可缺失的,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的限制:是“指导”而不是“灌输”,是“引导”而不是“牵就”。导者,因势利导也,就是要求教师顺着学生个性发展之“势”指导、引导、辅助、启发;教
师“导”之有方,学生学之得法,才能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认知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求知活动始终围绕主要目标进行并收到最理想的效果。
(2)引导、启发,帮助学生不断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探索。
(3)激励作用,随时给学生以鼓励、督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传授知识,把握学生认知的需要讲授有关知识。
中学语文课堂学习的方式是在平等民主的对话中进行语文素养的提升。课堂对话的艺术首先是和学生进行的心理沟通的艺术,走进学生的心灵,起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信任,俯下身子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敢说,能说,这要开启学生的心扉,让学生尊其师,信其道。其次,课堂对话的主体地位要平等,教学相长,师生双方人格尊严,地位是平等的,不能以师尊压人,不能强霸,不能搞一言堂。第三,课堂对话教师的引导是不可缺的,教师要把问题抛给学生,然后师生校在对话沟通中,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要牵引,牵引课堂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教师要激励学生去控索,去思考,去发现;教师学要解疑,在学生疑惑不解时教师要去解惑。第四,课堂对话要给学生以更文阔的思维空间,对于课文的阅读要让学生关于去发现疑惑,去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去思考、讨论、解决,同时,教师提供给学生以“话题”要比提出“问题”更具有思考、讨论的价值,思维空间更加广阔,而不被标准答案禁锢。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一年来,我们课题组成员在学习新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让学生体验到语文课堂的魅力,增加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放飞学生的想象力为他们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尽情地书写他们的理想、人生,学生们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学习语文的成果。
1、教师研究梳理整合教材的能力得以提高。这种对教材、对教学资料进行细化与深化研究的操作方式,不只是对一篇一篇的课文进行分析与欣赏,它是对教材进行梳理整合,梳理整合的着眼点教材的编排体系,教材的训练要点,每册、每个单元的教材特点,教材的某个集合的内部规律等。面对全套教材,以不同的线条入手,进行系统的搜索、整理。
2、具有了阅读课文、钻研教材的素养。我们在使用教材时才会有一种居高临下、运筹帷幄的清醒感觉,才会懂得怎样合理地、科学地、有选择性地运用好教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我们就能够在课文的海洋中游弋,有目的、有顺序、有效率、有趣味地组织起教学的内容。
3、课堂教学艺术的实践让语文课成了一种享受,学生爱上语文,感受到了课堂艺术的魅力,在别具匠心的课堂设计中学生轻松愉悦地提高了语文的素养。
4、课题主持人取得“县级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称号,课题参与者两人获得“县优秀教师”称号。
5、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经过一年的研究实验,我们所带班学生的语文素养明显优于其他班的学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2)即席发言能力、写作能力明显增强。(3)运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明显提高。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艺术的运用还不很好,不娴熟,教师调控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2、教师的基本功还很不扎实,要加大课堂语言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多读书,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3、课题组之外的部分教师不够重视,资源利用有限。
一年来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它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实践经验,拓展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路,加快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提升了师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今后,我一定会朝着未尽的目标,继续努力,做一个研究型学习型的优秀教师。
第五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反思有效性研究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反思有效性研究
一个人要想可以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除了后天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一点便是在中学课堂上能够接受到良好的英语启蒙与教育。倘若在初中时代可以学好英语,那么将会为自己之后的英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之后我们学习英语将会变得更加简单。在我们的英语生涯之中,起着一个重要意义的平台便是初中时代。课堂上的教育水平便尤为受广大家长与学生的关注。由此可见,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做出反思是一个不可免去的环节。
一、反思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课堂授课枯燥乏味
根据我们的调查,初中的英语课堂普遍存在授课枯燥的现象。在这种教学之下,学生注意力根本不集中,无法把自己投入到英语老师的授课中去。而语言性的课程本身枯燥性就偏高,导致很多同学对英语这门课程的兴趣逐渐缺失,甚至有同学讨厌英语这一学科。当下这一类现象是消极的,我们需要针对这一方面做好整改工作。教师需要努力完善英语课堂教学,使英语课不再是单纯的授课,而是要从多方面整改,使自己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不再枯燥乏味。如,教师可以精心制作关于英语课程的PPT,搜集一些关于各国英语的图片,使学生课堂注意力更加提高;可以抽出一节课的时间为学生放一些正能量的英文歌,使学生注意到英语这门语言的魅力;将班内同学聚集在一起,鼓励大家给自己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英文名等。
(二)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应学生
初中于广大学生而言是一个喜欢新奇事物的年龄段,他们会主观上偏向于一些有趣的事情。而传统的老师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依旧保持着他们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他们都是出于想要把自己所学教授给学生的积极出发点,但却没有结合起来学生爱玩的天性,这就导致教学课堂存在着问题。所以,我们应该从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这一目的出发,对英语课堂进行改革。同时,我们需要招收一批新的年轻老师,他们拥有着同样先进的想法,知道学生喜欢怎样的教学方式。英语这门外来课程要想受到广大学生的接受,教师们的工作还需做到位。可以不定期在班内开展英语
演讲活动以及英语图书角等,以此来调动他们的活跃度与班内的学习英语的好氛围。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高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高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英语于一个初中生来说,本来就是一门新增的学科。这时候的英语不再像小学英语那般,对学生英语词汇与英语语法的要求逐渐增加。随着课程的增加与学校从各个角度对英语的重视,导致这门学科成为了一門重要的学科。而学习本身就需要大家自主学习,而一些同学因为本身语言的弱项,其次又很难对这门学课产生兴趣。这之间导致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低下。如果仅仅是课堂上听老师讲课,不记笔记,课后也不自行翻阅。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将会很难在英语这门课程上有一定的收获。由此,当下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能够运用一些专门的方法,从本质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督促他们课下自主学习。针对于这一问题,英语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课下自主预习下一节的内容,安排部分同学在下一堂的课堂上为班内同学进行讲解,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针对初中英语课堂的问题做出改进措施
(一)强化教室课堂设备
学校可以改进教室内的教学设施及电子设备,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设备(如多媒体)把自己课下制作一些新奇的课件,放到教师的多媒体上投影,用课件进行英语授课。使英语课堂不再停留在黑板上的板书,而演化成为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者视频。
在这种情况之下的授课会更加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也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们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兴趣,从而使他们愿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上,而不是课上开小差,做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
(二)对教师做出高标准、严要求
由于英语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又因为这是一门国际性的课程。基于这样的情况之下,国家对初中英语教育十分重视。由此,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更加重视。一名英语教师需要具备着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可以针对于不同的学生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的安排。并且在教育工作中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能够培养他们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兴趣。同时管理好课堂,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定期对一些英语成绩偏低的同学做一些课下辅导,争取能够提高他们的成绩。
(三)班内推行小组学习英语
学习英语重在培养兴趣,我们可以在班内开展分组活动。由英语老师对班内同学进行分组,这些学生中英语偏好一点的同学为小组长。负责监督组内同学每天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每周周五可以在教室内推行小组比赛,由老师拟定本周的英语竞赛话题,各小组可以抢答,得分最高的小组胜出。在这种活动之下,可以充分调动班内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班级活动中去,在娱乐的同时扩展了对英语的学习。这对提高大家英语水平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基于我们国家的初中英语课堂上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结合了自身多年的经验及相关资料对初中英语课堂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提出初中英语课堂上存在着课程枯燥乏味、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应学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高等问题,以及为此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上便是我提出的相应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