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成果报告

时间:2019-05-13 03:0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成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成果报告》。

第一篇: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成果报告

《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成果报告

本课题于2008年4月正式获准列为葫芦岛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原定目标已基本达到,取得了一定成果。特申请给予鉴定验收。

现将本课题进行的研究情况及所获得成果总结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研究课堂教学是教学研究的永恒话题。我们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从学校现实需要来看

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全面了解,课堂教学中低效或不讲成效的教学现象还大量存在。一是教师中青年教师较多,他们专业知识较为厚实、工作积极性高、上进心强。但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易察觉的症结如:用语随意、语速快、层次不明、讲述难分主次,把握不好“精讲多练”的尺度;教学中又往往“心中无人”,备课时,致力于钻研教材,吃透教材,而对学生的接受心理和认识水平缺少考虑,在教学时只是重讲明白,不注重学生如何学、主动学,不注重鼓励、表扬、启发学生,而是批评、指责。这些使得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出现了尴尬局面。二是因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领悟不够深刻,或课堂目标虚化、内容泛化、过程形式化,或教师迷信于讲、练、迷信于死记硬背,或因循守旧、穿新鞋走老路。在新课改理念下,客观的要求与低效的课堂教学已形成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第二、从改革需要来看

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总是以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为重要特征。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创新能力和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活动。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最终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这一目的的实现又必须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来完成。因此,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支撑和归结。

第三、从发展的需要来看

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假设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也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因此学校要下大力气抓好此工作,下大力气进行课堂改革的研究和尝试,真正落实校长的教学理念,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实现学校闻名于市内外、省内外。如果教学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要求做到从教师的学习、教研、合作、备课、上课、辅导、作业、题单、测试、包干学生等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全校教师要牢固树立质量形成于过程的思想,使每一堂课、每堂课的每个步骤以及各个教学环节都科学、规范、高效,力争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把教学质量管理从传统的质量检查、“事后把关”、“秋后算账”转移到质量形成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上,制订科学的制度 和检查方法、奖励办法,实现精心的工作,精细的环节,精品的结果,必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三、课题的界定

1、教学有效性

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学习的原有状况为教学深化的根本出发点和依据,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的是“备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找出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认知结构之间的结合点;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内容”。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但具体到一节课,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师生对既定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这个定义有如下几方面的含义:

(1)强调课堂教学时间的规定性。

我们提出向课堂要质量是向45分钟要质量。就是说,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要扎实掌握所学知识,而不是把时间前伸后延,利用课下时间预习或做作业,加重学生的负担。高水平的教师向课堂要质量,低水平的教师向课下要质量。

(2)强调教学目标的规定性。

如果一堂课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很难评价效率的高低。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3)强调目标达成的可测量性。

教学目标有的能够测量,如知识与技能;有的不能测量,如情感态度价值观。但衡量一堂课的效果必须有可测量的指标,如果都是模糊的就很难说有效还是无效。

(4)强调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会学生学习,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教学活动要围绕学习活动、教学进程、进度、节奏等一切以学生的学习情境为转移;教学评价以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为标准,不单纯看教师讲得如何,还要看教师为学生创设的教学条件是否适宜,是否有效。

2、教学精细化管理

教学精细化管理有三个层面的涵义。1.“细”,即教学管理覆盖的教学环节要全。在计划制定、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上课、课后反思、辅导、测试、反馈、总结和教学评价等各环节都要制定规章,不可或缺。只有关注每个环节、每个细节,才不至于影响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2.“精”,即教学管理工作要突出重点。学校要根据实际确定每个时期的教学管理工作重点,重点工作重点 做,才能把握住方向,才能立竿见影出效益。不分主次地平均用力往往事倍功半。3.“精细化管理”要制度化,落实要到位。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的理论依据:国内外专家、学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开辟了教学新方向——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漷教授在《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中,从宏观角度阐述了有效教学的理念:(1)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2)关注教学效益;(3)更多关注可测性或量化;(4)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意识;(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孔企平教授的《谈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从学习心理的角度,概括了有效学习四个基本要素:经验、思考、活动、再创造。美国坎贝尔著、王成全译的《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也对有效教学加以论述。

2、国外相关教育理论:目前国外学派林立的的教学理论尤其关注学生学习的内部过程。比如布鲁克斯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

3、国内相关教育理论:古有春秋时期孔子的“终生教育”理念以及他一系列的学法指导:“循循善诱,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学而不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有《学记》中的“进学之功,贵在心悟;施教之功,贵在诱导”。近有教育家陶行知的“教是为了不教”。今有当代育家崔峦提出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需要教师教的方式的转变”;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也强调指出:“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生命互动的过程。”

4、精细化管理的理论依据:宋朝的朱熹说道:“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也就是说,对任何事情要做到精密细致,好了还要求更好。现代意义上的精细化管理起源于日本的丰田汽车,他们以“精益”相号召,切实改进了产品质量,优化生产流程,达到“零缺陷”、“准时化”、“零库存”的目标。推动了日本经济增长,使日本很快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如日本的索尼、丰田、美国的戴尔等企业。我国海尔引进这一思想,产生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说:“管理好的企业,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危机早已被预见,并将它们转化为例行作业。”这是企业管理达到的境界,学校也同样可以借鉴。如何做到让教学管理归于平淡,让平时可能发生的教学问题都转化为例行作业,关键是要切实贯彻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学校管理的精细化既是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的目标,还是我们的标准。

五、课题研究目标

(一)育人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全面健康成长。

(二)管理目标

探索教学管理精细化机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有效管理。

(三)工作目标

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在科学观的指导下,寻求教学中存在低效差慢的问题,寻求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等,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

(四)科研目标

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将教学推向科研的轨道,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开创学校教育改革工作新局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践,促进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创出一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新路子,使学校师资水平、管理水平和校风建设在原有基础上有一个新突破。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方式方法单

一、被动、缺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状况,将学生良好的的学习习惯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并形成内驱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研究各种课堂有效教学形式,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实践经验并形成学校课堂教学特色;全面展开课堂教学“三段—七步”的教学模式。

3、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操作方案、评估方案等,形成教学精细化管理体系,加强检查督导,科学高效地落实精细化管理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七、课题研究的原则

1、理念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2、研究过程的开放性原则

3、师生积极参与的合作原则

4、针对学校特点、校情、学情、生情的可行性原则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

2、调查研究法。(1)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个性,发现问题;(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有效性教学方面创造的成功的新经验、新方法;(3)调查有效性教学实施后的学生个性状况,为个性化教育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有效性教学的实际操作。

3、行动研究法。力求用最新教育理论,解决有效性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边实践边总结边研究,及时反馈、修订行动方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4、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一些成功教学课例的研究,吸收新课程有效性教学设计的成功经验,总结有效性教学设计及教学实施的规律。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进行。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成立组织,形成制度与措施。

在校长直接带领下,成立了由领导和教师代表组成的教学精细化管理的领导组织和考核小组,并制定了相关的职责、制度、操作方案、考核方案等,从而让学校的教学精细化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修订了《兴城一中教师课堂常规》《兴城一中教师备课要求》、《兴城一中质量检测制度》、《兴城一中成绩分析制度》等十几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学的备、教、辅、改、评、研等环节提出具体的要求,实行动态、全方位管理。

(二)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形成共识与氛围。

1、通过各种会议、培训讲座,灌输理念。使全体师生在思想上得到转变,认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担。

2、通过各种学习、研讨,鼓励教师把精细化管理思想转变为自己的行为。为了帮助我校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我们先后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了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本溪十八中学的先进经验。学校组织课题组教师到盘锦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更新观念。

(三)强调检查落实,狠抓过程,不断完善。

学校建立了定期与不定期的常规检查和巡课、听课、评课制度,把教师执行课程计划、精心备课、按课表认真上课作为平时教学工作检查的重点。每天两位行政值日的领导和教导处人员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情况进行巡查,做好相关记载(学校统一印制有《学校领导值班记录本》,后改为《日清周结检查评比记录表》),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学校教学领导实行日听课制度,每日不打招呼随时进课堂听课(称为听“推门课”),听课后检查备课本和作业批改情况,作为教师工作目标考核上课的评分依据。年级主任每天对本年级教师的教学情况随时进行巡查,双周进行一次常规检查,做好检查记载。每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学校集中组织对全体教师的学习、备课、作业批改、各种活动记录、总结等内容组织详细检查评估,并作好记录,将检查结果采取集中和个别的方式及时反馈,并向全校教师通报,作为教师学期工作量化评估的主要依据。这种立体网络式的教学管理模式,保证了教学过程精细化管理的落实,强化了督查评估力度,确保教师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从而保证各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四)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

平时着重通过对教师执行课程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后进生辅导和单元、期中、期末评价等各个环节了解每位任课教师教和每位学生学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定期召开年级主任会议、教研组长会议、家长和学生座谈会议,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和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各年级组的任课教师在教导处的指导下认真组织进行形成性测试和学科单项测试的实施和反馈,以测评学生具体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及时了解各科教学质量的整体状况以及特殊学生的质量状况,要求教师抓好分层辅导和补差这个突出难题,从基础做起,从点滴做起,把转化工作落到实处;同时重视优等生的个性培养,通过开展各种学科竞赛、技能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

十、研究成果

(一)、构建学校全局性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一是从职责抓起。目前,社会分工、专业操作和服务质量等的精细化是现代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相对于学校来说,就是要将德育、安全、科研、教学、行政、后勤、电教等方面的常规性管理与服务性工作不断地引向深入,做得精细周到;就是要求每个人、每个岗位,都必须有明确而具体的工作职责、督察措施、奖惩规定;就是要让每个人做到牢记职责,尽到职责,对自己负责,对岗位负责,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与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是从计划抓起。学校的管理工作计划制订得越全面、条款写得越具体、执行得越认真,就越有利于管理计划的落实,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学校及各个部门每学年或每学期都应该制订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目标)来指导各项具体工作,并能对照计划中的内容和要求去一件件完成。抓好计划的落实,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根本性任务。

三是从程序抓起。按程序办事能提高人的管理素养和良好习惯。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按程序化的规范要求去做,要把管理程序中的各个细微环节都想得周全,确保环环相扣、环环不漏,以减少管理过程中这样那样问题的产生,避免出现阻塞和脱节现象,从而形成管理有程序、办事讲程序、人人懂程序的工作习惯,因此学校要制定各种工作的流程。

四是从制度抓起。制度健全,就能使学校管理由粗变细,由细变精,避免“粗放型”管理现象的出现。实践证明,再好的制度,没有人去很好地执行,其作用也不能得到发挥。为此,我们要培养学校的教职员工遵守制度、按制度办事的好习惯,充分发挥制度应有的作用。一所学校只要把制度落实好、执行好,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就能得到保证,因此学校各部门要制定符合本部门实际的,科学而精细的管理制度,学校要制定督导检查制度。

五是从考核抓起。学校工作涉及的面广,方方面面的事情较多,为了做好各项工作,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必须制订具体细致、科学全面、操作性强的考核制度,特别要重视抓好量化考核,并将“定量”与“定性”考核结合起来。在考核中要体现多元性与发展性的导向,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形成“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优质多酬,劣质少酬,无质不酬”的利益导向机制,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形成良性循环,这个一定要和我们现有的量化考核办法结合起来。

六是从检查抓起。有人说:“人们不愿做你希望他做的事,人们只会做你检查的事。”这就警示我们,学校各项工作任务除了有分工、有布置、有要求之外,更重要的一环是加强经常性的检查。我们要严格检查各类人员上岗到位情况,解决“出工”的问题;严肃检查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解决“出力”的问题。做到“谁的事情谁负责,谁的责任谁承担”,并将每个人完成工作任务、履行岗位职责的优劣进行适当的奖惩。

(二).构建教学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机制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也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因此教学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更为必要,要求做到从教师的学习、教研、合作、备课、上课、辅导、作业、题单、测试、包干学生等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全校教师要牢固 树立质量形成于过程的思想,使每一堂课、每堂课的每个步骤以及各个教学环节都科学、规范、高效,力争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把教学质量管理从传统的质量检查、“事后把关”、“秋后算账”转移到质量形成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上,制订科学的制度 和检查方法、奖励办法,实现精心的工作,精细的环节,精品的结果。

1、明确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师课堂教学要做到:“三个突出”、“四个并重”、“五种思想”、“六个体现”。A、、三个突出是:突出“精讲多思”,讲到什么程度,哪里放哪里收,要按全新的教育理念重新定位;突出“学生活动”,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放手、多扩展,实施创造性、开放性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说、读、写、议、练、答等多种感官,让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课堂;突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高效地获取知识。

B、四个并重是:教学结果与教学过程并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教师指导与学生会学并重;一般能力培养与创造品质并重。

C、五种思想是: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教育要有爱心和耐心;允许学生在学习和个体发展上存在差异,并能根据这种差异搞好因材施教;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创造性的进行学习;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

D、六个体现是:(1)引导: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使学生乐学;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会学;注重学科知识的引导,使学生学会。(2)激励:充分发挥教师的激励作用,把微笑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激励学生产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3)参与: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发挥主体作用。(4)表现: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勇于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的良好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善于表现、善于争先的良好学习品质,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5)创造:教师要创造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敢于在教学方法、手段及艺术形式上进行突破,教得生动,教得活跃;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教会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开阔思维空间,培养思维品质,学得主动活泼。(6)成功:在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都要运用成功教育的思想和语言评价艺术,让学生的见解都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2、狠抓课堂教学教与学两个效率。

对教师的教要做到“四个关注”:①关注学生学习态度,特别关注亚学习状态;②关注教学过程虎头蛇尾现象;③关注课堂论述题、开放性题的落实;④关注学生错误思维。对学生的学,要重点抓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养成。培养学生每页书都要认认真真地读,每节课都要认认真真地听,每道题都要认认真真地做,每个错都要认认真真地改。努力做到:凡是学过的知识都要会,凡是做过的题都要对,凡是要求记的都应该背。落实好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3、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的精细有效(1)精心设计教案和学案,使教与学合一、和谐。

(2)精心设计教学目标、课堂提问、课堂练习,使课堂教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3)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使课堂“两主”得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过程应力图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①导入新课要注重考虑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②教学目标(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目标)要明确地告诉学生,让学生明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

③采取“先学后教”的方法,给学生自读教材、尝试解决问题的时间和机会,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④注重师生互动研讨,充分让学生开展课堂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让学生敢于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⑤允许学生在课堂讨论问题时发生错误,教师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帮助进行分析,指出其错误的原因,启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获得正确的知识结论,共同探索、揭示一些知识的规律;

⑥采取“当堂训练”的方法,教师要预先在学案上设计好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当堂巩固练习,练后及时评讲反馈,发现问题教师再予以纠正。

⑦在课末教师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我总结:本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或方法,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等;让学生反思质疑:我还有哪些问题还没弄懂等。(学案上专门设计好这一过程)

⑧课将结束时,教师还应设计好一个带有进一步探索性的问题,留给学生课后思考完成。

4、推行教学研究活动的精细化管理

(1)推行“自备、说课、改课、反思”四步集体备课模式,备课组长分工把关,包课领导、教研组长参与并检查量化。(2)、确定每个教研组每周一次下午集体备课、研讨活动时间,鼓励微机备课、网络研讨,教师之间互相学习,资源共享。(3)推行以“问题研究”为内容的“研讨课”制度,各备课组每周一节。(4)、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确立了“理论上有高度,科研上有潜力,发展上有后劲,教学上出效益”的教学研究原则,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教学基本功大比武、创新课、优质课、优秀案例评选等系列活动,鼓励教师树立敢想、敢创、敢试的创新精神。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走“优师兴教”之路,鼓励教师脱颖而出。(5)开展“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通过教研活动,努力使每位教师做到三个“精心”,即精心备课、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精心教学反馈;三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的教师挤尽课堂水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百分之百的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共同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百分之百的教师既钻研教材又研究教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三)构建我校“三段七步”教学模式

构建“三段七步”教学模式是本课题研究成功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改革传统教学弊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和保障。通过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实践成果较为显著。其成果如下:

1、确定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的基本理念:

1)相信每一个学生能学好。通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要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 加活动,做到人人过关,不让一生掉队,要始终记住“面向全体,培优、抓中、补差”的教学理念。

2)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3)构建“自学、合作、训练”高效型课堂、智慧型课堂的教学基本模式 4)授课必须体现夯实基础,精讲精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教师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质疑、思考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2、确定有效课堂的评价标准:

是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培养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质疑和探究,是否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即:诊断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再因材施教,是否实现了课堂的高效率,进而实现从“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最终实现智慧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学习、敢作敢为、敢于质疑、敢于善于探究、学会做事、会感知知识、联想拓展、交流合作、善于表达、整理笔记”等能力。

3、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策略体系

一是成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领导小组,实行学科领导包学科,年部领导包部门的制度。各组负责人要跟踪听课、指导教学、组织研讨、开展培训甚至上示范课,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将本组组员带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并明显见效。

二是充分发挥校领导和各级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坚持领导、骨干先行,引领学科课改较快的发展和成熟。

三是以实施创新课堂“三段七步”教学模式为突破口,通过教师“研究---实践---再研究---再实践”的形式,反复修改、完善,力争做到每周都有案例分析课,人人过关的办法,直到符合一中实际,形成较成熟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是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的提高,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高效率。

五是做好评价考核工作。建立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备课、上课评价表。教学领导和包干领导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采取限期整改的制度,确保改革的顺利实施。

六是建立奖励机制。学校设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奖金。对于成绩突出的教师、包干领导给予个人课改成绩奖。对于成绩突出的教研组、年级组给予集体课改成绩奖。

4、实践课堂教学“三段-七步”教学模式

“三段”: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训练提高 “七步”:创设情境,激趣引学;设疑思考,出示目标;明确方法,指导自学;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合作交流,完成目标;质疑再探,拓展升华;迁移应用,训练提高。

该教学模式主要通过疑问与探究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进而培养学生学会质疑思考,学会合作交流,学会探究创新。

1、创设情境,激趣引学。其目的是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同时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要贴近生活、紧靠教材、简洁明了的创境引入。根据具体情况,教师可自行决定是否进行复习回忆这一环节,但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般是必不可少的

2、设疑思考,出示目标

该环节通过提问来检验学生预习情况的,对学生一是起到督促作用,二是明了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长期坚持揭示目标,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逐渐掌握同类问题的思考方法。有两个步骤:

(1)在引入课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教师板书课题后问:“你看到了课题想到了什么?”,或应该学习那些内容,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梳理补充学生提出的问题,形成完整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科特点,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前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

(2)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教师创设情境后,可以直接提出要探究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教师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补充完善整理出探究的问题(明确具体的探究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恰如其分的创设问题情境是基础,巧妙的提出问题是关键。

3、明确方法,指导自学

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前,教师要适当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方法的提示与指导,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如:完成时间、如何观查记录、注意哪方面问题等。还要给学生信心和鼓励,在学生自探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学习指导何时出示可以根据出示目标的环节而确定。

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掌握恰当的自学方法,从而使自学更有效。坚持每次自学前都给予方法指导,使学生积累了不少自学方法,学生的自学能力必然提高。

这个环节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指导层次不清楚混乱,逻辑性不强,学生不易掌握。二是指导不到位,关键问题环节交待不准确,如,如何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记录等。三是没有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如批书方法、笔记的记录方法、如何类比、如何利用已有知识来探究新知识等。

4、自主学习,探究问题。

这里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即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和提出的问题,学生自主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进行阅读教材、操作实验、演算或证明、记录等教学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概括、类比、猜想等活动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自探前,无论关注的形式怎样变,有一个底线不能变,那就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设置自探问题层次不清,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要么一看就会,课本上有直观的答案,要么思维跨度太大,缺乏递进性,学生难以接受。二是自探走过场,时间安排不足。三是在学生自探过程中教师出现两个极端,要么唠唠叨叨,使学生不能专心思考,要么漠然视之,认为学生自探与己无关。

5、合作交流,完成目标 该环节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学情况,共同解决自学难以解决的问题。实现生生互动,生师互动,实现“兵”教“兵”,“兵”强“兵”。

合作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提问有的放矢)。二是讨论。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教师在学生自探的过程中巡视发现的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也要讨论。讨论要建立在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讨论要有实效性)。三是精讲。如果通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则予以讲解。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保证不浪费时间。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抛开设疑自探中的问题,重新设置几个所谓难度较大的问题,在学生没有思考的情况下,直接让学生讨论。二是教师怕学生自学解决不了问题,按自学提纲从头到尾重新讲解一遍,换汤不换药(经常犯错误)。三是提问回避学困生,怕浪费课堂时间,仅让中等以上举手要求发言的学生回答一遍了事,掩盖学情(教师通病)。四是试图烘托气氛,搞形式主义,很简单的问题也要进行讨论(无病呻吟)。五是小组讨论人员不固定,发言无序,时间没保证(组织要到位)。

6、质疑再探,拓展升华

该环节是在学生掌握学习目标后,进一步理解目标,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拓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具体运用实践中,对于中等以下学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还是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范畴,只是从不同侧面去提,这时让其他学生回答,实际上是起到了深化学习目标的作用。对于优等生质疑的问题,有可能超出书本知识,但教师还应先让其他学生思考解答,提出种种不同的解决办法,然后教师再解答。如果连教师也解答不了,应坦诚说出,师生课后通过查资料等其他途径共同解决。

如果开始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完成情况进行示范引领性质疑,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待学生养成习惯之后,教师考虑更多的应是如何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而不是再给学生预设问题。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学生无疑可“质”,教师即转入下个环节。二是教师质疑代替学生质疑。三是学生一问,教师一答。四是教师课前对学生可能质疑的问题没有充分的估计和预测。

7、迁移应用,训练提高。

该环节是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在此基础上,予以反思和归纳。

此环节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教师拟题训练运用。教师首先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情况。检查反馈的原则是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学困生本人说出错误的原因并纠正(全体)。基础性习题解决之后,教师再出示带有拓展性质的习题。检查反馈原则是中等生展示,中、优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答错者本人说说错误的原因并纠正(提高)。二是学生拟题训练运用。如果学生所编习题达不到学习目标的 要求,教师则进行必要的补充。三是反思和归纳,具体操作是学生先说,教师后评(课堂小结)。

这一环节容易出现以下误区:一是编拟习题不能牢牢把握学习目标的“底线”,关注拔高题,忽视基础题。二是怕学生编题编不到“点子”上,浪费时间,干脆不让学生编。三是不给学生反思的时间和充分表达的机会,反思归纳都是教师“一言堂”。

备注:根据不同学科和同一学科的不同课型,还可以增删或调换某个具体环节,进行灵活运用。

(四)关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训练研究成果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之一,通过二十几位教师子课题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与成效,学生成绩有一定的提高,本题目下研究成果可归纳如下:

1、明确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训练目标: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习惯实际上是指通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某种动作的一种需要。教学效率及效果低下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缺乏良好学习习惯。若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向师生明确培养训练目标。

1)、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2)、书写潦规范,坐姿端正; 3)、认真倾听的习惯; 4)、课堂上善于动脑,不盲目听信教师和同学,有自己个性; 5)、学习自觉,作业不懒散,做事不拖拉; 6)、善于使用工具书,查资料和朗读背诵、课外阅读的习惯; 7)、养成探究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

2、形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训练内容:

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效率、提高成绩,这一点已在我校师生中取得共识。课题组形成了兴城一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训练内容。在全面实施过程中,得到学生的认可,家长的好评,效果十分明显。

1)、养成上新课预习的习惯。2)、养成一日一省的习惯。3)、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4)、养成整理“错题集”的习惯。5)、养成规范卷面的习惯。6)、养成“多问”的习惯。7)、养成“相互学习”的习惯。

8)、养成“多联系生活、多观察生活”习惯。

3、制定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训练措施

1).加强教师的“养成学生学习习惯”理论积累。

2).学校制定相关的“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规范。

A、课堂内规范。B、课外辅导要有方。3).抛砖引玉,从细节做起,创设良好向上的研究氛围。4)、开展“家长学校”,加强家校沟通。5)、在实践中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经验。

(五)课题研究与实践的功能效应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的课题研究已见成效。

1、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多了,关心爱护学生的多了,讲究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多了。在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能够运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熟练运用媒体实现教学计划,自觉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多了。

2、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科研的意识与能力。许多教师能把教育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把工作中遇到的教育教学上的难题和热点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

3、增强了教师的质量意识。我们认为教师的整体课堂水平有所提高。大部分教师已经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名教师生命价值来体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已成为许多教师的追求。

4、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一是李红梅和张雪松两名教师参加葫芦岛市总工会、市团委、市教育局举办的语文基本功大赛均获得二等奖,有4人(杨小东、赵艳秋、刘涛、陈辉)代表兴城参加葫芦岛市教育局举办的各科基本功大赛获得二、三等奖。二是教学成绩明显提高。还有,学校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实践促使了2008年有4名教师成为辽宁省骨干教师,另有4名教师成为葫芦岛市骨干教师,23人成为兴城市骨干教师,占学校任课教师的近二分之一。除此之外,我校还获得了兴城市继续教育先进单位。

十一、实践研究的体会

课题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有一些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目前,教师课堂包办代替的现象仍然存在,忽视学生学习体验、学习能力和学习过程,有急功近利思想。个别教师教育教学责任意识不强,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学习意识比较薄弱,工作中缺乏理论指导与工作方法,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的老师教学指导力度还不够,尤其是在新形势下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把握课改脉搏,吃透教材,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值得研究。

回首一年来所走过的历程,我们倍感欣慰:通过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我校教师能够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倍增,相信通过不断努力,每一位教师都能体验成功,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我校整体教学质量会更上新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百条建议》天津人民出版社

2、石中英、王卫东主编、于建福著:《素质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3、卢元锴、陶礼光、陈爱苾、钟祖荣主编《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中国人事出版社

4、叶澜:《面向21 世纪的新基础教育》中国教育报

第二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在经历了三年的课改之后,反思我们的做法和效果,越加感到对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应该有个科学的、理性的、切实的理解。

一、怎样理解“算法多样化”“一题多解”和“算法最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不搞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因此,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在新课程中提出了“算法多样化”。

二、怎样摆正“情境设置”与“教学内容”、教学“有效性”的位置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一些教师为“情境设置”花了很多工夫,的确使课堂活跃了许多、精彩了许多。但是某些课堂在这一环节上教师花费了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却偏离了课堂教学内容,丢失了课堂教学高效率性。

三、怎样看待“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编写中很注重学习方式的培养,注意在学生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去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从而更好地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

四、怎样继承和发展中国数学教学的优秀传统

教育改革、课程改革已是一种世界趋势,世界各国的教育专家们都在研究教育。但是课程改革是教育的不断创新,不是忽左忽右的运动。因此,我们要以平常心态冷静地看待课改,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要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教学传统。比如“学生预习”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预习之前可以给出问题提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或者提出问题:预习之后,你们知道了什么?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其实,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体现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教学要讲求效率,教学方法要讲求效果。面对新课改,教师要尽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体现出价值。

第三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兴趣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的培养等等。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呢?下面我就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以求抛砖引玉.一、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至关重要。《新课标》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要面对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之间的能力是有差异的,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因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体验和生活积累,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针对这一点,目标的制定应有梯度,不要求人人都达到相同的目标,但要求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尽情投入、力所能及。要做到使能力相对差一些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对于能力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也有充分施展才华的开放空间。毫无疑问,制定了准确、明确、有层次的目标,保证了教学的方向,使教学有了现实的可操作性和评价性,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旧知识、新知识引入、新知识传授、新知识反馈、新知识深化、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在设计课堂层次时,必须重视学生认知过程的完整性。由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学生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脑动手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这样学生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对知识的领会加深,能力也得到发展。同时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当课堂容量较大时,要保证讲清重点,解决难点,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关键,有的甚至可以点而不讲,但要指导学生自学完成;当课堂容量不大时,可安排学生分析评论,并进一些深化练习,进行比较、提高,这样,课堂结构紧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须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一起参与探讨问题、发表见解的学习过程,并相互交流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缔结朋友式的情感纽带,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师温和的语调、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信任的点头,以及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赞美的短语,是构成和谐氛围的因子,是沟通情感是桥梁。它能带给学生欢愉和力量,其作用难以估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丢弃权威、放下架子,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去,要对学生倾注爱心。学生如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无知,甚至是愚蠢的举动或现象时,教师千万不能怒不可遏,大发雷霆,而只能是耐心提示,逐步诱导,帮助他们解围。这样以慈爱宽容之心待学生,让学生体验到了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情境,就会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选择的一种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直接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获取智能的开端,追求知识的先导。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种,运用这一技术制作的课件图文并茂,具有信息量大、动态感强等传统教学技术无法具有的优点,特别适用有关几何图形和函数图像知识的教学。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一定的效果。而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精心设计教案,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才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

第四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学目标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前提,有了教学目标,也就有了教育的依据。我们就可以按计划推进信息技术教学的进程。学生也就可以在这样的基本框架内去学习和体验。这些个具体的教学目标构成了整个成长历程的总和。然而我们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很多时候却没有发挥教学目标的作用。教师很随意,想怎样上就怎样上;学生也很随意,玩得开心就很满意。经常会有的教师把信息技术课上成一节或是枯燥无味的文化课,或是乱成一气的游戏课。我们说,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要的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基本条件、认知结构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一)、教师角色定位

在有效性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明白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也正因为如此,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就必须为自己正确定位,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

1、角色转换

我们以前的课堂只需要“传授”,教师的基本职能就是“照本宣科”,一句一句的教,不照顾个别特殊的学生,对学生“一刀切”、“齐步走”。然而这样的课堂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由“传授者”向“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研究者”的角色转变。

2、方式转换

传统的教学几乎是“口耳相传”,教师往往只是知识的传授者,由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学,而学生则是完全地处于被动的接收状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课堂也出现了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发生了质的转变。由教师一人“传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这样就把教学过程变成了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3、加强调控

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在课堂中明确自己的任务导向,把课堂教学组织好,尤其是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师应该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尽最大限度地应用于实际内容的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对教学的速度、难度及学生的情绪进行调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教学行为

鲍里奇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到老师至关重要的五种教学行为是:“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教师的教学行为切实地关系到每位学生。如何提高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才能得到发展。而教师的职责就是运用各种教学行为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5、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信息技术应用自如的技能,而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策略。

(二)、学生角色定位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提高学生参与程度

3、学习策略

(1)、鼓励学生思考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2)、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倡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学习方法。

第五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范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俗话说“千方易得,一效难求”。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才是好的教法。如何实现数学课的有效教学,一直是广大数学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备课中,应考虑的一些地方。

一、精心创设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的学习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

例如:某一教案设计意图是通过“变化的鱼”,将图形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平移、轴对称、伸长,压缩巧妙地结合,让学生感受图形上点的坐标变化与图形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请看其中的情境引入:

师:大家钓过鱼吗? 生:钓过.师:那么下面我们来研究钓鱼中包含的数学问题(情境贴近生活)„„

如:有位教师在一节公开课教学中,一上课就兴高采烈地拿出一个物件 师:同学们,认识这几个可爱的精灵吗?请大声地说出他们的名字!生:北京奥运会吉祥物

师:对,那么今天就由这五位奥运使者带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你们喜欢吗?

(学生的兴趣陡增„„)

如:在教学“求代数式的值”这一内容时,我们经常设置这样的情境:师:将你的年龄乘以2后加上11,再把结果乘以5减去55,将最后的结果告诉我,我会在1秒钟内说出你的年龄“,学生都会感到万分惊异,认为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当他们的一个个问题都被解决时,他们又感到十分的震惊,认为老师是多么的了不起,而当老师将代数式(2n+11)×5-55化简得到10n时,学生则会发 出阵阵的感叹,原来奥秘就在于此,同时也认识到把代数式化简后求值是多么得重要!

中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投影、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容易关注,在教学中,尽可能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图、形、声、像等媒体演示,让静止的物体动起来,使之变得新奇有趣,他们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进而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

二、精心设计问题,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特点。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精心设计问题序列,引导学生向思维的深度发展, 循序渐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和释疑明理的目的。

如:在“平方差公式”的教学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⑴计算下列各题:

①(x+5)(x-5)= ; ②(n+3m)(n-3m)= ; ③(5a+b)(5a-b)=。⑵想一想: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⑶你怎样验证这个规律的呢?

总结归纳得出平方差公式:(a+b)(a-b)=a2 –b2;

数学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人而异,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各类学生都能积极思考,真正参与课堂学习,有所收获。

例如,在“一次函数”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与它的图象之间关系,并介绍待定系数法。教学时可把原题拓展,设计成有层次的题组。

个人问题:⑴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3,-5)和(2,5)两点,①求一次函数的关系式;②求该一次函数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坐标;③作出该函数图象。

同伴问题:⑵如图根据函数图象,求出函数关系式。

小组问题:⑶如上题中一次函数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求△ABO 的面积。

班级问题:⑷线段AB(包括端点A、B)上,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有几个?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课堂内容分为四个层次的问题,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体现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激发进取精神,可以起到以点带面,形成一个人人参与、同伴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获得更大的教学效益。

三、精选练习和作业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数学习题教学的目标、维度、功能都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学生完成习题不只是为了检验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更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的实践活动。不仅如此,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数学概念、公理、定理及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中完成习题所承载的功能。以提高学生升学应试能力为唯一价值取向的“题海战术”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应该摒弃,但摒弃“题海战术”并不等于不要习题,不要应试,而是要寻求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发展应试能力的最佳结合点。因此教师在选题时,要突出“新素材、新情境、新设计”,要和生产、生活、科技、社会、环境紧密联系,兼顾开放性、探究性的前沿性。练习作业尽量做到精选精练,选择时一切以符合学生实际、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的选取。选取作业要有针对性,要使大多数学生能解决,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提高练习的有效性,使习题发挥上效能,设计时应突出“五性”:一是目的性,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二是及时性,能使学生对当堂所获得信息循环反馈,实现记忆层次的转化;三是层次性,练习内容既要有梯度和跨度,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又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使优生“吃得饱”,中下生“吃得消”;四是多样化,做到训练题型多样化,训练形式多样化,以此激发练习兴趣,提高练习效率;五是实效性,做到及时反馈,通过反馈再次强调、纠正,真正起到练习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思考 3 和创新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给学生交流探究的机会,感悟数学学习的思考方式。利用问题驱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使学生从“学”数学逐步走向“做”数学。让我们用心探索,积极实践,我们的数学课堂就会因“问题”而生成,更精彩,更有效。

参考文献:

[1]郭要红.数学教学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9.[2]《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何乃忠.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9.[4]林则亮.谈数学教学中“问题”的设计.中小学数学,2005.10.

下载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成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教学精细化管理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成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朱叶琳常州外国语学校 新课程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而智慧和人格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生成的。有......

    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杨乃表 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理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所谓“有效”,主要指通过教......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这多的知识。这也是一线教师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而一节四十分钟的语文课中时间是有限的,怎样才能......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优化通用技术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陕西省西安中学 王居劳 邮编710021 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一门新设课程,作为新课改在课程形态上的一次突破......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张江平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强调教育不只是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应该使学生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而智慧和人格是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生成的。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的......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以学生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提法使我们深......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提 高 课 堂 教 学 有 效 性 研 究 颍东区插花镇一学区中心校王守坤 要取得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就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注意研究学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