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16)王婷-让学引思论文
“让学引思”,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教学 王婷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引下,“让学引思”,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提供广阔的舞台,这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肤浅阐述了在新课改理念下,如何开展“让学引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让学引思 高效课堂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优化课堂教学,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正与“让学引思”这一教学主张不谋而合。
“让学引思”是基于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让学”理念提出的新颖教学理念。所谓“让学”就是在教学中做到“让而有序,学而生慧,慧而生能”。“让”是教师位置的变化,重心的转移。“让”是教师巧妙地诱导,尽可能的让位给学生,“学”则体现学生主动地学,自觉地行为,将知识内化的过程。“引思”则为了“引学”,其核心是为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引思”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导与学生主体思维之间的和谐统一,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中,让他们学有所得,思有所得。“引思”的方法在于点拨、引导、启发、唤醒,在聚焦学生思维能力、价值形成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构建和自觉迁移,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如何辩证且合理地将“让学引思”应用于课堂实践中,引发了笔者的一些思索。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如何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呢?“让学引思”显然是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突出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即教师让出神圣的地位,给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让学生自己自主学习;“引”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思考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做到引导有方,导在关键点,核心处,给学生学习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从这一点来说,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提供一片广阔的天地。
二、“让”学—给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提供平台
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学习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升语文能力。“让”学,教师要从语文学习活动的每个细节入手,给学生充分学习活动的机会,从语文阅读、新知探究、文章情感把握等角度,学生自主揣摩,提升语文感悟能力。1.立足教材,“让”学生主动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阅读教学环节,在“读”中体会,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因此,立足教材“,让”学生自主主动阅读,给学生充分阅读的时间,在阅读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对于小学阶段的每一篇经典文章,它涵盖的知识面很广,可以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可开挖的资源也很多,学生要想真正的理解文章,必须给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充分感知文本中的内容。2.尊重“需要”“,让”学生感悟新知
小学语文学科,从识字教学到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对学生的感悟新知的要求比较高。特别是有关文章的感知层面,教学要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体“需要”,给学生自主感悟新知提供平台,将课堂感悟新知的时间归还给学生,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很多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提出了语文教学要从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出发,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新知的热情,给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新知提供条件。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感悟新知,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就“变苦为乐”了。3.理解文章,“让”学生体会文章情感
对于语文学科文本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理解文章的内容入手,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充分体会文中蕴含的情感,实现与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例如,在开展课外自主阅读活动“我家住在大海边”这篇课文时,让学生反复阅读文章,充分理解文章的内涵,然后引导他们认真思考文章对海边生活的描述,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情感?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问题:“你的家乡在哪里,喜欢吗?为什么?”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然后再回到文章阅读中去,认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对大自然 的热爱得到升华,思想受到教育,“文”与“道”并行,相得益彰。
三、“引”思—给学生主动思索提供广阔空间
“引”思,即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不仅仅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还可以主动思考文章的主旨内容、写作手法、表达形式等。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一个有声、有形、有色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这样的情境活动中,主动思考,认真探索。
1“.引”导孩子主动阅读,为“思”做好准备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不仅局限于文本的阅读内容,还可以开展课后阅读活动,只有增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才能为学生的“思”夯实基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基本理念,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只有阅读量增加了,才能为学生主动“思”提高必要条件。
2“.引”导学生主动思索,充分展示自我积极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认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主动展示自己获得的探究成果。引导他们主动去体验,去探索,去感悟语文新知,需要教师结合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的主动思考指明方向,不能偏离文章的主意,只有这样,他们获得的学习成果才能展示给他人!
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现文中情境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在脑海中展示出文中的情境,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有着积极作用。让学生认识、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反映的生活,不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悟生活,这样便理解作者的立意、选材、谋篇、运用语言的高明,领略作者在文中表露的感情,进而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如何合理地在课堂中将“让学引思”教育思想贯穿,金校长提出应当根据教学实情、学生发展需要进行选择性地运用或创造性地重组,适度地调整实施策略,把学生的学与动态地教融合在一起,辩证地实施“让学”与“引学”,打造真正的“让学引思”的课堂,共同致力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整体提升。而对于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好好思索应该如何将这一先进的教育理念更好地落
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然而盲目地采取各种所谓的教学模式肯定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若想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要在实施过程中扬长避短,还应该考虑:教者的引导如何能够做到到位且不多余;是否所有课型都能适用;哪一种教学方法更适应于推广;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会影响到学习效果并且对学习效果能影响多少等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进一步地探讨和研究,都需要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来验证。希望在我们不断的努力下,以期达到这一理念运用的最终目的:通过“让学引思、引学激思”,从而让学生“乐学爱思、会学善思”。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金礼辉,《让学引思,构建基于儿童立场的生本课堂》[J],教育视界,2015第11期
(3)刘燕,《形式主义:“学生主体”之痛》[J],师陶杯优秀论文精选集
第二篇:让学引思论文
在”让学引思”背景下浅谈丰富智障生数学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大丰区特殊教育学校
陈玲
【摘要】“让学”,唤醒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教师应把学生看成一个个闪烁着个性光辉和丰富内涵的生命个体,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理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获得自信与尊严。唯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自我成长、主动发展的意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生存能力发展,不仅考虑数学课程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智力落后学生的认知特点。智力落后学生尤其是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迁移能力,但大多数智力落后学生在高技能的学习上,迁移能力很差;学习兴趣较少,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需要不占优势;智力落后学生的需要多以低级需要为主,以满足生理的需求为主。培智数学课堂教学应遵循数学学习的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运用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其数学应用意识、思维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关键词】 让学
智障学生 数学 丰富
有效性 课堂教学
一、运用蒙台梭利教具营造快乐课堂
“让学引思”倡导“真正的学习,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发展能力”,培智学生多伴有感知失调障碍,所以学习能力也因此受限制。蒙台梭利教育通过“选择教具—选择工作地点—集中工作—反复练习—使用后的整理”等完整的过程,激发培智生参与的欲望,充分调动培智学生的视觉和触觉的协调参与,让培智学生通过眼睛观察,继而用双手触摸,再用眼睛看一看,进行再次确认和比较,从而更深刻、更全面地建立和理解数学概念,发展感知能力,建立最基本的思维能力,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培养专注力和必要的秩序感。例,在数学课堂讲解物体的“大”与“小”时使用插座圆柱体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拿捏、比较大小,在这个过程能够直观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空间概念;在讲解物体的“多”与“少”时运用小立方体空间模型塑造数学概念,把学生分为2组,一组分10个立方块另一组分100个方块,学生自己动手摆布最后切身体会到事物的“多”与“少”。智障学生的数学概念塑造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教者单一的课堂模式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接受速度和程度,运用实际的物体让学生自己动手去体会还能丰富活跃单调枯燥的课堂气氛。
二、实施分组教学给智障学生搭建成功的舞台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让学”的教学理念,应该把课堂学习的时间、表达的机会、活动的主体更多地让位给儿童。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想方设法引发各种交往与思考,在“让学”的同时做到“引思”。智障儿童的学习能力都是比较薄弱的,但是由于大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不同他们可以分为轻度智障、中度智障和重度智障三种,教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集中授课、分组辅导的教学方法,教者先根据学生的身高、认知程度安排座位。A类学生(轻度智障)坐第一排,B类学生(中度智障)坐第二排,C类学生(重度智障)坐最后一排,如果有攻击性行为的学生教者一般到教室的两侧。灵活地安排学生座位,在教学过程中教者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的问题,例,教者布置作业给A、B类学生的同时也布置C类学生剪纸贴图的作业,根据学生的能力再在C类学生中进行分配,抓握能力强的可以去剪纸,其他可以贴图。给他们创设不同的表现机会,让人人参与“学的过程”。通过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的方式,让人人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无论是A类学生还是B、C类学生都能够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特别是C类学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表现中收到许多信息,使智障儿童相互间的学习水平得到调合,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求知欲,使得每个智障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三、激发学生长处给智障学生创造主人翁意识
“让学”,唤醒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教师应把学生看成一个个闪烁着个性光辉和丰富内涵的生命个体,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理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获得自信与尊严。唯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自我成长、主动发展的意识。每个儿童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特殊儿童也不例外。教者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发现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坐好、听好、学好是件很困难的事,由于学生的认知层次不一样,想组织一堂生动且又丰富的教学内容对于教者来说最困难的莫过于让每个学生都能参到课堂教学。针对这一问题教者采取了走班式教学,然而不同的教者善于激发学生的长处,例如,在教三位数连续退位的时候A类学生能够配合学习,B类学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类似的题目,而c类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发呆,针对这一情况教者安排C类学生帮忙给老师收发作业本,根据老师批改的作业自己对照批改其他同学的作业。除此,教者还了解到班级上肢体行动不方便的一位女生L很有唱歌天赋,但L平时上课连基本的贴图都很困难,数学课堂对于她来说就是无趣枯燥的40分钟,教者思前想后决定每次临下课5分钟都请L同学给大家唱歌。通过类似的主人翁意识的培养,班级学生都能在教者的数学课堂得到表现,不但激发了学生的长处还丰富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做好家校沟通,挖掘潜在资源,让智障学生有所适从
每个孩子都是上帝创造的精灵,都应该得到家庭社会的关爱,可由于智力受损智障孩子所得的爱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多,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庭的快乐源泉,对于智障孩子来说不是每个父母都能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去承受这群孩子的。教者在实际教学中就发现很多这样的家庭都生了二胎,顺其自然做父母的无论是精力还是人力花在智障孩子身上的就少了,学校、课堂只能是智障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更多的信息资源我们还是要取之于家庭中。例如,智障学生J,智力中度,伴有语言障碍,在数的学习上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喜欢数数的时候跳数,除了课堂上我要求他去数学生的作业本,数班上的学生数,我还与其家长沟通希望他们在家里多花些时间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体进行数数练习,例如,要求家长在吃饭的时候让学生J数碗筷、家人聚会的时候数人数、带他去超市数商品等等。与此同时,还跟家长协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买些图书或积木给孩子,孩子天性是好玩的,失去这些媒介孩子也会失去很多童年该有的幸福感。通过两个月的家校配合,学生J不但在数数上有所进步,还能够说出很多词语,如:飞机、轮船等等。学校和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当孩子们感到老师和家长在为自己的学习而协同努力时,他们会因这种关注而受到极大的鼓舞,产生向上的动力,激发成就感,并最终转化为进取的实际行动。
快乐属于每个孩子,但是智障孩子由于先天残疾让他们失去很多本属于同龄孩子的那份快乐。“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教育就应顺应这种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引导并促进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成尚荣先生这句话道出了儿童的特点和教育的本质。顺应儿童的需求、兴趣和自主情感,让儿童自主地学、快乐地学、创造地学,才能达成“学会学习”这一教学的核心目标。在“让学引思”这一强大的背景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思考、改变教学思路,创造适合这群特殊孩子的教学模式。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智障儿童的数学课堂更应该丰富、充满快乐,教学内容应该紧贴生活实际,教者要善于细心发现生活中细小的教育资源,从实际、实物出发,找准基点,更好地激发利用每个智障孩子优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总之,丰富、活跃智障的数学课堂是一长期不断摸索、总结、创新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者也曾迷茫、困惑过,面对这群折翼天使我们是放弃、还是固守传的统、还是敢于创新让他们尽可能地快乐得获取更多的知识,事实证明教者的爱心、细心、恒心在实际教学中摸索到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培智数学教学的道路还很漫长,执起笔来,畅想美好的未来,我们一起启航努力吧!我们应将“让
学引思”融入课堂,融入教育的每一个细节,让儿童在充分享受尊重与理解、自主与自由的过程中,自然生长…
参考文献
【1】《现代特殊教育》 孙青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3.6 【2】《中重度智障儿童生存教育社会化课堂的实践研究》何金娣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4 【3】《弱智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银春铭 华夏出版社
第三篇:王婷论文
该如何对待你们,我的学生
__读《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惩戒》有感
江西省乐平市第十小学王婷
今天读了《教师博览》中王振亚的《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惩戒》,我的内心感慨万千„„是啊,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倡导激励教育,强调家长、教师都要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对话,尊重孩子,给孩子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气氛。这样一来,就积极强调正面教育,说服教育,而惩戒教育却往往成了讨论的禁区。现如今,赏识教育的理念可谓深入人心,即使普通的家长也已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很多人以为找到了灵丹妙药,认为“赏识”能包治百病。但是,现实却很快给他们泼了冷水:这些孩子怎么了?怎么越表扬,孩子越不听话了呢?怎么在赞美声中,孩子的自私、自大心理越来越严重呢?„„在困惑和思考中,大家又想到了被打入冷宫的“惩戒”。可是“惩戒”早已变成老虎,大家只是议论、争吵,只是无奈地叹息、愤懑地发牢骚,却没有人敢去触碰。
但我认为在现代教育中惩戒是必然的,也是不可缺少的。合理的惩戒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可以加快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进程。教育大师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读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必要的教育惩戒是不可或缺的。但如何在实际的实践和平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惩戒呢?下面来说说我的建议:
一、实施惩戒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惩戒是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未成年人的人格健
康和谐发展。是的,现今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这不仅意味着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按照社会行为准则规范学生的行为,因此教育者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适应集体领域和社会规范,懂得为自己的错误买单。所以说,惩戒教育是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惩戒教育缺失就会引起学生、老师的行为失范。
1.惩戒教育缺失引起学生行为失范。
随着近年来《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工作十不准》《教师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的相继推出,将我们这些可爱的祖国花朵呵护得无微不至。一时间“惩戒和体罚”成了教育的忌讳,令人谈罚色变,惩戒教育也成了无人敢碰的高压线,学生也恰恰抓住了大多数老师的这种心态,以致行为失范。
我市有一所农村初中,许多年以前,老师对学生严厉时。原来教学成绩很优秀,可如今,其中多数孩子学习习惯很差,能够在课堂中把一节课平安讲下来的老师就已经很优秀了,其中一些新教师和课堂调控能力较差的老教师对课堂中调皮捣蛋的学生真是没办法。还有一些学生无故旷课达到好几十节,学校先是口头警告,再是纪律处分,就是不能突破留校察看和勒令退学的界限,学生也似乎看准了这一点,才会肆无忌惮地无故旷课。有甚者是学校中出现的敲诈勒索,为“义气”、为“爱情”而展开的打架斗殴事件屡见不鲜。以上的这些学生的行为固然有他自身的原因,但却有相当部分归结于惩戒教育的缺失。
2.惩戒教育缺失引起教师行为失范。
2008年6月12日上午10点多钟,安徽省长丰县双墩镇吴店中学的两名学生在上课时打架导致其中一人死亡,授课教师杨金贵选择站在三尺讲台上充当“看客”并不加以制止,而是继续上课直至下课,这就是著名的“杨不管现象”。随后,新浪论坛上发起的一个调查中,九成以上网友的跟帖都表示了对“杨不管”的支持,普遍认为其行为并非像个别评论中所称那样是“对师德缺乏的‘范跑跑’的彻底超越”,而是一种无奈之举。碰到极端恶劣的学生,老师处于弱势,不仅不能管,管了还要遭报复甚至危及生命。另外,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往往会尽其所能满足其要求,在这样的“温室”里成长的孩子,一旦遇到“风雨”,他们常常难以承受,便会采用任性极端的做法,伤害自己、老师、父母和周围无辜的人,这也是老师不敢管的又一重要因素。因此,惩戒教育的缺失引起了学生的“无法无天”,直接导致了教师行为的失范。
二、在实际的实践和平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惩戒
(一)、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优点,都有积极、向上的方面,在惩戒的过程中要注意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尊重和关爱;同时应该让教育惩戒措施及惩戒过程富有人情味、弹性化。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师生之
间因惩戒而引发的矛盾,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二)、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也要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但尊重学生不等于在学生违反班规校纪是对他放任不管。对学生违纪行为的放任不但不是尊重,但是教育惩戒不能变成教育侵权。
(三)、别把学生当成人对待。在惩戒时特别要注意语言,方式、方
法和过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切莫让自己的教育惩戒方法与学生的身心发展不相适应。
(四)、惩戒应伴随师爱而行,惩戒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它更基于爱;惩戒应以尊重为前提,教师不能随意侮辱学生、随便体罚学生、搜查学生的私人财物等,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用宽容的心态去接纳学生,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犯错误的学生,带张笑脸去惩戒学生。
三、惩戒行为中应注意事项:
学校教育中的惩罚是通过“惩戒”手段,发挥劝善、警示、激励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惩戒教育能起到防微杜渐、惩前毖后的作用,在学生“小错”时就受到必要的惩戒,可以尽量避免学生将来犯“大错”。老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从对学生负责、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角度去设计惩戒的教育方式;要惩戒有因、惩戒有度、惩戒有爱。在对学生实施惩戒时,不应当受到感情因素的影响,不应当把工作、生活中的不悦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不应当受权威观念的影响,期望学生无条件服从,不要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而应该依据自己以前对学生的印象加以判断,要避免自己在盛怒或情绪冲动时使用惩处;此外,还要警惕以惩戒之名实施体罚之实的“另类惩戒”,坚决禁止各种用美丽“外衣”包装的“变相体罚”。总之,教育惩戒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艺术,掌握了它,教师才能让学生更少的受到惩戒,也更少地被不适的惩戒伤害;教育的惩戒不是简单的惩戒,而是包含着爱的惩罚;教育的爱不是简单的爱,而是
包含着惩戒的爱。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合理、科学、有效地运用教育惩戒,促进学生和谐的发展。正如作者所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需要惩戒,学生成长需要惩戒,在惩戒实施后仍对受罚者保持关爱,通常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四篇:让学引思发言稿
感 动 改 变 思 考 面 对
22号 王 彬
感动:在学习中有幸聆听了顾院长、游科长、孙教授、董主任和戚主任等专家的讲座,让我感触很深,受益匪浅。听了杨红干老师讲述的自己成长的故事《在一起 飞更远》,引发我们的思考,坚信我的信念,更引领着我们成长的方向。在今后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像她学习,学会努力、坚持、创新和感恩。在几天的学习中更多的是感动,戚主任对我们学习活动作了精心筹划与安排,悉心关照我们的学习与生活······
改变: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学习,努力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把“让学引思”的新思想、新理念自觉地与实际教学相融合,并努力带领学校其他教师一起改变。改变,就从现在开始!
思考:针对“在农村小学实施‘让学引思’存在哪些障碍因素?”这个话题,谈谈自己浅薄的想法。目前呈现出城里的家长难缠,农村的孩子难教的现象,在这一状态下,如果在中国基础教育的最低层(农村小学)进行教学改革,让“让学引思”的教育理念进行渗透实施,发展改进,并能有所成效,那定会给基础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在这一新的教育思想运用到教学实践之前,我个人认为只有解决部分学生是否“愿学想思”的这一根本问题,才是“让学引思”理念得以更好地实施与发展。还有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严重现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与研究,迫切需要我们去关心这些孩子的生活与学习状态,真正去了解我们的学生,先做好他们心灵的向导,逐步引领他们想学习、愿思考。
面对:在转型前我们必须要冷静地思考,敢于面对前行道路上的障碍。目前农村小学学生厌学现象严重,教学思想与理念陈旧,教与学依旧是灌输重复······但我们要启发与带领其他教师一起正视这些问题,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对策,让“让学引思”的理念引领在我们的数学课堂,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机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开发学生的学习力。这也许就是“让学引思”这一理念的“初心”!
第五篇:让学引思心得体会
响水县实验相初中 钱青林
盐城市今年提出了新的教改方案——让学引思。通过暑假的学习,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深刻的感受到课堂教学模式改变的重要行和紧迫性。现在把我的学习和实践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要注重体现生本课堂
传统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往往不高。新的课堂形式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追求学生身心进步的真实发生,追求学生学习状态的真诚回归,追求学生核心素养的真正养成。
例如在新授课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读书,自己寻找答案,这样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阅读的过程中肯定会有学生有问题不懂,这时教师不要忙着讲解,应让学生互相进行讨论,使他们各抒己见,相互交流,明辨是否,以求正确的结论。改变过去课堂上那种严肃死板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比教师直接讲解效果要好。充分发挥课本的示范作用和学生间的相互作用,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二.“让学引思”是一种手段
“让学引思”是一种方法,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让”和“如
何引”两个方面,追求“让”与“引”的最大效益。小组合作是“让学引思”倡导的基本组织形式。启发式是“让学引思”倡导的基本教学法。问题解决式是“让学引思”倡导的最基本课型。
我们教师要把握好“让”的时机和“引”的技巧,从微观层面保证学生“学”得有效,“思”得深入。最终目的是通过“让学引思、引学激思”,从而让学生“乐学爱思、会学善思”。在教学中精心设计“以问引思、以理导想”启发思考、灵活讲授,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充分运用辅导和辅助等手段诱导学生认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动手、动口、动脑、独立思考、交流反馈,只有这样,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习质量获得进步。三.如何真正让学
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1.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2.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3.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4.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讲;5.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6.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应该像牵牛,更应该像牧羊。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见解让学生讲,实验让学生做,重难点让学生议,思路让学生悟,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收获让学生说。这样合理的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对学生的行为适当的加以点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四.“让学”的策略——“三引”
1.课前引导主动学——学生小研究学习
课前,教师要设计科学、有效的引学任务,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小研究学习”。给学生提供先想、先做、先学的空间与时间,积极主动地做好课堂学习的准备。
2.课上引领互动学——学生小合作学习
互动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小组成员建立“荣辱与共”的关系,明确自己的责任、任务分工,既要发挥个人才智,又要相互交流和帮助。要给予充足的交流时间,合作前,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
3.课后引发灵动学——学生小探索学习
课后学习不仅仅是有巩固性、检测性作业,更应该是有拓展性、探究性的延伸。从学习程序看,课后是课堂学习的继续,引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从学习内容看,探究性学习根据自身的兴趣,自主选择内容,进行个性化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差异发展;从学习资源看,探究性学习把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和个人经验都纳入其中,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还处于起始阶段。但是我想,每一名老师都应该坚守本真的自我,怀揣静待花开的情怀,开好先锋,为新课程的课堂改革开辟一条新路,不断完善我们的模式,不断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让我们的校园成为快乐的学园,让我们的课堂成为乐学的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健康向上,享受成长。